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发表人:李建华医生

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非甾体类药物,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人群中,罹患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人的15%,而且因为口服阿司匹林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也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增多而变得非常常见!

 

 

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那是不是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就对身体有好处呢?

 

这个问题其实全面的来看,肯定有的人吃了有好处,有的人吃了有坏处。那到底那些人应该吃,那些人不应该吃呢?

 

事实是,除了需要吃的人群外,任何一类人群,如果没有必要而服药,其获益肯定小于风险,因为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一个百年老药,其在民众中的知晓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有褒有贬,各说由衷,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那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肠溶片!

 

 

 

在“2014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是这样的:冠心病患者如无用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

 

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你是冠心病,只要你还能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只要没有口服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等理由,都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这里的长期可解读为终身。这也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以冠心病患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均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二级预防比较简单,那一级预防中,那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呢?也就是那些人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呢?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认为:

 

合并以下3项及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无明显心血管病个体,其10年以上心血管病风险≥10%,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1.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高血压;

 

3.高胆固醇血症;

 

4.肥胖(体重指数≥28kg/m2);

 

5.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发病;

 

6.糖尿病;

 

7.吸烟。

 

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你符合了3项以上,您就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重要选择对象了!当然,并不是绝对,只是理论上讲服用要比不服用更好!这些都是建立在没有阿司匹林禁忌症的基础上的。

 

当然还有一项是这样描述的:合并慢性缺血性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也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适应症。

 

 

所以,只有上边描述的病人才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不是上述的这些情况,单纯的为了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那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最后,这里笔者讲到的仅仅是以冠心病为例,除了冠心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疾病还有很多,比如脑梗死、其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等等。但是,即使不是冠心病而是其他疾病,其也有相对应的口服药物的标准,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单纯以“年龄”为是否口服药物好坏的标准。

 

口服阿司匹林是否有好处,还需要以客观标准来衡量!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冠心病疾病介绍:
左束支传导阻滞是指负责心脏传导的左束支发生传导障碍或延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室内传导阻滞,发病率约为1%,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多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心脏器质性病变导致。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胸痛、胸闷、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等。本病部分患者可治愈,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必要可进行心脏起搏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及是否合并右束支阻滞等相关,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或有效缓解症状,如原发病病情危重或有晕厥症状但未进行规范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阿司匹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特别是中老年人,很多都服用过阿司匹林或者阿莫西林,当然,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大家喜欢把它们合在一起说,所以我也顺带这样说一下,阿司匹林的治疗范围很广泛,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那阿司匹林是否可以吃吃停停,可以当保健药物服用呢?


     

    阿司匹林能强身健体?


    别傻了,这基本上不可能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家,要谨慎服用,如果没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三高,就不要乱服用这种药物。


    阿司匹林有两种类型,有一种名为:肠溶片,有一种名为:普通片,肠溶片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不建议掰开服用或者用牙咬,这样会增加对肠胃的刺激。阿司匹林普通片一般医生会建议在吃饭之后服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具体用量要咨询医生。
     

    有些老年人会纠结,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戒口吗?


    我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特别是中药,医生都会有医嘱,说什么东西在服药期间不要吃,不然会受到影响,那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又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戒口呢?这一个问题,老人家是非常关心的,因为担心有部分食物会影响到阿司匹林的效果。

     

     

    实际上,确实有东西需要戒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不建议喝酒,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喝酒,很容易会导致胃出血的风险增大。所以,爱喝酒的朋友们,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建议就不要喝酒咯。

     

    阿司匹林能吃吃停停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有些药物,如果症状好转,或者消失,身体内部会有一种自动修复的功能,当疾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启动自动修复系统进行修复,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事实证明,阿司匹林药物如果暂停服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吩咐,如果医生没有让停药,自己停药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所以,我们并不建议私自停服药物,以免自身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疾病,不管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或者服用其他中药,西药,我们在停用之前,最好复诊一下,以免自身会发生意外的情况,私自停药不可取,我们千万不要自己把药停了,然后发生了更加不妥的症状才寻找医生的帮助。


    1. 因为我们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虽然身体的感觉是自己能够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建议以感觉为准,因为很多时候,感觉并不靠谱,还是要相信医生。

  • 老年人形成消化不良需要找到病因,如果是胰腺分泌不足导致的需用给患者用一些酶制剂,也可以给患者对症性的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性的药物,综合性的治疗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患者要调节好个人的饮食,豆制品以及动物软骨类的食物都要少接触。


