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非常多见,我国目前大约有2.7亿的高血压患者,可以看得出来高血压在我国患病率之高。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一样,都需要长期口服加药,所以就有很多人会问,降压药吃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停一段时间再吃吗?
一、降压药可不可以停?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就是,降压药可不可以停?降压药物当然可以听,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或者是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口服降压药物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把将药物停用。比如患者口服降压药物以后血压明显偏低或者是明显处于正常血压的低线,我们就可以考虑把药物减量或者停用。但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物几乎都是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的,因为如果没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的话,高血压能够突然变到正常的可能性很小。
二、有些降压药物目的并不是降压?
但并不是所有的降压药物使用后的目的都是为了降压,有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比如冠心病的患者,心衰的患者可能需要ACEI类降压药改善预后、抑制心肌重构,或者是蛋白尿的患者需要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减少蛋白尿,以及心率增快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室率等等。在这些使用降压药物的患者中,其本身可能没有高血压,但仍然需要使用降压药物,这类加药物的使用和血压的高低关系并不密切。
三、降压药是不是只要吃上就可以了?
看完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以后,我们就会明白,降压不仅仅是只是吃上降压药就可以了,我们还需要在口服降压药物以后监测血压、观察有无其他相关疾病或者其他相关并发症,才能及时调整药物,进行有效的降压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无论哪种类型的高血压都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没有生活方式的干预,单纯仅仅服用降压药物,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张医生,打了高血压疫苗后考虑不需要吃降压药了吗?”
我有一个朋友,他已经被确诊原发性高血压5年多了。虽然血压控制得还不错,但是因为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所以他觉得很麻烦,并且还为此经常抱怨。
今天我的这位朋友浏览网页的时候,无意之间看到了高血压疫苗,他仿佛看到了希望,所以就在微信上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考虑到大家对高血压疫苗都不太了解,今天就跟您好好聊一聊高血压疫苗的相关知识。
1.高血压疫苗和一般的疫苗有何区别?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疫苗的定义,顾名思义疫苗是指用各种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也就是说制作疫苗的原料来源于病原微生物以及代谢产物,然后经过人工减毒、灭活处理或者使用转基因等方法制作而成的,用来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高血压疫苗和一般的疫苗不太一样,它并不是用来预防高血压的,而是用来治疗高血压的。它可以替代部分的降压药物,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多数疫苗针对的都是感染性疾病,而高血压疫苗针对的是非感染性疾病。
在我们人体内存在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当它被异常激活的时候,就会引发高血压。高血压疫苗发挥降血压作用的机制就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从而把血压降下来。
血管
当人注射了高血压疫苗以后,就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血管紧张素的抗体,这样的话血管紧张素就会受到抑制,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大家估计不太了解血管紧张素,这种物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肽类激素,它具有比较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当血管紧张素受到抑制的时候,血管收缩的程度就会减轻,自然就会血压引起血压下降。
大家还记得普利类降压药(比如卡托普利、赖诺普利),这种降压药就是通过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的合成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综合以上,高血压疫苗和传统的疫苗不太一样,它并不是用来预防疾病的,而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而且它针对的是非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疫苗主要是通过让人产生针对血管紧张素的抗体,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从而发挥降压的效果。
2.打了高血压疫苗后,就不需要吃降压药了吗?高血压疫苗有什么优势?
