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在医药行业中引发了不少争议。据39健康网报道,全国13家医药行业协会近日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终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这一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药品招标采购制度自2003年开始实施,旨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制度却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药品招标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一些大型药企通过游说等方式获取优势地位,导致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其次,药品招标价格往往低于市场批发价,导致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最后,药品招标采购制度还可能导致医院过度依赖低价药品,忽视患者的用药需求。
此次联名上书的13家医药行业协会包括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等,它们认为,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已经背离了其初衷,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协会呼吁国家有关部门终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并探索新的药品采购模式。
事实上,近年来,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在多个地方都引发了争议。例如,深圳市属医院的一次招标因“民怨沸腾”而不得不重新公布规定。广州市去年进行的三次招标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这些事件表明,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亟待改革。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我国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药品采购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对药品招标过程的监管,确保公平竞争;另一方面,要关注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此外,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用药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风云变幻,药品降价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内部人士透露,中成药价格调整方案可能在近期出台,引发市场热议。
据悉,此次中成药价格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有升有降有保”,但仍以下调为主。这意味着,部分中成药价格将有所下调,以减轻患者负担。
药品降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政策调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规范医药市场秩序,降低药品价格。二是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药品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药品价格下降。
然而,药品降价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一方面,药品降价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另一方面,药品降价可能引发药品质量问题,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针对这些担忧,相关部门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药品降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二是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管,防止企业恶意降价。三是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对于患者来说,药品降价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药品,减轻经济负担。但是,患者也要注意,在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药品。
近年来,中国医药产业在医改政策的推动下,经历了诸多变革。制药企业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其中“不确定性”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
医改政策的调整,对制药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政策鼓励创新药研发和优质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政策对药品价格和营销行为的规范,也给企业带来了诸多限制。
在“不确定性”中,企业如何找到“最大确定”?答案在于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品牌建设需要企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在品牌建设中,一些医药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华北制药、石药集团、哈药集团等知名企业,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在医保目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暂时没有进入医保目录的企业,他们可以积极拓展零售终端市场,并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
总之,在医改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品牌建设成为制药企业“最大确定”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品牌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乱象频发,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为了规范中药材市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两打两建”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中药违法生产行为和整治中药材专业市场。
据悉,食药监总局工作组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广东清平等多地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暗访,发现存在增重、以次充好、染色、掺杂使假、滥用农药化肥、非法加工等九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食药监总局要求各地政府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中药材市场规范有序。
中药材市场的乱象不仅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患者在使用中药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辨别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此外,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也需要加强监管,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刻不容缓,需要政府、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仿制药重复研发、重复申报现象依然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1类新药审批数量仅维持在70个左右,而3类新药每年增加近百个,这表明我国医药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2015年前,我国全面推行电子监管药品,并加强数据挖掘、统计分析,为政府战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巡视员李茂忠在第4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上表示,近年来1.1类新药申报量基本维持在70个左右,3类新药每年增加近百个,这表明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在药品申报方面开始初步显现。
然而,在化学新药的审批受理方面,2012年共受理2095个申请,已有批准文号20个以上的药品,仍有1272个申请,占2012年ANDA申报量的60.7%。这说明仿制药重复研发、重复申报现象依然严重。
此外,在药品注册申请审批中,抗肿瘤药以32%的比例成为新药审批的重点领域,平均用时近6.1个月。李茂忠表示,国家在新药审批工作中,政策会向原研药、孤儿药、重大疾病治疗用药等市场急需药品所倾斜。
长期以来,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导致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发改委签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时明确指出,要用5-10年时间,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全面比对研究,使仿制药与被仿制药达到一致。
李茂忠表示,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将是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仿制药质量,导致药品行业的大整顿,扭转药品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取”的现象,引发药品生产企业的洗牌。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与商业、媒体的结合,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首先,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例如,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遗传性疾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新药研发也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药的出现,为癌症、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次,商业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推动了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医院连锁化经营,可以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同时,医疗保险的出现,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最后,媒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促进了医学知识的普及。例如,健康类节目的播出,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