    人类一旦进入老年阶段之后的小毛病就会随之而来,比如说牙齿松动脱落食物在口腔中咀嚼不完全,长期下去能够导致人体形成消化不良等症状,人体形成消化不良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胰腺酶的缺乏,或者是胆盐缺乏的可能会导致人体发病,老年人形成的消化不良到底应该用哪些药物治疗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朋友们会有一些帮助。


    老年消化不良需要对症性的用药缓解病灶,有很多患者会有腹痛的症状需要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以选择性的用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疗效也是不错的,如果患者有上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可以用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

     


    老年人形成的消化不良需要找到病因,有部分患者是由于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分泌不足,所以需要给患者补充一些酶制剂,可以给患者用得美通或康彼身440mg,每日3次。胃酸过多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菌群失调则给予益生素制剂,如丽珠肠乐,1亿活菌,每日3次。

     

     


    如果患者有严重水肿的症状,饮食治疗短期不能奏效时,应予静脉补充白蛋白,以维持正常的胶体渗透压。存在肠道内细菌繁殖过度时。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有贫血者,注意补充叶酸和铁剂。


    以上详细介绍了老年人消化不良可以用哪些药物,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患者尤其要调理好个人的饮食。乳类、乳制品、瘦肉类、鱼、虾米皮、鸡蛋黄、咸鸡蛋、松花蛋、动物软骨、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质或钙质,若摄入过多,会使大便呈碱性,干燥而量少,难以排出。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较强,膨胀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者长期食用糯米,将会加重病情。

  •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正是因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中,出血风险,尤其重要消化道出血风险,始终是比较令医生患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一、注意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主要剂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剂型,包括拜耳在内的诸多厂家,生产的也都是肠溶片,而肠溶片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说明书上明确的指出,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之所以空腹服用,是因为其肠溶剂型,如果在餐后服用,会大大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从而使得药物在胃内被吸收,影响了其肠溶的初衷,也会增加肠道刺激,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药时间大有讲究,也大有学问!

     

    二、注意胃部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资料显示,使用者中15%的患者会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而在这些副反应中,我们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其蛛丝马迹的。比如常见的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胀、打嗝、呃逆等等,都有可能是胃肠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相关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那么也可以将消化道出血的副反应降低到最小!
     

    三、必要时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联合什么药物呢?主要是联合PPI,胃粘膜保护剂!如果早期发现胃病相关损害或者并发症,而且阿司匹林不能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联合消化道用药以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了!而联合用药在指南中也是有明确指证的,所以,在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或许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一环!
     

    四、监测出血相关指标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中,血常规多数都会复查,但很少会有人查到凝血、粪常规,而凝血和粪常规,也是早期发现出血高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现粪便潜血阳性,都是高出血风险,需要加以警惕,尽快干预!

     


    但即便如此,仍然每年都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所以,防不胜防,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注意以上几点,减少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者是非常有用的!

     

  • 老王退休前是一名财政局的小科长,经常被请去喝酒。他生性嗜酒嗜肉,无酒无肉不欢,觥筹交错之间身体也就肥了起来,成了一个200多斤的大胖子,骑自行车能把车轮压成椭圆形。退休后,老王并没有闲着,三天两头约酒肉朋友胡吃海塞。

     

    退休后这种生活没过五六个月,他觉得左胸口有点憋闷不舒,经常还有一两下刺痛,但老王并没当回事。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老王胸闷加重,刺痛明显,连忙打了120,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做心电图、测心肌酶等检查,被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手术放了两个支架,总算捡回一条命。

     

     

    老王出院后吃上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鲁南欣康等药。这回,老王烟不抽了,肉也不吃了,什么不良嗜好都戒掉了,开始专心研究自己身体,参加各种保健大会,吃上人参、鹿茸、石斛、虫草等等,不喝五粮液又改喝药酒了。

     

    一次,保健大会上有个讲师说阿司匹林是一个好药,能抗凝,还能预防心肌梗死,配上他们公司生产的千年藏红花活血化瘀,堪称是中西合璧。

     

    老王听后动了心,连连上前询问:“我现在放了支架,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可以不?”讲师一脸鄙夷的看着他:“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哪够,一天至少六片,早中晚各吃两片,再配上我们从西藏采的最纯真的藏红花,你的血脂、血压绝对会没问题,血管绝对不会再堵了。”

