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阿司匹林、二甲双胍…这些常见药物能预防癌症吗?

阿司匹林、二甲双胍…这些常见药物能预防癌症吗?
发表人:医咖会

许多环境因素,包括致癌微生物、污染物、辐射、吸烟、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和饮食因素,可以在多个器官系统中引起慢性炎症,特别是那些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器官。如果不加以解决,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有研究报道称,抗感染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其他常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癌症风险和发病率。下文总结了这些 常见药物在癌症预防中的医学证据

 

非甾体类抗炎药

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非甾体类抗炎药 阿司匹林或可作为广谱癌症预防药物。自2015年以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 在50-59岁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和低出血风险的人中,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CRC)的发生。一项对截至2019年3月发表的关于阿司匹林和消化道癌症的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与不常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相比,经常使用阿司匹林的人,CRC风险降低了27%,食管鳞癌风险降低33%,食管和胃贲门腺癌风险降低39%,胃癌风险降低36%,肝胆癌风险降低38%,胰腺癌风险降低22%。

 

然而,在其他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中,定期使用阿司匹林与胰腺癌风险降低无关,但患有糖尿病或基线时系统性炎症水平较高的人除外。 阿司匹林的抗炎特性使其成为那些具有炎症相关癌症高风险人群的一种可靠预防方法。两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显示,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每天≤160或≤100mg,均持续≥90天)可使HCC的风险分别降低31%和29%,而不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术中使用 酮咯酸(一种COX1和COX2抑制剂)可以减少乳腺癌患者远处疾病复发率,特别是在那些BMI较高(≥25 kg/m2)的患者中。使用其他非阿司匹林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也与CRC风险降低存在相关性,但需要进一步调查这些药物在预防和/或治疗癌症方面的整体价值。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阻断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特性,这对其抗心血管疾病的保护性作用非常关键。对他汀类药物和CRC风险相关性的早期观察来自于针对心血管疾病的RCTs研究。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中,自我报告使用他汀至少5年与较低的CRC风险显著相关;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既往使用过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降低CRC发病率。然而,RCT和其他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对CRC的保护作用不大。

 

在一个由7657名新诊断的CRC患者组成的队列中,诊断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癌症特异性死亡率降低相关。然而,其他队列研究或大型数据库分析中,尚未提供证据支持他汀使用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会有所改善。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与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包括结直肠癌、胰腺癌、肝胆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和荟萃分析的数据表明,使用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降低相关关。

 

一项纳入10项研究的系统综述纳入了334,307名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使用二甲双胍与HCC风险降低50%相关。然而,证据仍然不够充分, 尚不能建议在HCC高风险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进行预防。需要更多的前瞻性试验或大型观察性研究来评估二甲双胍降低HCC风险的能力。

 

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纳入了151名曾有单个或多个结直肠腺瘤或息肉被内镜切除的糖尿病患者,结果支持二甲双胍预防CRC的潜在作用。在这组患者中,使用低剂量二甲双胍(每天250mg),可显著降低隐性息肉或腺瘤的发生率。

 

抗感染药物

抗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除了直接致癌作用外,HBV或HCV感染可引起促癌性炎症。 HBV疫苗接种大大降低了全球HCC的疾病负担,并且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接种疫苗的出生队列人群中HCC的发病率比未接种疫苗的队列人群低75%。

 

对于感染者来说,干扰素、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以及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抑制HBV或HCV的复制和/或促进其免疫介导的清除,估计可使HCC风险降低50-80%。抗病毒治疗对减少HCC复发和改善HCC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也有作用。然而,仅靠HBV或HCV感染的治愈性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预防HCC的发生或复发,这可能是由于存在肝硬化、糖尿病、过度饮酒、肝功能受损或具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

 

90%以上的宫颈癌可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全球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结果表明, HPV疫苗对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有显著疗效。根据2019年的一项大规模荟萃分析,5-9岁的人群疫苗接种不仅降低了HPV感染的流行率,而且在15-19岁的被筛查女孩中,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的发生率降低了51%,在20-24岁的女性中降低了31%。

 

最近,瑞典的一项全国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岁接种四价HPV疫苗(针对6、11、16和18型HPV)的女性中,宫颈癌的累积发病率从94/10万(未接种女性)降低到47/10万(疫苗接种女性)。高水平的HPV疫苗接种覆盖率极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但目前仍缺乏治疗确诊HPV感染的特定抗病毒药物。

