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夏季,高温多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易出现乏力、食欲不振、中暑等症状。为了健康度过夏季,以下养生要点不可忽视。
一、调整作息
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休。避免在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以防受寒。避免久吹电风扇,以防头痛、腰肌劳损等。
二、合理饮食
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油腻、煎炸食品,以防加重“苦夏”症状。
三、预防中暑
夏季气温高,注意防晒、降温,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可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物。
四、避免冷水澡
避免长时间冷水洗澡或泡澡,以防受寒、关节疼痛。
五、预防疾病
夏季高温多湿,易引发腹泻、肠胃炎等疾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水产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无感冒症状发烧怎么办?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恶性肿瘤、中暑等。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烧原因之一,可能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引起。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注意多喝水、保暖、监测体温,并可用酒精或温水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使用解热止痛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
2、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因肿瘤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导致无感冒症状发烧,称为肿瘤热。肿瘤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无明显的规律性,且相关检查正常。治疗肿瘤热时,可口服消炎痛片或使用消炎痛栓、吲哚美辛栓等。
3、中暑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体温升高。中暑引起的发烧可以通过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降低体内温度、物理降温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等。
在发烧期间,要注意避免直吹风扇和过度保暖,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要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气温逐渐转凉,但“秋老虎”仍然让气温居高不下。此时,人体处于阴阳转换的关键时期,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初秋养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调养:初秋时节,可适量增加酸、咸味食物的摄入,如大麦、黑豆、豇豆、鸭子、海带等,以养阴润燥。同时,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如姜、葱、辣椒等,避免助热伤阴。
2. 精神调养: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恼怒,以适应秋季清肃的气候特征。
3. 起居调养:秋季宜早卧早起,顺应阳气的收敛,舒展肺气。此外,立秋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但避免过度出汗,以免耗伤阴液。
4. 针对不同体质的人,可采取以下食疗方案:
(1)木形人:大麦、黄花菜、椰菜花、西兰花、苦瓜、水蜜桃、菠萝、葡萄等。
(2)火形人:冬瓜、番茄、菠萝、香蕉、草菇、粉葛、鸭子、蕨菜等。
(3)土形人:冬瓜、鸭肉、荠菜、茭白、苦瓜、沙葛、莲藕、玉米、水蜜桃、绿豆等。
(4)金形人:丝瓜、百合、苡仁、胡萝卜、荸荠、西红柿、葫芦瓜等。
(5)水形人:南瓜、黄瓜、豇豆、西兰花、椰菜、鸭肉、黑豆等。
5. 常见疾病预防:
(1)感冒:秋季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引发感冒。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哮喘: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发哮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
(3)腹泻:秋季气候变化,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引发腹泻。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6. 保健运动:秋季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夏日炎炎,高温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宝宝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在炎热的夏季,汽车内更容易导致宝宝中暑,家长们需提高警惕。
夏季,许多家庭都会选择驾车出行,而有些家长为了方便,会将孩子留在车内。然而,车内狭小的空间,高温的空气,以及密闭的环境,都容易导致宝宝中暑。
据研究,车内温度在阳光照射下,每10分钟可升高6-7摄氏度,远远超过了宝宝正常体温。而宝宝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如果宝宝在车内中暑,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家长们应尽量避免将宝宝单独留在车内,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出行时,可将宝宝放置在安全座椅上,确保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此外,家长还需关注宝宝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宝宝过度劳累。一旦发现宝宝有中暑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将宝宝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并尽快就医。
夏季高温,宝宝的健康不容忽视。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宝宝的状况,共同守护宝宝的健康成长。
小儿中暑和暑热症是夏季常见的疾病,尤其在高温潮湿的天气里,孩子们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影响。为了帮助孩子安全度过夏天,合理的饮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儿中暑和暑热症的饮食原则
1. 适量补充水分:夏季气温高,孩子们容易出汗,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或者果汁等。
2. 适量摄入清淡食物: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3. 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鸡蛋、牛奶、蔬菜和水果等。
二、小儿中暑和暑热症的食疗方
1. 清暑益气汤:适用于暑伤肺胃,症见壮热无汗、烦渴引饮、舌苔黄燥等。
2. 温下清上汤:适用于下虚上盛,症见心烦口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
三、小儿中暑和暑热症的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潮湿的环境。
2. 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尽量在阴凉处活动。
3. 注意防晒,涂抹防晒霜。
4. 增加户外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冬虫夏草,被誉为‘神仙草’,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滋补强壮的圣品。然而,很多人担心,食用冬虫夏草会不会引起上火呢?
