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门诊看病时,经常有宝妈宝爸问我:“吴医生,我宝宝的超声结果正常不正常?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么处理?.......”“好大夫”吴医生为您通俗易懂地解读下:
报告一:髋关节 Graf-I型(包括Ia型和Ib型):任何月龄宝宝,α角均大于60°,如62°和64°都属于正常度数。根据β角大于或小于55°分为Ia型和Ib型。该结果提示髋关节骨性髋臼发育良好,股骨头包容良好,即 正常成熟的髋关节(图1)。
报告二:髋关节 Graf-IIa型:对于月龄3个月内的宝宝,α角50~59°。该结果提示 正常或者生理性不成熟髋关节,不需要治疗,平时多蛙抱(分腿抱)(图2)。
报告三:髋关节 Graf-IIb型:对于月龄3个月以上的宝宝,α角50~59°。该结果提示髋关节发育不良,建议 pavlik吊带治疗(图3)。
报告四:髋关节 Graf-IIc型:任何月龄宝宝,α角43~49°,β角小于等于77°。该结果提示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少, 存在脱位倾向,如 及时采取pavlik吊带治疗后可好转(图4)。
报告五:髋关节 Graf-D型:任何月龄宝宝,α角43~49°,β角大于77°。该结果提示股骨头 软骨性髋臼无法覆盖,股骨头脱位,亦建议 及时pavlik吊带治疗(图5)。
报告六:髋关节 Graf-III、IV型:任何月龄宝宝,α角小于43°。该结果提示 髋关节脱位,应 及时采取pavlik吊带治疗,如吊带治疗无效,则应早期行闭合复位手术(图6)。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骨科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发病率在1‰左右,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6倍左右,左侧约为右侧的2倍,双侧约占35%。DDH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
宝宝出生十四天的时候,社区的医生来给孩子和产妇体检,当时医生反复检查了孩子的双腿,然后跟我说“孩子腿纹不对称,以后要注意多蛙抱。刚做妈妈的我当时还在痛苦的熬着月子,并没有在意,觉得只是腿上的纹路而已,不会有什么大影响。
腿纹臀纹不对称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出了我一身冷汗,后悔没有早早重视。原来孩子腿纹不对称可能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简单来说就是长大以后会是跛子。因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没有疼痛,孩子没有不适,所以家长一般不易发觉,等到孩子学会走路之后,家长才会发现孩子长短腿或者走路呈鸭步,再去治疗,就已经为时已晚了。
这真的犹如晴天霹雳,我开始疯狂查询更多的资料,腿纹不对称只是先髋的初筛指标,就是说孩子腿纹不对称不一定就是先髋,但是先髋的腿纹臀纹一定的不对称的,要想确诊还要进行b超或者x线检查才行。家长也可以自己给孩子做髋关节外展操来初步判断孩子是不是先髋。我按照这个图的示意掰开孩子的腿,可是孩子的腿很紧,一掰就哭了,我急的满头汗,以后的每一次尝试,孩子都不配合。我回想起孩子拍百日照的时候,摄影师想让孩子摆一个趴着叉开腿的动作,孩子当时也疼的哭了。
髋关节外展操
资料显示,这样的病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月子里的孩子甚至可以通过尿不湿的带法来达到治愈的目的,三个月以后要上软吊带,六个月以上的孩子要靠硬的支架纠正,一岁以上的孩子就要通过手术治疗,而且还会有后遗症。我的孩子那时已经快四个月了,事不宜迟,不能再耽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了,我立刻预约了医生去医院检查。
骨科医生也是掰了一下腿,说腿有些紧,去做个B超明确一下诊断,果然B超结果并不好,显示孩子的髋关节确实发育不良,但是幸运的是髋关节并没有脱位,加上孩子才四个月,医生就果断的加上了Pavlik连衣挽具,并且嘱咐我们除了洗澡,其他时间不能拿下来。
还记得2015年在外进修时,在儿科康复科门诊上碰到一位漂亮眉头紧蹙的妈妈,带着大概4岁的女儿,女儿长的也是特别漂亮。小女孩当时坐在接诊椅子上:双下肢绷直交叉上下来回搓,面部还发红,呼吸微促。那是我第一次碰到这种“夹腿综合征”疾病,也叫做“小儿交叉搓腿综合征”。
其实,这种病在小女孩身上多发,它是一种行为障碍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也只是猜想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或心理因素有关。这种病一般表现为:发作时不由自主的双下肢绷直交叉或交叉后上下搓腿,还有的会不自主的往双腿之间夹硬物或者坐在硬物上,发作时伴有面部潮红、呼吸急促。
女童发作时会伴有会阴部的收缩,阴道分泌物增多,男孩阴茎会勃起。神智也是清楚的,如果这时有外界干扰,患儿会嚎啕大哭,会生气,接着还会继续这样的动作。
