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饮食注意事项包括控制盐分摄入、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纤维素、增加抗氧化物、增加水分。1.控制盐分摄入:摄入过多的盐可能导致水肿加重,增加血液压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限制高盐食物摄入,比如咸肉、咸鱼、腌制品、加盐调味品等;2.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减少摄入红肉、全脂奶制品、黄油、动物内脏、加工食品等高脂肪食物;3.增加纤维素: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糙米、燕麦、豆类等富含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量;4.增加抗氧化物:抗氧化物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比如绿色叶菜、胡萝卜、蓝莓、草莓、坚果等食物;5.增加水分: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液黏稠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每天保证足够量的水,能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个体的饮食需求和限制因人而异,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尽量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出适合的饮食计划。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评估,不能一概而论。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是位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静脉丛的血栓,属于深静脉血栓的周围型。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其没有临床症状,也没有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栓塞风险小,一般需要定期复查下肢静脉彩超进行病情的随访评估,这种情况一般不严重。也存在部分患者临床上会出现小腿红肿等症状,且合并基础疾病或需要长期卧床,栓塞风险大,此时若不及时治疗,血栓可能蔓延至深静脉形成深静脉血栓,脱落后可能导致肺栓塞威胁生命,此时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及时抗凝治疗。
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后,患者需要及时咨询专业医师评估病情,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前不久,#男子每天久坐10多小时左腿险截肢#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当事人李先生常需要连续坐位工作10多个小时。长此以往,李先生自觉左腿不适,足部肤色也渐渐发黑。
直到最近,他的左腿愈发疼痛难耐,B超医生检查的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由于久坐不动,小伙子的左下肢竟然形成了深静脉血栓!
医生告诫说,还好及时来医院诊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禁让我们回想起几年前那条让人痛心的新闻——「年轻女记者崴脚后12天离世」,同样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惹的祸!
深静脉血栓是个什么「血栓」呢,为什么会这么可怕?
血栓,根据形成部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者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尽相同。
其中,动脉血栓的形成多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为病理基础,所形成的白色血栓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如我们熟悉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而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顾名思义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之所以凶险,是因为原本形成于下肢的血栓随时可能脱落,并随血液循环回流到肺部,堵塞肺血管,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
因此,有学者提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可看做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图片来源:soogif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病程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急性静脉血栓表现为患侧下肢突然肿胀、 疼痛等,触之皮温升高、压痛明显。
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多发生于急性深静脉血栓的6个月后,临床表现包括患肢的沉重感、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甚至溃疡不愈等。
目前,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和溶栓治疗,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来捕捉、拦截脱落栓子。介入手术本身是微创的,但依然可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深静脉血栓危险又难治,防患于未然最重要。日常生活生活中,如果合并有如下情况更容易中招,需要格外小心:
● 损伤和骨折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发性创伤、脊柱骨折、骨盆及下肢长骨骨折等影响下肢运动功能,而骨折愈合本身也会促进血液高凝。
● 高龄患者及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以及重症感染
● 患有血液高凝状态疾病
● 既往发生过深静脉血栓
● 女性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
产后、长期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需警惕深静脉血栓风险。而女性妊娠期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促进肝脏分泌凝血因子,也使血液处于「高凝易栓」状态。
●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与电子产品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激增,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增高与现代人久坐、久躺不动的工作和娱乐方式密切相关。
长时间的坐位状态容易导致下肢血液瘀滞,静脉血回流缓慢,加之饮水量不足间接导致了血液粘稠度增高,年轻人尤其要警惕这种潜伏在身边的「电子血栓」。
● 「经济舱综合征」
长时间的飞机旅行中,乘客在狭窄的坐位空间内较少活动,也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需要强调,所谓「经济舱综合征」只是一个大家惯用的名字(虽然有点拉仇恨),商务舱、头等舱的乘客也要在长途旅行中活动活动筋骨哦。
此外,深静脉血栓风险不仅局限于乘坐飞机旅行,当然也包括长时间活动受限的的火车、汽车旅途。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起来,让我们下肢的肌肉更好地发挥「泵」功能就是预防深静脉血栓最好的方式。
下面举例的动作不仅站着可以做,坐位也能进行,可谓「搬砖」运动两不误,长途旅行中也可以做上2-3组,预防深静脉血栓!(温馨提示,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不适合自行运动,要严格遵医嘱哦!)
