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白细胞偏低时,饮食的调整可以帮助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白细胞的生成。可以考虑吃蛋白质丰富、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A、维生素 E 以及锌、叶酸等食物。
此外,保持饮食均衡、多种多样,并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也是重要的。如果白细胞偏低持续存在或有其他健康问题,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饮食建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白血球低是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也称为白细胞减少。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基础治疗、促进造血、营养支持以及避免感染等。
1.基础治疗:治疗白细胞减少的首要目标是处理其潜在的原因。如果白细胞减少是由药物、化疗或放疗引起,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法。如果减少是由感染引起的,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来控制感染。
2.促进造血:对于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造血促进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
3.营养支持:良好的营养对于白细胞的生成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采取一些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包括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等。
4.避免感染:由于白细胞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感染。因此,患者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
因此,白血球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并及时报告任何异常症状,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白细胞少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增加、骨髓问题、其他病状和并发症(例如贫血)等危害。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得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可能与白细胞减少相关的症状有反复感染、发热、疲乏、易出血、频繁的口腔溃疡、皮肤感染以及淋巴结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白细胞减少的特异性症状,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果检查出白细胞减少,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没有“血小板太低怎么补”这种说法。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脾功能亢进等导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一般治疗、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1.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导致血小板下降,同时会伴有红细胞、白细胞下降。治疗上主要是需要纠正贫血,可输注血小板。如果出现发热,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炎症,必要时进行骨髓移植。长期输血导致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可酌情去铁治疗。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丙种球蛋白适用于紧急治疗、无法耐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患者。利妥昔单抗可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此外,还可以结合免疫制剂,比如长春新碱等治疗。
3.脾功能亢进:主要是脾大,出现明显压迫症状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脾脏。血小板减少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感染等,建议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上用药遵医嘱。
日常生活中,有些时候会突然的流鼻血,这可不是因为看到了美女,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如果突然是大量的流鼻血,而且止不住的情况下,就需要注意,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原因导致,需要就医处理或者使用外用药才能够止血。
1. 首先要保持镇静,把身体坐直、让头稍微的往前倾斜。
2. 以拇指和食指稍微用力按压鼻子侧面也就是鼻翼的位置,时间不低于十分钟。
3. 如果有鼻血不注意流到了嘴巴里面那要赶紧吐掉,以免吞咽时呕吐。
4. 止住鼻血之后,在一天的时间里尽量的不去或者避免打喷嚏,擤鼻涕,拉扯鼻子,挖鼻屎等刺激鼻子的动作。
5.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避免鼻腔过于干燥而造成破裂再度流血。空气湿度可以靠加湿器,喷雾瓶,或者加热水等方式来增加。
原因一:外伤或受到刺激
1、鼻子受到了外伤。在生活中喜欢挖鼻屎、用力的揉鼻子,或者被人殴打,不小心塞入异物等,这些行为可以导致鼻粘膜的破裂,从而流鼻血。
2、鼻中隔弯曲。鼻中隔是鼻腔中间的分隔左右两边的骨板,自己可以用手轻微的晃动可以发现它还是比较脆弱的。如果是发育的过程中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压导致弯曲,会让鼻中隔的粘膜变干燥,变得更薄,使得微血管充血,容易流鼻血
3、打喷嚏。打喷嚏往往是因为鼻子发炎,刺激鼻粘膜从而导致鼻黏膜受损,最后容易流鼻血。
原因二: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流鼻血
1、肝功能不良。比如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
2、肾功能不良。肾脏功能如果低于10%,也就是所谓的尿毒症。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3、药物副作用。抗凝血的药物也可能会导致流鼻血。
4、经常性的吃带有水杨酸的食物比如,番茄、黄瓜、咖啡、茶等等
原因三:有疾病引发的鼻血
1、高血压,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就有流鼻血这一项,如果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又经常性的流鼻血请务必到医院做检查。
2、风疹,此患者的血小板产生速度急速下降。
3、再生不良性贫血,其症状有鼻血不止、脸色苍白、容易疲倦、肠胃道出血等。
4、血友病,属于先天性的疾病,患者血液中缺乏了可以帮助血液凝固的因子,从而导致凝固速度非常的慢,受伤后止血往往非常困难,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流鼻血。
5、白血病,症状时骨髓造血的细胞不正常的增生增长,导致了血小板等一些血液组成细胞不足,从而产生流鼻血的症状。
6、鼻咽癌,常见有鼻子口部的出血,但是出血方式可能为轻度或者鼻涕里带着血丝。
为什么要采集不同来源的血液标本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流体组织。血液在沟通内外环境及机体各部分之间、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多种物质的运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用于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标本按来源可分为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不同来源血液标本所含物质浓度不全相同。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运送的血液称为动脉血,含氧较多,呈鲜红色。
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0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可反映肺通气状态。
静脉血起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在向心回流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其属支,逐级汇合注入心房,呈暗红色。静脉血与动脉血差异最大的是PaO2,其他诸如pH、血细胞比容、乳酸、血浆氨、葡萄糖等也存在差异。末梢血采自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之间呈网状的微细血管,管壁薄,血流慢,有选择通透性,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生理状况下,血液化学成分含量波动范围小,如血液中某些成分在较长时间或较大幅度波动且超过正常范围,则反映体内某些代谢失常或重要脏器发生病变。采集不同来源的血液,可为临床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判断提供各自不同而有用的信息。
为什么血液标本有不同类型
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标本分为全血、血浆和血清,不同类型标本所含物质不全相同。
①全血:由液态血浆与混悬在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组成;
②血浆:离体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有形成分后所得的浅黄色上清液;
③血清:不加抗凝剂的离体血液自然凝固后或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上清液。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在量和质上的不同。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经常要采集全血、血浆及血清三种血液标本。
静脉全血用于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动脉全血用于血气分析;血浆标本因不必等候血液凝固即可分离出血浆,适用于急诊检查;血清标本用于生化、免疫学等检查。
医院里有时候会遇见采完血过了一段时间,会被化验室通知要重新采血说抽血不合格,这是为什么呢?
