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吃阿司匹林致突发脑出血!医生:服药时记住这3点

吃阿司匹林致突发脑出血!医生:服药时记住这3点
发表人:方健

73岁的张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段时间,张奶奶突然感觉剧烈头痛、呕吐,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没有力气。

 

家人赶紧送张奶奶去医院看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量约5ml!询问病史,结合他目前血压、血糖等化验检查,初步确诊为阿司匹林导致的脑出血。这个案例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是比较安全的经典药物,但是长时间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阿司匹林有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储备能力下降,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引起脑血栓及脑梗死。

 

对于老年脑部血栓的预防,临床多会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采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脑出血就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这可能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的失活,进而阻断血栓素A2生成,最终完成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最终发生脑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出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有三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较高,如需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存在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这三类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服用时可能需要减量,实在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生交代的用法用量服药。

 

2)正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存在幽门螺杆菌阳性、七十五岁以上高龄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治疗。

 

3)肾损害患者;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的患者;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低剂量肝素治疗除外)的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等慎用阿司匹林。

 

 

除了上述3点注意事项,孕期服药也需特别谨慎,因为动物试验在妊娠头三个月应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在妊娠后三个月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两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另外,儿童或青少年服用可能发生少见但致命的瑞夷综合征。

 

那既然阿司匹林有脑出血风险,为何医学界还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大数据统计表明,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如果不用阿司匹林则导致脑中风的几率要多得多,权衡利弊,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因此还是需要继续使用。

 

而且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记住以上注意事项,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会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且能从服用阿司匹林中获益更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出血疾病介绍: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在非外伤的情况下,由自身原因引起的脑内血管自发性破裂,从而造成脑内出血。它是脑血管病常见亚型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15%左右,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迅猛、病情变化快、复发率高、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早期死亡率很高,急性期的病死率可达30%~40%,幸存患者会留有多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及吞咽功能障碍等,因此需积极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他汀有什么作用?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物的一个代表,其可以有效的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从而调脂稳定板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后!

     

    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常见的主要是冠心病、脑梗塞、下肢动脉闭塞、颈动脉斑块等疾病!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而他汀是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

     

     

    二、脑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的原因,常见的有三类,一是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其主要原因是血压太高,导致血管压力太大,最终脑出血!二是脑动脉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瘤较为常见,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也很常见!三是外伤性脑出血,多有外伤病史!这三大类原因是脑出血的最为常见的原因!

     

    三、他汀和脑出血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他汀类药物和脑出血并无直接关系,如果非要扯上关系!只能是他汀类药物服用以后,会减少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可以改善血管内皮,避免血管内皮脆性增加,这样反而可以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他汀和脑出血,真的没有关系,如果真要扯上关系,那也是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阿司匹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典老药,它的历史比我古代云南白药还要悠久,据说阿司匹林要早5年进入临床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可以说上述疾病的首选治疗就是阿司匹林。

     

     

    然而,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有毒副作用,另外,有些人因为基因等原因对阿司匹林产生耐药,有阿司匹林抵抗现象,这些情况下,是再也不能使用阿司匹林了,而是需要用到它的替代药物氯吡格雷等药物,以下5种情况不能使用阿司匹林:

     

    1. 存在阿司匹林过敏等禁忌症

     

    对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它成份过敏,如表现为较广泛皮疹或荨麻疹;有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历史。

     

    2.有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史

     

    此类人使用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抗炎药都可能出现急性上下呼吸道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支气管阻塞呼吸功能衰竭。十分钟到两小时内可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同时有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咳嗽,这种反应的程度和摄入的剂量正相关,服药剂量越大,反应越严重。100毫克的阿司匹林足以引起这种反应。

     

     

    3.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期

     

    阿司匹林本身最常见引起出血部位就是胃肠道,因此如果是消化性溃疡出血急性期,万万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同样,对于出血体质的人,也不能用。否则会加重出血,导致生命危险。

     

    4.严重肝肾功能衰竭

     

    对于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的人,阿司匹林不能正常代谢,有可能导致血药浓度过高,出血风险就大大增加。因此不能使用阿司匹林。

     

    5.存在较严重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就是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后仍然会发生血栓或者是栓塞,实验室检查的指标也不能反映抗血小板功效,如果排除了三高控制不好、服药依从性不好如不能坚持按量按时服用药物等因素,就要考虑阿司匹林抵抗问题。这时可以适当加大阿司匹林剂量,如果还是有阿司匹林抵抗,这时就需要停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了。

