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防癌体检别盲目要有针对性

防癌体检别盲目要有针对性
发表人:秒懂健康

  刚过的小长假,对24岁的江琴(化名)来说是黑色的。江琴就职于一家外企,和男友在大学相恋,准备今年十一结婚。今年初开始,江琴多次腹痛难忍,几近晕厥,五一小长假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被确诊为宫颈恶性肿瘤晚期。其实,江琴高三时,就常肚子痛,下身不定期出血,当时学习紧张,一直没看。上大学后,她听很多同学说这就是痛经,很正常,就没在意了。省妇幼妇科肿瘤专家吴绪峰惋惜地说,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

  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恶性肿瘤一直稳居我省死因疾病谱首位。2011年,根据全省6个肿瘤疾病网络直报点的报告数据,我省2011年期间肿瘤疾病发病率为130/10万(0.13%),发病前五位的癌症种类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魏少忠也曾介绍,近年我国肿瘤发病率呈现出高发和年轻化的趋势。他回忆自己刚走上肿瘤临床岗位时,接触的患者大多是60岁以上的人群,如今30~40岁的患者明显增多,20多岁的患者也不再少见,去年在他治疗的病人中,就有两三个20岁上下的大学生胃癌患者。

  很多人开始“谈癌色变”,希望能有一种方法早期发现肿瘤。而目前临床有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内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PET/CT等各种检查。不少市民看花了眼,到底该如何检查?有哪些全身的检查方法?有哪些针对性的检查方法?是不是越贵越好?是不是越频繁越好?

  如何尽早发现肿瘤?

  年年查肿瘤标志物

  指数异常虚惊一场

  47岁的谢女士家境殷实,但三年前,她母亲死于卵巢癌,癌症阴影一直笼罩着她。她担心肿瘤会遗传,此后每年,她都很重视体检,还额外加一项肿瘤标志物检查,“也就多几百元,却能早期发现癌症。”谢女士一直这样认为。

  今年3月底,她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过高,腿都软了,回到家一病不起,直到家人拉她去做进一步检查,她才知道其实是虚惊一场。原来,去年开始,为养颜,谢女士隔三岔五就吃燕窝,结果刺激细胞过度分化,把指数“补”高了。

  [ 专家解读 ]

  肿瘤标志物检测

  并非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

  湖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雷旦生介绍,肿瘤标志物是根据其指数的高低来证实肿瘤的存在、发病过程、评估患者的预后、监测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状况的改善情况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多项目,一项约80元,通常医院有全身套餐价,多在500至600元之间。因检查较方便,抽血就行,整体费用不高,该检测一直很受欢迎。

  雷旦生介绍,目前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确实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当肿瘤生长到1微克(针头大小)时就能侦测到。而影像学检查(B超、CT、X线)通常要到1厘米以上才能检查到。肿瘤标志物检测一般能早于影像学检查3~13个月发现肿瘤,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但肿瘤标志物检查并不像一些宣传所说的,肿瘤一出现就能查出,它发现不了1期的肿瘤,能发现2期的(肿瘤1、2期都算早期),一般来说,拍片检查发现的都到3、4期了,若出现症状检查,就更晚了。

  此外,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的、具有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因此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时,可以通过多种标志物科学组合,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一旦连续两次一项或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呈阳性,才表明有患相关肿瘤的可能。

  喝酒、炎症、过频进补

  也会引起指数升高

  中南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胡卫东介绍,很多人对肿瘤标志物指数升高产生恐惧,其实,这个指数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有不少因素会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如喝酒、睡眠不足、过频进补,有些炎症也会引起指标偏高。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每年检查最好把肿瘤标志物的数值记录下来,进行对比,若发生了明显变化,就要引起注意了。

  [ 病例解析 ]

  偏信“生命雷达”

  半年“吃”三次射线

  52岁的雷先生是一家公司高管,这几年,周围几个朋友都被确诊为癌症,想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不靠谱,也担心出问题,两年内,他三次做高端防癌体检PET/CT,花费近三万元,看到每次检查结果都正常,他才放心。

  “花钱买安心,有的医院还不愿意连续做,我是换了两家医院、没说实情才做成了。”雷先生说。雷先生不仅自己做,还拉家人、朋友一起做。据了解,像这样频繁做PET防癌检查的人并不少,大多数都是听说PET/CT犹如生命雷达,可以精准定位肿瘤位置,甚至癌细胞方位。

  [ 专家解读 ]

  8000元一次的PET/CT

  能直接揪出“元凶”

  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魏少忠介绍,PET/CT确实可以发现疑似病变,还能对疑似病变做出性质分析。而且PET/CT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可检查全身情况,还可以发现很多检查方法都不能发现的肿瘤。例如有些肿瘤不能通过正常的CT、MRI(磁共振成像)、穿刺活检等发现,仅仅有淋巴结肿大或是肿瘤标志物比较高的现象,但却找不到原发病灶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PET/CT可以通过一次检查就把“元凶”给揪出来,为这类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可能。但PET/CT也非万能,有其局限性,一是价格昂贵,做一次全身检查约8000多元,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二是有辐射,对人体有伤害。