上面已经说了,高血压疫苗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发挥降压的作用的。如果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不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那使用这种药物的效果可能不是太好。
血管硬化
另外,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比较复杂的,单纯注射高血压疫苗并不一定就百分百能控制好血压,这个时候可能还需要配合使用一些降压药。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就会变差,血管对血液的缓冲作用就会减弱,针对于血管弹性变差而引发的高血压,注射高血压疫苗后估计效果会比较差。
因此,打了高血压疫苗后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主要是根据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果血压控制得不理想,可以配合服用降压药;如果血压控制得还可以,那就可以不用服用降压药。
和普通的降压药相比,高血压疫苗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根据权威的报道,高血压疫苗一年只需要注射几次就可以,这样的话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就会比较高。高血压疫苗的作用时间是比较长的,可以实现长期平稳控制血压。与此同时,高血压疫苗的不良反应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忘记吃药、错误吃药而带来的问题。
3.高血压患者想控制血压达标,还需要注意以下的细节:
虽然高血压疫苗有很多的优势,但是目前来说它还并没有应用于临床。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高血压疫苗有望在2022年上市。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现在还是要注意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达标,尽量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否则,到时候即便高血压疫苗上市了,它也很难逆转高血压带来的一些改变。
很多高血压患者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所以他们觉得服用降压药是没有什么必要的,殊不知这已经进入了误区。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因为不重视高血压而出现了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等并发症,出现了并发症即便能活着,其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不少人可能认为得了高血压只需要按时吃药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经常测量血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了解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果发现血压控制得不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调整。如果不定期测量血压,那血压即便控制得不理想,自己也可能不知道。长此以往,就会增加高血压的并发症的风险。
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注意坚持清淡而均衡的饮食、坚持运动、戒烟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这里我来解释为何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被确诊高血压后是需要长期吃药的,这样的话就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就会增加,如果不定期体检,那很难发现这些潜在的问题。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高血压患者几乎都使用一种降压药,那就是复方利血平片,它如今很少用于降压治疗,曾经有一段时间几乎停产了,但后来有医学界专家呼吁重新使用它,因为在一些难治性高血压时这个药还是有神奇降压效果,不能弃用,如今复方利血平降压片仍然在降压市场有一席之地。
复方利血平片是一种复方制剂由利血平、氢氯噻嗪、维生素B6、泛酸钙、三硅酸镁、氯化钾、维生素B6、硫酸双肼屈嗪、盐酸异丙嗪等成分组成。复方利血平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若使用该药物能有效控制血压,且无较明显不适者能够长期使用,但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并不包括该药物,原因是这个药长期使用导致胃溃疡等消化性溃疡、精神抑郁、高尿酸血症的副作用较大。
为什么复方利血平片可以用于难治性高血压吗?
1、利血平通过影响交感神经末梢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被酶降解,使去甲肾上腺素被消耗,妨碍交感神经冲动的传递,进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以及出现中枢神经的镇静和抑制作。
2、硫酸双肼屈嗪为血管扩张药,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它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减少后负荷,可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cGMP)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cGMP的含量,使平滑肌舒张,小动脉扩张,减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静脉作用小。
3、氢噻嗪则为利尿降压药,通过增加水钠的排泄,减少血容量从而使血压下降。虽然以上几种成分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血压作用,但药物随着成分的增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成倍增加,并且也无复方利血平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资料,所以存在一定风险。
复方利血平片为何没能进入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之列呢?
1、用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五大类降压药作用机制相对于复方利血平片简单而明确,不良反应也较少。
2、复方利血平没有心、脑、肾靶器官保护作用,仅仅是降压,故较适用于单纯性高血压,而用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五大类降压药,不仅可以用于单纯的高血压治疗,还能用于高血压伴有其他疾病的治疗。如用于伴有各种心病(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等)、糖尿病、高血脂、肾病、甲亢、消化性溃疡及精神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等。 用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五大类降压药分别为: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剂(ARB),如:缬沙坦、氯沙坦等;③、钙通道阻滞药,如: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④、β受体阻断药,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⑤、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复方利血平成分较多,使用需注意以下7点:
1、与洋地黄或奎尼丁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2、与左旋多巴合用可使多巴胺耗竭,导致帕金森氏症;
3、有精神病、抑郁病史者禁用;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禁用;
6、高尿酸、高血脂患者慎用;
7、红斑狼疮、心绞痛患者慎用等。
综上所述,复方利血平片作为一种便宜老药,由于副作用较多,已经很少使用,但姜还是老的辣,危难时刻它能立下汗马功劳攻克难治性高血压,可谓戴罪立功!这里也提醒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应当到正规医疗单位诊治,明确自身疾病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由医师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具体情况选用最佳治疗方案,方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高血压对我们危害很大,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需要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而降血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口服药物。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你们知道吗?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以后还有一个经常会出现的并发症,那就是低血压。
好好的高血压怎么就变成低血压,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高血压患者的低血压
所有的降压药物在其副作用当中,都有低血压这个副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降压药的作用就是降低血压,而如果患者血压下降过多,就成了低血压!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降压药的副作用上,都写着有低血压这一个副作用。
二、低血压会有哪些症状?