     

    当下,老王花了大价钱买了几两藏红花回家。回家后赶紧吃上阿司匹林,一天吃六片再吃上红花一小撮儿,再来三两活血化瘀药酒,天天如此。

     

     

    一年后,老王开始频繁出现头晕,后背疼和胃疼,吃饭后反而更疼,疼的他吃不下去饭。

     

    他去医院里挂了个消化内科的号,医生询问完病史,得知他一天阿司匹林吃六片,氯吡格雷吃三片,医生训了他一顿,让他做血常规、便常规+潜血、和胃镜去,胃镜出结果一看:嚯!胃里有个巨大溃疡,椭圆形,直径约50px,底部有灰白色渗出物,有活动性出血;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血常规一出结果:血红蛋白81g/L;便常规潜血阳性。医生有些无奈地说:“谁让你吃阿司匹林吃那么多呢,还喝药酒,现在不仅胃里有个巨大溃疡,血红蛋白这么低,都应该输血了。”老王后悔莫及,只能听从医生的住院治疗。

     

    阿司匹林是好药,能够抗凝、抗血小板,预防心肌梗死和血栓形成,还能解热镇痛,广泛应用于临床。一般临床上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至300mg)抗血小板治疗,有胃疾病的患者可以与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服用不当则会引起胃溃疡和出血等副作用。

     

    所以,阿司匹林虽好,可不要瞎吃哟!

  • 我们首先界定探讨的问题对象,今天讨论的是除外抽烟喝酒、三高、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简单而言,就是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老年人(65岁以上者),他们服用阿司匹林对身体有好处妈?最新学术界认为,健康老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好处!

     

     

    学术界对阿司匹林预防健康老人的中风和心脏病发作提出质疑

    医学顶尖杂志《柳叶刀》曾经发文认为,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脑中风并无明确结论。而2014年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既往并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此前,美国 FDA 曾经也声明,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最近,2018年9月16日,和《柳叶刀》期刊不相上下的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发表三篇论文指出: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延长寿命,没有发现有明显好处,反而会存在出血等疾病风险!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作为影响因子最高级别的世界级医学期刊,这一杂志的权威性不言而喻!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这一重磅论点来自一个国际性、随机、双盲的对照性试验,共研究19114名健康老年人,2010年开始试验,平均随访4.7年。

     

     

    该大型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并未降低健康老年人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比没有服用的人反而死亡率更高,主要源于较高的癌症死亡率。当然,这个结论可能有偶然性,毕竟可能存在其它原因,目前尚不能确定认为,阿司匹林导致癌症死亡率增加。

     

    试验结果还表明,两组老人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该大型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增加出血风险,主要2个部位!试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2个重要部位:胃肠道和脑出血风险。

     

    其实,在此项试验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后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一些保护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严重时会引起胃粘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那么,到底还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作为一个世纪传奇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地位不可撼动,尽管学术界时不时会有一些争议,但我们不能见风就是雨,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对待,具体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还是要个人具体情况,服用药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还是要再次强掉,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极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果没有阿司匹林服药禁忌症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

  •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可能比以前的人们更重视保健和养生。随着网络信息爆炸化,网上也会有很多科普文章对慢性病进行科普和介绍。

     

    这些文章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血液粘稠度高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我认识的一个王先生就是在体检的时候查出来血粘度增高,他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预防血栓形成, 所以就来询问我。那么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不一定,原因如下:

     

    1)血液粘度高并不一定会发生血栓

     

    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参予复杂生理化过程,血管的促凝和纤溶是一种平衡状态。目前认为外面常说的血栓形成大多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表面损伤后,血管内膜下基底胶原、微纤维暴露,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并激活凝血系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力下降。也就是说想要血栓形成,血液粘度高是一方面,还需要出现血管表面的损伤导致的动脉斑块形成。

     

    如果是光滑完整的血管,即使血液粘度增高也不会发生血栓。而且在医学上血液粘度还跟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是血栓,比如脱水、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细胞升高等,都会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如果体检前一天出汗较多,喝水较少,也是可能会因为血液浓缩而血粘度增高。所以单单只看这一个项目是不能判断血栓风险的。还需要评估其他的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

     

      2)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度

     

    阿司匹林是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之一,但是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血小板环氧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 cox-1 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进而转化为 TXA2的过程,降低血小板聚集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2]。

     

    简而言之就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防止血栓形成,并不能影响血液的粘稠度。所以血液粘度高吃阿司匹林也不对,而是应该找到血液粘度高的原因,再进行处理。

     

     

    总结

     

    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随意用药。如果体检发现问题,应该去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再选择合适自己的预防和治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庆乐,张存琪,林闽溪,李培英,周建耀.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血液粘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 福建医药杂志,2000,03:36-37.

