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何夏天手指长冻疮?

为何夏天手指长冻疮?
发表人:医联媒体

一般情况下夏天不会长冻疮,可能是温度变化刺激、不适当的换季、高温度环境等因素所导致。

1.温度变化刺激:冻疮溶液发生于寒冷的季节,通常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损害。如果经常出入于冷库等环境,从寒冷的环境进入温暖环境,温差对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手指出现冻疮。

2.不适当的换季:春秋季节温差及温度的变化较大,温度骤然变化,因防寒措施不足手脚容易受寒,也是诱发冻疮的主要原因。

3.高温度环境:夏季天气比较温暖,经常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可表现为皮肤干燥、皲裂,出现类似冻疮的症状被误以为是冻疮。

综上所述,夏季很少出现冻疮,如果出现皮肤损害,建议到医院皮肤科就诊,了解是否与其他疾病如手癣、慢性湿疹、汗疱疹等有关,建议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冻疮疾病介绍:
冻疮是一种寒冷相关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末梢循环不良者。好发于四肢末端及暴露部位,如手指、耳背、耳廓、鼻尖等处。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瘙痒、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出现皮肤溃烂。冬季发病,气候转暖后可自愈,可局部对症治疗,病情重者可遗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斑痕,来年易复发。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炎热的天气,好多人会发现,手上突然长出了那种透明“小水泡”,还特别痒,总想用手去抓,一抓还会起泡,伴随着脱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中医上把这种透明小水泡称作“汗疱疹”,多半是属于常见的皮肤病。汗疱疹又被叫做“不良性湿疹”,所长部位多为手掌、足底、脚趾侧,会反复发作,还伴有手足出汗,春末夏初多发,夏季病情加重。  

     

     

    按中医所讲:突发汗疱疹的主要根源,多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上火,而要想消除汗疱疹,祛湿才是关键。

     

    【中医认为,湿气分为4级,你属于哪一级?】

     

    一、初级湿气:

     

    1、头发经常油腻腻、有头屑、经常脱发;

     

    2、常常感到口干、口苦,口臭,有异味,泛酸。

     

    3、嗓子痰多、总感觉不清爽;

     

    4、手脚心特别爱出汗,还发热;

     

    5、常常觉得呼吸费力,胸口闷闷的;

     

    二、中级湿气:

     

    6、无精打采、疲乏无力,爱睡觉;

     

    7、眼袋明显、黑眼圈很重;

     

    8、全身无力、昏昏欲睡、身体沉重;

     

    9、睡着爱流口水、爱打呼噜;

     

    10、牙齿不白,发黄无光泽;

     

    三、高级湿气:

     

    11、动不动爱出汗、汗味很重。

     

    12、外阴瘙痒、阴囊潮湿;

     

    13、白带异常、瘙痒、有异味;

     

    14、性功能下降,提不起精神;

     

    15、脸上长斑、长痘,面黄发暗,爱出油;

     

    四、殿堂级湿气:

     

    16、食欲不振、不欲饮食、恶心呕吐;

     

    17、皮肤长湿疹、油腻、泛油光;

     

    18、腰酸背痛,关节疼痛;

     

    19、小便短赤、异味大、大便粘马桶;

     

    20、肚子赘肉多,减不掉;

     

    以上就是体内湿气重的症状,看看你到哪一级了?如果占了5—8个以上,说明你正处在湿热带来的“水深火热”当中,及时祛湿非常关键。

     

     

    湿气重除不掉,身体会受到各种危害!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本就难除,再夹杂上热邪,病情也会更复杂,而中医讲: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者结合形成“湿热证”,对身体危害加倍。

     

    当湿热在身体里蔓延泛滥,会导致气血紊乱,还会损耗津液,从而导致百病丛生,比如风湿性关节炎,脂肪肝、肥胖、哮喘、湿邪长时间体内停留,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所以,祛湿刻不容缓。

     

     

    打蛇打七寸,祛湿也要抓住关键。

     

    中医认为:脾虚是导致湿气重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脾主运化,一旦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导致运化功能失调,湿邪大量停留在体内,所以,要想祛湿,最重要的是健脾,而提到健脾,不得不提食疗,取食物药性,对症解决脾虚,效果极佳。

     

     

    祛湿小经方原料:红豆、赤小豆、甘草、薏苡仁、菊花、栀子、芡实、茯苓8种食材,科学调配,配成茶包,烧开水后冲泡5分钟,祛湿消肿,还你一身轻松。以上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经过中医精心调配、君臣佐使,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显著。

