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某医院:急救车撞人不急救

西安某医院:急救车撞人不急救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120急救车作为紧急救援的重要工具,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们的生命希望。然而,近期发生的一起120急救车撞人却不进行急救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报道,事件发生在西安某医院附近,一辆120急救车在倒车时不慎将一位76岁老太太撞倒在地。车上的医务人员和其他群众将老太太送到急救站办公室,却并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一个小时后,老太太才由亲属送到医院救治。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急救车职责、急救知识普及以及急救人员素质等方面的质疑。

120急救车作为紧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其主要职责是快速、高效地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个别急救人员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导致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为了提高急救车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急救人员培训:急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操作。通过定期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

2. 完善急救设备配置:确保急救车配备齐全的急救设备,如急救包、除颤器、氧气瓶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开展救治。

3. 加强急救知识普及: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提高人们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建立健全急救体系:加强急救网络建设,提高急救响应速度,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5. 加强监管力度:对急救车和急救人员进行严格监管,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机动车交通事故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机动车交通事故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选择对的人?还是选择有钱人?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金钱似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但爱情,这个看似虚幻的东西,真的可以仅凭人品维持吗?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疾病对爱情的影响。当一个人身患重病时,他需要的是关爱、陪伴和支持。这时候,金钱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是一个人的品性和关爱才能真正给予患者力量。正如那句话所说,‘有钱难买心头好’。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懂得尊重他人、关爱家人的人,在爱情中也会展现出同样的品质。其次,一个人的责任心也是衡量其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因素。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会为了家庭和爱人努力奋斗,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当然,金钱在爱情中也不是完全无足轻重。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保证双方的生活质量,为爱情提供物质保障。但过分追求金钱,却可能导致爱情的变质。因为金钱并不能买到真正的爱情,它只能买到一时的满足。

    那么,究竟应该选择对的人,还是选择有钱人呢?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权衡利弊,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在爱情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又能在经济上给予我们保障的人。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医疗行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这为那些身患重病的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在选择伴侣时,我们要学会权衡利弊,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人。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珍惜眼前的幸福。

  •   受访专家: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 崔民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家车已成为家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许多家长在带孩子乘车时,却忽视了孩子的安全问题。错误的乘车方式,可能会将私家车变成“隐形杀手”。为了孩子的安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种常见的错误乘车方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错误一: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方便照顾,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瞬间弹出,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此外,没有安全带约束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在碰撞中受到伤害。正确做法是将孩子放在后排座位,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错误二:让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夏季高温,车内温度迅速升高,容易导致孩子中暑甚至窒息。此外,孩子好奇心强,可能会触动车内装置,引发危险。因此,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错误三:让孩子从天窗或侧窗探出头、身子或手臂

      让孩子从天窗或侧窗探出头、身子或手臂,容易发生意外。例如,孩子可能会被夹在车门缝隙中,或者被其他车辆撞到。因此,一定要将孩子安置在安全座椅上,确保孩子的安全。

    错误四:让孩子使用成人安全带

      儿童的安全带与成人不同,使用成人安全带容易勒住孩子的脖子,造成颈椎错位。因此,建议使用专为儿童设计的安全座椅。

    错误五:让孩子在车上吃东西、玩玩具

      让孩子在车上吃东西、玩玩具,容易导致食物卡住气管或玩具碎片误入呼吸道,造成危险。因此,建议在行驶过程中,不要让孩子进食或玩玩具。

    错误六:让孩子躺在后排座位上

      让孩子躺在后排座位上,容易在紧急刹车时翻滚受伤。因此,建议使用安全座椅,确保孩子的安全。

    错误七:让孩子自己开门上下车

      让孩子自己开门上下车,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建议由家长帮助孩子开门上下车。

      除了以上错误乘车方式,以下是一些与孩子乘车安全相关的建议:

    1. 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 2. 确保儿童安全座椅安装牢固。 3. 告诉孩子乘车安全知识,让孩子了解乘车时的注意事项。 4. 不要让孩子在车内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5. 不要让孩子在车内睡觉,以免发生意外。

      总之,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乘车安全问题,避免错误的乘车方式给孩子带来伤害。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意外事件。近日,一起摩托车搭客遭持刀抢劫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让人感叹生命的脆弱,也提醒我们要提高警惕,防范类似的危险。

      据报道,两名摩托车司机在搭载乘客时,遭到9名歹徒持刀围攻。在生死关头,他们选择了跳水沟逃命。虽然受伤严重,但最终成功逃脱。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面对暴力犯罪,要保持冷静,尽可能寻找逃生的机会。

      那么,如何防范类似的危险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安全的出行方式。尽量避开人迹罕至、治安状况不佳的地区。

      2.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在搭乘交通工具时,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

      3. 学会自我保护。遇到危险时,要保持冷静,尽可能寻找逃生的机会。

      4. 及时报警。遇到危险时,要及时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以下医疗相关的内容:

