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冠心病的“发病雷区”

冠心病的“发病雷区”
发表人:滕超

冠心病,作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每年夺走我国260万人的生命,平均每12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离世。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冠心病、避免踏入“雷区”的关键。本文将根据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的讲座内容,详细解析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冠心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加速器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高血压可以损伤动脉内皮,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其进程。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死于冠心病的风险也越高。因此,控制高血压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糖尿病:冠心病等位症

糖尿病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位症,即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风险与冠心病患者相似。糖尿病可导致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等损害,最终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以降低冠心病风险。

高脂血症:血管阻塞的罪魁祸首

高脂血症是导致血管阻塞的重要因素。许多年轻人或中年人在体检中发现血脂高,但因为身体无明显不适,往往忽视治疗。然而,长期血脂高会导致血管阻塞,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的催化剂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导致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研究发现,吸烟者动脉硬化的程度比不吸烟者严重得多。戒烟是降低冠心病风险的有效方法。

肥胖:血压和胆固醇的“助推器”

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会影响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冠心病风险。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缺乏运动:冠心病的“导火索”

缺乏运动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时间缺乏运动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冠心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年龄和性别: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55岁以后,男性45岁以后冠心病风险将迅速增加。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约比男性晚10-15年。

家族史:冠心病遗传因素

冠心病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代亲属中,男性55岁以前或女性65岁以前有冠心病或心脏性猝死者,其子女患冠心病的风险更高。

饮酒:心血管健康的“杀手”

饮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有争议,但大量饮酒明显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建议适量饮酒或戒酒。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原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原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老年人心脏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心脏疾病,其发病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驱期、终末事件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这些阶段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各异。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统计,36例冠心病猝死患者在猝死时,有20例出现意识突然丧失,其中8例伴有抽搐。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在猝死前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前驱表现。

    心脏猝死的主要表现包括: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听诊心音消失则可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预防心脏猝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

    3. 积极治疗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4. 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并及时就医。

    5. 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致命性心脏病,了解其征兆对于预防意外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源性猝死征兆:

    1. 胸闷:活动后胸闷,休息后缓解,可能是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的早期表现。

    2. 心慌:心跳加快,常为心源性猝死的前兆。

    3. 心跳过缓:心跳过慢,可能导致心脏停搏,血压下降。

    4. 晕厥:由于心脏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5. 眼前发黑、肢体麻木:可能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

    6. 嘴唇发紫:血液循环不良,血氧下降。

    7. 脚部疼痛: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预防心源性猝死,建议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糖等慢性病,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手段,在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治疗方面,冠心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冠心病药物类型及其作用:

    1. 硝酸酯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2. 钙离子拮抗剂:这类药物可以阻断钙离子通道,减轻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3.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绞痛。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延缓冠状动脉硬化进程。常用的ACEI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 抗血小板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6. 降脂药物:这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冠状动脉硬化进程。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病情变化。

    3.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按量服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5. 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总之,冠心病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体检等综合措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12月5日,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了一场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广应急救护知识’为主题的论坛。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急救专家和志愿者,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应急救护水平,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论坛上,专家们指出,我国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现场救护工作滞后。因此,志愿者在应急救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之前,为伤病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应急救护的主力军,一直在积极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和师资培训工作。近年来,红十字会不断创新急救培训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此外,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急救培训经验也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文章还介绍了目前常见的急救方法,如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等,并强调了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中来,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心脏病。它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冠心病,还包括由于炎症、栓塞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冠心病可以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五种临床类型。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发现的心肌缺血或冠脉阻塞的证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通过观察心绞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可以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2)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可以捕捉到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变化。

      (3)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

      (4)心肌酶学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来判断。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帮助诊断冠心病,例如运动平板试验、核磁共振成像等。

      

  • 什么是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断。这种情况下,患者会立即失去意识,停止呼吸,并最终导致死亡。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

    哪些情况会导致心脏病突发?

    心脏病突发的常见原因包括:

    • 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脏疾病。
    • 高血脂:血脂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 糖尿病:糖尿病会损害心脏和血管,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 吸烟:吸烟会损害心脏和血管,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面对心脏病突发,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心脏病突发,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呼叫急救电话。
    •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 寻求专业医疗救治。

    如何保护心脏免受疾病突袭?