 

抗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人群中的携带率约为50%,是胃癌最强的风险因素,被WHO指定为I类致癌物。来自RCT的数据表明,使用广谱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可以预防无症状感染者或无癌前病变者的胃癌发生,还可以降低早期胃癌或高等级腺瘤患者的转移性胃癌发生率。

 

广谱抗生素的抗肿瘤作用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特别是在胃肠道癌症模型中。未来可能需要使用针对特定细菌种类的抗菌素来选择性地消除致癌或促进肿瘤发生的细菌。也可以考虑对特定的促癌微生物进行疫苗接种,但抗菌疫苗很罕见,而且大多没有效果。

 

参考文献:

Nat Rev Clin Oncol. 2021;18(5):261-27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近年来“硒”这个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之中。在各大超市、市场中,也充斥着各种富硒食品,诸如富硒米、富硒鸡蛋及富硒蔬菜等比比皆是。根据媒体的宣传,硒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且补硒能够预防多种疾病发生,商家们甚至宣传硒能够防癌抗衰。今天,这篇文章来告诉你,日常生活中这些富硒食物真的有必要吃吗?

     

     

    硒对人体的作用

     

    硒的确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长期缺硒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会导致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的发生。同样,硒对人体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比如提高人体免疫力;维持甲状腺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促进脑部发育,防止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生;促进精子发育,提高精子运动能力,防止孕妇流产及先兆子痫;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等。所以无论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身体中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硒含量。

     
    硒能够防癌抗衰吗?

     

    虽然硒对人体非常重要,也能够预防一些疾病发生,但在防癌抗衰上,我们需要理性去看待了。有科学家在2014年对55项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和8项硒摄入量200-500ug/d的随机对照干预试验进行补硒防癌效果的系统评价显示,额外补硒不能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所以大家请不要再盲目相信硒能够防癌抗衰了。

     

     

    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吃富硒食物吗?

     

    硒在地壳上的含量仅为一亿分之一,而且我国总体上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那些保健品、富硒食品多是以这个为理由之一来包装宣传的。

     

    但大家仔细想想,我国的土壤中缺硒,我们的身体里就一定会缺硒吗?既然硒对我们那么重要,又是不是补充越多越好呢?首先,硒作为微量元素,我们身体的需求量并不大。每天只需要19ug即可预防硒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而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硒的日摄入量为50ug。其次,硒也并不是越多越好,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血液中硒的适宜范围为80-120ug/L,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都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一不小心补过量了,血液中硒浓度达到1000ug/L时,还会有潜在中毒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必要吃富硒食物,关键是要看我们身体里缺不缺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摄入的硒,主要来源于粮谷、豆类、肉制品、海产品、蛋和奶制品,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正常饮食,其实并不会缺硒,也不需要额外补硒。当然,在我国某些边远贫困地区,由于饮食不当,也会有缺硒的可能,这的确需要额外补充,但这仅为极少数。

     
    综上,虽然硒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比不需要额外补充,正常饮食即可满足身体需要。因此,不要再相信商家们的宣传了,以免为智商税买单。

     

    参考文献:
    [1] 陈长兰,郇丰宁,孟雪莲,等.硒对人体的作用机理及科学补硒方法[J].辽宁大学学报,2016,43(2):155-168.
    [2] 孙茂成,左丽丽.额外补硒与预防慢性疾病的关系[J].卫生研究,2015,44(5):867-870.
  • 和牛奶一样,豆浆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可说是非常熟悉的营养食物之一,它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大豆异黄酮及许多微量营养素,甚至有助于抗发炎和抗癌。豆浆虽然对身体有益,也要摄取其他食物营养,这才是正确的喝法。本文将解释为什么豆浆能帮助抗癌,喝豆浆有哪些该注意的要点。

     

    自由基和高温烹调是致癌原因

    事实上,很多慢性病都和自由基的攻击息息相关,包含三高(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失智症以及癌症。要知道自由基如何产生,就先要了解身体分子的构造,简单来说,自由基是不成对的电子,非常活耀不稳定,为了使自己达到稳定的状态,会抢夺其他物质的电子,而被抢夺的分子就会变得不稳定,再去抢夺其他电子,产生了恶性的连锁反应,这统称为“氧化现象”。

