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上起水泡了怎么办?

手上起水泡了怎么办?
发表人:医联媒体

手上起水泡了可能与烫伤、过敏、汗疱疹等因素有关,可以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1.烫伤:手部皮肤被沸水淋了或接触了高温液体、物品之后,皮肤形成损伤可长水泡。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碘伏等进行消毒,水泡比较小暂时不特殊处理,不要戳破。水泡比较大可以用无菌的针头刺破水泡,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等药物。

2.过敏:手部接触花粉、化学物品等物质过敏后,引起过敏反应可能起水泡,伴随瘙痒等症状。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氯雷他定胶囊、西替利嗪片等药物。

3.汗疱疹:夏季天气炎热,手部汗腺导管堵塞汗液无法排出可形成水泡。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等药物,如果水泡比较大可用无菌针头抽吸,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手上起水泡了可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指导个性化诊疗方案,谨遵医嘱用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汗疱疹疾病介绍:
汗疱疹,又称出汗不良或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手和(或)脚部的水疱性疾病,属于手部湿疹的特殊类型,好发于掌跖(手掌和脚底板)和指(趾)侧缘。典型的皮损表现为,表皮深处的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水疱,内含有清澈或浑浊的浆液,小水疱可以融合成大水疱,干涸后形成脱屑。患者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或疼痛感。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三伏天已经来了,天气也越来越闷热了,最近有遇到很多手上长出小水泡的病人,这种小水泡时不时的冒出来,看起来不起眼,但却奇痒难忍,而且还会反复的脱皮,甚至会露出红红的嫩肉,让人忍不住去挠他。

     

    中医上称这种小水泡为“汗疱疹”。汗疱疹是夏季常见的季节性皮肤病,在初夏的时会开始长,三伏天后会愈加严重,容易反复发作。

     

     

    是什么导致汗疱疹的呢?目前医学上尚不明确,可能跟经常出汗、精神紧张、过敏体质等等有关系。多发于手掌、手指,呈米粒大小的水泡,起初是透明疱液,随着病程变化会出现浑浊,一般的病程在5-7天,疱液会慢慢的吸收,脱屑。

     

    这个过程中会一直伴随强烈的瘙痒。如果你反复搔挠,还会加重症状。

     

    中医上把这类问题归结为湿气过重所致,所以一般中医诊治以健脾祛湿为主。

     

    俗话说“十人九湿”,湿气可以说人人都有,一般症状明显可以不用特意去处理,但是湿气一旦进入到人体内,很快就会无孔不入,进入到五脏六腑,这时候人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

     

    1、湿气入肾:脸色苍白、面无血色、小便增多、畏寒怕冷、四肢冰凉、腰酸背痛;

     

    2、湿气入肺:气虚无力、胸闷气短、口唇淡白、咳嗽痰多、面色蜡黄无光泽;

     

    3、湿气入脾:身体虚胖有大肚腩、恶心呕吐、精神萎靡、 眼袋下垂、食欲不振、便不成形;

     

    4、湿气入心:心慌气短、胸中郁闷、头晕耳鸣、全身乏力、发胖浮肿、失眠健忘、焦虑烦躁;

     

    5、湿气入肝:脾气暴躁爱生闷气、皮肤油腻满脸油光、口苦口臭、困倦嗜睡、头发脱落且油腻

     

    除此之外,还可能伴随这些表现:面部长斑冒痘,舌苔厚重黏腻,舌头边缘有齿痕,长期便秘,小便混浊大便不成形;性机能减退,对房事不感兴趣女人白带多,阴部潮湿瘙痒;脚部起水泡甚至溃烂;

     

    以上这些症状占得越多,您体内的湿气越盛,不要不当回事!

     

    中医推荐健脾祛湿小金方

     

    “脾主运化”,脾虚就造成运化不利,进而湿气停留在体内无法正常的流转和出,中医上主张,祛湿先要健脾,脾胃强健,湿气自然就没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赤小豆、芡实、茯苓、冬瓜、荷叶、甘草等9种食物,配制成茶包,开水冲泡5分钟,每天喝上2次就可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炎热的天气,好多人会发现,手上突然长出了那种透明“小水泡”,还特别痒,总想用手去抓,一抓还会起泡,伴随着脱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中医上把这种透明小水泡称作“汗疱疹”,多半是属于常见的皮肤病。汗疱疹又被叫做“不良性湿疹”,所长部位多为手掌、足底、脚趾侧,会反复发作,还伴有手足出汗,春末夏初多发,夏季病情加重。  

     

     

    按中医所讲:突发汗疱疹的主要根源,多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上火,而要想消除汗疱疹,祛湿才是关键。

     

    【中医认为,湿气分为4级,你属于哪一级?】

     

    一、初级湿气:

     

    1、头发经常油腻腻、有头屑、经常脱发;

