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发表人:张志伟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正是因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中,出血风险,尤其重要消化道出血风险,始终是比较令医生患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一、注意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主要剂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剂型,包括拜耳在内的诸多厂家,生产的也都是肠溶片,而肠溶片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说明书上明确的指出,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之所以空腹服用,是因为其肠溶剂型,如果在餐后服用,会大大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从而使得药物在胃内被吸收,影响了其肠溶的初衷,也会增加肠道刺激,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药时间大有讲究,也大有学问!

 

二、注意胃部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资料显示,使用者中15%的患者会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而在这些副反应中,我们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其蛛丝马迹的。比如常见的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胀、打嗝、呃逆等等,都有可能是胃肠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相关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那么也可以将消化道出血的副反应降低到最小!
 

三、必要时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联合什么药物呢?主要是联合PPI,胃粘膜保护剂!如果早期发现胃病相关损害或者并发症,而且阿司匹林不能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联合消化道用药以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了!而联合用药在指南中也是有明确指证的,所以,在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或许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一环!
 

四、监测出血相关指标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中,血常规多数都会复查,但很少会有人查到凝血、粪常规,而凝血和粪常规,也是早期发现出血高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现粪便潜血阳性,都是高出血风险,需要加以警惕,尽快干预!

 


但即便如此,仍然每年都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所以,防不胜防,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注意以上几点,减少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者是非常有用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物副作用疾病介绍:
药物热是患者治疗疾病时因,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引起的发热,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后发热可消失。发热原因不明确,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应考虑为药物热。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较为常见。抗菌药物是导致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和心血管药物。服药后出现发热的平均时间为7~10天,可合并过敏性皮炎的表现。停药后一般情况下,体温在48~72h内自行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后,无需特殊处理。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我们消化系统中,消化道出血的危害非常严重,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临床上治疗消化道出血主要是介入疗法和内镜治疗方法,选择哪种治疗方法,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现在我们具体的认识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消化道出血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算是相对严重的消化内科疾病,如果患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可能会有很多的病症表现,比如表现出的头昏、乏力、心动过速以及血压的偏低等症状表现,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治疗消化道出血呢,下面我们具体的认识下如何治愈消化道出血疾病?


    对于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主要通过介入治疗以及内镜治疗结合的方法,两种治疗措施效果好,可以到医院接受介入治疗,如果可以用内镜观察消化系统的病变情况,对症下药是最好的了。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选择治疗措施的过程中,保健措施也非常的重要,患者要注意做好卧床的休息,注意记录脉搏以及血压的变化,另外,患者还要注意观察皮肤的冷热。保持病人的呼吸通畅。不要因为呕血而导致窒息。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过程中,还要重视补充血容量,经常诊断后,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和收缩血压相对比较低时,要注意输入大量的血液,除此之外,还要重视避免输液和输血过程中,因为过量导致的其他并发症,比如肺气肿或者二次出血的病症,如果有出血的症状出现,要注意进行及时的止血,临床上可以通过向胃腔里灌冰水,进而使胃的温度得到降低,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血管收缩,进一步的血的流量降低。


    大家另外还要重视正确的处理一些消化内科的疾病,消化道出血多数是因为消化内科疾病引发的,大家在治疗消化道出血疾病时,更要重视避免一些胃溃疡、胃炎等并发症的出现。


    上述就是针对如何治愈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讲述,对于消化道出血疾病,大家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消化道出血如果治疗不当,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同时出现,因此治疗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日常的保健。

  • 恩替卡韦是指南推荐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它能够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从而发挥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它的适应症包括: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那么恩替卡韦可以长期用于乙肝病人吗?