一般,夹腿综合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患儿患有蛲虫感染、裤子过于紧绷、以及感染真菌性脚气等引起来的局部刺激;缺乏关爱、自己寻找这种兴奋刺激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这种一般上升为与心理因素有关;另外一方面有可能接触过黄色视频或者其它类似的东西;还有就是从小穿开裆裤,过于玩耍生殖器造成的。
一、生活中要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多关心自己孩子。当发现孩子有类似这种症状的情况下,家长也无需紧张,因为这种疾病对智力无影响,且很多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多多少少均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家长要学会淡定的转移孩子注意力,给予正确的引导,尽量减少孩子独处的时间,尤其是在床上的时间。
二、不要给孩子穿过紧的内衣内裤,孩子衣服不要和大人衣物混洗,尤其是袜子。
三、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观看成人才能看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有选择性的给予某些正能量的动画片。与孩子一起多做些动脑思考的游戏。
四、如果孩子频繁的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带其就诊心理医生或者儿科医生,在专科医生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正确的引导患儿,以及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和药物治疗。
颈椎病的年轻化大家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人被其困扰。的确,时代在进步,我们在奋斗,又怎么会不受伤,但是好的士兵就要做到奋力退敌且能保全自己,在这个时代你要的不仅是与时俱进而要作为这个时代的王者,那么颈椎病不得不防。
长期伏案,颈椎病趋于年轻化
“很多人都认为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颈椎病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其中从事文字工作的患病者比较多,如办公室人员、白领职员、记者、打字员等长期用电脑的人员。
上世纪80、90年代以前以腰椎毛病居多,因为那时的人们主要从事背、搬、驼、挑等重体力劳动而伤及腰椎;但到8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在腰椎发病没有得到降低、治疗方法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的时候,随着脑力劳动上班族的数量急剧增加,颈椎病发病开始抬头。
“随着年龄增长,退变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现在的小年轻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特别是白领有车族,上班坐办公室,下班坐车,走路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上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长期伏案,有的在电脑前一坐几个小时,导致颈肩肌过度疲劳。而一旦出现颈椎酸痛的症状,他们往往认为回去休息两天就好了,殊不知这些要不了命的问题却会影响人的情绪、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就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否则颈脖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僵硬、疲劳。颈椎的肌肉群就像“橡皮筋”,如果时时刻刻绷着,总有一天会有失去弹力,颈椎就会发生退变。如果能经常松松紧紧,就能永葆“弹性”。
“松松皮筋”,做2分钟点头操
作为颈椎病的“好发人群”,伏案工作者脑力劳动强度大,往往需要连续工作几小时,不妨把工作时间分分段。“连续工作最好不要超过两小时,年纪大些的则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可以在中途倒个水、上下洗手间,或者远眺窗外。”
一个简单有效的自我保健疗法:先低头,让下巴碰到胸骨或者努力靠近,保持几秒钟后轻轻抬头后仰,让颈后部伸肌收缩放松。办公室一族在忙碌的时候可以抽个2分钟来完成这个动作,每15秒完成1/4个屈或者伸的动作,这样一分钟可以做两个来回。每天完成两三个这样的“2分钟疗法”,颈部肌肉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房敏教授强调,做这套操的时候讲究“慢”,每个动作做到点以后保持三四秒,目的是锻炼伸肌的功能。