     

    2、常常感到口干、口苦,口臭,有异味,泛酸。

     

    3、嗓子痰多、总感觉不清爽;

     

    4、手脚心特别爱出汗,还发热;

     

    5、常常觉得呼吸费力,胸口闷闷的;

     

    二、中级湿气:

     

    6、无精打采、疲乏无力,爱睡觉;

     

    7、眼袋明显、黑眼圈很重;

     

    8、全身无力、昏昏欲睡、身体沉重;

     

    9、睡着爱流口水、爱打呼噜;

     

    10、牙齿不白,发黄无光泽;

     

    三、高级湿气:

     

    11、动不动爱出汗、汗味很重。

     

    12、外阴瘙痒、阴囊潮湿;

     

    13、白带异常、瘙痒、有异味;

     

    14、性功能下降,提不起精神;

     

    15、脸上长斑、长痘,面黄发暗,爱出油;

     

    四、殿堂级湿气:

     

    16、食欲不振、不欲饮食、恶心呕吐;

     

    17、皮肤长湿疹、油腻、泛油光;

     

    18、腰酸背痛,关节疼痛;

     

    19、小便短赤、异味大、大便粘马桶;

     

    20、肚子赘肉多,减不掉;

     

    以上就是体内湿气重的症状,看看你到哪一级了?如果占了5—8个以上,说明你正处在湿热带来的“水深火热”当中,及时祛湿非常关键。

     

     

    湿气重除不掉,身体会受到各种危害!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本就难除,再夹杂上热邪,病情也会更复杂,而中医讲: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者结合形成“湿热证”,对身体危害加倍。

     

    当湿热在身体里蔓延泛滥,会导致气血紊乱,还会损耗津液,从而导致百病丛生,比如风湿性关节炎,脂肪肝、肥胖、哮喘、湿邪长时间体内停留,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所以,祛湿刻不容缓。

     

     

    打蛇打七寸,祛湿也要抓住关键。

     

    中医认为:脾虚是导致湿气重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脾主运化,一旦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导致运化功能失调,湿邪大量停留在体内,所以,要想祛湿,最重要的是健脾,而提到健脾,不得不提食疗,取食物药性,对症解决脾虚,效果极佳。

     

     

    祛湿小经方原料:红豆、赤小豆、甘草、薏苡仁、菊花、栀子、芡实、茯苓8种食材,科学调配,配成茶包,烧开水后冲泡5分钟,祛湿消肿,还你一身轻松。以上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经过中医精心调配、君臣佐使,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显著。

  • 达克宁的通用名为硝酸咪康唑乳膏,确诊为汗疱疹,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是没有太大的治疗作用的。硝酸咪康唑乳膏是一种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或者用于改善手癣、足癣、体癣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汗疱疹的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汗疱疹伴有瘙痒明显的患者,可以选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

    总的来说,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对于治疗汗疱疹没有太大作用。如情况严重的,建议及时就医,让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

  • 导致脚底长水泡痒的原因比较多,如足癣、汗疱疹、湿疹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 足癣:是因为真菌感染足部皮肤而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疾病,可在患者脚趾间、足底等部位皮肤出现水泡、脱皮、瘙痒等不适。可谨遵医嘱,外涂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常用的复方酮康唑软膏、克霉唑乳膏等。其次要注意勤洗脚、穿着透气舒适的鞋袜,避免和他人共用私人物品,以免传染。
    • 汗疱疹:是一种对称发生在手或者脚部皮肤的水疱性皮肤疾病,可导致患者手部或脚部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的水泡,可伴随着瘙痒感。可谨遵医嘱,外涂水杨酸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进行止痒治疗。
    • 湿疹:脚部皮肤长期处于密闭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出现足部湿疹,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水泡,自觉瘙痒。可谨遵医嘱,外涂炉甘石洗剂、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止痒治疗。如果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谨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进行止痒治疗,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等。

    此外,荨麻疹、接触性皮炎都会导致脚底长水泡痒,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 一般情况下夏天不会长冻疮,可能是温度变化刺激、不适当的换季、高温度环境等因素所导致。

    1.温度变化刺激:冻疮溶液发生于寒冷的季节,通常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损害。如果经常出入于冷库等环境,从寒冷的环境进入温暖环境,温差对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手指出现冻疮。

    2.不适当的换季:春秋季节温差及温度的变化较大,温度骤然变化,因防寒措施不足手脚容易受寒,也是诱发冻疮的主要原因。

    3.高温度环境:夏季天气比较温暖,经常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可表现为皮肤干燥、皲裂,出现类似冻疮的症状被误以为是冻疮。

    综上所述,夏季很少出现冻疮,如果出现皮肤损害,建议到医院皮肤科就诊,了解是否与其他疾病如手癣、慢性湿疹、汗疱疹等有关,建议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