     

     

    乙肝病人可以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理由有以下几点:

     

    1.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核苷(酸)类药物建议总疗程至少 4 年,在达到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ALT 复常、HBeAg 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 3 年(每隔 6 个月复查一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因此恩替卡韦可以并应当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长期治疗。

     

    2.恩替卡韦疗效肯定,具有起效较快、抗病毒作用较强、可以在短期内把慢乙肝病毒载量降至很低的水平,能最大限度的的减少慢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伤,病毒变异率也相对更低。

     

    3.恩替卡韦安全性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高、胃肠道反应等,一般能耐受,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4.依从性好。由于其半衰期长达15个小时,因此每天只需一次给药,相对方便。

     

    5.不易发生耐药性。传统治疗慢乙肝的药物如拉米夫定,就因其易发生耐药性,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而逐渐退出慢乙肝的治疗领域。因此恩替卡韦应运而生,由于其能作用于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多个环节,作用靶点较多,即使慢乙肝病毒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恩替卡韦任能有效控制慢乙肝病毒,但并不是绝对不会耐药,所以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应当规律用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率,同时定期复查避免产生了耐药情况不知而导致病情恶化。这就是为什么恩替卡韦不容易发生耐药性,并能长期使用的主要原因。

     

     

    长期使用恩替卡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本药物因在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后服用。

     

    2、不能随便停药,应当遵医嘱规律用药 。

     

    3、肾功能不全患者或者使用其他有肾毒性的药物,应当遵医嘱调整剂量使用。

     

    4、儿童患者只有当潜在获益超过对儿童的风险时,才能应用恩替卡韦。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研究数据不充分,故不推荐使用本药物。

     

    6、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应当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并监测肾功能。

     

    7、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或明显肝脏毒性时,应当暂停服用本药物。

  • 73岁的张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段时间,张奶奶突然感觉剧烈头痛、呕吐,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没有力气。

     

    家人赶紧送张奶奶去医院看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量约5ml!询问病史,结合他目前血压、血糖等化验检查,初步确诊为阿司匹林导致的脑出血。这个案例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是比较安全的经典药物,但是长时间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阿司匹林有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储备能力下降,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引起脑血栓及脑梗死。

     

    对于老年脑部血栓的预防,临床多会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采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脑出血就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这可能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的失活,进而阻断血栓素A2生成,最终完成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最终发生脑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出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有三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较高,如需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存在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这三类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服用时可能需要减量,实在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生交代的用法用量服药。

     

    2)正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存在幽门螺杆菌阳性、七十五岁以上高龄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治疗。

     

    3)肾损害患者;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的患者;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低剂量肝素治疗除外)的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等慎用阿司匹林。

     

     

    除了上述3点注意事项,孕期服药也需特别谨慎,因为动物试验在妊娠头三个月应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在妊娠后三个月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两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另外,儿童或青少年服用可能发生少见但致命的瑞夷综合征。

     

    那既然阿司匹林有脑出血风险,为何医学界还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大数据统计表明,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如果不用阿司匹林则导致脑中风的几率要多得多,权衡利弊,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因此还是需要继续使用。

     

    而且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记住以上注意事项,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会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且能从服用阿司匹林中获益更多。

  • 很多胃肠道功能不好的朋友有胃酸胃痛症状,这往往和胃部分泌胃酸过多有关。胃酸分泌过多是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之一,正常状态下胃液的分泌保持一个正常的水平,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就会造成胃部不适,出现灼烧感、吞酸、反胃、吐酸水等现象。

     

    铝碳酸镁片就通过直接与胃酸中和起到保护胃肠道的作用,很多胃肠道功能不好的朋友会随身携带这个药,到底长期服用有什么副作用?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铝碳酸镁片的药物作用机制、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碳酸铝镁片为抗酸、抗胆汁的胃粘膜保护药,含单一活性成分铝碳酸镁。它主要发挥局部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几乎不吸收进入血液中,碳酸铝镁片通过迅速中和胃酸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可逆性选择性地结合胆酸、持续防止胃蛋白酶对胃的损伤以及能够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的作用迅速改善和缓解胃部疾病的症状。

     

    铝碳酸镁片的适应症与用法用量。

     

    碳酸铝镁片的适应症:

    1、胃酸过多造成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热、酸性嗳气、腹胀等;

    2、急、慢性胃炎;

    3、反流性食管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预防非甾体类药物的胃粘膜损伤。

     

    碳酸铝镁片的用法用量:

    1、一般情况下,成人在饭后 1-2 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每次咀嚼吞服 1-2 片,一日3-4 次。