出现低血压会有哪些症状的患者往往会表现为头晕乏力,战力后黑蒙等相关供血不足的表现!甚至有些人会表现为晕厥等情况!而如何鉴别患者是不是低血压所导致的相关症状,在患者有症状时测量一个血压就能简单的识别患者是不是低血压!
三、出现低血压应该怎么办?
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低血压的情况,首先要明确患者低血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药物所导致的低血压,那么把药物逐渐的减量,或者是停用患者的血压,大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内,但是如果患者的低血压是因为高血压的并发症所导致的,那么就需要针对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并发症或者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高血压患者也会出现低血压,而且很多时候都和国梁口服加药物有关。而此时的低血压大可不必过于担心,把药物减量或者停用以后很多低血压都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内。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地平类降压药是最常见降压药物,特别适合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单纯收缩压高的患者。常见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乐卡地平、拉西地平等。
地平类药物药理学上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这个听起来很高深,太专业,简单说呢,就是此类药物能影响血管钙离子的运转,从而松弛血管,让血管放松下来进而血流量增加,因此此类药物除了降血压作用,还能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
地平类降压药的药物代谢特点:
此类药物中,不同药物代谢速度不一样,硝苯地平普通片剂,半衰期仅为4-5小时,一天需多次给药,而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伊拉地平代谢速度慢,一天一次给药就可以。此类药物肝脏代谢,老年人和肝硬化患者服用此类药物,药物代谢比较慢,必要时需要注意减量。柚子能影响此类药物代谢。
地平类降压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地平类降压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反射性增快、颜面潮红、头晕、便秘,如硝苯地平普通片非常常见有这个副作用,因此目前更多使用的是硝苯地平缓释制剂或硝苯地平控释片,这2种新剂型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大降低,降压作用更加平稳,同时减少了克服普通片引起的颜面潮红、头晕,便秘等副作用。
地平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还包括血管性水肿如面部水肿、脚踝水肿,一般不是太严重,大部分的患者能耐受。
其它少见或罕见不良反应还有(几率非常小,好像飞机发生空难的几率类似):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全身肌肉震颤、充血性青光眼、头部剧痛、阳痿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血糖升高、溶血性黄疸、顽固性便秘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尿频、血尿;皮肤和软组织不良反应:重症多形红斑药疹、牙龈增生;男性乳房增大等。
长期服用地平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1、高血压的长期治疗应当选用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的缓、控释制剂。
2、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时可致血压过低需谨慎。
3、需要注意硝苯地平与β受体拮抗剂同用可导致血压过低、心功能抑制、心力衰竭。
4、突然停用β受体拮抗剂治疗而使用本药物时,可发生心绞痛, 故须逐步递减前者用量。
5、需要注意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双香豆素、洋地黄、苯妥英钠、奎尼丁、奎宁、华法林等合用时,这些药的游离浓度会发生改变,合用需谨慎。
6、与硝酸酯类合用,治疗心绞痛作用可增强。
7、与西咪替丁合用时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峰值会增高,应当注意调整剂量。
8.对于硝苯地平片,这里有个重要提醒:根据2017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的内容指示:严禁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等短效药物快速降压!原因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可能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剧烈下降,造成全身血流的重新分布,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缺血,可能诱发极其严重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梗、脑卒中等。
我一直很纳闷,中药也是药,西药也是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吃中药而不愿意吃西药呢?直到有一天,一个同行说这其实是文化问题,我才恍然大悟。西医西药太直白,不符合这些愿意吃中医中药的人的心理预期,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牵涉东西太多,就不啰嗦那么多了。咱们讨论今天的重点——中药能不能降血压?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中药降血压不推荐!我要说中药不能降压,估计会被喷死,所以想来想去,才改为中药降压不推荐。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来看看为什么不推荐使用中药降压吧!
