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是一名家庭主妇,我的婚姻前期很美满,可是,几年后,很糟糕。
不知道何时起,我丈夫脾气特别不稳定,像个火药桶一样,不定时地就会爆发。一天,我和丈夫一起去买菜,路上俩人好好的,还有说有笑,回到家后,他突然就摔盘子,莫名发脾气,冲我大吼。
我很委屈,丈夫经常这样喜怒无常,好的时候对我很好,脾气上来的时候又很可怕,他从来不会打我,就是一有脾气就吼我。每次面对他我都很忐忑,不知道他心情是好是坏,我该怎么办?
家庭的幸福是每个女人的期盼,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才能经营得更好。你作为家庭主妇,主内,丈夫在外工作,他的在外经历或许并不顺利,所以心里有时候很压抑,又无处释放,才会对你发脾气。
可是你总是选择忍耐,不反抗对方,他才会变本加厉,也许因为经济来源靠丈夫,你觉得自己没有底气反抗他,但是,人都是平等的。
你们都在为这个家付出,你不能一味地迁就对方,从你的表述看,你不知道为什么丈夫爱发脾气,不了解他生气的原因,可以看出你们之间缺乏沟通。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学会预测丈夫爱发脾气的原因,找时机与他及时沟通
著名的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内外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进行推论的过程。
你不知道丈夫为什么爱发脾气,这让你很没有安全感,为了满足你的安全感,你可以预测丈夫在外面都经历了什么,是他的业务没做好,被领导批评,还是一个人赚钱经济压力太大,想要发泄。
总之,先进行预测,学会理解他的脾气,才能在他脾气又一次上来时做好心理准备。
一个人的行为都有内外原因,你预测了其外部原因,其次是以及了解了丈夫的性格变化,这是他爱发脾气的内部原因。
夫妻之间应该是最了解对方的人,你能从他的眼神、动作行为预测他是否开心,在他平静的时候,好好与丈夫聊天,问他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你能帮助他分担其烦恼。
男人有时候是很脆弱的,他们也需要有人能理解,有一个依靠。你的丈夫并不是天生脾气就很差,你说是婚后几年才有这样的变化,那么,这段时间他一定经历了很多不顺的事情,越是这样,你就越要理解他,俩人一起并肩作战,才能一步步改变他。
2、经常赞美丈夫的长处,学会鼓励他
心理学家海德的内外归因理论中,他指出幸福美满的夫妻对伴侣所做出的归因与关系紧张的夫妻有很大差别。
婚姻美满的夫妻将伴侣的积极行为归为内因,将伴侣的消极行为归为外因;婚姻不幸的夫妻将伴侣的积极行为归为外因,将伴侣的消极行为归为内因。
当关系出现问题时,你若是将伴侣不好的一面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会使得你们关系恶化。
想要你们的婚姻变得幸福美好,你可以说说丈夫的优点,赞美他顾家,不乱花钱,一心都在家庭上,说有这样的丈夫你觉得很知足。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期望,告诉丈夫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告诉他在外面遇到了困难,家是他的避风港,家是两个人幸福生活的地方,告诉他把脾气展现给自己最亲密的人,这样很伤和气。在你的鼓励与教育下,你的丈夫会感受到你的用心,也会慢慢改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明明自己已经很累了,但还是加班加点帮同事弄好了PPT。
明明自己不能吃辣,可为了让朋友开心,每一顿饭都硬着头皮吃下去。
明明是对方的错误,你却总是在自己身上挑毛病。
而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当一个人总是在成全别人,委屈自己的时候,正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
有人说:「过度追求别人认可是有风险的,那个被人喜欢的自己会覆盖一个真实的自己。」
诚然,一味屈尊去讨好别人,并不会得到对方的爱和理解,反而会拖垮自己的人生!
