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风心梗 家中巧备心脑急救药

中风心梗 家中巧备心脑急救药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这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李自成教授指出,春季老年人血管老化,气温的波动容易导致血压变化,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李教授强调,血管就像水管一样,存在‘热胀冷缩’现象。在寒冷的冬季,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因此,春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暖,并定期检测血压,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家庭,了解心梗和脑中风的先兆症状非常重要。心梗的主要症状是剧烈心绞痛,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急、烦躁等症状。脑中风则可能表现为突发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无力等。对于这些症状,患者和家属要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家庭常备急救药物非常重要。常见的急救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为及时就医争取时间。

李教授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家庭应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外,李教授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至关重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其典型症状为剧烈的胸痛,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胸痛。其中,恶心和呕吐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之一。

    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甚至坏死。剧烈的胸痛会引发胃肠道功能失调,进而引起恶心和呕吐。此外,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会刺激膈肌和兴奋迷走神经,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强,从而引发恶心和呕吐。

    急性心肌梗死还会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恶心和呕吐,甚至可能发生胃出血。老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有时呕吐是唯一的症状,而胸痛和胸闷等症状可能不明显。因此,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腹痛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再通是关键。越早开通血管,坏死心肌的数量就越少,患者的预后越好。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血脂药物等都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其中,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或波立维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而他汀类药物如立普妥则用于降低血脂。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小时内,患者应卧床休息,家人应尽量避免打扰。卧床休息和有效睡眠有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疼痛。病情稳定后,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此外,保持安静的环境、戒烟、注意保暖等措施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梗,预防心梗的发生,本文将围绕心梗的病因、症状、急救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梗的病因及症状

    1. 病因:心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病因。

    2. 症状: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剧烈疼痛,常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表现。

    二、心梗的急救方法

    1. 保持镇静:一旦发生心梗,首先要保持镇静,避免恐慌和过度紧张。

    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治。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4. 吸氧:给予患者吸氧,缓解缺氧症状。

    5. 服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

    三、预防心梗的发生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2.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症状,其特点是胸部或上腹部出现压迫感、疼痛或不适,通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传统观念认为,心绞痛发作后可自动缓解,且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变异型心绞痛除外)。这一观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甚至数小时,但其症状、治疗反应及排除性检查均符合心绞痛的特征。这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观点的质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不能过长这一观点是否完全正确?

    心绞痛发作时,心脏血管的管腔大小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血液供应过多时,血管会收缩以降低血液供应;当局部组织缺血时,血管则会扩张以增加血液供应。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使得心绞痛发作时,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

    针对心绞痛患者,我们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冠脉造影等。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绞痛发作,不能轻易排除心源性胸痛的可能,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冠心病患者,预防心绞痛发作至关重要。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等。
    • 定期进行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可自行缓解,但其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虽然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发病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心肌梗死的发生呢?以下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或者血管腔内形成血栓,导致血管腔迅速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时,就会造成心肌严重持久缺血,从而引发心肌梗死。此外,心排血量骤降、左心室负荷剧增等情况也会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饱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情况也会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既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并无症状者中。

    心肌梗死后,心脏的收缩力会减弱,心搏量和心排血量会下降,动脉血压也会降低。此外,还会出现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心室重构等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

    因此,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至关重要。首先,要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最后,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心肌梗塞’这个词,但许多人对其了解并不深入。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心肌梗塞呢?以下将从症状、体格检查、检查项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了解心肌梗塞的症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会出现胸痛,伴随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心慌、气短、黑蒙、晕厥等症状。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可能会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或心尖部杂音,同时伴有心跳快、血压降低等表现。

    其次,为了确诊心肌梗塞,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其中,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尤为重要。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特征;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除了上述检查,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为了预防心肌梗塞,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同时,患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了解心肌梗塞的症状、检查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支架手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近年来,支架手术的滥用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我国普遍存在支架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其中,药物支架的使用率几乎达到100%,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药物支架虽然可以防止血管再狭窄,但也存在血栓风险,并且费用是金属裸支架的两倍。这种不合理的使用导致医疗成本提高和治疗风险增加。

    胡教授通过对比国内外数据指出,美国支架的使用数量在经过研究后减少了25%~30%。美国支架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急性心肌梗死或高危心脏病患者身上,而我国支架的使用则大部分集中在稳定状况下的心脏病患者。这种不合理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也增加了治疗风险。

    胡教授还指出,放置药物支架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不仅增加了术后成本,还可能增加其他风险,如肿瘤或需要手术的患者。因此,支架手术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

    为了解决支架滥用问题,胡教授建议医务人员应该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合理使用支架。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了解支架手术的利弊,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心血管疾病。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常态。然而,熬夜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有烟瘾的人来说,熬夜更增加了突发心梗的风险。

      一、熬夜与心梗的关系

      研究表明,熬夜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等问题。对于有烟瘾的人来说,熬夜还会增加吸烟量,从而加重对心血管的损害。

      二、吸烟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窄,血流受阻。同时,吸烟还会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发心梗。

      三、如何预防心梗

      1. 戒烟:戒烟是预防心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心血管功能。

      2. 限制熬夜: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生物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4.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四、心梗的急救措施

      如果出现心梗症状,如胸痛、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期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

      2. 采取舒适体位,避免剧烈运动。

      3. 吸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吸氧,有助于缓解症状。

      五、心梗的预后

      心梗的预后与及时救治、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及时救治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肌梗死。除了心肌梗死,肌钙蛋白升高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首先,心肌炎是一种可能导致肌钙蛋白升高的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中,肌钙蛋白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0%。

    其次,急性心包炎也可能引起肌钙蛋白升高。虽然心外膜组织中并没有肌钙蛋白,但在急性心包炎的病人中,肌钙蛋白的升高率可高达49%左右。

    心力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肌钙蛋白升高。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升高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急性肺栓塞、肾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肾病、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肌钙蛋白升高。

    此外,中毒、严重感染、药物性心肌病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肌钙蛋白升高。

    总之,肌钙蛋白升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 随着气温的骤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提高警惕。近日,台湾门诊出现心肌梗塞求诊案例大幅增多,甚至有患者因轻忽症状,造成2次心脏麻痺,面临死亡威胁。本文将介绍心肌梗塞的常见症状、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应对。

    一、认识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心肌坏死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悸、胸痛、恶心、呕吐等。若未能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30%至60%。

    二、心肌梗塞的风险因素

    1.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

    2. 吸烟、肥胖、缺乏运动

    3. 年龄: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

    4. 家族史: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三、如何预防心肌梗塞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 戒烟限酒

    3. 增加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4.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

    5.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四、如何应对心肌梗塞

    1. 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 不要自行服用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3. 平躺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 到达医院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五、结语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了解其症状、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其中,心肌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9月份。那么,心肌梗塞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一、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顾名思义,是指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临床上,心肌梗塞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气促、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心肌梗塞的诱发因素

    1.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3. 高强度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4. 气候变化、寒冷刺激等

    三、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1.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4. 注意气候变化,保暖防寒

    5.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四、心肌梗塞的应对措施

    1. 发生胸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2. 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

    3. 如有条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

    4.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治

    五、结语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心血管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心肌梗塞的威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