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认知损害会痴呆吗?怎么降低痴呆风险?

认知损害会痴呆吗?怎么降低痴呆风险?
发表人:主治医师程夏龙

Q 认知损害会发展为痴呆吗?怎么降低痴呆风险?

一个:

不少患者确诊精神障碍后,发现自己的脑区功能出现异常,尤其体现在认知功能的异常。他们开始记不住事、对外界反应迟钝、又或者思维逻辑混乱无常...

种种表现,让患者将自己的症状和痴呆症相联系。

毕竟痴呆症听起来更为可怕,它似乎已成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的代名词。

然而,认知功能损害真的会发展成痴呆症吗?

01 认知障碍=痴呆?

认知,是大脑将接收到的外部信息,加工处理转换为内在心理活动,从而让我们获取知识或应用的过程。

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囊括了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和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和社会行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行动、每一个决定,都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

肚子咕咕叫,认知让我们明白这是饥饿的信号,促使着我们自发地寻找食物;

打哈欠流泪,认知让我们理解这是困倦的前兆,提醒着我们适当地进行休憩。

当认知功能出现异常,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逐渐停滞,我们就可能出现失常行径。

最常见的是记忆丧失或记忆错乱,即使是前几天刚发生的事情,我们可能也无法回想起来。

而当认知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它就可能发展成为认知障碍,出现如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或思维障碍等问题,逐步干扰我们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

认知障碍又根据病程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轻度认知障碍期、中度痴呆期和重度痴呆期。

前期我们可能只是很难处理复杂的日常事务,但整体的生活质量还是有所保障,但当病情进展到重度痴呆期,我们可能会完全无法自理生活,与痴呆症并无二致。

所以,认知障碍≠痴呆症,但如果不及时干预,任由其自由发展,它的确可能演变成痴呆症。

02 可逆的认知障碍

今年 2 月,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神经病学》上的研究指出:

轻度认知损伤并不一定会发展为痴呆,有一部分患者可能逆转为正常认知。且拥有较高认知储备的轻度认知损伤患者,逆转为正常认知的几率会更高。(来源于: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这个研究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其一,认知障碍不一定会发展痴呆症。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约只有 10%-15%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会发展成痴呆症。

所以,因为罹患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而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必过分惊慌。

只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控制好认知受损的驱动因素,就能显著改善和恢复认知功能。

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情好坏也会影响疾病康复,如果总是焦虑不安,对病情改善只是有害无利。因此,在坚持吃药的同时,记得适当调节心情。

其二,认知障碍可被逆转,尤其对于高认知储备患者而言。

一项针对 75 岁以上女性群体的研究发现,轻度认知损伤的改变是双向性的。也即是说,它有可能恶化为痴呆症,也有可能逆转为正常认知。

已经出现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活动脑区、调整生活习惯、康复训练等方式逆转认知,恢复正常的脑区功能。

那么患者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提高自身的认知储备,因为高认知储备的患者更容易实现认知逆转。

什么是认知储备呢?它是指由遗传或环境因素影响,且可减轻由衰老或疾病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神经资源积累[1]。

简单来说,大脑会随着年纪增长逐步退化,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年龄越大,忘性也越大,很多事情都无法记住。

不同的是有些人程度严重,有些人程度轻微。会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个体脑部的活跃区域有所不同,而拥有的更多活跃区域就被称为"认知储备"。

所以想要提高认知储备,我们就得努力提升大脑的活跃度,让大脑积极地"动"起来。

我们可以培养耗费脑力的兴趣爱好,比如多阅读、多背诵、多下棋、多参与手工制作等。平常也可以适当锻炼非常用手的能力,比如右撇子可以多尝试用左手刷牙、写字、吃饭等。

当我们尝试新鲜事物,大脑活力也会被激发,只有运作地更频繁,脑区活跃度才能更持久。

其次,是改变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使用大脑也需要劳逸结合,如果长期过度使用大脑,又不让它得到充分的休息,只会适得其反,加重对认知功能的伤害,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以第二天起床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为标准,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休息时间。另外,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适当休息。比如,工作一小时后,就要强制自己休息 5 分钟。

