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对着女儿喊妈妈!是什么开启了她们的「身份互换」

对着女儿喊妈妈!是什么开启了她们的「身份互换」
发表人:京东健康

“妈,你是我妈!”四年前,当女儿扶起84岁的魏丽珍(化名)时,她眼泪汪汪的喊着。

 

对着女儿喊妈妈——这不是什么荒诞喜剧,也不是什么特殊表演。而是一段人世间真实的酸甜苦辣,是一场因病和爱而组成的身份互换。

 

受访者 | 北京 李女士
线索提供机构 | 中国老龄发展基金会
文 | 一心一意
监制 | 黑凤梨

 

 

李女士看着有时候宛若小孩子一般的母亲,笑了笑,并没有说太多,只是安抚着她。

 

阿尔茨海默病,一种无法由自己意志主宰的疾病,一种会忘了自己是谁的疾病,大概是十年前,降临到了母亲身上。

 

01 多疑的母亲

 

最开始时,李女士忽然发现——母亲怎么开始有些无理取闹了。

 

“别偷,别偷我的东西!”

 

明明是阳光明媚的大好日子,快八十岁的魏丽珍却有些紧张地不断张望,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身旁的一桌一椅,害怕它们被偷走。

 

院子里,晾衣架上晒着的衣服背后像是隐藏着一个个小偷。

 

桌椅被挪动,衣服被收走,魏丽珍便会开始紧张——我的东西是不是被偷了!

 

 

就连李女士帮她洗被子,魏丽珍都会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女儿是不是要偷自己被子。

 

这让李女士一度有一点点心酸,我是你的女儿呀……

 

有时候,住在楼上的邻居发出什么动静,魏丽珍就会怀疑楼上邻居是不是故意在发出声音来折磨她,然后她就会怒气冲冲地跑到楼上和邻居吵架。

 

最开始,李女士以为这是伴随着母亲年龄逐渐增大,而出现的一些老年人的性格改变。

 

02 开始忘了很多事

 

但渐渐的,魏丽珍开始忘了很多事情。

 

原本是走过很多遍的很熟悉的路,现在却忘了该怎么走。原本是刻骨铭心的很熟悉的事情,现在却忘了该怎么做。

 

李女士的弟弟在医院工作,医生们因为太过繁忙,经常难以回家,所以魏丽珍经常会坐公交车去看自己的儿子。

 

从家里到医院,有一辆直达的公交车。

 

差不多二十年,魏丽珍一直坐着那辆公交车,到站后下车,去看儿子,从来没有走错过。

 

但在魏丽珍八十多岁的时候,她开始——突然间不知道该坐那辆车了。

 

 

有时候,她会上错车。

有时候,她会错过站。

 

幸好,很多时候,好心的司机会提醒她坐回来,把她送回家。

 

03 难以割舍的家人

 

魏丽珍年轻的时候也是医生,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丈夫因为意外去世,她独自将4个孩子养大,是一个性格非常独立的女性。

 

但现在,她已经很难正常自理生活。

 

她开始不会取钱,儿子给她生活费之后,她去买东西开始算不清楚账,有时候掏出钱买东西、买饭,本来别人应该给她找钱的,但她却会忘了这件事,不等别人找钱就径直离开。

 

李女士在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时,有些好笑,有些无奈,但并没有埋怨。

 

 

家人之间,会有种种摩擦。但这就是家人呀。无论怎样,都难以割舍的家人。

 

因为魏丽珍曾经是一个医生,所以其实一直很爱干净,但现在,她开始鞋子耷拉着,袜子忘了穿,很难再保持干净。

 

李女士和弟弟妹妹们原本是想接老人到自己家里,方便照顾。

 

但是魏丽珍说什么也不肯到儿女家里住,她的性格也开始逐渐变得暴躁,容易摔东西和骂人。

 

每次和儿女们打电话,有时候会控制不住,砰的一下将电话机摔坏。

 

所以……李女士和弟弟妹妹们就买了一箱电话机,魏丽珍摔一个安一个。

 

就像小时候,她们也会摔坏玩具一样,这点烦恼,相比母亲将她们养大过程中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04 中风后的生活

 

不过李女士确实一度为一件事而苦恼。

 

那就是魏丽珍性格变得多疑后,会经常换家里的锁,导致儿女们有时候拿着原来的钥匙,却进不去母亲的房屋。

 

大概是五年前,儿女们发现母亲怎么也不接电话,然后一起来到母亲家里时发现怎么也敲不开门。

 

当儿女们破门而入时,发现魏丽珍正躺在地上,瘦小的身子像飘零的残叶,难以动弹,似乎是在前往阳台晒衣服的路途中摔倒。

 

儿女们吓了一大跳,急忙带着魏丽珍前往长沙著名的湘雅医院住院治疗。

 

紧接着,魏丽珍被诊断为——中风。

 

 

中风也被称之为脑卒中,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脑血管病。

 