● 人坐着腿要动
「踝泵运动」:在舒适的坐位下,请尝试尽力向上勾脚和向下绷脚交替进行(足踝的背屈和跖屈)。尽可能在勾脚和绷脚的活动度末端位置保持3-5秒,以确保肌肉充分收缩。
脚踝环绕运动:以脚踝为圆心,用脚掌用力做类似画圆圈的动作,运动幅度尽可能大。
双腿「踩缝纫机」:坐着、躺着都可以运动,可以动员更多的下肢肌肉动起来。
● 建议坐位办公和站立办公交替进行
久坐的危害不胜枚举,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坐位-站立式交替办公的好处,也为自己配置了更为科学的人体工程学工作台和座椅。
如果你也是一个热情投入的工作狂人,记得设置提醒,至少每个小时起身走一走、喝点水,都是不错的休息方式。
● 下肢按摩
如果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导致无法进行主动的下肢运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间歇气压治疗(又称循环驱动治疗)或下肢按摩,也有部分研究支持弹力袜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相关循证依据还在进一步积累。
最后,给大家的温馨提示: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在较长期制动后出现了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和/或大腿有压痛时。
应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切忌自行处理哦,以免加重病情或延误重要的治疗时机。
血流速度减慢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像老年人、肥胖患者、久坐的办公族等都是静脉血栓“青睐”的人群,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长期缺乏运动。
而像孕产妇、便秘患者同样也是静脉血栓的易得人群,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又有着怎么样的共同特点呢?
那就是腹压增高。
什么是腹压增高?
腹压,简单来说就是腹部的压力,是由腹壁肌和膈肌收缩时产生,通过深吸浅呼,膈肌下降,以维持腹中压力的一种生理功能,这项看不见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支撑躯干。
人一般在便秘、咳嗽、搬运重物、妊娠等需要用到腹部力量的时候,或者是患有腹水、肠梗阻等疾病的情况,腹压自然就会增高。这时就很容易导致静脉血栓,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孕产妇
孕产妇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为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上的雌激素会逐渐升高,这会导致子宫逐渐增大,同时子宫充血,血液循环丰富,子宫肌层也会逐渐生长变厚,这时子宫的容积会增加到5000毫升左右,重量比原来增加了近20倍,大大增加了子宫对腹腔的压力。
而静脉回流是血液对抗重力回到心脏的过程,如果人体下肢以上的重量过重,尤其怀胎十月不同于以往的重量始终向下压迫下肢,且这种压迫会一直持续到分娩,数月之久,这很容易导致静脉瓣膜的松弛使血液回流发生障碍,淤积在下肢形成静脉血栓。
便秘
长期便秘会导致肠道挤压静脉血管,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而人在排便时腹腔用力本就会导致腹压的升高,加之便秘患者一般排便时间比较长,下肢肌肉长时间不动,收缩会相应变慢,导致静脉的血液流速减缓,容易出现腿部肿胀、发麻,长此以往,也会加大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长期重体力劳动者
从事重体力活的人,劳动用力时都需要腹部肌肉的参与,如此一来就会导致腹压的增高,而腹压增高会短暂性或间歇性的压迫下肢静脉,如果长期受力就成了连续性的压迫,这样会影响下肢静脉的径向流回,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
由此可见,腹压增高导致的静脉血栓还是由于影响到了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致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造成的,所以生活中应多注意改善这些状况,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如工作需要、妊娠期等情况,应多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不间断的保持高腹压的状态。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平时生活中有个头疼脑热、腰酸腿疼的小毛病,人们往往也不会太在意,找点家中常备药吃下去,或者让自己家人随便按摩一下也就好了。不过最近门诊的一位病人,让我意识到对于一些表面上看并不严重、实际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病症,也很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