除此以外,也要适当地参与运动和社交。研究显示锻炼可以改善流向大脑的血液,甚至可能促进修复脑细胞;而适当的社交可以提高反应力和注意力,显著改善认知功能。

建议大家每周至少运动两次,每次至少半小时,平时也不应太宅在家里,可以适当外出与他人面对面交流。

预后良好的精神障碍患者,不一定会共病痴呆症。

所以大家不用过分担心,积极治疗原有疾病,改变不当的生活方式,相信现有的认知损害问题,也有会实现逆转的可能性。

[1]CabezaR、AlbertM、BellevilleS 等人。维持、储备与补偿:健康老龄化的认知神经科学[J].国家神经科学,2018,19(11): 701-710.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许金云

    每个人可能都怕老,因为在老了以后,身体就会出现疾病,每一种疾病的出现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些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老年痴呆症了。老年痴呆状态出现以后,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康复护理,以避免这种疾病的加重,那么老年痴呆症如何缓解呢?

    1、一定为老年痴呆患者塑造良好的环境,千万不要将老年痴呆患者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因为熟悉的环境有利于刺激老年痴呆患者的大脑,从而唤醒老年痴呆患者的记忆会,陌生的环境不仅不会缓解老年痴呆症,反而会加重病情。

    2、也要注意老年痴呆症的心理,在平时也要帮助老年人调整好心理,因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心态,有稳定的情绪,多与周围人沟通,那么老年痴呆症就会慢慢的得到缓解。

    3、可以在平时多做一些锻炼,一些轻微的锻炼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增强老年痴呆患者的体质,也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人小脑的恢复能力,因为在小脑萎缩以后,会影响到人们肢体的协调性,如果慢慢的锻炼,那么小脑的协调性就会慢慢变好,从而减轻病情。

    4、在平时也要对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智力锻炼,因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已经失去了记忆,这时候可以教他们一些数字,就像教婴幼儿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在平时也要给患者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多看一些书籍和电视,来帮助老年痴呆患者的大脑恢复记忆。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老年痴呆患者缓解和护理方法,老年痴呆症的出现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家在平时可以做一些预防,但平时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平时多看一些书籍,多出去旅旅游,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出现。

  • 在这个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年代,人的精神往往过度紧张,无论是为生活劳顿,还是为凡事所困,人往往绷紧了神经。现在,人们越来越需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劳累的中年过后就需要面对老年的种种问题,比如现在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越年轻化问题。究竟是恶劣的环境因素还是饮食健康问题,亦或是痴呆者本身遗传、体质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是造成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我们又应该怎样趁年轻对痴呆加以预防呢?

     

     

    临床上老年痴呆多见两类:

     

    一类为血管性痴呆,多由反复频发的脑梗死或脑出血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此以往而导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一类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病机尚未明确。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力、理解力下降、表达障碍、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性格转变等,伴随症状有烦躁不安、兴趣低落、便秘等。老年痴呆并不可怕,只要预防得当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本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1、药物预防:有家族史或脑血管病频发的患者应定期到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类药物,必要时住院液体治疗,减缓本病发生。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2、勤用大脑:培养几种可以锻炼大脑的娱乐活动,如象棋、阅读、练字、唱歌等;一定程度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也有益于大脑,如太极、慢走、骑自行车等,切忌做剧烈运动。

     

    3、调节饮食结构:饮食清淡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减少高脂肪的摄入,推荐食物有水果、豆类、鱼类、海带等。

     

    4、勤于沟通:多参加社交活动,作为子女更应经常探望老人,多于他们沟通,调整他们的情绪,给予老人舒适的生活。

     

    5、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良好心态。

  • 脑卒中每年夺去1万2千人的宝贵生命。

     

     

    脑卒中是全民极为关注的重大疾病之一,分为“出血性卒中”(17%)和“缺血性卒中”(83%)两种。据国内死亡原因统计,脑血管病是国内死亡原因中10大死亡原因中的第4位,共夺去11846条生命,平均每44分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

     

    而且国人对脑卒中的恐惧更多的是癌症,除了高致死率外,最大的担忧是卒中所致的失能问题,根据卒中登记数据库,首次卒中一个月、三个月、55.58%、51.72%的首次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失能比例分别为61.2%、3个月、51.72%,可见脑卒中对身体功能的严重损害程度。

    什么是小中风?