盲目练习米字操带来负面后果
对于网上流传的“米字操”锻炼颈脖法,“米字操的锻炼顺序是上下、左右、前上、后下和侧后下,除了前后的颈伸肌屈伸动作外,其他几个动作的道理有限,如果盲目运动,可能还会带来负面后果,所以还需谨慎。”
调理筋骨,以筋为先。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不妨选择可以随时随地锻炼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比如要锻炼腰际,最好的方法是天天游泳,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未必可行。“不妨选择倒走的锻炼方式,如果能够坚持下来,等到往后走几乎感觉和往前走一样,就会产生逆向的协调性,会产生让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推拿可有效治疗颈部慢病
针对颈部慢性伤病治疗,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疗法众多,各有利弊,庞大的高发病人群中,大多数患者更希望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的保守治疗,中医推拿仍被认作是最为广泛和有效的疗法之一。
人的盆骨就像一艘船,当中的脊柱就像桅杆,两旁的肩胛骨就是船帆,而拉紧帆的缆绳就是脊柱旁边的这些肌肉群。这些肌肉表面的平衡保持得好坏,就是船能不能保持正常平衡航行的前提条件,所以人体内的筋骨始终需要达到平衡的状态。
这些思考在后来的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只要把掌握风帆的两条缆绳始终调整在平衡状态,船一定能航行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缆绳不要过早产生劳损,让其平衡性更好,协调性更强。这样即便有强大的风暴来袭,我们的身体依旧能保持岿然不动。”
中医推拿“神”手搭起医患桥梁
中医里有这样一种说法:“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指的是筋络疏通时,人会感觉神清气爽。“痛则通,不痛则不通”,指出在治疗手法上,针对性地施加于病理部位可以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而对于手法的统一性问题。
“推拿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这双手。我们通过这双手与病人交流,手就是座桥梁,桥造得漂不漂亮、牢固性怎样、功能好不好,都靠这双手。”据介绍,在医患之间,当患者的呼吸频率、身体对手法的反应与医生达到浑然一体的时候,就是一种非常协调的意境,就如同走大桥有“共振”一样。
以上的方法贵在坚持,对于这个时代的奋斗者来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只要你坚持做好这套操,那么颈椎病就不会来找你的烦恼了。
儿童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至3岁是儿童言语功能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如果此时儿童听力下降,语言能力不能形成,结果就很可能变成聋哑小孩。
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像成人一样,做纯音听力测试,因此判断儿童听力是否有问题,需要结合家族史、妊娠期间用药情况等综合判断,评价婴幼儿有无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在做听力测试之前,还应检查外耳道是否通畅及鼓膜完整性。
儿童的听力测定可分为主观听力检查与客观听力检查。主观听力检测可简单筛查及诊断儿童有无听力损伤。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可进行行为观察测听,主要就是对婴儿发出刺激声音,看起婴儿有无反应,如吓一跳或中止吮吸等动作;1至3岁的小儿可进行视觉强化测听。这种主观听力测定只能协助观察儿童听力的发育状况,不能得出儿童听力下降的具体数值。
客观听力测定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其测定方法大致有以下3种:1.耳声发射;2.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3.声导抗。这类客观听力测定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如耳声发射只能检测出中度听力损失的患儿;听觉脑干诱发测试可检测出高频听力下降,但对低频听力下降不明显。
因此,需要主观测听与多种客观测听同时进行,才能准确判断出儿童听力下降的具体情况。而家长要在平时生活保护好儿童的听力,要了注意以下几点:
1、很多小孩子经常都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同小孩去看医生。
2、耳朵的清洁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