  辐射大 不能当常规防癌体检

  采访中,有专家提醒,不能将PET/CT当常规防癌体检,要有针对性。有资料显示,PET/CT最大的风险就是辐射。我国辐射防护的规范中明确指出,一名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放射的接受剂量不能超过20毫西弗,对于普通公众,一年的接受量不应超过1毫西弗,特殊情况下,单一年份内最大有效剂量为5毫西弗。但所有接受PET/CT检查的人都要注射一种放射性药物,以全身扫描为例,做一次PET/CT的剂量是20~30毫西弗。由此可见,做一次PET/CT检查所带来的辐射超过了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一年的规定接受限量。

  [ 病例解析 ]

  除了以上两种相对于全身的防癌体检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尽早发现肿瘤?

  省肿瘤医院院长魏少忠说,防癌体检是一种专业体检,但防癌检查并不是项目越多越好,需有针对性,比如针对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等,看自己属于哪类癌症的高危人群,然后进行重点筛查。所以,对于常见肿瘤,他建议进行常规体检+重点肿瘤筛查项目。

  结直肠癌

  建议筛查年龄从50岁开始,选择大便隐血试验、CEA监测、直肠指检等办法。

  胃癌、食管癌

  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长期有消化道疾病、疼痛不适者;常吃被霉菌污染粮食,常吃腌制、熏、烤、腐烂变质食品;吸烟嗜酒,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者。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普通人群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肺癌

  高危人群为烟龄长、烟量大的人,慢性肺部疾病病人,体内外接受过量放射线照射者,长时间接触煤烟或油烟者等。建议每年进行一次CEA(癌胚抗原)检测、螺旋CT的检查,普通人群早期筛查最好使用DDR拍片而不推荐使用胸透。

  常规体检 重点肿瘤筛查

   鼻咽癌

  高发地区及高发年龄段的高危人群(如广东、广西人、50岁以上者)要定期进行EB病毒检查、鼻咽镜检查。

  肝癌

  高危人群为乙肝患者及有慢性肝病史5年以上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长期酗酒者等。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AFP(血清甲胎蛋白)监测、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肝增强CT的检查。

  乳腺癌

  20岁至39岁的妇女可做物理检查(如触诊),40岁以上的妇女除物理检查外,还应做乳腺彩超检查、乳腺钼靶检查。

  宫颈癌

  初次性爱后的3年应开始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宫颈涂片检查和盆腔检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63岁的王先生(化名),几年前因患小型肝癌接受过手术治疗,前几天接受诊察追踪时,计算机断层检查发现了小型肝肿瘤,该肿瘤与典型肝癌的表现不一致,为了加强肿瘤动脉相的显影,我们给他安排了MRI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是恶性肿瘤。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在协助王先生进行射频烧灼术(通称电烧)治疗的同时进行病理切片,结果确认为恶性肿瘤,幸好该肿瘤通过电烧根除后没有复发。

     

    MRI+肝目标型显影剂有利于术前识别小型肝肿瘤。

    对于3厘米以下的小型肝癌,目前多采用根治疗法完全清除肿瘤,如肝移植、外科手术切除或RFA射频烧灼术(通称电烧),5年的生存率达到40%~70%的肿瘤位置出现在不适合电烧的地方,也可以采用高选择性的导管肝动脉栓塞(TACE)进行治疗要清除小型肝癌,术前检查和评价很重要!如果能正确抓住小型肝癌,不仅能有效地根除病灶,还能降低治疗风险和术后复发率,建议使用MRI核磁共振,加上肝脏目标性显影剂,超音波及计算机断层可能看不清楚的肿瘤组织

    避免肝肿瘤复发恶化

    除了术前评估,肝癌复发率高,患者术后追踪也不能疏忽,项目包括图像追踪和肿瘤指数追踪,术后图像追踪一般可以通过超声波和计算机断层。然而,当使用传统图像跟踪无肿瘤时,肿瘤指数上升时,有必要怀疑肝癌是否复发。此时,建议使用MRI核磁共振和肝标志性显影剂来找出难以区分的肝肿瘤。

     

     

    现代人生活繁忙,压力大,休息异常,酒精肝和脂肪肝成为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定期接受检查和服用抗病毒药物外,一般人也应尽量避免吃霉菌和过度油腻的食物,不要喝醉酒,引起肝炎、酒精肝脏或肝癌。

    对于一般人群,肝癌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远离肝癌的致病因素

     

    生活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肝炎病毒感染有助于从源头预防肝癌。

     