    无论你是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还是小中风(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中风的工作。这些“小中风”中,脑部小血管阻塞,发生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5到20分钟,24小时内就能恢复,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当时间一过身体就会恢复正常。

     

    与之相比,另一种更轻微的中风称为“小洞性脑梗死”,是发生在大脑末尾稍小血管的栓塞,因为会留下直径小于1.5公分的小孔,称为小洞性脑梗死。

    脑卒中的5个主要症状不可忽视。

    上面提到的这两种类型的小中风,虽然症状会很快消失,但它是更严重脑卒中的先兆,医生估计再发中风的机率是一般人的4-5倍,因此必须要小心。

     

    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1.6%的人怀疑有过小中风,40-64岁的人群中,3.41%的人怀疑有过小中风,但竟然有37%的人未作进一步检查。

     

    将近70%的人没有进行体重控制,这表明国人并不重视小中风的威胁。

    并且有以下5个迹象需要注意脑中风:

    经常打哈欠:

    这项研究表明,8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10天内经常打哈欠。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时,脑管腔变窄,脑缺血缺氧加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不断打哈欠,是中风预警的重要信号。

    流口水、失语:

    突如其来的,不可控制的流口水,口齿不清,失语,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情况,都可能是中风的征兆。

    单眼或双眼视线模糊或暂时失明:

    短暂的视觉障碍,或视野缺失,有时单眼暂时性的视觉模糊,复视,或因视网膜暂时性缺血,造成突然间的眼间黑眼圈,看不见东西,但过了一会儿又能看到东西,被认为是脑卒中最早的警报信号。

    单侧手脚麻木或无力:

    突然间感觉单侧手或脚无力或麻木,瘫软完全不动,即为中风症状。

    未知原因引起的头痛,眩晕: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或阻塞而压迫脑神经,造成头痛或眩晕,或失去平衡感和身体协调,导致走路偏斜或跌倒,也可能是中风的症状。

     

     

    如今,医疗团体普遍认为,应将小中风与脑卒中同等对待,而不应分开。对于小卒中患者,应立即送医急诊,并留院一至两天,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心脏辅助检查,以查明卒中原因和危险因素,防止小卒中复发或加重,以便尽早对症治疗。

  • 最近数十年来,CT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过去只有二级及其以上的医院才有CT,而一般的医院是没有这种检查方式的。但是现在就不同了,很多地区的卫生院也有CT检查了。


    CT检查的普及让很多疾病的检出率都大大增加了,比如肺结节、脑萎缩。不少中老年人可能因为头晕而去医院去做头颅CT的检查,结果被查出有脑萎缩,脑萎缩到底是指什么,不少朋友都是一头雾水。为了让大家对脑萎缩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什么是脑萎缩?它和什么因素有关?


    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看,脑萎缩就是指脑部体积的萎缩。在病理学上的主要特点是脑细胞体积缩小、脑细胞的数量减少,在影像学上来看主要的特点是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回变窄。


    可能大家对于我说的这些不是太理解,举个例子吧,大家估计都吃过核桃吧,核桃在被砸开以后,里面的果实看起来就是皱缩缩的,脑萎缩从外形来看就类似于被晒干的核桃。核桃里面的果实在成熟还没有晒干之前,这些果实是比较丰满、充实的,晒干以后,体积就会缩小,外形看起来皱巴巴的。


    引起脑萎缩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其中年龄就是一个高危因素。人从出生到成熟,脑部的容积是逐渐增加的,直至成熟为止,这个过程和核桃从孕育到成熟有些类似。试问脑容积增加到顶峰,会不会发生衰老?会不会发生萎缩?一个人的衰老不仅仅是外在的,而是全身性的,皮肤衰老看起来皱巴巴的,脑组织也会衰老,所以发生萎缩也就不足为怪。站在生理的角度来看,脑萎缩也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需要注意,虽然脑萎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有不少因素可以加快脑萎缩的发展速度。很多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和脑萎缩有关,比如吸烟、喝酒、运动量不足、高脂饮食等。还有很多疾病也会加速脑萎缩的进展,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炎、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的能加速脑萎缩进展的因素还包括营养不良、脑梗死、脑出血、癫痫持续状态、中毒等。


    其实引起脑萎缩的病因中有一大类是比较关键的,那就是脑组织的长期慢性缺氧。我们都知道脑部的营养供应主要就是来源于血液,如果各种原因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就会使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这种状态下脑细胞肯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


    脑萎缩一般多大年龄会出现?有什么症状?