小琴曾有一段痛苦的经历。
在她24岁那年爱上了一个男孩,近乎疯狂。她向男生告白,希望对方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
然而那个男生却向她提了一个要求:你减减肥吧,要是瘦下来了,我就考虑和你在一起。
就因为这一句话,小琴开始拼命地减肥,每天都吃不饱饭,越是饿,心情就越是低落,她变得越来越不开心了。
后来在一次聚会中,男生在游戏时抱起了其他的女孩。
小琴羡慕地问:我要瘦到多少斤,你才能抱我呢?男孩轻飘飘说了个数字:100吧。
为了达到男孩心里的标准,她努力了不止一年,可即便这样,也还是没能做到让喜欢的人满意。男生依然不爱她,小琴从那之后也变得越来越自卑。
所以说,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为了满足别人,而困住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背后,其实就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对等。当你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他人对你的认可上面时,就会变得内耗,失去自信。
越是讨好对方,就越是无法对别人的要求说「不」;越是渴望对方的认可,就越是会自降底线,过度付出。
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让你觉得焦虑,甚至内疚。
不得不说,人一旦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怪圈中,真的很难自洽。
在现实生活中,讨好型人格有很多的表现形式。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 很难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将他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总是服务于他人的情绪。即便自己已经感到并不开心了,却无法开口和对方挑明。
换句话说,就是表面上无法拒绝别人,内心里无法接受自己。
他们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想让对方失望。
● 更倾向于附和别人的观点
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少有主见。
每当身边人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他们总是会随声附和。
而当对方问他的想法时,回答经常是:我觉得你说得对,听你的吧。
他们甘愿被打磨,追求所谓的「圆滑世故」,去讨好、去取悦别人,误以为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高情商」,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失去了自我。
● 总是害怕得罪人
由于内心敏感,讨好型人格的人,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犹豫再三,陷入一种自我挣扎的死循环中。
很多时候,对方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让TA焦虑很久。
我今天这么做是不是惹她生气了?
她不会以为我是那样的人吧?
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都只能通过他人的支持和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与有求于人的「讨好」区分
这与「有求于人」的讨好,是大相径庭的。
细想一下,当我们有求于人时,首先内心是认可自己的。而他人的支持,最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我们承认他人的优秀,却不会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更不会急于证明自己。
这个时候的「讨好」,只是为了办成一件事而已。
博士马丁纳曾说「我生命里的最大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
讨好型人格的人,都要慢慢学会:为自己而活!
我们终其一生,要寻找的都是一个灵魂更加丰满,精神更加自由的自己。我们并没有必要去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学会「课题分离」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理念:把问题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我自己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和我的行为态度有关,也是自我的责任;而另一部分则是别人的。
原则:我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讨好型人就会在关系中过度承担责任,当然也有隐含的愿望:「请你爱我」、「不要伤害我」甚至「像我对你一样对我」。
然而对方往往不会接这样的隐含性的愿望或者说课题的。
所以讨好型人格的人开始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负责吧,先从课题分离开始吧。
获得「自私」的勇气
● 不随意妥协
不随意妥协也就意味着要勇敢地拒绝,当他人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时,请勇敢地说「不」。
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把对自己负责放在第一位,就可以慢慢树立起你的心理边界,也让人家知道你是有边界和底线的人。
但若是不习惯将自己的需求讲出口,或是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就会让我们产生退缩感,从而拒绝沟通,再次妥协。
有效的沟通对于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情感维系起着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你的沟通能力如何?是否可以清晰表达所想,让别人理解?可以点击下图,测一测你的沟通能力。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升和改善。
只有不断提升沟通能力,学会合理的表达内心的感受与需求,让对方清楚你的底线在哪里,下次才不会再轻易冒犯。
你越是有态度,对方就越是会尊重你。
● 加强自我认可
别人眼中的你,并不是完整的你,重要的是,你该如何看待你自己。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请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并珍视自己的可贵之处吧。
当你足够认可自己,慢慢的自我认知就不再依赖与外部评价了,也不再活在他人的期待里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期待而活。
很多时候矫枉过正也没关系,别怕自己太「自私」,只是一个找到自己的过程。
古语有言:防微杜渐,遏难于未发。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就应该避免养成讨好型人格,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从小就背负了父母家人的期待和愿望,被教育成要满足所有人期待的「好孩子」。
他们就会压抑自己的需要,也会因「做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内疚,认为这是自私的。
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
很多家庭里都有一个被忽视的孩子,因为想要被看到、被认可,而努力的讨好父母。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多认可孩子,多子女家庭也要尽量去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的优点。
发自内心的给于认可和鼓励
对于家长来说,一句口头上的鼓励,其实并没有太困难。而且这个举动,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正向的激励,会让孩子形成正能量的做事方式,在以后的人生中,不至于自怨自艾。
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空间
每当孩子提出一些新鲜想法时,请尽量创造一些空间,帮孩子圆梦。
头脑越是灵活的孩子,思想就越是进步。长大以后,他们不会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多去看书,多观世界
讨好型人格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认为别人很好,自己却不够好。
因此,请在孩子的少年时期,就带领着他开拓视野,丰富见识吧!