    2、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时,每次咀嚼吞服 2 片,一日 4 次,用药应在症状缓解后,至少维持 4 周。

     

    第二、服用铝碳酸镁片的副作用

     

    1、碳酸铝镁片中既有可导致腹泻的镁离子,又有可导致便秘的铝离子,常规剂量下两者相抵消一般不引起腹泻或便秘,而大剂量服用时,可导致软糊状便以及大便次数增多,偶尔可见便秘、口干和食欲不振。

     

    2、碳酸铝镁片长期服用可导致血清电解质变化,铝碳酸镁是一种发挥局部作用的抗酸药,几乎不吸收进入血液中,尤其是药物中的铝离子不易被吸收,长期大量服用碳酸铝镁片后,可使得肠道内沉积大量不溶性磷铝化合物,使得磷酸盐从粪便中丢失,而导致血液中的磷酸水平下降,进而引起钙流失,甚至可发生铝中毒。因此,为了避免铝中毒和钙流失的出现,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铝碳酸镁片。

     

     

    第三、使用铝碳酸镁片时的注意事项

     

    1、该药物应咀嚼吞服效果更佳。

    2、服用该药物不宜大量饮水。

    3、碳酸铝镁片中的碳水化合物和钠含量极低,因此尤其适用于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

    4、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应先就医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否服用该药物。

    5、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高镁血症、高钙血症者应慎用。

    6、如用药剂量过大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当立即就医。

    7、儿童用量应当咨询医师或药师,并且要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当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当在医师指导下方可用药。

  • 阿司匹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特别是中老年人,很多都服用过阿司匹林或者阿莫西林,当然,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大家喜欢把它们合在一起说,所以我也顺带这样说一下,阿司匹林的治疗范围很广泛,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那阿司匹林是否可以吃吃停停,可以当保健药物服用呢?


     

    阿司匹林能强身健体?


    别傻了,这基本上不可能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家,要谨慎服用,如果没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三高,就不要乱服用这种药物。


    阿司匹林有两种类型,有一种名为:肠溶片,有一种名为:普通片,肠溶片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不建议掰开服用或者用牙咬,这样会增加对肠胃的刺激。阿司匹林普通片一般医生会建议在吃饭之后服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具体用量要咨询医生。
     

    有些老年人会纠结,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戒口吗?


    我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特别是中药,医生都会有医嘱,说什么东西在服药期间不要吃,不然会受到影响,那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又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戒口呢?这一个问题,老人家是非常关心的,因为担心有部分食物会影响到阿司匹林的效果。

     

     

    实际上,确实有东西需要戒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不建议喝酒,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喝酒,很容易会导致胃出血的风险增大。所以,爱喝酒的朋友们,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建议就不要喝酒咯。

     

    阿司匹林能吃吃停停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有些药物,如果症状好转,或者消失,身体内部会有一种自动修复的功能,当疾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启动自动修复系统进行修复,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事实证明,阿司匹林药物如果暂停服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吩咐,如果医生没有让停药,自己停药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所以,我们并不建议私自停服药物,以免自身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疾病,不管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或者服用其他中药,西药,我们在停用之前,最好复诊一下,以免自身会发生意外的情况,私自停药不可取,我们千万不要自己把药停了,然后发生了更加不妥的症状才寻找医生的帮助。


    1. 因为我们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虽然身体的感觉是自己能够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建议以感觉为准,因为很多时候,感觉并不靠谱,还是要相信医生。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

     

    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

     

    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

    (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

     

    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

     

    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这些年我开中药方越来越小心了,不仅要考虑患者的症候,中药的四气五味,还要考虑药物本身的毒性。对于有效,但有毒性,特别是会造成持续不可逆伤害的部分中药,我万分警惕。有时我觉得自己的笔重若千钧,因为责任太大。

     

    所以,我也一直在呼吁严把中医医师的准入关,绝不能让一些不懂得现代药理学的中医师通过“推荐”、“免试”、“免学历”的方式混入中医师的队伍,因为,如果不懂现代药理学的进展,会在“懵懂无知”中使用大量对患者有伤害的药物,危害患者的健康。前几天我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一种由食用“菊三七”导致的可怕疾病:“肝窦阻塞综合征”。这种病的表现是疼痛性肝肿大、腹水形成,严重可进展为非门脉性肝硬化。目前没有可靠的治疗方法,最终解决办法是肝移植。

