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发表人:癌症防治先锋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AMI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是恢复心肌血流、减轻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静脉溶栓是两种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那么,PTCA对AMI的疗效是否优于静脉溶栓呢?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Keeley博士及其同事最近完成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PTCA治疗AMI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这项研究对已发表的23项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纳入了7739例AMI病人。研究结果表明,PTCA组的短期疗效和长期转归均优于溶栓组,其中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再梗死和卒中等指标。

PTCA是通过导管技术直接对冠状动脉进行扩张,从而恢复心肌血流的治疗方法。与静脉溶栓相比,PTCA具有以下优势:

1. 疗效更确切:PTCA可以直接恢复心肌血流,而静脉溶栓则需要在血液中形成血栓溶解剂,疗效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疗效更迅速:PTCA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心肌血流,而静脉溶栓则需要一定时间让血栓溶解剂发挥作用。

3. 并发症更少:PTCA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静脉溶栓可能引起出血等并发症。

然而,PTCA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手术风险、费用较高等。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AMI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除了再灌注治疗外,患者还应加强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合理膳食等,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呼吸道梗阻,一种潜伏在身边的健康危机

    呼吸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这种疾病会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由于许多人对呼吸道梗阻的认识不足,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了提高对呼吸道梗阻的认识,北京煤炭总医院呼吸内科牵头建立了“呼吸道梗阻急诊抢救绿色通路”,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快速、更有效的救治。

    绿色通路覆盖多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或良性肿瘤引起的气道梗阻、气管切开/插管/支架或外伤引起的气道再狭窄、气管结核引起的气道狭窄、异物误吸引起的气道梗阻等。

    煤炭总医院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配备国际先进的气管镜和数字减影仪等设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注重日常保养知识的普及,提醒患者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定期进行体检
    • 如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通过绿色通路的建立,煤炭总医院为呼吸道梗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他们在危急时刻得到及时救治。

  •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成功救治了一名73岁高龄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入院时已处于神志不清、频临死亡的状态,经过超过17次的电除颤和心肺复苏,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73岁的袁某因上腹部不适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全身抽搐,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等症状,初步判断为心脏骤停。急诊科医生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电除颤,同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廖晓星主任、詹红主任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经过17次电除颤和心肺复苏,最终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

    患者转入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后,经过持续的治疗和护理,病情逐渐稳定。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已恢复意识,呼吸和心跳稳定,顺利出院。

    这起病例再次证明了心脏骤停的救治关键在于及早进行心肺复苏。在患者发病后,及时的抢救措施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命。

    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生存率很低。因此,公众应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在心脏骤停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 心前区持续压榨感,这种症状往往让患者感到担忧和不安。这种不适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阻塞,导致心脏肌肉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他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包括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憋闷感、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等。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患者常感到剧烈的疼痛,有时甚至有濒死感。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再灌注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ACEI类或ARB类降压药物等。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的治疗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

    除了及时就医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保养措施: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 遵医嘱,按时服药。

    如果出现心前区持续压榨感,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提高AMI的救治成功率,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定期会修正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急救指南,而该指南也成为临床上实际操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依据。

    最新ESC治疗指南首次明确指出,对于可疑的胸痛病人,无论是门急诊收治,还是急救车运送病人,都应该在医务人员开始接触到患者之后的10分钟内,进行心电图检查。这一规定旨在缩短诊断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以往在心肌梗死急救指南中,只是强调了心电图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但并未具体到什么时间做检查。而最新的ESC治疗指南,则明显细化并具体了相关细节,这对于提高AMI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医疗流程普遍存在问题,对于AMI这一类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时间至关重要。只有完善流程,节约时间,才能抓住抢救的主动权。陈韵岱教授指出,无论是第一时间心电图的检查,还是收到患者之后的心电监护等等,应该针对特殊的胸痛患者,启动相应的快速响应程序。每一家医院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一整套规范化的流程,尽量在短时间采取一切可能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为急救赢得时间。

    除了心电图检查,AMI的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硝酸甘油等药物在治疗AMI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运动等也对AMI的治疗和预后产生影响。