    好酒者要注意适量饮酒,尽量戒酒。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非常明确的致癌物,生活中要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

     

    2、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少吃主食和高脂肪饮食有助于预防肝癌的发生。

     

    不需要的时候,不要吃药。

     

    远离烟草有助于减少肝损伤和肝癌的发病率。

     

    3、增强自身免疫力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及时发现和清除异常的肿瘤细胞,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健康,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lze2

     

       指导专家: 廖振尔 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 肿瘤 防治中心(肿瘤医院)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会长。主攻学科与特长:防癌 体检 健康体检 、预防 保健 计划、 消化 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 治疗 、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其主持的研究项目《肿瘤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研究》获得了广州市科信局的基金资助,并先后举办广东省及国家级的肿瘤早诊继续教育研讨班。主编医学专著1本、参与编写医学专著1本、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

      年年 体检正常为何还患癌?

      ——常规健康多无癌症筛查项目 检测率低

      【案例】司机张师傅,40岁出头,1年前参加健康体检,结果正常。最近,他突然 咯血 头痛 ,到医院做 CT检查 ,竟然发现是小细胞 肺癌 晚期, 脑转移 。某公司高管李某,1年前也参加了健康体检,结果正常。可最近,他不明原因 乏力 3个月,面色发黄1周,医院检查后确诊为 胰腺癌 晚期。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已成为很多人每年必做的功课。不少人相信,体检过关了,就代表健康没问题,起码一年内都可以高枕无忧。而实际上,罹患癌症的悲剧照样在发生。据媒体报道,我国有八成的早期癌症患者在体检中没被发现,有相当比例的乳腺癌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人们不禁纳闷,为何年年体检正常还患癌?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廖振尔教授指出,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常规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没有放在癌症筛查方面。”

      此外,健康体检的常规设备难以发现早期肿瘤。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早期难以被B超、X光所看到。廖振尔举例说,体检中人人要拍X线胸片,但事实上,一个只有芝麻大小的肺癌,通过X线胸片是看不到的。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常规体检的防癌作用,以鼻咽癌为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全国接收鼻咽癌患者最多的医院,在临床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I期患者只有5%,II期有15%,尽管早期发现的数量很少,但其中几乎都是从体检中发现的。

      防癌体检真的有用吗?

      ——防癌体检有针对性、更专业

      【案例】王某,50岁的政府高干,近期她由于全身乏力、没精神时常请病假,同事们暗地里笑她更年期到了,可没想到一检查,她居然得了鼻咽癌,而且还是中晚期。她不解地问 肿瘤科 医生,前几年体检也没查出什么异常,怎么说中就中了呢?医生查看了他的体检报告发现,其实八年前,癌症就已经在他的体检报告里“露出了马脚”。医生说,如果王某八年前做的是防癌体检,体检报告有经肿瘤专科医师专业分析,那么就不会错过发现早期癌症的机会了。

      为适应大众对健康的需求,弥补健康体检在肿瘤筛查中的不足,近年来各种体检机构纷纷推出防癌体检套餐,这种体检方式究竟与常规体检有何区别?真的有用吗?

      廖振尔告诉39健康网,防癌体检是由肿瘤专科医师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针对癌症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全面肿瘤筛查,和普通体检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发现常规体检检查不到的或疏漏的鼻咽、肺、食道、胃、肠、肝、宫颈、卵巢、前列腺、乳腺等器官常见肿瘤的“蛛丝马迹”。据廖振尔介绍,防癌体检的防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防癌体检是“量身定做”而不是“统一打包”。检查前,医生会通过询问或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被检查者的身体状况、家族遗传史、既往病史等,针对性地为其搭配体检项目。以广东省为例,西江流域高发鼻咽癌,潮汕地区高发食管癌,而且癌症是一种具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因此,搭配防癌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地域特征与家族遗传,向人们推荐相应的检查。

      其次,肿瘤标志物筛查应该是“定量检查”而不是“定性检查”。所谓的定性检查,即告诉你结果阳性还是阴性,而专业的防癌体检由于选择的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项目的定量,因此不仅能告诉你是阳是阴,还能从数据中分析出深层次原因。比如鼻咽癌初筛过程中,VCA-IGA、EA-IGA两项呈阳性,专业肿瘤医师就会从细微数据中分析出这是普通炎症、良性肿瘤,还是癌引起的。

      此外,防癌体检选择的设备不同。如一般健康体检会用X线胸片筛查肺癌,而防癌体检会采用低剂量的CT检查;一般体检耳鼻喉检查用的是普通鼻咽镜,而专业防癌体检采用的是电子鼻咽内窥镜。

      最关键的是,防癌体检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进行操作,他们的职业敏感与丰富经验是及时发现早期肿瘤的重要保证。

     

      防癌体检应该怎么做?

