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溺水时你懂急救吗

孩子溺水时你懂急救吗
发表人:生命守护者联盟

  随着夏季的到来,儿童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近3万名儿童因溺水身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夏季。面对突如其来的溺水事件,如何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成为家长们必须掌握的技能。

  溺水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儿童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关。因此,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儿童溺水的建议:

  1.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擅自到水库、池塘、河流等危险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无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2. 监护到位:家长在儿童游泳时,要全程监护,确保孩子安全。

  3.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选择有救生员和救生设施的游泳场所,如游泳池、水上乐园等。

  4. 学会游泳:鼓励孩子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5. 教会孩子水中自救:教会孩子遇到溺水时,如何进行自救。

  当孩子发生溺水时,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方法:

  1. 立即呼救:发现孩子溺水时,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2. 将孩子救上岸:尽快将孩子救上岸,将其平躺在地上。

  3. 检查呼吸和心跳:检查孩子的呼吸和心跳,如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

  4. 清除呼吸道异物:如有必要,清除孩子呼吸道中的异物。

  5. 保持体温:将孩子裹上毛巾或衣物,保持体温。

  6. 立即就医:将孩子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夏天来临,许多人选择到水域边消暑纳凉,然而游泳安全不容忽视。本文将针对溺水这一紧急情况,从疾病预防、自救方法、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远离溺水危险。

    一、溺水的原因与症状

    溺水是因呼吸道被水或其它液体阻塞,导致缺氧窒息的一种紧急情况。常见原因包括:游泳技能不足、水下情况复杂、精神因素等。溺水者初期症状可能包括:呛水、咳嗽、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 保持冷静:遇到溺水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尽量放松身体,尽量保持面部朝上,让头部露出水面。

    2. 寻找漂浮物:寻找身边的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等,抓住它们作为自救工具。

    3. 仰泳自救:在水中保持仰泳姿势,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4. 拉伸腿部:在水中,可用手拉住岸边或同伴,用腿部力量将身体推出水面。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紧急呼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2. 清除呼吸道:将溺水者头部侧向,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

    3. 进行心肺复苏:如溺水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四、预防溺水,从我做起

    1. 学会游泳:提高自身游泳技能,降低溺水风险。

    2. 选择安全水域:选择有救生员监管、水域条件良好的游泳场所。

    3. 遵守游泳规则:不在水域边缘玩耍、不酒后游泳等。

    4. 关注儿童安全:看护好儿童,避免他们单独在水域玩耍。

  • 作为新手父母,面对宝宝的安全问题,难免会感到紧张和焦虑。然而,过度的紧张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可能影响父母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才能在保障宝宝安全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宝宝安全问题。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是导致1岁以内婴儿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其发生率并不高,但作为父母,仍需提高警惕。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确保宝宝仰卧睡眠,避免俯卧导致窒息。

    2. 婴儿床内只放置必要的床上用品,避免放置毛绒玩具等可能遮挡口鼻的物品。

    3. 使用安抚奶嘴,降低婴儿猝死的发生率。

    4. 远离二手烟,避免增加婴儿猝死的风险。

    除了SIDS,宝宝在游乐场玩耍时也可能会发生跌伤。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确保宝宝使用适合其年龄阶段的游乐器械。

    2. 检查游乐器械是否牢固,是否存在零部件缺损。

    3. 教育宝宝一些安全常识,如爬滑梯时要小心等。

    4. 避免让孩子穿着装饰复杂或带有长带子的衣服。

    溺水也是宝宝面临的安全隐患之一。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在宝宝靠近水边时,一定要看好他。

    2. 不要让孩子单独呆在任何有水的地方。

    3. 特别注意浴室安全,避免宝宝接触盛水的水桶等。

    4.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脏复苏等。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要在保障宝宝安全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陪伴宝宝成长。

  • 儿童作为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健康和安全一直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却时有发生,溺水、烫伤、坠落、车祸和中毒是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五大伤害。为了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本文将针对这五大伤害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

    溺水:紧急施救,抓住黄金五分钟

    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中致死率最高的原因之一。一旦发生溺水,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迅速将孩子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判断孩子意识,如有意识丧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值得注意的是,抢救溺水儿童必须争分夺秒,抓住黄金五分钟。