幸运的是,魏丽珍被抢救了回来,情况逐渐恢复,不过也残留下了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瘫痪。

 

魏丽珍的身体半边瘫痪,腿脚不再方便,只能每天坐轮椅。

 

住院期间,儿女们轮流照顾着她。

 

出院后,因为腿脚不方便,原本魏丽珍居住的没有电梯的六楼房屋,是不能再继续住了。

 

因为李女士和弟弟妹妹都要上班,魏丽珍也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所以儿女们就给魏丽珍在外面租了一间电梯房,给魏丽珍请了一个医院的护工专门照顾她。

 

 

护工很专业,也很会哄老人,和母亲相处得还不错,虽然价格有些贵,但是儿女们都希望母亲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所以一直雇佣着这位护工。

 

05 你是我妈妈

 

在中风之后,魏丽珍有时候会彻底地记不住人。

 

“你是我妈妈!”她会对着自己的女儿喊妈妈。甚至,会对着自己的儿子喊妈妈。

 

当她不清醒的时候,基本上难以交谈。

 

不过有时候魏丽珍也会变得清醒,当她清醒的时候,不仅会认出来谁是谁,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时候李女士和弟弟妹妹就会给她讲述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了,讲述这两年的疫情。

 

 

现在,魏丽珍情况已经安稳了很多,虽然不能够走,但有时候会去看电视,保姆会推着轮椅带着她去公园里转一转,儿女们会经常来看她,有时会带着她去康复医院进行一些调理。

 

不论清醒或是不清醒,李女士都很珍惜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李女士笑着说:“母亲和我很像,都喜欢看电视里打仗的哈哈哈!”

 

李女士还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无论清醒与否,魏丽珍都还记得自己的家在哪里,经常想回到自己原本的家中溜达。

 

或许,是因为在那里,她被家人养大,也养大了自己的家人。照顾着家人,被家人照顾着——这或许就是妈妈一词永远让人无法忘记的意义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介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加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伴有各种精神行为症状和人格改变,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脑内淀粉样斑块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以及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等。本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可以通过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生男生女,ta说了算!

     

    经常在厕所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贴在门上的小广告:包生男孩,代孕联系......这种莆田系广告在一些公共厕所更为“横行”。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仅仅靠一张小广告就能下定论吗?到底谁说了算?

     

    生男生女,ta说了算!

    Ta就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只有X染色体,而男性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孩子的性别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看XY染色体,而女性只有XX染色体,因此女性只能提供X染色体,而男性可以提供X和Y染色体,孩子的染色体一半来源于母亲,而另一半来源于父亲,若是男孩则是从父亲那里遗传了Y染色体,因为女性是无法提供Y染色体的,所以您还认为生孩子主要是女性的责任吗?

     

    如果你说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性,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本身就具有随机性。女性的卵细胞带着X染色体,男性生殖器官内有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所有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出现的,精原细胞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只有一半染色体的精细胞,其中两个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另外两个为Y。

     

     

    当精子在女性体内游走时,它需要经过重重险阻、翻山越岭,才有可能遇见卵子,有些比较弱的精子很可能在半路就因为各种条件“呜呼哀哉”了,但这依旧无法阻挡精子们前进的“步伐”,好不容易找到了卵子,但是却要打开卵子表面的透明带,又要牺牲掉一大波精子,最后的“幸运儿”才能与卵子形成受精卵。

     

     

    如果要控制生男还是生女只能采用人工方法,一是试管婴儿,这种方法会形成多个胚胎,医生可以在将胚胎植入子宫前鉴别出胚胎的性别,然后有选择的植入;二是在怀孕初期,鉴别胎儿性别,如果不满意就通过认为手段流产。可是以上方法均是不合法的!我们无法预知最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是携带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期待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用心去爱。面对新生命,其实性别一点也不重要。

     

    值得让人欣慰的是,现在技术在发展,大众的健康意识在提高,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一视同仁,个性化培养。而现在无论女孩、还是男孩,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也更加敢于地说“不”,期待有一天,我们无需在谈论起男女性别时,不再有不平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养生,在这个年代已然成了一种潮流,不论是年纪大的老人,还是经常拿着保温杯的年轻人,大家好像都加入了养生的行列。但是很多人对养生的方法并不了解,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学来的,而这些“养生秘诀”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就说前段时间河北的一对夫妻,男子55岁,女子54岁,每天沉迷于养生,却把自己“养”进了医院。不仅身体折腾坏了,还给子女带来了很多负担,庞大的医药费开支,以及下了班医院、家里两头跑,让子女也非常辛苦。

     

    4个“养生”方法,很多人都中招了,只怪这些谣言太“真实”

     

    谣言一:多走路更健康

     

    相信很多中老年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有些人甚至每天不走到一万步就不踏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非要把剩下的走完不可。更有甚者还成群结队,跟朋友约好一起走。其实上了年纪以后,关节是非常脆弱的,有些人走几步就受不了,为了达到“日行万步”的目标,硬撑着走下去,最后受伤的是自己的关节!

