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一定会导致脑出血?

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一定会导致脑出血?
发表人:主治医师张新华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

 

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

 

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

(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

 

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

 

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73岁的张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段时间,张奶奶突然感觉剧烈头痛、呕吐,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没有力气。

     

    家人赶紧送张奶奶去医院看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量约5ml!询问病史,结合他目前血压、血糖等化验检查,初步确诊为阿司匹林导致的脑出血。这个案例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是比较安全的经典药物,但是长时间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阿司匹林有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储备能力下降,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引起脑血栓及脑梗死。

     

    对于老年脑部血栓的预防,临床多会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采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脑出血就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这可能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的失活,进而阻断血栓素A2生成,最终完成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最终发生脑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出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有三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较高,如需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存在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这三类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服用时可能需要减量,实在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生交代的用法用量服药。

     

    2)正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存在幽门螺杆菌阳性、七十五岁以上高龄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治疗。

     

    3)肾损害患者;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的患者;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低剂量肝素治疗除外)的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等慎用阿司匹林。

     

     

    除了上述3点注意事项,孕期服药也需特别谨慎,因为动物试验在妊娠头三个月应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在妊娠后三个月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两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另外,儿童或青少年服用可能发生少见但致命的瑞夷综合征。

     

    那既然阿司匹林有脑出血风险,为何医学界还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大数据统计表明,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如果不用阿司匹林则导致脑中风的几率要多得多,权衡利弊,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因此还是需要继续使用。

     

    而且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记住以上注意事项,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会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且能从服用阿司匹林中获益更多。

  •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对于脑血管的危害,脑梗塞和脑出血是常见的两种表现。很多人知道高血压的危害会让患者出现脑梗塞和脑出血,但为什么高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和脑梗塞呢?估计很多人依然是一知半解。

     

    今天咱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高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和脑梗塞?

     

     

    一、高血压为什么会引起脑出血?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机制主要是血压越高,血管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当血管承受的压力过大,超过了血管可承受的最大压力时,就会像气球一样被吹爆,就会导致脑出血。

     

    但实际上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机制还有很多,比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脆性增加,血管瘤使得血管能够承受的压力更小等等。这些都是高血压容易导致和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二、高血压为什么会引起脑梗塞?

     

    高血压会引起脑梗塞,和引起脑出血的机制不太相同。但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是高血压容易引起脑梗塞的主要机制。也是高血压导致其他部位动脉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避免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

     

    既然高血压这么容易导致脑出血和脑梗塞,那么如何避免高血压引起的脑梗塞和脑出血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把血压控制正常!血压控制正常,是预防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唯一途径,如果不控制血压,其他的任何方法都是徒劳、所以要避免出血和梗塞,控制血压是关键!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脑出血的原因中,高血压几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有脑出血的病人,患者和家属以及其他人都会首先想到患者罹患有高血压,但正如提问者提到的那样,高血压吃的降压药为什么还会突然间脑出血呢?

     

     

    一、血压没有控制理想

     

    血压升高导致的脑出血,其根本原因是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以上,如果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患者脑出血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即便是口服降压药,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因为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低,控制达标率低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即便吃了降压药,血压没有控制理想,患者仍然会出现脑出血。


    二、合并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瘤,是脑出血患者的又一大常见诱发原因。在很多没有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中,脑动脉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即便患者口服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正常,脑动脉瘤的存在仍然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合并其他疾病导致

     

    还有一种类型的患者,即便没有高血压,没有脑动脉畸形,但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者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凝血异常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甚至是常见的外伤,高空坠落伤等,也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由此可见,高血压是常见的脑出血的诱因,但即便没有高血压患者,仍然会发生脑出血,这就和脑血管畸形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所以,预防脑出血不仅仅要预防高血压,还要预防其他常见的诱发因素。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脑出血是一种出血性的脑卒中,也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在脑出血的患者中,还有很多的中青年人,而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脑出血也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脑出血的原因也有很多种,那么正如提问者说到的那样,为什么有的人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因素,依然出现了脑出血呢?

