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点自残倾向,自上高中后越来越频繁而且严重,非常容易发火,一点就着,发火是喜欢憋气,用手抓自己嘴巴去咬手臂,每次丢很疼但每次都忍不住,很容易哭,但是平时性格不内向。
可是自己偷偷崩溃一小时,然后和朋友笑嘻嘻,但是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错误,心里其实还是极度自卑,对家人好朋友越是控制不住脾气,发脾气会哭自残想死。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遭遇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如何调节这些负面情绪,才不会让它损害我们自身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你容易发火,且发火喜欢憋气,是没有很好地控制和舒缓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该怎么释放它,所以转而自残,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心里极度自卑,或许是你在对方指出错误的时候,觉得这是在否定你,否定你整个人,于是感觉自己被攻击、不讨人喜欢,又或者是对方说出问题的方式不对,但你要告诉自己一点,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这并不影响你是一个很好的人,我们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
亲子关系是一切亲密关系的基本
你对你家人对好朋友越发控制不住脾气,发脾气会哭,自残想死,这种情况说明你的亲密关系是有问题的,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你小时候是在他们身边长大的吗?
亲子关系是所有亲密关系的基础。如果你和你父母的亲子关系是有问题的,会影响到别的亲密关系,比如说好朋友的关系和恋人的关系,以及未来和爱人的关系和孩子的关系都属于亲密关系,都会受到亲子关系这种亲密关系的影响。
这种情况呢,每一次亲密关系都是一种疗愈,比如说你和好朋友建立亲密关系之后,原来的你和父母的这种亲密关系的矛盾,会投射到你和好朋友关系上来。这时候要学会自我觉察,然后呢,再进行多和对方沟通交流,进行领悟和改变以前的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
如果严重的话,是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咨访关系就是一种疗愈,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是可以通过咨访关系来进行疗愈的。
因为你的亲密关系的这种模式是会投射到咨访关系当中的,而咨询师是专业的,可以通过你的投射,还有移情和反移情来工作,逐步的教梳理矫正你亲密关系中的问题,重建新的情绪模式交往和沟通模式,让你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更和谐。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稳定呢?
1.情绪“去自动化”
在未经觉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自己都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儿就先有情绪了,像你说的“一点就着”,但如果我们刻意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就会在触发事件和情绪反应之间有一个暂停的时间距离,这就是情绪“去自动化”,
也就是,想发火的时候,停一停,“咦,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这么生气?”
2.表达想法与情绪
在情绪去“自动化”后,你可以试着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带着一定距离感去捕捉它们,比如:
我正在想......(描述自己的想法)
我感觉到......(描述自己的感觉)
我正感觉自己的身体......(描述自己身体的感觉)
我注意到自己想要......(描述自己的行为冲动或倾向)
我们来举个例子:我正在想憋气,我感觉自己被他人的言语攻击了,我正感觉自己的脑子要炸裂了,胸口憋着一团气很不舒服,我注意到自己想要咬胳膊来缓解这种愤怒。
你可以像这样尝试着来感知和表达你的情绪,在反复地尝试和练习后,你能更好地察觉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在每一次想要发火的时候。
3.分散注意力
你可以试着转移你的注意力,平时的时候给自己列一个“快乐清单”,写上容易去做不费力又能让你很开心的事情,在想发火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然后去做,情绪会在行动当中得到释放。
4.记录情绪日记
学会记录和总结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这种自我调节中积累成功的经验,会让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今天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
(2)是什么事件引发的情绪
(3)我做了哪些事情来改善自己的情绪
(4)我觉得自己比之前进步在哪里
当然,你也可以不止记录这些,可以写下你想写的,在面对负性情绪时的一切,然后时常回顾一下,根据自身情况,察觉情绪的线索,及早地应对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能尽早改善情绪,停止自残,如果自残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要懂得及时求助,同时,以上的这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是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气郁质是由于长期的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中青年,并以女性居多。气郁质易伤患者情志和饮食,如果长期得不到调养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诱发各种疾病,比如抑郁症、梅核气、惊恐、肿瘤等。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便是典型的气郁质,往往会表现出闷闷不乐、体弱多病,甚至最终落得一个病死的结果。气郁质伤心伤神还致病,危害那么大,该怎样调理好呢?学习这5种调理方法,,拒绝做现实版的林妹妹。
气郁质的患者需要注重日常饮食搭配,做好饮食调理,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行气的食物,比如茴香、洋葱、橘子等。同时,需要避免吃过于生冷寒凉的食物,哪怕是上火了,也要注意不可以吃太凉的东西,也不宜喝浓茶、咖啡等饮品。
此外,气郁质的患者尤其要注重补益气血、调肝养肝、理气解郁和健脾养胃,可以适当吃一些当归、何首乌、白芍、熟地、覆盆子、优质蛋白质等具有补益肝血作用的食物,以调节患者脾胃功能,增加补益效果。
气郁质虽是患者身体内部的一种体质表现,但生活起居方面没有做好,同样会对患者身体内部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长期熬夜、饮酒、抽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从而加剧患者的气郁。