      
    建议:每天能走多少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如果刻意攀比步数,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

     

    谣言二:每天“8杯水”,身体更健康

     

    不仅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也一直坚持着每天8杯水的习惯,有人认为多喝水可以提高代谢水平,促进排毒,就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这种习惯。但是,饮水过量其实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影响排尿,晚上容易起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每天喝水的量在2升左右即可,如果白天出汗多的话,可以适量增加饮水量。同时,如果平时经常喝汤、饮料,也要适量减少饮水量。

     

     

    谣言三:多喝骨头汤能补钙,对中老年人身体好

     

    相信很多朋友一直以来都被这个说法迷惑了,毕竟从小就听大人说,大了以后又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对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却没有探究。其实骨头汤里的钙非常少,脂肪和胆固醇才是“大头”,经常喝不仅补不了钙,还会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囤积。

      
    建议:在喝骨头汤的时候,尽量多吃里面的汤渣,少喝汤,因为钙并不会在汤里溶解,还是存在于汤渣里的。而且在煲汤的时候,尽量时间不要过长。

     

    谣言四:越早晨练越健康

     

    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晨练是一个非常养生的存在,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睡得晚,醒得早,醒了以后没什么事干,而晨练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加上晨练终归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渐渐被大家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晨练时间选得太早,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也很多,会危害肺部和血管的健康。

      
    建议:如果需要晨练,尽量选择日出以后的时间,这个时候空气质量也会好一点。同时,晨练强度不用过大,时间也不必太长,尽量选择一些缓和的锻炼项目。

     

    以上这些谣言,有没有你一直当做宝的?如果有的话,劝你尽早抛弃哦,以免危害健康。

  • 相信不少女性都听说过安全期,也有部分人通过所谓的“安全期”来避孕。但凡事没有绝对的安全,运用安全期来避孕,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

     

    小李今年27岁,刚结婚的她并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新婚燕尔,小李的丈夫不喜欢用避孕套避孕,而小李又担心服用避孕药对身体伤害较大。权衡之下,小夫妻二人推算出小李的“安全期”,选择在安全期同房的方式来避孕。

     

     

    然而,很快小李就发现自己月经没有如期来潮,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夫妻二人顿时傻眼了。俩人都很困惑:“明明是在安全期同房,怎么就怀孕了呢?”再加上二人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也就更加焦虑了。

     

    那么,女性的安全期是什么呢?

     

    “安全期”是相对于易受孕日期而言的。卵子在体内存活时间一般是3至5天,因此,在排卵前后的4—5天是女性的易受孕时间。故除此之外的时间可称为“安全期”,也有人称安全期为“前七后八”,即月经来潮的前七天和月经结束后的八天。也有部分人通过网上流传的一些计算公式或者App应用软件来推算“安全期”。不管哪种说法的“安全期”,其原则和依据都是相对于排卵情况而言的,都不具备确定性。

     

     

    “安全期避孕法”的原理就是避开女性排卵期进行的无障碍、无保护的性交。

     

    那么,“安全期”真的安全吗?这种避孕方法可靠不?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去推算,这种缺少动态观察和记录身体变化规律的方法都严重缺乏科学客观的评判标准。靠掰指头和数日历推算的“安全期”,根本不是科学的自然避孕法,并不具备绝对的可信度。

     

    此外,女性体内激素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变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真正符合“安全期”计算方法的人更是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会存在女性在所谓的“安全期”内出现排卵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常会有人在“安全期”内意外中标怀孕。

     

    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尤其要明白,保护好自己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无辜中招的小生命负责。如果真的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准备,切记不要盲信所谓的“安全期避孕法”。比起“安全期”,诸多相对安全的避孕方法要实用得多。

  • 01

     

    2020年年初,因为疫情原因,幼儿园未开学。家住上海静安区的姚大妈便在家照顾五岁的孙子。

     

    孩子正是调皮的时候,往往这边还没收拾好,那边又弄乱了。姚大妈逐渐感到身体有些吃不消。

     

    4月23日,姚大妈右胸、后背、腰部突然隐隐作痛。三天后,腋下、前胸竟长出了一簇簇的小水疱,疼痛难忍。

                          

    因为老伴曾得过带状疱疹,姚大妈对它并不陌生,便第一时间找到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带状疱疹神经痛诊疗中心主任许纲看诊。

     

    经检查,姚大妈确实患上了带状疱疹。医生开了一些抗病毒的药后,便让老人回去好好休息。

     

     

    02

     

    就在姚大妈身上疹子逐渐消退时,小孙子的脸上、身上零零星星也出现了一些小红疹。

     

    孩子自己说不疼但是痒。家人以为是蚊子咬的,就没放在心上。

     

      

    5天后,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姚大妈40岁的儿子出现了感冒症状:低烧、全身酸疼、乏力、无食欲。

     

    当天晚上,身上便冒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丘疹、红疹,头上、脸上、前胸后背、四肢裆下,密密麻麻全都是,又疼又痒!