     

     

    一、脑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吗?

     

    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这也是导致脑出血的最大的原因。但高血压却也不是脑出血的唯一原因。除外高血压,还有哪些因素是我们不可预测的呢?一方面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是常见的脑出血原因之一。而脑动脉瘤的患者,很多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的,脑动脉瘤的患者的脑出血,多数都是动脉瘤破裂导致。另一方面头部外伤等也是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也可以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二、脑出血后都会有哪些症状?

     

    脑出血后恢复是否良好,一方面和脑出血后压迫损害的脑细胞的多少、是否死亡、位置、所承担的功能等诸多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和出血后治疗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得当等诸多因素有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脑出血或所或少的都是会有症状的,因为理论上讲,只要有脑出血,就会有脑组织的坏死,进而导致后遗症。但如果治疗得当,干预及时,康复得体,可以使得后遗症看不出来或者影响较小。

     

    三、脑出血后如何保养?

     

    脑出血后,一旦度过急性期,剩下的就是康复治疗。当然,如果是脑动脉瘤等其他原因诱发的脑出血,还需要针对脑动脉瘤进行治疗。但如果没有特殊治疗,剩下的就是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好复发,尽可能的进行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治疗了。

     

     

    看懂了吗?高血压不是脑出血的唯一诱因,没有高血压也会有脑出血。当然脑出血后主要是预防复发以及康复训练减少后遗症。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正是因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中,出血风险,尤其重要消化道出血风险,始终是比较令医生患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一、注意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主要剂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剂型,包括拜耳在内的诸多厂家,生产的也都是肠溶片,而肠溶片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说明书上明确的指出,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之所以空腹服用,是因为其肠溶剂型,如果在餐后服用,会大大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从而使得药物在胃内被吸收,影响了其肠溶的初衷,也会增加肠道刺激,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药时间大有讲究,也大有学问!

     

    二、注意胃部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资料显示,使用者中15%的患者会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而在这些副反应中,我们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其蛛丝马迹的。比如常见的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胀、打嗝、呃逆等等,都有可能是胃肠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相关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那么也可以将消化道出血的副反应降低到最小!
     

    三、必要时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联合什么药物呢?主要是联合PPI,胃粘膜保护剂!如果早期发现胃病相关损害或者并发症,而且阿司匹林不能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联合消化道用药以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了!而联合用药在指南中也是有明确指证的,所以,在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或许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一环!
     

    四、监测出血相关指标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中,血常规多数都会复查,但很少会有人查到凝血、粪常规,而凝血和粪常规,也是早期发现出血高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现粪便潜血阳性,都是高出血风险,需要加以警惕,尽快干预!

     


    但即便如此,仍然每年都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所以,防不胜防,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注意以上几点,减少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者是非常有用的!

     

  • 一、他汀有什么作用?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物的一个代表,其可以有效的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从而调脂稳定板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后!

     

    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常见的主要是冠心病、脑梗塞、下肢动脉闭塞、颈动脉斑块等疾病!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而他汀是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

     

     

    二、脑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的原因,常见的有三类,一是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其主要原因是血压太高,导致血管压力太大,最终脑出血!二是脑动脉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瘤较为常见,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也很常见!三是外伤性脑出血,多有外伤病史!这三大类原因是脑出血的最为常见的原因!

     

    三、他汀和脑出血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他汀类药物和脑出血并无直接关系,如果非要扯上关系!只能是他汀类药物服用以后,会减少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可以改善血管内皮,避免血管内皮脆性增加,这样反而可以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他汀和脑出血,真的没有关系,如果真要扯上关系,那也是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有规定的,正如提问者的问题一样,将高血压的血压降的过低,也是容易有危险的!