腿疼、腿肿,这种情况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尤其对于一些体力劳动者,或者一些需要长时间站立、长期保持坐姿的职业,难免会因为血液循环不好出现上述情况。很多时候,通过休息,或者泡澡、足浴等,腿肿痛的情况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开车开了将近20年的出租车司机老李,也是腿疼腿肿,情况却没有上面说的那么简单。
因为长期开车需要保持坐姿,加上年龄越来越大,老李反映最近2年多,腿疼腿肿的情况加重了。我问他,“加重”后的表现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对方告诉我,之前感觉腿肿痛时回家用温热水泡脚都会有缓解,但是最近2年多发现基本不怎么管用了。我再问,腿肿痛是双腿还是单条腿,疼痛部位在大腿还是小腿?对方很肯定地说,只有右腿肿痛明显,而且是小腿,大腿部位并没有不舒服。
问到这里,我基本怀疑老李的腿肿痛是有“罪魁祸首”的,那就是下肢深静脉的“血栓”。为了明确地诊断老李腿肿痛的病因,我嘱咐他去做一个右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结果确实证实了上述推断。也就是说,老李腿肿痛不能缓解,而且呈现加重趋势,正是因为腿部深静脉中有“血栓”存在。这种血栓的存在,对人体而言有相当的危险性,一旦血栓脱落随着静脉循环游走,可造成肺栓塞、心脏骤停、昏迷乃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造成的腿肿痛,和我们平时活动欠佳或过劳造成的腿肿痛,应该怎样去区分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地总结一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表现:
1、 腿肿痛集中在小腿部位,通常为单侧小腿(过劳或者活动欠佳造成的腿部肿痛一般是双腿,而且大腿部位也会有不适感);
2、 通过改变姿势、休息以及足浴、泡澡、按摩等手段,腿肿痛不能得到缓解(过劳或活动欠佳引起的腿肿痛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深静脉血栓引起的则不会,因为病理产物“血栓”并没有得到清除);
但最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确诊,还需要依靠现代仪器的检查,并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而这种病的患病人群,一般是长期固定姿势、活动较少,饮水较少的人群。此外,下肢感染、外科手术以及多种内科疾病也会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看似寻常的小腿肿痛,竟然埋伏着高危因素,这提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留意观察自己身体出现的不适,及时就医!
我们都知道久坐不好,其实久站的危害也不小,它也是形成静脉血栓的诱因之一。
静脉血栓,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一种在静脉中形成的不溶性小栓块,它会造成血管淤堵、呼吸困难、脑组织缺血等更严重的后果!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长久地站立,同时平时加强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血栓这一心血管疾病中的“大杀器”的发生!
1. 浅静脉血栓
静脉有深浅,其中,我们把那些分布在皮下组织的静脉叫做浅静脉。而在浅静脉中形成的血栓就是浅静脉血栓,会引发相应静脉的触痛感,我们可以在受累静脉处触摸到一条有压痛感的索状物。长久站立后,如果血栓首发在浅静脉,我们还能通过上述症状及时止损,尽早就医,以防延误病情。
2. 深静脉血栓
皮下组织紧贴在皮肤的深层,作为一层“脂肪垫”起着保温、防震的作用;而在皮下组织的再深处,深静脉和众多神经肌肉等就分布在其中。发生在深静脉中的血栓自然就是深静脉血栓了。
相比于浅静脉血栓来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更为“隐秘”,在早期甚至毫无症状,它的首发“阵容”中就有肺栓塞等的身影!