     

    急诊医生诊断为“成人散播性水痘”

     

    03

     

    40岁的大人也会得水痘?

     

    姚大妈不相信,她坚持认为儿子得的也是带疱,再次向许纲医生求助。

     

    许医生检查后肯定地说,确实是“成人散播性水痘”,就连跟着一起来的小孙子,之前误以为的“蚊虫叮咬”,其实也是水痘。而根源正是姚大妈身上的带状疱疹。

     

    许医生解释道,两者会被混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而“红疹”和“水疱”则是两者在皮肤上的典型表现。

     

     

    一般情况下,“水痘”患者在前期会出现“瘙痒”症状,而“带状疱疹”则更多的是让人感到痛不欲生。

     

    一旦家里有人患上了带状疱疹,与有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及未接种水痘疫苗者等,均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或接触被传染。

     

    初次感染病毒的人很可能会表现为水痘症状(婴幼儿多见),亦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但无论有没有症状,病毒都会在体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再次发作,则表现为带状疱疹。

     

    04

     

    姚大妈不解,那同样是水痘,为什么5岁的小孙子情况轻微,而40岁的儿子却严重得多?

     

    医生解释说,因为宝宝在小时候接种过水痘疫苗,有疫苗的保护才躲过一劫。

     

    可能是因为接种者免疫力低;也有可能是疫苗接种后,效力逐渐降低有关。

     

    姚大妈的儿子则是一个少见的意外!

     

    他的体内缺乏水痘抗体,对这个病毒没有抵抗力,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中,不幸“中彩”。

     

    通常情况下,成人性水痘的发作会比青少年更为严重,皮疹数量多,范围也更广,往往还伴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反应,周身难受,疼痛刺痒,甚至存在致命危险。

     

    万幸的是,服用抗病毒药物3天后,姚大妈儿子周身疼痛瘙痒及不适表现逐渐消退了。

     

    最后,医生提醒姚大妈,家里如果有人患上带状疱疹,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据统计,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病例约为156万。

     

    而要想给家长最好的保护,除了宝宝要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外,老人更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提前预防,才能不被带状疱疹侵扰!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每次我妈教训我的时候总会说一句话:“你看看你这脾气,简直和你爸是一个模子刻出的!”而我爸听到这话也不能服输:“哪里像我?她简直和你从头到脚一模一样!”所以我常常在想,我的脾性到底像谁呢?其他孩子的脾性又是随母亲还是随父亲呢?

     

     

    有遗传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孩子的性格和脾性早在出生之前就决定了,而决定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与人体脑神经递质有关。

     

    举个例子:荷兰遗传学家曾对一个家族做过研究,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攻击性行为,愤怒阈值比常人低,容易遭受挫折和压力的打击从而引起攻击行为。当遗传学家对他们体内的基因编码进行分析之后才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体内都缺少了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


    这项研究揭露了基因和性格的关系,也间接告诉了我们孩子的脾性在出生之前就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后天因素比较难以改变。

     

    那么归根结底,孩子的脾性到底像谁呢?

     

    其实,孩子的脾性更多的像妈妈,受妈妈的影响更大。各位宝妈们为了孩子辛苦怀胎十月,在整个怀孕期间,宝宝生活在妈妈的羊水里,与妈妈血脉相连,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对其的影响。因此孩子的性格在子宫里便已经决定了,当后期随着成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建立,孩子的性格才会略微有所改变,带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所以各位宝妈们在孕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脾气和行为,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点行为,为孩子好的性格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1.孕期发脾气

     

    由于怀孕期间身体荷尔蒙的变化加上孕妈们在怀孕期间心思更加敏感,因此许多妇女在怀孕期间变得非常暴躁易怒,哪怕是一件小事都可能点燃她们的“怒火”。


    但频繁地发脾气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是没有好处的。怀孕的妈妈们在生气时会增加自身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激素传送给孩子,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妈妈们长期处于易怒情绪下,会导致孩子们感受到相似的情绪,从而对他们性格造成影响。孕期常发脾气的孕妈们,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也会容易暴躁易怒。

     

    2.孕期挑食

     

    怀孕会带来一系列孕吐反应,一些孕妇也因此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孕期要保证营养的正常摄入,所以各项物质的摄入都要均衡。孕妈们如果孕期挑食严重,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会导致腹中的胎儿无法正常摄入营养。


    同时,胎儿可以从羊水感受到母亲今天吃了什么。如果妈妈们长期吃某种事物而不吃某种事物,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味蕾记忆”,可能会导致孩子将来也对这种食物挑食,养成同样的习惯。

     

    3.孕期爱操心,情绪容易低迷

     

    有研究表明,人们的“冒险行为”和“抑郁情绪”等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且这个遗传概率在40%-6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妈妈们在孕期爱操心,天天愁眉苦脸情绪不高的话,她们生出来的宝宝可能也会形成类似的悲观性格,很小的挫折可能都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


    其实家长们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先天的因素虽然无法有太大的改变,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品质,因为当孩子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之后,他也会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略微改变自己的脾性。

     

    所以孕期各位宝爸宝妈们要好好注意孕妈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尤其是怀胎十月是件辛苦的事情,宝爸们一定要多多体谅和包容自己的妻子。孩子出生之后,父母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性格!