所以,对于气郁质的患者要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避寒就暖、不要熬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避开过于紧张、压力过大的工作环境,以免加重气血郁滞。
气郁质的患者非常需要运动,运动能够帮助推动体内气的运行和畅达,疏通患者体内的郁结和瘀阻,化疾病于无形。比如跑步、登山、打球、武术、游泳等有氧运动,只有每日保持足够的运动量,才能够很好地调畅气血,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对调理“气郁质”有很大的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日的运动需要适量,切不可过多锻炼,同时也不要间歇式的锻炼,“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运动模式,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气郁体质地调理关键在于患者的情绪管理和心态调节,良好的情绪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患者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才更有利于调理气郁质。
同时,患者自己应学会释放内心的压抑情绪,凡事想开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不仅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也不会产生压抑、焦急等负面情绪来影响到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好彩才自然来。
气郁质的患者因为气机阻滞、血脉不畅等原因,容易产生毒素淤积、难以排出的情况,从而使患者出现色斑、痘痘、黑眼圈等皮肤问题,所以气郁质的患者还可以从外部护肤上进行体质调理,日常生活中多注重皮肤补水,或者吃一些滋阴润肤的食品,比如雪梨、麦冬、银耳、燕窝等。此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敷面,对改善皮肤干燥和循环不佳造成的皮肤问题都有好处。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是一名家庭主妇,我的婚姻前期很美满,可是,几年后,很糟糕。
不知道何时起,我丈夫脾气特别不稳定,像个火药桶一样,不定时地就会爆发。一天,我和丈夫一起去买菜,路上俩人好好的,还有说有笑,回到家后,他突然就摔盘子,莫名发脾气,冲我大吼。
我很委屈,丈夫经常这样喜怒无常,好的时候对我很好,脾气上来的时候又很可怕,他从来不会打我,就是一有脾气就吼我。每次面对他我都很忐忑,不知道他心情是好是坏,我该怎么办?
家庭的幸福是每个女人的期盼,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才能经营得更好。你作为家庭主妇,主内,丈夫在外工作,他的在外经历或许并不顺利,所以心里有时候很压抑,又无处释放,才会对你发脾气。
可是你总是选择忍耐,不反抗对方,他才会变本加厉,也许因为经济来源靠丈夫,你觉得自己没有底气反抗他,但是,人都是平等的。
你们都在为这个家付出,你不能一味地迁就对方,从你的表述看,你不知道为什么丈夫爱发脾气,不了解他生气的原因,可以看出你们之间缺乏沟通。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学会预测丈夫爱发脾气的原因,找时机与他及时沟通
著名的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内外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进行推论的过程。
你不知道丈夫为什么爱发脾气,这让你很没有安全感,为了满足你的安全感,你可以预测丈夫在外面都经历了什么,是他的业务没做好,被领导批评,还是一个人赚钱经济压力太大,想要发泄。
总之,先进行预测,学会理解他的脾气,才能在他脾气又一次上来时做好心理准备。
一个人的行为都有内外原因,你预测了其外部原因,其次是以及了解了丈夫的性格变化,这是他爱发脾气的内部原因。
夫妻之间应该是最了解对方的人,你能从他的眼神、动作行为预测他是否开心,在他平静的时候,好好与丈夫聊天,问他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你能帮助他分担其烦恼。
男人有时候是很脆弱的,他们也需要有人能理解,有一个依靠。你的丈夫并不是天生脾气就很差,你说是婚后几年才有这样的变化,那么,这段时间他一定经历了很多不顺的事情,越是这样,你就越要理解他,俩人一起并肩作战,才能一步步改变他。
2、经常赞美丈夫的长处,学会鼓励他
心理学家海德的内外归因理论中,他指出幸福美满的夫妻对伴侣所做出的归因与关系紧张的夫妻有很大差别。
婚姻美满的夫妻将伴侣的积极行为归为内因,将伴侣的消极行为归为外因;婚姻不幸的夫妻将伴侣的积极行为归为外因,将伴侣的消极行为归为内因。
当关系出现问题时,你若是将伴侣不好的一面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会使得你们关系恶化。
想要你们的婚姻变得幸福美好,你可以说说丈夫的优点,赞美他顾家,不乱花钱,一心都在家庭上,说有这样的丈夫你觉得很知足。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期望,告诉丈夫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告诉他在外面遇到了困难,家是他的避风港,家是两个人幸福生活的地方,告诉他把脾气展现给自己最亲密的人,这样很伤和气。在你的鼓励与教育下,你的丈夫会感受到你的用心,也会慢慢改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宝塔镇河妖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不安全感的感受。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有吸引力,当把自己与其他人比较的时候,这种感受会更加剧烈。更甚者,你会持有一种信念:我不是我的伴侣真正理想的类型,我会被抛弃,并不断地注意并搜集那些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
需要承认的是,在一部分情况下,伴侣的言语或行为会导致自己的不安全感,例如长时间不搭理你或与其它异性保持暧昧的联系,这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讨论的。在健康的伴侣关系中,这些问题都需要被开放、诚实地进行讨论。诚恳地与对方表达“你刚刚很长时间没有回复我,这样让我觉得很没安全感”,把行为和对自己的影响表述出来,会让爱你的伴侣有行为的改变。
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很难做到但很重要的是进行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需要我们观察而不评论,即只陈述客观事实,不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进行评论;说出感受,在陈述完事实后,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描述,让对方理解事实对自己带来的影响;
说出自己的需要,相对于批评、指责他人,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往往更高效,也更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说出自己的请求,不以命令的语气,清楚具体地描述自己的需求。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能够使自己和伴侣的对话逃离情绪化,有更理性的交流。