  • 三伏天已经来了,天气也越来越闷热了,最近有遇到很多手上长出小水泡的病人,这种小水泡时不时的冒出来,看起来不起眼,但却奇痒难忍,而且还会反复的脱皮,甚至会露出红红的嫩肉,让人忍不住去挠他。

     

    中医上称这种小水泡为“汗疱疹”。汗疱疹是夏季常见的季节性皮肤病,在初夏的时会开始长,三伏天后会愈加严重,容易反复发作。

     

     

    是什么导致汗疱疹的呢?目前医学上尚不明确,可能跟经常出汗、精神紧张、过敏体质等等有关系。多发于手掌、手指,呈米粒大小的水泡,起初是透明疱液,随着病程变化会出现浑浊,一般的病程在5-7天,疱液会慢慢的吸收,脱屑。

     

    这个过程中会一直伴随强烈的瘙痒。如果你反复搔挠,还会加重症状。

     

    中医上把这类问题归结为湿气过重所致,所以一般中医诊治以健脾祛湿为主。

     

    俗话说“十人九湿”,湿气可以说人人都有,一般症状明显可以不用特意去处理,但是湿气一旦进入到人体内,很快就会无孔不入,进入到五脏六腑,这时候人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

     

    1、湿气入肾:脸色苍白、面无血色、小便增多、畏寒怕冷、四肢冰凉、腰酸背痛;

     

    2、湿气入肺:气虚无力、胸闷气短、口唇淡白、咳嗽痰多、面色蜡黄无光泽;

     

    3、湿气入脾:身体虚胖有大肚腩、恶心呕吐、精神萎靡、 眼袋下垂、食欲不振、便不成形;

     

    4、湿气入心:心慌气短、胸中郁闷、头晕耳鸣、全身乏力、发胖浮肿、失眠健忘、焦虑烦躁;

     

    5、湿气入肝:脾气暴躁爱生闷气、皮肤油腻满脸油光、口苦口臭、困倦嗜睡、头发脱落且油腻

     

    除此之外,还可能伴随这些表现:面部长斑冒痘,舌苔厚重黏腻,舌头边缘有齿痕,长期便秘,小便混浊大便不成形;性机能减退,对房事不感兴趣女人白带多,阴部潮湿瘙痒;脚部起水泡甚至溃烂;

     

    以上这些症状占得越多,您体内的湿气越盛,不要不当回事!

     

    中医推荐健脾祛湿小金方

     

    “脾主运化”,脾虚就造成运化不利,进而湿气停留在体内无法正常的流转和出,中医上主张,祛湿先要健脾,脾胃强健,湿气自然就没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赤小豆、芡实、茯苓、冬瓜、荷叶、甘草等9种食物,配制成茶包,开水冲泡5分钟,每天喝上2次就可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导致脚底长水泡痒的原因比较多,如足癣、汗疱疹、湿疹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 足癣:是因为真菌感染足部皮肤而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疾病,可在患者脚趾间、足底等部位皮肤出现水泡、脱皮、瘙痒等不适。可谨遵医嘱,外涂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常用的复方酮康唑软膏、克霉唑乳膏等。其次要注意勤洗脚、穿着透气舒适的鞋袜,避免和他人共用私人物品,以免传染。
    • 汗疱疹:是一种对称发生在手或者脚部皮肤的水疱性皮肤疾病,可导致患者手部或脚部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的水泡,可伴随着瘙痒感。可谨遵医嘱,外涂水杨酸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进行止痒治疗。
    • 湿疹:脚部皮肤长期处于密闭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出现足部湿疹,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水泡,自觉瘙痒。可谨遵医嘱,外涂炉甘石洗剂、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止痒治疗。如果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谨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进行止痒治疗,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等。

    此外,荨麻疹、接触性皮炎都会导致脚底长水泡痒,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 手上起水泡了可能与烫伤、过敏、汗疱疹等因素有关,可以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1.烫伤:手部皮肤被沸水淋了或接触了高温液体、物品之后,皮肤形成损伤可长水泡。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碘伏等进行消毒,水泡比较小暂时不特殊处理,不要戳破。水泡比较大可以用无菌的针头刺破水泡,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等药物。

    2.过敏:手部接触花粉、化学物品等物质过敏后,引起过敏反应可能起水泡,伴随瘙痒等症状。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氯雷他定胶囊、西替利嗪片等药物。

