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植物神经紊乱会引起偏头痛吗?

植物神经紊乱会引起偏头痛吗?
发表人:医联媒体

植物神经紊乱也可引起偏头痛的出现,此外遗传因素、内分泌和代谢因素等因素也可引起偏头痛。

1.植物神经紊乱:属于自主障碍性疾病,是指人体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异常平衡,患者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其中偏头痛就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

2.遗传因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大概有60%的偏头痛患者存在家族史,如果一个人患有偏头痛,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也会增高。

3.内分泌和代谢因素:特别是和女性激素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女性偏头痛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特别是青春期女性发病尤其明显,且常常有月经期发作的规律。此外,饮食、压力或应激、感觉刺激等因素也可诱发偏头痛的出现。

一旦出现偏头痛,可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人的脑细胞有140亿~150亿个,40岁后每天约有10万个脑细胞开始凋亡,到六七十岁时减少1/10左右。研究显示,大脑在某个年龄节点会发生“断崖式”衰老,中年(寿命的后1/3)和后1/10是两个重要的大脑衰老转变节点。如果按照80岁为预期平均寿命来计算,也就是54岁开始出现大脑衰老,72岁大脑加速衰老。但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还体力充沛、思维敏捷,说明大脑功能衰老是可以延缓、推迟的。

  •  

     

    在精神心理科门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育龄女性患者前来咨询:“医生,我有抑郁症,可以怀孕吗?我的病会遗传吗?如果要备孕,我应该怎么办?”

     

    一谈到精神障碍是否会遗传这个问题,大家都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罹患的精神障碍会遗传给下一代!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这个话题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反而导致了我们对精神障碍的遗传风险认识不足,甚至产生了偏差。最常见的错误的观点是:得了精神障碍,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不能生育!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明确精神障碍和遗传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几个概念。

     

     

    遗传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

     

     

    英国学者Bateson在1909年提出遗传学的概念,指的是一门研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遗传”指的是生物在繁殖的过程中,总是产生和自己相类似的后代,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指的是生物所产生的后代并不完全同自己一样,例如,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必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差异。

     

    这种“变”和“不变”的平衡,正是生物得以延续,不断进化的奥秘所在。试想,如果没有遗传(相似),鸡生下来的是鸭子,牛生下了马,那就乱套了!反过来,如果没有变异(不同),父母亲和子女之间完全一样,这个世界是何等的单调!

     

    因此,遗传和变异之间的矛盾和统一(平衡)是遗传学的核心涵义。

     

     

    生物体通过什么物质实现遗传和变异

     

    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基因(DNA或者RNA)是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生物体将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中,并将DNA或者RNA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传递是通过复制实现的,这保证了遗传(不变),而当生物体的DNA或者RNA发生的突变,就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产生变异(变)。

     

     

     

     

    基因和环境在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

     

    生物体的特征通常都是由多基因编码(多基因遗传),若干个作用微小并且有累积效应基因决定了某种生物特征的遗传易感性。这些特征包括:身高,体重,血压,情绪,性格,智商等等。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体特征是纯粹由遗传基因或者纯粹由外界环境因素单独决定的,生物体的某种特定特征,通常都是通过基因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也就是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疾病(生物特征)的易患性。

     

    遗传学的这个核心概念: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某种特征,正如我国宋代的《三字经》中所记载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古语一语中的地揭示了先天气质和后天环境对性格的影响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宋代,就已经从哲学的高度指明了“性格是先天的,但同时也是后天!”,当今的科学家从遗传学的角度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疾病有遗传风险与遗传度的含义

     

    通过上述逐层递进的讲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否!某种疾病有遗传风险绝不意味该疾病100%会遗传给下一代!

     

    遗传度决定遗传因素在某个疾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当遗传度为0时,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不起作用,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和普通人群无差异。当遗传度达到100%时,这个疾病的发生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一个疾病的遗传度高达70-80%,说明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的作用较大,环境因素相对起到次要作用,如果一个疾病的遗传度只有30-40%,相反,说明环境因素起到重要作用,而遗传因素只是起到了次要作用,该疾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那么,临床常见的主要精神障碍的遗传度是多少?遗传因素在精神障碍患病中的作用大小可能因为不同疾病,而有所不同。例如:双相障碍遗传度约为30%左右,抑郁症的遗传度可以达到37%,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不同的研究结果报道并不一致,约为50%-81%。

     

    总体而言,上述几种重性精神障碍的遗传度约为30%-81%,说明了遗传因素的确在精神障碍发病中起到了作用,但也从反方面证明,环境因素在精神障碍的患病机制中同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分别会起到什么作用?