1.为什么有些血抽完不能检测
实验室结果误差按其来源可分为检验前误差、检验中误差和检验后误差。随着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及分析技术的改进,检验中误差占检验结果总误差的比例越来越小,检验前因素成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的主要原因,其中用于检验的标本是否合格最为重要。
临床实验室拒收血标本的常见原因有:
①标本信息错误:患者信息有误、条形码号重复、无申请项目等;
②标本凝块:抗凝标本管内或管壁中发现凝块;
③标本量少:采血量少无法满足检验需要或未采集到规定的量;
④标本类型错误:标本采集容器错误或检测项目与标本种类不符;
⑤标本容器破损:破损导致标本泄漏无法检测;
⑥采集容器中无待测标本;
⑦标本溶血:离心后可见溶血,血清或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0g/L;
⑧严重脂血:通常为三酰甘油,全血>10g/L,血清或血浆>3g/L,可因严重高脂血症或静脉输注营养所致;
⑨标本送检超时:采血后未及时送检,影响检验结果。
2.为什么血标本会发生溶血
溶血即红细胞破坏导致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浆的现象。临床检验工作中时常遇到血液标本不同程度的溶血,主要因素有:
①物理因素:机械性破坏、冰冻、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②化学因素:标本接触表面活性剂;
③代谢性因素:遗传病引起的红细胞脆性增高;
④生物因素:恶性疟感染;
⑤药物毒性反应;
⑥急性输血反应等。
采血不当也会造成溶血:如将注射器血液用力注入试管中,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皮下或静脉四周反复探寻,造成血肿和标本溶血;用力混匀含添加剂的血标本试管或运输时振动过大,挤压血细胞造成溶血;从血肿处静脉采血,血标本可能已溶血;有添加剂采血管采血量不足,渗透压改变发生溶血;采血时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可溶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空气进入产生气泡,发生溶血;皮肤穿刺时,用力挤压穿刺部位或直接从皮肤上取血均可造成溶血;采血管管壁粗糙也可引起溶血。
3.溶血后血液成分会发生明显变化。
在细胞内外许多生物分子浓度不一,发生溶血后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使血液中相应的物质浓度发生改变。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体格情况,同时还可配合观察患者有无疲倦面容、皮肤和黏膜有无色素沉着等情况,对自身病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还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生化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血常规检查等,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酸碱中毒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等情况,便于病情判断。
3.影像学检查:患者通过肾上腺区X线摄片、CT,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肾上腺增大及钙化阴影,头颅MRI是否出现垂体增大等,从而进一步明确诊断。
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休息,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古语云“是药三分毒”,对于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朋友,需注意定期复查有关检查指标。定期复查的目的除了评价药物的疗效外,还可以观察长期服药后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
中老年朋友中,有很多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正在服用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医生交待他们按时复查但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常常不按时复查,最后导致胃出血、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这样的朋友,每年都能遇到,甚至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服用上述药物后需要复查哪些指标,笔者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点相关知识。
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复查的指标
阿司匹林属于临床一种常见药物,主要运用于缺血性脑卒病防治,该药物能够对血小板起到不可逆转的抑制作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消化道出血。服用后除了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大便颜色是否变黑外,还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血常规主要观察其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阿司匹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发生得很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这一情况。阿司匹林并不能直接导致红细胞减少,但却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而间接导致细胞丢失,引起白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减少。若服用阿司匹林后导致血小板急剧下降,则建议停止服用。此外还建议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注意肌酐、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水平是否正常。
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要复查的指标
他汀并不是指某一种药物,而是指他汀类这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它们在降血脂、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坏、肌肉损伤、血糖异常。建议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后按照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6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脂四项、血糖水平、肌酸激酶。
复查血脂主要是观察他汀治疗后血脂水平是否达标,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否控制在1.8以下。复查肝功能时,注意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是否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若超过则需要停用他汀类药物。若发现有弥散性肌痛、肌软弱及肌酸激酶大幅度升高,需考虑为肌损伤,并立即停止用药。
结语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不同药物只是副作用多少有一点区别,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也一样。在服用药物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有必要服用,千万不能盲目跟风,稀里糊涂随便吃。一旦开始服药,必须定期复查,并长期观察有没有副作用相关症状出现。
参考文献
[1]慕立博.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的注意事项[J].家庭医药,2019,(10):192.
[2]刘艳红.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