一、长期服用西药依从性更好
无论中药西药,都很少能根治高血压,都需要长期吃药,对于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而言,西药会有更好的依从性。此时会有很多的喷子来喷,说中药吃几剂可以除根,好吧!如果你抱着这种态度,要么会被骗,要么是在拿着生命开玩笑。那么接下来的几条,你也就不用看了!
二、降压效果西药降压更明确
降压才是硬道理,无论什么方法,能把血压降低到正常、降到达标才行,而这方面,西药更有优势,而且降压效果更明确。西药作用靶点明确,降压机制清楚,对于血压的降低幅度也好把控。
三、西药剂量标准更容易量化
西药剂量标准明确,很好量化,而中药不好量化。对于患者来说,反复波动的血压,更容易造成急性的高血压事件和并发症,所以使用固定剂量的药物,长期使得血压达标而不反复,是减少事件和并发症的基础。而西药在这方面,更能稳定的控制血压达标。
四、西药降压的获益证据更足
西药降压的临床证据充足,中药几乎没有相关临床循证证据。实际上西药降压,已经经过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人亲身试验,明确的有获益的证据。这时候还会有喷子来说,中医已经几千年,还不比上百万人试验更厉害?好吧,我只是来告诉大家降压不推荐使用中药的,而不是来诋毁中医的。
不知道这样能否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至少在很多的中医那里,也是在使用西药降压。信则有,不信则无,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得到大家。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约有3亿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很多都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服用降压药物的,而很多人所担心的是降压药物对我们到底有哪些副作用?对我们的胃,对我们的其他内脏有哪些损害,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些损害呢?
一、降压药副作用很多吗?
降压药主要又常见的有5大类,5大类降压药因为其作用机制不一样,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尽相同,而且因为人体对降压药物耐受的程度不一样,每个人所反映出来的副作用更不一样。但无论是哪一种降压药,现在常用的降压药副作用都已经非常的少见,即便是有某些副作用,只要及早发现这些副作用,带来的危害都会减小到最小范围,甚至是没有危害。这也就意味着,其实现在的降压药副作用并不是非常的多见,即便是很常见的一些副作用,只要加以关注都会能够避免。
二、降压药对胃有影响吗?
在临床工作当中,其实看到降压药对胃有影响的还真的比较少见,除非患者的胃真的是弱不禁风,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口服一点降压药,也会对患者的胃产生足够不舒服的影响!但这样的影响真的非常少见,因为降压药本身口服的量多数不大,口服的种类并不是很多。所以长期口服降压药的患者对胃有影响的也少之又少,但如果真的对胃有影响的话,那么联合使用治疗胃部的药物或者采取饭后口服,或者特定时间进行口服,或许可以减少对胃的影响。
三、降压药对其他脏器有影响吗?
降压药对其他胀气的影响或许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对于肾脏的影响较为多见,主要是肾功能急剧变化的时候,口服ACEI或者ARB类药物容易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当然还有钙离子拮抗剂对于心脏功能的影响,当然还包括很多降压药物对肝脏的影响,但无论是家要对哪些脏器的影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我们能够尽早识别很多影响都可以得到避免。
说白了降压药所产生的副作用真的是可以完全避免。但前提是只要我们尽早发现和识别到降压药的这些副作用,而且及时的进行减量或者停药,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经典老药,随着对阿司匹林认识的逐渐深入,阿司匹林已经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预防心梗、脑梗的最大处方量的药物。
阿司匹林所预防的心梗脑梗,其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主要是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导致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都需要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机理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不可逆转地抑制血小板上的一种酶,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诸多恶果,比如心梗和脑梗。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吃吃停停呢?