    [2] 何依凡.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进展[J]. 健康之友,2018,14:21-22.

  •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仍无药可救,有太多人需要这款药物了。阿尔兹海默症病因复杂,只知道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各个国家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大多宣告失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目前只有寥寥数款。这个治疗领域已有17年无新药上市,几乎让人类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放弃了希望。

     

    阿尔兹海默症

     

    又称老年痴呆症,好发群体为70岁以上人群,所以AD就是一种老年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阿尔兹海默症的就诊人群年龄扩大到了50-90岁左右,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目前全球约有4800万患者,每3秒钟还将增加一个新病例。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的危害越发显现。

     

    阿尔茨海默症的危害及分期

     

    咱们还是用老年痴呆这个词吧,刚开始,症状非常的轻微,比如只是老年人常有的记忆力减退、处理事情漫不经心,但是这种情况持续一两年,情况就开始恶化了,比如记忆力严重减退,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了,这个阶段可以持续2~8年;之后,再严重些,记忆力完全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沉默,身体僵直,离不开人照顾,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所以,这里面可以大致分为这三个时期。

     

     

    那么早期如何区分是老年痴呆还是单纯的老年性退化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老年痴呆的早期的症状,与正常的老年性自然衰老有些相似。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极容易被忽略。如果自己不能判断,那就需要借助医学手段了,那么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首先,神经内科也有一些成套的测验方法,用于判断AD的严重程度,以打分制模型为量化,比如会涉及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使用能力、行为和精神症状评估等等。

     

    其次,就要进行血液学和影像学的检查了,血液学其实就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一些疾病的干扰,真正有意义的是影像学检查,比如头部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如果脑皮质明显萎缩,皮质下血管明显的改变,可以支持AD的诊断。

     

    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也是一种辅助的方法,但是毕竟抽取脑脊液有创伤,而且特异性比较低,能用一些仪器直接诊断最好了。还有一些辅助的诊断方法,比如正电子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电图(EEG)也都可提高老年痴呆症诊断的可信度。

     

    说完了鉴别、诊断与检查,再说说治疗:

     

    为什么说这个新药上市,给了一些患者,甚至是医生很大的希望?因为目前作为治疗AD的药物,都是些辅助的手段,也就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

     

    1、患者可能有焦虑、抑郁,甚至精神行为问题,那么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给予药物控制,用于缓解焦虑、激越、失眠、抑郁症状,缓解行为紊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与妄想等问题,但通常这些药物都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2、益智类药物,俗称营养药,比如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细胞对氧、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利用,促进脑细胞的恢复,改善脑功能等,这类药物虽然毒副作用较低,但是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在无药可治的情况下,使用这类的药物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也是没得选的选择。

     

    我们期望看到这款新药的临床上有较好的反馈,真正的减少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痛苦。谁都有父母,当父母年老了,我们作为儿女,应该及时的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即使不在身边,也应该时常的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听听父母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给予更多的关注,不要等到真正发病了,就晚了。

     

     

  • 这个问题应该分为两部分来回答:

     

    一种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突然有一天有事或者太忙,或者说真健忘了,漏服了,这种无意停用的,有什么影响?

     

    另一种是阿司匹林到底能不能马上停药,突然停药真的不好吗?

