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冠心病吗?

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冠心病吗?
发表人:李建华医生

冠心病是心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我国居民猝死原因中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关于如何预防冠心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冠心病吗?

 

在已经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当中,足够多的证据显示阿司匹林能够用于高危人群的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而且对于已经罹患冠心病的人群,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阿司匹林,以减少冠心病的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由此可见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冠心病,而且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二、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可以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

 

当然不是这样,在2018年发表的两项研究都显示出,对于低中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用来冠心病一级预防,不仅获益不多还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由此而引发的阿司匹林跌落神坛的说法不绝于耳,欧美等各国的指南也都把阿司匹林用于低中危患者的一级预防进行了推荐级别的下调。所以对于没有冠心病高危风险,或者说仅仅是有低中危风险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冠心病是不可取的。


三、那么老人应该如何预防冠心病?

 

关于预防冠心病的做法,我们不止一次的科普过,而且在其他医生的科普文章中也经常会被提及,如何预防冠心病呢?首先生活方式的干预非常重要,在生活方式当中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发原因,比如抽烟、酗酒、不运动、加班熬夜等等。其次预防冠心病的等位病,或者说是诱发疾病也非常重要,常见的可以诱发冠心病的基础疾病有很多,比如常见的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体重。最后就是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冠心病也非常重要。

 


 


看懂了吗?如果没有一定的必要性,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等于画蛇添足,但对于高危人群或者已经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是必须使用的。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冠心病疾病介绍:
左束支传导阻滞是指负责心脏传导的左束支发生传导障碍或延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室内传导阻滞,发病率约为1%,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多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心脏器质性病变导致。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胸痛、胸闷、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等。本病部分患者可治愈,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必要可进行心脏起搏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及是否合并右束支阻滞等相关,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或有效缓解症状,如原发病病情危重或有晕厥症状但未进行规范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每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近些年来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当下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甚至备用一些急救的药物在身边,以防出现心血管事件。对于很多冠心病患者,医生会建议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来进行二级预防。除了这两类药物之外,还有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制剂,也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药物。那么问题来了,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可以长期服用吗?

     

     

    冠心病能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吗?

     

    首先,一个药物能否长期服用,除了要考虑到药物本身的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是否需要服用,所以应该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医嘱中决定是否长期服用,即使需要,也应该定期监测和复查。

     

    (1)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和冰片,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稳定期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率和血压,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绞痛急性发作,可以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治疗用药,尤其适合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以及运动耐量下降的患者。但是因丹参、冰片都是味苦性寒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建议长期服用。值得注意的是,复方丹参滴丸除了可以吞服,还可以下含服。

     
    (2)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的主要成分为麝香、人参、牛黄、苏合香、肉桂、蟾酥、冰片等,主要功效为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现代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可以多靶向的保护心血管,可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糖脂代谢。

     
    临床上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尤其适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可以改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但是也要注意麝香保心丸中的蟾酥药性强烈,为有毒之品,所以也是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麝香保心丸除了一日三次口服,也可以在症状发作时服用,舌下含服时会偶尔有麻舌感。

     

     

    结语

     

    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都是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治疗不错的选择,但是是否能够长期服用,还是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此外,今天是世界心脏病日,从此刻起,我们更要关注自己的心脏、了解自己的心脏,远离那些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血压高、血糖高、肥胖或超重、长期吸烟或酗酒、胆固醇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缺乏适度的运动。

  • 鱼油是什么东西呢?鱼油的主要物质是EPA和DH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5碳5烯酸和22碳6烯酸。而这两者,都属于ω—3脂肪酸。而关于ω—3脂肪酸能否预防心血管病的说法,争论已久,那么到底鱼油能否预防心脏病呢?

     

    一、鱼油有哪些作用?

    鱼油的作用,大概应该包括降低甘油三酯,抗炎,抗栓,等三个方面。在一些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中,证实了甘油三酯在使用鱼油以后可以降低的事实。而且有资料显示,鱼油的使用和他汀组相对照,同样具有抗炎抗栓作用。也正因为鱼油的这些作用,所以,在关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争论中,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

     

    二、鱼油有哪些风险?

