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癌症晚期腿肿是正常现象么?

癌症晚期腿肿是正常现象么?
发表人:医联媒体

癌症晚期腿肿一般不是正常现象,癌症晚期腿肿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是营养不良、水钠潴留、静脉血栓等原因。

1.营养不良: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且胃肠道功能急剧下降致营养吸收不足,癌症晚期大部分患者会营养不良,引发低蛋白血症、贫血时,身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会降低,水分渗透至组织间隙就会有脚肿的现象,考虑是不正常的。

2.水钠潴留:癌症晚期的患者可能会伴随肾功能障碍,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会导致水钠潴留,大量液体聚集在下肢引起腿肿,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3.静脉血栓:肿瘤晚期的患者身体比较虚弱,经常需要卧床,在卧床过程中活动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时间久了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微循环障碍且回流受阻,患者会有腿肿的表现。引发癌症晚期脚肿的原因比较多,还有可能是并发心衰、肝硬化等疾病导致的,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及时的进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晚期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晚期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冬虫夏草,很多人对此都不陌生,它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

     

    从冬虫夏草的形成来说,它的本质还是一种虫与真菌共生的生物体。

     

    很多人喜欢冬虫夏草,那是因为它的药理学作用,中医认为,冬虫夏草能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能增强免疫力,除此之外,还能改善循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但老百姓吃冬虫夏草,主要认为其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这是因为里面含有的冬虫夏草素、虫草酸、腺苷和多糖等成分,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小飞,30岁,是一个冬虫夏草的爱好者,之所以吃冬虫夏草,正是因为看中了它的抗癌防癌疗效。

     

    原来,十年前小飞的父亲因肺癌去世,因为看到父亲患病后承受的巨大痛苦,父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小飞都特别惊恐,因为听人说,肺癌具有遗传倾向。

     

    更糟糕的是,小飞还是一名抽烟者,曾经他多次试图戒掉,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小飞绞尽脑汁,想到,是不是有一种方法,既可以不用戒烟,又能预防癌症的发生呢?

     

    听人说冬虫夏草有这种功能,于是小飞几乎每个星期都上用上一两次。

     

    几年后,冬虫夏草吃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但小飞身体健康的幻想还是破灭了。

     

    和他的父亲一样,他被确诊为晚期肺癌。

     

    医生说,很明显,是遗传加上长期吸烟所致,按说小飞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是戒烟,定期到医院检查,但他偏偏选择了冬虫夏草,以为它能防癌抗癌,其实冬虫夏草却根本没这么方面功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课题组,10月19日在国际著名杂志《细胞》的子刊《Cell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宣布冬虫夏草中不含具抗癌功效的“喷司他丁”(Pentostatin),及由此生物合成产生的虫草素(Cordycepin)。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早在2016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网就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在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发现,砷含量为4.4至9.9毫克/千克。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毫克/千克,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存在较高风险。

     

    由此可见,长期食用冬虫夏草,不但不可能防癌抗癌,而且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因为发现已经是肺癌晚期,所以小飞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很快病入膏肓,临终前他对妻子说,真的后悔莫及,其实自己刺激性干咳已经很久了,但他却以为吃虫草不会得肺癌,所以一直没去医院检查,怀着对妻子的恋恋不舍,小飞说也只能来生再见了……

     

    等医生赶到的时候,小飞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已没有抢救的必要了。

     

    冬虫夏草并没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较早发现并治疗癌症。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冬虫夏草往往添加了很多其他成分,依靠冬虫夏草抗癌防癌并不靠谱,长期食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他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30岁的蒋女士上腹痛已经整整三个月了,但她始终没有引起重视,甚至自认为是胃炎,到药店自行购买了很多胃药,但是吃下去,症状却没有任何缓解。


    在家人的劝说下,蒋女士这才来到医院检查。


    一检查就被确诊为晚期胃癌,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部和肝脏,医生说,像这种情况,已经没办法进行手术了。可是太年轻了,只有30岁,总不能不治了吧,医生告诉蒋女士和她的家人,可以选择全身化疗,众所周知,治疗癌症有三大利器,手术,化疗和放疗。


    但是手术只针对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癌症,一旦发生转移,就会丧失手术机会,除了手术外,化疗和放疗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是任何治疗都是一把双刃剑。

     


    就拿化疗来说,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这样的副作用会相互叠加,很多人根本无法耐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


    而且,对于晚期癌症,化疗只能是姑息治疗,并不能彻底治愈。


    对于蒋女士来说,究竟该选择怎样的治疗方式呢?