     

     

    实际上,不仅仅只有“菊三七”会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植物都有可能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而PAs的致病力又很强,PAs中毒剂量的范围约为0.1—10 mg/kg,PAs造成肝脏毒性的最低摄入量仅为O.015mg/k,也就说是1mgPAs就有可能撂倒一个70公斤级别的壮汉。现在我们来谈谈这类植物。

     

    从南非千里光中毒事件谈起。

     

    1920年,在南非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11位儿童因为服用了被“千里光属植物”污染的面粉,发生肝病,大多数死亡。1953年,在牙买加150例儿童由于长期服用含千里光属美狗舌草叶Senecio vulgaris茶而发生肝病。1994年,在伊拉克3个家庭14人,连续发生肝硬化腹水,2人死亡。

     

    经卫生组织调查发现,上述病例都服用了含PAs的植物,并且发现儿童更容易遭到PAs的伤害。2007年8月中国《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因千里光属植物而导致的309例“肝窦阻塞综合征”中,80%以上为儿童和青少年。但是,不要以为壮汉就不会被PAs击倒。在不丹王国,牦牛就屡屡发生PAs中毒事件,不少体格强壮的牦牛就因为食用了牧场中的千里光属植物而死亡。

     

    哪些植物含有致命的PAs?

     

    除了大家熟悉的菊三七,以及上面提到的千里光,还有大量的植物,特别是有花植物含有PAs。

     

    PAs广泛分布下面四类植物中:紫草科(Boraginaceae ,所有属 );菊科 (A steraceae ,千里光族 Senecioneae、泽兰族 E upatorieae 、紫菀族 A stereae ) ;豆科 (Legum ino—sae,猪屎豆族 Crota l arieae) ;兰科 (O rchidaceae ,树兰族Epidendreae) 等 。

     

    当然,如果不是植物学家,那么要想分清这些科和属是很困难的,那么你必须得记住下面十二种常用中药含有PAs:野百合、猪尿豆、千里光、狗舌草、菊三七、款冬、佩兰、山紫菀、泽兰、紫草、天芥菜、羊耳蒜。

     

    它们幼苗期PAs含量高于成熟期,开花之时,毒性最大。除了菊三七,上面最常用到的是有止咳功效的野百合,款冬花,山紫苑,以及芳香祛湿的佩兰。款冬花相对比较安全,中毒的病例很少,目前未见服用款冬花导致人体中毒的报道。

     

     

    紫菀中毒的病例就很多了,Sperl等就报道过1例婴儿中毒事件,这婴儿从出生3个月后每天饮用一种含有紫苑的草药茶,15个月后出现严重门静脉高压和严重腹水,所幸完全停药及保守治疗2个月后治愈。

     

    为什么中国PAs中毒的病例较少?

     

    实际上中国PAs中毒病例并不少,特别是菊三七中毒的病例,每年都有大量文献报道,只是主流媒体不跟进,导致大众很难知晓。而且中国是肝炎大国,饮酒又普遍,脂肪肝发病率又高,许多人出现了肝损伤,只是知道转氨酶高了,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PAs导致的肝病,常常被误诊为其他肝炎。所以,不是中国人具有特别抵抗能力,而是许多病例被各种不良养生信息淹没了。美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禁止市场内出售含PAs的产品。

     

    因为写作这篇文章,需查阅大量文献,在一篇2002年的资料中,我发现了一个令我震惊的事实,美国早已禁止市场出售PAs的产品。

     

    2001年 , F D A 就已经致函美国工商联和美国草药产品协会(A H P A ) , 禁止生产、销售含 PAs的草药:“凡检出 P A s 者 , 无论含量 多低 , 按 照 联邦食 品 、 药 品 和 化妆 品法 案 , 一律 视作伪 劣产 品 。 因 为无 论 P A S 含 量多低都 会对 消费者造成伤害 。”

     