    鱼油作为食物中的一种成分,尚没有相关风险和致病的报道。而且鱼油价格便宜,副作用小,因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经常会被推荐到我们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群当中。虽然鱼油的大多数实验,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结果,但鱼油作为一种没有风险的食物成分,仍然被许多人所接受。

     

    三、鱼油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在几十年的临床研究中,鱼油的大多数临床实验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虽然有一些实验,给我们提供了希望,但鱼油使用始终没有能够写入到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相关指南中。这也就意味着鱼油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有所获益,但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的认可。

     

    四、只用鱼油预防心血管病可以吗?

    所以关于鱼油是否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这两个观点,首先就是鱼油的使用有可能会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其次鱼油作为食物中的一种成分,可能风险较小。所以,对于有经济条件基础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鱼油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绝对不是靠鱼油来成功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

     

     

    看懂了吗?鱼油可以吃,不推荐,但绝不反对。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

     

    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

     

    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

    (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

     

    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

     

    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正是因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中,出血风险,尤其重要消化道出血风险,始终是比较令医生患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一、注意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主要剂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剂型,包括拜耳在内的诸多厂家,生产的也都是肠溶片,而肠溶片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说明书上明确的指出,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之所以空腹服用,是因为其肠溶剂型,如果在餐后服用,会大大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从而使得药物在胃内被吸收,影响了其肠溶的初衷,也会增加肠道刺激,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药时间大有讲究,也大有学问!

     

    二、注意胃部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资料显示,使用者中15%的患者会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而在这些副反应中,我们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其蛛丝马迹的。比如常见的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胀、打嗝、呃逆等等,都有可能是胃肠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相关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那么也可以将消化道出血的副反应降低到最小!
     

    三、必要时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联合什么药物呢?主要是联合PPI,胃粘膜保护剂!如果早期发现胃病相关损害或者并发症,而且阿司匹林不能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联合消化道用药以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了!而联合用药在指南中也是有明确指证的,所以,在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或许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一环!
     

    四、监测出血相关指标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中,血常规多数都会复查,但很少会有人查到凝血、粪常规,而凝血和粪常规,也是早期发现出血高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现粪便潜血阳性,都是高出血风险,需要加以警惕,尽快干预!

     


    但即便如此,仍然每年都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所以,防不胜防,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注意以上几点,减少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者是非常有用的!

     

  • 如果说是喝什么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软化血管,那么可以明确先把答案告诉你,喝什么都不行,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管硬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包括我们年龄增长这个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喝什么都无法阻止我们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管硬化的发生。

     

    高血压、高血脂都属于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很多情况下是原发性疾病,也无法有效的根除和治愈,往往需要通过长期的健康生活习惯的干预和合理用药来控制。而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就是造成血管硬化,狭窄,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但是,喝什么对高血压、高血脂,软化血管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可以减缓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管硬化的过早发生。

     

    像那些喜欢喝酒,抽烟以及请客吃请来谈生意应酬的人来说,如果能把喝酒改为去小茶楼喝茶谈生意,那么这种肯定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软化血管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关于喝酒对高血压、高血脂等方面的影响,是有研究证据显示的。

     
    但注意:把喝酒改为喝茶不是说喝茶对我们血压、血脂以及软化血管有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非常确定的说,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据可以显示告诉我们喝什么茶对我们高血脂有很好的降脂作用,因为本身我们高血脂就包括有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血脂、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混合型告知血脂,翻阅所有的医学指南,都没有发现喝茶对这些高血脂有很好的降脂功效,而之所以推荐把喝酒、请吃吃请改为喝茶,零食相伴,是因为喝酒本身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影响很大,你要改为喝白开水,也是可以的,还可试着科学合理的控制好体重,做到低盐低脂低糖,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让自己动起来,坚持运动锻炼。这些方面都做到,比起单单服用某种保健品,或者多喝某种保健茶饮来,要靠谱的多,也要重要的多了。

     

     

    所以对于已有高血压、高血脂问题的朋友,切莫想要通过多喝某种茶或某种饮料就能够改善和控制疾病,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问题,就可以停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用药是基础,保健茶如果一定要喝,也要当做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替代手段。