      1. 刀伤的处理。遇到刀伤时,要立即用干净的布料包扎伤口,避免感染。

      2. 创伤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创伤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3. 心理创伤。面对暴力事件,受害者可能会产生心理创伤。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4. 防范犯罪。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 儿童乘车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期,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通报了一起儿童被汽车安全带绕住脖子的警情,幸亏交警及时赶到现场,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这再次提醒我们,汽车安全带并非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儿童,成人安全带可能成为儿童的“危险绳”。

    在中国,每年有600名儿童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中丧命,其中未安装安全座椅是重要原因。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强制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并制定了详细的生产和检测标准。我国首部《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将于7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机动车儿童座椅约束装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据统计,中国儿童乘车出行中儿童安全座椅的配置率不到0.1%。许多家长习惯把孩子抱在怀中或者让孩子坐在自己腿上,甚至有的家长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给身材矮小的孩子系上成人用的安全带,这些都可能给孩子带来致命伤害。数据显示,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事故死亡率将降低70%。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安全座椅呢?首先,安全座椅要安装在后排,司机身后的位置更安全。其次,安全座椅绝不能安装在有安全气囊的地方。此外,后向式座椅比前向式座椅更安全,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颈部。对于较大一些的儿童,可以选择带靠背的安全坐垫。

    挑选安全座椅时,要按照宝宝的年龄和体重来选择。1周岁以下、体重不足9公斤的宝宝,要选择能转换方向(面朝前和面朝后)的婴幼儿两用型座椅。1—4周岁、体重超过9公斤的宝宝,可以选择面朝前的安全座椅。4周岁以上、体重18公斤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可固定安全带的加高坐垫。

    购买安全座椅时,要选择专业品牌的产品,并在正规商店购买合格的产品。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复杂路况,尤其是在郊外自驾游时,山路的复杂路况往往给驾驶者带来不小的挑战。记者采访了拥有丰富自驾经验的李鹏,以下是他针对不同路况的亲身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助您在自驾途中更加安全、舒适。

      一、山路行驶技巧

      山路行驶时,应选择道路中间或靠山的一面行驶,转弯时应减速、鸣号、靠右行,随时注意对面来车和路况。遇到危险路段,应停车观察,确保安全后再缓慢通过,注意车厢及车上物品与山体保持距离。

      二、沟渠行驶技巧

      跨越浅沟时,应低速慢行,斜向交叉进入,使一轮跨离沟渠,另一轮进入沟渠。跨越较深的沟渠,应使用1挡通过,如有全驱动装置应将其启动。进入沟底后,加大油门使车轮快速爬上沟顶。

      三、溪谷和丘壑行驶技巧

      通过溪谷和丘壑时,应选择适当的位置通过。通过前先停车观察,然后低速接近,到达岸边时,以刹车控制车轮缓慢进入溪谷,让前轮同时落到谷底,随后加速到正常行驶速度,在前轮接触对岸时加大油门爬上坡顶。

      四、陡坡行驶技巧

      遇到陡坡时,应及时正确判断坡道情况,根据车辆爬坡能力提前换中速挡或低速挡。要保持车辆有足够动力,切不可等车辆惯性消失后再换挡。如被迫停车,应在停稳后再起步。万一换挡未果造成车辆熄火后溜,应立即使用脚刹和手刹将车停住,将方向盘转向靠山一侧,用车尾抵在山体上,利用天然障碍使车停下。下坡时,可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和脚制动控制车速,禁止滑行和尽量避免使用紧急制动。

      五、车辆保养与安全意识

      为了更好地保证爱车能一路畅行,在每次途中休息时,最好环绕汽车检查一圈,排除轮胎、制动、转向和货物等方面的小问题。长途驾驶和在城市里开车很不一样,在偏僻地段,行人和车辆的交通法规意识相对淡漠,所以在路上最好不要逮着人少车少的路段便一路狂飙,要警惕突发情况。

      在医学领域,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在面对复杂病情时,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同时,医生应关注患者的细节,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他们支持和建议。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应遵守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确保患者权益。

      总之,无论是自驾游还是医学领域,都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他人提供帮助。

  •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每年约有125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行动,加强道路安全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例如,在过去三年中,已有17个国家在安全带、酒后驾驶、超速、摩托车头盔或儿童约束装置等方面进行了立法,使其与最佳实践保持一致。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105个国家已经实施了适用于所有驾乘者的良好安全带法律;47个国家实施了良好的限速法律;34个国家实施了良好的酒后驾驶法律;44个国家实施了头盔法;52个国家实施了针对乘车者的基于年龄、身高或体重的儿童约束装置法律。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对于脆弱的道路使用者,如摩托车驾驶员、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他们的安全保护仍然不足。此外,许多国家的车辆安全标准仍然较低,这给道路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为了进一步提高道路安全水平,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道路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2. 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加强对车辆的安全监管,确保车辆符合基本安全标准。

    4. 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酒驾、超速等违法行为。

    5. 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据调查,车内空气污染物质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本文将从车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大家了解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健康意识。

    一、车内环境污染的来源

    1. 车内装饰材料:座椅、地毯、内饰板等装饰材料中可能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2. 汽车配件:轮胎、刹车片、雨刮器等配件在摩擦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

    3. 汽车燃油:燃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4. 空调系统:空调滤芯积聚灰尘、细菌等污染物,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下降。