但也有一部分情况下,真正让你觉得有不安全感的不是伴侣说的话或做的事情,而是自己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的核心信念。
幼年时与母亲等亲密他人的依恋关系也会影响未来与伴侣之间的依恋关系。
John Bowlby和Mary Ainsworth提出,在基因和母婴交互的影响下,婴儿有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
安全型的婴儿能够轻松地表达对母亲的喜爱、对于母亲的短暂离开是不焦虑的,可以接受的;
焦虑-矛盾型的婴儿对分离非常敏感,会表现出不安、焦虑,当母亲回到身边,又会十分生气,抗拒母亲;
回避型的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程度很低,母亲离开能够继续玩耍,当母亲回来后,也会表现出高的回避行为。
焦虑-矛盾型的婴儿长大后,很可能会在之后的亲密关系中有更高的不安全感。
大多数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是基于不合理信念和恐惧——我不够好,我的伴侣会喜欢上其他人而离开我,我不能离开我的伴侣,我不是真正被爱的。
当你注意到自己有很强的不安全感时,你可以试着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
No.1
评估自己的价值
当你有不安全感时,你通常把注意力放在你觉得自己缺少的地方,觉得自己不够好看,学历不够高,家境不够好等。当你有这样的感觉时,你需要意识到人不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有缺点,但你对你的伴侣来说有独特的特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比你好的人,但TA选择了你,你必然有吸引TA的独特的地方。
想一想,你在这段关系中做了什么让你的伴侣有更好的生活:你是否让对方感受到被爱、被支持和幸福?这些是每个人都想在亲密关系中得到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如果你已经可以做到这样,有一些缺点又如何呢?去关注那些你提供的,而不是你缺少的,会改变你的观点。如果对方并不关注你已经提供的,那是TA的损失,而不是你的过错。
No.2
建立自尊
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有更高的不安全感。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应该跳出当前的思维框架,跳到外面去客观的评价自己。应当明白,你的价值不完全依赖于你的伴侣的评价,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能够让自己变得有自信,这才会让你的伴侣更想要与你亲近。为了提高自尊,你应当停止自我批评,关注那些你喜欢自己的地方,而不是他人不喜欢自己的地方。
No.3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一段健康的关系包含了两个健康的人。保持自我的意识、关注自己个人的需求能够维持关系的健康平衡。当你不需要依靠亲密关系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你会对生活有更高的安全感。
一个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的生活和朋友的人也会是更有趣、有吸引力的伴侣。保持经济独立、分配时间给自己的朋友和兴趣爱好、有一些自我提升的目标能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总结来说,关键在于,你在自己生活中的角色不仅是TA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更应该是自己。
如果你的伴侣有比较大的不安全感问题,你需要十分清楚地向他们表明自己的爱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这样才有利于关系的良好发展。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当天气越来越冷,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有的朋友发现心情变差了,焦虑情绪难以平复。
特别是近期周围的人纷纷被奥密克戎攻击,朋友圈平均体温38℃,感染新冠后隔离的人和还没感染但怀着对疾病担忧的人,心中都有焦虑情绪在反复涌动,甚至影响到工作、睡眠,看着脱发增多,令人更担忧了……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在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时,短时间内出现焦虑情绪很正常,甚至还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比如百姓常说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适当地焦虑能促使我们进步」、「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
适度的压力反而能让自己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挥。
心理专家也常常拿「适度焦虑」来激励大家,适度焦虑能够帮助我们预警风险,分辨重要的事情,激发工作、生活的动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实际生活中,什么是「适度」,什么是每个人特有的「适度」,就要靠专业人士来把控。
「当你意识到自己焦虑的时候,很可能你已经焦虑很久了」,这句话讲的是,很多病理性焦虑症隐匿性很强,但都被人们当成焦虑情绪。
首先我们要学会识别病理性焦虑的典型症状,病理性的焦虑常见的是广泛性焦虑,一旦发现,不可拖延太久,要有一种「快刀斩乱麻」的干预与治疗决心。
可以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治疗,并辅以心理咨询,尤其是对自我认知方面要有改善,这就需要一定疗程的正规治疗。
一般来说,广泛性焦虑有这样5大特点:
1. 无缘无故地出现焦虑,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但是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总惴惴不安,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有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2. 无法摆脱与现实不相称的过分紧张担心,这种焦虑不是针对现状的,而是针对未来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感觉被即将发生的某些威胁伤害,但又无法对这种所谓即将出现的危害说出个所以然来;
3.焦虑持续时间比较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这种低迷恐惧的状态;
4.很难自己调控,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既往的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对这种萎靡状态的调控帮不上忙,甚至反而让自己产生负罪感,常常会觉得「我怎么那么笨」;
5.失控的焦虑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认为6个月以上。
哪些人容易得焦虑症呢?