    丈夫说才30岁,一定要尽全力,同意进行全身化疗,蒋女士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意思。


    但是蒋女士却有自己的想法,在考虑了两天之后,她告诉医生,自己要签字出院,不过不是去更好的医院,而是选择放弃一切治疗。


    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在生命的倒计时里,我不想每天呆在医院,承受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在剩下的时间里,我想好好陪伴我的孩子。蒋女士如此说。

     

     

    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1位,而乳腺癌为女性发病首位。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相对女性较高,且发病谱构成差异较大。甲状腺癌近年来增幅较大,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目前已位居发病第4位。男性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第6位。

     

    确诊晚期癌症,究竟该怎么办?这是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共同的问题。


    没有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任何治疗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说早期癌症要积极治疗,那么晚期癌症,我们更多的是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见。
     

  • 肾癌晚期病人脚肿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法进行消肿。

    1.饮食:限制盐的摄入可以减少体内液体潴留,有助于减轻脚肿。此外,适量控制液体摄入,避免饮水过多,也可以减少液体在体内的滞留。

    2.运动:将患者的脚部抬高,可以帮助减轻脚肿。建议使用枕头或垫子将脚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少血液和液体在脚部的滞留。其次,适度的运动和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减轻脚肿;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散步、伸展和脚部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此外还可适当配合压缩袜进行缓解,压缩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袜子,可以提供适度的压力,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脚部肿胀。

    3.药物:肾癌晚期时,患者的肾功能会受到严重损伤,可能会出现大量蛋白尿,从而引起脚肿的情况,可以采用利尿剂进行缓解,如呋塞米等,同时采用人血白蛋白、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治疗。

  • 癌症的前兆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也不相同,部分患者可无前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病部位的相关症状。

    癌症是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导致的疾病,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各个部位,部分癌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比如甲状腺癌患者可能终生都不会出现症状,而罹患肝癌等疾病的患者在早期也没有任何症状,当发现时疾病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此类患者通常没有所谓的前兆。

    对于部分类型的癌症患者可能早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肺癌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咳血等症状;肠癌患者可出现大便变细、便中带血等症状;宫颈癌患者会出现阴道不规律出血等症状。

    当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需及时明确病因,积极对因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防止疾病的恶化。

  • 通常情况下,肺气肿的病人到了晚期后,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桶状胸、发绀、意识模糊等症状。

    肺气肿的发展过程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到了晚期,随着疾病的进一步进展,患者可自觉呼吸困难加重,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需要用力呼吸,同时伴有全身乏力、体力活动后气短加重、咳嗽咳痰等症状。

    晚期还可能会出现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样改变,嘴唇、指甲发蓝,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等症状。

    肺气肿的病因较多,肺阻塞性疾病、吸烟、长期暴露于刺激性气体、感染、年龄等都是肺气肿的危险因素。

    肺气肿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治疗上以消除肺气肿症状为主,一般可遵医嘱应用特布他林气雾剂、沙美特罗片等药物扩张支气管,缓解症状。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疾病。

  • 9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研究了60年的肿瘤,他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最好的抗癌运动就是游泳。

     

     

    为什么游泳能成为院士眼中的抗癌运动?坚持游泳还会收获哪些好处?《生命时报》结合汤钊猷院士的研究,告诉你游泳是怎样改善身体状态的。

     

    受访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 汤钊猷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 陆一帆

    第二炮兵总医院中医与康复医学科主任 李军

     

    游泳,多位院士眼中的好运动

     

    汤钊猷院士说:“我从60岁起坚持游泳,年过八十时,隔天游一次,每次30分钟,自觉身体状况还好,思路清晰。我觉得,适度游泳可能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能还能调节内分泌。”

     

     

    汤钊猷院士分享了这样一个病例:

     

    “一名患者2001年发现了肝癌,做了手术切除,但此后几乎一年复发1次,一共复发了5次。2005年,他来找我看病,说老办法没用了。我建议他打点干扰素,预防癌症转移复发。因为他正值中年,会游泳。我让他不妨试试每天适度的游泳。功夫没白费,8年后,这个患者红光满面、走路很精神,癌症也没有再复发。”

     

    游泳到底有没有用?汤院士和他带教的博士生做了动物实验,把肝癌“种”到老鼠体内,然后手术切除。

     

    结果发现,游泳的老鼠大概活了70天,不游泳的活了60天,游过度的只活了50天。

     

    汤钊猷援引科研文献发表的结果认为,游泳可以调动身体的抗癌能力,适度游泳有助提高体内的多巴胺水平,但过度游泳则会降低多巴胺。多巴胺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且能调节免疫功能。

     

    汤钊猷在《消灭与改造并举》一书中说,不会游泳,可以去买菜,可以做些其他活动。目前多项研究证明,适当运动可以防癌,可以延长很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事实上,游泳是多位专家眼中的好运动。

     

    90岁的袁隆平院士,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时说:“我70岁以前每天都要游泳的,我是个游泳健将啊……”

     

    钟南山院士谈起106岁的老主任时称:“他每天会坚持游泳,游泳可以减轻关节的负荷,同时对心脏也有锻炼作用。他现在已经106岁,每天还到水里游200米……”

     

    坚持游泳,收获多个健康好处

     

    游泳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男女老少都可参与,除了抗癌外,它对健康的好处还有以下5点。

     

    1.提高心肺耐力

     

    游泳时呼吸频率要和动作有节奏地配合,迫使每次呼吸都吸得深一些,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血管壁弹性。

     

     

    2.增肌、养关节

     

    游泳向来被认为是造成伤害最少的运动,比起篮球、足球等対抗性运动,游泳很少出现严重的运动伤害。

     

    游泳对关节造成的压力也较小,最适合膝关节有问题和超重的人。

     

    游泳时水的阻力使肌肉缓和地发力,长期游泳可使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关节灵活性等都得到提高。

     

    3.有助减重

     

    水的传热性约为同温度空气的28倍,在水中热量散失得更多。这会大大促进体内代谢过程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康复科医生甚至认为,肥胖者要想锻炼减肥,首选游泳,既可减轻膝关节压力,又能高效燃脂。

     

    4.增强抵抗力

     

    游泳时由于冷水的刺激,使人对气温变化的适应性增强,人体免疫调节的能力也会提高。

     

    5.保护肠道,缓解便秘

     

    长期进行游泳锻炼,能促进肠蠕动,缓解腹胀,还可辅助治疗便秘。

     

    运动医学专家的游泳技巧

     

    游泳练心肺、养关节、壮肌肉,但不当的游泳方式会导致抽筋,甚至溺水。怎样才能将健康收益最大化?运动医学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游泳前要热身

     

    热身没做好,或游的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腿部抽筋。

     

    抽筋时若在浅水区,可马上站立并用力蹬腿,或用手把足趾往上掰,并按摩小腿。

     

    如在深水区,可采取仰泳姿势,尽量让抽筋的腿放松,待稍有缓解时,尽快上岸,进一步缓解。

     

    2.下水时先适应水温

     

    有些人在游泳时会出现腹痛,这是因为水温较低或腹部受凉所致。

     

    入水前要用手按摩腹脐部数分钟,用少量水擦胸、腹部及全身,以适应水温,如在水中发生腹痛应立即上岸休息一会,腹痛会慢慢消失。

     

    3.时长控制在1小时内

     

    在水中的时间不要太长,以1小时为宜,尽量不超过2小时;老年人游泳以30~50分钟为宜。

     

    游泳过久,体温调节功能会遭到破坏,造成皮肤青紫,甚至抽筋。

     

    4.呛水别慌张

     

    游泳时如果不小心呛了水,不要慌张,调整好呼吸动作即可防止继续呛水。如发生在深水区,又感觉比较疲劳,应及时上岸休息。

     