      ——健康人每年一次 高危人群半年一次

      【案例 52 岁的雷先生是一家公司高管,这几年,周围几个朋友都被确诊为癌症,想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不靠谱,也担心出问题,两年内,他三次做高端防癌体检 PET/CT ,花费近三万元,看到每次检查结果都正常,他才放心。“ 花钱买安心,有的医院还不愿意连续做,我是换了两家医院、没说实情才做成了。” 雷先生说。雷先生不仅自己做,还拉家人、朋友一起做。

      当前国内的体检机构数量众多,防癌体检也是五花八门。但是防癌体检是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是不是越贵越好?是不是做越频繁越好?

      廖振尔认为,防癌体检覆盖面越广越有保障,且无年龄限制。健康人群特别是35岁~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后再加一次防癌体检;有家族史、有吸烟等不良嗜好的高危人群还应每半年做一个特定肿瘤项目的筛查。

      据了解,除常用的检测设备外,近年来,PET-CT检查也成为了防癌体检的“新宠”,尽管其价格昂贵,每次检查至少需八九千元,但仍有不少人视其如“生命雷达”,频繁选用这种高端的检查设备来筛查癌症。是否最贵的检查就是最好的?做一次PET-CT就可以保证筛查完全?

      廖振尔指出,PET-CT并非最好,也非唯一,支持人们选择,但不建议作为常规项目,“与常规防癌体检相比,PET-CT能通过一次性扫描了解全身的状况,早期发现病灶,更全面、更深层、更精确,但它仍需要配合血液检查才能保证筛查的全面性。其次,PET-CT对人体辐射作用大,所有接受PET/CT检查的人都要注射一种放射性药物,以全身扫描为例,做一次PET/CT的剂量是20~30毫西弗。由此可见,做一次PET/CT检查所带来的辐射超过了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一年的规定接受限量,建议最好隔三至五年再做第二次。”

      防癌体检是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防癌体检物有所值 可选择定期单项筛查

      有经济能力选择PET-CT检查的人毕竟是少数,但相较于常规健康体检,普通防癌体检的价格往往也要高出两三倍,较全面的肿瘤筛查通常都要1千元以上,这对很多人来说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有些人就认为,健康人检查出癌症的概率很低,花上千块钱做个体检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但廖振尔认为,防癌体检是一种“物有所值”的坚持。“由于早期癌症的治愈率远比晚期癌症高,若为了省钱不做针对性的检查,等到病情发展到晚期再做治疗,那不仅造成治疗困难,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会远远比这几千元钱大。放大来看,一年三五千的体检费用对比国家、家庭培养一个成年人所需的费用以及其创造的社会价值,这个数字就显得微乎其微了。相反,不珍爱自身健康才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比较癌症的数十万的治疗费用和夺去生命的代价,孰轻孰重大家心中自有权衡。”

      专家提醒,若因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承担全面的癌症筛查,也有必要每年选择有家族遗传倾向或地域高发的肿瘤项目进行单项筛查,利用最有限的经费做好防癌检查,建议选择正规的肿瘤专科医院。


     

     

     

     

     

     

     

     

     

     

  • 癌症高居不治之症榜首,在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将近400万,因癌症去世患者234万,且还在增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早期癌症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早发现早治疗能避免很多遗憾发生!五项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和对应的防查方法,方法其实很简单,却被很多人忽视。

     

     

     

    一,肺癌。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筛查项目;低剂量螺旋CT,一年一次。

     

    虽然,每年体检时都会拍X光胸片,但因为分辨率低,真等到查出肺癌常常已是晚期了。所以,对于肺癌高危人群,目前一般推荐低剂量螺旋CT,它的敏感度是常规X光片的4~10倍。

     

    二,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较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

     

    筛查项目:胃镜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1-2年一次。

     

    三,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出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筛查项目:结肠镜检查,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FOBT),3-5年一次

     

    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但很多人心理上抗拒肠镜,轻易错过了

     

    早期发现癌症的好机会。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中国和美国目前结直肠癌筛查覆盖率分别为15%和60%,这就是我国直肠癌发现晚死亡率高的原因。

     

    四,肝癌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一般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该疾病是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筛查项目: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1年一次

     

    五,乳腺癌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乳房组织发展成的癌症。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

     

     

    筛查项目:乳房X线钼靶检查和B超,1-2年一次。

     

    一般说来,女性从40岁开始就应该开始定期做筛查,但如果你有以上高危人群情况之一,20岁以后就要引起警惕,早做筛查了。

  •   华西都市报:肝病是分级预防的。一级预防就是防止乙肝发生;二级预防就是定期体检,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三级预防就是肝癌的早期治疗。医生提醒,进入夏季,更是乙肝等传染性肝病的高发季,大家要特别注意防护。