  • 老王退休前是一名财政局的小科长,经常被请去喝酒。他生性嗜酒嗜肉,无酒无肉不欢,觥筹交错之间身体也就肥了起来,成了一个200多斤的大胖子,骑自行车能把车轮压成椭圆形。退休后,老王并没有闲着,三天两头约酒肉朋友胡吃海塞。

     

    退休后这种生活没过五六个月,他觉得左胸口有点憋闷不舒,经常还有一两下刺痛,但老王并没当回事。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老王胸闷加重,刺痛明显,连忙打了120,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做心电图、测心肌酶等检查,被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手术放了两个支架,总算捡回一条命。

     

     

    老王出院后吃上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鲁南欣康等药。这回,老王烟不抽了,肉也不吃了,什么不良嗜好都戒掉了,开始专心研究自己身体,参加各种保健大会,吃上人参、鹿茸、石斛、虫草等等,不喝五粮液又改喝药酒了。

     

    一次,保健大会上有个讲师说阿司匹林是一个好药,能抗凝,还能预防心肌梗死,配上他们公司生产的千年藏红花活血化瘀,堪称是中西合璧。

     

    老王听后动了心,连连上前询问:“我现在放了支架,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可以不?”讲师一脸鄙夷的看着他:“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哪够,一天至少六片,早中晚各吃两片,再配上我们从西藏采的最纯真的藏红花,你的血脂、血压绝对会没问题,血管绝对不会再堵了。”

     

    当下,老王花了大价钱买了几两藏红花回家。回家后赶紧吃上阿司匹林,一天吃六片再吃上红花一小撮儿,再来三两活血化瘀药酒,天天如此。

     

     

    一年后,老王开始频繁出现头晕,后背疼和胃疼,吃饭后反而更疼,疼的他吃不下去饭。

     

    他去医院里挂了个消化内科的号,医生询问完病史,得知他一天阿司匹林吃六片,氯吡格雷吃三片,医生训了他一顿,让他做血常规、便常规+潜血、和胃镜去,胃镜出结果一看:嚯!胃里有个巨大溃疡,椭圆形,直径约50px,底部有灰白色渗出物,有活动性出血;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血常规一出结果:血红蛋白81g/L;便常规潜血阳性。医生有些无奈地说:“谁让你吃阿司匹林吃那么多呢,还喝药酒,现在不仅胃里有个巨大溃疡,血红蛋白这么低,都应该输血了。”老王后悔莫及,只能听从医生的住院治疗。

     

    阿司匹林是好药,能够抗凝、抗血小板,预防心肌梗死和血栓形成,还能解热镇痛,广泛应用于临床。一般临床上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至300mg)抗血小板治疗,有胃疾病的患者可以与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服用不当则会引起胃溃疡和出血等副作用。

     

    所以,阿司匹林虽好,可不要瞎吃哟!

  • 中老年人要注意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对此疾病,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其中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质量非常的重要,同时也应该重视体检,哪怕患有了心律失常,也可以获得尽快的治疗,以免产生并发症。


    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在生活中并不会出现心慌或者是胸闷等这一些典型的症状,往往在体检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患有了心律失常,所以说,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我们一定不可以忽视体检,那么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怎么样才能够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

     


    1,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并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体检。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很有可能会引起猝死,特别是在严重疲劳的状态下更加会引起心律失常。


    2,在发现心律失常之后,我们必须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不可以随意的服用药物,或者是在看到自己病情有所好转之后也不可以停止药物服用。


    3,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运动一定要适量运动量越大,其实对于身体也并不是拥有一定的好处,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最好是选择散步或者是打太极拳,着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


    4,要想减少猝死的几率,那么一定要避免冷热的刺激,同时也应该小心感冒的出现,洗澡的时候不可以水温过高或者是过低。


    5,在生活中也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喝咖啡或者是浓茶,同时也不可以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

     


    6,要想预防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几率,那么一定要减少过量的喝酒,同时也应该戒烟,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让我们因此而出现心脏异常。


    7,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长期的劳累就可能会增加心率失常出现的几率。


    8,和人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宽容的对待,避免自己出现情绪波动的现象。如果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就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出现。


    9,要想达到预防心律失常的效果,那么首先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完全文,我们对于如何预防心律失常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并没有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说,也应该重视体检,因为这样的一种疾病,这是对于我们人体的生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必须要及时接受治疗。

  • 我们首先界定探讨的问题对象,今天讨论的是除外抽烟喝酒、三高、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简单而言,就是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老年人(65岁以上者),他们服用阿司匹林对身体有好处妈?最新学术界认为,健康老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好处!