请让孩子知道,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是绝对高级的,不必因此自卑。
摆脱讨好型人格,其实就是一个慢慢寻找自己,认可自己的过程。如果你觉得摆脱讨好的模式难以做到,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再逃避内心的痛苦,获得真实的自己。
内向的人在生活中会受到很多的煎熬,就比如在社交活动中身边的人都不是自己很熟悉的人,就会觉得和不熟的人在一起超难受,还有自己被迫当着很多人的面讲话的时候,觉得自己成为了焦点很难受,恨不得马上钻到没有人的地方去,还有就是在接受批评的时候,会非常的难受,觉得自己又被否定,很尴尬。这些都只是内向的人在生活遇到的一小部分而已,还有很多尴尬的时候。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谁都喜欢美好的人,那些每天都很开心,乐观阳光的外向人格都会很受欢迎,但是内向者往往都存在很明显的社交不适症状。自己的不合群也会让自己很难受,那要不要强迫自己做出改变,去迎合大家呢?
内向者的解说
社交障碍
内向的人不善与人沟通,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不喜欢去向别人展示自己,可以见得内向本身就意味着存在交流障碍。当然,这个说法肯定是存在悖论的,心理研究证明,内向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并没有障碍可言,他们只是通过独处的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能量,独处更让他们感觉到开心,所以说,它们不是不敢,不是不懂社交,只是单纯的不愿意社交。内向不等同于社交障碍。
内向者的内心世界
有本书上是这么写的,这个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属于内向者,他们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指向内部的能量。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在他们眼中太过于平庸,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有趣的灵魂,以至于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内向者。人们总是喜欢把内向者和外向者比较,也就是思考派和行动派,却在这个过程之中忽略了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有多丰富。那些内向的人会把去处理社交关系的时间拿来思考问题,会用自己有趣的思维方式气去思考很多东西,把一件普通的事变的复杂又充满新奇的乐趣。
就像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我们听了可能就过了,但是内向的人会深入思考,就算是想到最后都没有发觉什么有用的事情,但是这个思考的过程是很令人享受的,是很有趣的,他们十分的享受这个思考的过程,并且以此为自己的乐趣,乐此不疲,所以说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又非常有趣的。
改变还是保持现状
内向对于自己来说固然是好的,独处的时候固然是非常舒服的,但前面也提到过了,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只想靠近美好的东西,如果一直保持现状一成不变,那么最终被社会排斥的也会是内向的人,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内向是需要实力的,可是多的是家境平平的人,天资也平平的人,大家在同一高度的时候,没有谁会愿意靠近一个看起来不好相处的人,愿意走进你内心的不过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选择更容易靠近的人。无论你本身有多少闪光点,只有靠近你的人知道那是不行的,你要适当的改变一下自己, 你仍然可以喜欢独处,仍然可以独处,仍然可以不爱说话,但是必要的时候,你要学会接受,学会交朋友,没有三五好友的人无疑是孤独的吗,在社会上仅凭自己是不可能的,人是群居动物。