  •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 为人父母都知道,小孩只要安静准没好事!一位妈妈上网分享自家孩子的杰作,表示自己才看个手机,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好安静,一探究竟后却被“这一幕"吓到花容失色,照片发布后引发广大网友留言!

     

     

    这位妈妈当时与两个分别5岁、3岁的孩子在客厅,吃饱后她看手机,两个孩子则在一旁玩耍。突然间,原本很吵的两人安静下来,她好奇往沙发看过去后发现有个人脸"浮现"在上头,吓到放声尖叫!

     

    原来,这两个孩子正在沙发玩躲猫猫,5岁长子躲进沙发套里面,把整张脸用力往外推挤,从外部看上去,就是一张浮在沙发上的脸孔,让妈妈直呼真的很可怕!

     

    虽然吓人,但5岁儿的"杰作"仍引来众多网友回应,"太吓人了"、"好可怕"、"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哭出来"、"我很久没这样尖叫了"、"看起来好像人面鱼"、"我内心可能会留下创伤"、"会吓到不敢睡"。

     

    有些网友则觉得"好可爱啊"、"半夜看到这个笑出来"、"妈妈还能冷静拍下照片,拍得很好啊"、"看起来可以在低预算的恐怖电影中使用"。

     

    不过,也有为人父母的网友感同身受,"孩子的行为果然都无法不可预测啊"、"我小孩也喜欢躲进沙发套"。

     

    居家安全不可忽视!儿科医生点出“10大危险处所”

     

    孩子通常好奇心重、天马行空、喜欢探索,常会有令人哭笑不得的行为!不过针对幼龄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在家中玩耍,仍有许多地方有着潜在危险。

     

    为避免孩子受伤,需注意10个家中危险的地方,呼吁爸妈或照顾者留意居家安全:

     

     

    1. 浴缸、洗衣机

    即使浴缸的水深只有10厘米,也具有让婴幼儿溺毙的程度。平时要确定没有水在浴缸里头,并随手关浴室门。洗衣机周遭也不要放有垫脚物品,防止宝宝爬入。

     

    2. 门窗

    在开关门窗时,务必先确认孩子有无在门窗边,避免夹伤手指或撞到身体。

     

    3. 床铺、沙发

    不论宝宝在沙发或床上睡觉,只要孩子已会翻身,爸妈就必须要在一旁看顾,专家建议最好让孩子睡在“有装围栏的婴儿床”。

     

    4. 玄关

    家中若设有玄关,宝宝又正好处于‘喜欢四处爬’的阶段,建议可用围栏挡住玄关、防止孩子爬入。另外,也可在穿鞋区铺上材质松软的厚垫,以防宝宝不慎摔落。

     

    5. 柜子

    许多人会使用"玻璃装饰柜"摆放物品,建议最好能锁上柜子,避免宝宝被柜中物品吸引而打开柜子门、发生夹手意外。

     

    6. 插座

    婴幼儿常会把手指或其他物品插入插座孔,进而发生触电。建议爸妈可在插座插上安全挡板、或更换为安全插座(例如:插座安全防尘盖、电源插座保护盖、自动安全防护盖)。

     

    7. 楼梯

    会爬行的宝宝常会趁大人不注意时爬楼梯,要是一不留意可能就会滚落下来,因此建议,楼梯口最好能装置安全栏杆或围栏。

     


     
    8. 阳台

    阳台若未加护栏(或阳台门未上锁),甚至在阳台上堆放物品、让孩子有垫脚爬高的机会,恐容易发生意外。

     

    9. 厨房

    一般而言,厨房里的每样器具都有危险性,除了不要让孩子进入厨房之外,爸妈也切记不要带着孩子进厨房煮菜或洗碗。

     

    10. 桌子、桌巾

    婴儿幼容易撞到桌角而受伤,爸妈最好在每个桌角加上边角防护套,另外也不要铺桌巾,要是桌上有热食、重物或其他物品时,孩子可能会拉扯桌巾而使物品掉落,导致受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许多女性朋友发现到了一定年龄,脸色会越来越黄,脸部不再像年轻些的时候鲜红娇嫩,变成名副其实的“黄脸婆”了。也许你才二十出头亦或是已经步入更年期,这都是最常见到的困扰女性的问题。这与年龄其实没有多大关系,最主要的问题是你“缺铁”了。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缺铁性贫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面黄肌瘦”,但是各位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症状测试自己是否患上了缺铁性贫血。

     

     

    3个症状看出你是否缺铁性贫血:

     

    1、指甲不光滑、皱缩、反甲,有舌炎、口角破裂,毛发容易脱落,皮肤干燥。

     

    运动就会心跳加快,出现严重贫血的女性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可能会产生浮肿。

     

    2、经常会有耳鸣的状况,头晕也频繁,运动容易气急,心悸,头晕耳鸣,甚则晕厥,稍活动即感气急,心悸甚至心绞痛。

     

    缺铁性贫血的女性还可能会出现闭经,月经不调,怕冷等状况。

     

    3、面色不好,脸色苍白或者是蜡黄色,失眠多梦,容易无力,食欲降低,腹胀腹泻等状况都有,严重的吞咽都困难。

     

    关于如何改善面色,正如许多朋友想到的一样,需要由内到外进行调理,而这内调应该从和入手呢?

     

     

    盘点补铁补血的8大类食物

     

    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 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肝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儿童食品,如肝泥就便于婴儿食用。

     

    各种瘦肉: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却与猪肝差不多,而且购买加工容易,小孩也喜欢。

     

    鸡蛋黄:每 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它营养素,所以它仍不失为婴幼儿补充铁的来源的一种较好的辅助食品。

     

    动物血液: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为12%,如果注意清洁卫生,加工成血豆腐,供给集体托幼机构,这对于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倒是一个价廉方便的食品。

     

    黄豆及其制品:黄豆在我国人民营养及儿童营养方面的重要性及地位,已有不少营养学家提到过。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 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为高。

     
    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婴幼儿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添加在多种婴幼儿食品中,深受儿童们欢迎。

     

    绿色带时的蔬菜: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儿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补充铁的一个来源。

     

    木耳和蘑菇: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每 1OO克含铁185毫克,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食品。

  • ‘我恨她,爸爸,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恨她。’、‘我当然爱她,虽然她有时候很烦,但她是我妹妹。——同一个哥哥,在十岁时说的话’。

     


     
    帮助孩子辨认、接纳、消化自己的愤怒

    听孩子说恨另一个小孩,是很令人害怕的。由于我们在儿时大多对‘恨’有一些恐怖的经验,我们往往会被小孩的愤怒吓到。‘恨’是很强烈的字眼,如果你被这个字激怒了,那么,你的孩子必定会常使用它。

     

    其实孩子就是在表达他有多暴怒,请回应他的暴怒。如果你只是叫他不准在家里说‘恨’这个字,那将可以预见以后他生气都会说出这个字。父母的激烈反应对孩子而言实在难以抗拒。

     

    ‘恨’不等于生气,甚至也称不上某种感觉,恨比较像是一个我们认为可以自我保护而选择的‘立场’。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立场上,其他人无可置否,我们只能回应驱使他选择这立场的感觉。切记,愤怒是为了防卫更难忍受的感觉,例如恐惧、受伤或悲伤,协助孩子们辨认愤怒背后的感受,让他们知道可以怎么消化这感受,而不是对外发动攻击。

     

    同时,让孩子知道他愤怒不代表他是坏蛋,这会帮忙他接纳自己的愤怒,并能渡过这一关,而不是卡在情绪里。

     

    不要被孩子的话牵着鼻子走

    那么,如何回应呢?

     

    不要被孩子们所说的话牵着走,认可孩子们愤怒中的力量,但深入愤怒,同理他背后脆弱的感受(例如悲伤、孤单、嫉妒或恐惧)。

     

    ‘你恨妹妹呀?我听见了,有时我们真的会因为她的出现而非常生气,我也知道你对我也好生气,因为我在妹妹身上花很多时间。你比较希望只有我和你就好,现在有很多事情不一样了,我常要忙着照顾妹妹,这让你很难过。我想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被晾在一旁了?来我这里,我们抱一抱,你可以告诉我你的难过和生气。等你觉得可以的时候,我要亲亲你的小鼻子和小脚趾,我们来玩痒痒游戏,就我们两个,就像你还是小宝宝的时候那样。’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听懂了,而哥哥姐姐当着妹妹妹妹的面说恨他,事情会比较复杂一些,你一样以同理的态度回应,但同时要点出他的心情,利用你的解释来为他们之间搭起桥梁。

     

    ‘你现在很生气,所以才用了‘恨’这个字,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字眼,我了解你有多难受才会讲出这个字。你再怎么生气都可以的,只是这样的话语很伤人,你能先不要用这个字,说说是什么让你难过吗……有时候你和妹妹会对彼此非常生气,气到你们谁也不想把事情处理好,这就是‘恨’的意思,对吗?你们一点都不想要让事情变好,我知道你们有多生气了。当我们很气某个人,会忘记我们对他的爱,但我们心底还是爱着他的,只是爱暂时不见了,就像太阳被云挡住那样……我们何不先让彼此都静一静,等一下和妹妹把话说出来,讲讲为什么你们这么生气。不论如何,我们都是家人,我们会把事情处理好。’

     

    保持同理心,并设立清楚的限制

    如果你的孩子继续对手足说‘我恨你!’或当着手足的面告诉你‘我恨她!’该怎么办?

