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估计全球患病率为0.2-0.5%。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是在没有异常心脏负荷情况下(例如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出现左心室壁增厚现象。2020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新版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指南[1]。近期,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一篇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文章[2],主要总结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指南更新建议,包括风险评估、初始治疗以及进一步治疗策略。
肥厚型心肌病的评估
临床识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常包括以下三组方法:评估各种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心绞痛或晕厥和晕厥前兆;当家族中已经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时,进行系统性家族筛查;因其他疾病进行临床评估时偶然发现。
对于怀疑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最常见的初始检查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这是做出诊断和表征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主要成像检查。如果成像结果不确定或质量欠佳,则采用心脏MRI用于补充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对于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推荐进行至少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运动试验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和检测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
基因检测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其家属的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基因检测也可能澄清表型特征不典型的疑似诊断。此外,建议所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家族筛查。
心脏猝死风险的评估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定期评估心脏猝死风险非常重要。许多临床特征可以作为识别风险升高患者的潜在手段, 目前的评估依赖于以下因素:有心脏性猝死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个人病史;最大的左心室壁厚度;心律失常相关晕厥史;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50%);左心室心尖部动脉瘤;心脏MRI确定的广泛性心肌纤维化(>15–20%)。
研究者还开发了风险计算模型来帮助量化患者的风险程度[3]。该风险计算模型使用了部分影响心脏猝死的风险因素,并考虑了年龄、左心房大小和流出道梯度。一些临床医生使用风险模型来估计个体患者的风险,进而作为是否需要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些医生建议使用风险标志物来帮助识别风险升高的患者,再使用风险模型计算风险估计值向患者传达风险的具体程度。这种联合评估方法有助于患者就是否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做出充分决策。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所占的权重与成人不同,例如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对于估计个体风险的作用更加重要。体格较小的个体,植入式装置的复杂性也不同。目前已经开发了针对儿科患者的风险计算模型,但尚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初始治疗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迄今为止,尚无药物显示可以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的自然病程,无症状患者不需要仅仅因为诊断出肥厚型心肌病就开始用药。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治疗原则取决于患者是否有流出道梗阻。
对于左室流出道梯度(静息或诱发) >50mmHg的患者,优化心肌收缩力、后负荷和前负荷非常重要。确保患者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并尝试避免高剂量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β受体阻滞剂通常是首选的药物治疗。如果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不能耐受,则采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是否成功取决于患者的症状情况,而不是左室流出道梯度。
对于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仍然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能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治疗策略中获益。
进一步治疗
一些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后,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对于此类患者, 进一步治疗选择包括添加丙吡胺(一种强效负性肌力药),或者通过室间隔减容术缓解梗阻,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经皮室间隔消融术。丙吡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但副作用比较常见且有效性较低。两种侵入性治疗手段都应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患者预后明显更好,长期生存率甚至可以与一般人群类似。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是一种疼痛程度更轻、住院时间更短的方法,与手术治疗相比,其有效性略低,再干预率为10%。经皮室间隔消融术适合中等梗阻梯度的心肌肥厚患者,且衡量各治疗方案后倾向于非手术方法的患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有效性高达90-95%,且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死亡和卒中发生率约为0.5%。对于有其他心脏手术指征的患者、室壁非常厚或非常薄的患者、左室流出道梯度>80mmHg的患者、以及衡量治疗方案后倾向进行手术的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明显更加有利。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 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没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会根据心力衰竭临床指南进行治疗,包括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细胞水平上增强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并且由于左心室较小而提高了射血分数,因此与其他心肌病不同,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射血分数低于50%时,就被归类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可能需要尽早转诊以考虑接受包括移植在内的心力衰竭治疗。
参考文献:
1. Circulation 2020; 142: e533–57.
2.Lancet. 2021
Sep 30;S0140-6736(21)01205-8.
3. Eur Heart J 2014; 35: 2010–20.
文章 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疾病介绍
心绞痛,又称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常伴有胸闷、气短、出汗等症状。心绞痛的发生与心脏负荷增加、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
药品功能主治
本药品适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近年来,尚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需在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建议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心血管内科、心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用法用量
根据病情和医生指导,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一般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片。
用药禁忌
1.对本药品成分过敏者禁用;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何存储
本药品应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疾病解码者
文章 心绞痛治疗:如何正确使用该药品?
疾病介绍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部。心绞痛的发作常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等因素有关。
药品功能主治
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近年来,该药品还被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需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建议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用法用量
请遵医嘱,按照医师指导进行用药。具体剂量和用药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用药禁忌
对该药品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脏传导阻滞等疾病的患者慎用。
如何存储
该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儿童不宜触及。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如何正确应对心绞痛,了解药物治疗与日常护理
疾病介绍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常伴有放射痛至左肩、左臂、颈部或上腹部。心绞痛的发作通常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环境等因素有关。
药品功能主治
该药品适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近年来,该药品也被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需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建议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心内科、心血管科、急诊科等就诊。
用法用量
请按照医师指导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建议进行用药。通常,心绞痛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用药禁忌
对该药品成分过敏者禁用。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何存储
该药品应密封、避光、干燥处保存,避免高温、潮湿环境。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心绞痛治疗:了解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
疾病介绍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或上腹部。心绞痛的发作常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吸烟等因素有关。
药品功能主治
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近年来,该药品也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需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建议就诊科室
心内科、心血管科、急诊科
用法用量
请遵医嘱,根据病情和医师的指导进行用药。一般剂量为每日1-2次,每次1片。具体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药禁忌
1. 对该药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3.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 低血压患者慎用。
5. 使用期间应避免饮酒。
如何存储
1. 避光、密封、干燥处保存。
2. 孩童不宜触及。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我有心肌缺血和心肌壁增厚,基因检测结果如何?用药后心率和血压正常吗?
我还记得那天,胸口的闷痛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心跳加速,仿佛要从胸膛中跳出来。这种感觉我并不陌生,早在几年前就出现过。医生告诉我是心肌缺血和心肌壁增厚引起的。但这次不同,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六月二十多号的那个晚上,我再也无法忍受,赶紧去了医院。
在北京阜外医院住院检查和治疗的那几天,我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恐惧和焦虑。基因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一系列检查让我感到无助和迷茫。幸运的是,医生们的专业和耐心让我逐渐恢复了信心。出院后,我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期待着症状的改善。
然而,几周过去了,我的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血压低压70、高压100左右,心率65~70左右,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我仍然感到不安。于是,我再次寻求医生的帮助,希望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医生告诉我基因检测结果没有阳性发现,建议我3年后再进行评估。同时,医生也提醒我注意生活习惯,避免剧烈活动,并建议我在当地医院加用伊伐布雷定以进一步控制心率。这些信息让我感到一丝安慰,但我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
中医养生之道
我感染了新冠,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和头痛等症状,持续1-2天,担心对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影响。患者男性58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19
张玲
主治医师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
患者因头晕就诊,经检查发现心脏早搏和心脏壁增厚。医生解答患者疑虑,提出目前病情并不严重,并解释了相关症状及用药建议。患者男性47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69
80岁老人抗原阳性,畏寒流鼻涕,想预防转重,是否有严重基础病?患者男性81岁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49
汪志坚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这位患者有胸闷气短、头晕迷昏的症状,曾经输液治疗,并在出院后口服多种药物。目前血压偏高,心率较快,可能会影响供血,导致头晕迷昏的症状。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36
张科
主治医师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疑似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寻求专业医生的解读和建议。患者女性29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15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李圣耀
副主任医师
中医心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吴双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