     

     

    首先,大家要注意:但凡提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都指的是小剂量服用,即75-150mg。对于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我们肯定是不提倡长期服用的,而且大剂量阿司匹林一般是用于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才是我们经常说的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大家都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已经发生过了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了,而一级预防则不一样,是还没有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人服用来预防发生,这时候大家就要注意了,实际上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已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慢慢被弱化了,阿司匹林绝对不是可以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药物。

     

    目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药物的前提是患者必须要经过专业医生评估,未来十年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10%,高危的人才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然是不建议服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哪怕一些已经做了心脏支架的病人,我们也没有说必须要让他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而是因人而异,根据实际病情来决定,可能有一些患者服用个三五年就可以停止服用了,只要定期随访即可。

     

    其次,阿司匹林并不会像高血压药物那样不吃会反弹,再吃会无效的药物,我们之所以建议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最主要的是一旦有了心血管风险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时候阿司匹林作用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而突然停药随时都有可能让患者重新陷入在心梗、脑梗等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危险之中。

     

    最后,关于自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某一天不小心漏服,实际上大家并不用特别担心,偶尔口服一两次没有多大的危害,也一般不建议第二天加倍剂量补服,因为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其疗效是不一样的。像更大剂量如 375-500mg一般用于退热,1-2g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抗炎等,所以切勿漏服后盲目追加剂量,尤其是前后服用时间间隔在12小时内,禁止补服,漏了就漏了,第二天正常服用即可!

     

     

    但注意,我完全没有建议大家可以随意停药的说法,只是告诉大家,偶尔不小心漏服了,不要过于担心,第二天及以后记着服用即可。因为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需要阻止这个过程发生的机会。别不信邪,临床上真有不少患者侥幸心理,某几天没有服用,就突然发生脑梗的导致瘫痪的教训!

    所以,一定要记住阿司匹林要坚持吃,吃吃停停是起不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效果的,切勿过分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擅自停用。因为我们人体的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大概是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当产生足够多的血小板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就会恢复,而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阿司匹林作为经典老药,预防心梗和脑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地位不容动摇,而当阿司匹林不能使用时,人们找到了它的替身:氢氯吡格雷,后来发现原来,氯吡格雷可以和阿司匹林一起,成为黄金搭档,共同抗击心脑血管疾病。

     

    1.氢氯吡格雷的作用

     

    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一样具有抗血小板的药理作用,具有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之功效,常用于脑梗死(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和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

     

     

    氢氯吡格雷常用剂量每日一次,每次75mg,可以第一次服用时给大剂量,通常300mg,这种重拳出击给药方式叫“负荷剂量”,目的是尽快使得药物浓度达到理想效果。

     

    通常首选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梗和脑梗再次发作,如果因为胃溃疡或阿司匹林过敏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可选用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能抗血小板,但二者的药理作用路线并不一致,通过不同分子通路实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二者还可以强强联手,通过协同机制发挥强力抗血小板作用,因此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需要同时使用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双抗”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2.氢氯吡格雷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氢氯吡格雷也不例外,它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出血,它的抗血小板作用是“双刃剑”,既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但同时有可能导致出血,如鼻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瘀斑瘀点;牙龈出血;胃出血等。

     

     

    少见副作用还包括血象异常如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眼底出血。

     

    因此使用氢氯吡格雷同时,需要注意有无上述出血表现,定期(3个月或半年)检查血常规看血象有无异常,如需要进行外科手术,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服用此药,一般术前7天要停用氢氯吡格雷。

     

    3.其它注意事项

     

    如果漏服氢氯吡格雷片: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内漏服:患者应立即补服一次标准剂量,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超过常规服药时间12小时后漏服:患者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标准剂量,无需剂量加倍。

     

    绝大部分人服药期间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情况下可能有出血情况发生,如牙龈出血等如有发生,请及时联系医生。

     

    如需进行外科手术或牙科手术前,应告知医生。择期手术患者应于术前1周以上停止使用本品。

     

    使用其他药物时,可能和本药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后果,需告知医生自己目前正在服药氢氯吡格雷片。

  • 关于阿司匹林我本人和其他同行已经有过论述,这个药的重要性想必大家也很清楚了。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参考下之前我发的文章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民国时期称之为万应灵丹的阿司匹林,什么样的人应该吃呢?

     

     

    今天主要想告诉大家如果胃不好,却不得不服用阿司匹林的的几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一、冠心病及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属于二级预防。如果没有特殊禁忌(如阿司匹林过敏、近期消化道出血等)是必须应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此时没有严重的胃溃疡、消化道出血,也要应用阿司匹林,建议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是德国拜耳的拜阿司匹灵(这不是广告,是临床医生的共识,不良反应少,效果好),建议拜阿司匹灵100毫克,每天一次,晨起空腹吃。特别提醒:好多人都有误区,以为胃不好阿司匹林应该餐时吃或者饭后吃,大错特错!