3.避免噪声污染婴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
4.家长应提醒孩子注意用耳卫生,听MP3等音乐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音量不宜过大。
5.积极防治传染病麻疹、流脑、乙脑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
所以,儿童听力检查、保护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儿童的听力,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以持续的关节炎为特征,典型的表现是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它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诱发此类发病,但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有些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总感觉自己腿痛或关节疼痛,家长们则往往认为这是生长痛,属于正常现象,而不予重视。事实上,引起儿童关节疼痛还有另一种常见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造成小儿残疾或失明,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生长。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心包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以及受累关节的数量(少关节炎型和多关节炎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发热和皮疹: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主要的症状是发热,而最典型的是驰张型高热。
所谓弛张型高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最低点都高于正常体温,患儿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发热时呈重病容,热退后玩耍如常。
这种现象可持续数日、数周甚至数年,但在关节肿胀出现后便转为低热。另外约95%的全身型患者身上会出现皮疹,通常夜间明显,次晨 消退。
关节症状可以是首发表现,也可以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出现。多关节炎型和全身型患者往往累及5个或以上关节。
受累关节可以为手或脚的小关节,也可以是膝关节或踝关节,可以呈对称性,也可以是非对称性。
关节症状多表现为关节红、肿胀、热、触痛和活动障碍,其中以关节肿胀为最特征的表现,而大部分患儿没有关节发红的表现。
关节疼痛一般在高热时更加明显,而热退时疼痛症状会随之改善。指趾关节受累者,呈现典型梭形肿胀,患儿连握拳、握笔,使用筷子都会有困难。
若累及颞颌关节则常表现为张口困难。由于关节疼痛患儿经常会拒绝站立或行走,部分患儿晨起时关节活动障碍尤为明显,称为晨僵。
关节炎预后不一,有的无关节损害现象,只是表现为间歇性复发;有的遗留严重的关节破坏,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
还有一部分患儿可能并发色素膜前部的炎症,因为在疾病前 期不表现任何症状,所以常常被忽略。如果没有及时诊治,有可能会引起失明。
所以对于怀疑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同时有发生前色素膜炎高危因素的儿童,要对眼 睛进行定期检查,一般3个月检查一次。
该病的预后取决于它的严重程度、类型以及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所以当你的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方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减轻并发症,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获流光溢彩的生活。
试着缓慢地做这几个动作,而不是摇头晃脑地摇脖子。
让我们开始吧:
首先轻轻的点头、让下巴轻轻的往脖子靠拢;
然后把下巴往胸口方向卷曲,眼睛是否可以看到肚脐;
轻轻转头,鼻尖是否可以和肩峰对齐,还是下巴只能转到肩膀的前方;
缓慢抬头,将头往后背靠,眼睛是否可以直视天花板,后侧有被卡住的感觉;
鼻子朝正前方,耳朵往同一侧的肩膀尽可能的靠近,是否感觉对侧的脖子绷得很紧。
这是检查颈椎活动度的一个小测试,大家可以对着镜子做这几个动作,观察一下自己的姿势、两侧是否对称,点头是否困难,低头、转头是否感到紧绷。如果有不适,那你需要把预防颈椎病提上日程了。
颈椎病患者怎么选择合适的枕头和颈托呢?
