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补气宝贝不是万能方 忌无病进补或以药代食

补气宝贝不是万能方 忌无病进补或以药代食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寒冷的冬季,人体阳气潜藏,容易导致气虚,特别是老年人、女性及体质虚弱者。此时,适当的冬令进补有助于缓解气虚症状。

气虚者常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倦怠、气短懒言、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长期气虚还可能导致低血压、胃下垂、便秘、脱肛等疾病。

中医认为,气虚可分为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肺气虚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脾气虚易导致肥胖、浮肿;肾气虚则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面色暗淡等问题。

虽然气虚需要补气,但不可盲目进补。首先,无病进补或以药代食不可取;其次,气壅、气滞或体健者盲目进补容易导致脾胃积滞。因此,选择合适的补品至关重要。

气虚者宜食用性平、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山药、大枣、香菇、鸡肉、猪肚、牛肉、羊肉、小米等。其中,山药、大枣具有补气功效。此外,党参、黄芪、西洋参、芡实等中药也可用于补气。

例如,党参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者;黄芪适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者;西洋参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芡实适用于气虚精亏者。

总之,冬季气虚者应注重饮食调理和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缓解气虚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低血压疾病介绍: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简称血压)低于正常的状态,多见于体质比较瘦弱的青中年女性、老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是指成人收缩压<90mmHg(12.0kPa)和舒张压<50mmHg(6.6kPa)。急性、病理性低血压常有头昏、晕厥、视野模糊、恶心等症状。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无需治疗,继发性低血压应着重治疗原发病,一般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血压问题一直是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特别是低血压,它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水平,通常指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女性、老年人、营养不良或过度减肥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低血压。

    低血压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耳鸣、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如何缓解低血压症状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饮食调整:低血压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养心益气血、健脾补脑作用的食物,如莲子、桂圆、大枣等。此外,增加一些调味品如醋、糖、胡椒等,可以刺激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2. 适量摄入高钠、高胆固醇食物:高钠、高胆固醇食物可以刺激和提高体内胆固醇浓度,增加血液流动速度,有助于提高血压。常见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奶油蛋糕、蛋类食品等。

    3. 偏方治疗:以下是一些缓解低血压症状的偏方:

    (1)核桃仁40克,党参30克,生姜3片。将所有食材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熬,每天饮用一次。

    (2)莲子20克,大枣6枚,生姜6片。将所有食材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熬,每天服用两次,早晚各一次。

    (3)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将所有食材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熬,每天服用两次,早晚各一次。

    (4)人参、莲子各10克,冰糖30克。将所有食材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炖盅中,隔水炖煮,饮汤吃肉,可起到很好的提升血压作用。

    4.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低血压症状。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了解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低血压患者应重视饮食调整、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 血压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90/60毫米汞柱的血压值在医学上并不算低血压,而是一种正常的血压低值状态。

    然而,如果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就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低血压的情况。低血压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晕厥。

    对于低血压患者,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然后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的低血压原因包括: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引起的低血压、慢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等。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在站立或坐立时血压降低,平躺时血压恢复正常。这类患者应注意在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以避免血压骤降导致晕厥。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多见于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这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慢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如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此外,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改善低血压症状。

    对于血压90/60毫米汞柱的患者,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可以定期监测血压,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血压一直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许多人误以为只要血压正常,就无需担心心血管疾病。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约翰·霍普金斯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心的研究发现,即使收缩压在正常范围内,随着收缩压的升高,冠脉钙化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上升10 mmHg,冠脉钙化的比例就会增加,从收缩压90-99 mmHg组的19.7%,上升到120-129 mmHg组的40.8%。

      此外,即使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既往吸烟及糖尿病前期等因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随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

      因此,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也要注意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心血管疾病,除了控制血压,还要注意控制血糖、血脂、吸烟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危险因素控制。

      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是衡量血压的重要指标,两者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可能是一个更强的危险因素,因为收缩压的绝对压力要高得多,更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

      对于血压的控制,建议遵循2017年ACC/AHA血压治疗指南,目标血压为<130/80 mmHg。治疗也应该基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并作为医患讨论的一部分。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跌倒问题日益突出。跌倒不仅会导致骨折、脑出血等严重后果,还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用药、环境改善和日常保健来预防跌倒。

    一、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

    1. 药物因素:老年人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部分药物可能引起意识模糊、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增加跌倒风险。常见药物包括安眠药、止痛药、降压药、降糖药等。

    2. 环境因素:地面湿滑、障碍物、光线不足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3.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平衡能力等生理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跌倒风险增加。

    4. 心理因素:老年人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会增加跌倒风险。

    二、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措施

    1. 科学用药:老年人应遵医嘱合理用药,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跌倒风险。

    2. 改善环境:家庭和公共场所应保持地面干燥、光线充足,消除障碍物,为老年人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3. 日常保健:老年人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预防跌倒。