      
    替代阿司匹林的药物常见的是氯吡格雷,它是后起之秀,但也能发挥抗血小板的药理功效,也常用于常用于脑梗死(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和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绝大部分人服药期间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情况下可能有出血情况发生,如牙龈出血等如有发生,请及时联系医生。如需进行外科手术或牙科手术前,应告知医生。择期手术患者应于术前1周以上停止使用本品。使用其他药物时,可能和本药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后果,需告知医生自己目前正在服药氢氯吡格雷片。也可以选择双嘧达莫、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药物,它们的注意事项最主要也是防止出血的不良反应。

  • 脑梗死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疾病,它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大多数病人在得了这种疾病以后,都或多或少遗留一些并发症,比如说话不利索、走路有困难、口角歪斜等。特别是对于那些脑梗死以后不能走路的病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了,家里需要有人专门照顾,长期的不能运动,身体也会慢慢变差。


    很多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相比,再次得脑梗死的风险也大的多,要知道脑梗死是发作一次就重一次。虽然当前的医学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在面对脑梗死的后遗症的时候,也有些束手无策。很多人在想,有没有办法通过吃什么东西来加速恢复呢,今天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脑梗死其实也有分型的


    医学上其实对脑梗死有进一步的分类,主要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这两个概念不要说非医学人士弄不清楚,就是真正的医生也不一定能弄的很明白。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是存在着血管壁的破坏的,他们的脑血管多有动脉粥样硬化,在这个基础上脑血管出血了狭窄或者闭塞,造成局部的缺血坏死,堵塞血管的拴子主要来源于发生病变的血管。而脑血栓形成就不一样了,这类人的脑部血管大多数是没有什么异常的,只不过别处形成了栓子,这些栓子会随着血液的流动而进入脑部,从而造成脑血管的缺血缺氧,这个时候就会引起脑细胞的坏死。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多数都有房颤的病史,房颤的时候特别容易形成栓子。


    其实从本质来说,脑血栓形成主要就是在病变的血管那里发生了堵塞,而脑栓塞是指别处形成的栓子随着血液流动达到脑部而堵塞了脑血管。脑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而脑栓塞主要发生于中青年。


    除此之外,脑栓塞的发病是相对缓慢的,并且大多数是在睡觉的时候发作,而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比较快,可以一开始就表现为完全性的脑卒中,症状很快就可以变得很重,这类患者多在活动的时候发病。如果听到某某人在打麻将或者干活的时候突然出现嘴角歪斜、不能说话以及肢体无力,这个多数考虑为脑血栓形成。

     


    2.脑梗死吃什么恢复的比较快?


    这里我需要明确地说一下,脑细胞和别的细胞不太一样,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死了就不能再恢复原来的样子,所以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多数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即便脑梗死恢复的再好,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尽快进行治疗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如果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可以用阿替普酶来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越好,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如果发病时间在4.5~6小时,可以用尿激酶或者链激酶进行动脉溶栓,但是静脉溶栓的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出血的风险也大。


    如果溶栓效果不好,并且发病在8小时以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把堵塞血管的东西给取出来,但是这个花费是比较大的,而且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快速使脑梗死恢复,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需要清淡饮食,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与此同时病情稳定的时候也需要尽快进行康复锻炼,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来最大限度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媒体关于心脏性猝死的报道不绝于耳,不少人都担心在生活中出现意外的危险状况,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

     

    那么在家里备什么药能预防急性心梗或脑梗?或者紧急情况下吃什么药能急救呢?很多人知道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没错,除了这两个药,其实,还有开塞露,虽然很普通,但是却可以缓解急性心梗时的便秘。有人说,心脏病患者,家里备有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开塞露这3种药,关键时刻能救命!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笔者给大家科普下这三个常用的急救药。

     

     

    一、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的急性发作。硝酸甘油是一种抗心肌缺血的血管扩张剂,可缓解心绞痛症状。

     

    冠心病患者,需在家中常备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突然感到胸痛时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最好是坐着)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每次0.25毫克到0.5毫克(半片到1片),每5分钟含服1次,直至症状缓解,15分钟内含服最大剂量不超过1.5毫克(3片)。

     

    对于冠心病患者,都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其主要成分都容易挥发,故应避免置于贴身衣物口袋内而导致其因体温而挥发失效。