      近些年来,患上脂肪肝、酒精肝、甲肝、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肝病的人越来越多。

      近日,四川中医肝病医院“两个5·1”免费肝病体检活动正在进行,据该院数据显示,在1065名参与肝健康体检的市民,仅398名市民肝部健康,占总人数37%。

      四川中医肝病医院院长蔡邦镇分析,虽然其中不排除一些有肝部不适或明显症状表现的患者专程到医院体检,但数据也反映出肝健康问题较为严峻。

      数据显示

      乙肝、脂肪肝、肝硬化排前三

      据四川中医肝病医院检查数据显示,检查出乙肝患者431名,脂肪肝患者49名,肝硬化患者35名,数据情况不容乐观。

      该院院长蔡邦镇介绍,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凝血、解毒、免疫等多种功能,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肝脏一旦生病,就会打乱人体多项生理机能。但是,很多肝病都不具有明显的症状,患者不注意,就有可能忽略,最后酿成大病。

      病毒性肝炎分为五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其中甲型、戊型肝炎是经肠道传染、肝炎病毒随病人或健康带毒者的粪便排出,当人们饮用或食用肝炎病毒污染的饮水或食物后,即可导致人体发病。

      目前的医学发现,通常能导致肝癌的疾病是乙肝和丙肝。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乙肝是最为常见的肝炎,此次检查也进一步证实了肝病患者中,乙肝患者的发病率较高。

      除乙肝和丙肝外,不良的卫生习惯,嗜烟、酒等不良嗜好,发霉食物以及环境等,都是诱发肝病的原因。相对而言,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肝病。

      调查发现,肝病高危人群男女性别比为3.7:1;低危人群男女性别比约为2.4:1;肝癌高发区男女性别比约为3—4:1。

      定期体检

      肝病患者把握最佳治疗期

      “乙肝不能治愈,一旦患病,终身伴随。它很容易发展成为肝癌。乙肝→肝硬化→肝癌,是常见的肝癌发生三步曲。”蔡邦镇说,乙肝患者要增加体检次数,尤其是40岁以后的乙肝患者,应该每半个月就进行一次体检,密切关注乙肝病情的变化。

      “此次体检就发现了几位乙肝患者,因为没有定期体检,最终发展为肿瘤,甚至有位患者肿瘤越长越大,不仅占据整个右半肝,还占据了部分左肝内叶。”蔡邦镇介绍,肿瘤的发生,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很多肝病在发病早期和中期时并不具有非常明显的病症,依靠患者通过自查发现很难,通常都需要通过医院体检发现,如果是患者自查发现,这时候往往已到了肿瘤晚期,患者就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分级预防

      科学保护肝健康

      肝病是分级预防的。一级预防就是防止乙肝发生;二级预防就是定期体检,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三级预防就是肝癌的早期治疗。医生提醒,夏季是乙肝等传染性肝病的高发季。

      此外,肝硬化的临床发病率也较高,现代医学已证实,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是可逆的,通过对病因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很多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肝纤维化逆转、早期肝硬化逆转。但是晚期肝硬化是不可逆的。这就要求医生对肝病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早干预。对于患者来说,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定期检查和坚持治疗很关键。

  • 胆道癌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和侵袭性上皮癌,包括 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胆道癌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由于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就已经处于晚期,胆道癌的预后相当差, 其5年生存率只有2%

     

    系统化疗一直是治疗晚期胆道癌的主要手段。3期随机试验ABC02研究确立了 吉西他滨+顺铂(GEMCIS)作为晚期胆道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GEMCIS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相比,显著改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GEMCIS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1.7个月,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为8.1个月;GEMCIS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个月,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为5.0个月。

     

    2019年,将GEMCIS+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晚期胆道癌一线治疗的2期试验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9.2个月。后续的3期试验(SWOG 1815),将评估在GEMCIS基础上增加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否能显著改善总生存期。

     

    对于二线治疗,ABC06三期研究是首个显示晚期胆道癌使用GEMCIS后进行化疗有生存优势的随机试验。将mFOLFOX(改良的亚叶酸、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方案)+积极症状控制与单独积极症状控制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mFOLFOX+积极症状控制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6.2个月,而单独积极症状控制组为5.3个月。因此, mFOLFOX现被推荐用于GEMCIS进展后胆道癌的二线治疗

     

    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已经发现了许多新的治疗靶点。在过去几年来,一些试验显示了晚期胆道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益处。下文总结了晚期胆道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FGFR抑制剂

    一些FGFR抑制剂已经被开发出来,并进行了临床试验。可逆的ATP竞争性FGFR抑制剂(如 德拉替尼、英菲格拉替尼和培米替尼)和不可逆的非ATP竞争性FGFR抑制剂(如 福巴替尼)显示出有希望的临床活性。德拉替尼是一种泛FGFR抑制剂,在一项2a期试验中,对29名携带FGFR2基因融合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7个月。在有FGFR2突变或扩增的患者或缺乏F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疗效。

