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什么一到秋天就容易多愁善感,真不是你的错?

为什么一到秋天就容易多愁善感,真不是你的错?
发表人:京东健康

最近秋天来了,很多人都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了。

 

夏天的时候,整个人活泼、开朗、乐观、向上,be like(下面的emoji):

 

表情来源:自己做的

 

每年的秋冬,整个人性情大变,悲伤、抑郁、无聊,整个人都蒙上一层忧郁的气质,be like(下面的emoji)

 

表情来源:自己做的

 

甚至有的人开始怀疑人生,赚的不多、脱单失败、事业跌宕…… 是不是自己是全人群中最失败的那个?

 

如果你也是最近经受这样的情况,打住!别想多了!

 

一到秋天就容易伤心,真不是你的问题,更不是自己的人生失败。

 

医学上确实存在一种疾病,叫做季节性情感障碍(SAD)。这是抑郁症的一种,具体表现为:只要到了秋冬季节,就陷入了悲伤、啥都不想干的状态中[1]。大家俗称它“悲秋综合征”。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到疾病的状态,但是也可能会陷入抑郁、悲观、焦虑等的情绪中,因为秋冬季这3点的影响。

 

1.秋季让你身体中血清素减少,影响你的情绪

 

我们身体里面很多东西在调节着我们的情绪,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血清素。

 

血清素可以理解成你美好心情的守卫者,当你身体里面血清素浓度升高的时候,他们就会化身为战士,赶走你的负面情绪,更容易感觉到开心。

 

 

但是到了秋天,光照就没有夏天那么强烈,就会让血液中血清素的浓度就会下降,从而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

 

这是因为,血清素虽好,但在身体里面有一个敌人——SERT蛋白,这个蛋白的存在会抑制血清素的合成。

 

在一项研究对于季节性情绪障碍患者的研究发现,秋冬季节光照变化的影响,会让他们身体中SERT蛋白的浓度比夏天多 5% [1]。

 

SERT蛋白越多,让人快乐的血清素就越少。

 

身体里面的血清素少了,你自然就更容易不开心焦虑了。

 

但秋冬季节变换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2.秋季会扰乱你的睡眠,让你容易困、乏

 

秋冬季节,还会影响人的睡眠,间接影响情绪。

 

很多人知道,我们之所以到了晚上就要睡觉、感觉困倦,就是因为黑夜会刺激褪黑素的分泌。

 

秋冬季节,天气变成了日短夜长;加上整体天色就变暗了,2者的综合影响,就会让身体里面的褪黑素分泌就会增加,更容易感受到困、乏力,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再加上,我们之前说到的,秋冬季节身体里面的血清素会减少,此时褪黑素也增加了,2种变化叠加,就会影响到你的生物钟[2]。

 

也就是在夏天你工作良好的生物钟——按时入睡、睡个饱觉、按时醒来,到了秋冬,可能突然就失灵了。

 

该睡的时候睡不着,睡着了之后睡不好,该醒的时候醒不来,睡眠被打乱之后,整个人生活也完全乱了,自然就更容易觉得生活没意思了。

 

不仅仅是睡眠,秋季来临,还会影响到我们身体里面的一些东西。

 

3.秋冬身体里产生维生素D更少,让你更容易抑郁

 

秋冬到了,你是不是很少见到太阳了。

 

因为秋冬的太阳照射不像夏天那么强烈,是弱弱的微光;加上天气变冷,很多人更愿意窝在家里而不是出门。

 

身体晒太阳变少了,导致身体里面维生素D产生很少。

 

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如果身体里面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就更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当你身体中的维生素D含量减少的时候,这些事情就在身体里面发生[4]:

 

1)维生素直接作用在情绪调控区,让你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2)维生素D会影响血清素的合成,帮人赶走负面情绪的血清素变少了

3)维生素D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的状态,影响了你的应激反应,让你更容易焦虑、不安等。

 

英国有一项研究发现,特别是年轻的女性,更容易因为身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而产生抑郁情绪。

 

更严重的是,如果你是敏感人群,即便你特异多吃一些维生素D补充剂,也没用,因为通过口服补充进来的维生素D是没有办法弥补光照不足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的[4]。

 

其实,我们的很多情绪、身体变化,不光光与自己有关,身体有它自己的节律。

 

如果你出现这种症状,千万记得不要责怪自己啦。

 

这种症状也是在提醒你好好照顾你的身体呀。

 

可以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多去户外照一下太阳,促进你身体里面维生素D的合成;

也可以与家人朋友经常聚一下聊聊天,感受一下家的温暖;

还可以多走走锻炼一下,运动也会促进你身体血清素、多巴胺等激素的合成,让你感受到更快乐~

 

 