    脑萎缩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之中,当然了也可能会有部分的青少年或者幼儿有脑萎缩的情况。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 他们发生脑萎缩多是因为某种疾病的影响,比如有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刚出生时发生了脑部的缺血缺氧等。


    对于正常人来说,脑萎缩多发生在50岁以后,不过这个也只是个统计数据,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存在个体差异。脑萎缩和皮肤的老化有些类似,就好比一个人经常风吹日晒,而且也不注意保养,那毫无疑问,这个人皮肤老化的程度肯定会比同龄人明显一些。


    上面已经介绍了,脑萎缩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考虑,主要的特点是脑细胞的缩小和数量的减少,这样的话脑部的功能肯定会下降一些,所以脑萎缩的症状主要就是脑细胞功能衰退的一些表现。


    脑萎缩早期的时候,病人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衰退对于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得不太清楚,比如刚才想说某些话,突然到嘴边又不记得了,刚才一个东西放在了某个位置,过一会却忘记了东西放在了哪里。脑萎缩到中期的时候,患者出去逛街时记不得回家的路、计算能力下降、不能胜任工作,甚至可能出现走路不稳、语无伦次、说话不清楚的症状。当脑萎缩进入晚期的时候,患者的智力有明显的下降,而且走路可能都有点问题,认不出家人,说白了就是进入了痴呆的状态。

     


    如何防治脑萎缩?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经常用脑的人群发生脑萎缩的概率显著低于一般人,这是因为用脑的话会让脑部组织处于锻炼的状态,从生命在于运动的角度来思考,经常用脑也就能起到延缓脑萎缩的作用了。之前著名的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的学说,这个学说用来解释经常用脑延缓脑萎缩也是可以的。平时可以培养一点用脑的兴趣爱好,比如下棋、看书、看报纸、不断学习各种知识等。


    在饮食方面需要做到均衡饮食,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清淡饮食。现实中很多人喜欢暴饮暴食、大鱼大肉,殊不知这样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风险。上面已经介绍了,很多疾病本身就能加速脑萎缩的进展。所以为了更好地防治脑萎缩,平时应该注意低盐、低脂、低糖、低能量饮食,可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蔬菜以及水果的摄入。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肥胖和脑萎缩有直接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每增加1%,脑萎缩的风险就能增加10%左右。所以为了延缓脑萎缩的发生,平时应该尽量注意保持良好的体重。除此之外,还需要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喝酒、运动量不足、熬夜等。


    比较让大家忽略的一点就是定期体检,这样可以提前发现人体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前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就拿高血压来说吧,如果发现它的时间比较早,那就可以提前干预,把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有些人平时不注意体检,即便有高血压也不知道,因为这类人的血压不是特别高,他们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态。

  • 东西必须摆放整齐、站在楼下不停的数楼层、出门时候反复检查锁门情况……这一系列不可理喻的想法或行为已经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1。很不幸,如果出现了这些无法控制的情况,那么这可能真的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

     

     

    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在代谢率水平及脑功能成像上都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2。而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正是由大脑前额叶所掌控的2

     

    那么这就提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

     

    认知功能损害 3,4

     

     

    强迫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听觉言语、视觉图形及空间记忆等各方面。

     

    包括注意的保持和转移、言语的接受和运用、短时记忆、信息编码能力、抽象概括、思维转换能力、视觉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执行功能等,这些损害可能与大脑额叶、颞叶及顶叶有关。

     

    (1)智力是一种复杂的功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记忆、抽象、形成行为的计划能力,以及执行计划达到目的的能力等。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大脑各叶的功能,特别是额叶和颞叶的功能。强迫症患者在数字符号、木块拼图测验、联想学习、情景记忆、视空间能力等方面,均不及普通人群。

     

     

    (2)注意是心理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状态,任何心理过程的完成都与注意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联系。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思维粘滞、注意保持和注意转换能力的缺陷,在完成有视觉干扰信息的任务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3)执行功能是指通过意志、计划及对行为的自我监控以完成有目的活动的能力,是多种认知功能的综合。

     

    强迫症患者在行为的计划调整能力、空间知觉、工作记忆、认知弹性、干扰抑制、概念的形成和分类、色彩图形的知觉和选择性记忆等方面均存在障碍。这也提示了强迫症患者存在与执行功能相关的额叶功能障碍。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复发、高致残性精神疾病。目前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这可能与强迫症异质性、共病抑郁、药物治疗以及测验工具的选择等有关5

     

    但是,无论强迫症会不会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到哪种程度,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存在强迫症的可能,及时就医一定没错。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症状严重,错过最佳的治疗康复时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2. 周云飞, 等. 强迫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 张丽霞, 等. 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38(1).
    4. 岳计辉, 等. 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9).
    5. 岳计辉, 等. 首发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及其与执行功能缺陷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10).
  • 导语:我们该如何科学认识抑郁症? 京东健康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李凌江为您解答。

     

    专家信息:

    李凌江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中国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组长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委员会首席专家

     

    问题一:什么是抑郁?