    3.汗疱疹:夏季天气炎热,手部汗腺导管堵塞汗液无法排出可形成水泡。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等药物,如果水泡比较大可用无菌针头抽吸,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手上起水泡了可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指导个性化诊疗方案,谨遵医嘱用药。

  • 达克宁的通用名为硝酸咪康唑乳膏,确诊为汗疱疹,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是没有太大的治疗作用的。硝酸咪康唑乳膏是一种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或者用于改善手癣、足癣、体癣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汗疱疹的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汗疱疹伴有瘙痒明显的患者,可以选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

    总的来说,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对于治疗汗疱疹没有太大作用。如情况严重的,建议及时就医,让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

  • 可通过判断发病原因、观察病发部位、观察临床症状区分湿疹和冻疮。

    1.发病原因:湿疹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的皮肤炎症,可能由遗传、免疫系统问题、环境刺激或过敏等多种因素引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冻疮则是由于低温暴露导致的局部皮肤损害,好发于冬季。

    2.病发部位不同:湿疹可以发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尤其是在干燥、弯曲部位(如手腕、膝盖弯曲处、肘部)常见。而冻疮则常见于面部、手指、脚趾等易受寒冷暴露的部位。

    3.症状表现不同:湿疹的典型症状包括瘙痒、红斑、皮肤炎症、干燥和脱屑等。冻疮的症状包括麻木、刺痛感、红斑、水肿、冷触感和肤色变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确切诊断湿疹或冻疮需要由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如果有上述症状,需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鱼刺卡喉、嘴唇干裂、晕车、落枕……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麻烦,虽然不影响正常生活,却搞得人不痛快。面对这些身体的小麻烦,我特地为大家总结了几个身体小麻烦的妙招。

     

     

    流鼻血:鼻子是身体上很脆弱的部分,有时候碰到就会流鼻血,上火,鼻血也会流不停。

     

    方法:首先低头,轻轻按压鼻翼止血,塞上棉球,达到初步止血的目的。其次就是要在每晚,用棉签蘸点香油,涂于鼻孔内壁,涂时最好慢慢向鼻后部位,尤其是鼻中隔处必须涂到。 坚持一段时间就会达到显著的效果。

     

    鱼刺卡喉:鱼肉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脂肪含量少,不易发胖,有很多人爱吃。不过鱼虽好吃,鱼刺倒是一大麻烦,吃的不注意可能就会鱼刺卡喉。

     

    方法:立刻停止一切吞咽饮食,连水都不要喝,放松咽喉,保持镇定,小孩不要哭闹,可做深呼吸,不要说话,以免将鱼刺吸入气管或食管。有些土办法,如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米饭等食物也不可取。强行把鱼刺咽下去的话,有可能会使鱼刺刺破喉咙,或是插得更深,引发大出血。

     

    如果鱼刺不太大,可以弯腰用力咳嗽,让鱼刺跟着气流脱落。还没有效果的话,可以用手指刺激舌根部,促使反胃呕吐,把鱼刺吐出来。如果鱼刺很大很硬或者没有咳嗽出来,建议立刻就医。

     

    嘴唇干裂:冬季会让皮肤变得很干燥,嘴唇也是一样,不细心保养的话还会撕裂流血。

     

    方法:嘴唇干燥开裂千万不要用舌头舔,这样会对唇周皮肤引起伤害。遇到死皮千万不要用手去撕,以防一不小心导致嘴唇出血,甚至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将和适当的橄榄油、蜂蜜等放在一起用棉签搅拌均匀,用温热的水浸湿毛巾,热敷唇部3分钟,将调维生素E,绵羊油等滋润成分的润唇膏涂抹在嘴唇上,并盖上保鲜膜。按摩一分钟后,静待十分钟撕下保鲜膜,不仅温和去死皮还能改善肌肤粗糙。平时出门佩戴口罩,室内使用加湿器,记得多喝水。

     

    眼睛干涩:随着电脑及手机的普遍使用,空调和隐形眼镜的普及,还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眼睛干涩就可以宣告入侵成功!