     

     

    一、达标不是把血压降的更低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血压达标,而这里的达标,肯定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将血压降的过低,肯定是会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的,道理很简单,灌注不足导致的心梗脑梗屡见不鲜。所以,把血压控制好可以,但降的太低也就不对了,我们不仅仅要把血压降下来,还得保证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太高,当然也不能过低。

     

    二、血压降的过低是减药或者停药的一个标准

     

    好多人问,那我高血压,如果血压降低过低或者太低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时候已经是我们血压药减量的标准了,此时我们就需要减量降压药物,比如把两种降压药物变成一种,或者只减量其中的一种降压药物。如果减量药物后血压仍然过低,那么就需要考虑再减量或者停药了。

     

    三、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

     

    降压药要吃,但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吃降压药是有其一定的目的的,比如为了降压,为了保护靶器官,为了使得心率达标等等。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吃降压药而吃,了解你吃降压药的目的,有时候也很重要。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为了降压,而把血压降低到另外一个极端,这也是降压中不允许的。

     

     

    亲,听懂了吗?过犹不及,把血压降的过低,也是一种伤害。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可能比以前的人们更重视保健和养生。随着网络信息爆炸化,网上也会有很多科普文章对慢性病进行科普和介绍。

     

    这些文章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血液粘稠度高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我认识的一个王先生就是在体检的时候查出来血粘度增高,他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预防血栓形成, 所以就来询问我。那么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不一定,原因如下:

     

    1)血液粘度高并不一定会发生血栓

     

    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参予复杂生理化过程,血管的促凝和纤溶是一种平衡状态。目前认为外面常说的血栓形成大多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表面损伤后,血管内膜下基底胶原、微纤维暴露,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并激活凝血系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力下降。也就是说想要血栓形成,血液粘度高是一方面,还需要出现血管表面的损伤导致的动脉斑块形成。

     

    如果是光滑完整的血管,即使血液粘度增高也不会发生血栓。而且在医学上血液粘度还跟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是血栓,比如脱水、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细胞升高等,都会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如果体检前一天出汗较多,喝水较少,也是可能会因为血液浓缩而血粘度增高。所以单单只看这一个项目是不能判断血栓风险的。还需要评估其他的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

     

      2)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度

     

    阿司匹林是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之一,但是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血小板环氧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 cox-1 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进而转化为 TXA2的过程,降低血小板聚集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2]。

     

    简而言之就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防止血栓形成,并不能影响血液的粘稠度。所以血液粘度高吃阿司匹林也不对,而是应该找到血液粘度高的原因,再进行处理。

     

     

    总结

     

    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随意用药。如果体检发现问题,应该去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再选择合适自己的预防和治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庆乐,张存琪,林闽溪,李培英,周建耀.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血液粘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 福建医药杂志,2000,03:36-37.

    [2] 何依凡.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进展[J]. 健康之友,2018,14:21-22.

  • 2019年3月更新的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布的指南明显降低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推荐,建议70岁以上或40岁以下的成年人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将推荐级别下调至Ⅱb,认为可考虑在40到70 岁心血管病高风险和出血风险低的成年人服用阿司匹林。

     

    于是有人据此提出: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以偏概全了,要想知道原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简单来说,一级预防是针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二级预防则是针对患者预防复发,具体分析如下:

     

    (1)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指心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也就是没有真正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人,通过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2)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指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一直处于非常稳固和坚实的地位,目前全球医学指南或共识几乎一致认同其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则始终存在着争议。

     

     

    70岁以上的老人真的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不建议下列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1)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40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一级预防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2)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大于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到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但是,如果患者有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存在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斑块破裂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服用阿司匹林将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梗塞,所以即使是70岁以上的老人,也一定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停药。这种情况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在70岁以上无关。

     

    总之,“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要确定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还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关于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1)不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是不建议不代表不可以用,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可以考虑用。(2)如果没有禁忌症,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而且不能停药。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中老年人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鼻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在干燥季节或气候变化时更为常见。除了鼻腔黏膜干燥、打喷嚏、挖鼻等小动作可能导致鼻出血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也是重要诱因。

    一、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1. 鼻腔黏膜干燥:干燥的空气或季节变化会导致鼻腔黏膜干燥,使其更容易受损和出血。