睡觉的枕头别太高
睡觉时,很多人喜欢「高枕无忧」,睡很高的枕头,这也是不推荐的。
枕头过高,头部和颈部就会过度屈曲,这样我们睡眠的时候就会一直处于一个「低头」的状态。选择适合自己高度的枕头很有必要。
枕头中立位 、枕头太高、枕头太低
可以尝试把毛巾卷成毛巾卷垫在脖子后面,调整毛巾卷的粗细到你觉得脖子有充足的支撑,这个时候的高度就是你脖子的高度。
办公室备一个颈托
我自己有一个充气的颈托,不管是在办公室中午休息,还是出差坐飞机、坐火车的时候给颈部一个支撑。不然坐车的时候睡着了,对颈椎的稳定性会有影响。
对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准备一个颈托,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不过也要避免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颈部的肌肉无力及颈椎活动度不良。
颈椎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休息。
不过大家不用害怕或者悲观,即使真的是颈椎病,绝大多数也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停止发展、好转甚至痊愈。
除非是具有明确手术适应症的少数病例,一般都可以先从正规的非手术疗法开始,规范治疗 3~4 周,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活泼好动的6岁小帅哥洋洋(化名)在玩蹦蹦床后的第二天,出现颈部疼痛,转头受限,歪脖子。这可急坏了一大家子人,风风火火赶到省城太原看病,儿童医院诊断为“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鉴于病情严重,建议住院治疗。可是,洋洋看起来除了脖子有些歪,精神却十足,活蹦乱跳,至于要住院吗?!这让一大家子人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不知所措。
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第一块叫寰椎,第二块叫枢椎。寰椎和枢椎之间构成了寰枢关节,寰枢关节良好的位置关系是保证人体转头活动灵活自如的关键。儿童颈部关节、肌肉、韧带发育还不健全,在诱因的作用下很容易寰枢关节错位。
下面这些诱因请各位家长一定要记住:
1、颈部剧烈活动,突然受力:比如玩蹦蹦床、跳“甩头舞”、倒立、同学之间打闹、抱头仰卧起坐、睡高枕、家长抛接孩子或随意打孩子耳光等等。
2、颈咽部的感染:感冒、扁桃体炎、咽炎或颈淋巴结炎等。
如果儿童近期内有颈咽部的感染,然后又有颈部的剧烈活动,突然受力,那就更容易寰枢关节错位了。轻者出现颈部疼痛,转头受限,歪脖子,严重时可以引起四肢瘫痪、呼吸麻痹,危及生命。因为在寰枢椎构成的椎管中,走行着人体的中枢神经。当寰枢关节错位时,可压迫、损伤此处的神经。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歪脖子症状,家长千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盲目自行或找人推拿按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不过,也别过于紧张,因为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多为暂时性的,经保守治疗绝大部分都能够康复。
正确的做法是:
立即去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常规颈椎X线摄片、必要时做颈部CT或MRI,了解脱位的类型和程度,排除有无颈咽部的炎症,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发病时间少于1周、脱位程度轻者可以通过减少活动、加强休息、佩戴软颈托固定得到治愈;超过1周者在软颈托固定的同时,配合颏枕吊带牵引,或者手法按摩,一般也可自行复位。只有极少数进展为寰枢关节不稳的患儿需行手术治疗,将寰椎和枢椎融合固定,牺牲颈部活动度来换取颈椎稳定性。
本内容转载自捷迈邦美,京东健康已获授权,未经授权,不可二次转载。如涉侵权请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王芳
文章首发于 | 皮肤科小医生微博
小刘夫妻俩生了个大胖儿子,全家都高兴得什么似的。可没高兴多久,孩子满月时,夫妻俩发现孩子脸蛋上长了个红疙瘩,而且越长越大,等孩子百天时,已经有鹌鹑蛋那么大了。小刘夫妻俩这下不敢再耽误,赶紧带着孩子来医院看病。
检测并不繁琐,很快确诊孩子脸上长的是血管瘤。夫妻俩一听到“瘤”这个字吓坏了:“血管瘤?是肿瘤吗?良性还是恶性?会有生命危险吗?”在这个谈癌色变的环境下,很多血管瘤儿童家长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今天就为大家释疑解惑。
儿童血管瘤,是婴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4%。但在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发病率可达22.9%。先天发病者少见。女婴发病率为男婴的3倍多。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体表部位,极大影响美观。同时不少病变位于粘膜、肌肉、骨骼和颅内等特殊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部分病变因感染、出血、溃疡形成、高流量性心衰或特殊部位而危及生命。
儿童血管瘤通常在出生时并不存在,而是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瘤体增长迅速直径可达数厘米,大多数在1岁以内长到最大限度。但之后开始逐渐消退,约75%~95%的患儿在5~7岁时可完全或部分消退。