    烫伤:冷静处理,避免感染

    儿童烫伤事件也较为常见。一旦发生烫伤,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避免使用冰块或冰水,以免造成冻伤;用干净纱布或布料覆盖烫伤部位,避免感染;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坠落: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儿童坠落事件也较为常见,尤其是从高处坠落。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意识模糊、头痛、恶心、呕吐、出血、骨折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孩子当时没有明显伤势,也应在48小时内密切观察,以防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

    车祸:正确搬运,避免二次伤害

    儿童车祸事件也较为常见。一旦发生车祸,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正确搬运伤员,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有出血,先用干净的布料进行压迫止血。

    中毒:谨慎处理,避免误操作

    儿童中毒事件也较为常见,尤其是误食药物、农药等。家长应谨慎处理中毒事件,避免误操作。以下是一些处理中毒事件的基本原则: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2. 尽快弄清误服物种类,以便医生采取针对性治疗;

    3.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催吐处理,避免误吸呕吐物;

    4. 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 夏日炎炎,江边游泳成为许多人的消暑方式。然而,近日一起发生在黄埔区江边的溺水事件,却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5名学生相约到江边游泳,其中2名不慎被江水冲走。虽然一名学生被及时救起,但已不幸身亡,另一名学生至今下落不明。

    这起事件反映出,未成年人游泳安全意识薄弱,家长监护不到位等问题。以下将针对游泳安全进行科普,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一、游泳前的准备工作

    1. 游泳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抽筋等意外情况发生。

    2.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游泳项目,避免过度运动。

    3. 了解游泳场所的安全情况,如水深、水流、救生员配置等。

    二、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1. 不要独自游泳,最好有熟悉水性的人陪同。

    2. 不要在陌生的水域游泳,避免发生意外。

    3. 遇到危险情况,要保持冷静,及时呼救。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2. 对溺水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3.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四、预防溺水,从你我做起

    1.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2. 学校要加强游泳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3.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游泳安全问题,共同营造安全的游泳环境。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其中一些情况可能会涉及到生命的抉择。比如,当儿女同时落水时,母亲该先救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复杂的道德、情感和生存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道德困境。在传统观念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为了保护子女,父母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在儿女同时落水的情况下,父母往往会优先考虑救自己的子女。然而,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父母应该先救年幼的子女,因为年幼的子女生存能力较弱,更需要得到保护。也有人认为,父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先救谁,比如考虑子女的生存能力、身体状况等因素。

    除了道德困境,这个问题还涉及到情感因素。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处于危险之中时,往往会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焦虑。这种情感上的挣扎会使他们在救孩子时更加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学会冷静思考,尽量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困境呢?首先,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尽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其次,我们要学会基本的自救和救人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最后,我们要保持冷静,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从医学角度分析,在儿女同时落水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援?这需要专业的救援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儿女同时落水,先救谁?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儿童在河边嬉戏玩耍时,往往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发生溺水事故。溺水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及时的救援措施,往往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了解溺水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对于预防溺水事故至关重要。

    (一)溺水的原因

    溺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缺乏安全意识:许多儿童对水缺乏敬畏之心,不了解水中的危险,容易冒险下水。

    2. 水域环境复杂:河流、池塘等水域环境复杂,水流湍急,深浅不一,容易发生意外。

    3. 自我保护能力差:儿童的自救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一旦发生意外,往往无法及时自救。

    (二)溺水的发病机制

    溺水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道阻塞:水进入呼吸道后,会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

    2. 肺水肿:水进入肺部后,会导致肺水肿,影响呼吸功能。

    3. 心脏骤停:严重的水下窒息会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4. 脑部缺氧:长时间缺氧会导致脑部缺氧,引起脑损伤。

    (三)预防溺水措施

    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选择安全的水域:选择有救生员和防护措施的水域游泳。

    3. 佩戴救生设备:儿童游泳时,要佩戴救生设备,如救生衣、救生圈等。

    4. 加强监护: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监护,避免他们单独下水。

    了解溺水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

  • 在炎炎夏日,溺水事故频发,让人唏嘘不已。近日,在朝阳市大凌河边,就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溺水事件。一名11岁的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幸溺水,被路人发现后成功获救,创造了一个奇迹。

    事发时,天气炎热,大凌河边人烟稀少。三名小学生趁着午休时间来到河边玩耍,其中一名名叫小庆的男孩在尝试往深处走时,不慎掉入水中。由于不会游泳,小庆在水中挣扎了几分钟后便失去了意识,慢慢地从水中浮起。