     

    而油炸和烧烤这两种常见的高温料理方式,会使蛋白质和脂肪在烹调过程中产生自由基,所以,营养师才会建议民众少吃油炸物,其原因不只是高热量,还包括油炸过程中油变质的问题,尤其如果没有更换使用过的油,并反复使用的话,必然是不健康的。

    大豆异黄酮关键在抗氧化

    根据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的资料,大豆异黄酮本身并没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但可以启动体内抗氧化系统,促进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这个酵素能保护身体不受氧化性损伤,进而帮助减低癌症风险。此外,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雌激素类似,尤其可助抗乳癌的复发,以及降低摄护腺癌的风险。

     

    虽然大豆异黄酮的抗癌效果还有待确认,但适量补充大豆异黄酮的补充品并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当然,鼓励民众以摄取含大豆异黄酮的天然食物为主,而豆浆就是最方便、高营养密度且容易取得的选择,不论是小孩或老人都可以安心饮用。

     

    至于建议的癌症患者豆浆食谱,其实并无特别设计的食材组合,若仍不知道怎么挑选食材,可参考豆浆之心血管文章的食谱。但最重要的,还是多摄取像含有大豆异黄酮这类的助抗氧化天然食材,同时要避免高温烹调的食物。

     

     

    豆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非常好喝一种食物,甜咸搭配都可以完美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开始调整自己的食谱了。

  • 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非甾体类药物,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人群中,罹患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人的15%,而且因为口服阿司匹林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也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增多而变得非常常见!

     

     

    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那是不是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就对身体有好处呢?

     

    这个问题其实全面的来看,肯定有的人吃了有好处,有的人吃了有坏处。那到底那些人应该吃,那些人不应该吃呢?

     

    事实是,除了需要吃的人群外,任何一类人群,如果没有必要而服药,其获益肯定小于风险,因为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一个百年老药,其在民众中的知晓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有褒有贬,各说由衷,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那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肠溶片!

     

     

     

    在“2014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是这样的:冠心病患者如无用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

     

    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你是冠心病,只要你还能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只要没有口服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等理由,都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这里的长期可解读为终身。这也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以冠心病患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均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二级预防比较简单,那一级预防中,那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呢?也就是那些人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呢?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认为:

     

    合并以下3项及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无明显心血管病个体,其10年以上心血管病风险≥10%,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1.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高血压;

     

    3.高胆固醇血症;

     

    4.肥胖(体重指数≥28kg/m2);

     

    5.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发病;

     

    6.糖尿病;

     

    7.吸烟。

     

    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你符合了3项以上,您就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重要选择对象了!当然,并不是绝对,只是理论上讲服用要比不服用更好!这些都是建立在没有阿司匹林禁忌症的基础上的。

     

    当然还有一项是这样描述的:合并慢性缺血性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也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适应症。

     

     

    所以,只有上边描述的病人才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不是上述的这些情况,单纯的为了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那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最后,这里笔者讲到的仅仅是以冠心病为例,除了冠心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疾病还有很多,比如脑梗死、其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等等。但是,即使不是冠心病而是其他疾病,其也有相对应的口服药物的标准,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单纯以“年龄”为是否口服药物好坏的标准。

     

    口服阿司匹林是否有好处,还需要以客观标准来衡量!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阿司匹林作为经典老药,预防心梗和脑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地位不容动摇,而当阿司匹林不能使用时,人们找到了它的替身:氢氯吡格雷,后来发现原来,氯吡格雷可以和阿司匹林一起,成为黄金搭档,共同抗击心脑血管疾病。

     

    1.氢氯吡格雷的作用

     

    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一样具有抗血小板的药理作用,具有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之功效,常用于脑梗死(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和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

     

     

    氢氯吡格雷常用剂量每日一次,每次75mg,可以第一次服用时给大剂量,通常300mg,这种重拳出击给药方式叫“负荷剂量”,目的是尽快使得药物浓度达到理想效果。

     