     

     

    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什么

     

    简单地说,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概括为:环境因素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如:蛋白形成),从而影响生物体某种特定特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关于身高和环境的关系,据统计在1985-2019这35年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增加了9厘米,这与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营养(肉蛋奶)有关,这得力于我国国力的强盛,这一点充分说明了环境对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作用:即充分的营养供给能够促使影响身高的多个微小基因更好地表达。

     

    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最著名的例子是:携带5-羟色胺转运体短等位基因的个体,当遭遇较严重社会心理应激(包括应激生活事件和童年期创伤)的时候,患抑郁症风险显著高于携带5-羟色胺转运体长等位基因的个体,提示在特定的易感基因在和特定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最终决定精神障碍的易患性!

     

     

    再举一个例子: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及从重大生活压力中尽快恢复的心理反弹力。科学研究证实,通过环境因素可以塑造良好的心理韧性,而良好的心理韧性可以起到降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的作用!!!

     

    上述科学证据提示:尽管精神障碍存在遗传风险,但是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减少社会心理应激,增加社会支持,培养和塑造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降低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

     

     

    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提示?有何临床实际意义

     

    科学研究发现:基因仅仅决定生物体某个特征的易感性,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最终影响生物体某个特征的易患性。这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提示我们:疾病通常并不是100%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因素在疾病起病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正确回答患者关于抑郁症是否会遗传的问题了。所谓遗传风险只是一种概率,并不代表必然。就像降水概率一样,只是代表发生降水这件事情可能性的大小,并不代表必然的结果。

     

    其实,不只是精神疾病,很多内科疾病同样存在遗传风险,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肿瘤等等疾病。遗传因素同样也只是增加了患者罹患上述疾病的易感性,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尽最大可能避免让机体暴露于不健康的环境因素(疾病的风险因素),尽可能阻断基因表达的通路。举例来说,如果你的父母亲中有人患糖尿病,那么你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及早避免让自己暴露于糖尿病患的风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包括:避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适当的运动,避免静坐的生活方式、避免体重超标等等,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精神障碍!

     

     

    如果你有精神分裂症或者抑郁症家族史,我们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间接调控精神分裂症或者抑郁症易感基因表达,最终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具体包括:给儿童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保证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融洽的亲子关系(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神经可塑性top-down模式),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神经可塑性,bottom-up模式),提供良好社会支持,减少社会心理应激等等措施,培养个体坚毅的品格,增强心理韧性,从而降低后代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

     

    所以,讲到这里,希望能够阐明一个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道理:和其他内外科疾病一样,精神障碍是先天的,同时也是后天的!对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基因),我们无法也不能进行干预,但是我们可以针对后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措施,那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育环境,包括营养支持和心理养育,让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其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

     

    这一点,正是心理卫生健康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罹患重性精神障碍的风险就越低!

     

    参考文献

    1. CONVERGE consortium Spars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two loci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ature. 2015;523(7562):588–591. doi: 10.1038/nature14659.

    2.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on: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llivan PF, Neale MC, Kendler KS.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10):1552-62.

    3. Karayiorgou M, Gogos JA. A turning point in schizophrenia genetics. Neuron. 997;19:967–979. doi: 10.1016/s0896-6273(00)80390-6.

    4. Navrady LB, Zeng Y, Clarke TK, Adams MJ, Howard DM, Deary IJ, McIntosh AM.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WellcomeOpenRes.2018,doi:10.12688/wellcomeopenres.13854.1.

    5. Hess JL, Tylee DS, Mattheisen M; Schizophrenia Working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 Lundbeck Foundation Initiative for Integrative Psychiatric Research (iPSYCH), Børglum AD, Als TD, Grove J, Werge T, Mortensen PB, Mors O, Nordentoft M, Hougaard DM, Byberg-Grauholm J, Bækvad-Hansen M, Greenwood TA, Tsuang MT, Curtis D, Steinberg S, Sigurdsson E, Stefánsson H, Stefánsson K, Edenberg HJ, Holmans P, Faraone SV, Glatt SJ. A polygenic resilience score moderates the genetic risk for schizophrenia. Mol Psychiatry. 2021;26(3):800-815. doi: 10.1038/s41380-019-0463-8.

