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2《心房颤动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解读

2012《心房颤动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解读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导管和外科消融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心律学会联合全球专家撰写了《共识》,对房颤分类、导管和外科消融适应证、手术方式、器械进展、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房颤分类

《共识》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长程持续性三种类型,并明确了诊断标准。

二、导管和外科消融适应证

《共识》推荐导管消融作为部分阵发性房颤的初始治疗,并认为外科消融治疗房颤也是合理的。

三、导管消融术式和消融终点

《共识》总结了目前主要的导管消融术式,并对消融终点提出了要求。

四、导管消融器械进展

近年来,导管消融相关器械和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五、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

《共识》明确了房颤消融术后、电复律后成功及复发的标准。

六、围术期抗凝

《共识》对围术期抗凝策略提出了建议。

七、并发症

《共识》对导管和外科消融相关并发症进行了定义和处理方案。

八、外科消融

外科消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有效策略。

九、临床试验

《共识》指出,需要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回答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治疗的相关问题。

十、小结

《共识》为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房颤动(心房纤颤)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脏房颤,作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房颤的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治疗方法和日常保养要点,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首先,心脏房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和预防血栓形成。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对于起病时间较短的心房颤动,可以通过药物进行复律,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氟康、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如果药物复律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体外直流电复律或心房除颤器。

    2. 控制心室率:对于难以控制的心房颤动,应首先控制心室率。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等。

    3. 抗凝治疗:长期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心房壁血栓,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等。此外,左心耳封堵术也可用于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4. 起搏器治疗:对于心房颤动合并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起搏器治疗。

    5. 射频消融和外科迷宫手术:对于部分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此外,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来增强体质,如散步、太极拳等。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日常生活,预防感冒等疾病。

    总之,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保养。通过合理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心房颤动,作为一种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门诊心脏监护在心房颤动的早期发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一项最新的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心房颤动的发现率却低于预期。

    该研究由美国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Hooman Kamel博士等人进行,旨在探讨门诊心脏监护在隐源性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纳入了40位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或高危短暂性缺血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佩戴Cardioner移动心脏门诊远程测量检测仪进行21天的心脏监测,另一组则接受常规随访。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与之前的研究相似。在监测组中,患者佩戴监护器的依从性仅为64%,其中25%的患者不依从监测。研究结束时,两组均未发现心房颤动的患者,仅有2位患者出现短阵性心动过速,2位患者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隐源性卒中患者中,通过门诊心脏监护来发现心房颤动仍然具有挑战性。这可能与心房颤动的隐匿性、监测依从性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隐源性卒中患者的心脏健康,并采取更为有效的监测手段。

    除了心房颤动,其他心律失常也值得关注。例如,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也可能导致卒中发生。因此,对于隐源性卒中患者,除了心脏监测外,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心脏疾病。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罗帕酮、氟卡尼等。然而,这些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权衡利弊。

    总之,门诊心脏监护在隐源性卒中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现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依从性,并采取更为有效的监测手段,以降低心房颤动导致的卒中风险。

  •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其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其中,持续性房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需要针对病因、控制心室率、重建窦性心律以及预防栓塞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首先,针对持续性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至关重要。例如,甲亢是导致持续性房颤的常见病因之一,因此治疗甲亢可以帮助改善房颤症状。其次,控制心室率也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药物包括地高辛、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

    此外,直流电击复律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直流电击复律将心房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在进行直流电击复律前,患者需要先服用抗凝药物,以降低栓塞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复律的成功率与房颤持续时间、心房大小和心脏疾病程度等因素有关。

    射频消融是另一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方法。通过射频消融技术,可以阻断房室结传导,从而控制心室率。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左室功能受损的患者,射频消融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射频消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可能导致完全性房室阻滞,需要安装起搏器。

    最后,对于所有持续性房颤患者,都需要考虑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以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华法林的使用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在正常范围内。

  • 房颤,又称心房颤动,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心悸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对于存在栓塞风险的儿童,还需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介入治疗主要采用射频消融的方法,通过破坏心房部位的折返环,达到治愈房颤的目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左心耳结扎、封堵或切除术,通过阻断左心耳血流,预防血栓形成。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儿童房颤的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肥胖;戒烟限酒,避免刺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病情变化。