    通常首选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梗和脑梗再次发作,如果因为胃溃疡或阿司匹林过敏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可选用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能抗血小板,但二者的药理作用路线并不一致,通过不同分子通路实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二者还可以强强联手,通过协同机制发挥强力抗血小板作用,因此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需要同时使用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双抗”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2.氢氯吡格雷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氢氯吡格雷也不例外,它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出血,它的抗血小板作用是“双刃剑”,既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但同时有可能导致出血,如鼻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瘀斑瘀点;牙龈出血;胃出血等。

     

     

    少见副作用还包括血象异常如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眼底出血。

     

    因此使用氢氯吡格雷同时,需要注意有无上述出血表现,定期(3个月或半年)检查血常规看血象有无异常,如需要进行外科手术,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服用此药,一般术前7天要停用氢氯吡格雷。

     

    3.其它注意事项

     

    如果漏服氢氯吡格雷片: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内漏服:患者应立即补服一次标准剂量,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超过常规服药时间12小时后漏服:患者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标准剂量,无需剂量加倍。

     

    绝大部分人服药期间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情况下可能有出血情况发生,如牙龈出血等如有发生,请及时联系医生。

     

    如需进行外科手术或牙科手术前,应告知医生。择期手术患者应于术前1周以上停止使用本品。

     

    使用其他药物时,可能和本药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后果,需告知医生自己目前正在服药氢氯吡格雷片。

  •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诊断时很多处于晚期,在这种情况下,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60至66Gy胸部常规分割放疗是标准诊疗策略。数据显示,这些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仍然很差,估计23%-32%不等。PACIFIC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

     

    二甲双胍是最广泛使用的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有实验显示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在NSCLC临床前模型中,二甲双胍激活AMPK,诱导P53,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以及肿瘤生长,并可增强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反应。 这些发现得到了回顾性临床数据的支持,即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有研究者假设,二甲双胍可能会改善无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可为标准同步放化疗方案提供安全经济的辅助治疗。近日,《JAMA·肿瘤学》刊登了一项研究(OcoG-ALMERA研究),探讨了 二甲双胍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2期随机临床试验,共招募了96名未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没有糖尿病。试验从2014年9月24日至2019年3月8日进行。最终有26名患者被分配到同步放化疗+二甲双胍治疗组,28名患者被分配到单独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组。

     

    患者的治疗情况

    在54名随机接受治疗的患者中,30名为女性(55.6%),24名为男性(44.4%);平均年龄为65.6岁。大多数患者(39[72.2%])接受了顺铂+依托泊苷巩固治疗。

     

    二甲双胍组中25名接受放疗的患者中,有5名(20.0%)没有完成方案规定的化疗,其中3名患者因治疗相关毒性住院。对照组中,所有接受放疗的27名患者都按方案接受了60至63Gy/30日的分割放疗。

     

    二甲双胍组的25名患者中,有14名(56.0%)按计划完成了2个周期的化疗;4名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的化疗,但减少了剂量;其他7名患者只接受了1个周期的化疗。只有6名患者按照方案完成了整个1年的二甲双胍治疗。

     

    对照组的27名患者中,21人(77.8%)按计划完成了2个周期的化疗;4名患者没有接受最后一周的化疗。对照组的7名患者和二甲双胍组的4名患者接受了德瓦鲁单抗的免疫治疗。

     

    研究的主要发现

    在随机化治疗后的12个月内,二甲双胍组有18名(69.2%)患者发生过一次事件,包括:2人出现局部进展,10人出现远处转移,1人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3人退出,2人在发现进展事件前死亡。对照组有12名(42.9%)患者发生过一次事件,包括:2人有局部进展,7人有远处转移,1人有新的原发疾病,2人退出。

     

    二甲双胍组的一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4.8%,对照组为63.0%。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患者的一年总生存率更差(85.2% vs 47.4%)。

     

    不良事件:二甲双胍组共有14名(53.8%)患者,对照组有7名(25.0%)患者经历了至少1次≥3级的不良事件。食管炎(5例[19.2%])和肺部感染(6例[23.1%])是二甲双胍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讨论分析

    实验室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抑制NSCLC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并提高其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假设二甲双胍可以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在这项试验中,二甲双胍在细胞毒化疗期间作为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增敏剂,之后作为巩固治疗。

     

    这项研究不仅没有证明添加二甲双胍可以提高疗效,反而就患者结局而言,二甲双胍组不如对照组。虽然该试验的主要结果不是传统的时间-事件终点,但在所有次要疗效指标上,包括传统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二甲双胍组都具有劣势。

