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暑假儿童意外伤害急剧增长

暑假儿童意外伤害急剧增长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随着夏季的到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暑假期间。据上海儿童医院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5万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其中超过40%发生在家中。暑假刚开始一周,儿童意外伤害病例就猛增500%,达到199例,远超平时。

儿童意外伤害的病例类型多样,包括高空坠落、车祸、溺水、烫伤、异物吸入等。其中,青少年摩托车事故、游泳溺水、坠落事故和吸入异物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领域。

青少年摩托车事故急剧上升,已成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车祸后果轻重不一,多见头部受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死亡。在步行交通事故中,5~9岁儿童是危险人群;在驾车事故中,10~14岁儿童和15~24岁青少年是危险人群。

游泳溺水是另一个高发领域,尤其在夏秋季。0~4岁儿童在水缸、浴池溺死的多;5~9岁儿童在水渠、池塘、水库中溺水的多;10~14岁儿童在游泳中溺水的多。预防的办法是对小儿加强看护,对大一些的孩子加强安全教育。

儿童喜欢爬高,坠楼事故多发。随着高层楼房逐年增多,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的发生有增多趋势。孩子好奇心强,喜欢爬高,或者有的家长外出将小孩子反锁在房中,孩子由于恐惧由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

0~4岁儿童吸入异物危险大。异物的种类繁多,以植物性异物占多数,比如花生米、瓜子、果冻等。此外,还有其他的物品,如塑料插板、玩具零件、纽扣、笔帽甚至铁钉、图钉。专家介绍说,近年来,小儿气管异物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与儿童餐外食物增多也有关。

为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家长应加强安全意识,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家长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身材管理。泡澡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泡澡减肥更是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泡澡减肥,让你在享受泡澡的同时,轻松瘦下来。

    泡澡减肥的原理在于:泡澡时,水温会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此外,泡澡还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那么,如何进行泡澡减肥呢?以下是一些实用技巧:

    1. 选择合适的泡澡时间:泡澡减肥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睡前。因为这时候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泡澡更容易促进血液循环。

    2. 控制泡澡时间:泡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脱水。

    3. 选择合适的泡澡用品:可以选择具有减肥功效的浴盐、精油或沐浴露。这些产品可以帮助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减肥效果。

    4. 配合运动:在泡澡过程中,可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抬腿、按摩手臂、臀部等,以增强减肥效果。

    5. 注意饮食:泡澡减肥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

    除了泡澡,以下几种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减肥:

    1. 增加运动量: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消耗热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2. 改善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减肥。

    3.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肥。

    总之,泡澡减肥是一种既健康又有效的减肥方法。只要坚持,你一定可以收获理想的身材。

  • 婴儿游泳作为一项有益于宝宝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活动,近年来备受家长们的青睐。然而,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近期,上海发生了一起婴儿游泳溺水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家长在带宝宝游泳时需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宝宝的安全。

    婴儿游泳的好处有很多,可以促进宝宝骨骼、肌肉和呼吸系统的发育,同时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但是,由于婴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所以在游泳过程中,家长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安全措施:

    1.全程看护,寸步不离

    家长在宝宝游泳时,必须全程陪伴在侧,时刻关注宝宝的动作和表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2.选择合适的泳圈

    市面上有各种类型的泳圈,家长应选择符合宝宝年龄和体重的泳圈,确保泳圈的安全性。同时,要定期检查泳圈是否漏气,避免发生意外。

    3.控制游泳时间

    宝宝的游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游泳后要及时为宝宝擦干身体,防止感冒。

    4.保持水温适宜

    宝宝游泳的水温应控制在36-38度之间,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宝宝造成伤害。

    5.注意宝宝的情绪

    宝宝在游泳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紧张或害怕,家长要耐心安抚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游泳。

    除了以上几点,家长还应了解以下知识:

    1.婴儿游泳的最佳时间

    一般建议在宝宝出生后1个月左右开始游泳,每周1-2次,每次10-15分钟。

    2.婴儿游泳的注意事项

    宝宝游泳前应先进行沐浴,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游泳后要及时为宝宝擦干身体,避免感冒;游泳过程中要避免宝宝吞咽水,以免引起窒息。

    总之,婴儿游泳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但家长在带宝宝游泳时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宝宝的安全。

  •   在繁华的都市中,珠江两岸的景色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令人痛心的悲剧。

      酒精,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常常成为悲剧的导火索。酒后闹事、酒后驾车、酒后投江……这些事件,每年都在上演,给无数家庭带来痛苦。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酒精会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其次,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此外,酒精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那么,如何预防酒精带来的危害呢?首先,要控制饮酒量,避免过量饮酒。其次,要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烈酒。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搭配,避免空腹饮酒。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将健康放在第一位。

      对于已经出现酒精相关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目前,治疗酒精相关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对酒精危害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酒精危害知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酒精的危害,让生活更加美好。

  • 2007年5月31日下午,太和县宫集镇张营小学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5名五年级女生在村西水塘投水自杀,其中2人不幸溺亡。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经过调查,2名女生的死因与同学之间流传的“男女关系”谣言有关。这些谣言给女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她们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却得到了冷漠和无视的回应。最终,在绝望中,她们选择了以生命为代价的方式来结束痛苦。

    这起悲剧的发生,暴露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家长的教育方式粗暴,学校的关爱不够,社会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不足,都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为了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加强家庭教育,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
    • 加强社会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提高青少年自身心理素质,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环境。

  •   随着夏季的到来,儿童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近3万名儿童因溺水身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夏季。面对突如其来的溺水事件,如何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成为家长们必须掌握的技能。