    为了保护心脏免受疾病突袭,应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 遵医嘱进行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 关注心脏健康,了解心脏疾病知识。

    医院和科室介绍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抢救。以下是一些与心脏骤停相关的医院和科室:

    • 急诊科:负责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包括心脏骤停。
    • 心血管内科:负责治疗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 重症监护室(ICU):负责监护和治疗重症患者,包括心脏骤停患者。

  •   开栏的话: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身体,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吗?要想让身体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就必须先了解熟悉人体的结构与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未知的身体!

      本期秘密:

      猝死发生前,身体有哪些征兆?引起猝死的原因都有哪些?如何预防和识别猝死?

      猝死,一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词语,却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猝死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那么,猝死究竟是什么?它为何如此可怕?

      猝死,顾名思义,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死亡。它通常发生在没有任何疾病症状的情况下,短短几分钟内,人的生命就会戛然而止。

      那么,猝死发生前,我们的身体会有哪些征兆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猝死征兆:

      1. 胸痛:胸痛是猝死最常见的征兆之一,通常表现为胸闷、压迫感或疼痛感,有时甚至放射到颈部、肩部或手臂。

      2.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也是猝死的前兆之一,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或呼吸费力。

      3. 头晕:头晕、头痛或晕厥也是猝死的前兆之一,特别是突然发生的头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4. 心悸:心悸,即心跳加速、不规律或感觉心跳停止,也是猝死的前兆之一。

      5.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也是猝死的前兆之一,特别是突然发生的恶心和呕吐。

      那么,引起猝死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常见的原因包括:

      1.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2. 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3.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

      4.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5. 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

      那么,如何预防和识别猝死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3. 学习急救知识:学会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可以挽救生命。

      4. 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上述征兆,应立即就医。

      总之,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才能远离猝死的威胁。

  •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致命性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发病迅速、预后不良。当心脏停止跳动时,脑部供氧立即中断,导致大脑细胞迅速死亡。因此,猝死后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猝死后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约为4~6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的可能性较高。然而,如果超过6分钟,发生脑死亡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猝死的死亡率也会相应提高。

    当遇到猝死患者时,首先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尽快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方法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具体操作为: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值得注意的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避免发生呕吐物堵塞气道等情况。此外,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应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猝死风险。

    此外,公共场所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除颤治疗。同时,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也是降低猝死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总之,猝死后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约为4~6分钟。面对猝死患者,我们应立即采取行动,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较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为了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冠心病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避免情绪波动。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若情志不畅,会导致心血瘀滞或虚损,从而引发冠心病。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激动、生气、劳累、悲伤等情绪。

    其次,要注意季节变化。中医认为,冬季人体阴盛阳衰,容易导致寒凝气滞,瘀血阻络,引发冠心病。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风直吹和雪地奔走。此外,春季要防风,夏季要防暑,长夏要防湿,秋季要防燥,冬季要防寒。

    第三,饮食起居要规律。中医认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冠心病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油腻食物,以免引发心痛复发。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第四,忌房事,防便秘。中医认为,房劳伤肾,肾阴不足则心血亏虚,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尽量避免房事。便秘也是冠心病复发的诱因之一,冠心病患者应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等,或清晨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助于缓解便秘。

    第五,科学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科学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冠心病的恢复。冠心病患者在疾病稳定期可以适当进行步行、广播操、太极拳、慢跑等运动,每日半小时左右,注意不要在饥饿、劳累时进行。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在治疗方面,可以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总之,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和控制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 冠心病搭桥手术,又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阻塞时,血液流通受阻,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冠心病搭桥手术通过建立旁路,将血液绕过阻塞的血管,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脏功能。

    手术过程:首先,医生会在患者的腿部或胸部取一段血管作为搭桥材料,例如大隐静脉、乳内动脉等。然后,将这段血管的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另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从而建立新的血液循环路径。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体外循环技术,暂时停止心脏跳动,保护大脑等重要器官。

    手术种类:冠心病搭桥手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大隐静脉搭桥和动脉搭桥。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但远期效果相对较差;动脉搭桥手术创伤较大,技术要求较高,但远期效果更佳。

    适合患者:冠心病搭桥手术适用于以下患者:

    • 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严重的患者
    • 左主干病变的患者
    • 三支病变的患者
    • 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 伴有糖尿病的患者
    •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患者

    术后恢复:冠心病搭桥手术后,患者需要住院观察7-10天,并定期复查。术后3-6个月为恢复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冠心病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手术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手术技术和术后恢复等因素。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