     

    如果连续含3片,症状仍不缓解者,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疾病,需尽快送往医院就诊。值得注意的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绞痛患者不宜使用硝酸甘油。

     

      
    二、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降低血栓形成。已经确诊为冠心病、脑梗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明显狭窄(狭窄大于50%)而且无禁忌证的患者,都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75毫克到150毫克。急性心梗发作时,如果没有禁忌证,可取每片为100毫克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片,放入嘴中嚼碎后吞下。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要随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三、开塞露

     

    便秘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急性心梗患者出现便秘的话,后果可能很严重。急性心梗患者一旦出现便秘,由于排便时间长,使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回心血量减少,再加之用力屏气,血压骤升导致左心负荷急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急速减少,而且便秘时大便干结,用力过大会导致腹压升高、心率加快,最终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出现严重且持久的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存在粪便嵌塞的便秘患者,经直肠用药时,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推荐使用开塞露。急性心梗患者出现便秘,使用开塞露时,可以将容器瓶盖取下,涂以油脂少许,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成人每次20毫升,儿童每次10毫升。

     

     

    结语

     

    总之,硝酸甘油是心绞痛急性发作的首选;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用药,心梗发作时嚼碎服用可以救命;开塞露可用于缓解急性心梗时的便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不妨备用这三个“救命药”。

  • 前段时间广州一个28岁小伙子-小陈,经常熬夜加班,后来出现口齿不清,视力模糊,眩晕等症状,经过检查确诊为脑梗。

     

    那么现在脑梗这类疾病越来越年轻化,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辨别呢?有请本周大医生—京东健康特邀嘉宾金铂医生为大家详解。

     

     

    提到脑梗,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中老年人群,但其实脑梗这类疾病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还是由于当下生活节奏较快,年轻人群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规律所导致的。所以无论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提高健康意识,降低脑梗的发生几率。

     

    发生脑梗的征兆

     

    1. 头晕:

     

    脑梗者会频繁出现突然性头晕,过几秒后又恢复正常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脑部短暂性缺血导致的,需要多加注意。

     

    2. 爱打哈欠:

     

    经常不明原因的打哈欠要引起重视,也很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脑部缺氧而引起的,即使是休息好也得不到缓解。

     

    3. 看东西模糊:

     

    出现眼前突然看不清物体或黑蒙的情况,数秒或者数分钟后又恢复正常,这也要警惕脑梗。因为脑血管堵塞,大脑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夏季如何避免脑梗?

     

    正确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但是夏季更应该注意另外三点。我的方法是健康一杯水,随身一把扇,一个闹钟。

     

    1. 补水:

     

    有人以为喝淡盐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早晨是人体血压的榜首顶峰,喝盐开水会使血压更高,危害健康。所以喝水还是以清水为主,没有特殊情况下,每天需要喝约1500-2000毫升即可,记住要平均分配在不同的时间段。

     

     

    2. 扇子:

     

    我们知道高温会使得体内血液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压升高、从而大大增加了脑血管发病风险。外面热,屋里冷,这种忽冷忽热会让血管忽而收缩忽而扩张,诱发脑梗,所以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度。

     

    3. 闹钟:

     

    不正确的午睡,容易增加脑梗风险。如午睡时间过长、中途突然被闹钟惊醒,都可能增加脑梗的风险。饭后半小时后午睡30分钟左右最合适,闹钟声音不宜过大,避免惊醒,发生脑梗。

     

    学会了以上方法能帮助大家降低脑梗发生的风险,夏季是脑梗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再次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规律作息,时刻关注身体健康变化。

     

    讲解嘉宾 |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金铂 京东健康在线问诊专家团成员

    编辑 | 黑凤梨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

     

    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

     

    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

    (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

     

    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

     

    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我们继续讲解关于脑出血的话题,怎么能预防这个脑出血?