     

    保持同理心,并设立清楚的限制。

     

    ‘我听到你非常生气,你随时可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但妹妹现在听得懂你说的话,像那样的话是很伤人的。听到你这么说真的会让他很难过。你可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你也可以让我陪你画一幅图,或者找个玩偶发泄,我会陪着你的,但如果你想讲伤人的话,你必须私下、在妹妹不会听到的地方告诉我。’

     

    很重要的是,你要告诉孩子,借敲打的方式把生气化为行动,并不会带来疗愈。事实上,肢体攻击会增强愤怒的感觉。真正的疗愈来自孩子有机会展现他更深的感受,以及能得到你同理的回应。你的理解为孩子创造足够的空间,好让愤怒背后的眼泪与惧怕可以浮现,一旦他感受到这些,便不须愤怒或仇恨当挡箭牌了。

     

    如果孩子们对着手足大叫‘我要杀了你!’该怎么办?他正在用他所知道最强烈的字眼来让你理解他内在的感受—且因为现在,正当他处在战或逃模式的这一刻,妹妹和你在他眼里都像是敌人,然而你可想见,受他怒火轰炸的对象需要你的再保证:‘是的,我听见哥哥说要杀了你,他现在气坏了。你不必担心,我不会让他伤害任何人的,就算他再生气,你都会是安全的。现在哥哥心里非常难受,我会尽我所能帮忙他。’


     
    介入手足冲突的12个基本原则

    当小孩还在斗嘴时,而我们还没介入(或者我们有试着介入),双方的火气不断升温,演变成语言或肢体的暴力,你应该怎么做?

     

    1.站到孩子们中间,让他们两个分开来,防止进一步的暴力。‘哦!停止!’把手伸到脸颊的高度,或将手放在孩子们的肚子上,阻止他继续往前进。

     

    2.让双方感觉比较安全,因此能让他们停止攻击。深呼吸,以平静的声音说话,摸摸每个孩子,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与你的连结,并能感觉到安全。

     

    3.如果孩子有受伤,安抚他。让他舒服一点,使用绷带与冰块,同理他。如果孩子伤得太严重,你也真的很难给攻击的那个孩子好脸色,把受伤的孩子带进浴室或其他房间,以避免你对发动攻击的孩子吼叫。如果你能就事论事地与攻击的孩子互动(‘哦,这一定很痛,去拿冰袋过来!’),你也会帮忙他从‘打伤别人的坏孩子’变成‘可以修补错误的、帮得上忙的孩子’,如果想预防往后类似的攻击事件,这样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4.正视孩子们有多难受,可能需要一些冷静时间。但不要把他们赶回自己的房间,继续和你待在一起,会让他们感觉比较安全。你的目标是要教他们自我冷静的能力,好让他们可以学会从难受中转换心情,并能够在生活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调整自己。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们两个都非常生气,我想听听是什么让你们这么难受,我们先冷静几分钟,这样我们才能好好讲话。请你坐在沙发上。请你坐在这张椅子上。现在,我们一起做三个深呼吸……把气吸进肚子里……再随着吐气,把生气吐出来,好,再一次。’

     

    5.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双手环绕在他们身上。这么一来,当你在和一个孩子说话时,另一个孩子也能够感觉与你有所联系。

     

    6.给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并把你所听到的再回应给他们。仔细倾听、同理与解释。‘你打他是因为他弄坏了你的消防车阶梯?……你很难过!’、‘你并不是故意要破坏的?……你原本只是想拿起来看一看?’

     

    7.重申家庭规则。‘不能打人,打人会让人受伤。’

     

    8.避免靠边站,即使你认为其中一个孩子明显是对的。就算其中一方受伤了,也是如此。孩子知道自己伤到手足是错的,你只是重申这个规则罢了。

     

    9.指导孩子双方去向彼此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渴望。‘你可以告诉哥哥‘别打我!’、‘你可以告诉妹妹,如果他想要拿你的消防车,他必须先问过你。’

     

    10.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发动攻击,重新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他怎么想对方。‘告诉妹妹你想要什么、你感觉如何,而不是现在你觉得他怎么样。’‘我希望在你拿我的消防车之前先问过我!现在梯子坏了!我觉得很难过!’

     

    11.指导孩子重述一次对方的感受。‘你刚刚听到哥哥说什么?’

     

    12.点出修复、弥补的可能。‘你们两个人都很难过,兄妹原本是相亲相爱的,不是像这样互相伤害,你们可以怎么做来让事情变好?’

     


     
    当有个待解决的问题,指导孩子们运用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可这问题引发孩子们强烈的感受。‘消防车坏了,这真的是很严重的事。’

     

    .抱持信心,相信问题能得到解决。‘我知道你们两个一定能把事情处理好。’

     

    .协助孩子们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双方都点头同意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出问题解决。‘好,妹妹答应会帮哥哥把梯子贴好,看看这样能不能固定住,这一星期,妹妹会把她的玩具借给你玩,你看这样可以吗?’