● 性别
从性别上讲,女性高发,女性可能是基于本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较缺乏安全感,导致她们在这方面的发病率较男性高。
● 年龄
一般来说青年时期发病比较多,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对于女性来说,焦虑在围绝经期,也就是通常说的更年期发病率较高。
● 人格特征
比较容易出现焦虑的,一个是谨小慎微、胆子比较小的;一个是自我要求比较高,比较追求完美的,对事业、对生活、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多方面都有比较高要求的群体也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焦虑。
● 自身健康
对自身的健康比较关注的,就是容易担心自己可能会患有某种疾病的,我们称为有疑病倾向个性特征的。
焦虑的分级
心理测评往往是软件系统打分,并不是最终结果,焦虑分级也不可拿非标准化的心理测试自测,均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心理咨询机构做心理测评。
睡眠不足
失眠加重焦虑,焦虑也会加重失眠。如果长期睡不好,引起焦虑,影响学习和工作,需要一起治疗,不要私自寻求助眠偏方。
营养不良
大脑和心脏是人体发动机,需要强大的营养支持。如果长期偏食、营养不良,过度脑力劳动,就会出现透支,加重原有的焦虑。
要求助专业的营养咨询师和营养治疗师,从饮食干预上想法子,膳食平衡,适当补充营养制剂。
很多人在治疗和干预焦虑症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选择「名医名院名方名药」,其实,「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焦虑症的规范治疗。
精神心理科医生给出下面这4个小妙招,不妨一试。
总之,焦虑只是人生的一个音符,相信我们能度过难关,对感到焦虑的事既不要过度关注,也不要轻视。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和男朋友相恋两年分手了,他是我的初恋,因此我很难受。
从一开始我们在一起时感情特别好,那时候我的同学跟我说大学的恋爱不分手的很少,我不相信,认为我和男朋友之间会是个例外,我们一定不会分手。即使我同学说我太天真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可是最后,我们还是分开了,理由很简单了,疫情长期没有见面,前男友说对我没感觉了,就不理我了。
不久,前男友有了新欢,我心情很不好,我总觉得分手不是我的问题,是他太渣了,才不久又找了女朋友。最后还是应了同学的那句话“大学的恋爱走到最后的很少。”我感到被打脸了,很不甘心,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你说你和男友是初恋,对于初恋来说,谈恋爱分手,付出真心,却没走到最后的人,确实会难过。初恋能走到最后的情侣确实不多,你会在分手中学会成长,就当是一次经历吧。
此外,你对自己和外界的看法有强烈的偏差。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自我服务偏差,指个体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认为是外部原因导致。
例如,你认为感情成功是因为自己有魅力,感情失败是对方不懂得珍惜,对于感情分手,这样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不可能会发生在你身上,即使很多大学恋爱毕业会分手,你认为你们一定会天长地久!这都属于盲目的乐观主义,自我服务出现了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主要作用是维护良好自我形象,维护自尊。你其实也是出于维护自尊与自我形象,才会有这样的认知,这样分析,你应该会更加了解自我了。
恋爱分手的理由有很多,由于你没有详细说明,因此不能一味地断定是对方不好,一定要学会分析内外原因,才能在感情中学会成长。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主动培养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它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备了爱的能力会引导一个人去真正地爱他人,也真正地爱自己,能真正体验到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恋爱的过程也是培养爱的能力的过程。
在心理学家弗洛姆看来:“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人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他允许他成为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
你经历了一次恋爱,在恋爱中,双方出现了矛盾、不愉快,这些都是考验你如何关爱对方,让你们共同应对难题的能力,学会理解与爱,你的感情道路会走得更好。
2、调整心态,把失恋作为进步的阶梯
失恋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最大的情感挫折,尽管失恋是痛苦和不幸的,但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你可以调整心态,寻找失恋对你的好处,用笔记本列举出来,作为自己的感情经验。
你会相信,尽管失恋后你的心情很不好,但是你不会永远这样。失恋能够让你从小白走向成熟;能够培养你的智慧、耐力;
能够给你机会学习新的东西;能够让你在遇到下一个心动的对象时用心去体验、去建设、去学习和感受;能够让你更有勇气去应对挫折,去适应和调整。如果失恋就一蹶不振,不寻找原因,不想对策,那么,自己永远在感情的道路上不会有进步。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也祝你在未来的感情道路上越走越顺。
心脏病也属于身边的“定时炸弹”类型的疾病,很多朋友在确诊心脏病之后,每天都数着日子过,其实倒也不必这么悲观,但心脏病患者的性命随时都可能被“死神”夺走倒是真的,主要还是因为心脏病患者有太多“禁忌”,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触及“雷区”,诱发疾病。
冬天气温低,血管易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心脏压力大,是心脏病的高发时节,很多朋友都调侃心脏病患者行动受限,但这些“限制”,其实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人在生气时,血压也会升高,这对心脏病患者而言其实十分危险,很多心脏病突发的案例,其实都跟情绪波动有关,我们也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演员在暴怒之下引发心脏病的情景,这都是有根据的。所以我们经常强调,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平心静气才是守住健康的关键。
但除了生气之外,这5件事,心脏不好的人也不能随便做
过度劳累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背负着很多压力,有工作上的压力,也有家庭的压力。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朋友都被迫加班,经常身心俱疲。其实在这种状态下,人是很容易生病的,不仅是因为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更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心肌劳损,给心脏病留下了可乘之机。