    在我国,治疗儿童房颤的主要医院包括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这些医院的心脏内科科室拥有一流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儿童房颤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的来说,儿童房颤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同时注重日常保养。家长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其中,心房纤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心房纤颤,顾名思义,是指心脏的左心房或右心房出现不规则的收缩,导致心房内血液不能有效泵出,容易形成血栓。这种疾病不仅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栓塞、心肌梗死等。

    心房纤颤的病因复杂,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在老年人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对于心房纤颤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并发症。药物治疗是治疗心房纤颤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此外,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通过电生理检查或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心房纤颤患者应注意以下保养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 合理膳食,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遵医嘱服药,切勿擅自停药或换药。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总之,心房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老年人应引起重视。通过及时的诊断、治疗和合理的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心房颤动,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帮助您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控制病情。

    心房颤动的主要症状是心悸、气短、乏力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并预防血栓形成。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控制节律的药物,如氨碘酮、心律平等,通过控制心房电活动,使心房恢复正常节律;另一类是降低心室率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富马酸比索洛尔等,通过降低心房传导速度,减缓心室率。

    此外,抗凝药物也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部分。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风的风险。

    心房颤动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下是一些治疗心房颤动的建议:

    1.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健康饮食,控制体重。

    3. 戒烟限酒。

    4.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监测病情。

    5. 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心房颤动是一种可以控制、可以治疗的疾病。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引起了越来越多医学专家的关注。在西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马长生教授针对房颤的防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介绍了国外新指南的相关内容。

    首先,马教授对房颤的卒中危险评估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提出的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房颤患者的卒中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亚洲和欧洲人的卒中类型存在差异,该评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尚需进一步评估。

    此外,马教授还介绍了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在评估房颤患者出血风险方面的应用。他认为,HAS-BLED评分对于我国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新型抗凝药物方面,马教授介绍了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药物的应用。这些药物在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和系统性栓塞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方面,马教授介绍了决奈达隆等药物的应用。他指出,决奈达隆适用于部分房颤患者,但需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最后,马教授对导管消融治疗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和医生。

    总之,马长生教授在西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对房颤的防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我国房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心房颤动,也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由心房内多个小折返环引起的节律紊乱。这种情况下,心房兴奋频率高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常快而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功能。房颤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房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心脏复律和导管消融等,通过除颤器发出电流的方式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以普罗帕酮、氟卡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也可根据病情加用其他药物。手术治疗包括迷宫手术等,针对症状严重的患者。

    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服药,并努力纠正不良习惯。定期检查,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控制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此外,患者还应创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避免外界刺激。

    心房颤动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了解心房颤动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本文将介绍心房颤动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 房颤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病症,患者在临终前会经历一系列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面色苍白和双下肢水肿等,直至最终呼吸停止。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房颤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房颤是指心脏房室之间的电信号传导紊乱,导致心跳节律不齐。这种不规律的心跳会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紊乱,泵血量减少,从而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多种并发症。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心房率可达到每分钟350到600次。此时,心室率通常较快,大于每分钟100次,称为快速性心房颤动。快速型心房颤动对机体的危害非常大,容易引发心衰。当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时,必须迅速采取措施解除呼吸困难、乏氧等威胁生命的症状。

    治疗房颤心衰需要综合治疗。首先,应迅速进行施救,让患者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求救电话。其次,抬高患者的躯干,使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使双腿下垂。有条件者可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迅速到达医院,可以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和西地兰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慢性心衰的恢复期,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但主要以休息为主。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饮食健康、戒烟限酒等。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房颤心衰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和日常保养。了解其临终前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也日新月异。其中,双极射频消融房颤治疗术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逐渐成为治疗房颤的主流方法。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跳动不规律、过快,容易引起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控制症状,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包括开胸手术和微创手术,其中微创手术以双极射频消融房颤治疗术为代表。

    双极射频消融房颤治疗术是一种通过电极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房异常组织,使其发生凝固、坏死的手术方法。该手术具有以下优势:

    • 微创:手术只需要在患者胸部打三个小孔,创伤小,恢复快。
    • 安全:手术过程中,电极导管可以实时监测心房电生理信号,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 有效:手术有效率高,可达90%以上。
    • 并发症少:手术并发症少,如出血、感染等。

    近日,华西医院心血管外科郭应强副教授成功为一名76岁的老年患者实施了全胸腔镜微创BOX-LESION双极射频消融房颤治疗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华西医院在心脏外科房颤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除了手术本身,患者的术后康复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整,以促进身体恢复。

    总之,双极射频消融房颤治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房颤的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