      溺水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儿童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关。因此,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儿童溺水的建议:

      1.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擅自到水库、池塘、河流等危险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无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2. 监护到位:家长在儿童游泳时,要全程监护,确保孩子安全。

      3.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选择有救生员和救生设施的游泳场所,如游泳池、水上乐园等。

      4. 学会游泳:鼓励孩子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5. 教会孩子水中自救:教会孩子遇到溺水时,如何进行自救。

      当孩子发生溺水时,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方法:

      1. 立即呼救:发现孩子溺水时,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2. 将孩子救上岸:尽快将孩子救上岸,将其平躺在地上。

      3. 检查呼吸和心跳:检查孩子的呼吸和心跳,如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

      4. 清除呼吸道异物:如有必要,清除孩子呼吸道中的异物。

      5. 保持体温:将孩子裹上毛巾或衣物,保持体温。

      6. 立即就医:将孩子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饮水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人们在饮水方面仍存在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常见的饮水误区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饮水健康。

    首先,部分消费者认为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实际上,适量、平衡的矿物质才是健康之选。当水中矿物含量超标时,反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碘化物含量过高会导致碘中毒。

    其次,纯净水并非越纯越好。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导致身体营养失调,降低人体免疫力。此外,纯净水呈弱酸性,长期饮用可能破坏体内环境,增加钙的流失。

    第三,口渴时才喝水是一种常见的饮水误区。实际上,水在体内具有稀释营养物质、促进新陈代谢等重要作用。只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才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第四,饮料不能完全替代饮用水。饮料中的糖分、色素等成分不利于健康,长期饮用还可能引发热量过剩、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第五,电解水和富氧水等医疗用水不能作为正常人群的饮用水。电解水中的阳离子水需要医生指导饮用,富氧水则可能破坏细胞分裂,加速衰老。

    总之,正确饮水对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避免饮水误区,选择合适的水源,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 夏天来临,气温升高,户外游泳成为许多人的消暑方式。然而,游泳并非适合所有人,以下是一些游泳常识,帮助大家安全享受游泳乐趣。

    一、哪些人群不适合游泳

    1. 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精神病、癫痫病患者等,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容易在游泳时发生意外,建议痊愈后再进行。

    2. 传染性皮肤病、沙眼、中耳炎、细菌性病疾等患者,为了避免传染他人,不建议到公共游泳场所游泳。

    3. 患病或病后初愈的人,身体抵抗力较差,游泳易引发不良反应,加重病情。

    二、哪些情况下不适宜游泳

    1. 饭后。饭后游泳容易引起痉挛、腹痛,建议饭后40分钟再游泳。

    2. 酒后。酒精麻痹中枢神经,降低身体机能,游泳易发生意外。

    三、游泳前的准备工作

    1. 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身体适应能力,预防运动损伤。

    2. 游泳前用冷水擦身,适应水温,避免水中不适。

    四、水中抽筋的处理

    1. 游泳时发生抽筋,要保持冷静,立即上岸,对抽筋部位进行按摩。

    2. 小腿抽筋:深吸一口气,用手拉住脚趾,同时用另一手压住膝盖,慢慢游回岸边。

    3. 大腿抽筋:深吸一口气,弯曲大腿,用双手抱住大腿,慢慢游回岸边。

    五、溺水的急救

    1. 发现溺水者,立即进行急救,保持其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

    2. 口对口吹气法:深吸一口气,用嘴对准溺水者嘴,吹气,每分钟约17次。

    3. 俯卧压背法:将溺水者放在斜板上,头朝下,进行人工呼吸。

  •   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每年都有大量的溺水事件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然而,许多人对于溺水后的急救知识了解不足,导致许多本可以挽回的生命失去了机会。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溺水后的急救方法,帮助您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往往处于昏迷、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状态。此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现场急救:

      1. 清除口鼻异物:迅速将溺水者的衣物和腰带解开,擦干身体,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

      2. 空水:将溺水者腹部搁在救生者的腿上,头部朝下,用手压其背部,使水排出。

      3. 人工呼吸:将溺水者仰卧平放,一手捏住其鼻子,另一手托住下颌,深吸一口气后用嘴贴紧溺水者的口吹气,使其胸腔扩张。每分钟约15-20次。

      4. 胸外心脏按摩:将溺水者仰卧平放,救生者骑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两手掌相叠,掌根按在溺水者胸骨下端,两臂伸直,身体前倾,借助身体重量下压,每分钟约60-80次。

      5. 转送医院:在急救的同时,应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除了现场急救,溺水后的康复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心态:溺水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阴影,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信心。

      2. 注意休息:溺水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加强营养:摄入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身体恢复。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

      总之,溺水后的急救和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 当宝宝不幸遭遇溺水事故时,及时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首先,需要迅速将宝宝从水中救出,并立即将其腹部朝下,头部低于身体,轻拍背部或拍打背部,利用重力原理帮助宝宝排出呼吸道内的水分。

    随后,将宝宝平放在地上或硬质平面上,用手指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宝宝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时,应遵循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

    在实施急救的同时,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人员的支援。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应持续对宝宝进行急救,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除了急救处理,预防溺水同样重要。家长和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避免宝宝靠近水域,并教会宝宝基本的游泳技能和安全意识。

    此外,针对儿童溺水后的后续治疗,应及时带宝宝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防止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了解儿童溺水后的急救措施,对于保障宝宝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 安眠药通过镇静催眠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在服用后无法感知外界刺激和疼痛。在溺水情况下,服用过量安眠药的人可能不会意识到危险,无法自救,从而增加溺亡风险。若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加强监护自杀倾向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