参考文献:
[1]Melrose S.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n Overview of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Depress Res Treat. 2015;2015:178564. doi: 10.1155/2015/178564. Epub 2015 Nov 25. PMID: 26688752; PMCID: PMC4673349.
[2]B. McMahon, S.B. Andersen, M.K. Madsen, L.V. Hjordt, I. Hageman, H. Dam, C. Svarer, S. Da Cunha-Bang, W. Barré, J. Madsen, L. Hasholt, V. Frokjaer, G.M. Knudsen,P.1.i.037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how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their cerebral serotonin transporter binding,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Volume 24, Supplement 2,2014,Page S319,ISSN 0924-977X,https://doi.org/10.1016/S0924-977X(14)70506-1.
[3]Kjærgaard M, Waterloo K, Wang CE, Almås B, Figenschau Y, Hutchinson MS, Svartberg J, Jorde R.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 on depression scores in people with low levels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and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Br J Psychiatry. 2012 Nov;201(5):360-8. doi: 10.1192/bjp.bp.111.104349. Epub 2012 Jul 12. PMID: 22790678.
[4]Kerr DC, Zava DT, Piper WT, Saturn SR, Frei B, Gombart AF. Associations between vitamin D level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healthy young adult women. Psychiatry Res. 2015 May 30;227(1):46-51. doi: 10.1016/j.psychres.2015.02.016. Epub 2015 Mar 5. PMID: 25791903; PMCID: PMC4420707.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卒中发病危险、减缓骨质疏松。同时,运动可以驱除优虑,焕发精神。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服用种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针对疗效不佳的患者会采用合并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催眠药、中药处方药等。这些药物在带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给患者带来药费增加,并且副作用也会增加。为了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状态,医生们通常会让患者经常依据自己身体的状况而适当锻炼,这是抗抑郁药物所没有的长处。

     

     

    运动可以改善心情的奥秘在苯乙胺上。苯乙胺是人体自然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一向认为它能起到调节体能、情绪和注意力的作用。人体内分泌的一种酶可以将它转化成苯乙酸。抑郁患者可以适当做一些以下运动改善情绪:

     

    l  短跑

     

    跑步是一种在减轻压力的同时清理思绪的好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和抑郁。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会造成额外的压力,这些压力源会增加某人的焦虑水平并导致抑郁,当跑步至少30分钟时,这会迫使你做其他事情,而不是专注于让你感到压力的事情。

     

     

    l  瑜伽

    瑜伽已成为人们将锻炼与控制呼吸相结合的流行方式。瑜伽常规将冥想与核心练习相结合,以帮助患者改善身心健康。

     

    l  远足

    在树林中徒步旅行是摆脱抑郁情绪同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好方法,身处树林中有助于将患者从生活的喧嚣中分离出来,置身于宁静祥和的环境中,在锻炼的同时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

     

    l  举重

    举重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健康,同时还可以保持身体的外观,也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挑战,同时还能帮助释放表面之下的愤怒或其他攻击性,但是抑郁症患者也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举重。

     

    l  长距离散步

    长距离散步是清理头脑很好的方式,同时能够让患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建议每天走10,000步,大约5英里。散步时可以选择风景公园、树林以及海边等,利用这段时间欣赏美景,放松心情。

     

    l  游泳

    游泳是最好的运动形式之一,也是对抗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最佳武器之一,游泳会迫使患者呼吸得更深,同时还需要使用各种肌肉(无论大小),这些肌肉在水外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游泳可以对抗焦虑和抑郁,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

     

     

    l  跳舞

    在思考对抗抑郁和焦虑的方法时,跳舞可能不是首先想到的运动,但不能忽视它的健康益处。患者可以学习许多不同形式的舞蹈,挑战新的舞蹈风格,并奖励自己完成新动作,这些奖励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克服最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所需的信心。

     

     

    抑郁症患者不能盲目运动,也要注意频度和强度,最好每周3次,每次45-60分钟,持续至少10-14周。通常建议19-64岁的成年抑郁症患者每周活动总量至少要达到中度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每分钟130-150次)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每分钟160-170次)的有氧运动75分钟,每周至少2次进行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并尽量减少久坐。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也许看到这个题目,你又以为是一次无力的喊口号,那就错了。

     

    小时候,我们总有些美好的梦想,长大了大多没有实现,于是告诫自己,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以后不要不切实际做梦,现实一点比较好!那么,什么是现实呢?就是不要轻易改变,因为那些都是瞎折腾,白费功夫吗?

     

    实际上改变是可以发生的,不论是个人形象的改变,工作行业的改变,还是生活状态的改变。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记得下面几点

     

    1.丢弃急功近利的想法,着眼眼下细小的事情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梦想遥不可及,因为他们一下子定得太过长远,坚持了三天看到没有任何的改观和起色,就感觉到了不会成功,随即放弃。

     

     

    然而从眼下的细小事情做起,长此以往,改变就会发生,坚持得越久发生的变化越大。不要总是停下来想,停下来犹豫彷徨毫无意义。

     

    2.了解先驱楷模的成功案例

     

    你想要改变,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时,可以找一个楷模。比如你想减肥,就去了解一下很多由肥胖变为苗条的成功减肥者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取舍。

     

    比如你想改变自己土气的审美,改变穿衣风格,就去了解一下穿衣达人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身材气质做出定位的方向。

     