     

    尽管FGFR抑制剂显示出了很好的临床活性,但也会出现 获得性耐药。在Goyal等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对4名接受英菲格拉替尼治疗的FGFR2融合阳性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了进展前后的肿瘤组织测序和循环肿瘤DNA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情进展时,循环肿瘤DNA分析显示出现了新的FGFR2激酶突变。

     

    IDH抑制剂

    这类药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艾伏尼布,这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IDH1突变抑制剂,在一项针对73名以前接受过治疗的IDH1突变的胆道癌患者的1期试验中,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8个月。在后续的3期ClarIDHy试验中,纳入了晚期、不可切除的IDH1突变型胆道癌患者,以前接受过一到两种治疗,被随机分配(2:1)接受每日口服艾伏尼布 500mg或安慰剂,共有187名患者入组。

     

    结果显示,艾伏尼布的ORR为2.4%,疾病控制率为50.8%。艾伏尼布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7个月)比安慰剂(1.4个月)长。艾伏尼布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3个月,安慰剂为7.5个月。艾伏尼布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恶心(38%)、腹泻(32%)和疲劳(28%)。 与安慰剂相比,艾伏尼布作为二线治疗显示了无进展生存期的显著改善和更高的总生存期,并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IDH1突变型胆道癌的二线治疗

     

    RAS-RAF-MEK-ERK通路

    RAS-RAF-MEK-ERK通路的上调在胆道癌研究中经常被描述,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据报道,胆道癌中激活KRAS突变的发生率约为9-40%,KRAS突变在胆囊癌中较少见(7-8%)。关于BRAF突变,大型研究表明,BRAF V600E突变主要见于肝内胆管癌,发生率为3-5%。就预后而言,KRAS和MAPK-ERK通路突变与预后不良相关。尽管KRAS突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正如在其他实体瘤中所看到的那样,针对这一靶点仍然是一个挑战。 针对BRAF和MEK靶点的药物已显示出一些前景

     

    在维罗非尼治疗BRAF V600突变的非黑色素瘤患者的2期试验中,有8名胆道癌患者入组,其中有1名获得了持续1年以上的部分缓解。司美替尼是一种MAPK抑制剂,在ABC04 1b期试验中与GEMCIS方案联合治疗晚期胆道癌,在入组的28名患者中,有3名患者被证实有部分缓解。

     

    比美替尼也是一种MEK抑制剂,在一项1b期研究中与卡培他滨联合进行了测试,34名入组的晚期胆道癌患者以前接受过吉西他滨治疗,结果显示,ORR为20.6%,疾病控制率为76.5%。55.9%的患者病情稳定,其中68.4%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超过12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8个月。

     

    BRAF和MEK抑制剂的双重抑制策略也进行过评估。在2期多中心ROAR试验中,43名BRAF V600E突变的晚期胆道癌患者接受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的治疗。经过10个月的中位随访,研究者评估的ORR为5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5个月。因此,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的BRAF和MEK双重抑制对BRAF V600突变的晚期胆道癌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活性,可考虑按照NCCN指南的推荐用于后续治疗

     

    靶向HER2治疗

    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见于3-19%的胆道癌患者。与肝外胆管癌(11%)和肝内胆管癌(3%)相比,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在胆囊癌中更常见。在预后方面,HER2突变与生存率较差相关。一些针对HER2的靶向疗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评估, 拉帕替尼+吉西他滨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活性,但在两项单臂2期试验中,对于未经选择的晚期胆道癌患者没有显示出临床活性。

     

    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胆道癌,是在一项2a期研究中进行的。39名有HER2扩增、HER2过表达或两者都有的患者被纳入研究,他们之前接受过治疗。在8.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中,显示出ORR为23%,疾病控制率为5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

     

    参考文献: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6(11):956-96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半个月前,突然出现上腹痛,以为是胃炎,去药店买了很多胃药,吃了之后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在家人的劝说下,60岁的老郑终于同意找医生看看。


    通过胃镜检查,很快发现了罪魁祸首,导致上腹痛元凶,根本不是胃炎,而是胃癌。


    发现就是进展期胃癌,老郑怎么都想不明白,才短短半个月,胃癌就发展的这么快?