经常熬夜
虽然现在大家对熬夜已经见怪不怪了,但熬夜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依然不会被抹去。很多上班族白天工作量大,任务重,已经很累了,晚上继续熬夜,会加重身体包括心脏的负担,让心脏超负荷运转。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脏病的发作风险,并不是开玩笑,如果你一直有熬夜的习惯,希望你趁早纠正,别等到心律失常才后悔。
高强度运动
产生运动的想法,是对健康负责的表现,但大家在运动前,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因为不同人群能承受的运动强度也不同。一名运动员跟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运动强度当然不在同一个水平。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运动可以,但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项目。
在高强度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全身的血液都会加速循环,身体的耗氧量也会增加,这个时候心脏的负担也很重,心跳也会加速,如果心脏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心肌严重缺血的情况,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吃得太饱
可能大家也很疑惑,怎么连吃得太饱也成了诱发心脏病的因素之一了?其实,吃得饱并不会直接导致心脏病发作,但却是诱发心脏病的间接原因。人在吃饱的时候,肠胃的消化负担加重,全身大部分的血液就会被分配到胃肠附近,为消化“助力”,这个时候心脏自身供血就会减少,心脏本身就不太好的人,就会出现不适症状。
搬、抬重物
心脏病患者一般是不能从事于体力劳动的,因为在进行体力劳动时,体内血压会经历两次升高,在搬抬重物的同时,血压也在升高——下降——升高,这个过程也会给心脏造成很大的负担,甚至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心脏不好的人,尽量不要逞强,因为这些动作很有可能导致心脏病突发。
总结:心脏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重视心脏保养,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生气、动怒、逞能,保护好心脏健康。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尤其留守家庭或者父母忙于事业的家庭更为严重。
亲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因素,现在出去打工已经是在农村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不懂孩子成长的心理规律,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做父母的智慧。
这类家庭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往往是比较矛盾的。可以说,既爱又恨,爱恨交加。
爱,是因为父母生养抚育了他们,给他们钱花,恨,是因为孩子成长有很多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时刻,这时候他们很需要父母,而这时候父母去那里了?
孩子虽然理智上能理解父母为了这个家挣钱去了,但感情上是有埋怨和委屈的!并且这些负面情绪是有记忆,另外因为相距甚远,情感交流很少,有的学生说他和父母打电话几年了就那几句,还没有打,就知道说什么,都能背出来!
所以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不交流感情就会疏远!
一,家长方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成长是有关键期的,家长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期的三年,可能要用10年,30年,甚至一辈子来弥补!
其次,爱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和孩子之间形成一定的甚至深厚的感情基础,家长是没有教育指责孩子的权利的!
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对家长是有情绪的,并且这种情绪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说委屈,指责甚至恨!
当家长教育,指责,控诉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时,孩子想的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您不要管我,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现在出现问题了,又来管我?!我不需你管!
甚至有的孩子在潜意识里面,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是要出现问题,我就是不好好学习,我就是要学坏,你们让我不舒服,不疼爱我,我也让你们痛苦,他们甚至以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来报复父母!
再次,家长不在孩子身边,但爱可以伴孩子左右!
现在网络很方便,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即使不知道说什么,孩子最起码知道父母心理是有他/她的!
其实父母可以给孩子说说自己生活,社会的见闻,或者新闻,也可以问问孩子的学习生活,但孩子说到父母不爱听的内容的时候,尽量做到接纳,让孩子感觉的安全和被接纳,孩子的心门慢慢就会向父母打开!
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送些礼物和用品,不要总是给钱,钱不能代替礼物和用品!你们之间有距离,但心可以无间隙!
最后,假期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好好把握,多给孩子满满的爱,多交流,理解孩子。
总之,家长在教育这样的孩子之前,首先要先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要多给孩子爱,关心,理解,多进行沟通,交流,少教育,指责!有耐心些,多等等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慢慢理解父母!
二,孩子方面
首先,希望孩子们要理解,没有家长不爱孩子的,他们在外面其实挺牵挂自己的孩子的,孩子可以问问父母,他们心理有没有你的位置!
其次,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你的父母,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心理专家。
他们不是不爱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更不懂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有关键期的。很多父母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他们没有经验,没有当父母的知识,不知道当父母的智慧,他们没有学习如何当父母!