改变自己也只是学会接受陌生人的好意,学会跟他人稍微好相处一些,最起码给别人一个留在自己身边的机会。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内向的人更细心,也会温柔一些,也更加的冷静,遇事头脑会更清醒一些,所以保留自己的优点,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让自己的社交圈变大,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一个人生活永远是孤单的。
人们有爱好是件好事,但是过分的执着于爱好,却未必是好事。这里咱们就说一说过分的执着于自己的爱好,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医案的主人公是一位天津的老爷子,花甲之年。因为平时特别喜欢诗歌,没事总是吟咏不休,基本上生活就是诗歌,诗歌就是生活。长时间的思考琢磨,终于让老先生在66岁时病倒了。
其实这位老爷子打冬天的时候就偶尔会有睡不着觉的时候,但是他自己没当回事。到了春天,阳气渐升,病情逐渐加重。到了春末时分,病情已经发展到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的程度。吃了老爷子能找到的所有的治疗睡眠的药物都没有效果。反而经过这一番治疗和折腾,老爷子的精神确变得大为疲惫。心里头时长觉得发热,不想吃饭,每天都是勉强吃点。总觉得吃了的饭停在胃口这里不消化,大便干燥,每次不吃通便的药就拉不下来。
没办法,都病到这份上了,赶紧请大夫吧!一打听,说张锡纯看病看的不错。于是就把张锡纯请来了。张大夫来了一摸脉,左脉浮弦,右脉弦而硬,心率在80次左右。
张锡纯在心里就思考,这脉左边浮弦,代表什么意思呢?代表肝血亏虚,并且还有肝火上升的意思。为啥上升了,阴虚而不制阳。因为阴虚阳亢,所以这位老爷子睡不着。
那右边的脉弦而偏硬又是啥意思呢?哦,原来这是胃阴不足兼有胃气上逆的意思。胃阴不足则不能消化食物,食物吃进来,少了胃液的消化,所以老爷子不想吃饭。再加上胃气上逆,吃进来的东西不降反升。所以吃完饭之后总觉得胃口这里堵得慌。这个大便秘结,也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胃气不降,肠子里的气怎么可能降下去呢,所以大便也不好。诸多症状分析完了,那么该怎么治疗呢?
张锡纯给出了一个治疗原则: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气、滋胃汁,如此以调养肝胃,则夜间自能安睡,食后自不停滞矣。于是就开了这么一张方子:山药、枸杞、生赭石、玄参、沙参、白芍、酸枣仁、麦芽、生鸡内金、茵陈、甘草。一共开了2副药,共煎一大碗,温热的时候给老先生服下。
二天后,当老爷子把这方子吃了2付药,又来复诊了。老爷子这次来了很高兴,说小张呀,你这个药很不错,吃了两付之后,晚上能睡了,可以睡两三点钟,而且心里也不那么烦热了,吃饭比以前也稍好一些,有点食欲了。张锡纯摸了老爷子的脉,脉象不象从前之那么硬了,有效。所以又开了三付药。
等老爷子把这三付药吃完以后,晚上居然可以正常睡觉了。而且食欲大振,大便也自然而然的拉下来。只是这脉药连服三剂,夜间安睡如常,食欲已振,大便亦自然通下。只是这脉还是有点弦有点硬,于是把方子里的龙眼肉改成了八钱,并叮嘱老爷子,多吃几付,等脉不弦不硬了再停药。
本案患者典型的属于文艺老青年,平生酷爱诗歌,喜欢琢磨,喜欢咬文嚼字。这个爱好本身没什么不好,但是一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拔不出来的后果就是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案中张锡纯用了这张治睡眠的方子,总体来讲,治疗的重点有二:一是肝,肝血亏虚,不能制约肝阳,所以肝阳上亢,夜不能寐。二是胃,虽然睡眠由心所主,但是内经也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此时胃中干燥,胃气不降反而上升,裹挟着肝阳一起逆犯心主,患者又怎么能睡的好觉呢?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的有一些爱好,但是千万不可以执着于其中,让自己心血俱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在日常生活中,它可能是出现最多的疾病,不是某种特定疾病,它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发生了紊乱,因此我们才会出现对应的症状,下面一起来学习出现什么样的表现就是我们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起的?怎么样去预防呢?
