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惊!人人都有喝水5大误区

惊!人人都有喝水5大误区
发表人:全球医疗视野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饮水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人们在饮水方面仍存在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常见的饮水误区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饮水健康。

首先,部分消费者认为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实际上,适量、平衡的矿物质才是健康之选。当水中矿物含量超标时,反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碘化物含量过高会导致碘中毒。

其次,纯净水并非越纯越好。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导致身体营养失调,降低人体免疫力。此外,纯净水呈弱酸性,长期饮用可能破坏体内环境,增加钙的流失。

第三,口渴时才喝水是一种常见的饮水误区。实际上,水在体内具有稀释营养物质、促进新陈代谢等重要作用。只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才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第四,饮料不能完全替代饮用水。饮料中的糖分、色素等成分不利于健康,长期饮用还可能引发热量过剩、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第五,电解水和富氧水等医疗用水不能作为正常人群的饮用水。电解水中的阳离子水需要医生指导饮用,富氧水则可能破坏细胞分裂,加速衰老。

总之,正确饮水对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避免饮水误区,选择合适的水源,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夏天,游泳成为人们消暑降温的首选运动,但随之而来的溺水事件也层出不穷。面对溺水,如何进行急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朋友圈中流传一种说法:如果孩子溺水,应立即倒背着孩子奔跑,十多分钟左右孩子就会吐出水恢复呼吸。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存在误区。

    溺水急救并非简单的倒背奔跑,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溺水急救方法:

    1. 确认溺水者意识

    首先,要确认溺水者是否还有意识。如果溺水者意识清醒,可以尝试将其救上岸,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清理口鼻异物、进行人工呼吸等。

    2. 对呼吸停止者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已经失去意识,并且没有呼吸,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需要持续进行,直到溺水者恢复呼吸或确认死亡。

    3.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可以帮助溺水者恢复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溺水者的气道畅通,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

    4. 清理口鼻异物

    溺水者往往会有口鼻异物,这会影响其呼吸。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口鼻异物,确保气道畅通。

    5. 迅速送往医院

    无论溺水者的情况如何,都应迅速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此外,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1. 在游泳时,要选择安全的水域,并注意自己的安全。

    2. 游泳时,要避免喝酒或服用影响神智的药物。

    3. 教育孩子游泳安全知识,并监督他们在游泳时的行为。

    4.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施救。

    总之,面对溺水,我们要保持冷静,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并积极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 “喝水,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做得正确。”——这句话揭示了喝水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健康秘密。那么,如何才能喝出健康,喝出长寿呢?本文将带你揭秘正确的饮水之道,让你远离喝水误区,喝出健康人生。

    一、喝水不安全,四大坏习惯要避免

    1. 饮水机从不洗:许多人忽视了饮水机的清洁,导致细菌滋生,危害健康。

    2. 自来水一烧开就喝:自来水中的氯与有机物结合,会产生致癌化合物,需先放置一段时间再喝。

    3. 爱喝瓶装水:瓶装水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且受热后有害物质会渗入水中。

    4. 喝千滚水:反复加热的水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不宜饮用。

    二、习惯不正确,喝水误区要纠正

    1. 不渴不喝水:人体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 每天喝不够6杯水: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饮水1200毫升,约6杯。

    3. 不按体质喝水、饮料代水:不同体质的人应选择不同的饮品,饮料不能代替白开水。

    三、三杯“救命水”,喝出健康长寿

    1. 晨起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新陈代谢。

    2. 吃咸了及时补水:降低血压,缓解口腔黏膜水肿。

    3. 适量饮用茶水:绿茶、红茶等茶水具有抗氧化、提神等作用。

    四、如何正确喝水

    1. 选择合适的水源: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等。

    2. 适量饮水:根据个人情况适量饮水,不要过量。

    3. 规律饮水:定时定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

    4. 注意水温: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舒适为宜。

  • 淹溺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危险,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首先,淹溺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为直接,会导致肺循环衰竭,吸入异物引发吸入性肺炎,呼吸道狭窄,肺大泡,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长期缺氧还会导致心脏循环系统受损,出现心律失常,室性颤动,甚至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淹溺对大脑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缺氧会导致大脑神经细胞减少,引发脑神经后遗症,如癫痫等疾病。此外,淹溺还会对泌尿生殖系统造成损伤,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引发不孕症,不育症等。

    最严重的淹溺后果是脑死亡,由于大脑缺氧时间过长,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因此,一旦发现淹溺者,应立即将其脱离水源,并进行及时的急救。