所以很多父母虽然爱孩子,却不会爱,甚至以爱的名誉在伤害孩子!而对孩子来说成长的关键几年,对于父母来说和他们以前一样是他们努力拼搏赚钱的几年!请不要以教育学家或者心理专家的水平来要求他们。
再次,多和父母联系,其实父母是想知道孩子的消息,接到孩子的电话是比较开心的。多和自己的父母聊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父母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利用假期和父母好好相处,了解、理解父母的生活。
最后,带上爱和感恩成长!
如果孩子总是埋怨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会经常被委屈,痛苦指责等不良情绪包围。
其实最痛苦的人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不知不觉的想报复自己的父母,其实最终报复的是孩子自己,孩子是让父母痛苦了,但最终孩子自己要来承担很多不良后果。
比如没有考上大学,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抽烟,上网成瘾,没有责任感的等!这些孩子的人生将陷入更大的悲哀,和痛苦当中!
所以希望孩子们带着爱和感恩成长吧,爱和感恩是化解一切痛苦和负面情绪的良药!
它可以让你的世界洒满阳光,和快乐同行,和成功相伴!爱和感恩可以帮助你摆脱情感上没有父母陪伴和爱的情感的缺失,和遗憾!从而开启快乐,开心,最终成功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付费学习群里,只有40名爸爸的加入,比例不足10%。
包括送孩子来机构干预时,近八成的陪读家长都是妈妈/奶奶姥姥,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等这类名词,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打孩子出现在娘胎里时,妈妈就不自觉地承担起来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不止一位妈妈表示:“一说到孩子,孩子他爸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推脱。可是你会发现,他就算有了时间,通常都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敷衍了事,很少会跟我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不过,爸爸,真的那么“不堪”吗?
妇女节那天,我们在《父母共读营》的学习群里发起了一场情感辩论赛:“养娃路上,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一起看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文中观点,皆为化名)
@毅毅爸爸
我去外地做干预,见到的都是妈妈,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爸爸,但也只是坐在旁边当陪衬。
但很多的星宝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宝宝的爸爸没来,只是觉得佩服我(我竟然能够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爸爸根本就不应该或者是不会带孩子吧。
我记得有一次住宾馆的时候,宾馆的前台服务员对我说:“ 现在真是变天了,你一个男人就敢一个人带着娃出来。”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是谁在带得多。
我相信我们群里的人都不陌生,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一类的问题归咎于妈妈的冰冷。 为什么会只归咎于妈妈呢?大概是所有人理所当然认为:带娃就是妈妈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精力旺盛、上下乱窜,有的不愿意走路、得天天抱着。在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妈妈那瘦小的身躯,背着一个30斤、40斤,甚至50斤的孩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跑起来, 我真的由衷的佩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瘦弱的身躯能够抱起这样的孩子。
说心里话,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都在挣一样的钱,但是在家里面,尤其是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是哪里玩的时候,我是不敢去的,我更多的是在家里面带孩子。
因为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我害怕别人的眼光,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一样,他为了孩子能够走进正常人的生活,我想他应该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把孩子带到众人的面前,带到其他孩子的包围圈里面。
@小豪妈妈
大家都说为母则刚,她们从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妈妈,最后到全能妈妈,她们能撑得住各种各样的压力。
妈妈在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是吃喝拉撒的这种小事的压力,也并不会比爸爸在外面工作的精神压力要小。
@辰逸妈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到现在的干预,一直都是我在做,爸爸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每次我去机构里面带孩子上课,老师的要求和课后作都是我先完成好了,然后爸爸才想跟着做。
我和爸爸都要上班,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上班,但我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会想着“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啦?我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在机构也能看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而且偶尔有个别爸爸出现,大家都会觉得:“哇,真是很稀奇。”
@濛濛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老大已经13岁了,正好处于青春期,然后老二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我跟孩子爸爸都在上班。
我下班后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简直是轮轴转;但是爸爸呢,一回家就刷手机,偶尔叫他带一下孩子,结果还没两分钟他就呼呼大睡。
我倒是不是想吐槽什么,我只是觉得爸爸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挤出来跟妈妈一起带孩子的。因为妈妈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只有在孩子睡觉后(往往要到11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我的工资根本不比爸爸少,但是我觉得我整天都忙个没完没了。
可能是因为爸爸带的比较少,老二相对来说更粘我,所以我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老大现在已经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了,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管他了,精力都在老二身上。
我不止一次的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两个娃都搞不定了。”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我觉得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我们总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但是爸爸好像没有这个感觉。每天他反正都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觉得只要把钱交给机构,孩子就能干预好。
而我作为妈妈,不仅要学习干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大孩儿的青春期相关等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我真的是学了好多,时间真的很紧,我很希望爸爸能够快点负担起来。
@小涵妈妈
妈妈很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咱们的爸爸真的都不管用吗?