    2. 打喷嚏:强烈的喷嚏会瞬间增加鼻腔内压力,导致鼻腔血管破裂。

    3. 挖鼻:频繁挖鼻会损伤鼻腔黏膜,导致出血。

    4.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变薄,容易破裂。

    5.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破裂。

    二、预防鼻出血的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容器,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2. 避免频繁挖鼻:不要用手挖鼻,以免损伤鼻腔黏膜。

    3. 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4.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5.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三、如何处理鼻出血:

    1. 保持冷静:发现鼻出血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和焦虑。

    2. 坐下或躺下:坐下或躺下,头部略低,有助于减少出血。

    3. 用手捏住鼻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5-10分钟。

    4. 冷敷:在鼻梁上敷上冰袋或湿毛巾,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5. 及时就医:如果鼻出血持续时间较长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就医。

  •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尤其是脑中风,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就因脑中风离世,引发人们对这一疾病的关注。

    脑中风好发于肥胖、胆固醇过高、糖尿病、吸烟、生活紧张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值也会相对提升,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有高血压。预防脑中风,除了远离危险因素外,快速走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脑中风可分为脑血栓和脑出血两种类型。脑血栓是由于血管粥样硬化或狭窄引起的;脑出血则是由于血压过高导致脑部血管破裂,血液外流。脑中风的症状包括头痛、耳鸣、手脚无力、麻痹等。由于脑中风没有明显的前驱征兆,一旦发作,病情就会非常严重。

    中风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也可能患有中风。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中风的年龄层也日趋年轻化。父母应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未来患上中风。对于先天性脑部结构异常或血管异常的儿童,也要注意是否经常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可能是血管瘤的先兆。

    高血压虽然难以治愈,但可以通过控制血压来预防脑中风。吸烟者更容易患有中风,生活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血压升高。赖志冠医师表示,远离危险因素是预防中风的关键。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人群,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油腻和过咸的食物。老年人应进行温和的运动,如快速走路,每天30分钟,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标准。爬山不适合膝关节不好的人,也不建议老年人进行此项运动。外丹功虽然有助于养生,但并不能有效消耗热量,快速走路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此外,要养成随时测量血压的习惯,确保血压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如果10次测量中有5-6次超过标准范围,就要提高警惕。坊间流传的银杏可以降血压的说法,效果有限,对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帮助。

  •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咳嗽等疾病。因此,冬季进补变得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冬季进补符合季节“藏”的特性,能够为身体储存足够的营养,提高身体素质。

    冬至,作为冬季的重要节气,更是进补的好时机。以下几种食物,不仅美味,而且具有很好的补阳防寒作用,适合在冬至这天食用。

    1. 汤圆

    汤圆在江南地区非常流行,其原料糯米、芝麻、红豆等都具有温热性味,能够健脾养胃,提高机体抗寒防病能力。

    2. 饺子

    饺子馅料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这些食材都具有温热性,能够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3. 八宝粥

    八宝粥选用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食材,具有健脾温胃、滋阴润燥的功效,非常适合冬季食用。

    4. 萝卜

    萝卜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的作用,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5. 馄饨

    馄饨的形状类似鸡卵,象征着天地混沌,因此,在冬至这天食用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6. 羊肉

    羊肉具有补肾壮阳、益气补血的作用,是冬季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但羊肉属大热之品,患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不宜食用。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高血压,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其危害,更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缓解方法。本文将从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应对血压稍微高一点的情况。

    首先,从生活方式入手。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却对控制血压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睡前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夜间血压;散步则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高血压症状。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在选择药物时,患者应遵医嘱,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例如,默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降低血压。同时,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也有助于控制血压。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面对血压稍微高一点的情况,我们应从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复杂,与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痰湿内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高血压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辨证论治,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的中药。

    1. 羚角钩藤汤: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型高血压患者。该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2. 天麻钩藤饮: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该方具有平肝熄风、滋养肝肾、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3. 决明子菊花汤: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该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明目降压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4.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胆湿热、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泻肝胆、平肝熄风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5. 茯苓泽泻汤: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型高血压患者。该方具有健脾利湿、温阳化气、平肝熄风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2.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定期复查: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因个体差异而异。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判断。