     

     

    学术界对阿司匹林预防健康老人的中风和心脏病发作提出质疑

    医学顶尖杂志《柳叶刀》曾经发文认为,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脑中风并无明确结论。而2014年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既往并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此前,美国 FDA 曾经也声明,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最近,2018年9月16日,和《柳叶刀》期刊不相上下的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发表三篇论文指出: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延长寿命,没有发现有明显好处,反而会存在出血等疾病风险!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作为影响因子最高级别的世界级医学期刊,这一杂志的权威性不言而喻!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这一重磅论点来自一个国际性、随机、双盲的对照性试验,共研究19114名健康老年人,2010年开始试验,平均随访4.7年。

     

     

    该大型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并未降低健康老年人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比没有服用的人反而死亡率更高,主要源于较高的癌症死亡率。当然,这个结论可能有偶然性,毕竟可能存在其它原因,目前尚不能确定认为,阿司匹林导致癌症死亡率增加。

     

    试验结果还表明,两组老人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该大型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增加出血风险,主要2个部位!试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2个重要部位:胃肠道和脑出血风险。

     

    其实,在此项试验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后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一些保护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严重时会引起胃粘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那么,到底还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作为一个世纪传奇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地位不可撼动,尽管学术界时不时会有一些争议,但我们不能见风就是雨,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对待,具体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还是要个人具体情况,服用药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还是要再次强掉,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极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果没有阿司匹林服药禁忌症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

  •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可能比以前的人们更重视保健和养生。随着网络信息爆炸化,网上也会有很多科普文章对慢性病进行科普和介绍。

     

    这些文章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血液粘稠度高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我认识的一个王先生就是在体检的时候查出来血粘度增高,他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预防血栓形成, 所以就来询问我。那么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不一定,原因如下:

     

    1)血液粘度高并不一定会发生血栓

     

    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参予复杂生理化过程,血管的促凝和纤溶是一种平衡状态。目前认为外面常说的血栓形成大多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表面损伤后,血管内膜下基底胶原、微纤维暴露,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并激活凝血系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力下降。也就是说想要血栓形成,血液粘度高是一方面,还需要出现血管表面的损伤导致的动脉斑块形成。

     

    如果是光滑完整的血管,即使血液粘度增高也不会发生血栓。而且在医学上血液粘度还跟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是血栓,比如脱水、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细胞升高等,都会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如果体检前一天出汗较多,喝水较少,也是可能会因为血液浓缩而血粘度增高。所以单单只看这一个项目是不能判断血栓风险的。还需要评估其他的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

     

      2)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度

     

    阿司匹林是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之一,但是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血小板环氧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 cox-1 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进而转化为 TXA2的过程,降低血小板聚集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2]。

     

    简而言之就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防止血栓形成,并不能影响血液的粘稠度。所以血液粘度高吃阿司匹林也不对,而是应该找到血液粘度高的原因,再进行处理。

     

     

    总结

     

    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随意用药。如果体检发现问题,应该去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再选择合适自己的预防和治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庆乐,张存琪,林闽溪,李培英,周建耀.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血液粘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 福建医药杂志,2000,03:36-37.

    [2] 何依凡.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进展[J]. 健康之友,2018,14:21-22.

