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溺水:危急时刻自救及救人

溺水:危急时刻自救及救人
发表人:刘凯

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游泳成为许多人消暑纳凉的选择。然而,夏季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中小学生。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自救和救人的方法,以及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一、溺水的原因及症状

溺水是指水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紧急情况。溺水的主要原因包括:

  • 游泳技能不足,无法应对突发状况
  • 水下活动时,如潜泳、跳水等,操作不当
  • 游泳时,水下有水草、暗流等障碍物
  • 游泳时,与同伴分离,找不到救援

溺水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 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
  • 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
  • 肢体冰冷,脉细弱
  • 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二、溺水自救方法

如果不幸发生溺水,以下自救方法可以帮助你尽快脱离危险:

  • 保持冷静,尽量放松身体
  • 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
  •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尽量减少身体在水中的比重
  • 如果体力允许,尝试用手划水,向岸边游去

三、溺水救人方法

发现有人溺水时,以下救人方法可以帮助你及时救助溺水者:

  • 迅速评估现场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立即救援
  • 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抛掷救生圈、救生衣等物品,帮助溺水者保持浮力
  • 如果会游泳,可以尝试下水救援,但要注意自身安全

四、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为了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预防措施需要引起重视:

  • 加强游泳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选择安全的水域游泳,避免到深水区或水域复杂的地方游泳
  • 学习基本的游泳技能,提高自救和救人能力
  • 游泳时,要有成人陪同,避免单独游泳

总之,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安全意识淡薄、游泳技能不足等因素有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基本的自救和救人方法,是预防溺水事故的关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夏日炎炎,游泳成为许多家庭消暑避暑的选择。然而,安全意识不足、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也使得溺水事故频发。湖北10岁男孩夏弘宣在小区泳池溺水,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不幸成为植物人的可能性很大,令人惋惜。

      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容易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身上。当人浸入水中后,由于水的阻力和浮力作用,人体会本能地屏住呼吸,导致缺氧。如果溺水时间过长,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溺水,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单独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要在无成人看护的情况下下水。游泳时,要选择有救生员和救生设备的水域,并做好安全措施,如佩戴救生圈、救生衣等。

      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应立即进行急救。首先,迅速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溺水者恢复自主呼吸。同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对于溺水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如脑损伤、呼吸衰竭等,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患者也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溺水事故警示我们,生命可贵,安全无小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和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游泳环境。

  • 近年来,儿童意外溺水事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其中溺水事故占比超过一半。尤其在暑期,儿童溺水事件更是高发。

    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缺乏安全意识:许多儿童缺乏安全意识,不了解水域的危险性,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溺水。

    2. 水域环境复杂:一些水域环境复杂,存在暗流、漩涡等危险因素,儿童在游泳时容易发生意外。

    3. 缺乏救生设备:一些水域缺乏救生设备,一旦发生溺水事件,救援难度较大。

    为预防儿童溺水事故,家长和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选择安全水域:家长应选择有救生员、安全设施完善的水域,并陪伴儿童游泳。

    3. 学习救生技能:家长和学校应学习基本的救生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4. 加强监管: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儿童活动的监管,防止他们擅自到危险水域游泳。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儿童溺水问题,共同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 夏日炎炎,江边游泳成为许多人的消暑方式。然而,近日一起发生在黄埔区江边的溺水事件,却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5名学生相约到江边游泳,其中2名不慎被江水冲走。虽然一名学生被及时救起,但已不幸身亡,另一名学生至今下落不明。

    这起事件反映出,未成年人游泳安全意识薄弱,家长监护不到位等问题。以下将针对游泳安全进行科普,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一、游泳前的准备工作

    1. 游泳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抽筋等意外情况发生。

    2.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游泳项目,避免过度运动。

    3. 了解游泳场所的安全情况,如水深、水流、救生员配置等。

    二、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1. 不要独自游泳,最好有熟悉水性的人陪同。

    2. 不要在陌生的水域游泳,避免发生意外。

    3. 遇到危险情况,要保持冷静,及时呼救。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2. 对溺水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3.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四、预防溺水,从你我做起