静脉瓣防止逆流、肌肉提供推力、心脏产生吸力,三者共同作用,血液才能顺利克服重力和阻力,从静脉回流心脏,实现“心脏-动脉-静脉”的血流循环的“生生不息”。
对于最为远离心脏的“边缘户”——下肢来说,静脉瓣和肌肉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久站,恰恰影响了这两者的正常“发挥”。
久站时,小腿这一人体的“第二心脏”要承担人体的重量而“无暇”推挤血管,血液就更容易逆流而对静脉瓣产生冲击,长此以往,静脉瓣就会发生松弛。缺少了肌肉之“泵”和静脉瓣之“阀”,血液就更容易逆回凝滞而形成淤积——血栓。
这一血栓既可能发生在浅静脉,也可能发生在深静脉中,浅静脉血栓还会随血液汇入深静脉,再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最终就造成了肺栓塞的形成。
外科医师、发型师、护士、老师等从业者由于工作需要,常常不可避免地需要长时间站立。这些人就更要避免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势,要注意让两腿轮换休息,也可以做踮脚、踢腿等动作来帮助肌肉收缩以挤压血管。
此外,平时也要适当加强锻炼。游泳就是一种不错的防治静脉血栓的运动,我们的小腿肌肉此时就可以摆脱重力的影响,“专心”推动血液流动了。
久站原来还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当这一血栓随血液循环运行到肺后,还会造成肺栓塞的严重后果,缺氧、胸痛、咳血等都会随之“找上门”来!所以我们平时要随时关注下肢健康,避免同一姿势久站,让我们的血管“畅通无阻”!
我们都知道久坐、久卧、长期缺乏运动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一大诱因,因此,想要预防、改善静脉血栓,最常被告诫的话大概就是:多运动。但是你知道吗?不是所有运动都有效,如果是不当的运动或健身方式,反而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为什么运动也会引起静脉血栓?
要说到运动所造成的损伤,运动员一定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实静脉血栓是运动员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大多需要手术取出才能继续运动,如果不去除,甚至会危及生命,最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美国NBA前热火巨星波什了,他正是因为静脉血栓于2019年正式宣布退役,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么,究竟为什么运动员也会得此病,甚至比普通人更容易被静脉血栓盯上呢?我们可以从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来做一下比较就明白了。
1、血流速度减慢:
下肢肌肉收缩的泵功能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因为通过下肢肌肉的收缩使血液往心脏回流,是影响静脉血液流速的重要因素,所以普通人如果长时间不运动可能会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比如手术后卧床的患者等等,由于静脉血流缓慢,就容易形成血栓。
而对于运动员来说,由于经常锻炼,他们的心率往往都比一般人要慢,通常保持在60-100次/分,有些人安静时甚至低于60次/分。心率慢的人,血流速度就会减慢,这就是运动员得血栓的第一个原因。
2、血液黏稠:
一般来说,肥胖、肿瘤、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会使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而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而运动员在运动时会大量的出汗,如果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就会造成脱水和血液浓缩,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这就是可能触发血栓形成的第二个原因。
3、血管内皮损伤:
当血管破裂出血,内皮损伤后,机体认为该止血了,所以启动凝血机制,促进血液内的血小板聚集,产生血栓样改变,就容易导致血栓的发生,而血管内膜改变的常见原因有手术、外伤、药物刺激等。
而运动员受伤、出血,甚至手术发生的概率都比普通人要高,这就是触发血栓形成的第三个原因。当然,有时候肌肉拉伤等会引起小静脉出血,从而引发全身的凝血机制启动,诱发血栓,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剧烈运动之后也要重视放松拉伸练习,不然机体骤然停止运动状态,会让肌肉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消退,从而引起炎症,并形成血栓,造成健康威胁。
所以说剧烈的、过度的、不当的运动确实会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但不要因此杯弓蛇影,成了不想运动的借口,专家表示正常运动不会导致静脉血栓,所以闲暇之余,还是要通过合理、适量的运动来保证身体的健康。
血栓是一种我们常能听到的疾病,它常常出现在血流缓慢的下肢静脉中。虽然远离心脏,但危险系数却一点都不小,还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引发肺栓塞,造成胸痛、缺氧、咳血等严重问题!
