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能引起猝死的药物

能引起猝死的药物
发表人:健康驿站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医学上称之为“药物性猝死”。

导致药物性猝死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氯丙嗪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过度镇静、低血压、血栓等严重副作用,进而引发猝死。

2. 异丙肾上腺素: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等疾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进而引发猝死。

3. 奎尼丁: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脑血管或冠状动脉栓塞,导致猝死。

4. 氯喹: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疟疾,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脏停搏,进而引发猝死。

5. 青霉素: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进而引发猝死。

为了避免药物性猝死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严格遵循医嘱,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

2. 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3. 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首次使用时。

4.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告知医生。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除了常规的治疗手段,日常的护理和保健同样至关重要。以下七个要点,帮助冠心病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关注气候变化,做好保暖措施

    寒冷的天气会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心梗的风险。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措施。

    二、养成午睡习惯,降低冠心病风险

    午睡有助于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午睡半小时可以减少30%的冠心病死亡率。

    三、警惕“魔鬼时间”,合理安排生活

    早晨6-11时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高峰时段,被称为“魔鬼时间”。冠心病患者要避免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剧烈运动,注意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夜间醒来时,冠心病患者要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先在床上躺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最后站立半分钟,再缓慢下床活动,以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五、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六、定期复查,合理用药

    冠心病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控制病情。

    七、保持良好心态,预防心理因素影响

    情绪波动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之一。冠心病患者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急性心肌炎,这个名字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它是导致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人对感冒的症状了如指掌,但对于急性心肌炎的了解却相对较少。事实上,急性心肌炎与感冒有着密切的联系。

    急性心肌炎是心肌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与感冒相似,急性心肌炎也与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呼吸道和肠道病毒。

    过劳死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而急性心肌炎也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因。虽然急性心肌炎没有特定人群,但儿童比成人更易患病。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炎并非无法预防,提高免疫力是关键。

    提高免疫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此外,预防感冒也是预防急性心肌炎的重要措施。在流感季节,应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并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也是急性心肌炎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避免辛辣、熏烤、煎炸食品,并戒烟戒酒。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等,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总之,急性心肌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疾病,了解其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大挑战。胸闷、憋气等症状在炎炎夏日愈发明显。那么,冠心病患者如何安全度过夏天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重视晨间体位变化**:清晨醒来后,可采取“三个半分钟”的体位变化方法,即平卧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最后下地活动。这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科学饮食**:遵循“红黄绿白黑”的膳食原则,红葡萄酒、黄色蔬菜、绿叶蔬菜、燕麦粉和黑木耳等食物对冠心病患者有益。同时,注意饮食的粗细搭配、低盐低糖,保持适量餐次,七八分饱。

    3. **及时补充水分**:夏季出汗较多,冠心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每日尿量保持在1500毫升左右为宜。

    4. **避免暴饮冰水**:大量饮用冰水可能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 **保证充足睡眠**:每日午睡半小时,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6.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7. **警惕“魔鬼时间”**:早晨6-9时是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时段。冠心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这一时间段,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心绞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然而,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胸痛。

    闫炀副主任医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出,有些冠心病患者可能没有心绞痛的表现。这类患者往往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缺乏重视,认为没有明显不适就是健康。然而,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往往风险更高,一旦发病,可能以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严重后果出现。

    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闫医师提醒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蛋白质,减少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6.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总之,冠心病并非只有胸痛这一症状,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冠心病。

  •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在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这种疾病不仅令人闻风丧胆,而且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猝死的高危人群。根据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心血管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反复感冒,心肌炎、风心病、心力衰竭的人要特别注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猝死的前兆。患者发病前,身体都会发出细微信号,比如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最典型症状是胸痛。此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等。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那么,如何预防猝死呢?首先,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高蛋白’为原则,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不要过度劳累,运动要因人而异,避免不当的剧烈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以慢跑、骑车、游泳、步行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些猝死的‘魔鬼时刻’。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4000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调查发现,每天上午6—9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有疾病史的人醒后别起床太猛,先躺一会儿。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急救。患者发生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或心肺复苏。但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条件进行这两项急救措施,首先应该想办法向周围人呼救,同时一只手握成空心拳头,在胸前区偏左的位置迅速叩击2下。另外,心脏病突发时猛烈咳嗽几下,也能起到缓解作用,争取宝贵的时间。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年轻人猝死的风险逐年上升。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疾病对年轻人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降低猝死风险。