    当然不是,医生说,胃癌的出现,当然不是短短八个月的事情,从无癌到早期胃癌,从早期胃癌到进展期胃癌,这中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忽视了这个过程,非要等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才去医院检查。


    早期癌症不会有任何症状,所以要想依靠症状来发现早期胃癌,就显得困难重重,要想及时发现胃癌,就应该在没有症状的时候,也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很多人每年都做体检,却没有做防癌体检,结果在漫长的时间里,癌症不断进展,最终发展为中晚期癌症。

     

    目前中国癌症患者人数来说,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就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且数据正在持续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在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在2.5%的增幅。尤其是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系统、肿瘤以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依旧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


    低剂量肺部CT检查,防癌体检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检查,有利于发现早期肺癌,遗憾的是,在肺部的检查里,大多数人选择的是胸片,而不是肺部CT,要提醒大家的是,胸片由于对比度和清晰度的问题,并不能及时发现早期肺癌。


    胃镜检查,防癌体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有利于发现早期胃癌,遗憾的是,很多人认为胃镜检查太过痛苦,所以不愿意接受检查,这里要说的是,其他检查都无法发现早期胃癌。

     


    在我国,无论男女,肺癌和胃癌的发病率都是很高的,要想及时发现,四类人群一定要注意检查。


    长期吸烟的人群,最好定期做这两个检查。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最好定期做这两个检查。


    喜欢进食腌制,烟熏,油炸食物的人群,最好定期做这两个检查。


    45岁以后,无论有无症状,最好定期做这两个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肝癌是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每年死于肝癌的大约有19万人,而肝癌发病人数又以2万/年的速度在增加,癌症就像晴天霹雳,让人恐惧而又害怕!

     

     

    为何肝癌一发现多半已到晚期?

     

    肝其实是个“哑巴器官”,压根没有“痛觉神经”,就算肝脏出现问题,我们也不会感觉到疼痛,而一旦感觉到疼痛时,多半都已经到了晚期。

     

    另外,癌症在早期形成的时,一般也不会有明显的异常和疼痛,就算有症状,也比较轻微,使得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感冒症状,没及时引起重视,最终导致肝病恶化为肝癌,并且一发现就到了晚期。

     

    肝有“4怕”,想要肝好,少占1个也好

     

    ①怕熬夜

     

    经常熬夜,不但会导致内分泌出现紊乱,还会损害肝脏。因为晚上11点—2点之前,是肝经当令,这时候是养肝的最好时间,但如果此时不睡,往往导致毒素不能及时排除,从而对肝造成巨大的伤害。

     

    ②怕酗酒

     

    小量饮酒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饮酒过度,则会导致一些酒精被代谢成中间产物后,无法继续代谢,从而导致肝脏功能受到影响,加大患肝癌的风险。

     

     

    ③怕劳累

     

    过度劳累本身就是肝病的病因,但也常常是其诱发因素。很多人平时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大,导致抵抗力会大幅度下降,也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缠身,包括各种肝炎。

     

    ④怕发怒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做“怒伤肝”,人在生气时,体内会分泌一种有害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肝脏以及血液内的毒素都相应的上升,加重肝脏的负担。

     

     

    其实,肝癌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在早期阶段,往往会给我们发出很多信号,但很多人并没有重视,这导致很多乙肝病人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再到肝癌,最终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肝癌来临并非毫无预兆,提醒:如果出现“1痒2臭3黑”,及时查肝脏!

     

    “1痒”——皮肤瘙痒

     

    很多肝癌患者在后期肝损伤加重的时候,往往导致免疫力严重下降,这样皮肤很难抵抗外界的刺激,不断被细菌所入侵,就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的情形。

     

    “2处变臭”

     

    1、身体变臭——肝出问题后,不能将毒素及时排出,形成体臭。

     

    2、口臭加重——肝脏受损,血液中尿素氮和氨的含量增多,当它们随着呼吸道排出,就形成口臭。

     

     

    “3处变黑”

     

    1、脸色变黑——多是由于肝血不足,脸部没有足够的气血滋养,以及毒素堆积,就会导致脸色发黑,以及长斑长痘。

     

    2、眼圈变黑——肝主目,肝受损如肝火过旺,就会导致睡眠困难,失眠多梦的情形,导致眼圈发黑。

     

    3、指甲变黑——肝主筋,如果指甲突然出现黑色的竖条纹,而且凹凸不平,也要警惕肝受损,不及时调理会发展为肝癌。

     

    近几年,肝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非常大肝癌初期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消瘦、乏力、睡眠不佳、消化道异常等,随着肝癌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死亡率会非常高,所以,及时预防就显得更重要。

     

     

    肝不好的人,用白开水泡点“它”,每天喝2杯,帮你排肝毒更养肝

     

    肝不好的人,除了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暴饮暴食,不熬夜,加强运动以外,还可以选择食疗的方法来养肝,温和没有副作用。

     

    养肝食疗小经方:准备菊花、金银花、决明子、枸杞子、牛蒡根、桂花,开水冲泡5分钟,以上材料君臣佐使、科学配比,尤其适合于习惯性便秘、容易上火者,帮助排出肝毒,让肝好如初。

  • 其实在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疾病都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了,即便是肝癌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及早发现,这样才能够尽快治疗,下面给大家详细讲一讲肝癌的自我诊断方法。