     

    抑郁是一种情绪,喜怒哀乐悲恐惊,人的七情六欲之一。几乎没有人从未体验过抑郁。一般来说,抑郁就是情绪低落,是对现实中某些重要东西丧失后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如失去亲人、地位、财富,或者信念、名誉、理想等。

     

    问题二:什么是病理性的抑郁? 

     

    专家观点:病理性的抑郁具有三个特点

     

    1)首先,病理性的抑郁除了最核心的症状,情绪低落和没有兴趣(或快感);还有很多其他症状,如睡不好、吃不香、没有精力、木讷(脑子转不动)、注意力不集中、自觉记忆力下降、易否定自己、对生活无望,甚至可能出现自杀。

     

    2)其次,病理性的抑郁是连续的。今天情绪低落,明天又好了,症状不能持续2周以上的,一般不是病理性的抑郁。

     

    3)第三,病理性的抑郁会有功能损害,比如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其中社会功能的影响更能指导诊断。社会功能指的是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工作能力及角色转换能力。生理功能指的是睡眠、食欲及躯体症状等。

     

    如果一个人的抑郁具有这三个特征,这种抑郁就是病理性的,或者称为抑郁发作,那就需要医学的帮助了。

     

    问题三:病理性的抑郁就是抑郁症吗?

     

    病理性的抑郁或者抑郁发作,可以见于很多情况,比如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病人有时亢奋,有时抑郁;分裂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既有精神病性症状,又可以同时有抑郁发作;躯体疾病比如脑卒中后出现抑郁发作等,这些抑郁发作不能按照抑郁症的治疗来进行,否则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问题四:什么是抑郁症呢?

     

    抑郁发作如果经过专业人员诊断,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伴随的抑郁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但无论是抑郁发作(病理性抑郁),还是抑郁症,都应该及时寻求医学帮助,接受对抑郁症的规范治疗。

     

    问题五:大众理解的“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一旦情绪有了问题,自我调整不能起效,症状持续2周以上了,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或机构的帮助,尽快去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门诊、线上心理门诊就诊。

     

    问题六:抑郁症能不能治好?

     

    专家观点1:多数抑郁症治疗都是有效的

     

    目前医学研究证明,多数抑郁症患者,通过专业机构的正规治疗,都能得到有效缓解,正常生活。抑郁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其中最方便,疗效最稳定的是药物治疗。

     

    人们常说的散散步、换个生存环境,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适度运动,对抑郁症的治疗也是有帮助的,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或者结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专家观点2: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案时,会充分权衡疗效与副作用的利弊

     

    不少病人爱问:“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副作用大不大?”

     

    其实,精神专科的医生在制定方案治疗前,已经权衡过利弊了。药物控制病情的“利”,是远远大于副作用产生的“弊”的! 也就是说,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远远小于疾病对个体健康的损害。尤其是中重度的抑郁症,优先选择的还是药物治疗或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

     

    术业有专攻,抑郁症病人要相信专科医生的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抗抑郁症!

     

    问题七:抑郁症可以预防吗?怎样预防?

     

    抑郁症是精神障碍,也是一种精神疾病。它的发生,一方面有生物学原因,与遗传因素、幼时经历等都有关系;另一方面为后天刺激,比如生存环境改变、精神压力大、外界刺激等因素,都可能促使抑郁症发生。所以,为了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要尽量减少精神压力,使情绪保证在正常范围内。

  • 什么是脑神经?有许多人对此不适很了解,脑神经衰弱对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你不知脑神经衰弱有一些什么症状的话,不妨看看小编整理的相关的资料。

     

    以下是得了脑神经衰弱会有的症状:

     