  • 听力筛查主要针对的是听力损失疾病。

    其中最关键的是排除先天性耳聋、内耳畸形等疾病。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进行,最常用的技术包括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这些都是客观、敏感和无创伤的方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

    如果初筛未通过,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有听力问题,而是需要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复筛,以便再次确认。如果复筛仍然未通过,就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以确定听力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听力筛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儿童健康检查,它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干预听力障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 上颌窦囊肿是否会引起头疼需根据体积大小、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所决定。若体积小,无并发症则不会引起头疼;若是体积大,甚至并发上颌窦炎者,则可能会引起头疼。若上颌窦囊肿体积小,且发生于窦腔深部,未堵塞上颌窦口,则可能无任何症状,故不会引起头疼。上颌窦囊肿是因上颌窦黏膜腺管口堵塞,使得黏液潴留于鼻窦黏膜内而形成。随着体积增大,可充满整个窦腔。此时还可能会引起上颌窦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并发上颌窦炎。患者可能会流脓涕、头疼等表现,故该情况上颌窦囊肿可能会引起头疼。

    当出现上颌窦囊肿时,建议尽早就诊医院,由专业的医生予以诊疗,以免出现持续不适,影响治疗。

  • 大家好,我是你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大脑,很多人觉得我十分神秘,其实我只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劳动者”。

     

     

    24小时我都在线运作,人类睁开眼,我开始思考;人类闭上眼,我还要担当每一场梦的编剧。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和你讲讲关于我的故事。

     

    受访专家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张虹

     

    大脑分为4个部分

     

    我可以被粗略分为左右半球:左半球(掌管语言、分析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和右半球(掌管音乐、空间、人物面容)。

     

    对于左利手人群来说,右半球为优势半球;目前更多人是右利手,则左半球为优势半球。

     

    我外表猛一看像个核桃,因为有一层浑身布满皱褶的大脑皮质作为我的“盔甲”,它负责人体较为高级的运动、认知和情绪等功能。

     

     

    虽然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它们表面均大体分为4个部分。

     

    No.1额叶

    位于“盔甲”的前端,又称脑前额叶。负责精神、语言及运动,运动员翻跟头的联合运动等都由这部分来协调。

     

    No.2颞叶

    位于“盔甲”的衣摆部分,负责听觉、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记忆等。

     

    例如你要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想象自己在天上飞等,都要依靠它;“海马区”这个记忆按钮也在这个部位。

     

    No.3顶叶

    负责深浅的感觉,进行复杂的运动和劳动技能、看懂一句话并理解等,都要靠顶叶来“发功”。

     

    No.4枕叶

    位于“盔甲”后中心部位的下方,相当于后台操作中心,你们看到、然后处理视觉的这些信息,就是由它在控制。

     

    大脑的结构很“丰富”

     

    我虽然“有点丑”,但盔甲下的内心十分丰富,有很多结构。

     

    1.内囊。如果这里发生损坏,你会发生瘫痪、感觉障碍和视力出问题。

    2.基底节。与小脑协调性、肌张力等相关,当你想要保持站立的姿势,就要依靠它的支持。

    3.间脑。即左右大脑中间夹着的部分组织,这部分内容物不多,却包含了四个部分: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负责人体的醒觉,你要是想醒着、想运动、感受世间万物,都需要它。

    4.脑干。它上连间脑,下接脊髓,其中复杂的神经核团,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要道”,你得不得高血压、呼吸能不能顺畅,就是它一句话的事儿。

    5.小脑。位于人的后脑勺部分,作用是维持平衡,你喝醉时走路摇晃就与它有关。

     

     

      大脑最怕「缺氧」

     

    我每天任务繁忙,但我身后有强大的队伍支持着。

     

    几百亿个神经细胞共同奋斗,同时每个神经细胞又有几百个突触,每个突触又有几千至几百个蛋白质。

     

    每一个细胞都相当于一台计算机,一个突触就像计算机的一个芯片。

     

    所以别看我体重很轻,才1500克,但耗氧量可达到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像心脏耗氧量也才只有7%。也正因如此,我最不喜欢缺氧。

     

    当人在溺水(窒息)、脑血管堵塞、一氧化碳中毒时,我就会出现一些状况:

     

    • 当我缺少氧气达6秒钟,人体意识就丧失了;
    • 10秒钟时,自发的脑间活动就消失了;
    • 如果5分钟,神经元就会出现不可逆损伤;
    • 如果10~20分钟,就会出现选择性神经死亡。

     

    3件事给大脑添堵

     

    在人体中,虽然我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也架不住有些“猪队友”前来添堵。

     

     

    ◎慢性病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损伤血管,房颤可能影响到血栓的释放,如果它流到我们这里,就会造成脑血栓。

     

    ◎不良饮食习惯

    一些不良饮食造成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升高,就会使动脉硬化,血管慢慢被堵塞,也让我逐渐缺氧。

     

    如果你长期喝酒,会造成脑萎缩,此外还有记忆不好、走路不稳、小脑功能失调等都和喝酒有关。

     

    ◎生活不规律

    长期熬夜、缺乏锻炼、处于疲劳状态、不良的情感刺激也会影响到我。

     

    不要滥用那些治疗失眠的药物,最好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呵护你的睡眠。

     

    如果我能一直保持年轻,就会让你充满活力,帮你记住那些美好的事情。

     

    所以请你远离吸烟、喝酒;规律饮食;每周都锻炼3~5次,每次半小时及以上。

  • 确诊为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需要积极就医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理疗等方法:

    1.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左旋多巴胺、金刚烷胺等药物来缓解强直症状和帕金森症状;也可以使用氯苯氨丁酸来减轻肌肉痉挛的症状;如果伴随肌阵挛,可以选择氯硝西泮;同时也可以予以相关的神经营养药物,比如ATP、辅酶A、肌苷和维生素B族类等。

    2.康复理疗:如果四肢痉挛、挛缩,还可以予以手术,同时可以辅助康复理疗等。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缓解病情。

  • “妈,你是我妈!”四年前,当女儿扶起84岁的魏丽珍(化名)时,她眼泪汪汪的喊着。

     

    对着女儿喊妈妈——这不是什么荒诞喜剧,也不是什么特殊表演。而是一段人世间真实的酸甜苦辣,是一场因病和爱而组成的身份互换。

     

    受访者 | 北京 李女士
    线索提供机构 | 中国老龄发展基金会
    文 | 一心一意
    监制 | 黑凤梨

     

     

    李女士看着有时候宛若小孩子一般的母亲,笑了笑,并没有说太多,只是安抚着她。

     

    阿尔茨海默病,一种无法由自己意志主宰的疾病,一种会忘了自己是谁的疾病,大概是十年前,降临到了母亲身上。

     

    01 多疑的母亲

     

    最开始时,李女士忽然发现——母亲怎么开始有些无理取闹了。

     

    “别偷,别偷我的东西!”

     

    明明是阳光明媚的大好日子,快八十岁的魏丽珍却有些紧张地不断张望,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身旁的一桌一椅,害怕它们被偷走。

     

    院子里,晾衣架上晒着的衣服背后像是隐藏着一个个小偷。

     

    桌椅被挪动,衣服被收走,魏丽珍便会开始紧张——我的东西是不是被偷了!

     

     

    就连李女士帮她洗被子,魏丽珍都会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女儿是不是要偷自己被子。

     

    这让李女士一度有一点点心酸,我是你的女儿呀……

     

    有时候,住在楼上的邻居发出什么动静,魏丽珍就会怀疑楼上邻居是不是故意在发出声音来折磨她,然后她就会怒气冲冲地跑到楼上和邻居吵架。

     

    最开始,李女士以为这是伴随着母亲年龄逐渐增大,而出现的一些老年人的性格改变。

     

    02 开始忘了很多事

     

    但渐渐的,魏丽珍开始忘了很多事情。

     

    原本是走过很多遍的很熟悉的路,现在却忘了该怎么走。原本是刻骨铭心的很熟悉的事情,现在却忘了该怎么做。

     

    李女士的弟弟在医院工作,医生们因为太过繁忙,经常难以回家,所以魏丽珍经常会坐公交车去看自己的儿子。

     

    从家里到医院,有一辆直达的公交车。

     

    差不多二十年,魏丽珍一直坐着那辆公交车,到站后下车,去看儿子,从来没有走错过。

     

    但在魏丽珍八十多岁的时候,她开始——突然间不知道该坐那辆车了。

     