1. 女性
皮肤出现恶化:内分泌受到外界环境的因素引起的不良刺激就会导致我们的皮肤出现暗沉,色斑,黄斑等;
脾气暴躁:经常有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女性朋友因为内分泌功能出现了紊乱现象经常会出现脾气急躁,说话大声而且情绪的变化非常快;
妇科的疾病:内分泌紊乱会导致我们的月经不调,出现经期疼痛,月经量也不规律等内分泌疾病,也有部分女性朋友会出现乳腺疾病;
体重过胖: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均衡的膳食也是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原因;
乳房:内分泌失调会引起乳腺增生,乳房肿胀;
白发,体毛:内分泌的失调会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减少,因此就是出现白发早衰的现象;如果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就会出现多毛的症状;
耳鸣:一般处于更年期的女生会经常出现耳鸣的症状。
2. 男性
脸上长痘:如果内分泌出现轻微的失调脸上就会长出小痘痘;
睾丸分泌异常:睾丸内分泌出现异常的病变会导致出现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睾丸功能低下,会出现性功能低下,性欲减退;
肾上腺疾病:内分泌的失调会导致出现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严重时也会导致男性不育;
甲状腺疾病:如果患有严重的甲亢或者甲减的疾病,都会影响生殖功能。如果是甲减时男性可能会出现性功能紊乱,精子的生成会受到抑制;如果是甲亢时,男性可能会出现乳房发育,性欲低下等现象;
垂体的病变:垂体功能亢进时,受到内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影响时在早期会出现性欲增加,严重时会导致精液异常,阳痿等不育的症状;垂体功能减弱时,可能会出现性交能力低下,睾丸萎缩,也会影响精子的生成。
1. 我们应该多食用一些水果蔬菜,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要学会营养合理地搭配;
2. 我们应该增加一些适当的运动,做到劳逸结合,按时作息;
3. 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压力,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
4. 我们一定要注意多喝水。
亚健康估计好多人听说过,但什么是亚健康呢?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也就是说亚健康是已经趋于疾病的边缘了!那么我们该如何调理亚健康状态呢?
一、劳逸结合
绝大多数的亚健康都是因为过度加班劳累,心里压力过大引起的,所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在进行加班劳动的同时,注意适当的休息。休息胜过最好的良药,只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的健康才可以回归到正常。
二、适量运动
缺乏运动是现代人的通病,更是众多亚健康人群的通病,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进行适量的运动不仅仅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还可以使得我们诸多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进而有效的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
三、心态平和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其大多数人性格更趋向于a型性格,更为好强,也更争强好胜,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身边的工作生活以及融入,或许是使亚健康远离我们的重要法宝。平和的心态可以使我们远离负面情绪,进而改善我们的精神面貌。
四、走出去
其实亚健康的人走出去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也要走出去,当我们接触到阳光、进行运动、接触美食,便会把阴霾驱散,只有身心愉悦,才能远离亚健康。
对于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需要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正常,所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仅仅需要注意身体上的变化,还需要注意情绪以及社会交往的正常,这样我们才能是一个最为健康的人。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家暴对儿童心理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长期受到家暴威胁的孩子,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拥有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就像一颗树苗,它根基所在的土壤遭到了破坏,影响树苗的健康茁壮成长是必然的事。
那么究竟家暴会对儿童心理方面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遭受家庭暴力儿童受到的影响:
1. 自卑
一些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来表明孩子接受教育了。实际上,这样做只能加剧孩子的委屈和不满。表面上,孩子是照着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
被打之后,孩子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时间长了,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2. 孤独无助
有些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懊悔心疼,转而又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认错,又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就习以为常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3. 人格缺陷