     

    二甲双胍被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通常耐受性良好。本试验中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增加是出乎意料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更多的二甲双胍组患者至少出现一次3级或更高等级的不良事件。食管炎和肺部感染是报告的主要不良事件,此类事件在标准放化疗方案中并非不典型。

     

    一项随机2期试验(NRG-LU001)也调查了二甲双胍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剂量为2000mg/d,但只是在细胞毒性化疗期间使用。该研究没有发现二甲双胍导致毒性增加,二甲双胍是在治疗期的头126天内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报告的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头84天内。这两项研究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NRG-LU001中主要使用的是卡铂与紫杉醇巩固化疗,本试验中主要使用顺铂治疗方案。推测与卡铂+紫杉醇治疗相比,顺铂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时,其毒性可能更大。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观察到治疗方案中添加了二甲双胍后,治疗失败事件更多。可以推测,在二甲双胍患者中观察到的毒副作用增加限制了患者接受规定剂量的同步放化疗的能力。平均而言,二甲双胍组患者的总肿瘤体积和放疗靶区更大,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可能有助于观察到的治疗失败和毒副作用的增加。

     

    二甲双胍会发生乳酸酸中毒,但比较少见。尽管本研究中没有明显的乳酸酸中毒病例,但可以推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发生亚临床乳酸酸中毒风险增加,可能导致代谢失调。本试验规模的很小,潜在混杂因素(如使用了免疫疗法)的组间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了结果。

     

    总结

    OCOG-ALMERA试验显示,放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相比那些单独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前者的疗效更差,毒副作用更大。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尚不建议对没有糖尿病、要进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二甲双胍。

     

    参考文献:

    JAMA Oncol. 2021;7(9):1333-134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疾病是在不知不觉中就闯进我们的生活里,它们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疾病的知识并不了解,特别是在预防知识这方面,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加小心,也能避免接触可以引起疾病的因素。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结肠癌的预防措施有哪几种。


    一、结肠癌的预防要从饮食习惯开始。每天应摄食高纤维素食物,例如冬菇、木耳、紫菜、荞麦、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二、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


    三、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防治血吸虫病。


    四、防治结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

     


    五、给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和有高度结肠、直肠癌发病趋势的人口服钙剂,可使癌症发病率下降。化学预防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也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预防息肉形成。


    六、做好身体锻炼,最好每天有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由于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结肠内存有粪便,大活动量有助于粪便快速通过结肠。粪便里有致癌物,它在结肠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致癌物接触肠内壁的机会就越多,患结肠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增加活动量可以减少肠内类激素含量,从而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所以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每天坚持活动30分钟。

     

    为了大家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做好结肠癌的预防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一旦发现有了结肠癌的症状,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也对你的生活很工作上带来阻碍。

  • 癌症是当今社会上一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癌症的致死率很高,但是很多人对于癌症还是了解的比较少。根据一定的数据表明,其实癌症病人在我国已经占了大概四分之一了。所以,我们要多关注这个问题,做一些关于预防癌症的小知识。

     

    1. 癌症频发的种类

    其实在癌症中最让我们困扰的就是,肺癌病人的人数居高不下,大部分肺癌病人都有很长时间的吸烟历史,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群非常的可惜,她们自己本身是没有吸烟史的,但是由于家人经常在一个空间里吸烟,吸入的二手烟非常多,最后自己不幸患上了肺癌。对于这类型的病人我们一定要告诫她们远离香烟和一切的电子烟。虽然很多人说电子烟的伤害小,但是因为电子烟患上癌症的病人也不是没有,只有在源头上远离这些东西,才能更好的预防肺癌。肺癌胃癌和肝癌,是最常见的几种癌症,胃癌的患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人是因为经常吃一些比较烫的食物,时间长了以后,比较容易患上胃癌。还有的就是因为一些生活的小细节,比如在案板上的霉菌没有定期消灭,食物在案板上切过以后,把霉菌带到了胃里导致胃癌的产生。肝癌就更简单了,大部分的肝癌患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作息,长期喝酒肝脏排不了毒,还有就是熬夜导致肝脏使用过度,良好的生活作息是最重要的。