  • 胸闷胸痛是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胸闷胸痛的常见原因:

    1. 冠心病:冠心病是引起胸闷胸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胸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咽部或下颌部。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会引起心脏缺血,进而引发胸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2. 肺部疾病:肺结核、肺肿瘤、肺部感染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胸闷胸痛。这些疾病通常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治疗肺部疾病时,可适当进行穿刺引流胸水,减轻胸闷症状。同时,应注意营养均衡,多休息,避免劳累。

    3. 心血管神经症:心血管神经症是一种非器质性疾病,可能导致胸闷胸痛。症状可能持续数天或数月,并伴有失眠、多梦、焦虑、心悸等。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时,可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

    4. 其他原因:除了上述疾病外,胸闷胸痛还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胃食管反流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为了确定胸闷胸痛的具体原因,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方面,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韭菜等。同时,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维生素。

    3. 戒烟限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辅助生殖技术为许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然而,即使使用环孢素等药物辅助,仍有部分患者面临胎停的风险。那么,当使用环孢素仍然胎停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胎停的原因。胎停是指胚胎停止发育,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子宫环境不良、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1. 染色体异常:如果胎停的原因是染色体异常,那么使用环孢素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医生会建议进行染色体检查,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子宫环境不良:如果胎停的原因是子宫环境不良,如子宫内膜炎症、子宫肌瘤等,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治疗,改善子宫环境。

    3. 内分泌失调:如果胎停的原因是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内分泌水平,如使用促排卵药物、激素替代疗法等。

    4. 抗环孢素抗体:部分患者在使用环孢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抗环孢素抗体,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此时,医生可能会考虑更换其他药物,或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以下措施也有助于改善生育状况: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草、酒精、射线等。

    4.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

    那么,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如何呢?事实上,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不固定,可以高也可以正常。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一个常见发病原因,但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伴有高血压。此外,冠心病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盐高糖饮食、久坐不动、焦虑紧张等因素有关。

    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同时治疗两种疾病。在降压药物选择上,可以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如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等,并加用倍他受体阻滞剂,以改善心肌供血并控制血压。

    除了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还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药物治疗包括抗血栓、减轻心肌氧耗、缓解心绞痛、调脂稳定斑块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即使在介入或外科手术后,也需要长期坚持标准药物治疗。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遵循医嘱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 夏季高温,人体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心脏负担加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在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预防心脏中暑。

    以下是一些夏季“伤心”的行为,大家要尽量避免:

    1. 水喝得太少: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高,易凝血,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因此,夏季要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

    2. 不科学的运动:夏季天气炎热,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强度,避免在高温下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 冷饮吃得太多:冷饮会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出现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事件。同时,冷饮会伤害脾胃,导致腹泻,丢失体液,诱发心脑血管病。

    4. 熬夜睡得不够:夏季天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使心肌耗氧增加,诱发心律失常。

    5. 吸烟饮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夏季保护心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合理膳食: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要提倡清淡饮食,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2. 防暑降温:在高温天气下,要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待在空调房内,适当使用风扇降温。

    3. 补充水分:夏季出汗多,要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

    4.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5. 控制体重: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要控制体重,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

    6. 忌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尽量避免。

    夏季养心,以下四种食物不容错过:

    1. 番茄:番茄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效,可以预防流汗过多而导致耗气伤阴,有助于健胃消食。

    2. 红苹果:红苹果入心,可以降低血脂,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3. 红豆: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可以消肿利尿、补血、强心、健脾。

    4. 樱桃:樱桃可以补心气,养心血,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饮食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特别是对盐分摄入的控制。

    一、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1. 低盐饮食: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

    2. 低脂饮食: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冠心病患者应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如鱼、瘦肉、豆制品等。

    3. 高纤维饮食:高纤维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胆固醇,预防便秘。冠心病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4.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冠心病患者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鸡蛋、豆制品等。

    5. 限制饮酒和咖啡:饮酒和咖啡可刺激心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和咖啡。

    二、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养

    1.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增强体质。冠心病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 保持良好心态: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冠心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劳累。

    4. 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应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常见的药物包括: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等。

    总之,冠心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和生活保养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

  • 饭后胸闷气短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首先,消化不良是导致饭后胸闷气短的主要原因之一。暴饮暴食、吃饭过快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其次,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饭后胸闷气短。例如,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难,从而在饭后出现胸闷气短。

    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饭后胸闷气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可能导致心肌组织缺氧,从而引起胸闷气短,并可能伴随头晕、恶心等症状。

    此外,饱餐后心绞痛也可能导致饭后胸闷气短。由于消化过程中血液会集中在胃肠道,这可能导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加重心肌缺氧,引起胸闷气短。