那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帮我们提前预知静脉是否堵塞呢?如果可以自查,那就可以尽早解决,降低风险了。
当然有了。在分享妙招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深静脉和浅静脉。
分布在皮下组织中的细小静脉是浅静脉;浅静脉汇集,分布在皮下组织深层,和众多神经和肌肉伴行在一起的,叫做深静脉。浅静脉栓塞会“好心”提醒我们,深静脉栓塞却起病“隐秘”,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这就要求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做到在家也能轻松自查出下肢问题,以及早预防肺栓塞等的发生。
1. 捆绑式曲张
在小腿处捆绑绷带或瑜伽带,一定程度上阻断皮下浅静脉后,浅静脉中的大隐静脉就很容易在自己最贴近皮肤的部位——关节处形成静脉突起。这种关节处的静脉突起就提示着一种浅静脉的功能不全问题。
用该方法可以检测出浅静脉的功能问题。此时浅静脉栓塞还没有发生,但是静脉可能出现了一定的曲张、静脉瓣可能出现了一定的松弛、肌肉也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导致静脉中的血液回流受阻。
2. 触痛试验
浅静脉栓塞在早期就有一定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在受累静脉处有触痛感、或能摸到一条有压痛感的条状物等。此时浅静脉栓塞已然发生,更很容易随着血流汇入深静脉,进而进入肺中。所以如果发现上述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防患于未然。
3. 测量腿围
静脉血栓或静脉回流受阻往往发生在单侧腿,同时出现在两侧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只小腿围的方法,来鉴定深静脉问题。
测量时,我们可以用卷尺距离髌骨下方10厘米(约一拳)的位置处测量腿围,两腿差距如果超过3厘米就说明一侧的下肢有血液回流不畅等问题,因而产生了肿胀。
4. 捆绑式踢腿
首先用绷带或瑜伽带等捆绑住小腿,用于一定程度上阻断下肢浅静脉。此时,如果深静脉畅通无阻,当我们通过踢腿或蹬腿的方法促进肌肉“大力”收缩、挤压血管时,血流还可以更多地通过深静脉以“补偿”浅静脉中被堵住的部分;如果深静脉中产生了血栓堵塞,在深浅两路均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则会感到腿部有酸胀感。
下肢静脉栓塞或下肢静脉血液回路受阻,特别是首发在浅静脉中的问题,往往于“无声”中害人不浅,可能造成肺栓塞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善用自查下肢静脉问题的四招大法,在家也能掌握下肢的健康状况,更好的实现 “早发现,早治疗”!
中药泡酒,自古以来都是很实用的一种保健方式。药酒在我国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创造了大量的中药泡酒的配方,这些配方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泡酒,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饮用药酒强身健体。
一些药酒能发挥作用,利用的就是酒精,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用分析化学的术语说就是萃取,就是通过酒精这种有机溶剂,把药材里面的各种有效成分溶出来,溶在酒精里。药物有效成分随着酒精喝下去,而且相互促进,酒劲会加强,药性也会加大,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就比如最常见的人参药酒,不但写入了药典,而且作为药品批准的人参药酒上市,就有23个国药准字文号。功能主治为补气养血,暖胃散寒。用于气血两亏,神疲乏力,胃寒作痛,食欲不振。可见,不管是实际应用,还是官方,都是认可人参药酒的功效的。
药酒的制备工艺
就比如人参药酒,人参中比较重要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不溶于乙醚、苯。在甲醇中溶解度最高,其次是乙醇,但是甲醇有毒性,所以只能选择溶于乙醇中。
药酒的配制,主要是溶出的过程,也就是说,药材中的可溶性成分逐渐的向溶剂中转移的过程。为了提高溶出的效率,可以采取适度粉碎药物、提高浸出温度、掌握适宜的浸出时间等方法。比如自家制备人参药酒, 不用整颗人参放进去,可以切成小段,溶出效果更好的。
使用的酒精一般为75%的药用酒精,配制药酒用的是一些非金属的容器,诸如砂锅、瓦坛、玻璃器皿之类的容器。
四类药酒
人参药酒属于滋补类的药酒,此外还有活血化淤类药酒、抗风湿类药酒、壮阳类药酒,只有几类证候配合酒的药性,较为适合做药酒。人参主要药用成分都溶在了酒里,按需服用一些药酒,是会有一定治疗效果的。只是药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而已。
本文只写了药酒以及人参药酒本身的作用,篇幅有限,未能详述服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只需谨记:孕妇、服药及患某些疾病不能饮药酒。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在农村,车前草是一种杂草,随处可见,如果长在田里,一定会被人们想办法除掉。但是,单从它的药用价值来看,车前草的功效,远被人们低估了。车前草,还有很多健康福利,等待着人们去挖掘。一般来说,长期坚持服用车前草的人,身体会收获3大好处,建议大家都去了解一下,尽早也使自己的健康获益。