     

    我来先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一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因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双抗,患者表示既往曾应用阿司匹林吃一段时间后胃烧灼感,所以自行停用了阿司匹林,本次拒绝应用,仔细询问,该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为餐后服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双抗,耐心给患者讲解应用阿司匹林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嘱咐一定要晨起空腹应用,如果仍有不适,可加用护胃药物。后按照空腹口服办法,患者未出现胃部烧灼不适。应用双抗治疗后,心绞痛逐渐稳定,随访患者心绞痛未在发作,也没有再出现胃部烧灼感。

     

    再来说说原因: 阿司匹林肠溶片主要是为了让阿司匹林在肠道内崩裂,从而保护胃,肠溶片碱性环境更容易崩裂,胃内是酸性环境,所以不容易释放。当吃食物后食物偏碱性后造成肠溶片释放,而且胃内有食物造成肠溶片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阿司匹林溶解伤害胃。所以胃不好的更应该空腹吃阿司匹林肠溶片!而普通的阿司匹林应该餐时口服保护胃!!

     

    另外对于阿司匹林是应用肠溶片晨起口服后,仍有胃部不适的,必须应用阿司匹林的如冠心病、脑梗塞的患者。可应用氯吡咯类、替格瑞洛替代阿司匹林。氯吡咯类75毫克1/日,替格瑞洛首剂180毫克顿服,之后90毫克2/日口服。此类药物对胃也有一定的刺激,但相比阿司匹林刺激性小。但是性价比没有阿司匹林高。如果自身经济条件不适很好,仍想应用阿司匹林的建议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某某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另外多说一点阿司匹林过敏的当然更要选用氯吡咯类、替格瑞洛替代。

     

    二、对于没有冠心病的患者也要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除降压、降糖治疗,也需要抗血小板治疗。这类患者应用正确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仍觉胃部不适的,建议查胃镜明确消化道情况,并应该观察大便颜色是否有黑便情况。可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或换用氯吡咯类、替格瑞洛替代。

     

    三、对于需要置入支架的患者,胃部不好,则需要百分之百的重视,因为需要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咯类或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双抗至少1年,很容易造成消化道出血。择期造影支架的患者,最好先明确消化道情况,建议行胃镜检查,如怀疑为严重冠脉狭窄的患者,因胃镜检查过程中容易造成危险,建议可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常说的钡餐检查)。如果有消化道活动性溃疡则应先治疗,暂时不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四、对于明确的有消化道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又必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比如心绞痛发作较频繁,建议停用阿司匹林,换用氯吡咯类、替格瑞洛替代,同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护胃(注意应用氯吡咯类时不要应用奥美拉唑,最好应用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对于相对稳定的溃疡患者,可考虑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1/日晨起空腹口服,同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此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有无黑便,如有黑便,咨询主治医生。

     

    对于必须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如果没有阿司匹林过敏、活动性溃疡出血或其他脏器出血等,都建议应用阿司匹林,获得更多受益。一定要注意口服的时间和剂量。如果自己搞不清楚,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换药,可咨询当地医师,也可给我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病初期症状:

    1. 心慌、心悸:患者会感到心跳加速、不规律,仿佛有东西在胸中撞击。

    2. 胸闷、呼吸急促:患者会感到胸部压迫感,呼吸变得急促困难。

    3. 睡眠不好: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等症状。

    4. 口唇发紫:由于心脏功能减退,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口唇、指甲等部位可能出现发紫现象。

    5. 头晕乏力:患者会感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

    6. 心前区闷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心前区有压迫感、闷痛或针刺样疼痛。

    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初期症状略有差异。例如,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出汗、头晕等症状;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

    治疗心脏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降血压药物、降血脂药物等。

    手术治疗: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瓣膜病等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对于狭窄的冠状动脉,医生可能会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如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2.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 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治疗,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后期症状不容忽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心肌将严重缺乏血液和氧气供应,这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首先,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后期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心肌缺血,心脏的电活动会出现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室颤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其次,心力衰竭也是冠心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严重情况下,冠心病后期还可能导致死亡。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都可能引发猝死,而心力衰竭则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冠心病后期的严重后果,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后期症状的建议:

    1.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适量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3. 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木耳、豆制品等,少吃油腻和高脂肪食物。

    4. 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5.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6. 积极治疗,遵医嘱用药。

    7.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C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针对CA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对于轻中度血管狭窄引起的CAD,可以通过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预防血栓形成。