    不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前苏联都早已颁布对含有PAs植物的药品禁止或限制出售的规定。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0PCS健康与安全指南第26号:吡咯里两啶类生物碱的健康和安全指南》,系统阐述了含PAs植物的分布、毒性,以及对人类的危害。

     

    但是,至今,我尚未见到中国对于含PAs药物的禁令,也没有见到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菊三七,紫菀,佩兰等含PAs的药用植物,依然畅销无阻,大行其道。或许,你们能够做到的,除了呼吁,就是拿出笔,记下我所说的那几种草药,保护自己,然后迅速远离。

  • 我们首先界定探讨的问题对象,今天讨论的是除外抽烟喝酒、三高、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简单而言,就是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老年人(65岁以上者),他们服用阿司匹林对身体有好处妈?最新学术界认为,健康老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好处!

     

     

    学术界对阿司匹林预防健康老人的中风和心脏病发作提出质疑

    医学顶尖杂志《柳叶刀》曾经发文认为,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脑中风并无明确结论。而2014年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既往并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此前,美国 FDA 曾经也声明,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最近,2018年9月16日,和《柳叶刀》期刊不相上下的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发表三篇论文指出: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延长寿命,没有发现有明显好处,反而会存在出血等疾病风险!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作为影响因子最高级别的世界级医学期刊,这一杂志的权威性不言而喻!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这一重磅论点来自一个国际性、随机、双盲的对照性试验,共研究19114名健康老年人,2010年开始试验,平均随访4.7年。

     

     

    该大型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并未降低健康老年人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比没有服用的人反而死亡率更高,主要源于较高的癌症死亡率。当然,这个结论可能有偶然性,毕竟可能存在其它原因,目前尚不能确定认为,阿司匹林导致癌症死亡率增加。

     

    试验结果还表明,两组老人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该大型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增加出血风险,主要2个部位!试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2个重要部位:胃肠道和脑出血风险。

     

    其实,在此项试验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后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一些保护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严重时会引起胃粘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那么,到底还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作为一个世纪传奇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地位不可撼动,尽管学术界时不时会有一些争议,但我们不能见风就是雨,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对待,具体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还是要个人具体情况,服用药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还是要再次强掉,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极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果没有阿司匹林服药禁忌症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

  • 他汀类药物自从1976年横空出世以来,历经四十余年风雨,成为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领域的核心药物之一,当人们提及他汀,不仅仅是说降血脂药物,更多的会说是稳定血管斑块,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他汀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酶,从而有效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能有效预防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或复发。国内外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对于没有他汀服药禁忌症的人,服用他汀第一年就能看到他汀的心血管益处,随后的长期治疗中能看到更多获益。他汀类药物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哪些人群需要长期吃他汀呢?长期吃药需要注意什么才能确保安全用药呢?

     

     

    注意以下人群需要长期吃他汀类药物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对于以下人群,如果没有禁忌症,应该长期吃他汀:

     

    1.已经确诊缺血性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脑梗)者,属于心脑血管病再度发作的极高危人群,需要长期吃他汀。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9mmol/L,属于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需要长期吃他汀。

     

    3.年龄在40 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4.9mmol/L,但是高于1.8mmol/L,也属于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需要长期吃他汀。这里可以看出,为何门诊很多人血脂范围其实并不高,但也需要服用他汀药物,原因就在这里。

     

    4.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需根据以下危险因素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程度评估,危险因素包括:(1)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 100 mmHg。(2)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 mmol/L。(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4)吸烟。(5)体重指数(BMI) ≥ 28 kg/m^2,这个指标反映人体是否体重超重情。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评估如果是高危,应当长期吃他汀。

     

    这里特别提醒:个人情况不同,因此是否需要长期吃他汀,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决策。

     

     

     

    注意长期吃他汀可能产生的3个主要副作用以及预防措施

     

    他汀类药物的心血管益处毋庸置疑,但在长期广泛使用中,他汀的一些副作用也倍受关注,尽管发生率不高,但在长期服用他汀过程中,也要关注以下他汀可能导致的以下3大副作用:

     

    1.他汀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和肝脏损伤

     