    4. 心理疏导:家人和朋友应关心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预防跌倒。

    5.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降低跌倒风险。

    三、总结

    预防老年人跌倒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科学用药、改善环境、日常保健和心理疏导等。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肥胖一直是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即使是身材苗条的瘦人也可能成为糖尿病的潜在患者。这类人被称为“代谢性肥胖”或“偷胖”,他们虽然体重正常,但体内脂肪含量却超过了健康标准,从而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约1/4的瘦人属于糖尿病前期,这主要与他们的“偷胖”状态有关。这类人体内的脂肪会对其主要内脏器官造成压力,引发高胆固醇、血液循环不畅等一系列问题。

    美国科学家希拉·周博士指出,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偷胖”对瘦人糖尿病的影响。这类人体内脂肪过多,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发现,偏瘦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肥胖糖尿病患者。

    针对“偷胖”的瘦人,以下五条建议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1. 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如汽水、果汁等,以减少体内毒素积累。

    2. 多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哑铃等,以增强肌肉质量、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3. 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三文鱼、沙丁鱼等,以降低血压和稳定胆固醇水平。

    4. 多喝茶,以放松心情、降低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

    5.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持7-8小时,以减少体内脂肪。

  • 餐后低血压,顾名思义,是指在餐后2小时内,血压出现明显下降的一种现象。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眼前发黑、乏力等。这种低血压现象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早餐后更为明显。

    造成餐后低血压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体内分泌的肾上腺素减少。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体调节血压的激素,当其分泌不足时,就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此外,一些人在早晨服用降压药后,也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餐后低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避免进食过于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稳定血压。在生活习惯方面,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餐后低血压的症状。例如,患者在餐后可以适当进行散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低血压症状。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帮助放松肌肉,缓解低血压症状。

    对于患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餐后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调节异常现象,患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餐后低血压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心跳,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石,其频率的波动往往预示着健康状况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跳频率在每分钟60-80次之间。然而,当心跳超过100次/分钟,便可能意味着心动过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慌”。

    引起心跳过快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生理因素: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行为,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饮酒、吸烟、饮用咖啡或茶等,都可能导致心跳加快。此外,孕妇和儿童的心率通常会比成年人快一些,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也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这类药物在停药后,心跳通常会恢复正常。

    3. 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如发热、缺氧、感染、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这些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4. 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也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这些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5. 其他因素:

    一些其他因素,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这些因素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来缓解。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心脏健康的威胁。预防心脏病,除了定期体检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合理的饮食也至关重要。以下五种食物被誉为‘准疗愈系食物’,虽然其疗效尚未被完全证实,但长期食用对身体绝对无害,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心脏健康益处。

    1. 全麦食品:守护心脏的卫士

    全麦食品富含β葡萄糖,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燕麦作为一种常见的全麦食品,其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还能帮助降低血脂,改善心脏功能。

    2. 鱼油:Omega-3的守护神

    鱼油中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稳定心律、降低血压等作用,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每周食用2-7次富含鱼油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

    3. 干果:心脏的天然保健品

    干果如核桃、杏仁、开心果等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Omega-3脂肪酸、维生素E、纤维素、钾和蛋白质等成分,能降低胆固醇、预防血栓、保护心脏健康。

    4. 橄榄油:抗氧化剂的守护者

    橄榄油中含有丰富的多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能有效防止有害胆固醇氧化,保护心脏健康。特级初榨橄榄油含有更多多酚,是炒菜、拌沙拉的首选。

    5. 豆类:心脏健康的守护者

    豆类富含镁离子和叶酸,能降低血压、降低同半胱胺酸浓度,预防心脏病发作。黑豆、红豆等深色豆类含有更多有益成分,是心脏健康的天然保健品。

    总之,预防心脏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合理饮食只是其中之一。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以上五种‘准疗愈系食物’的摄入,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 低血压,作为高血压的相对概念,是一种常见的血压异常情况。与其他增高血压的方法相比,饮食增高血压具有诸多优点,如美味、安全、无副作用等。因此,许多血压偏低的人群希望通过饮食来升高血压,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低血压饮食的特点

    低血压的饮食选择应注重食物的滋养作用,选择具有滋阴益气、补肾健脾、温通心阳功效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可以促进血压回升,还能提供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低血压饮食推荐

    以下是一些适合低血压患者的食物推荐:

    1. 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菠萝等。

    2. 蔬菜:油菜、西红柿、韭菜等。

    3. 豆类:各种豆类制品。

    4. 药食同源:山药、薏苡仁、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等。

    5. 肉类:瘦肉、羊肉、鸡肉、鸽子等。

    此外,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也有助于升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增高血压并非唯一方法,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运动等,以更好地确保治疗效果。

    低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低血压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选择合适的食物,以帮助升高血压,维持身体健康。

  • 儿童高血压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常见疾病。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其血压的正常值范围与传统成人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准确诊断儿童高血压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

    针对儿童高血压的治疗,首选非药物治疗。这包括:

    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压力;

    2. 饮食调整:限制盐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 适量运动:鼓励户外活动,培养运动兴趣;

    4.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维持适宜体重。

    若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考虑药物治疗。儿童降压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关注儿童高血压的同时,也要关注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儿童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