     

    有时候,她会上错车。

    有时候,她会错过站。

     

    幸好,很多时候,好心的司机会提醒她坐回来,把她送回家。

     

    03 难以割舍的家人

     

    魏丽珍年轻的时候也是医生,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丈夫因为意外去世,她独自将4个孩子养大,是一个性格非常独立的女性。

     

    但现在,她已经很难正常自理生活。

     

    她开始不会取钱,儿子给她生活费之后,她去买东西开始算不清楚账,有时候掏出钱买东西、买饭,本来别人应该给她找钱的,但她却会忘了这件事,不等别人找钱就径直离开。

     

    李女士在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时,有些好笑,有些无奈,但并没有埋怨。

     

     

    家人之间,会有种种摩擦。但这就是家人呀。无论怎样,都难以割舍的家人。

     

    因为魏丽珍曾经是一个医生,所以其实一直很爱干净,但现在,她开始鞋子耷拉着,袜子忘了穿,很难再保持干净。

     

    李女士和弟弟妹妹们原本是想接老人到自己家里,方便照顾。

     

    但是魏丽珍说什么也不肯到儿女家里住,她的性格也开始逐渐变得暴躁,容易摔东西和骂人。

     

    每次和儿女们打电话,有时候会控制不住,砰的一下将电话机摔坏。

     

    所以……李女士和弟弟妹妹们就买了一箱电话机,魏丽珍摔一个安一个。

     

    就像小时候,她们也会摔坏玩具一样,这点烦恼,相比母亲将她们养大过程中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04 中风后的生活

     

    不过李女士确实一度为一件事而苦恼。

     

    那就是魏丽珍性格变得多疑后,会经常换家里的锁,导致儿女们有时候拿着原来的钥匙,却进不去母亲的房屋。

     

    大概是五年前,儿女们发现母亲怎么也不接电话,然后一起来到母亲家里时发现怎么也敲不开门。

     

    当儿女们破门而入时,发现魏丽珍正躺在地上,瘦小的身子像飘零的残叶,难以动弹,似乎是在前往阳台晒衣服的路途中摔倒。

     

    儿女们吓了一大跳,急忙带着魏丽珍前往长沙著名的湘雅医院住院治疗。

     

    紧接着,魏丽珍被诊断为——中风。

     

     

    中风也被称之为脑卒中,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脑血管病。

     

    幸运的是,魏丽珍被抢救了回来,情况逐渐恢复,不过也残留下了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瘫痪。

     

    魏丽珍的身体半边瘫痪,腿脚不再方便,只能每天坐轮椅。

     

    住院期间,儿女们轮流照顾着她。

     

    出院后,因为腿脚不方便,原本魏丽珍居住的没有电梯的六楼房屋,是不能再继续住了。

     

    因为李女士和弟弟妹妹都要上班,魏丽珍也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所以儿女们就给魏丽珍在外面租了一间电梯房,给魏丽珍请了一个医院的护工专门照顾她。

     

     

    护工很专业,也很会哄老人,和母亲相处得还不错,虽然价格有些贵,但是儿女们都希望母亲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所以一直雇佣着这位护工。

     

    05 你是我妈妈

     

    在中风之后,魏丽珍有时候会彻底地记不住人。

     

    “你是我妈妈!”她会对着自己的女儿喊妈妈。甚至,会对着自己的儿子喊妈妈。

     

    当她不清醒的时候,基本上难以交谈。

     

    不过有时候魏丽珍也会变得清醒,当她清醒的时候,不仅会认出来谁是谁,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时候李女士和弟弟妹妹就会给她讲述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了,讲述这两年的疫情。

     

     

    现在,魏丽珍情况已经安稳了很多,虽然不能够走,但有时候会去看电视,保姆会推着轮椅带着她去公园里转一转,儿女们会经常来看她,有时会带着她去康复医院进行一些调理。

     

    不论清醒或是不清醒,李女士都很珍惜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李女士笑着说:“母亲和我很像,都喜欢看电视里打仗的哈哈哈!”

     

    李女士还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无论清醒与否,魏丽珍都还记得自己的家在哪里,经常想回到自己原本的家中溜达。

     

    或许,是因为在那里,她被家人养大,也养大了自己的家人。照顾着家人,被家人照顾着——这或许就是妈妈一词永远让人无法忘记的意义吧。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