    脑神经衰弱一般症状为患者容易兴奋和迅速疲劳,出现如头昏、头痛、脑胀、失眠、多梦,近事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烦躁易怒,疲乏无力,怕光,怕声音,耳鸣、眼花、精神萎靡等症状,并常常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如心跳、气急、食欲不振、尿频、遗精等等。

     

     

    脑神经衰弱,并非真正的诊断名词,它只是一般中西医用来沟通流传的名词,脑神经衰弱病因挟杂先天体质脑细胞功能脆弱与後天如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一般民间尚保留“神经衰弱”之早期观念,精神分析学家Freud时代之想法,认为此病之发生,与性行为过度或手淫有关,与中医所说之“肾亏”或“败肾”观念有关。事实上,所谓的“脑神经衰弱”大部份指的是“精神官能症”。

     

     

     

    有心悸、胸中窒、吸短。胸骨下当心脏区如物压,如心脏无力,常须用力深吸一口气才转舒服。喉中炙脔、梅核气。咽中如塞,想吞亦吞不下,吐亦吐不出,或痒而欲咳,或火辣如肿而疼。胸肋满胀。最常发生在胃上脘胀痛,甚至连及横膈膜胸侧与背侧皆痛。脐二侧结肠弯胀气。女性常胀及脐下小腹全部,拍之有气响声。频尿、里急後重、便秘或腹泻如大肠急躁症。

     

    盗汗、月经不规则、性冷感、阳萎或早泄、腰酸背痛、头项强痛、失眠。实际检查时却找不出生理的病变。故脑神经衰弱所表现的症状极为复杂,而必须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化验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後才能诊断为本病。

     

    以上就是脑神经衰弱的一些症状,相信大家看了之后都会觉得很恐怖,其实只要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的话,康复程度都是比较理想的。所以说,认识一种疾病的症状就是对自己对身边的人一种保障。最后小编祝福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 脑梗了,能不能恢复,有几点,什么时候发现的,重不重,有些比较轻的治疗及时可以恢复,有的比较重的虽然脑梗没逆转但是压迫的功能得到了恢复,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好的。下面就具体说说,希望能给你指导。

     

     

    1、脑梗比较轻,发现比较及时的

     

    这种人比较幸运,脑梗发现的比较及时,在时间窗,马上进行有效治疗并且很快将血栓溶开,那么完全没有问题了,治愈后比较好,这种情况比较幸运,之后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一般比较有效的时间窗是在4个小时内,最佳的有效时间是在两个小时内,那么经过一些列的治疗,基本上得到了康复。

     

    2、脑梗比较重的

     

    更多的人是属于脑梗比较重的情况,这些情况一般是脑梗后发现的不够及时,送到医院及时食用的溶栓但是效果非常的不明显,同时情况相对来讲比较重。但是这些人群没办法恢复了吗?不是的!

     

    还是可以恢复的,这就要看你的后续的康复治疗的效果了。这时候一般会在正常治疗后转到康复医学中心,建议这部分人群积极配合医生和治疗师的工作,慢慢的恢复身体的各种功能,有的经过了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治疗效果非常的不错,基本上可以达到生活可以自理,有的如果护理得当真的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愈后,所以这个最终看你配合医生的程度。

     

     

    脑梗塞后,患者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只要是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那么就对身体有利,因为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展,同时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

     

    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也要注意,另外患者要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并且积极地进行身体及语言方面的锻炼,另外患者要常用植物油少吃动物脂肪,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血清胆固醇降低,而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含胆固醇较高,患者的饮食也要清淡不宜过饱,饮食以清淡为宜。

     

    脑梗塞后,患者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只要是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那么就对身体有利,因为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展,同时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

     

    总之,建议大家不要放弃希望,无论你属于两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不要轻易放弃治疗,积极配合,适当的放松心态,一定可以达到你自己想要的效果。

  • 脑梗又叫做缺血性脑卒中,包括了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在内,占全部脑卒中人群的70%左右,脑梗简单来说就是脑血管堵塞,血管负责供血的这部分脑组织坏死,临床上就会出现相对应的症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号称“亚洲第二号杀手”,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脑梗最可怕的结果是猝死,即使是使用最前沿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脑梗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了解脑梗发作前的症状,尽早防治尤为关键。

     

     

    一、头晕、头痛、呕吐


    大部分的脑梗患者都患有高血压,当出现头晕症状时,很多人会以为是血压控制不好导致的,往往不会在意,其实头晕也是脑梗发生的前兆之一。

     