     

    脑出血有很多的高因素,既然有高因素或者说原因,那它是可以做到预防或者说部分预防,那我们可以分成2大部分来说:一个是它的高因素;另外一个就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块。

     

    那我们首先讲高因素,大家都知道,这个脑出血的发病原因无非就是一些三高:高血压、糖尿病、还有这个高脂血症。那既然它的基本原因是这,那么我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以及控制血脂就是预防脑出血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一些因素。

     

     

    落实到具体的预防措施上,那么有一些饮食上的改变,或者说生活习惯上的改变,比如说低盐饮食,中国人食盐量其实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话是偏高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是,平均每人,成年人每天4.5克盐,或者说5克盐,就可以保证自己的身体需要量。

     

    而我们这个生活习惯,尤其是北方人,食盐量非常高,它是造成高血压的一个原因,那么也是造成脑出血的一个原因,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降低自己的盐的摄入。

     

    其实盐不只是说我吃饭中咸一点盐就能保证,水果,蔬菜还有肉类,它也富含盐分。

     

    另外一个就是血糖的问题,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讲,控制血糖的关键就是平衡饮食,不是说富含糖类的食物不能吃,而是要少吃,改良它的结构。另外就是对糖尿病的病人来说,它有两点最根本的控制措施:

     

     

    第一点就是控制饮食,就是管住嘴;第二点就是要运动,就是要迈开腿。那么饮食是控制血糖最根本的一个治疗办法,对糖尿病病人来说,富含淀粉一类的食物,比如说面条、米饭、馒头、稀饭,这类食物不是说不可以,不能吃,而是要尽量少吃,要控制,得给自己要制定一个量。

     

    那么除此之外就是要高蛋白饮食,另外就是富含糖物这些水果像西瓜,香蕉,还有其他苹果这些食物,要尽量避免、少吃,也要控制到量,量化这些指标。

     

    对于高脂血症的这类患者来说,平常生活中就更加注意的是对脂肪摄入的控制,其实我们平常所说的高脂血症,是指高胆固醇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这类,我们把它叫做高脂血症,而这个高密度脂蛋白,它对机体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脂蛋白,它反而会降低血脂。如果说我们在查血脂中,发现自己的高密度脂蛋白偏高的话,其实这是个好事情。

     

     

    所以概括起来就我刚才说的那几点。

     

    好,谢谢大家,我们下期继续分享。

  • 由于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其引起的死亡率也在快速上升。阿司匹林作为百年老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一直无可动摇。阿司匹林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但许多患者可能并不清楚,阿司匹林哪些人必须吃?哪些人可以吃?哪些人又不能吃?本文一次说清楚。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血小板增多、活化和聚集是导致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基础,阿司匹林能不可逆地将血小板花生四烯酸通路的环氧合酶I丝氨酸残基乙酰化,最终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从而起到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显著增加了出血风险,因此在决定使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充分评估其治疗获益是否大于出血风险。

     

     

    哪些人必须吃呢?

     

    1.冠心病

     

    包括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必须服用阿司匹林。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如无禁忌症,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mg/d,如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可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

     

    2.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无论是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卒中,或者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都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证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

     

    3.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防止梗塞范围扩大,改善预后,所以应在发病后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00mg/d,急性期后50-325mg/d。

     

    4.外周动脉性疾病

     

    如果有症状的外周动脉性疾病如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酸胀、乏力或疼痛,甚至因外周动脉缺血引起肢端溃疡坏死,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325mg/d。

     

      
    哪些人可以吃呢?

     

    适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人群,可以吃阿司匹林,具体有以下人群:

     

    1.年龄在55岁以上的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

     

    2.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以下至少1项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

     

    3.评估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0%的人群。

     

    4.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但伴有以下3项危险因素的至少2项: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04mmol/L。

     

    5.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6.如上述条件均不符合,但存在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异常。

     

     

     

    哪些人不能吃呢?

     

    1.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

     

    部分人对阿司匹林过敏,服用可能会导致阿司匹林哮喘,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有活动性出血的人

     

    处于脑出血或者胃肠道出血急性期时,服用阿司匹林会加重出血危险,并不利于止血,因此这部分人不能吃阿司匹林。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年龄≥70岁、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药物、有胃肠道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5期或者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因为获益低于风险。

  •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正是因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中,出血风险,尤其重要消化道出血风险,始终是比较令医生患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一、注意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主要剂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剂型,包括拜耳在内的诸多厂家,生产的也都是肠溶片,而肠溶片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说明书上明确的指出,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之所以空腹服用,是因为其肠溶剂型,如果在餐后服用,会大大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从而使得药物在胃内被吸收,影响了其肠溶的初衷,也会增加肠道刺激,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药时间大有讲究,也大有学问!

     

    二、注意胃部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资料显示,使用者中15%的患者会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而在这些副反应中,我们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其蛛丝马迹的。比如常见的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胀、打嗝、呃逆等等,都有可能是胃肠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相关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那么也可以将消化道出血的副反应降低到最小!
     