    为了预防和缓解饭后胸闷气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不过度饱食、不吸烟饮酒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 胸骨上端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胸骨上端疼痛的原因:

    1. 外伤:胸骨上端若有外伤,可能导致软组织挫伤、胸骨或肋骨骨折。挫伤后24小时内进行冷敷处理,局部毛细血管痉挛收缩,减少出血、减轻肿胀、减轻疼痛。挫伤24小时后,可进行局部热敷治疗,或配合周林频谱仪电烤、红外治疗仪、中低频电疗。

    2.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常伴胸骨上段或胸骨后侧疼痛。可以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如果冠心病的症状比较严重,药物治疗后无法控制病情。

    3. 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可导致胸骨上端疼痛,同时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主要有抑酸治疗、促动力药、保护黏膜治疗等,如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硫糖铝等。手术治疗主要是抗反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4. 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指的是从背部沿肋间向胸腹前壁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波及胸骨上端。疼痛剧烈时可给予药物镇痛,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神经阻滞治疗对疼痛剧烈或慢性顽固性疼痛有很好的疗效,选择性肋间神经阻滞是比较简单的方法。硬膜外腔阻滞是治疗根性或末梢性肋间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对于神经阻滞治疗有效,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可以采用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毁损、肋间神经化学毁损等神经毁损。

    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安静卧床为主,适度的活动锻炼为辅。天气转凉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感冒,要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的新鲜空气。

    胸骨上端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女性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肾脏健康更是重中之重。肾脏不仅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还与内分泌、生殖系统等功能密切相关。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更容易出现肾虚问题,因此,关注肾脏健康,及时补肾显得尤为重要。

    一、女性肾虚的常见症状

    1. 疲劳乏力:女性肾虚会导致精力不足,容易出现疲劳感,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

    2. 月经不调:肾虚会影响内分泌,导致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少、月经推迟、痛经等症状。

    3. 失眠多梦:肾虚会导致心神不宁,容易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等问题。

    4. 头晕耳鸣:肾虚会导致气血不足,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 腰膝酸软:肾虚会导致腰膝酸软,甚至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二、女性补肾的方法

    1. 饮食调理:女性补肾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山药、枸杞等。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肾脏功能,如太极拳、瑜伽等。

    3. 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肾脏修复,提高肾脏功能。

    4.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加重肾虚,因此,女性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严重的肾虚症状,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 胸闷憋气出汗,这些症状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它们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相关信息。

    1.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胸闷憋气出汗的常见原因之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呼吸道疾病,发作时会出现胸闷、喘不过气等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2.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缺血等

    心脏疾病也是导致胸闷憋气出汗的常见原因之一。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胸闷、憋气等症状。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肌肉组织暂时性供血不足,也可能引起胸闷、憋气等症状。

    3. 其他原因:压力、情绪、运动等

    除了上述疾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因素也可能导致胸闷憋气出汗,如压力、情绪波动、过度运动等。

    如果您经常出现胸闷憋气出汗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便及时得到治疗。

    以下是一些针对胸闷憋气出汗的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 冠心病,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早期症状不容忽视。本文将深入探讨冠心病早期的症状,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首先,冠心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状便是胸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心前区发作性的压榨痛、绞痛或憋闷痛。疼痛可从胸骨后开始,向心前区放射,甚至延伸至左肩、手臂,甚至小指或无名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疼痛可得到缓解。

    其次,胸痛的放射部位还可能包括腹部、下颌、颈部和牙齿。尤其在夜间或安静状态下,患者也可能出现胸痛,这被称为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的特点是胸痛性质变化,疼痛逐渐下降,但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熟睡过程中都可能发作,疼痛频率和程度逐渐增加,持续时间变长。

    除了胸痛,冠心病早期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气短:患者可能在轻微活动后出现气短,如爬楼梯、快步走等。

    2. 背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尤其是肩胛间区。

    3. 腹痛:疼痛可放射至腹部,易与胃肠道疾病混淆。

    4.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 头晕、乏力: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了解冠心病早期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冠脉造影等,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冠心病。

    除了及时就医,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冠心病风险。

    4. 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高血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及时控制。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