现如今,很多人的血管会遭遇一些健康隐患,比如说高血压,这种疾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不健康的饮食,等等,导致血脂沉积、血管老化加速,等等,这些问题可以使高血压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
然而,由于车前草具有一些特殊的成分,比如说粘多糖、车前子糖苷、胆碱,等等,这些物质可以调理高血压,对于血管也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帮助软化血管,所以针对血管不好,高血压不好控制,或者有高血压前兆的人,可以尝试用车前草,经常用它来泡水喝,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
车前草,有利尿的作用,这与它的成分有关,因为车前草中含有利尿剂,将车前草用来泡水喝,可以缓解尿路感染等问题。对于前列腺增生,排尿有困难的人群,可以尝试用车前草泡水喝,长期坚持可以预防尿路感染等问题,对于输尿管、膀胱和肾脏等,都有一定帮助。
另外,利尿对于肾脏的代谢,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环,都会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对于肾小球和肾小管,这两个单位是过滤血液、产生尿液的主要部位,经常用车前草泡水喝,对于肾小球和肾小管,也能够取得很好的呵护效果。
到了炎热的夏天,如果不注意防暑,就很容易中暑。恰好车前草,具有消暑的功能,因为车前草中,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用的物质,在夏季用它来泡水喝,可以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对人体的血管健康,也有很好的帮助。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带走身体多余的代谢废物,赶走热量,同时维持水钠代谢平衡,从而预防大量的钠盐丢失,导致水钠失衡,以及水分丢失导致的中暑。
所以,车前草并不是杂草,而是一种中药,大家平时可以将其保留,洗干净之后晒干,然后用来泡水喝,可以达到非常不错的养生功效。另外,车前草与其他的药草搭配,还能够达到互利共赢、兼补等功效,建议大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
蒲公英,真的是一种神奇的强力清热消肿的中药!
中药治病,多数利用的药物本身的偏性。而蒲公英则寒性较大,所以在中药分类里,蒲公英被归为清热药。蒲公英太能繁殖了,全国各地均产,药用为带根的全草。11~12月之间采挖,洗净,晒干为最好。
蒲公英的药性功效:性寒,味甘苦,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目赤、咽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
蒲公英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用,也非常好!关于蒲公英的食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简单用一些主成分为蒲公英的中成药来说明它的强大的清热消肿的功效。
1、乳腺炎
想必好多产妇在哺乳过程中,大多出现过乳腺炎的问题。高热,疼痛。除了用西药头孢抗生素以外,多数医生会给开蒲公英冲剂,很快就能退热消肿。可见蒲公英清热消肿的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已经成了治疗乳腺炎,特别是急性乳腺炎的良药。
2、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还是依赖于蒲公英的寒性,发挥清热解毒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如果配合绿豆熬汤,则效果更佳。
3、清胃热,治胃炎
蒲公英的抗炎、清热功效上面已经讲过。归胃经,对胃热胃炎也有良好的疗效。要说明的是,蒲公英既能清胃热又不伤胃。青壮年的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大部分是胃热所致。
4、外敷功效也很棒!
对于一些疮疖疗肿,恶疮,甚至是蛇螫肿毒,把蒲公英捣烂,敷上,能起到很好的消肿作用。蒲公英功效如此之多之强大,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特别是它的抗菌作用,抗乙肝病毒作用、通乳作用,抗肿瘤等作用。
注意:
1、蒲公英也不是任何人都能用的,因为它的寒性较大,非实热证禁服。2、有些朋友用蒲公英泡水喝,也是要慎重的。因为用量不合适,很容易导致出现恶心、想吐以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适的情况。3、还有可能出现过敏等问题,身体会出现荨麻疹或者是浑身瘙痒的过敏反应。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