面对家长的虐待,儿童缺乏能力、意识去主动向医院或有关机构寻求帮助。不少孩子等到上了初中、高中以后,心理问题才被发现。他们成年后出现婚姻、育儿、交友等心理问题去医院咨询,追根溯源才发现问题来自童年的被虐待。
这样的后果在于,孩子错过了及时的干预,心理和精神问题日积月累得不到解决和疏导,逐渐发展为其人格的一部分,到成年后很难彻底根治,终其一生都将受到影响。
4. 人际困难
大量研究发现,遭受家暴的儿童存在多方面的情绪、心理等问题,自我防范和敌对意识强。
遭受家暴的儿童常常显得过分警觉,对环境中任何有关伤害性刺激的些微痕迹保持高度警惕,并作出迅速攻击;遭受躯体虐待或忽视的儿童还表现出较多的品行障碍问题、注意问题、多动、破坏行为、反社会行为等。他们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也存在严重困难。
目击家庭暴力儿童受到的影响:
无论孩子是否受到身体虐待,他们往往因父亲虐待母亲的家庭而遭受情感和心理创伤。母亲遭受虐待的儿童,如果是男孩,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常使用恐吓和暴力来对付女伴,不尊重女性伴侣;如果是女孩,长大后多会相信威胁和暴力是关系中的常态,她们的伴侣更可能对她们施暴。
来自暴力家庭的儿童患有酒精/药物滥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青少年犯罪的风险较高。目睹家庭暴力是青少年犯罪和成人犯罪的唯一最佳预测指标。
亲历和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以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理阴影,走向更为快乐的生活呢?这里提供一些方法供参考:
1、重构一个故事。
回看自己的童年,其实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从一个被遗弃、缺少爱甚至被父母亲抛弃的孩子的眼光看;第二种,告诉自己:我一定会过得比这更好!收拾行囊,我们走吧。
按照第一种看法,你是个受害者;按照第二种看法,你就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2、认识到“指责不能改变任何事”。
家庭暴力应该被指责。但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指责中,说明我们还在回味过去,还看不到现在和将来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和力量,甚至还并不是真的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有点自我虐待,是一种家庭暴力的变相延续。
3、善待记忆的偶然造访。
有时候,我们会触景生情回忆起童年的痛苦经历,会哭会愤怒会抱怨,让它自然地流露出来,不去压制和排斥。之后,该干嘛干嘛,比如忙手头的工作或者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4、接受一个事实: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你强大。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冷,但却真实。你的身边人可能不停地在你耳边絮叨:你现在的一切很不错了,别再让自己劳累下去;或者不停地指责你,说你这不行那不对,让你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他们觉得,如果你强大了,会发生两件事,一是你会离开他们;二是他们要被你远远地甩在后面。他们实在是太爱你了,如果你能呆在现在的位置原地不动的话,他们会比较安心。
5、存钱。
让你走出童年阴影的好方法之一是存钱。不把手里的钱都花掉,留着一些钱在手里。金钱是你的力量。每存一分钱,就告诉自己:我在远离那些讨厌的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6、尝试兼职一份苦工。
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找一份令你讨厌的正当工作,一直做下去,熬到不再讨厌为止。以后就再也没有能够压垮你的困难,你那糟糕的童年回忆也就结束了。也就是尝过黄连,以前吃的苦瓜就不算苦了。
7、寻找专业帮助。
在自我调节家庭暴力给自己带来的心理阴影的过程中,如果感觉不奏效或者实施困难,建议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辅导解决。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点自残倾向,自上高中后越来越频繁而且严重,非常容易发火,一点就着,发火是喜欢憋气,用手抓自己嘴巴去咬手臂,每次丢很疼但每次都忍不住,很容易哭,但是平时性格不内向。
可是自己偷偷崩溃一小时,然后和朋友笑嘻嘻,但是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错误,心里其实还是极度自卑,对家人好朋友越是控制不住脾气,发脾气会哭自残想死。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遭遇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如何调节这些负面情绪,才不会让它损害我们自身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你容易发火,且发火喜欢憋气,是没有很好地控制和舒缓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该怎么释放它,所以转而自残,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心里极度自卑,或许是你在对方指出错误的时候,觉得这是在否定你,否定你整个人,于是感觉自己被攻击、不讨人喜欢,又或者是对方说出问题的方式不对,但你要告诉自己一点,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这并不影响你是一个很好的人,我们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
亲子关系是一切亲密关系的基本
你对你家人对好朋友越发控制不住脾气,发脾气会哭,自残想死,这种情况说明你的亲密关系是有问题的,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你小时候是在他们身边长大的吗?