1.阿司匹林从口服到代谢短时间内可完成
单纯的阿司匹林的半衰期非常的短暂,只有15-20分钟左右,在胃内吸收迅速完全。而且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酸性,所以在酸性胃液不溶解而在碱性肠液溶解,所以阿司匹林大多数都做成肠溶片。即便如此,肠溶片的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普通片来比较,也只能是吸收延迟3-6小时。而且阿司匹林吸收后的主要代谢产物水杨酸,是通过肝酶代谢,但由于肝酶代谢能力有限,水杨酸的清除为剂量依赖性。因此清除半衰期可从低剂量的2-3小时到高剂量的15小时。根据这些药理特性,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体内的代谢,几乎可以确定的是24小时左右即可代谢完毕,所以,阿司匹林需要每日服用。
2.血小板每日都会更新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阿司匹林1天内肯定代谢完,那么为什么停阿司匹林做手术需要1周的时间呢?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不可逆的结合血小板的一种酶,看到了,是不可逆的。一旦被阿司匹林结合这种酶,直到被结合的血小板死去,其功能一直都是被抑制的。而我们知道,血小板的寿命约7到14天,所以,我们需要被抑制的血小板丧失功能,就需要1周以上的时间。这个时候问题就又来了,既然是血小板被抑制后1周到两周才死亡,为什么我们不能每周口服一次阿司匹林呢?这是因为血小板并不是集体死亡,而是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每天口服阿司匹林来抑制新诞生的十分之一的新生血小板。
3.吃吃停停反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李大夫没有见到其他吃吃停停增加风险的研究,但是2015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中风协会研讨会上,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帕曲克.迈克尔博士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中风患者如果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再次中风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由此可见,定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良好的依从性,如果吃吃停停,和坚持口服相比,坚持口服药物的获益会远远大于间断口服药物。所以,为了生活的更好,我们还是坚持口服吧!
按时服药,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基础,毕竟除了阿司匹林,还有他汀、降压药、降糖药等好多药品,都需要你有良好的依从性。
因为,我们需要阿司匹林让我们活的更有质量,活的更有尊严。
对于现在社会环境下的人群来说,患上高血压变成了不稀奇的事情。很多高血压的人变得最离不开的东西变成了降压药。只有使用药物才能帮助缓解血压高对内脏带来的伤害,但即使对身体有着好处,也拥有着一些副作用伤害,可能引起身体发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长期吃降压药,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呢?医生提醒:或引来9种异象
现象一:尿液增多
很多人群在吃了地平类的降压药物之后,都会出现频繁上厕所排尿的情况,并且容易造成晚上睡不好的情况。这类药物容易造成身上的血管出现扩张的现象,直至肾部的血管受到伤害,尿液就会增多,频繁去厕所,半夜容易起夜了。
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咨询自己的医生了,是否需要调整用药的数量。若是一直坚持这样的用药,或许可能会引起呕吐的现象,还有血糖、尿酸、血脂升高等。
现象二:心跳加快
有一些降压药长期食用的话,会让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心跳加快。当这种现象变得很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医生专门出方案解决,还要更换食用其他的降压药物。
现象三:便秘
一些降压药会对肠道的肌群以及钙离子运行进行影响,从而出现便秘这种副作用现象。
这个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注意好喝水,主动去补充水分。并且饮食上控制精制米面,可以多吃一些粗粮和蔬果,增加适量的运动帮助提供肠动力,促进排便和吸收。若还是很严重的便秘,就更换其他的降压药物。
现象四:头疼
一些降压药物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头痛的现象。这类的药物会让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扩张血管,致使头晕。
这时应尽量的保持稳定平和的心境,按时休息,不要熬夜,保证睡眠充足。根据医生的指导建议更换药物。
现象五:脸红
很多降压药都可能会让血管扩张,很容易就会让脸看起来红红的。
不用担心,这不用进行治疗,可能是初期使用药物出现的症状,当慢慢的用了这个药物一段时间后,建立了身体的耐受,可能就会好转。若是长期还没有好转,则可以联系医生询问治疗。
现象六:食欲不振
降压药影响钙离子的通行,不止出现的恶心头晕的现象,还可能会造成嘴巴发干发麻,出汗和没有胃口的情况。
现象七:低血压
作为老年人来说,经常服用降压药可能就会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刚刚起床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
还有血管的抑制剂可能会导致人咳嗽和低血糖的现象,因此肾功能不良的人建议不要使用。
现象八:牙龈增生
平地类药物除了尿液增多之外,还会造成牙龈增生的现象。
这个期间着重要注意口腔的洁净,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多吃蔬果和喝水。
现象九:水肿
这也是因为地平类的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后外围的压力升高,组织间液体增多,出现了水肿现象,其中脚踝处水肿的现象经常见到。
最后提示,降压药有很多,因此带来的副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不能以偏概全。还要根据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和个人反应来看待。因此,认真的看待不良反应,及时的维护自己的身体就好,做好血压患者应该遵守和注意的事项,定期做好检查巩固,以避免重大的事情发生就可以。
写在前面的话
我发现劝说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他们顾虑很多,总说医院推荐的降压药物副作用多,会伤肝,伤肾,会让人短寿。然后他们会问我,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土方子或者秘方?我总是摇摇头,让他们失望而归。
其实,的确有许多“本草单方”有很好的降压效果,但是这些方法都很难一劳永逸,人生本质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控制自己的血压也是如此,需要锲而不舍的耐力,从来就不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那么,终生服用降压药会短寿吗?