    1.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2. 学校要加强游泳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3.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游泳安全问题,共同营造安全的游泳环境。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们纷纷选择到河湖游泳纳凉。然而,由于安全意识不足,溺水事故也时有发生。近期,浙江桐乡市就接连发生了两起小学生溺水事件,令人痛心。

    事发当天,一名二年级女生沈烨和三个同伴到村里的河里戏水,不幸发生溺水。幸好,及时发现并救援,但女孩已不幸身亡。同一天,另一名10岁男孩张志坚也在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

    专家表示,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1. 缺乏安全意识;2. 缺乏游泳技能;3. 水域环境复杂。因此,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教会他们基本的游泳技能。

    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 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到复杂水域游泳
    • 结伴同行,互相照应
    •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避免孩子私自下水

    溺水事故的发生令人痛心,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预防和应对。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儿童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近期,福建省闽侯县琯前村发生的3名小学生溺水身亡事件,再次敲响了儿童溺水安全的警钟。

    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约3万名儿童死于溺水事故,其中农村儿童溺水死亡人数是城市儿童的5倍。农村儿童由于缺乏监管,更容易接触到危险水域,如河流、池塘等。

    那么,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呢?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其次,学校要开展防溺水知识教育,教授孩子基本的自救和求救技能。此外,社区和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危险水域的监管,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儿童误入。

    除了预防溺水,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据调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关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家长要尽量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预防儿童溺水事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学校、社区和政府部门都要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随着暑假的到来,孩子们迎来了欢乐的时光,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危险。意外伤害成为了孩子们暑假期间的“杀手”,其中溺水、交通事故、跌落等意外事件尤为常见。

      溺水是夏季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由于天气炎热,孩子们喜欢到河边、泳池等地戏水,但缺乏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水上活动时始终有成人陪同。

      交通事故也是夏季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诱因。暑假期间,孩子们出行活动增多,交通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注意观察,避免发生意外。

      跌落也是夏季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很多家庭会选择开窗通风,但窗户的开启可能导致孩子不慎跌落。家长要确保窗户安装有安全锁,并教育孩子不要靠近窗户边缘。

      除了上述意外伤害,夏季儿童还容易发生烫伤、烧伤等意外。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要触摸高温物体,确保家中安全。

      为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家长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2. 监督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确保他们始终处于安全的环境。

      3. 家中环境要保持安全,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

      4. 孩子发生意外伤害时,要及时进行救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 在医学领域,有一种常见的现象也体现了性格差异的重要性。那就是同种性格的男女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性格相似的男女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误区。由于他们拥有相似的性格特点,比如内向、敏感、焦虑等,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存在偏差,忽视了一些早期症状,延误了治疗时机。

    其次,性格相似的男女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他们性格相似,可能会倾向于选择相同的治疗方法,而忽视了个体差异。例如,两个人都患有高血压,但一个适合药物治疗,另一个则更适合生活方式干预,如果他们都选择了同一种治疗方法,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性格相似的男女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沟通障碍。由于他们性格相似,可能会在表达病情、询问医生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导致医生无法准确了解病情,影响诊断和治疗。

    因此,在医学领域,我们同样提倡性格互补。性格互补的伴侣在就医过程中更容易沟通,更能够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性格差异在医学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疾病预防、治疗选择还是就医沟通,性格差异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关注性格差异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性格互补,从而获得更好的健康。

  • 出游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大乐事,特别是带着宝宝一起出游,更是一种难得的亲子时光。然而,带宝宝出游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出行前的准备工作

    1. 儿童票购买:目前各旅行社对于儿童的团费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家长在参团前一定要询问清楚儿童票价的具体情况,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2. 交通工具: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高,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例如,未满2周岁的婴儿按成人全票价的10%购票,不单独占一座位;已满2周岁而未满12周岁的儿童按成人全票价的50%购票。