    二、车内环境污染的危害

    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车内污染物可能导致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2. 恶性肿瘤:车内污染物中的苯等有害物质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3. 免疫系统疾病:车内污染物可能损害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

    4. 神经系统疾病:车内污染物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三、预防车内环境污染的措施

    1. 选择环保内饰:在购买汽车时,尽量选择环保内饰材料,减少车内污染源。

    2. 定期更换空调滤芯:定期清洗或更换空调滤芯,保持车内空气质量。

    3. 开车前通风换气:开车前,打开车门和车窗,让车内空气流通,减少污染物浓度。

    4. 使用空气净化器:在车内安装空气净化器,过滤有害物质,提高车内空气质量。

    5. 注意驾驶习惯:避免长时间驾驶,适当停车休息,降低车内污染物浓度。

  • 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校园踩踏事件,造成8人遇难、26人受伤。

    事故发生在晚自习下课,学生们在下楼梯过程中,一名学生跌倒引发拥挤。湘乡市三家主要医院全力救治受伤者,湘潭市和湘乡市正在进行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

    此类事件引发人们对公共场所安全问题的关注。以下是一些预防踩踏事故的建议:

    1.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冷静,避免拥挤。

    2. 遇到拥挤的人群,尽量站在边缘,顺着人流移动。

    3. 如果陷入拥挤,保持冷静,抓住固定物体,等待人群散去。

    4. 如果摔倒,尽量靠近墙壁,蜷缩身体保护自己。

    5. 发生踩踏事件,尽快撤离现场,寻找安全的地方。

    除了预防踩踏事故,我们还应该关注以下医疗相关话题:

    1. 校园安全管理: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2. 应急处理:如何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降低事故伤亡。

    3. 心理援助:如何为事故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

    4. 医疗救治:如何提高医疗救治水平,降低事故伤亡。

    5. 公共场所安全:如何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 那天傍晚,我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的忙碌,驱车前往停车场。在驶出停车场时,由于疏忽,我的车与一辆大众途观发生了剐蹭。虽然损伤不大,但我内心充满了愧疚和尴尬。

    回到家后,我仔细观察了我的车,发现保险杠有三个黄豆大小的划痕,虽然不明显,但我心里总是不舒服。我想起对方的车,虽然我并未看到对方车的损伤情况,但我觉得应该不会比我更严重。

    我没有下车,也没有通知对方车主,就匆匆离开了。回到家后,我心情沉重,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向一位医生朋友寻求建议。他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平时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工作。我向他详细描述了事情经过,他给了我一些建议。

    医生告诉我,虽然对方没有停在车位上,但作为驾驶员,我有责任处理这种情况。他建议我先给对方打电话,先道歉,然后解释一下当时的情况。他说,即使对方没有受伤,但作为驾驶员,我应该负起责任。

    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第二天一早就给对方打了电话。对方很理解,表示没有大碍。我感到如释重负,同时也对自己当时的做法感到后悔。

    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驾驶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遵守交通规则。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承担责任,即使对方没有受伤,也应该主动处理这种情况。

  • 7月15日凌晨,两艘干货船“顺强2”轮与“永安轮”在吴淞口水域发生碰撞,“顺强2”轮沉没,船上13人落水,其中3人获救,10人失踪。

    据了解,当日接报后,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厚天小分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于15日早上6时、7时分别派出5名水上搜救队员和3名增援队员,携带充气艇3艘赶往事发地点执行搜救任务,并与海事局、救助局、海警、渔政等专业力量共同行动,迅速布署搜寻路线,扩大范围开展遇难人员搜救工作。

    为了预防创伤后急性精神功能障碍及更好地安抚伤者和家属情绪,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又派出以心理专家马希权为组长的心理救援小组共十余名成员介入搜集工作。截至目前,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

    近年来,水上交通事故频发,尤其在暑期,水上交通事故更是屡见不鲜。许多民众水上逃生知识匮乏,导致水上交通事故死亡率较高。在进行乘船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一旦不慎落入水中,又该如何自救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总队长刘中民提醒我们:

    1. 避免携带危险物品上船,不要乘坐无证船只、人货混装船只以及其他简陋船只。

    2. 集体乘船时,听从指挥,上下船时有序排队,避免拥挤。

    3. 不要乘坐超载船只。

    4. 船靠、离码头或驶过风景区时,避免聚集在船的一侧。

    5. 遇到紧急情况,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

    6. 上船后,留心通往甲板的最近通道和救生衣的位置。

    如果发生水上事故,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1. 迅速奔向通向甲板的最近出口,尽快跑到甲板上。

    2. 弃船时,穿好救生衣,尽量选择较低的位置跳水,避开水面上的漂浮物,从船的上风舷跳下。

    3. 翻船事故发生后,立即抓住船舷,设法爬到翻扣的船底上。

    4. 不会游泳者落水后,尽量吸一口气,保持镇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慢慢浮上水面。

    5. 落水后要尽力减少挣扎,避免体热散失,采取双手交叉抱胸、双腿向腹屈曲的姿势,尽量保存体热。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