    2. 降脂、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可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3. 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4. 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

    对于重度血管狭窄引起的CAD,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术和搭桥术。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CAD的重要措施。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1.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 适当锻炼:增加体力活动,提高心肺功能。

    3.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4. 保持舒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态平和。

    5.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总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等。这些症状尤其在劳累、情绪激动等刺激下更容易出现。

    严重的冠心病症状包括黑矇、晕厥、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等。针对不同病情,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

    对于轻度冠心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控制体重以及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如果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可能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来缓解症状。

    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外科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保持乐观情绪、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

    冠心病患者应学会自救,如出现心绞痛,应立即服用急救药物,并采取深呼吸、吸氧等措施。同时,患者应定期监测各项指标,预防严重症状的发生。

  • 心窝阵刺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窝阵刺痛。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患者常伴有心悸、心慌、胸口闷等症状。诊断心律失常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冠心病也可能导致心窝阵刺痛,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胸痛。除了心窝阵刺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跳加快、心慌等症状。诊断冠心病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引起心窝阵刺痛。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可能导致心悸、心慌、胸口闷等症状。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通常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除了上述原因,心窝阵刺痛还可能由焦虑症引起。焦虑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跳加快、心慌、胸口闷等症状。

    对于心窝阵刺痛的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饮食调理: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3.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脉搏和甲状腺功能。

    5. 避免自行用药:避免自行使用非处方药物,如感冒药、止咳药等。

  •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常见的瓣膜疾病,其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先天性畸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原因及其相关症状、治疗方法等。

    1.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疾病可能导致瓣膜纤维化和僵硬,从而影响瓣膜的关闭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咳嗽等症状。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抗生素如苯唑西林或头孢拉定胶囊等来控制感染。在必要时,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瓣膜置换术等手术治疗。

    2. 冠心病:冠心病也可能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瓣膜可能因为心肌缺血而受损,导致瓣膜关闭不严。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冠心病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瓣膜置换术等手术治疗。

    3. 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也可能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这种情况下,瓣膜可能发育不良或存在其他异常,导致瓣膜关闭不严。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瓣膜修复或瓣膜置换等手术治疗。此外,一些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例如,遵医嘱使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等。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严重的瓣膜疾病,需要患者积极治疗和护理,以改善生活质量。

  • 冠脉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其核心病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然早期病变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随着病变的进展,血管腔狭窄程度增加,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胸闷等症状,甚至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那么,冠脉硬化症究竟要不要治疗呢?答案是肯定的。冠脉硬化症需要积极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治疗冠脉硬化症的主要方法包括:

    1.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规律作息等,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 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脉硬化症的重要药物,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3. 血管重建手术:对于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冠状动脉介入或搭桥手术,改善心肌供血。

    4. 其他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ACEI/ARB类药物等,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除了积极治疗外,患者还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冠脉硬化症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积极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究其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逐渐退化,血管壁弹性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此外,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冠心病,这可能与男性激素水平、社会压力等因素有关。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长期进食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都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此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降低冠心病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对心血管造成损害,戒烟限酒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4. 控制慢性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和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为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冠心病,我们需要了解其诊断方法。

    一、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1. 胸痛:这是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位于胸骨后,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疼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 气短:在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

    3. 疲劳:无明显原因的疲劳感,休息后难以恢复。

    4. 心悸:感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二、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冠心病的相关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如血压、心率、心律等。

    3.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变化。

    4.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5. 核素心肌显像: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心肌显像剂,观察心肌的血流情况,判断心肌缺血。

    6. 冠状动脉造影: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部位。

    三、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1. 预防:控制血压、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

    2. 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在粤西地区,有一所县级医院以其心脏手术技术闻名遐迩,被誉为‘小县城里的北京医院’。这所医院就是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它以其高水平的手术技术、低廉的治疗费用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了心脏病患者的福音。

    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成立于1978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广东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心脏病治疗中心。该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了多项高难度的心脏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等。

    为了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降低手术和检查费用、减免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等。这些举措让更多的心脏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了高超的手术技术和低廉的治疗费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还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包括术前咨询、术后康复指导等。他们用“五心”服务理念,即热心、耐心、爱心、细心和贴心,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就医体验。

    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的成功经验表明,县级医院完全有能力开展高难度的心脏手术。它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我国心脏病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