    为了避免淹溺带来的危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单独游泳;2. 学习基本的自救和救人技能;3. 在游泳时,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对于淹溺的救治,除了及时进行急救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呼吸系统受损的患者,可以进行氧疗,改善呼吸功能;对于心脏循环系统受损的患者,可以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等。

    总之,淹溺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危险,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避免发生淹溺事故。

  •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体健康的基石。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质问题日益突出,桶装水成为都市人日常饮用的首选。然而,桶装水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才能确保饮水安全。

    以下是关于桶装水安全的七个健康贴士,帮助您更好地保障饮水健康:

    1. 观察桶体外观:选择透明度高、颜色为蓝色或白色的桶装水,避免选择深蓝色或紫色的桶装水,因为它们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2. 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购买近期生产的产品,避免选择保质期过长的桶装水,以免水质下降。

    3. 选择新桶:避免使用旧桶装水,因为旧桶内壁容易滋生细菌。

    4. 密封检查:检查桶盖是否密封良好,避免桶装水受到污染。

    5. 定期消毒:使用消毒设备对饮水机和水桶进行定期消毒,确保饮水安全。

    6. 避免阳光直射:将桶装水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水质变坏。

    7. 轮流使用冷热水嘴:定期轮流使用冷热水嘴,避免长时间闲置导致水质变坏。

  • 宝宝发生溺水后,家长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检查宝宝是否还有意识。如果宝宝意识清醒,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让宝宝趴在平坦的表面上,头部略低,用一只手按在宝宝的腹部,轻轻向上推,帮助宝宝将口中的水排出。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头部朝下,轻轻拍打背部,促使宝宝将水吐出。

    如果宝宝已经失去意识,家长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将宝宝放在平坦的表面上,解开宝宝的衣物,确保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2秒钟吹气一次,直到宝宝恢复呼吸。同时,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在宝宝的胸骨下半部分,按压深度为1-2厘米,按压频率为每2秒3次。在抢救过程中,应持续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溺水后的宝宝可能还会出现水中毒的情况,即体内水分过多,导致电解质失衡。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应加强对宝宝的安全教育,避免宝宝单独靠近水域。在户外活动时,家长应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除了溺水,宝宝还可能遇到其他意外伤害,如烫伤、触电、中毒等。家长应了解相关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总之,家长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学习必要的急救知识,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水中健身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本文将为您介绍水中健身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享受水中健身带来的健康益处。

    一、水中健身的原理

    水中健身的原理主要基于水的特性。水具有以下特点:

    • 阻力大:水对人体的阻力是空气的800倍,可以有效地锻炼肌肉,提高力量。
    • 浮力大:水的浮力可以帮助人体减轻重力对关节的负担,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 温度适中:水温可以调节人体体温,使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舒适。
    • 按摩作用:水的流动可以按摩人体肌肉,缓解疲劳。

    二、水中健身的方法

    水中健身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水中慢跑、水中瑜伽、水中搏击、水中塑身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中健身方法:

    • 水中慢跑:在水中慢跑可以有效地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耐力。
    • 水中瑜伽:水中瑜伽可以帮助放松身心,提高柔韧性。
    • 水中搏击:水中搏击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协调性。
    • 水中塑身:水中塑身可以帮助塑造身材,减肥瘦身。

    三、水中健身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场地:选择干净、卫生、安全的水域进行水中健身。

    2. 注意水温: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舒适为宜。

    3. 注意安全:在水中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4. 注意饮食:运动前后要注意饮食,补充能量。

    四、水中健身的优势

    1. 锻炼全身肌肉:水中健身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力量和耐力。

    2. 减轻关节负担:水的浮力可以减轻关节负担,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3. 提高心肺功能:水中健身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耐力。

    4. 放松身心:水的按摩作用可以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五、水中健身的适用人群

    水中健身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以下人群:

    • 关节病患者
    • 运动损伤者
    • 减肥瘦身者
    • 心肺功能不佳者
    • 寻求放松身心者

    水中健身是一种安全、有效、健康的健身方式,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水中健身,享受水中健身带来的健康益处。

  • 随着夏季的到来,溺水事件也进入了高发期。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每年都有许多儿童和成年人因溺水而失去生命。为了提高公众对溺水的认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的相关知识。

    一、溺水的原因和症状

    溺水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 不会游泳或游泳技能不熟练
    • 在水中嬉戏打闹,忽视安全意识
    • 不了解水域情况,盲目下水
    • 水下环境复杂,如水流湍急、暗流涌动等