    3. 行李准备:出行前,家长要为宝宝准备一些必备物品,如衣物、零食、水杯、奶瓶、纸尿裤等。

    二、旅途中的注意事项

    1. 乘坐交通工具:在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上,家长要时刻注意宝宝的安全,避免碰撞、跌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要注意宝宝的舒适度,如宝宝哭闹,可以适当给予安抚。

    2. 饮食:旅途中,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不卫生、不合格的食品和饮料。宝宝的奶瓶、水杯等要定期消毒,确保卫生。

    3. 安全:在旅行过程中,家长要时刻注意宝宝的安全,避免走失、溺水等意外发生。

    三、自驾游注意事项

    1. 儿童安全座椅:自驾游时,家长要为宝宝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确保宝宝的安全。

    2. 避免疲劳驾驶:长途驾驶时,家长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驾驶,确保行车安全。

    3. 注意路况:自驾游时,家长要关注路况,避开拥堵路段,确保行车安全。

    总之,带宝宝出游是一项既愉快又充满挑战的任务。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旅途中的安全,让宝宝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 夏天,游泳成为人们消暑降温的首选运动,但随之而来的溺水事件也层出不穷。面对溺水,如何进行急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朋友圈中流传一种说法:如果孩子溺水,应立即倒背着孩子奔跑,十多分钟左右孩子就会吐出水恢复呼吸。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存在误区。

    溺水急救并非简单的倒背奔跑,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溺水急救方法:

    1. 确认溺水者意识

    首先,要确认溺水者是否还有意识。如果溺水者意识清醒,可以尝试将其救上岸,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清理口鼻异物、进行人工呼吸等。

    2. 对呼吸停止者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已经失去意识,并且没有呼吸,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需要持续进行,直到溺水者恢复呼吸或确认死亡。

    3.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可以帮助溺水者恢复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溺水者的气道畅通,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

    4. 清理口鼻异物

    溺水者往往会有口鼻异物,这会影响其呼吸。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口鼻异物,确保气道畅通。

    5. 迅速送往医院

    无论溺水者的情况如何,都应迅速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此外,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1. 在游泳时,要选择安全的水域,并注意自己的安全。

    2. 游泳时,要避免喝酒或服用影响神智的药物。

    3. 教育孩子游泳安全知识,并监督他们在游泳时的行为。

    4.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施救。

    总之,面对溺水,我们要保持冷静,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并积极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   儿童意外事故频发,其中溺水事故尤为令人痛心。近日,一名家长在一岁儿子洗澡时,因接电话而疏忽,导致孩子不幸溺水。鄞州人民医院虽经抢救,但终究无力回天。这起悲剧再次提醒我们,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溺水后的急救,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否还有意识。如果孩子没有心跳,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急救步骤是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但近年来,国际急救专家发现,抢救心脏循环才是最关键的,因此将抢救顺序调整为C-A-B。

      进行胸外按压时,成人可用一只手掌或中间三根手指按压在孩子胸骨正中,即两乳头连线中点,手臂与地面垂直向下按压,深度约为2-3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对于幼儿,按压频率应更高,以达到更好的急救效果。

      如果孩子落水后仍有意识,可先将其体内的水挤出,再进行心肺复苏。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失去意识的孩子,开放气道是最难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应将重点放在恢复心跳上,避免因吐水而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

      专家提醒,孩子溺水后,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即使急救技术不熟练,也不要放弃抢救,应在医生到来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再差,也比束手无策要好。

      除了溺水急救,家长还应掌握其他儿童常见意外的急救方法,如烫伤、骨折、气管异物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家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安全。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家中环境安全,避免孩子发生意外。

      2.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应对儿童意外事故的能力。

      3. 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4.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5. 带孩子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