亲子关系是所有亲密关系的基础。如果你和你父母的亲子关系是有问题的,会影响到别的亲密关系,比如说好朋友的关系和恋人的关系,以及未来和爱人的关系和孩子的关系都属于亲密关系,都会受到亲子关系这种亲密关系的影响。
这种情况呢,每一次亲密关系都是一种疗愈,比如说你和好朋友建立亲密关系之后,原来的你和父母的这种亲密关系的矛盾,会投射到你和好朋友关系上来。这时候要学会自我觉察,然后呢,再进行多和对方沟通交流,进行领悟和改变以前的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
如果严重的话,是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咨访关系就是一种疗愈,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是可以通过咨访关系来进行疗愈的。
因为你的亲密关系的这种模式是会投射到咨访关系当中的,而咨询师是专业的,可以通过你的投射,还有移情和反移情来工作,逐步的教梳理矫正你亲密关系中的问题,重建新的情绪模式交往和沟通模式,让你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更和谐。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稳定呢?
1.情绪“去自动化”
在未经觉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自己都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儿就先有情绪了,像你说的“一点就着”,但如果我们刻意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就会在触发事件和情绪反应之间有一个暂停的时间距离,这就是情绪“去自动化”,
也就是,想发火的时候,停一停,“咦,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这么生气?”
2.表达想法与情绪
在情绪去“自动化”后,你可以试着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带着一定距离感去捕捉它们,比如:
我正在想......(描述自己的想法)
我感觉到......(描述自己的感觉)
我正感觉自己的身体......(描述自己身体的感觉)
我注意到自己想要......(描述自己的行为冲动或倾向)
我们来举个例子:我正在想憋气,我感觉自己被他人的言语攻击了,我正感觉自己的脑子要炸裂了,胸口憋着一团气很不舒服,我注意到自己想要咬胳膊来缓解这种愤怒。
你可以像这样尝试着来感知和表达你的情绪,在反复地尝试和练习后,你能更好地察觉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在每一次想要发火的时候。
3.分散注意力
你可以试着转移你的注意力,平时的时候给自己列一个“快乐清单”,写上容易去做不费力又能让你很开心的事情,在想发火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然后去做,情绪会在行动当中得到释放。
4.记录情绪日记
学会记录和总结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这种自我调节中积累成功的经验,会让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今天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
(2)是什么事件引发的情绪
(3)我做了哪些事情来改善自己的情绪
(4)我觉得自己比之前进步在哪里
当然,你也可以不止记录这些,可以写下你想写的,在面对负性情绪时的一切,然后时常回顾一下,根据自身情况,察觉情绪的线索,及早地应对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能尽早改善情绪,停止自残,如果自残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要懂得及时求助,同时,以上的这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是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如果你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感到压力很大,它会对你的身体产生影响——我们的大脑中下丘脑向你的脑下垂体发出信号,它们一起向肾上腺发出信号,让你的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你的心率会上升,瞳孔扩大,血压和呼吸频率增加,从而感受到压力。
分享一个个人缓解压力比较好的方式——跑步。跑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跑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有氧运动来帮助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很多人会想,跑步会不会很累,这样身体会疲惫反而越发有压力。
其实不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
当你进行跑步或其他形式的有氧运动时,你的大脑会释放出两种强大的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和内源性大麻素。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
《运动改造大脑》写道:“当我们跑步时,身体和大脑会产生内源性大麻素,他们会进入血液并到达脊髓,激活那里的受体……它们还流经整个奖励中枢和前额叶皮层,在那里直接影响多巴胺,此时,人体会产生大麻一样的欢欣快感!”