    这时,一位名叫“老郑”的路人恰好经过,发现了河中的“浮尸”。他立刻扔下自行车,跳入水中,将小庆拖到岸边。随后,周围的路人也纷纷伸出援手,对小庆进行了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最终,小庆被送往医院,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溺水事故的危害不容忽视。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到河边、游泳池等地方消暑,但同时也增加了溺水事故的风险。为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学会游泳:游泳是预防溺水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学习游泳,提高自救能力。

    2. 遵守安全规则:到河边、游泳池等地方玩耍时,要遵守安全规则,不私自下水游泳。

    3. 注意观察:在河边玩耍时,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防止发生意外。

    4. 救护知识:学习基本的救护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救助。

    5. 加强监管: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避免发生意外。

  • 随着冬季的到来,户外运动逐渐成为许多人的首选。然而,户外运动不当也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威胁。特别是滑冰爱好者们在进行活动时,更要注意冰面的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冰面的融化程度是滑冰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冰面出现裂缝或者融水,就会大大增加溺水的风险。因此,在滑冰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冰面情况,确保冰面足够厚实且结实。

    此外,结伴而行也是提高滑冰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一旦出现险情,同伴可以及时进行救助。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户外运动,如攀岩、攀冰、滑雪等,结伴而行更加重要。

    除了注意冰面安全,户外运动者还应注意其他潜在的风险。例如,冬季登山要注重保暖防寒,避免冻伤和感冒;进行高海拔登山活动前,要充分了解当地气候和地形,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一些新兴的户外运动项目,如动力伞滑翔、自行车远行、自驾车游等,也需要充分了解运动规则和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总之,户外运动虽然充满乐趣,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希望大家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能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身安全。

  • 在现实生活中,溺水事件往往不像电影中那样戏剧化。从呛水到真正溺水的过程非常短暂,溺水者很少发出求救声或挥手。家长和成人在岸边玩手机,孩子却可能在眼皮底下溺亡,这样的新闻令人震惊,也提醒我们不要误解真实的溺水状态。溺水是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尤其1-4岁和11-14岁是高危年龄段。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了95%以上。除了自然水域,游泳池、水上乐园等配有救生员和安全设备的场所也可能成为溺水的高危区域。现实中,很多人对溺水急救的认知存在误区,比如倒挂控水、艾灸肚脐等,这些方法不仅不能有效救人,还可能加重伤情。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遵循A-B-C原则,即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预防溺水比急救更重要,外出游玩时要注意安全,做好监管工作,避免悲剧发生。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矿泉水作为日常饮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质量也备受关注。根据我国最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从2023年10月1日起,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0.01mg/L以内,并且外包装上必须标明溴酸盐含量。然而,记者在走访岛城卖场时发现,新规实施20余天后,市场上在售的矿泉水包装并未发生变化,也没有标注溴酸盐含量,这让许多市民对此感到陌生。

    在市南区江西路一家24小时便利店,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品牌的瓶装水,价格从每瓶不足一元到十几元不等。虽然矿泉水瓶上标示了矿物质含量、PH值和水源地等信息,但并未标注溴酸盐含量。对于矿泉水新国标,售货员也表示并不知情。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名市民,多数人对“溴酸盐”这个词都很陌生,更不知道其致癌性。

    据了解,厂家在生产矿泉水时,为了杀菌会普遍使用臭氧,由此而产生了潜在致癌物——溴酸盐。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规定的饮用水中,溴酸盐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L。我国的新国标实施后,对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该项指标已与国际一致。

    对于新国标实施20余天后,市场反应冷淡的情况,相关部门表示,在10月1日前按照旧国标生产的矿泉水,只要在法定的保质期内,是允许在市场流通的。新的国标实施前后,多数厂家已经了解到这一情况,并严格按照要求作业。新包装的矿泉水应该很快就会上架。

    除了溴酸盐含量,矿泉水的其他指标,如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指标等,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消费者在购买矿泉水时,应关注产品的标签信息,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以确保饮用安全。

    此外,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 定期更换家中的净水器滤芯,确保水质清洁。
    • 避免长时间存放饮用水,以免细菌滋生。
    • 尽量选择新鲜水源,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
    • 关注国家相关标准,了解产品的质量指标。
    • 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确保产品安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