    有的人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不良反应,甚至个别人还会突然晕倒。这种情况应放松情绪,喝些糖水或吃些温性食物等,即可缓解。

     

    5.游泳间隙适量补水

     

    游泳时需注意补充水分,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但要小口喝,慢慢咽,不可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分。

     

    6.休息10分钟再洗澡

     

    运动后身体尚未恢复正常状态,不宜立即洗澡,尤其是老年人或者身体肥胖者。

     

    游完泳后如果马上洗冷水澡,血管会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同时机体抵抗能力降低。

     

    洗热水澡则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所以应休息十分钟再洗。

     

    7.特殊人群不适合游泳

     

    游泳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还有助保持体形,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游泳。

     

    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肺结核、中耳炎、癫痫病、急性骨关节炎等病症的人不适合游泳。

  •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含有对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如:在A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我国各族人民中A型、B型及O型血各占约30%,AB型仅占10%左右。

     

    医生,我是AB型血,网上都说,AB型血的人发生癌症的风险最高,是这样吗?


    的确,有很多自媒体都发过有关血型和癌症的文章,还直截了当地说,血型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指出了哪种血型的人,罹患癌症的风险更高。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到目前为止,被认为与癌症有关的因素分别是遗传,运动,饮食,吸烟,酗酒,年龄等因素,有关血型与癌症的关系,虽然医学界进行过很多研究,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早在2009年的时候,美国就进行过血型与癌症之间关系的研究,这项研究一共调查了10万人,研究的是胰腺癌的发生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最终的研究发现,在这10万人里,O型血的人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最低,相对于O型血,A型、B型和AB血型的人,发生胰腺癌的风险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其中增加最高的是B型,然后是AB型,最后是A型。


    这么看来,似乎B型血的人发生癌症的风险最高,O型的最低。


    但这并不是真相,这样的一次研究,其实也非常片面,只选择了10万人的样本,而且只选择了胰腺癌,这些都不能足以说明血型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认为,就现有的证据来说,没有证据表明血型一定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我们的血型和基因相同,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决定了,作为肿瘤科医生,在我接诊的癌症患者中,并没有哪种血型的人特别多,最终的比例可能都差不多。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很多人认为癌症的发生与基因有关,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80%的癌症与后天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也就是说后天的习惯其实更重要。


    所以,与其担心血型与癌症相关的风险,倒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生活的细节,更好预防癌症。

     

  •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咸菜有所顾忌,以前喜欢吃咸菜的,现在也开始对咸菜避而远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人们开始了解到,咸菜里面含有一种物质——亚硝酸盐。

     

    这种物质,可以使身体患癌。那么,同样是咸菜,为什么很多农村人喜欢吃,却还能够健康长寿呢?背后的原因,大家可能分不清楚,看似一样的咸菜,背后却藏着这些真相,为了健康,大家需要好好了解这3个原因。

     

    通常来说,咸菜都是需要经过盐加工,然后放在坛子里面发酵的。但是,对于农村人而言,这个工序的大致步骤没有变,但是有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没有了解过,那就是农村人在制作咸菜的时候,喜欢用粗盐,而不是用人们食用的盐加工,正是因为这样的细节,才会保证咸菜的品质可靠,而且吃起来也非常安全。

     

     

    另外,粗盐形成亚硝酸盐的可能性,也比食用盐要低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用盐井,并且也喜欢吃咸菜的原因。

     

    在农村,因为水源丰富,所以在每次制作咸菜之前,农村的人们都会将咸菜拿出来,进行反复地淘洗,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在冲洗的过程中,咸菜表面的一些物质,比如说亚硝酸盐等,都可以被洗干净,所以剩下的东西,都是对身体无害的。

     

     

    另外,农村人在制作饭菜的时候,喜欢用柴火灶,所以火温的控制,自然没有煤气灶那么稳定,不过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福音,因为高温对这些有害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所以即使是一样的咸菜,农村人吃出来的感觉,就是健康一些。

     

    在农村,很多蔬菜瓜果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是因为农村没有很好的保存方式,所以一年四季,并非所有的时间,都会以咸菜为主,只有到了冬天,食物变少的时候,人们才会将咸菜拿出来,与其它的食物一起食用。