     

    方法:首先,用热毛巾在眼部热敷十分钟左右。滴两滴眼药水,但是每天要控制在4次以内,最多不超过6次。

     

    众所周知,维生素A 是保持好视力的重要成分。所以,多吃动物肝脏、鱼肝油、蛋奶类以及胡萝卜等,不仅可以很好地补充维生素A,预防眼睛干涩。最后保持很好的坐姿上班才是预防眼睛干涩的良药。(眼睛至少要与电脑屏幕保持60cm以上的距离,视线最好保持向下约30度。)

     

    晕车:晕车体质的患者内耳前庭器没有发育好。当乘车时受到颠簸、摇晃、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时,内耳前庭器不能适应和平衡,就会对中枢植物神经造成刺激,带来如呕吐、恶心、眩晕等生理反应。

     

    方法:尽量坐在前排,开窗通风,在乘车前20分钟服用晕车药或者贴上晕车贴, 用来缓解晕车带来的不适。

     

    民间还有很多土方法:闻橘子皮。轻轻挤压橘子皮,橘子就会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这种气味同样能让人的大脑保持清醒,预防晕车。亲测有效,可以尝试。

     

     

    打嗝:打嗝是因为脑干、颈椎、胸膈、肠胃任何一个部位的神经受到刺激,都会引起横膈膜痉挛收缩。

     

    方法: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的目的。

     

    落枕:早晨一觉醒来,发现脖子或肩膀无法转动了,只要稍微扭头,便会有剧烈的疼痛感。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落枕了。

     

    方法: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对疼痛部位进行热敷,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紧张的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让头自然在床边下垂,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躺平。轻轻呼吸三、四分钟,让身体和头慢慢扭回来,头慢慢平躺到床上,身体缓缓坐起来,这样可有效缓解落枕。

     

    冻疮:冻疮是十分难以治疗的,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却是经常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方法:长冻疮时可以用鲜姜汁加热熬至成糊状,放量后涂在患处,每天两次,连续三天就会见效。冻疮痊愈后可以继续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连续几天可以防止冻疮再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许多人害怕深冬的来临,不仅是因为天气寒冷,更是因为在这个季节里容易得一种痛痒难忍的疾病,那就是冻疮。除了末梢循环不良的人容易得冻疮之外,老人、儿童和妇女也是好发人群。

    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冻疮好发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如耳朵、手指、手背、脚趾、脚跟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皮损局限性紫红色水肿性斑,局部胀疼发痒,遇热后加重,严重者溃破疼痛。随着天气的变暖,多数患者可以自愈,但是会留下色素沉着和疤痕,并且易于复发,给患者造成困扰。

     

     

    得了冻疮的人往往会尝试很多方法,比如用茄子的根煮水烫洗,用生姜擦拭,热盐水浸泡,涂抹各种冻疮膏等等,但往往效果差强人意。

     

    其实冻疮自古就有,中医叫做冻风。古人也积极探求治疗冻疮的有效方法,经过实践,有一首用后多有良效的方子:当回四逆汤。我们可通过古人的记载感受一下。

     

    《皇汉医学》中清川玄道说:冻风证,诸家有种种之治方,虽未必皆无效,然未闻有神方也。余壮年西游时,访远州见付驿古田玄道翁......见翁治冻风,用当归四逆汤,奏速效......余因大有所得,别后殆将三十余年,于冻风每用此方,必见效。意思是清川玄道曾治疗一妇女,一年前得冻疮导致左脚拇指和中指溃烂紫黑,疼痛难忍,寝食难安。为冻风中最严重的情况。清川玄道给她开了当归四逆汤,结合外贴破敌中黄膏等,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患者痊愈。可以看到此方的确切疗效。

     

     

     

    易患冻疮的患者,除了可以服用当归四逆汤,也要注意平时的保暖,对易患冻疮的部位多加揉搓至发热,手脚部多做活动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以适当多吃些羊肉,花椒,生姜等偏暖的食物。这个方子需要注意的是:细辛有毒性,所以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这个方子,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解除病患,温暖过冬。

     

    另外,易患冻疮的患者,平时就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注意保暖防冻。

  • 随着季节气温的变化,人的肌肤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因为温度的下降,会导致人体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体内器官的运转和代谢都相继放慢了速度。藏在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等也变得懒惰,提供的水分和油脂明显减少。

     

    加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家普遍积累了较大的压力。如果这时不了解自身皮肤的变化特点,加以适当的保护和护理,就很容易遭受皮肤疾病。

     


     01 除了干痒涩,很多人还遭遇着皮肤疾病

     

    寒风凛冽,随着冬季的来临,深冬季节里气候变得寒冷干燥,尤其是冬季室外、室内温差大,人体皮肤相对敏感,就很容易变得干燥脱屑或者出现其他的皮肤问题。冬季不进行合理护肤,烦恼就会随之而来!

     

     

    那么在冬季皮肤除了干痒涩,还会有什么情况呢?