其实,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爸爸的付出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父母的不同角色与不同投入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母亲负责给予孩子注入更多的灵魂的力量,但是父亲则负责给孩子注入生存的力量,使孩子能够有能力去和勇气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另外,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的东西各不相同。 母爱,给予的是情感和关爱;都说父爱如山,那山他是巍峨的,也是沉默的,但是他的力量绝对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身为男人,爸爸肩负着他不可推卸的家庭重任,他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需要迎接的生活挑战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在为人父、为人夫之后,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会感觉肩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起来,包括前文的毅毅爸爸。
父亲追求卓越,总想出人头地,是为了对妻子、对孩子、对一家老小进行负责,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非常大。
爸爸们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在这个工作之中,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还忘记了疲劳。比如说我家爸爸,他可能为了这个家,有时候可能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他一定是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他的确很累。
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了维护这个家,总会有一个人牺牲,但牺牲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妈妈。也有什么都不管的妈妈,都是爸爸在管的家庭,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要多方面地去看待。
再比如,当妈妈在月子里的时候,孩子哭闹睡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爸爸工作,然后妈妈会说,“你到隔壁小房间睡觉去”;当爸爸好不容易想要给孩子换个尿不湿的时候,一旦给孩子穿的不对,妈妈就会说,“你什么都不会干,快到一边歇着去吧。”这种时候,我们很少去思考爸爸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也懒得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都会天真的觉得:“哎呀,有些活谁做都一样。”剩下的时间,爸爸只能相当于又过着单身的生活,这就导致爸爸不仅仅要忍受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忍受夫妻之间的不认同。
有人说,当孩子确诊之后,是妈妈一直在忙碌和干预,爸爸却好像还觉得孩子不是那么的差劲。其实我想说的是,爸爸也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哪些落后的地方。
父亲,他就像一座山一样,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放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也像咱们妈妈一样表现的很激烈,或者说把看到的东西都抛出来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会更觉得没有靠山或精神支撑了。
相反,我觉得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妈妈心理安慰,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妈妈觉得孩子不是那么差,让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想把谱系家庭中孩子的结果全部让妈妈去承担。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妈妈能够在心理上轻松、缓和一些。
▽
小编后记
我们今天讨论的命题是“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辛苦”,其实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尤其是自闭症家庭,孩子的进步一定是依赖父母双方的共同合作。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家庭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部分。
例如,按照最常见的家庭分工形式来说,爸爸承受的更多的是经济压力,而妈妈则承受着照看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精神压力,都不容小觑~
想要养育好一名自闭症孩子,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谅解,也需要各自平衡好家庭的分工和协作。
无论是哪种分工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足够理解和支持对方,能够看见彼此的辛苦和付出。
只有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带着孩子和小家庭走的更远。
今天,请爸爸妈妈们,给对方互点一个赞,互说一声:辛苦了~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在疫情隔离期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再加上对被疫情传染的恐惧。有些人出现了烦躁,睡不着觉,担心,害怕等症状。其实大部分的症状等疫情过去之后会消失的,大家不用太担心。如果这种情况对你的生活影响很大,可以进行心理疏导。
来访者:男,30岁;自诉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感到恐慌,总是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但上班和生活又必须每天出行,导致每天焦虑,甚至有些强迫症。
不敢靠近人,不敢打车,坐地铁只敢站着,不敢摸门把手,每天多次量体温、洗手,总觉得口罩不安全,一天换三次。每天一进门就赶紧换衣服,觉得衣服上有病毒,又担心病毒会从衣服上带到家里。
每天清洗很多次,自己也觉得非常麻烦,但是控制不住自己!每天高度关注疫情信息,手机不离手;每天活在恐慌之中,盼望疫情早日结束。