    首先,医生会根据高血压的分级和患者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对于1级高血压、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3-6个月的观察期,在此期间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如果血压仍然偏高,或者患者属于2级高血压、高危或极高危患者,则可能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这些药物可以作为初始治疗药物,但最终选择哪种药物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相关症状等因素综合考虑。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血压,改善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一旦开始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切勿随意中断。定期随访和监测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和类型,以确保血压稳定。

  •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逐渐上升。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慢性疾病。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及时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至关重要。

    1、利尿剂: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利尿剂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它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钠离子,从而降低血压。对于伴有心力衰竭和水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具有很好的疗效。然而,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糖脂代谢异常。

    2、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等,对降低血压具有显著疗效,且没有其他禁忌症。然而,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避免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3、β受体阻滞剂:对于舒张压明显升高、心率偏快的老年人,酒石酸美托洛尔类药物是较好的选择。这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饮食:尽量少吃高盐、高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

    3、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4、定期复查: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血压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注意饮食、锻炼和心理等方面,以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了解高血压的饮食禁忌,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饭后散步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并不适宜。因为饭后消化系统需要大量血液供应,而散步会增加运动量,导致血液流向运动系统,从而影响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心脏功能减退,血管硬化,饭后散步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

    其次,饭后立即食用水果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水果中的有机酸会与其他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影响消化吸收。同时,饭后立即食用水果,容易被先前吃进的食物阻挡,导致水果不能正常消化。

    此外,饭后饮用浓茶也是高血压患者的禁忌。茶叶中的鞣酸会与胃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长期如此,甚至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

    除了上述饮食禁忌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2.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4. 定期复查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积极配合医生,合理用药。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老年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众多降压药物中,氢氯噻嗪、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良好的疗效,成为了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优选。

    氢氯噻嗪作为一种利尿剂,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能改善心脏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等问题。然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病情调整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美托洛尔作为一种β受体阻滞剂,对各类老年高血压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缓解心绞痛、心律失常等问题。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并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油腻食物。

    硝苯地平控释片作为一种控缓释制剂,可以延缓药物释放速度,降低服用次数,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患者需按时口服,并在用药过程中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维持情绪稳定。

    除了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还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结合自身病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秋季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许多人开始关注如何在这个季节保持身体健康和身材。减肥运动成为许多人的首要任务。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适合秋季减肥的有氧运动,帮助大家轻松减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氧运动对减肥的作用。有氧运动是一种持续、有节奏、全身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这种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能量消耗,从而帮助减肥。以下是一些适合秋季减肥的有氧运动:

    1. 跑步

    跑步是目前最佳的有氧运动,它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大脑的氧气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每次跑步时间不少于40分钟,速度以中速或慢跑为主。

    2. 爬山

    爬山是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更佳。在深秋季节,爬山还能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温度的目的。

    3. 羽毛球

    羽毛球是一项室内有氧运动,相比室外运动,这种室内运动让人感觉舒适。一场正规的羽毛球比赛强度要比一场足球赛还要大,可以帮助减肥。运动前准备活动至关重要,以免受伤。

    4. 骑车

    骑车是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翻越小山,快慢结合,可以消耗更多的热量。骑车运动最好到户外,可以采用不同的强度和节奏,或者在不同的地形上进行。变换锻炼的节奏和强度可以使锻炼过程变得有趣,形成不同强度的刺激。

    除了以上几种运动,还有许多其他适合秋季减肥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跳绳、游泳等。在进行有氧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热身和放松都很重要,以慢速开始,逐渐增加速度,直到达到心率目标范围,直到快结束时,再逐步降低速度。

    2. 做有氧运动时,避免高强度的训练,多补充水分。

    3. 如果感觉头晕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运动。

    4. 适当的做有氧运动对你的整体健康十分有利,再配合一个健康的饮食,它可以帮助你减少体内脂肪并展露出肌肉的线条。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