总之,科学技术、商业和媒体在医学领域的结合,为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中药专利保护方面,我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中药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疗效。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足,我国中药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实际需求。许多中药配方和工艺被国外药企抢注专利,导致我国中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保护我国中药产业的合法权益,提升其国际化竞争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中药专利保护意识,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保护中药配方和工艺。
2. 完善中药专利审查制度,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
3. 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推动中药专利国际保护。
4. 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提升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
5. 培养中药人才,提高中药产业整体水平。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中药产业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中药的优势和特色,为中药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在药品供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低价药政策的调整对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低价药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保障了常用低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另一方面也激发了药企的积极性,推动了药品的二次开发和升级。
过去,由于利润空间有限,一些廉价常用药在降价后逐渐消失,这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今,国家取消了低价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药企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从而保障了药企的合理利润。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低价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更加顺畅,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以广药白云山为例,该公司积极响应低价药政策,调整了产品生产和销售策略。例如,复方丹参片和板蓝根是白云山和黄中药的两个主打品种,该公司计划扩大GAP药材种植基地和GMP生产车间建设,为产品生产提供充足的道地原材料,以满足市场上高品质低价药的需求。
除了廉价常用药有望复活外,低价药品目录的出台也将对普药产品形成总体利好。例如,双鹤药业的“降压0号”等产品,在低价药政策下,企业自主生产动力将大增。
低价药政策的出台,不仅让患者受益,也推动了药企加大科研投入。业内人士分析,低价药目录政策的出台,一方面让有品牌的低价药有一定的利润做更多的推广,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使用低价药;另一方面也让药企有动力和空间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升级换代,尤其是中成药更需用现代科技来支撑。
汤剂,作为中医临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凭借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优势,以及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的特点,深受医患双方的青睐。
然而,面对一包包的中药,很多人却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煎煮中药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发挥汤剂的功效。
一、煎药器具的选择
煎药器具对汤剂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砂锅因其传热均匀、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优点,是煎煮中药的首选。此外,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也可以使用。但需避免使用铁锅和铜锅,以免影响药效。
二、煎药的水量
煎药的水量会影响汤剂的质量。一般而言,加水量控制在药材重量的5-10倍左右。具体加水量需根据药材的质地进行调整,如花叶类药材需多加水,而矿物类药材则需少加水。
三、煎药前的浸泡
煎药前需将药材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花叶类药材浸泡1-1.5小时,根茎类药材浸泡2-3小时。
四、煎煮次数和时间
一般建议煎煮两次,每次煎煮时间约为20-30分钟。具体时间可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进行调整。
五、特殊药的煎煮方法
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如先煎药、后下药、包煎药等,需根据其特性采用相应的煎煮方法。
六、服药方法
一般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后,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许多人开始关注养生,希望通过喝汤药来调养身体。然而,专家提醒,喝汤药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熬药的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不容忽视,它们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
首先,熬药时是否盖上盖子,并非小事。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的效果确实有所不同。一些具有挥发性的药材,如薄荷、苏叶、藿香等,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而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此时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此外,熬药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假沸的药物需要多熬一会儿,因为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有效成分没有溶解,药效会受影响。同时,熬药需要使用白开水,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中含有氯消毒剂和钙、镁离子,容易和药材中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除了熬药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选择合适的药材也非常重要。例如,感冒时可以选择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等;脾胃虚弱时可以选择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药物,如党参、白术等。此外,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也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喝汤药,还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进行养生。例如,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运动等,都有助于身体健康。
总之,喝汤药养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需要注意熬药的细节,选择合适的药材,并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汤药的最大效用,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经济寒冬的背景下,医药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药新政策,如4+7带量采购、辅助用药目录、药品零加成等,对中药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药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政策变化?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将从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策解读:机遇与挑战并存
1. 4+7带量采购:虽然短期内对中药企业造成了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推动中药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辅助用药目录:有利于规范辅助用药市场,推动中药企业研发和生产更多具有临床价值的辅助用药。
3. 药品零加成: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但同时也对中药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一定影响。
二、市场分析:中药市场潜力巨大
1. 中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中药品种丰富: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为中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中药国际化进程加快:中药国际化进程加快,为中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机遇。
三、发展策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 加强中药研发: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
2. 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3. 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药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