     

    .当你重述共识时,让孩子们握手言和,恭喜他们。‘你们都有认真听对方说话,很努力想出一个对彼此都公平的共识,你们心里一定感觉很好,哇,我们合作无间!’

  • 经过疫情震撼教育后,我们好像渐渐习惯防疫的日子,回首这兵荒马乱的一年多,我们不知道是否该庆幸。

     

    孩子放假,我给孩子报了一个线上课程,避免她刷二次元的视频;上个周末,因为老师交代的作业,已经在周五完成并回传;周末有休息时间,我便要求欣欣好好整理玩具柜,她的玩具来自四面八方,有亲友送的,有厂家给的样品,有我偶尔买的节日礼物,从0岁到现在,真的放了好久,累积到游乐场规模,仍舍不得断舍离。

     


     
    我实在看不过去了,告诉她:‘很多玩具你已经用不到,甚至不玩了,如果不好好整理,一直堆在那边占空间,那我也不会买新的进来。’我是言出必行的妈妈,过去一年,我只有生日、节日才买礼物给她,其他时间因为‘东西太多’完全不买。

     

    欣欣很会抓关键字,听到‘新玩具’字眼,立马精神大振,整理了一晚上!我叮咛她,只要玩具符合4个要件,就该被淘汰:

     

    1、不适龄、几乎没在玩。

     

    孩子终究会长大,7岁已经上小学了,对于幼儿时期的玩具,绝对是情怀大于爱不释手,小时候的玩具,留1、2个当纪念就好,其他的我会跟孩子沟通,转送给需要的小朋友。

     

    2、无教育性或实用性。

     

    有些玩具真的是当下好玩,热潮一过就是垃圾了,像每年元宵节,纸制小提灯,等节日过了还舍不得丢,此时,我只留下里面的LED灯另做他用,提灯主体就压扁进垃圾袋啦!

     
     
    3、有伤身疑虑(例如买零食附赠的塑胶玩具)。

     

    我是单亲育儿,钱得花在刀口上!我很少买玩具,就算要买,也是以有教育目的为优先考虑,但孩子偏偏就喜欢‘单纯是玩具’的玩具(笑),在女儿发现零食会附小玩具以后,便开启她的收集小天地,不过我会一再提醒她,这些玩具的材质不太好,不能接近嘴巴,玩后一定要洗手,而且很容易坏,这次趁大扫除,一次给它进垃圾袋吧!

     

     

    4、不具纪念性(像是生日礼物)。

     

    说了3个该丢的玩具种类后,我认为比较难选择的是‘有纪念性的礼物’,像是生日礼啊,好友远游特地带回的礼物啊,这些真的很难取舍,相较之下,没有情感赋予的玩具,就比较容易转赠别人了。

     

    等欣欣完成后,我照例去筛选一下,避免她丢了什么不该丢的,但我有点惊讶,因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玩具,是两年未见、未连络的欣欣爸,买给她的乐高得宝系列飞机组。

     

    老实说,欣欣爸很少买礼物、玩具给她,之前还有往来的时候,最多是欣欣缠着买玩具,但当你认识这个人久了,就知道他的心意,还是跟物品价值有关。

     

    我问:‘这不是你爸送的?而且你不是超喜欢乐高?你要丢?’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她说要丢这组礼物了,欣欣很坦然地回:‘对啊!妈妈这么辛苦,他都不跟我们联系,不关心我们好不好,我觉得留着这个没意思。’

     

    可是,从平日主动提到爸爸的次数,我知道,欣欣对爸爸是想念且受伤的,虽然我们都把他当成‘已往生’般看待,常毫不避讳地笑谈以前的往事,但我们都很清楚知道,他人毕竟是在的,从不曾给予关心孩子而已,大人倒无所谓,难道非要让孩子次次主动关心爸爸吗?

     

    这让我十分感叹,当疫情来袭时,是朋友第一个关心我们:‘吃的东西够不够?’欣欣爸在这方面,真的是失职,但我并不希望孩子因为一时的情绪,把有关爸爸的回忆全丢掉,我觉得那太情绪、不够理智。

     


     

    于是,我跟女儿分析:‘你知道吗?我不能干涉或控制你爸怎么做,说得残酷一点,我甚至不确定你跟爸爸,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面,虽然你现在很讨厌他,但说真的,如果和爸爸再也没机会相处,你能保证丢了这个礼物,绝对不会后悔吗?你爸买给你的东西又不多!等你成年以后再决定吧。’

     

    只见欣欣又默默从袋子里面,一个一个把零件找回,那代表她知道,自己与爸爸的回忆不多,也确实是冲动了,无法确定自己长大后会不会后悔。而我呢?也自豪仍能保持客观且理性的教养思考方式吧!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