    溺水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 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
    • 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
    • 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二、溺水急救方法

    发现溺水者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立即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 将溺水者救出水面,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 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溺水者恢复呼吸或心跳

    三、预防溺水措施

    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 提高安全意识,不盲目下水游泳
    • 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在自然水域游泳
    • 结伴同行,互相监督
    • 加强儿童看护,避免儿童单独下水

    溺水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溺水急救知识,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 近年来,关于喝水对健康的益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每天喝8杯水’的说法深入人心,甚至有人提出‘19岁至30岁的女性每天要喝11杯水,男性要喝15杯水’的观点。这些说法引发了人们对饮水习惯的重新思考,那么,水到底该怎么喝?喝多少才算适量呢?

    事实上,每个人的水分需求量因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过量饮水可能导致‘水中毒’,出现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痉挛、昏迷等症状。因此,盲目追求‘多喝水’并不利于健康。

    那么,如何科学饮水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水量: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等途径会丢失约2.5升水分,因此,每天补充2-3升水分是比较合适的。但具体饮水量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如体重、活动量、气候等)进行调整。

    2. 注意饮水时间:将一天的水分摄入均匀分配到各个时段,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在早晨起床后、餐前、运动前后等时段适量饮水。

    3. 选择合适的饮用水:白开水是最佳选择,其次可以选择矿泉水、茶水等。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含糖饮料等高热量饮品。

    4. 注意饮水温度:喝温开水有助于消化吸收,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

    5. 饮食中补充水分:食物中也含有大量水分,如水果、蔬菜、汤品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分需求。

    此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水误区,需要注意:

    1. 水越纯净越好:过于纯净的水(如蒸馏水)中缺乏矿物质,长期饮用可能对健康不利。

    2. 喝水可以减肥:虽然饮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但单纯依靠饮水减肥并不现实。

    3. 多喝水可以排毒:水分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并不能直接排毒。

    总之,科学饮水对健康至关重要。了解自己的水分需求,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 喝水,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却与健康息息相关。你喝水的习惯真的正确吗?以下列举了十个常见的喝水坏习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饮水机不及时清洁

    许多家庭和办公场所都使用饮水机,但往往忽略了清洁。饮水机内胆、水龙头等部件容易滋生细菌,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肠胃疾病。

    二、自来水直接烧开饮用

    自来水虽然经过处理,但其中仍可能含有余氯等有害物质。直接饮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三、频繁饮用瓶装水

    瓶装水虽然方便,但其中可能含有塑化剂等有害物质。长期饮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四、反复加热水

    反复加热的水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长期饮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五、不渴不喝水

    人体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即使不渴也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六、每天喝水量不足

    每天喝水量不足可能导致身体缺水,影响身体健康。

    七、饮料代替水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八、晨起不喝水

    晨起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排毒养颜。

    九、吃咸了不补水

    吃咸的食物会导致身体缺水,应及时补充水分。

    十、睡前不喝水

    睡前喝水有助于预防脑血栓等疾病。

  • 夏天,高温酷暑,孩子们纷纷选择去河边、湖边、游泳池等地方降温消暑。然而,溺水事故却成了这个季节的“隐形杀手”。许多家长误以为,溺水后应该将孩子倒挂起来,拍打背部,排出体内积水,这种所谓的“倒背控水”急救方法,真的有效吗?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研究表明,溺水后,胃里进入的水分并不会对生命造成伤害,真正危险的是肺部进入的水分。肺里的水会刺激喉肌发生痉挛,影响气体交换,造成缺氧窒息,这才是导致溺水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主治医师熊雨美指出,任何形式的控水方法都是无用的,反而会耽误抢救时间。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将孩子从水中救出,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CPR)。

    溺水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每年都有许多儿童因溺水而失去生命。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加强对儿童的防溺水教育,教会孩子们如何预防溺水,如何在水中自救和互救。

    以下是一些预防溺水的建议:

    1. 教育孩子不要独自去游泳,不要到陌生的水域游泳。

    2. 学会基本的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3. 在游泳时,要有成年人陪同。

    4. 不要在酒后游泳。

    5. 不要在水中嬉戏打闹。

    6. 了解溺水症状,一旦发现有人溺水,立即施救。

    溺水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挽救生命。请记住,不要相信所谓的“倒背控水”急救方法,正确的急救才能救命!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