儿童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种类型血管瘤都有的,则称为混合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是表浅的血管瘤,又称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状痣、单纯性血管瘤。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紫色的肿瘤,高出皮肤表面,触感柔软,压之不易褪色。
大部分表现为单独的皮肤和/或皮下损害,约有15%的病人为多发性损害。浅表血管瘤呈鲜红色,增生期颜色逐渐加深,开始消退时由鲜红色转变为暗紫色,最后呈花斑状,消退后有40 %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瘢痕、萎缩、脱色素、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
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皮下肿块,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清,呈淡紫色或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可以正常也可以伴发毛细血管瘤。除皮肤外,可累及多个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
虽然大部分的毛细血管瘤有消退可能,但对位于重要部位增大迅速的应积极治疗,首选普萘洛尔、噻吗洛尔、卡替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口服或外敷,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冷冻、手术切除以及局部和病灶内注射硬化剂、脉冲染料激光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损面积大小、部位、深度以及患者经济情况等选择适合的方法。
对于太小的孩子来说,进行染料激光治疗配合噻吗洛尔外敷,通常几次治疗后,血管瘤会明显缩小、变淡,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很多宝妈问做髋关节发育筛查到底有没有必要!
答案是肯定的——非常必要!
髋关节,它由两块骨头组成,一块凸面向外的骨头被一块凹面向内的骨骼包裹,其活动范围大。
髋部的作用很重要,可有助于帮助我们抬腿、平衡身体和行走。
宝宝出生后不久,儿科医生会对婴儿髋关节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查。
具体方法是医生通常双手握住婴儿的膝盖,向上屈曲后再外展婴儿的大腿骨,并在骨盆的窝部旋转大腿骨头部。
如果大腿骨头部所处的位置合适,说明髋关节发育良好。
如果旋转髋关节时听到“咔哒”的沉闷声音,代表大腿骨头脱离髋关节窝部,说明髋关节窝部太浅,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髋关节脱位”。较浅的髋关节容易造成大腿骨头部滑脱而出,长此下去可引起髋关节发育异常,原有球和窝的结构变成球和板的结构,医学上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发育异常,不是损伤所致,所以婴儿没有主观疼痛的感觉。因此,婴儿都应该接受髋关节检查,不是所有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儿大腿骨头部都能从窝部滑出,因此可能进行多次检查。
一般通过超声或X线筛查有无髋关节脱位。只有超声波检查提示髋关节发育正常,治疗才能结束。
首先使用叠加双层纸尿裤的方法。如果叠加双层纸尿裤一周后,髋关节仍然松弛,就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法。
一般都是采取佩戴模具的治疗方法:Raclik模具是用布和塑料制成的,用于保持大腿在正确位置在的一种装置。模具治疗能限制髋部的活动,促进髋部的发育。根据使用模具前髋关节发育的情况,遵医嘱可持续穿戴数周或数月。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常见远期并发症是关节疼痛和不成熟性关节炎。未经治疗的髋关节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一条腿看上去比另一条腿长。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髋关节脱位的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给宝宝将来的行走带来不良影响。
2024年9月4日,23:45:04
在广州市的一家医院,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她5个月大的女儿来看医生。这个母亲有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史,担心自己的女儿也会遗传到这个问题。孩子的双侧臀纹不对称引起了她的注意,尽管满月时做的髋关节B超没有发现异常,但她仍然非常焦虑。
医生仔细地检查了孩子,并解释说,正常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臀纹不对称的情况,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有问题。医生建议等到孩子半岁后再做一次骨盆平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孩子的髋关节是否发育正常。医生还安慰这位母亲,告诉她即使孩子真的有髋关节发育不良,也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这位母亲听了医生的解释,感到非常宽慰。她感谢医生给她提供的专业建议,并表示会按医生的建议来做。医生也提醒她,作为一个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史的母亲,她需要定期带孩子来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