     

     

    其余的时间,什么季节就吃什么菜,所以算起来,一年吃咸菜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混搭吃法,才会让农村人喜欢吃咸菜,又不会依赖咸菜,而且还能够保证自身的健康长寿。

  • 许多环境因素,包括致癌微生物、污染物、辐射、吸烟、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和饮食因素,可以在多个器官系统中引起慢性炎症,特别是那些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器官。如果不加以解决,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有研究报道称,抗感染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其他常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癌症风险和发病率。下文总结了这些 常见药物在癌症预防中的医学证据

     

    非甾体类抗炎药

    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非甾体类抗炎药 阿司匹林或可作为广谱癌症预防药物。自2015年以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 在50-59岁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和低出血风险的人中,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CRC)的发生。一项对截至2019年3月发表的关于阿司匹林和消化道癌症的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与不常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相比,经常使用阿司匹林的人,CRC风险降低了27%,食管鳞癌风险降低33%,食管和胃贲门腺癌风险降低39%,胃癌风险降低36%,肝胆癌风险降低38%,胰腺癌风险降低22%。

     

    然而,在其他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中,定期使用阿司匹林与胰腺癌风险降低无关,但患有糖尿病或基线时系统性炎症水平较高的人除外。 阿司匹林的抗炎特性使其成为那些具有炎症相关癌症高风险人群的一种可靠预防方法。两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显示,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每天≤160或≤100mg,均持续≥90天)可使HCC的风险分别降低31%和29%,而不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术中使用 酮咯酸(一种COX1和COX2抑制剂)可以减少乳腺癌患者远处疾病复发率,特别是在那些BMI较高(≥25 kg/m2)的患者中。使用其他非阿司匹林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也与CRC风险降低存在相关性,但需要进一步调查这些药物在预防和/或治疗癌症方面的整体价值。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阻断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特性,这对其抗心血管疾病的保护性作用非常关键。对他汀类药物和CRC风险相关性的早期观察来自于针对心血管疾病的RCTs研究。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中,自我报告使用他汀至少5年与较低的CRC风险显著相关;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既往使用过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降低CRC发病率。然而,RCT和其他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对CRC的保护作用不大。

     

    在一个由7657名新诊断的CRC患者组成的队列中,诊断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癌症特异性死亡率降低相关。然而,其他队列研究或大型数据库分析中,尚未提供证据支持他汀使用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会有所改善。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与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包括结直肠癌、胰腺癌、肝胆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和荟萃分析的数据表明,使用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降低相关关。

     

    一项纳入10项研究的系统综述纳入了334,307名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使用二甲双胍与HCC风险降低50%相关。然而,证据仍然不够充分, 尚不能建议在HCC高风险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进行预防。需要更多的前瞻性试验或大型观察性研究来评估二甲双胍降低HCC风险的能力。

     

    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纳入了151名曾有单个或多个结直肠腺瘤或息肉被内镜切除的糖尿病患者,结果支持二甲双胍预防CRC的潜在作用。在这组患者中,使用低剂量二甲双胍(每天250mg),可显著降低隐性息肉或腺瘤的发生率。

     

    抗感染药物

    抗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除了直接致癌作用外,HBV或HCV感染可引起促癌性炎症。 HBV疫苗接种大大降低了全球HCC的疾病负担,并且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接种疫苗的出生队列人群中HCC的发病率比未接种疫苗的队列人群低75%。

     

    对于感染者来说,干扰素、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以及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抑制HBV或HCV的复制和/或促进其免疫介导的清除,估计可使HCC风险降低50-80%。抗病毒治疗对减少HCC复发和改善HCC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也有作用。然而,仅靠HBV或HCV感染的治愈性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预防HCC的发生或复发,这可能是由于存在肝硬化、糖尿病、过度饮酒、肝功能受损或具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

     

    90%以上的宫颈癌可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全球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结果表明, HPV疫苗对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有显著疗效。根据2019年的一项大规模荟萃分析,5-9岁的人群疫苗接种不仅降低了HPV感染的流行率,而且在15-19岁的被筛查女孩中,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的发生率降低了51%,在20-24岁的女性中降低了31%。

