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看外国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看外国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发表人:时亚杰

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有机会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本文将带您走进几个国家的家庭,看看他们的育儿方式有何异同。

新西兰: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孩子闹腾,父母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体验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学会约束自己。

加拿大:惩罚有度

加拿大最新的法律规定,对2-12岁的孩子可以适度地进行体罚。父母在惩罚孩子时,会制定一个长远目标,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一旦越过这个底线,就会受到惩罚。

美国:关注孩子个性与心理健康

美国父母十分关注孩子的个性、创造性、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等问题。他们认为,惩罚孩子应该慎重对待,并尽量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

英国:绅士风度,潜移默化

英国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绅士风度。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律。

日本:服从与集体主义

日本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学会服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他们会通过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让孩子饿一顿等方式惩罚孩子。

总之,不同国家的父母育儿方式各有特色,但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虐待儿童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儿童性虐待案件频发,令人痛心。英国堪布里亚郡沃金顿地区一起震惊的案件再次将这一议题推向风口浪尖。一名4到6个月大的女婴被活活浇注进混凝土中,长达15年之久。这起案件不仅令人震惊,更引发了人们对儿童性虐待问题的关注。

      悲剧的起源

      2002年9月,39岁的男子格拉伊米·沃德在翻修废弃车库时,意外发现了一个12英寸长、9英寸宽、7英寸高的混凝土立方块。他以为里面是一只动物,将其扔进溪流中。然而,几天后他发现,那竟然是一具女婴的尸体。这起案件引起了警方的重视。

      漫长的调查

      经过3年的调查,警方最终确认,这名女婴在混凝土中被埋了长达15年之久。尸检结果显示,女婴生前曾遭受过严重的虐待,包括头部被击打、下颚脓肿等。警方怀疑,女婴可能还遭受了性虐待。

      DNA追踪身世

      警方通过DNA检测,最终确定了女婴的家人。DNA结果显示,女婴的DNA与当地一对夫妇的DNA存在关联。这对夫妇被警方逮捕并接受审问。

      警示与反思

      这起案件再次警示我们,儿童性虐待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孩子的不良行为,如厌学、说脏话、贪小便宜等,常常让家长们头疼不已。如何有效地纠正这些行为,让孩子健康成长呢?以下六个原则,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一、全家一致,说到做到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全家要达成一致,言出必行。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矛盾,否则孩子会利用家长之间的分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制定了规则,就要严格执行,不能让孩子有机可乘。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纠正孩子的行为,首先要明确目标。是纠正说脏话的习惯,还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孩子知道家长希望他改变什么。

    三、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往往有其背后的原因。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五、耐心引导,循序渐进

    纠正孩子的行为需要时间,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逐渐改变不良行为。

    六、正面激励,增强自信

    表扬和鼓励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手段。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遇到孩子爱打人、抢玩具的困扰。这种行为往往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愤怒、伤心和无奈。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正这种不良行为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并非天生就会打人,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学会用礼貌的方式与人交流。

      

      2、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打人往往是因为情绪失控。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焦虑、愤怒等情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疏导。

      

      3、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可以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数数等。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尝试这些方法来缓解情绪。

      

      4、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孩子打人往往是因为缺乏同理心。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5、加强亲子沟通

      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6、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 宝宝的天真无邪总是让人忍俊不禁,然而淘气起来却让家长们头疼不已。孩子不听劝,不是在墙上胡乱涂鸦,就是在尝试你禁止的食物,让人十分闹心。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呢?以下六步行动法,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1、迅速行动

    当孩子正在拿口红或者吃饼干时,首先应该迅速将口红、饼干等物品拿走,避免呵斥孩子。同时,自己也暂时离开孩子制造的混乱环境,以免情绪失控,做出不当的举动。

    2、保持冷静

    在面对孩子的淘气行为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如果情绪失控,大声斥责孩子,甚至说出“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等话语,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此时,孩子只会专注于你的情绪,而忽略了你想要表达的内容。

    3、了解状况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是因为饥饿,而看似不堪的涂鸦可能源于某个神话故事的启发。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改正。

    4、简短对话

    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注意,这里的后果不是惩罚,而是事情本身的直接后果。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语言要尽量简短,让他们能够理解,例如:“我们不能在墙上画画,应该画在纸上”。

    5、承担后果

    惩罚孩子是家教中的下下策,只有在多次教育和劝告后依然屡次犯错时,才可以适当为之。另外,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如他打了其他小朋友,就会承担没人跟他玩的后果。

    6、强化结果

    教育孩子要坚持一致性。如果父母无法履行诺言,并总是吓唬孩子,如“你再也吃不到饼干了”或“一个月不许玩”,这只会让孩子伤心,并降低自己的权威。父母的自我约束和言行一致是教导孩子的最好榜样。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礼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礼貌习惯不仅能够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体,更能体现家庭的教育水平和孩子的个人修养。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2-3岁宝宝的礼貌习惯,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日常交往中,家长要注重自身言行,做到礼貌待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在与他人交谈时,要使用文明用语,不随意打断他人说话;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不喧哗吵闹。

    二、开展礼貌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

    • 教孩子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
    • 教孩子学会与人打招呼,如见到熟人主动问好,进入家门或离开家门时说“再见”。
    • 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教孩子在他人说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插嘴。
    • 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与同伴友好相处。