很多患者总是觉得是药三分毒,能够不碰就碰。其实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对药物大规模运用后进行观察的总结,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生的,即使是某些高发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也只在1%~10%之间。
而且,有时我们需要在“不良反应”与“收益”之间权衡。“舍得,舍得”,你要得到什么,总会失去些什么的。例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著名的卡托普利,依拉普利类药物,是非常好的一类降压药,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发现它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而且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10%左右的全因死亡率。
什么是“全因死亡率”?
就是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包括疾病,地震,车祸,枪支泛滥等形形色色原因导致的死亡。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ACEI也有副作用。这类药物会阻滞缓激肽的降解,导致体内缓激肽浓度增加,引起部分患者干咳,而且有研究报道,ACEI类制剂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若你耐受不了它带来的剧烈咳嗽,你就只能选用其他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制剂),这就是这几年活跃的“沙坦”类药物了。“ARB类制剂”适合对“干咳”受不了的患者。可惜ARB类制剂也有副作用,它长期应用可升高血钾,而且目前的研究发现,它降低“全因死亡率”的效果不如ACEI。所有的降压药都有副作用,为了做到对血压的良好控制,我们得学会取舍。
为了进一步驱散眼前的迷雾,我们再来看看坚持不服药的后果——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引用包括中国13个人群的亚太队列研究(APCSC)指出:亚洲人对血压升高比欧美人更加敏感,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就会分别增加53%与31%。
而且血压高企的人,也更容易罹患终末期肾病(ESRD)。重度高血压患者并发“终末期肾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11倍以上,即使血压只是“正常高值”,发生这种病的概率也是正常人的1.9倍。
在我国,心脑血管死亡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诱发心脑血管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事情很清楚了,终身服用降压药物不会短寿,血压控制不好,才会短寿。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依然很低
根据中国卫生部2016年公布的数据,2012年调查人群的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6.5%,治疗率为41.1%。对比2002年的知晓率30.6% ,治疗率24.7%,这已是非常大的进步。可惜,即使到了2012年,调查人群中高血压的控制率也仅有13.8%。也就是说,一百个高血压患者中,只有14个左右血压控制良好。可见尚有84%左右的高血压患者,被无知或恐惧的迷雾困扰。
驱散这雾霾,能延长许多人的生命,这也是我写这篇文字的原因。
你身边有没有高血压病人呢?看到这个问题以后我觉得,绝大多数或者说几乎100%的人,身边都有高血压的患者,关于高血压的相关误区有很多,比如说,有很多人认为长期吃高血压药,对人会产生很多副作用,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一、关于高血压的三高三低你知道吗?
虽然很多人认为吃高血压药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但实际上关于高血压的真相是三高三低。什么是山高山低呢?三高就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三低是知晓率低,服药率低,达标率低。这也就意味着,高血压虽然是高发病率,几乎每4~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而且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压的人群,是比例非常低;而且即便是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服药率也非常低;即便是这些人有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达标的达标率也很低。
二、高血压的危害您知道吗?