     

    小编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冬季易发的十大皮肤疾病,它们分别是:牛皮癣、水痘、玫瑰糠疹、鱼鳞病、荨麻疹、湿疹、手足皲裂、冬季皮炎、冻疮、皮肤瘙痒。这十大皮肤疾病当中最容易出现的皮肤问题,应当属冻疮,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其次就是手足干裂。那么小编针对冻疮、手足干裂这两个皮肤疾病来讲一讲冬季皮肤问题。

     

    冻疮

     

     

    冻疮一般是在10度以下的湿冷环境当中容易发生。而且好发在手脚的末端和暴露部位,比如耳朵、鼻子、面部等。常常表现出来皮肤苍白、发红、水肿、发痒或疼痛、有肿胀感。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血疱甚至溃疡。而且冻疮一旦形成,每年都可能会复发。所以冻疮成为了冬季最常见的皮肤问题。

     

    手足干裂

     

     

    说完了冻疮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再讲讲第二常见的手足干裂。

     

    其实造成手足干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手脚经常受机械或化学物质的刺激,再加上寒冷的天气,出汗减少,非常容易导致皮肤干燥,时间一长就会引起皲裂。

     

    而且它还常见于手指、手掌的屈侧、脚跟处。主要表现是干燥、皲裂,如果严重则会引起出血和疼痛。

     

    02 口罩与脸部、手套与手部、棉鞋与脚部的肌肤之间的保护作用

     

     

    寒冷的冬天,我们不自觉地都会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还有棉鞋。但是我们平时暴露在外面的脸颊、手也要注意保暖保护。

     

    在外出的路上,寒风嗖嗖地刮,无情的拍打在我们暴露在外面的部位,所以我们要带好口罩,抵御寒风拍打的同时还能防御一些病毒的侵害。

     

    除了带好口罩我们还要带好手套,每天早起上班,如果不能开车,而是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那不到一分钟,你的小手就被冻得红扑扑的了。所以带好手套既能保护我们的手不受寒冷的侵袭,还能避免手部因为风刮而变得干燥。

     

    最后还要穿好棉鞋,因为现在的人们穿鞋几乎不分季节,在夏季穿着厚厚不透气的鞋,在冬季穿着单薄不保暖的板鞋,很容易在冬季把脚受冻。所以穿好棉鞋能保暖脚部还能避免冻伤。

     

    03 冬季,老人、孩子的干燥肌肤应该怎么着重保护?

     

     

    在寒冷的冬天,要想拥有健康肌肤重在预防,特别是老人、孩子们。所以选择合适的皮肤保养方法,以及选择合适护肤品是很重要的,要想不让我们的皮肤毁于“冬季”,那就一起进行肌肤“保暖”吧。

     

    小编总结了一些皮肤干燥的保护小方法。

     

    1、解冻肌肤

    长时间在户外呆,身体很容易变冷,所以一定多搓搓,活动活动,促使体温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另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敷脸以及耳朵等部位,这样可以既能保暖皮肤,还能促使护肤品更好吸收。

     

    2、喂肌肤喝水

    因为空气干燥,皮肤要保持水分就需要我们补水。所以在早晨洗漱时,可以用温水洗漱后涂抹护肤品来保持皮肤的水分。

     

    3、涂抹精华液,敷面膜

    晚上大部分人家里都开了暖气,所以即使在家中不受到寒冷的侵袭,屋内的空气仍旧还是很干燥。所以我们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对皮肤进行保湿,涂抹身体乳、面膜。使皮肤即使在晚上也能得到充分的水分。

     

    参考文献
    [1]魏巍,蒋琪霞.老年人皮肤损伤流行特征及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21):3850-3855.
    [2]林子量. 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6973/d.cnki.gbjzu.2021.000245.
  • 治疗冻疮的药物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和内用药物,如常用的冻疮软膏、红霉素软膏、烟酰胺等。

    1.外用药物:主要以消炎、消肿和促进循环为主。对于没有破溃的皮损,可以外用维生素E软膏或冻疮软膏等进行治疗,其中维生素E外用具有抗氧化和润肤、止痒作用,冻疮软膏可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止痒止痛。对于出现破溃皮损的患者,避免创口感染,可外用抗生素软膏治疗,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2.内用药物:可以口服扩血管药物帮助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缓解症状,如常用的烟酰胺、硝苯地平、双嘧达莫等。

    不过每个患者病情不同,体质不同,所以治疗药物也不同,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