     

    最近,瑞典的一项全国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岁接种四价HPV疫苗(针对6、11、16和18型HPV)的女性中,宫颈癌的累积发病率从94/10万(未接种女性)降低到47/10万(疫苗接种女性)。高水平的HPV疫苗接种覆盖率极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但目前仍缺乏治疗确诊HPV感染的特定抗病毒药物。

     

    抗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人群中的携带率约为50%,是胃癌最强的风险因素,被WHO指定为I类致癌物。来自RCT的数据表明,使用广谱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可以预防无症状感染者或无癌前病变者的胃癌发生,还可以降低早期胃癌或高等级腺瘤患者的转移性胃癌发生率。

     

    广谱抗生素的抗肿瘤作用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特别是在胃肠道癌症模型中。未来可能需要使用针对特定细菌种类的抗菌素来选择性地消除致癌或促进肿瘤发生的细菌。也可以考虑对特定的促癌微生物进行疫苗接种,但抗菌疫苗很罕见,而且大多没有效果。

     

    参考文献:

    Nat Rev Clin Oncol. 2021;18(5):261-27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癌症是当前社会环境下非常的一种多发病,严重的危害人类的健康。

     

    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409万,死亡病例820万,从这一数据可见癌症的广泛。

     

     

    听消化内科同事说,之前值班,一天内碰上了三名癌症患者。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这3个患者的事例中为我们带来一些关于癌症的知识。

     

    第一位患者:是一位胃癌的患者。

     

    患者自述早期曾有消化不良,上腹部轻微不适等症状,但未进行就医治疗,一直延误病情至此。上腹部疼痛加剧,出现呕血黑便及贫血症状,体重明显下降。通过胃镜及胃组织病理学活检确定为胃癌。所幸并未引起大出血,否则将严重危及生命。


    第二位患者是一位食管癌患者。

     

    由于肿瘤的阻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吞咽困难,疼痛不止,且出现呕血等症状,在进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后,确诊为食管癌,并在随后的几天后接受了手术治疗。

     

     

    第三位是一位直肠癌患者。

     

    患者出现大量便血,且携带黏液,排便频繁,排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且伴随下腹部疼痛,由于长期大量便血,已经出现了贫血的症状。于是立即对该病人进行了补液抑酸等操作,待病情稳定后,进行下一步治疗。


    可以看出这三位患者都是癌症的中晚期患者,且都发生于消化道,三位患者都有着明显的饮食习惯,即喜食烟熏类食物。

     

    烟熏食物即是将肉类放入木炭等燃料产生的烟中,使得食物吸附风味物质并脱水,然而,碳的完全燃烧获得的产物是二氧化碳,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无疑是不能够为食物带来风味的。


    烟熏类食物所吸收的风味物质,就是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各种有机物,自然也包括了多环芳香烃。

     

    这些有机物在为食物提供味道的同时,也会随食物一起进入人体。由于多环芳香烃抗生物降解能力十分强大,且不溶于水,无法轻易的从人体内排出,所以极易在人体内累积,被认定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香烃是最早被认识的化学致癌物,也是目前存在最广泛的化学致癌物。

     

    日常生活中,煤炭、木材、石油等有机化合物不完全燃烧则可产生多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除了能够损伤DNA之外,还可以阻断癌症细胞与周围细胞的联系,使得癌细胞能够“悄无声息”的发展壮大,最后威胁我们的健康。

     

    除此之外,烟熏又常与腌制结合在一起使用来处理肉类,腌制过程中又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这使得长期食用烟熏类食物成为了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的不可忽视的生活因素。


    烟熏类食物固然是十分美味的,自从我们的祖先学会使用火以来,烟熏即成为制作或者保存肉食的重要途径。我们对烟熏食物的热爱或许已经早早地刻进了我们的基因中。

     

    许多人可能知道这类食物的危害,但却难以拒绝这一美味。请一定要记住节制,尽量减少食用次数。若迫不得已,也请尽量采用更加安全的“冷熏液”。食物虽然可口,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另外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发病一定要及时尽早就医,切断疾病进一步发展蔓延传播的路径。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