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普查落后促升京城癌死亡率

普查落后促升京城癌死亡率
发表人:医疗科普小站

近年来,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四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位死于恶性肿瘤,这一数据令人担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指出,普查落后是导致癌症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癌症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65%,而目前我国癌症普查系统存在局限性,许多癌症在早期无法得到准确检查,导致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

肺癌和乳腺癌是北京市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推出专业的癌症普查系统,帮助患者尽早发现癌症,提高治愈率。

此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还建立了多学科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协作组,为患者提供规范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多学科会诊和科内讨论,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治服务。

癌症防治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癌症普查意识,加强癌症防治科普宣传,从而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癌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一项发表在《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的新研究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社交媒体上三分之一的癌症治疗信息存在错误,且这些错误信息可能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该研究由犹他大学亨斯迈癌症研究所的Skyler Johnson博士领导,研究人员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中50篇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文章进行了审查。结果显示,32.5%的文章包含错误信息,其中77%的文章还包含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有害信息。

    社交媒体上的错误信息可能源于多种原因。一方面,一些患者和健康博主可能缺乏医学知识,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或个人可能出于商业目的,故意传播错误信息。

    面对这些错误信息,患者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患者应保持警惕,对社交媒体上的癌症治疗信息进行甄别。其次,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获取权威、可靠的医学信息。此外,医生也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为了减少社交媒体上的错误信息,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误导性信息。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应承担起责任,对平台上的健康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总之,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患者在获取信息时也应保持警惕,避免被错误信息误导。

  •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然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专家,却经常利用“致癌”等词汇来制造恐慌,误导公众。

    事实上,并非所有被贴上“致癌”标签的物质都真的具有致癌风险。例如,剩饭、油条、苏丹红、高露洁等,都曾被媒体炒作成“致癌”物质。但经过专家研究和验证,这些物质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微乎其微。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致癌”问题呢?首先,我们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致癌”信息。其次,要关注权威机构发布的科学研究成果,理性对待各种健康问题。最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与“致癌”相关的常见误区和正确认识:

    • 误区: 吃剩饭致癌。
    • 正确认识: 剩饭本身并不会致癌,但长时间存放会产生细菌和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
    • 误区: 吃油条致癌。
    • 正确认识: 油条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但只要控制好油温和油炸时间,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误区: “苏丹红”致癌。
    • 正确认识: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合成色素,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我国已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苏丹红”。
    • 误区: 高露洁“疑似致癌”。
    • 正确认识: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明确表示,高露洁牙膏不含有害物质,不会致癌。

    总之,我们要理性看待“致癌”问题,不要被不实信息所误导。同时,要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 肉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还满足了我们对美味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关于红肉的争议不断,尤其是关于其与癌症之间的关系。那么,红肉真的会致癌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摄入红肉,才能既保证营养又健康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红肉与癌症:真相与误区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红肉与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结直肠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红肉本身就会导致癌症。事实上,红肉中的某些成分,如血红素铁和亚硝酸盐,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

    血红素铁是一种容易吸收的铁,过量摄入可能导致铁过载,进而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加癌症风险。而亚硝酸盐则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

    因此,适量摄入红肉,并注意烹饪方法,是保证健康的关键。

    二、红肉的正确食用方法

    1. 适量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超过500克,相当于每天约70克。以猪肉为例,每天食用约100克即可。

    2. 多样化选择:红肉包括牛肉、羊肉、猪肉等,可以选择不同的肉类进行搭配,以满足口感和营养需求。

    3. 烹饪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烹饪,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方法,以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

    4. 限制加工肉类: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等,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和防腐剂,应尽量减少摄入。

    5. 增加蔬菜摄入:蔬菜中的纤维素可以帮助降低癌症风险,同时也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三、红肉与营养

    红肉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还含有维生素B12、铁、锌等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适量摄入红肉,可以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

    总之,红肉并非洪水猛兽,适量摄入、科学烹饪,才能发挥其营养价值,为健康助力。

  •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目前上海平均每100人中就有1.79人患有癌症,其中女性比例更高。每天,上海有82人因癌症离世,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癌症的发病部位因性别而异。男性癌症高发部位包括肺、大肠、胃、肝等,而女性则更易患乳腺癌、卵巢癌等。这些癌症的发病率占据了所有癌症的85%以上。

    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吸烟、饮酒、缺乏锻炼、摄入过多红肉和盐等都是导致癌症的风险因素。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率的关键。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卫生等都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

    此外,癌症治疗费用高昂,晚期癌症的治疗费用更是占据了总费用的40%。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吁广大市民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预防癌症,提高生活质量。

  • 癌症,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时刻提醒着我们预防的重要性。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在癌症面前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癌症呢?让我们听听顶级专家们的建议。

    一、郝希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郝希山院士提醒我们,要关注日常饮食,避免一次性购买过多食物,导致食物变质,增加胃癌风险。同时,要注重平衡膳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清淡饮食,并注重锻炼,增强免疫力。

    二、邱蔚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顾问,国际牙医学院院士

    邱蔚六院士指出,口腔健康同样重要,口腔肿瘤也是癌症的一种。我们要重视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三、周良辅: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周良辅院士提醒我们,要关注手机辐射对脑部的影响,尽量减少手机通话时间,并注意观察脑部肿瘤的早期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变化等。

    四、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遗传学专家

    陈赛娟院士介绍了一种新型治疗癌症的方法——砒霜治疗。砒霜可以针对CBL基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多种癌症。但砒霜具有毒性,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王红阳院士分享了五句长寿秘诀:平衡心态、常用脑子、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查体。