    三、必要时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联合什么药物呢?主要是联合PPI,胃粘膜保护剂!如果早期发现胃病相关损害或者并发症,而且阿司匹林不能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联合消化道用药以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了!而联合用药在指南中也是有明确指证的,所以,在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或许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一环!
     

    四、监测出血相关指标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中,血常规多数都会复查,但很少会有人查到凝血、粪常规,而凝血和粪常规,也是早期发现出血高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现粪便潜血阳性,都是高出血风险,需要加以警惕,尽快干预!

     


    但即便如此,仍然每年都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所以,防不胜防,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注意以上几点,减少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者是非常有用的!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我是一名八年前曾经患过脑出血的患者。自那时起,我一直在服用高血压药物以维持我的血压稳定。然而,最近我开始感到头晕和头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这些症状让我非常担心,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很快得到了医生的回复。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血压水平,并了解到我的高压在120-130之间,低压在90左右。然后,医生询问了我的肝肾功能和是否有过敏史。幸运的是,我的肝肾功能正常,也没有过敏史。

    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医生告诉我可以同时服用补天灵片来缓解我的头晕和头痛症状。医生还建议我在服用补天灵片期间密切监测我的血压,并在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医生也提醒我,虽然补天灵片和六位地黄丸都可以用于治疗头晕和头痛,但我只需要选择一种进行治疗即可。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购买了汉宝品牌的补天灵片,并按照医生的指示开始服用。几天后,我发现我的头晕和头痛症状有所改善。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能够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脑出血后遗症可能包括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早晨起床时加重,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3. 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等; 5. 如果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可以考虑服用补天灵片等药物进行缓解。

  • 我记得那天晚上,叔叔在家中不慎摔倒,头部受伤。我们立即将他送往了最近的医院。医生初步检查后告诉我们,叔叔的血压非常低,且有明显的躁动不安症状。经过CT扫描,医生发现叔叔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10ml,硬膜下血肿约28毫升。医生表示,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密切观察和治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叔叔的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他的血压仍然很低,精神状态也很差,经常问答不切题。我们非常担心他的健康,于是决定寻求线上医疗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们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

    医生详细询问了叔叔的病情和症状,并查看了CT扫描结果。医生告诉我们,叔叔的病情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他目前的血压过低,手术风险很高。医生建议我们先进行保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止血等措施,并定期复查CT扫描,观察病情变化。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保守治疗。虽然叔叔的病情仍然很严重,但我们能够通过线上问诊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叔叔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血压也开始恢复正常。我们非常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否则我们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叔叔的病情。

    脑出血和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血肿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或变化。 推荐科室 神经外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 控制血压,避免过高或过低; 3. 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酶等; 4. 定期复查CT扫描,观察病情变化; 5.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 我从未想过,22岁的我会被诊断出烟雾病,左侧脑出血,需要手术。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头疼厉害的那一夜,我挂了急诊去医院,做了CTA后医生告诉我这个结果。住院期间,我又做了血管造影检查,医生说是双侧烟雾病,手术可能性大。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无助和恐惧,仿佛世界都崩塌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他建议我建立脑血管影像的电子档案,以便更好地评估我的病情。他的团队提供了电话服务,帮助我将所有的原始数码影像放到一个档案里。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让我感到安心,因为我知道我的病情正在被认真对待。

    除了医学上的治疗,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医生建议我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同时,我也开始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来帮助自己应对焦虑和恐惧。

    回顾这段经历,我意识到,面对疾病,我们不仅需要医学上的治疗,也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自我调节。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助其他人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

    烟雾病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晕厥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推荐科室 神经外科 调理要点 1. 手术治疗:对于双侧烟雾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2.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抗凝药物等; 3. 生活方式调整: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4. 心理支持: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来帮助自己应对焦虑和恐惧; 5.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反应迟钝、恍惚不真实、听力、嗅觉下降的情况。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睡眠不足、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脑梗死和脑出血等。长期熬夜可能导致睡眠不足,从而引起头晕、头痛、身体乏力等症状。神经衰弱则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导致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脑供血不足时,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脑梗死和脑出血则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四肢瘫痪、昏迷等症状。针对这些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药物,或进行手术等治疗措施。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是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