    如果经常出现突然性的头晕,一瞬间感觉天旋地转,几秒后又恢复正常,或者持续性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这些有可能是由于脑部短暂性缺血引起的,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应引起注意。


    二、唇舌、四肢麻木或不明原因的倒地


    如果出现拿着的物体突然不受控制的从手中滑落,感觉到四肢无力、麻木,或是不明原因的倒地,都有可能是由于大脑缺血缺氧而影响到了对身体、四肢的控制,出现麻木、不灵活的情况。

     

    此外,如果一侧的脸部、手足或者唇舌突感麻木,或出现嘴歪、不自觉流口水等症状,有可能是侧颈内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到大脑皮层中央前后回流所导致的,这些都应注意脑梗的风险。


    三、视力模糊、眼睛黑蒙


    脑梗发生前,很容易出现视野模糊或视野缺损的情况,也就是短暂性视力障碍。大多数是由于眼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视力模糊、视力衰退等现象,一般在一小时左右会自行恢复。可视为较早期的脑梗预报信号。


    四、语言与精神改变


    如果突然出现讲话含糊不清、发音困难,甚至是失语,可能是由于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到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些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有些则相反,医学上称为运动性失语或者感觉性失语;个性的突然改变,比如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这些都有可能是脑梗发生的前兆。

     


    五、频繁打哈欠、嗜睡


    不要以为打哈欠是一件小事情,有时候打哈欠可能是因为脑部缺氧了。脑梗就像是脑部血管里出现了一个结,它会阻碍血液的正常运行,如果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导致局部神经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精力不济,容易嗜睡,如果一个正常人平时常常打哈欠,就有可能是因为动脉阻塞导致的大脑缺血表现,整日昏昏欲睡,无法克制,处于一种嗜睡的状态,在午饭后表现尤为严重,因此,千万不能小瞧打哈欠。


    现如今脑梗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群的“专利”,最近几年脑梗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而一些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脏病的人群,也是脑梗的高发人群,所以了解了脑梗的发病前兆,平时就应多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发现不适或类似的前兆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避免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什么是老年痴呆?

     

    “他(她)忘记了很多,却从来没有忘记去爱你。”

     

    伴随着衰老,我们的记忆力也会逐渐减退,记不太清曾经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渐渐地,老年痴呆会让老人们生活不能自理,像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小时候,爸妈照顾孩子,长大了,我们开始照顾爸妈。但在此之前,是不是需要带着记忆开始下降的父母去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诊断呢?

     

     

    也许正是这小小的举动,就会挽救老人的幸福。在大众的认知中,老年痴呆往往指的是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无法治愈、无法逆转的疾病。

     

    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目前科学界和临床上对其发病原理和治疗的确在探索阶段。但实际上,阿尔兹海默症只是痴呆的一种类型。

     

    阿尔茨海默症

     

    并不是所有老年人出现的痴呆现象,都无法挽救!

     

     

    “爸,昨天给你买的新衣服还合身嘛?”亲切的问候在刘忠勇(化名)耳边响起。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抬起了头:“啊,什么新衣服?”

     

    刘忠勇有些迷茫,他用昏花的双眼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什么也想不起来。“儿子给我买了新衣服嘛,我怎么不记得了?我去找找……”他想站起来去找新衣服,却双腿颤抖。“爸,没事儿,你别动。”

     

    刘国富(化名)有些心酸地看着老父亲,安抚着他:“新衣服不就在您身上穿着的嘛?”刘忠勇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呆滞了一会儿,才拍拍腿,笑呵呵地道:“是啊,是啊……”

     

    牵着父亲的手

     

    他呢喃着……坐在轮椅上,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刘国富背过身,这个被老父亲一点点养大,已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忍不住偷偷抹了把泪。

     

    平时工作忙,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父亲怎么就在几个月内渐渐地变成这个样子了?是老了……还是病了?他走出房间,拨通了姐姐的电话:“姐,我们一定要带着爸去医院看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在各个榜单上被列为华南第一,在全国享有盛名。

     

    受访医生:杨超

     

    在广州工作生活,国富没有过多犹豫,便和姐姐带着老父亲来到了中山一院,在推荐下找到了神经外科的杨超主任——杨超主任曾经参与过中国第一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也曾主刀过高达93岁高龄老人的开颅手术,擅长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治。

     