    总之,预防癌症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地预防癌症,远离这一健康杀手。

  •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第39届国际肿瘤登记协会年会上发布了《五大洲癌症发病》第11卷初步结果,其中我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2008-2012年癌症发病资料被收录。

    数据显示,2008-2012年间,我国癌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发病率为337.5人/10万人,增长6.8%;女性发病率为284.5人/10万人,增长7.5%。年龄标准化后,男性癌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女性仍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宫颈癌和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快速上升。

    男性最常见癌症包括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鼻咽癌,其中肺癌、胃癌、直肠癌和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最常见癌症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肝癌、直肠癌、子宫体癌、食管癌、卵巢癌、胰腺癌和脑及神经中枢肿瘤,其中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肺癌和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老年癌症患者发病迅速增加,占比已超过10%,这对医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体检虽然可以检测出临床病变,但无法在病变之前进行预防。因此,基因检测在癌症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在人未发病的情况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针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我国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正不断努力。除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癌症的认识外,还积极开展早期筛查、精准治疗和康复治疗,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生活中,许多不良习惯都可能导致癌症风险增加。近年来,专家们通过研究,已经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量化评估,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癌症。

    吸烟是导致癌症的首要因素之一,其风险评分高达9.5分。吸烟不仅与80%的美国女性肺癌有关,还会增加子宫癌、胰腺癌、肾癌和口腔癌的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风险也随之增加。55岁以上的人群占所有确诊癌症病例的77%。人体细胞的衰老、不良行为以及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增加癌症风险。

    日晒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风险评分为8.9分。65%的致命皮肤癌黑素瘤与日晒直接相关。

    遗传因素虽然只占5%-10%,但其风险评分也较高,为7.8分。

    性传播疾病、肥胖症、饮酒、饮食、不运动、避孕药、辐射、压力、手机、双酚A和甜味剂等,也都与癌症风险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止汗药等并未被证实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身体不适,去医院进行检查时,常常会发现化验单上出现“CA”的字样。那么,CA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CA的含义

    CA是英文Cancer的缩写,意为癌症。癌症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二、癌症的成因

    1.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长期进食过烫的食物、不合理饮食、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癌症的重要诱因。

    2. 环境污染:空气、水、食物的污染以及致癌物质(如砷、石棉、联苯胺等)的暴露也是癌症的重要诱因。

    3. 感染:某些病毒(如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和细菌(如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4. 射线:放射性核素、X射线、电离辐射等射线暴露也是癌症的重要诱因。

    5. 内源性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内源性因素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三、癌症的症状

    1. 局部症状:癌症的局部症状包括肿块、疼痛、溃疡等。

    2. 全身症状:癌症的全身症状包括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病质、大量出汗、贫血、乏力等。

    四、癌症的治疗

    癌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五、癌症的预防

    1.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加强锻炼等。

    2. 预防环境污染:减少接触致癌物质。

    3. 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癌症。

  • 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然而,研究表明,许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以下五个简单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癌症风险。

    1. 坚持运动: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多种癌症。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2. 保持良好心态:心理压力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学会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

    3. 均衡饮食: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限制红肉摄入,限制加工肉类摄入,有助于预防多种癌症。

    4. 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肺癌、口腔癌、喉癌等。限酒或戒酒也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随着社会的发展,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癌症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我们整理了以下15个男女都可能出现的癌症信号,提醒大家关注自身健康。

    1. 睾丸的变化

    睾丸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20-39岁之间。男性应定期检查睾丸,注意观察睾丸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是否有变化。如果出现睾丸肿大、疼痛、阴囊坠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 小便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容易出现前列腺增生,导致小便问题。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3. 腹胀

    腹胀是卵巢癌的常见症状。如果出现腹部持续肿胀、压迫感、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不规律出血

    月经周期之间的阴道异常出血、大小便出血等,可能是妇科常见癌症的征兆。应及时就医,排除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等疾病。

    5. 体重急剧下降

    体重急剧下降、厌食、腹泻、便秘等症状,可能是肺癌、胃癌、肾癌、大肠癌等疾病的征兆。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6. 持续腹痛且伴抑郁症状

    如果出现腹部持续疼痛且伴有抑郁症状,可能是胰腺癌的征兆。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7. 持续疲劳

    持续疲劳是多种癌症的早期症状,如白血病、肠癌、胃癌等。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应及时就医。

    8. 咳嗽不止

    持续的咳嗽可能是肺癌或喉癌的征兆。如果出现持续的咳嗽,应及时就医。

    9. 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可能是喉癌、食道癌、胃癌等疾病的征兆。如果出现吞咽困难,应及时就医。

    10. 皮肤变化

    皮肤突然出现包块、色素沉着、出血、剥落等异常变化,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应及时就医。

    11. 异常出血

    便血、尿血等异常出血,可能是肠癌、膀胱癌、肾癌等疾病的征兆。应及时就医。

    12. 口腔变化

    口腔及舌头上出现的白色斑块,可能是口腔癌的征兆。应及时就医。

    13. 消化不良

    长时间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癌、喉癌、胃癌等疾病的征兆。应及时就医。

    14. 乳房硬块

    乳房硬块、皮肤发红、皮疹等症状,可能是乳腺癌的征兆。男女都应该关注乳房健康。

    15. 疼痛

    身体某部位莫名出现疼痛,可能是癌症转移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