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成功记录白细胞吞噬病毒全过程

成功记录白细胞吞噬病毒全过程
发表人:生命之光传递者

白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简称NK细胞)在抗击病毒感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成功记录下NK细胞吞噬病毒的完整过程,为深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提供了重要线索。

以往,由于技术限制,科学家难以观察到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过程。此次研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名为激光镊子(laser tweezers)的新技术,成功捕捉到NK细胞与病毒细胞的互动过程。通过观察,研究人员发现,NK细胞在攻击病毒细胞之前,会集中酶颗粒,打开出口,释放酶颗粒对病毒细胞进行攻击。此外,NK细胞还会使用薄膜纳米管将病毒细胞拖入自身内部。

NK细胞不仅能够消灭病毒细胞,还能攻击肿瘤细胞等受损细胞。了解NK细胞的工作机制,有助于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和抗癌药物。此外,通过对NK细胞的研究,科学家有望找到解决移植排斥反应的方法。

此外,研究还发现,人体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如巨噬细胞和T细胞,在抗击病毒感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这些细胞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免疫疗法,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抗击病毒感染的过程,为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细胞免疫缺陷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们家小孩最近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于是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小孩的情况,并在完整查看了病例后给出了诊疗建议。医生通过友善的沟通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放心和舒适。医生还耐心地解释了小孩的病情,并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如果需要诊疗,我会前往医院就诊。

  • 小儿脾性贫血,也称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血液疾病。在济南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但仍然需要注意预防该疾病的发作。以下是关于小儿脾性贫血的介绍以及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小儿脾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患者体内的红细胞膜存在缺陷,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从而引起贫血。该疾病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在济南秋季,由于气温变化较大,患儿容易出现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进而加重贫血症状。

    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受凉感冒,减少感染机会。
    2.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铁、叶酸等造血原料。
    4.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贫血症状,及时治疗。
    5. 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治疗策略:
    1. 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保证营养需求。
    2. 铁剂治疗:根据贫血程度,给予适当的铁剂治疗。
    3. 叶酸治疗:补充叶酸,促进红细胞生成。
    4.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贫血、脾脏肿大的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

    家庭护理:
    1. 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 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病情进展。
    3. 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加减药量。
    4.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尘埃飞扬。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总之,小儿脾性贫血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好家庭预防措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降低疾病对孩子生活的影响。

  •   小儿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M血症(XHIM)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缺陷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T细胞功能障碍有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XHIM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

      一、发病原因

      XHIM的发病原因主要与T细胞表面的CD40配体(CD40L)基因突变有关。CD40L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负责编码CD40L蛋白,该蛋白在T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0L基因突变会导致CD40L蛋白结构异常,无法正常与B细胞表面的CD40分子结合,从而影响B细胞的功能。具体来说,CD40L基因突变可能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编码区单个核苷酸置换:大多数为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置换和过早转录终止。

      2. 插入、大片基因缺失和非框架缺失。

      3. 突变热点主要集中在第5号外显子。

      二、发病机制

      CD40L与B细胞上CD40结合是产生记忆B细胞、组成生发中心的关键信号,并促进IgM类别转化为IgG、IgA或IgE。T细胞通过CD40L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CD40结合,可诱导其分泌IL-12,形成对细胞内微生物的免疫应答。

      CD40L基因突变的结果改变了CD40L蛋白的晶体结构,使其与CD40分子结合位点不能有效暴露,或增强该区的厌水性,从而不能与CD40分子结合,导致T细胞依赖抗原的再次免疫应答障碍。因此,患者易发生细菌、卡氏肺囊虫和隐孢子虫感染。

      三、相关治疗

      XHIM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通过输注免疫球蛋白,提高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2. 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3. 免疫调节治疗:使用免疫调节剂,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4. 预防性治疗:针对常见感染,进行预防性治疗。

      四、日常保养

      XHIM患者需要注意以下日常保养措施:

      1.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

      五、医院和科室

      XHIM患者可以前往以下医院和科室就诊:

      1. 儿科:负责XHIM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2. 免疫科:负责XHIM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3. 血液科:负责XHIM的血液系统相关治疗。

  • 线粒体,这个细胞内的“能量工厂”,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杀伤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近期,一项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揭示了线粒体与NKT细胞之间新的信号通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指出,RIPK3酶,一种参与细胞死亡的酶,在细胞线粒体与免疫系统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RIPK3能够调节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激活,从而启动抗肿瘤免疫应答。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线粒体与NKT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为开发针对NK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研究还发现,抑制RIPK3或其信号通路中的其他成分,可以保护小鼠免受急性肝损伤,提示RIPK3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此,深入探讨线粒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线粒体在肿瘤免疫杀伤中的新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有望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福音。

  • 小儿干扰素-γ受体缺陷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IFN-γR1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突变会影响IFN-γR1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对IFN-γ的响应。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容易发生感染。

    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基因突变:IFN-γR1基因突变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突变包括外显子3的116位核苷酸突变(TCA →TAA),外显子2的131位C缺失,外显子2的107位4个核苷酸(TTAC)插入,外显子3的拼接突变(G →A)等。