    三、创设情境,强化训练

    家长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练习礼貌行为。例如,可以带孩子去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孩子学会在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中做客,让孩子学会如何待人接物。

    四、注重表扬与鼓励

    当孩子表现出礼貌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礼貌的重要性。例如,孩子主动对长辈问好,家长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让孩子体验到礼貌带来的快乐。

    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培养孩子礼貌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避免过度强迫或批评。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家长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 儿童独立性是父母们普遍关注的育儿话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照顾能力开始。

    一、培养独立性的重要性

    独立性并非仅仅指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一个具备独立人格的孩子,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更能够拥有自信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 适度放手:当孩子尝试独立时,父母应该给予支持,而不是过度干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适时提供帮助,但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2. 建立安全感: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时,父母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让孩子在探索中建立自信。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尝试: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

    5.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三、避免过度依赖

    1. 保姆型父母:一些父母过于担心孩子的能力,总是为孩子代劳,导致孩子失去独立的机会。

    2. 控制型父母:一些父母过于强势,总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缺乏主见。

    3. 严厉型父母:一些父母过于严厉,总是批评孩子,导致孩子失去自信。

    四、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8点启示

    1. 耐心聆听孩子的问题,切勿急于加上自己的意见。

    2. 表明对孩子的要求,共同寻求亲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3. 尽量鼓励孩子先提出建议,但不要妄加批评。

    4. 针对孩子的需要,适当表明大人的感受和看法。

    5. 与孩子商讨彼此的分歧,然后达成一个都能接受又可行的方法。

    6. 让孩子有自己的计划,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事情。

    7. 让孩子有发言权,容纳他们的选择和意见。

    8.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却存在着过度溺爱孩子的现象。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容易培养出“窝囊废”。

    那么,什么是“窝囊废”呢?它指的是那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些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往往束手无策,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造成孩子成为“窝囊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家长的溺爱。一些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例如,一些家长会帮孩子剪指甲、剥水果、穿衣服、系鞋带等,让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这种过度照顾不仅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机会,还容易让孩子形成“我什么都不会做,只能依赖别人”的观念。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窝囊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事,比如剪指甲、剥水果、穿衣服、系鞋带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要代替孩子完成。

    2.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勇敢地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但不要过分溺爱。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比如自己整理房间、按时完成作业等。当孩子承担责任时,家长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但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4.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应该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当孩子遇到社交问题时,家长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5.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兴趣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家长应该理智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在独立、自信、勇敢、乐观的氛围中成长,避免孩子成为“窝囊废”。

  •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然而,法国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因此,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事业成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接受批评的方法:

    1. 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家长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到表扬和批评,并让他们明白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评价方式。

    2. 要求孩子认真倾听。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并从中发现其中的道理。

    3. 要求孩子冷静处理。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4. 不要默不作声。家长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

    5. 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那么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但解释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6. 要求孩子对批评者一视同仁。只要批评得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同龄人,也理应虚心接受。

    7. 建议孩子作出道谢。对那些提出善意批评的人,建议孩子作出真诚的道谢。

    8. 让孩子作对比。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评并作出改进后,有意让其作一下前后对比,聪明的孩子自会明白接受批评有益。

    9. 让孩子学会作出批评。通过接受批评,孩子学会了知晓“如何作出批评才能使对方虚心接受”的要点。

  • 婴儿摇晃症候群,又称为婴儿虐待综合症,是一种由于婴儿受到反复摇晃或剧烈晃动而导致的严重伤害。这种伤害可能发生在婴儿被不当地摇晃、抛掷或使用不当的摇摆玩具时。兰州秋季的气候干燥,婴儿的皮肤较为敏感,因此家长在照顾婴儿时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此类伤害的发生。

    预防措施:
    1. 提高家长意识:家长应该了解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危害,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摇晃婴儿。
    2. 选择合适的玩具:为婴儿选择安全、适合其年龄段的玩具,避免使用摇摆玩具。
    3. 安全教育:加强对婴儿看护者的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照顾婴儿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姿势和方式。
    4. 家庭环境安全: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婴儿接触到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
    5. 注意婴儿的情绪:观察婴儿的情绪变化,避免因婴儿哭闹而采取不恰当的摇晃方式。

    治疗策略:
    1. 急性治疗:如果婴儿出现摇晃症候群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摇晃婴儿,并尽快就医。
    2. 恢复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婴儿恢复。
    3. 心理治疗:对婴儿及其家庭进行心理治疗,帮助家庭度过难关。
    4. 家庭支持:为婴儿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

  • 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首要因素,据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在中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包括家庭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烧伤、烫伤等。这些伤害多因缺乏安全意识、防护措施不当等因素导致。儿童好奇心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玩耍和运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为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家长和监护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 家中存放的药品、化学品等危险物品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误食或接触。
    • 教育儿童不要在水中嬉戏打闹,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 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儿童出行安全。
    • 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儿童安全问题,加强儿童安全健康教育,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北京儿童医院作为我国儿童医疗领域的领军机构,一直致力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医院设有专门的儿童意外伤害救治中心,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总之,预防儿童意外伤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