    2.怎么做能有效预防癌症

    要想预防癌症还要做好以下的几个小点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体重超过标准值,过度的肥胖对于只会让自己的身体负荷加重,还会使各种得疾病频发,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体重做好管理。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做一些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尽量不要久坐。

    3.食疗预防癌症

    在食疗的方面,不要经常吃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杂粮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二次加工类的吃的,这种食物一般含盐量都比较高,在平时吃饭也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入侵。

    4.身体检查必不可少

    不过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注重体检,年级稍微大的朋友们最好是保持一年一检的频率,这样才能更早的发现问题,才能尽早治疗。有不少人都是因为没有这个意识,导致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不可再挽回。其实如果发现的早的话,癌症是有很大的几率可以治愈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身体检查。

     

  • 2019年3月更新的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布的指南明显降低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推荐,建议70岁以上或40岁以下的成年人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将推荐级别下调至Ⅱb,认为可考虑在40到70 岁心血管病高风险和出血风险低的成年人服用阿司匹林。

     

    于是有人据此提出: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以偏概全了,要想知道原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简单来说,一级预防是针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二级预防则是针对患者预防复发,具体分析如下:

     

    (1)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指心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也就是没有真正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人,通过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2)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指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一直处于非常稳固和坚实的地位,目前全球医学指南或共识几乎一致认同其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则始终存在着争议。

     

     

    70岁以上的老人真的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不建议下列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1)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40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一级预防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2)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大于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到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但是,如果患者有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存在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斑块破裂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服用阿司匹林将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梗塞,所以即使是70岁以上的老人,也一定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停药。这种情况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在70岁以上无关。

     

    总之,“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要确定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还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关于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1)不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是不建议不代表不可以用,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可以考虑用。(2)如果没有禁忌症,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而且不能停药。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这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有的人拍胸脯保证,能,我(周围)有几个病人就用中药治好了。还一张嘴就是几个治好的例子。

     

    有的人捶首顿足,中药抗病毒,耽误病情,自食其果。这个临床遇到的更多。

     

     

    在这里没有必要说谁是谁非的问题。

     

    反正我是中医,反正我是没有把握只吃中药给病人拍胸脯说保管治好的。

     

    反正我还是要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来认识乙肝这么一个慢性病的。

     

    说到这里我们来客观认识一下中药

     

    说实话抗病毒治疗并不是中药的优势。

     

    很多中药确实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也经过实验证实,不过中药的抗病毒作用靶点不明确、疗效不确切,还是不敢把这么艰巨的任务直接交给中药的。

     

    那么中药在乙肝治疗中是不是就不需要了?

     

    在乙肝的整个病程中,不管是病毒携带、慢性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在疾病进展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说中药都有其特有的优势。

     

    改善症状,减轻副作用,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利尿消肿,提高免疫,抗肿瘤,调节脂质代谢等等,多个环节、多个靶点,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

     

     

    我觉得没有必要挑刺中医怎么还带听诊器,怎么中医还要做检查,社会发展到这个年代,你还觉得中医只有望闻问切,只有膏汤丸散,那不是中医不发展,而是你自己的坐井观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阿托伐他汀钙片有什么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常用的一种降脂药物,我们统称为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阿托伐他汀是他汀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他汀被赋予了很高的治疗地位,因为其降低胆固醇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被作为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经典用药。其不仅仅有降脂作用,最主要的是其调脂稳定板块的作用,从而使得冠心病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大大降低。

     

     

    二、依折麦布有什么用?

     

    依折麦布,一般指益适纯,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个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通过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从而有效抑制胆固醇被人体吸收的数量,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而冠心病经典的胆固醇学说,则有力的佐证了依折麦布的作用,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仅仅他汀便可有效的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到达标,所以,大多数时候不需要联合依折麦布联合降脂治疗。

     

    三、哪什么时候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治疗呢?

     

    依折麦布联合中低强度他汀,可以同时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两种机制互补协同增效,降LDL-C幅度即达50%以上,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冠脉PCI的患者,也就是支架植入后的患者,指南中明确的指出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到1.8mmol/L以下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50%。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患者是不能降低到如此低的水平的。而依折麦布联合他汀,则可以同时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两种机制互补协同增效,从而使比如支架植入后的患者等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降脂达标。所以,依折麦布往往适用于对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可以联合降脂治疗。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