    1、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为肝癌的主要症状,通常情况下位于患者的右肋部或剑突下,可以呈间歇性发作,也可呈持续性发作,不过疼痛的性质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可表现为隐痛、钝痛或刺痛。疼痛可能是由于肿瘤不断增大,拉扯肝包膜导致的,可时轻时重,也可在短期内自行缓解。


    2、出血倾向

     

    大多数肝癌患者都会有出血倾向,多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肝癌患者有出血倾向是因为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导致的。出血倾向症状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尤为常见。肝癌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3、不规则发热

     

     

    部分肝癌患者会出现不规则发热现象,有的患者可伴有出汗症状。肝癌发热多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只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出现高热症状,达到39℃以上,通常情况下不会伴有寒战。肝癌发热有可能是癌细胞坏死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抵抗力低下合并感染而诱发。


    4、消化道症状

     

    肝癌的消化道症状多表现为食欲减退、饱胀、消化不良、恶心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食欲下降和腹胀。腹泻也是常见的肝癌消化道症状,但是由于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肠炎。


    5、消瘦乏力

     

    与其他癌症疾病相比,肝癌患者的乏力更加明显,与慢性肝炎患者非常的相似。诱发乏力的病因多样,可能是因为患者的消化功能紊乱,使得营养吸收障碍而导致,也有可能是由于肝功能下降使代谢异常而导致。消瘦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引起的,恶化时表现为恶病质。


    我们给大家总结的肝癌的自我诊断方法,大家应该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里建议大家,如果在我们日后的生活中,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患上了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去接受治疗。

  • 接受粪便潜血筛查,远离大肠癌危机!结直肠癌初期无明显症状,定期粪便潜血筛查可降低死亡率。结直肠癌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发现,并鼓励50岁以上的人每两年接受一次结直肠癌免费筛查,勇敢面对治疗。

     

    初期常见排便习惯几乎无症状变化。

    根据最新的癌症登记数据,结直肠癌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中国癌症发病率前十名。你要知道,大肠癌在初期几乎无症状,大多数患者只有轻度腹痛和腹胀。有时频繁腹泻、排便习惯明显改变、体重减轻、碰块、贫血等现象层出不穷,容易被忽视。或者部分患者担心治疗的副作用,降低治疗意愿,不愿意进行粪便潜血筛查,在确诊的时候已经进入结直肠癌第四期,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饮食习惯是结直肠癌的关键。

    大肠癌的病因不仅仅是家族遗传史,还有饮食习惯。高油炸、高脂肪、高糖和过量肉类、遗传变异或长期暴露于辐射都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先进抗癌策略的接力疗法可有效延长生存期。

    如果你患有晚期结直肠癌,我需要鼓励你勇敢接受治疗,但不要消极面对。目前先进的抗癌策略是“接力治疗”,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里提一下,化疗和靶向治疗是第四期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按照目前的保健标准,如果一线治疗使用抗血管生成因子靶向药物,三线治疗可以使用抗表皮生长因子靶向药物,可以延长整体生存期。

     

     

    根据国内大型医保数据库的数据,与单纯化疗相比,接受靶向治疗的第四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可从10.3个月提高到19.4个月,提高近2倍;如果患者继续使用一线至四线保健靶向药物,总体中位生存期可高达近两年半(28.9个月),治疗效果极佳。

    两年免费筛查一次,50岁以上。

    这里呼吁大家,结直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虽然初期几乎无症状,但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根据国内经验,每两年筛查一次粪便潜血,可使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35%。目前,健康保险每两年为50岁以上的人提供一次免费的结直肠癌筛查。如果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应主动接受健康检查,积极随访。如果出现与肠道相关的症状,如便血或大便带黏液、大便少、经常腹泻或便秘,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诊断,以保护自身健康。

  • 结直肠癌也称为大肠癌,在我国已成为男性第二、女性第三的高发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实这是一种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癌症。

     

    早期结直肠癌90%以上可以治愈,且生活质量较好;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12%,而且往往粪便无法再像普通人一样排出,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

     

     

    结直肠癌筛查的目的是希望在“正常的”人群中发现事实上已患癌症的患者,通过确诊和及时治疗,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专家指出,定期的结直肠癌筛查不仅使早期检出更容易治愈,而且有助于通过发现息肉或病灶,在其癌变之前摘除,从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表示,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是最值得推广筛查的癌种之一,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有三个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患者生存获益良好。

     

    早期结直肠癌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以及便血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通常会经历5-10年,因而患者有足够的筛查、预防机会[1]

     

     

    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峰值,其发病与否,不仅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年龄也是肿瘤筛查的重要参考因素。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包括: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即: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结直肠癌筛查要点

     

    这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也不少,到底应该做哪种?多久做一次?也有讲究。

     

    1、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且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史的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

     

    所以为了健康生活,早筛查,早治疗,才能将结直肠癌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1]夏瑾.专家详解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N].中国青年报,2021-4-27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