  • 我妈在前天晚上9点多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现在她还处于昏迷状态,医生说死亡率极高,植物人概率大。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和焦虑,整夜都在想办法救她。幸运的是,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进行线上问诊。我们通过视频通话和图片分享,医生详细了解了我妈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虽然医生也提到苏醒的概率很低,但我仍然抱有希望,坚持不放弃。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还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让我们看到一丝光明。

    脑出血就医指南 脑出血就医指南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2. 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3.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5.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 我是68岁的老人,最近因为一场意外而被诊断出脑出血。起初我只是摔了一跤,没想到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和观察,我的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在7月8日的复查中,医生发现我的脑内出血量有所增加,这让我和家人都非常担忧。

    在宁波市的医院里,我遇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建议。有的医生认为我需要立即进行手术,而有的医生则建议我继续保守治疗。面对这种情况,我和家人都感到非常迷茫和焦虑。我们不知道该相信谁的意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我尽快恢复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寻求在线医生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视频咨询,医生仔细地查看了我的所有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并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最终,医生给出了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如果我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先尝试口服阿托伐汀进行保守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听了医生的建议,我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我们决定遵循医生的指导,继续观察和治疗。同时,我也意识到,在面对复杂的医疗问题时,多方咨询和获取专业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策,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脑出血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脑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或麻木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出血。 推荐科室 神经外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2.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的变化;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5. 如果出现新的症状或不适,及时就医。

  •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爸爸突然倒在了地上,口齿不清,右侧肢体无力。我们立即将他送往了吉大一院的急诊科。经过CT检查,医生告诉我们,爸爸是脑出血,需要紧急治疗。

    在ICU病房,医生们对爸爸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他们告诉我们,出血量不少,中线也有移位,情况非常危急。然而,医生也提到,考虑到爸爸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手术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他们说,无论是否进行手术,结果都可能是一样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家人都非常焦虑和无助。我们不想让爸爸再遭受手术的痛苦,但又不愿意放弃任何可能的治疗机会。最终,我们决定尊重医生的专业意见,选择不进行手术,而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爸爸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恢复仍然需要时间。我们一家人都在努力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够帮助爸爸尽快康复。

    脑出血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脑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或无力、视力模糊、言语困难、步态不稳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都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推荐科室 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 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等; 3.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5.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我是石家庄市的一名普通市民,母亲因脑出血住院治疗。作为子女,看到母亲病痛的折磨,我心如刀绞。每天我都在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希望能让母亲早日康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一种名为神经节苷脂的神经营养药,据说对脑出血的恢复有很大帮助。但我也听说过这种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担忧。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医生告诉我,神经节苷脂和奥拉西坦都是神经营养药,效果差不多。然而,我仍然对神经节苷脂的副作用心存顾虑,担心会对母亲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医生建议我可以继续使用奥拉西坦,并且可以同时服用甲钴胺来辅助治疗。虽然我对神经节苷脂的使用仍有疑虑,但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安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线上问诊不仅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还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子女,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医疗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我们的亲人。

    脑出血的治疗与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脑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2.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 3.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奥拉西坦、甲钴胺等; 4.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5.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 太阳穴受到打击可能会导致头痛、头晕、失眠、脑震荡和脑出血等健康问题。头痛通常是由于头部血管或神经受损引起的,可以通过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来缓解。头晕可能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可以通过服用倍他司汀片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来改善。失眠可能是由情绪变化引起的,可以通过睡前喝热牛奶或泡脚来改善睡眠质量,必要时可服用艾司唑仑片或地西泮片。脑震荡和脑出血是更严重的状况,需要医生的治疗,包括药物如谷维素片、甲钴胺片、甘露醇注射液和呋塞米片,以及可能需要的手术治疗。

  • 我父亲的脑出血手术后康复期一直是我们全家人最关心的事情。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他的恢复进行。然而,最近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医生开的药不够了。我们需要再拿两盒,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去医院取药变得非常困难。这时,我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决定尝试一下线上问诊。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上,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专门负责神经外科的医生。通过视频通话,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父亲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对我父亲的康复进程进行了评估。最终,医生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并开出了新的处方。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医生也很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我们不用再冒着感染的风险去医院取药,真是太方便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让我们在这个特殊时期也能得到及时的医疗帮助,真的很感激。

    脑出血手术后康复用药指南 常见症状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推荐科室 神经外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血压,避免过高或过低; 2.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3. 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4. 注意饮食,限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 5.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