    总之,对于AMI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提高诊断效率,完善医疗流程,加强药物治疗和患者管理,是提高AMI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心肌梗死,作为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许多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前驱症状,如胸痛、心悸、乏力等。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剧烈疼痛,并向左侧肩部、手臂甚至手指放射。伴随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常感到极度不适,甚至有濒死感。

    导致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脂质代谢紊乱、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因此,及时识别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治疗心肌梗死的原则是尽早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预防并发症。急性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适量运动、健康教育等,以改善预后。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等。同时,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

    在治疗心肌梗死的医院和科室中,心内科和急诊科是关键科室。心内科负责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急诊科则负责患者的抢救和初步处理。患者应选择有经验的心脏中心进行治疗。

    总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通过早期识别高危人群、积极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的风险,术后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肌梗死术后预防的要点,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一、早期预防,预防冠心病

    预防心肌梗死的第一步是预防冠心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二、及时救治,挽救生命

    一旦患有冠心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三、术后坚持服药,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是预防心肌梗死复发的重要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倍他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等。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服药,以降低复发风险。

    四、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康复

    除了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心肌梗死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控制血压、血糖和体重,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的心态。

    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

    患者应定期到心内科就诊,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的风险。

  • 在繁忙的城市中,出租车司机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每天驾驶着车辆穿梭于大街小巷,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然而,他们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肌梗死这一严重疾病。本文将围绕心肌梗死这一话题,探讨出租车司机作为高危人群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心肌梗死,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进而阻塞冠状动脉,使心肌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出租车司机由于工作性质,往往存在以下高危因素:

    1. 工作压力大: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作息不规律,容易导致身体和心理的过度疲劳,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2. 吸烟: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租车司机群体中吸烟率较高,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3. 缺乏运动:长时间驾驶导致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4. 饮食不规律:出租车司机饮食不规律,常常是快餐、外卖为主,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出租车司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健:

    1.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 注意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4. 学习急救知识: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总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出租车司机作为高危人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定期体检和学习急救知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 近年来,心梗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以35岁~44岁的中年人居多。然而,10个心梗9个可防,心梗的发病并非不可控。

    心梗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与现代社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大量饮酒、吸烟无度、压力过大、缺少运动以及营养搭配不合理等。

    这些不良习惯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一旦控制不到位,都会大大增加患病的风险。

    心梗的疼痛并非总是明显,有时症状与胃肠炎、肩颈疼痛以及牙疼等相似,容易被忽视。因此,当出现胸部不适、肩颈痛、牙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预防心梗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将血压控制在149/90mmHg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3%以下。

    肥胖症患者应加大运动量,控制体重,男性腰围要<90厘米,女士腰围最好别大于80厘米。

    早睡早起、坚持锻炼、排解压力、饮食清淡、低盐低油、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都是预防心梗的有效方法。

  •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攀升,高血压、急性心梗、心绞痛、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更是高发。为了缓解患者用药负担,国家启动了带量采购政策,旨在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让更多患者受益。

    2023年12月起,带量采购政策在25个联盟地区陆续落地实施,共有25种药品纳入采购范围。此次带量采购药品平均降价59%,最高降幅达80%,涉及高血压、心血管等多个疾病领域。其中,赛诺菲的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和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分别针对高血压、急性心梗和心绞痛、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中标价分别为1.09元/片和2.54元/片,让患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带量采购不仅降低了药品价格,还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患者可以在医院、药店等地购买到中标药品,无需挂号费,更加方便快捷。此外,带量采购还促进了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除了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外,还需要做好日常保养,预防疾病复发。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油腻、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烟酒对心脏的危害。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

    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 长期吸烟者常常会出现胸口疼痛的情况,这并非偶然,而是可能预示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吸烟时出现的胸口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

    首先,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不言而喻。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这些疾病在急性发作时,会出现胸口疼痛的症状,且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甚至无法通过休息缓解。

    其次,肺部疾病也是导致吸烟者胸口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在病情加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症状。此外,肌肉骨骼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胸椎病变等,也可能导致吸烟者出现胸口疼痛。

    针对吸烟者胸口疼痛的情况,首先应明确诊断病因。在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扩冠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等。若确诊为肺部疾病或肌肉骨骼疾病,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吸烟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总之,吸烟者若出现胸口疼痛的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