事实上,冬虫夏草确实可能会引起一些上火症状,但通常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冬虫夏草性温,而人体上火则多为内热所致。所以,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此外,市面上的冬虫夏草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因此,购买冬虫夏草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以免影响健康。
冬虫夏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具有很好的滋补功效。它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有助于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等。因此,适量食用冬虫夏草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那么,如何正确食用冬虫夏草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控制用量:每天食用3-5克为宜。
2. 炖汤食用:将冬虫夏草与肉类、药材等一起炖汤,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滋补作用。
3. 注意搭配:与凉性食材搭配,如雪梨、菊花等,可以中和其温热性质,避免上火。
4. 停止食用:如果出现上火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冬虫夏草,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
此外,以下方法可以帮助缓解上火症状:
1. 适当补充凉性食品:如苦瓜、莲藕、豆腐等。
2. 适当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4.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之,适量食用冬虫夏草对健康有益,但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上火。同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滋补功效。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的饮食和规律的健身运动比高价保健品更有效。尤其在冬季,合理安排健身计划,更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冬季健身计划的关键在于把握两个特点:减肥和增强免疫力。
首先,冬季是减肥的好季节。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储存脂肪,因此冬季减肥尤为重要。通过有氧运动,如跑步、快走等,可以有效消耗热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其次,冬季气温较低,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因此,冬季健身计划的另一个重点是增强免疫力。通过适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制定科学的冬季健身计划:
1.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根据个人体质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跑步、快走、瑜伽、太极拳等。
2. 控制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身体不适。
3. 注意保暖:冬季气温较低,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4.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根据个人作息时间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如早晨、下午等。
5. 坚持运动:只有坚持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当人们感到身体不适时,常常会用“上火”来形容。牙痛、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这些症状都可能与“上火”有关。那么,究竟什么是“上火”呢?
中医认为,“上火”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导致体内“火气”过旺,进而引发各种症状。这种“火”并非真正的火焰,而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比喻。它代表着人体内的一种热性症状,程度比“热气”更重。
引发“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情绪波动、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过度辛辣刺激饮食等。中医将“上火”分为“上焦火”、“中焦火”和“下焦火”,并按照脏腑开窍将其分为“肝火”、“肺火”、“心火”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上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
2. 多吃清淡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等。
3. 增加饮水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如果出现严重的“上火”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炎炎夏日,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诸多挑战。气温超过34℃时,就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人体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但并不意味着环境温度保持在37℃时,人体就最为舒适。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产生的热量无法顺利散发,导致不适;而当气温过低时,热量散发过快,也会让人感到寒冷。
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范围因地域、个体差异而异,但普遍认为夏季19℃-24℃,冬季12℃-22℃为人体舒适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空气湿度显得尤为重要。空气湿度较高时,汗液蒸发速度减慢,人会感到黏糊糊的不适;而空气湿度较低时,汗液蒸发速度加快,即使气温较高,也会感到爽快。
此外,风对人体的散热也起到重要作用。当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风可以加快汗液蒸发,提高散热效率;而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风可以加快对流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高温环境下,人体可以通过辐射调节温度平衡,但“补偿效应”有限。在干燥空气中,人体对高温的耐力有限。当气温和湿度达到一定界限时,人体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可能导致中暑甚至死亡。
因此,在高温天气,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保持室内外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中暑等健康问题。
炎炎夏日,高温酷暑,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中暑不仅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中暑呢?本文将从中暑的原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急救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暑的原因
1. 高温环境: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如烈日下、高温车间等,会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中暑。
2. 缺水:夏季气温较高,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导致脱水和中暑。
3. 空气流通不畅:长时间处于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导致人体散热困难,从而引发中暑。
4. 体质虚弱: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由于体质较弱,更容易发生中暑。
二、中暑的症状
1.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渴、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皮肤苍白、出冷汗等。
2. 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伴有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
3. 重症中暑:除轻症中暑症状外,还伴有高热、昏迷、抽搐、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三、预防中暑的措施
1. 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选择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锻炼。
3. 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
4.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5. 注意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四、中暑的急救方法
1. 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用温水擦浴降温。
2.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
3. 若患者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4.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作者:陈东平 副主任医师 丽水市中心医院 普通内科
随着夏季的到来,中暑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主要是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暑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发烧,给身体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了解中暑发烧后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暑发烧的严重性。中暑发烧并非简单的发烧,它往往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中暑发烧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避免高温环境对病情的加重。
2. 适当脱去身上的衣物,促进热量散发,降低体温。
3. 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调节体温。
4. 使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等部位,加速热量散发。
5. 如有必要,可使用酒精擦拭身体,进一步降低体温。
然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体温较高、症状明显,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冰盐水进行肠胃灌洗或直肠灌洗,迅速降温。
2. 使用40℃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协助降温。
3. 住院治疗,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保持充足的休息,加强营养摄入,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之,面对中暑发烧这一疾病,我们要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中暑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