    2. INFGR2基因突变:INFGR2基因突变会导致IFN-γR2分子表达障碍,进而影响细胞对IFN-γ的响应。

    3. IL-12亚单位p40基因缺失:IL-12亚单位p40基因缺失会导致IL-12活性下降,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4. IL-12受体缺陷:IL-12受体缺陷会明显阻碍IFN-γ介导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

    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IFN-γR1基因突变导致IFN-γR1蛋白表达缺陷,进而影响细胞对IFN-γ的响应,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容易发生感染。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替代疗法,如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γ等。同时,需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该病是一种罕见病,但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最近,一位朋友的宝宝不幸患上了免疫缺陷病,让我对这一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儿童免疫缺陷病的症状。

    首先,感染是免疫缺陷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严重者甚至可能因感染而死亡。此外,肿瘤也是免疫缺陷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常人高出100~300倍;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如肾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比常人高出100倍。

    其次,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也是免疫缺陷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疾病的主要特点是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和毛细血管扩张,后者常发生于耳垂和球结合膜。约95%的病例中,血清甲胎蛋白会增高。早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约70%的病例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如IgG2、IgG4、IgA和IgE水平下降或缺如,抗体反应下降;T细胞数量和功能也会减弱,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

    此外,免疫缺陷病患者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比正常人高。由于免疫功能失调,患者还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从临床情况观察,继发性免疫缺陷多发生在老年人,通常是暂时性的,消除原始病因后,大多数能逐渐恢复。

    儿童免疫缺陷病可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孕妇在怀孕初期感染了病毒,并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从而导致胎儿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良。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关注他们的心态,保证他们的营养健康。此外,还要避免正常儿童与患者接触,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治疗儿童免疫缺陷病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球蛋白替代疗法、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为了预防儿童免疫缺陷病,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避免接触病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产检。此外,儿童也应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预防感染。

    总之,儿童免疫缺陷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解其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 近年来,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全球大约16%的新癌症病例与炎症有关。

    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并非偶然。研究表明,炎症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例如,一些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被激活,但过度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失去对癌细胞的监控,反而促进癌细胞的生长。此外,炎症还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增加癌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称为IL-15的白细胞介素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IL-15水平过高时,它会导致一种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LGLs)的免疫细胞癌变。IL-15与LGLs表面受体的结合会促进细胞致癌基因Myc的表达,从而引发染色体不稳定性和更多基因突变。

    此外,一些癌症通过新机制触发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例如,某些癌症会破坏组织稳态,导致微生物进入肿瘤并引发炎症反应。

    为了预防和治疗与炎症相关的癌症,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多种方法。例如,抑制IL-15的表达或靶向LGLs可能有助于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此外,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或增强免疫系统,也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总之,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研究领域。了解炎症与癌症之间的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癌症。

  •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互联网医院成为了很多患者的福音。一位名叫患者的妈妈,在晚上9点接诊了一位医生,询问了宝宝34周的情况。患者妈妈担心宝宝可能存在免疫缺陷病,希望医生能够进行基因检测。

    医生耐心地询问了宝宝的情况,了解到宝宝的年龄还很小,免疫功能本来就比较弱。医生建议可以进行全基因检测,以更全面地了解宝宝的免疫情况。

    患者妈妈对于医生的建议表示感激,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医生通过沟通和解释,让患者妈妈对检测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妈妈决定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免疫情况。***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在家就能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

  • 我是一位焦虑的母亲,我的小公主最近总是反复咳嗽,两个月前她开始咳嗽,持续了很长时间,期间我们带她去过多家医院,医生们都说是普通的感冒或肺炎,开了一堆药回家吃,但情况并没有好转。每次看到她咳嗽,我都心如刀割,担心她会不会有更严重的疾病。直到我在京东健康上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他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查看了她的检查报告,告诉我可能是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我当时就懵了,免疫功能缺陷?这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吗?医生安慰我说,先不要着急,需要做进一步的基因检测来确定具体的免疫缺陷类型。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可能是T细胞相关的免疫缺陷。虽然这个结果让我更加担忧,但医生告诉我,很多先天性免疫缺陷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孩子完全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我们现在正在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希望她能早日康复。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家长的无助和恐惧,也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通过线上问诊,我们省去了很多排队等待的时间,医生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病情,给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京东健康的在线客服也非常贴心,随时解答我们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现在,我已经不再那么焦虑了,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治疗,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免疫缺陷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这种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与IgG重链稳定区(CH)基因表达障碍有关。具体来说,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 免疫球蛋白CH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相应IgG亚类缺陷,并可能同时伴有IgA及其亚类缺陷。

    2. CH基因重组重排障碍或重链基因转录及转录后调节异常,多数认为这与T细胞对B细胞的调节障碍有关。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γ(IFN-γ)减少可致IgG2缺陷,IL-4减少则使IgG1和IgG4缺陷。

    其次,一些后天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例如,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营养紊乱、骨髓移植后长期存活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难治性癫痫及过敏体质(荨麻疹、湿疹、哮喘)等,都可能伴有继发性IgG亚类缺陷病。

    此外,该病的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涉及多元性异常。除了与遗传有关外,还可能有B细胞本身功能障碍、T细胞功能紊乱等因素。例如,CD4细胞数量减少、增殖功能低下及部分淋巴因子活性减低等。

    针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1.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2.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病原体。

    3. 移植免疫细胞,如B细胞移植等。

    4. 针对性治疗,如使用免疫调节剂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