咨询次数:3次
咨询方式:网络咨询
案例类别:疫情防控
运用的技术: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经过:
经过三次咨询,分析原因主要是对当前疫情认知不准确、不充分,甚至有夸大、盲信各种小道消息,导致恐惧和焦虑叠加;
加之不知道怎么合理应对,被各种信息困扰,觉得无论怎么做都不“保险”。通过认知梳理、行为指导,数次咨询引导后,其恐慌心态得到有效缓解。
疫情当前,作为普通大众,对病毒感染的恐慌、对亲人安危的关切、对疫情防控的不确定认知、对各种真假信息的迷茫、对突然被隔离被待业以及各方面严峻态势的惯性紧张,造成了较为深重的焦虑心态,如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
近期不少来访者咨询疫情心理建设问题,我梳理此文以供大家参考,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期待疫情过去、春暖花开。
第一,对疫情要有正确的认识
疫情确实有很强的传染性,死亡率也比较高,大家对疫情有恐惧情绪其实是很正常的。
这些恐惧和焦虑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能量,可以帮助更好的保护自己!像来访者这样的人一般很少被感染,因为他们处事小心谨慎,身体往往还不错!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的一些失眠呀,呼吸困难呀,头晕,胃口不好,嗓子不舒服往往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应,他们很可能没有真正的身体疾病。
第二,自己通过官方渠道、正规渠道了解疫情的基本知识
保持对疫情的正确认知,相信国家和政府、各方面的专业人士,会以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专业、更全面的能力去防控和阻击疫情。
第三,处理好焦虑心态
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化,影响到每一个普通家庭。在大事件面前,要有大事件的心态,看淡一些小情绪、小得失,有效纾解焦虑心态。
把不期而至的假期延长、被迫宅家、不能上班,当成一种额外的福利,补课家庭生活,体验居家快乐,做好自我修行,改善亲人关系,把假期当成幸福的加分期。
第四,严密做好个人防范
对疫情保持敬畏,按官方指导切实做好科学、严密防范,勤洗手,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
第五,更加关注身体健康
这次疫情,等于给全民做了一次健康教育,大家都真正懂得了免疫力才是核心竞争力的道理。
利用居家时间,坚持做“三好学生”,吃好、睡好、心态好,保持积极心态,按时吃饭、规律作息,固定上床、起床、用餐时间,通过科学饮食和合理作息增强免疫力,给自己一次健康的机会。
我们一起好好努力,科学应对疫情,期待春暖花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怀孕后确实会发生情绪波动,有调查显示,孕妇群体中抑郁、焦虑情绪高于正常人群。孕妇中有抑郁情绪者占48.8%,有焦虑情绪者占63.8%。
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生理方面,怀孕后雌激素和孕激素都有了变化,激素会影响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心情。
怀孕时真的太辛苦了!反胃、胃口变差、失眠、腰酸、抽筋、乳房胀痛、便秘等等健康问题接踵而来。
除此之外,怀孕还会让孕妇变“丑”!身材变形、腿水肿、肚皮出现妊娠纹,皮肤变差,这些变化令每一个爱美的小仙女都难以接受。
Dr.京只是想象一下就觉得无法忍受!更别说亲身经历了。
谢依霖就曾在社交平台公开叙述自己因为怀孕,睡觉受到的影响。
你想想,你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很难保持积极情绪?这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生理影响情绪,孕妇也难免会发生心理变化,做一个母亲会有种种担心:
生孩子很疼,生孩子有危险,我会不会发生意外?
怀孕了身材变形,会不会被人嫌弃?
孩子出生不健康怎么办?
以后没钱给孩子好的养育条件怎么办?
怀孕期间我的工作会受影响么?休完产假回公司会不会跟不上进度?
甚至有些准妈妈们因为过度担心常常一个人默默哭泣......
虽然Dr.京没有经历过,但真的很理解她们的担忧。这真不是矫情!!大部分女孩子都是第一次当妈妈,没有经验,真的很容易对未知有恐惧和害怕的心理。
如果只是正常的情绪波动倒也不必担心,但也要警惕过于焦虑对孕妇和宝宝造成的伤害。
对于孕妇来说,情绪不佳导致的胃口差、失眠等问题,会影响生活质量,造成孕妇和宝宝营养不良。妊娠期抑郁妇女的早产风险是正常妊娠妇女的两倍,激素会影响到胎盘功能,而抑郁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胎盘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升高,有可能导致早产风险的发生。
并且这种糟糕的情绪还有可能会持续到产后,引起产后抑郁。
对于宝宝来说,妊娠期的准妈妈如果出现抑郁、情绪躁动不安,会使子宫的血流供应受到影响,造成胎儿低氧,影响胎儿正常的发育,甚至会出现新生儿窒息。另外,胎动的频率和强度也会随着不良情绪而增加,这样易导致胎儿早产。
所以啊,家里有孕妇的,一定要注意她的情绪变化!
从这位准爸爸的求助可以看出,他对妻子还是很关心的,这下Dr.京就放心了!因为孕妇情绪波动不仅需要她自己调节,还少不了亲人的支持,作为准爸爸也要多多费心一些,陪妻子一起度过这段辛苦的时光,毕竟孕育孩子、抚养孩子是夫妻双方的责任~
那么,怎么做才能帮助她呢?
1.多一些耐心。妻子可能会控制不住发脾气,特殊时刻记得多多包容。
2.家务方面多承担一些。日常一般是男女双方一起做家务,但特殊时期孕妇身体不舒服,需要多休息和适当的运动,一些比较繁重的家务还是需要准爸爸多多承担哦~
3.做好未来计划。一起和妻子准备宝宝用品,和妻子沟通商量孩子出生后的一切事物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可以缓解她对于未来的担心。
4.鼓励孕妇说出自己的焦虑情绪,针对她的焦虑进行劝解、安慰。举个例子,如果孕妇因为身材变形感到难过,可以时不时夸奖她,并承诺孕期结束后陪她一起健身减肥,给予她信心,让她相信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5.多一些陪伴。定期陪准妈妈出门散心,参加一些社交活动,陪准妈妈一起产检、一起上产前培训课,总之就是多参与孕期活动,不要让她感到孤独,有助于排解准妈妈烦闷的情绪。
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看一看京东健康推出的女性心理服务包+孕期叶酸指导基因监测等服务,从专业角度帮助准妈妈们调节情绪波动。
需要提醒各位家中有孕妇的家人们,如果孕妇情绪波动较为严重,不能自行调节,甚至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需要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进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