    他汀类药物可能引发肝脏转氨酶增高,原因可能是该类药物引起肝细胞膜结构改变而导致肝酶的渗漏导致,出现转氨酶升高,不代表肝脏产生毒性,因为真正肝损伤需要多项指标才能体现,包括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直接胆红素。

     

    吃他汀类药物后转氨酶升高,如果是轻度升高,小于正常值上限的三倍,不需要停药,监测肝功能指标,直到指标恢复正常。据统计,约1%的人服用他汀后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三倍,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因此遇到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时,需要暂停服药,然后每个星期查一次肝功能,直到这个指标恢复正常。

     

    为防止此类副作用,建议他汀治疗开始后1-2个月内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则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1次。同时注意:他汀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和任何原因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2.他汀可能诱发肌肉疾病

     

    他汀可引起肌病,表现为肌肉疼痛或肌肉无力症状,虽然发生比例很低,但有可能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他汀诱发横纹肌溶解症发生风险约为0.04%~0.2%,剂量越大产生此类不良反应风险越大,且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因此优选相互作用少的他汀是上策。

     

    由于他汀主要均经过肝脏细胞色素(CYP)P-450酶系代谢,如果同时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吡咯类抗真菌药、环孢霉素、维拉帕米、胺碘酮、蛋白酶抑制剂等药物,或者吃了大量西柚汁(吃柚子要当心了,安全起见,不吃柚子特别是西柚!),这些药物和食物摄入后能抑制CYP3A4酶活性,可能提高他汀的血药浓度,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

     

    为防止出现他汀性肌肉疾病,建议在开始他汀治疗前检测血肌酸激酶(CK),如果服用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监测CK。如果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立即停止他汀治疗。

     

    3.他汀可能诱发糖尿病

     

    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降低肌肉能量消耗等机制诱发高血糖和糖尿病。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之比约为9:1,因此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增糖尿病风险。当然,服药期间监测血糖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对于糖尿病高危者,在他汀开始前筛查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服用此类药物后要注意适当加强运动锻炼,控制饮食,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之内。

     

    另外,特别提醒,对于80岁高龄老年人,要权衡利弊决定他汀的剂量,因此高龄老人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慢性病药物,需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而且高龄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调脂药物剂量的选择需要个体化,起始剂量不宜太大,应根据治疗效果调整调脂药物剂量并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

  • 刺五加,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滋补强壮、抗疲劳、调节神经等功效。对于因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症状,刺五加表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从而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此外,刺五加的抗疲劳特性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进一步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刺五加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它并不是所有失眠患者的理想选择。特别是那些由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患者,使用刺五加可能并不适宜。这是因为刺五加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依赖性或成瘾性,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使用刺五加治疗失眠时,患者应当注意个体差异,因为不同人对刺五加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此外,一些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头痛、心悸等,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人员,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刺五加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某些疾病可能会与刺五加的药性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健康风险。因此,在使用刺五加之前,这类患者应先咨询医生,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以及如何安全使用。

    总之,刺五加作为一种天然的中药成分,对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嘱,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2024年9月4日,晚上8点48分58秒,南昌市的一位肺癌患者,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了肿瘤科陈医生。患者反映自己在服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后出现了吐血和手臂麻木的症状,并且夜间失眠,无法入睡。陈医生首先询问了患者是否有出血的情况,并建议患者立即停止服用该药物。随后,陈医生推荐患者到线下三甲医院肿瘤科进行复查,了解是否有椎体转移的情况。对于患者的失眠问题,陈医生解释可能是由于肺部病灶、合并感染、胸水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或者是心脏方面的问题比如心衰或心包积液。陈医生强调,自己的回复仅供参考,患者需要到医院就诊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患者对陈医生的专业态度和建议表示满意,并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服务。

  • 2024年9月5日,下午12点整,武汉市的某个家庭中,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了一家知名的医院。孩子已经吃了一个半月的择思达,但最近严重不吃饭,父母非常担心。他们在网上搜索了相关信息,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于是决定尝试线上问诊。