了解了高血压的三高三低,你可能会有所发现,关于高血压病不是服药造成的副作用太多,而是不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压,没有服药没有达标的人群太多。而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几乎尽人皆知,高血压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肾脏损害、眼损害、心脑血管损害等等。而所有的这些损害,都是因为血压高于正常值以上所造成的,要想避免这种损害,把血压控制达标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而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降压方法,能把血压控制正常,都可以减少这种损害,但除外降压药,能够把血压控制正常的方法和方式真的不多。
三、关于降压药的副作用您知道有哪些?
降压药确实有副作用,但关于降压药的副作用很多都是可防、可控、可逆的。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及时发现降压药的相关副作用,给予停药后,绝大多数甚至几乎是所有的副作用都可以完全消失。这也就意味着,降压药的副作用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将药物种类繁多,即便是不能耐受这种降压药,那么更换另外一种降压药以后,也可以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如果您过于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那么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您觉得哪个更重要呢?
看懂了吗?降压药的服用和降压药的副作用两者相比,获益明显的大于风险!所以,把血压控制达标是让我们有获益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当高血压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危险情况:
1. 心脏负荷加重:高血压会导致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长期下去容易引发心力衰竭。
2. 急性心力衰竭:当心脏负荷过重时,可能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3. 主动脉内膜撕裂:高血压还会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这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高血压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血压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建议:
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
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3.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血压波动,调整治疗方案。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饮食建议:减少钠盐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晕车,又称晕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尤其在乘坐汽车、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时更为常见。晕车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困扰。
晕车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神经系统敏感:部分人群的神经系统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晕车症状。
2. 内耳前庭功能异常:内耳前庭是人体平衡器官,当内耳前庭功能异常时,容易导致晕车。
3. 眼睛视觉信息与身体感觉信息不匹配: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与身体感觉信息不匹配,容易导致晕车。
4. 精神紧张:在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下,更容易出现晕车症状。
5. 饮食不当:饮食不当,如空腹、暴饮暴食等,也容易导致晕车。
针对晕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缓解:
1. 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观看远处的风景,以减轻晕车症状。
2. 乘坐交通工具前,不宜过度进食,以免加重晕车症状。
3. 乘坐交通工具时,可以尝试深呼吸、闭目养神等方法,以缓解晕车症状。
4. 可以尝试使用晕车贴、晕车药等辅助药物进行治疗。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如果晕车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尤其是脑中风,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就因脑中风离世,引发人们对这一疾病的关注。
脑中风好发于肥胖、胆固醇过高、糖尿病、吸烟、生活紧张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值也会相对提升,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有高血压。预防脑中风,除了远离危险因素外,快速走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脑中风可分为脑血栓和脑出血两种类型。脑血栓是由于血管粥样硬化或狭窄引起的;脑出血则是由于血压过高导致脑部血管破裂,血液外流。脑中风的症状包括头痛、耳鸣、手脚无力、麻痹等。由于脑中风没有明显的前驱征兆,一旦发作,病情就会非常严重。
中风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也可能患有中风。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中风的年龄层也日趋年轻化。父母应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未来患上中风。对于先天性脑部结构异常或血管异常的儿童,也要注意是否经常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可能是血管瘤的先兆。
高血压虽然难以治愈,但可以通过控制血压来预防脑中风。吸烟者更容易患有中风,生活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血压升高。赖志冠医师表示,远离危险因素是预防中风的关键。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人群,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油腻和过咸的食物。老年人应进行温和的运动,如快速走路,每天30分钟,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标准。爬山不适合膝关节不好的人,也不建议老年人进行此项运动。外丹功虽然有助于养生,但并不能有效消耗热量,快速走路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此外,要养成随时测量血压的习惯,确保血压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如果10次测量中有5-6次超过标准范围,就要提高警惕。坊间流传的银杏可以降血压的说法,效果有限,对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帮助。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青少年群体中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的高血压与未来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青少年高血压的危害、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预防策略,帮助青少年及其家长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
一、青少年高血压的危害
青少年高血压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导致肾脏功能损害,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研究表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发生ESRD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倍以上。
二、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压测量和临床表现。血压测量应多次进行,以排除偶然性因素。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体检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三、青少年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1.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
2. 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3. 定期随访: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四、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1. 增强健康意识: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高血压,及时治疗。
4. 注意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控制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那么,高血压的降压药物有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分类