    一、心血管疾病对年轻人的危害

    1. 冠心病:冠心病是导致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3.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不正常,如室颤、房颤等,容易引发猝死。

    二、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猝死风险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

    3. 加强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4. 控制体重: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肥胖。

    5. 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1. 心跳骤停:如果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心肌梗死:如果怀疑有人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送往医院。

    总之,年轻人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猝死风险。

  • 众所周知,咳嗽是人体在呼吸道感染或有异物侵入时自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然而,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咳嗽却是一种重要的自救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何咳嗽会成为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贴身救星”。

    医学研究表明,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大医院的心脏病监护病房都会对病人进行咳嗽自救训练,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时,作为一种应急的自救手段。

    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心脏猝死是常见的意外。其中,50%至70%的心脏猝死源于心脏意外,而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发病后半小时内死亡。此时,咳嗽可以迅速、有效、简便地起到“心脏复苏”的作用,为后续的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老年心血管病人由于心血管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或蹲厕起身时,容易因血压调节“不到位”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而诱发脑缺血和晕厥。此时,用力咳嗽可以帮助挤压肺循环,使血液流入心脏,并通过“震撼”使心脏加快收缩,从而提高血压,预防晕厥和跌倒。

    心脏猝死多发生在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引发致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跳时。此时,病人往往无力或来不及呼救。此时,大声咳嗽可以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这些能量可以转化为生物电,为濒死的心脏提供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捶击复苏术相似。

    尽管濒死的心脏看似无力,但研究表明,在心脏停跳前,人们通常有几分钟的清醒时间。只要保持冷静,强烈的求生欲望足以让人大声咳嗽。这种自救措施简单易行,是任何现代心脏自救措施难以取代的。

    因此,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掌握咳嗽自救技巧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其他的心脏急救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人。

  • 在现代社会,辅助生殖技术为许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然而,当悲剧降临,丈夫突然去世,留下未出生的试管婴儿,这个家庭将面临伦理、法律和情感的考验。

    王女士,一个30岁的女性,因为先天双输卵管不通,一直渴望拥有一个孩子。她和丈夫历经艰辛,终于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培育出了胚胎。然而,就在准备进行手术时,丈夫意外身亡。医院拒绝为王女士进行手术,理由是卫生部规定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育技术。

    这个案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王女士作为丧偶妇女,应该享有生育权,不应受到法规的限制。也有人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父亲,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而且王女士未来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从伦理角度来看,有人认为终止手术无异于人工流产,是对原始意志的扼杀。也有人认为,社会规则不能因个人而乱,不能因为个别情况而损害众多人的权益。

    这个案例引发了我们对于生育权、伦理、法律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伦理、法律和社会责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运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习惯。然而,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运动性猝死是指因运动诱发的突发性死亡,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身上,尤其是运动强度较大、运动量较大的情况下。

    一、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1.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马凡氏综合症、冠状动脉先天畸形等。

    2. 运动不当:如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量过大、运动前未进行充分的热身等。

    3. 运动环境因素:如天气炎热、空气污染等。

    4. 运动前未进行体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疾病,而未被发现。

    二、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方法

    1. 运动前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在运动中出现意外。

    2.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3. 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

    4.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果。

    5. 注意运动环境:避免在炎热、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

    6. 学会自我保护:遇到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寻求帮助。

    三、运动性猝死的急救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保持冷静: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保持冷静,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总之,预防运动性猝死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 猝死前可能经历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生命危险,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心悸可能由心脏骤停前的心律失常导致,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胸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血液供应,在发生痉挛时会导致胸骨后方出现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是因心脏泵血功能衰竭,血液循环不畅,肺部因缺氧而出现水肿。意识丧失可能由大脑缺乏足够的氧气引起,瞳孔散大可能表明脑干功能开始衰竭。相关检查项目可能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生化检查,治疗措施需紧急处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