    经过与医生的沟通,父母了解到孩子的身高体重,医生根据这些信息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建议在晚上7-8点加一餐,因为这个时间药效过去了,孩子应该愿意吃饭。同时,医生也提醒父母,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改善饮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明显体重下降,可以带些小点心到学校,在两餐之间吃。对于孩子的失眠问题,医生建议早上早点服药,否则会影响晚上睡眠。

    父母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决定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他们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服务,能够在家中就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 患者服用甲钴胺后出现耳鸣症状,可能是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没有治疗效果、药物过敏或其他原因。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12,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但并非针对神经性耳鸣。如果患者对甲钴胺过敏,可能需要停止服用并使用抗过敏药物。此外,耳道异物也可能导致耳鸣,需通过耳镜检查取出异物。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 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后继反应,还涉及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二重感染、依赖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不良反应的危害,并提醒大家如何避免这些风险。

    一、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伴随治疗作用而出现的非治疗性药理作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支气管哮喘症状加重。

    二、药物的毒性作用

    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导致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结构改变。长期大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慢性毒性反应。

    三、药物的后继反应

    药物的后继反应是指停药后相继发生的生物效应。例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四、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超敏感免疫反应,如青霉素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人体内缺少某些代谢酶,导致服药后出现毒性反应。

    五、抗菌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

    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和真菌感染。

    六、药物的依赖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一些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如吗啡。此外,某些药物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 近年来,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屡见报端,甚至被一些媒体报道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之一。这种说法实在是不妥当,中药不应该成为替罪羊。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中药的不良反应率实际上是非常低的,这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安全性要高得多。

    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 辨证不准确,盲目用药。中药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只有准确辨证,才能选用合适的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追求速效,药量过大。一些人误认为中药无毒或毒性很小,盲目加大剂量,导致不良反应。

    3. 宣传不当,误导消费者。一些厂家为了推销产品,夸大中药的功效,忽视了其潜在的副作用。

    4. 西化不当,剂型改造过度。为了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一些中药剂型进行了改造,如注射剂等,这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5. 缺乏专业知识,患者自我用药。一些患者缺乏中药知识,盲目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选择正规的中药店购买中药,确保药品质量。

    2. 严格遵守医嘱,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3. 提高中药知识水平,了解中药的功效和副作用。

    4. 选择有资质的中医师进行诊疗。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中药,避免将其不良反应用来抹黑中药。

  • 2024年9月5日,00:11:13,长春市的一位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与一位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在线咨询。患者主诉本来就是咳嗽(正常体温),验血结果如图,医生给开了头孢,但是一吃头孢体温就上升,最高38.5以内,一般在37.5度上下,一颗头孢吃后体温上升大概在8-10个小时左右。不吃头孢就没事,患者担心是否是头孢引起的体温上升。

    医生在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并告知患者可能是药物热的反应,建议患者暂停使用头孢,观察体温变化。同时,医生还给出了关于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建议,包括注意保暖、休息、饮食调理和正确用药等方面的内容。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专业、耐心和细心的态度,给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个性化的建议,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评价。通过这次在线咨询,患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疑惑,也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云南红河州发生患者使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3人死亡的事件。黑龙江省相关部门迅速响应,责令召回问题批次药品,并组成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同时,全省医疗机构被要求停止使用该药品,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工作。

  • 谷维素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失眠的药物,其主要成分谷维素对神经系统的营养作用明显。它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并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然而,谷维素片并非万能,其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对于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大量使用谷维素片可能会引发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使用谷维素片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并定期复查以监控病情变化。

    此外,对于失眠的治疗,除了谷维素片,维生素B2和褪黑素也是常见的辅助治疗手段。维生素B2对于神经系统的健康同样重要,而褪黑素则是一种内源性激素,能够调节生物钟,帮助改善睡眠。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存在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应充分了解其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在选择治疗失眠的药物时,没有绝对的“哪个效果好”的说法,因为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重要的是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进行适量的运动和放松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是改善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 五加参归芪精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刺五加、人参、当归、黄芪和茯苓等,具有益气、养血、补肾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肾虚腰膝酸软、体虚乏力等症状。七岁的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但家长不可私自给孩子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若孩子对药物成分过敏,则应避免使用。服用期间需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及茶叶和萝卜,以免影响药效。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