    国富和姐姐推着轮椅来到诊室,老父亲坐在轮椅上,有时候显得有些呆滞,有时候又不知所措。

     

    行医经验丰富的杨超主任,遇到刘忠勇时,详细询问其病史,但没有轻易下结论。为了验证他心中的猜想,杨超主任对刘忠勇道:“您抬一下左腿,放下,再抬抬右腿”,老人在轮椅上完成了动作。

     

    “老人家,你能够起来活动一下吗?”“好,好的,大夫。”刘忠勇虽然能抬起腿,但却无法自己站起来。

     

    两个孩子合力把爸爸搀扶起来,但是半天刘忠勇都迈不开腿,一步都走不出去。

     

    在医生看来,他的双下肢无力非常严重!不过,站立时的力量比平躺时的力量差很多,非常有特点。

     

     

    “老人家,你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多久了?还能记得吗?”杨超主任让刘忠勇坐下来后,问道。刘忠勇挠了挠头说:“记不太清了。”国富估算着:“大概有几个月了吧。”

     

    “病人有没有憋不住小便?”“三个月前我爸上厕所开始出现问题,赶不及到厕所就尿裤子里了,现在要穿成人尿布。”

     

    眼神呆滞的患者

     

    杨超主任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他说:“我建议——可以住院再观察一下。”杨超主任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但是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的话,你父亲的症状或许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好。”杨超主任的话,令国富又惊又喜!“不过,不是说,痴呆不能恢复吗?”

     

     

    杨超主任为什么会这样说?他知道正常的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往往病情进展得比较缓慢,通常来说,该病所导致的记忆力下降,整个过程会持续好几年。

     

    换句话来说,阿尔兹海默症只会在记忆力下降较长时间后才出现运动障碍,这也是它晚期的表现之一。

     

    但是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的是,刘忠勇在记忆力下降的早期,便出现了严重的运动障碍。

     

    这让杨超主任高度怀疑,刘忠勇是由于脑积水引起的痴呆!除了阿尔兹海默症之外,痴呆其实还包括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脑积水以及由于脑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等类型。其中,脑积水引起的痴呆,所占的比例大概是5%。

     

    因为所占比例并不高,记忆力下降的症状又常常和阿尔兹海默症混淆,所以常常被人忽略。但脑积水引起的痴呆,通过及时的手术干预,是可以治愈的! 

     

     医生安抚患者

     

    果然,经过头部CT和腰椎穿刺等检查,刘忠勇很快便被确诊了患有正常压力脑积水!老年人的正常压力脑积水会引起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也会导致行走和平衡障碍。

     

    但正常压力脑积水不会引起颅内压增高,也就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因此常常难以被人发现,反而经常被误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症,导致治疗延误。

     

    与国富沟通之后,杨超主任决定对刘忠勇进行手术。

     

     

    “爸,小心点!”国富小心翼翼地跟在刘忠勇身边。白发苍苍的老人,此刻正在开心的扶着墙进行走路训练,不再需要儿子和女儿的搀扶。这是手术后几天的场景。

     

    自从明确诊断以后,杨超主任对刘忠勇实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将脑脊液改道引至腹腔,手术进行的很迅速也很顺利。实际上,手术治疗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诊断。

     

     患者恢复健康状态

     

    过了两三个月,刘忠勇在康复中心,已经能十分自由地进行康复训练,行走基本没有障碍,记忆力也恢复了很多,很快就能恢复成一个健康老人状态。

     

    既能再次记住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脸庞,又能自己行走、自理生活,对于老年人而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对此,杨超主任感到非常欣慰。

     

     

    大部分家庭常常会产生一种误区——老人记忆力下降、走路很慢、小便失禁等现象都是因为正常衰老导致,没有及时地去医院检查。但其实,在这些老年痴呆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的发病可能因脑积水引起。

     

    当发现了家里老人出现了记忆力下降和运动障碍等表现时,千万不要忽略!

     

    好比小时候,只要我们有一点小病,爸妈就会紧张地守在我们身边,想尽办法带着我们去看病。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病了,也请多花点心思关注他们......

     

     关注患病父母

     

    照顾痴呆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够有意识且及早带着老人来进行检查,就有可能大大节省日后的医疗费用,也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利用率。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及时地关注老人的健康状态,关注到老人近期的异常行为,及时来医院检查、确诊、手术,或许很多老人的晚年幸福就能够被拯救!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