高血压的降压药物主要分为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1. 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常见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吲达帕胺等。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高的中青年患者,以及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起效快,降压作用强,个体差异小,对血糖血脂影响小。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ACEI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ACEI特别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和肾脏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也非常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压。常见的ARB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
二、降压药物的选用
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伴有水肿的患者。
2.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高的中青年患者,以及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3. 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
4. ACEI: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和肾脏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
5. ARB: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
三、降压药物的注意事项
1. 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
2. 降压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干咳、低血压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3. 降压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
四、日常保养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
1. 限制钠盐摄入,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2.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3.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器官的健康。那么,如何预防肾脏疾病?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疾病?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有哪些饮食禁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肾脏疾病早期信号
肾脏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些信号值得我们注意。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尿检是发现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肾脏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肾脏疾病
预防肾脏疾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预防肾脏疾病的方法:
肾脏疾病患者饮食禁忌
肾脏疾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高盐、高嘌呤食物。以下是一些肾脏疾病患者应避免的食物:
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肾脏疾病是常见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肾脏疾病,保护肾脏健康。
糖尿病与头颈部癌(HNC)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一项发表在JAMA Otolaryngology上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患头颈部癌的风险比无糖尿病者高出近50%。尤其值得关注的是,40岁至65岁的糖尿病患者这一风险更为显著。
研究由台湾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Kuo-Shu Tseng博士等人进行,他们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89,089例新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和与之匹配的对照组的记录。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头颈部癌症的发病率为对照组的1.47倍,平均诊断年龄为55.52岁,平均诊断间隔为4.48年。
在糖尿病人群中,男性患头颈部癌症的风险高于女性。研究人员通过调整年龄、性别、合并症、地理分布、收入等因素后,发现糖尿病组患癌风险仍高出近50%。头颈部癌症最常见的部位为口腔和鼻咽。
糖尿病增加头颈部肿瘤风险的可能机制包括:共享遗传危险因素、先天或后天基因突变、长期暴露于高胰岛素血症、高浓度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伴随糖尿病的代谢功能障碍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一个限制是,头颈部癌症的几个可疑危险因素,如饮酒、吸烟和体力活动等,没有在数据库中记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这一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进行头颈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头颈部癌症的迹象。
2. 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体重。
3. 戒烟限酒,避免接触其他致癌因素。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头颈部癌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患病风险。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严重影响。当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增加肾血管阻力,从而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脏实质细胞变性、萎缩,甚至出现肾动脉粥样硬化。这些病理变化会影响肾脏的浓缩和分泌功能,导致少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为了保护肾脏健康,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酗酒、高钠低钾饮食、精神紧张、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
2. 适当减少盐和蛋白质摄入:避免增加肾脏负担。
3.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颅脑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
5.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重视肾脏保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措施,降低血压,保护肾脏健康。
近年来,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症之一。尤其是一些特殊体质的人群,更容易成为三高的‘重点关注对象’。
以下几类人群,是三高的高发群体:
1. 盐分摄入过多的人群: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液容量,进而引起高血压。
2. 爱喝酒的人群:酒精对血管壁的刺激作用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
3. 吸烟者:吸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三高患病风险。
4. 肥胖者:肥胖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血管阻力增强,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5. 性情急躁、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降低人体生理调节能力,增加三高患病风险。
6.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家族中有多人患有三高,遗传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为了预防三高,这些特殊体质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限制钠盐摄入,减少腌制食品和高盐食品的摄入。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
4. 学会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三高。
总之,了解三高的高发人群,做好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三高患病风险,维护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脏健康密不可分,不良情绪可能成为心脏疾病的诱因。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如爱发牢骚、爱顶牛、爱埋怨等,容易导致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美国心脏病专家米米·嘉妮丽博士指出,一半的冠心病并非由肥胖、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引起,而是由敌意情绪所致。
医生在治疗心脏病时,除了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的建议:
1.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2. 学会调节情绪,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心理支持。
3.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肺功能。
4. 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