此外,研究表明,运动还可以作为抗抑郁剂,让你不至于过敏易怒。当然,选择野外的跑步地点会比室内更好哦,毕竟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人感到放松。
1、释放掉让你不开心的情绪
好心情需要放松,可以常常和朋友、家人聊聊天,把自己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可能不能立马解决问题,但是也可以有个释放。
平时可以多和朋友饭后散步、遛狗,或者找一些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听音乐、练瑜伽、慢跑等。或者给自己放个小长假,有时间了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也是不错哦~
总之,只要是能让你放松,都可以尝试一下。
2、均衡饮食
有些食物可以抗抑郁情绪。如香蕉中含有能够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改善情绪;那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面粉、谷类、动物肝脏、水果等,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帮助哦。当然,你也可以在不开心的时候,选择一个能让你开心的食物,不用太强求某一种食物!
只是这两种食物要少吃或者不吃哦~
酒——因为酒中的酒精只会带给人们短暂的平静。
喝酒会让不少抑郁症息者在醒来的时候变得更加神经质。很多潜在的抑郁因素也会被激发出来,因为酒精会阻止很多对脑部有益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这样丝豪达不到释放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
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汉堡以及薯条会导致行动缓慢、思考迟钝以及疲劳。抑郁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上要禁忌那些对精神有刺激的食物,不要进食那些能刺激精神的食物,这样更有利于病情康复。
3、抑郁症患者要定期复诊
预防复发已患抑郁症者,要坚持治疗,定期复诊。保持良好心态,顺其自然,用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老年抑郁症患者要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男欢女爱是人之常情,情到深处难自持。有的时候,一些性生活并不在计划之内,也不想因此而怀上宝宝,这时候,避孕措施就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选项。紧急避孕作为避孕的一类,不少女性都会经历过这一过程。下面是一些有关紧急避孕的小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什么是紧急避孕呢?
紧急避孕是指在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无防护)或避孕失败(避孕套破裂或滑落、漏服避孕药等)的性生活后,在有效时间内采用的一种避孕的补救措施,包括服药或放置宫内节育器,以此达到预防非意愿妊娠或减少流产的发生,所以紧急避孕又叫事后避孕,也叫应急避孕。
紧急避孕有哪些方法呢?
常用的紧急避孕方法有口服紧急避孕药和植入宫内节育器这两种方式。
1.口服紧急避孕药
①左炔诺孕酮片:常说的避孕药“毓婷”就属于这一类。性生活后0~120小时内服用有效(但该类药物在性生活72~120小时后口服效果较差),此外,肥胖者对左炔诺孕酮片的药效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BMI>30kg/㎡的女性口服左炔诺孕酮效果较差。
②醋酸乌利司他片:有效期为性生活后0~120小时,与左炔诺孕酮片相比,该药更为有效,在性生活72~120小时后不会减低药效,但该药在国内尚未上市,仍处在研发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目前国内常用的紧急避孕药为左炔诺孕酮片。
2.宫内节育器
是紧急避孕最有效的形式,在性生活后0~120小时使用有效,与口服避孕药相比,宫内节育器避孕成功率更高,达到99%,不受身体重量的影响,且几乎没有紧急症,此外可以保留作为常规避孕方式长达12年,随时可以去除。
但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缺点在于费用相对较高,且需要专业医生的操作介入,较为麻烦,也因此在紧急避孕方面没有得到很充分的推广。
紧急避孕是否越早越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虽说现在紧急避孕药都写着七十二小时紧急避孕,这个七十二小时指的是它的有效时间,但是越早服用避孕效果越好。换言之,吃得晚了,即便是在性生活发生的72小时内服用,避孕失败率也会增高。
紧 急避孕是补救措施,是否副作用大?
目前真还没有指南指出一年中只能服用几次紧急避孕药。
目前来看,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大多是恶心呕吐、月经紊乱等,还没有严重的服用后副作用。
更没有服用紧急避孕药后不孕的报道。但是,紧急避孕药由于它的剂量较常规避孕药大,且避孕失败率较常规避孕方法高得多,故不能作为经常使用的避孕方法。
当然,当意外发生的时候,吃还是要比不吃好,毕竟意外妊娠造成的后果,如人流等,还是要比吃药的副作用严重的。
小结
此外男性教育也是一种很好的避孕手段,教育男性紧急避孕的方法,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避孕,也能较好的减少无保护性生活的出现。
因此,避孕不仅需要女性的关注,在避孕中,男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