    比如你想当律师,便去和从事法律行业的人学习请教,如何进入行业,如何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已经在你所想改变领域获得成就的前人一定会给你很多良好的意见,避免你走许多弯路。

     

    3.享受改变的过程

     

    想减肥的人运动时候挥汗如雨一定很累,想转行的人独自看书一定很寂寞,但是不经历这些折磨人的过程,改变也不会轻而易举发生。

     

     

    所以尽量找一些激励自己的方法,让自己享受改变的过程,比如记录自己改变的进程和数据,是个很好的方法。

     

    4.切忌闭门造车,定期和同路人进行交流

     

    网络时代,无数的兴趣群组密布在各大平台,你可以在其中选择一两个特别志同道合的组织加入。

     

    既可以互相督促,也可以及时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动态,及时地调整方向。不要一个人闷头苦干,否则走错了方向都无从得知。

     

    5.适时地展现

     

    不论你想在哪方面做出改变,都记得边努力边展现成功,这是对你努力的实践。

     

    如果你想学习新的语言,可以选择群组进行语言交流。如果你想学化妆,在学习过程中,争取一些甚至是免费地帮别人化妆的机会,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不用害怕自己稚嫩的手法,还不精湛的技艺会漏了怯。

     

     

    不妨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状态,并且寻求改进的意见,你会改变得更快。

     

    6.永远相信改变可以发生

     

    最根本的一点便是不能泄气,失掉了对改变的信心。

     

    如果你不相信改变会发生,或者一步登天的梦破碎了,你开始将信将疑自己是不是能操控你的人生,那就要好好想一想,你改变的想法是否迫切,决心是否坚决。只有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才可以真的开始发生量变以至于质变,这就是主观力量的所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通常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心情低长时间地低落消沉,从一开始的闷闷不乐到最后的悲痛欲绝,自卑、痛苦、悲观、厌世,感觉活着每一天都是在绝望地折磨自己,随之出现消极、逃避,最后甚至有自杀倾向和行为。

     

     

    患者身体上也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多重人格等精神分裂症状,和精神病患者有相似之处。抑郁症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一年甚至数年,大多数病例有复发的倾向。

     

    因为抑郁症患者会出现一些精神病的相关症状,所以精神科医生会要求抑郁症患者吃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例如氟西汀和奥氮平联合治疗抑郁症。奥氮平是精神科医生经常使用的药,它不仅使用在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的精神病性疾病中,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中也有应用,例如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氟西汀和奥氮平联合治疗是美国精神卫生协一级推荐的药物,有大量的循证证据证实有些抗精神病药,是具有抗抑郁抗焦虑治疗的增效作用的,如奥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经常联合情绪药物共同治疗。

     

     

    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失眠、乏力以及情绪低落等低动力症状,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精打采,无精就是精力不足,打采就是兴趣不足。从发病机制出发, 无精打采的产生和5羟色胺(5-HT) 对多巴胺(DA) 和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的抑制作用有关:脑干GABA中间神经元上分布有5-HT2C受体,突触间隙的5 HT与5-HT2C受体结合后,升高了GABA神经元的活性,导致GABA释放增加,最终却抑制了前额叶皮质对NE和DA的释放,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低动力症状。而氟西汀和奥氮平合用对5-HT2C的协同作用有利NE和DA的释放,有利于改善症状,所以抗精神病药物对抑郁症是有帮助的。

     

     

    抑郁症是比较复杂的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除了服用一些抑抗精神病药,有些患者还需要短时间内合并一些催眠药或者抗焦虑药,像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以上药物都是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的诊断和处方下来使用,不要自行选择药物使用。

  •  

    围产期抑郁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有抑郁症病史、遗传学因素、激素水平的改变、神经内分泌的变化、社会应激因素、亲密关系紧张、童年期的创伤经历、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支持,生育过程的压力事件等。

     

     

    把这些危险因素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来理解:

     

    生物学因素: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既往有抑郁症病史的女性,明显的抑郁症状甚至有消极观念的症状在围产期更加值得重视。如果自己家族中有抑郁症的先证者,尤其如果母亲有抑郁症病史,那么女性有围产期抑郁的风险会明显增高。其次,女性产后出现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也会下降,出现情绪低落。

     

     

    心理学因素:

     

    女性的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和目前的伴侣关系都会对女性的心理稳定性产生比较多的影响。亲密关系的紧张,伴侣无法理解关心自己,伴侣暴力(IPV)包括亲密关系的伴侣所进行暴力行为,会增加围产期抑郁的风险。童年期的创伤经历比如躯体虐待或性虐待等,虽然在平素情绪尚稳定,但是也明显增加了孕产期抑郁的风险。

     

     

    这些亲密关系主要影响女性内在自我稳定性,对自己的家庭的结构安全感,如果有心理创伤的女性更加容易感受不被“爱”,容易出现情绪的崩溃,拒绝表达自己爱的需求,尤其双方家庭成员的卷入,更加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社会学因素:

     

    社会学角度我们要理解经济、文化和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对孕产期女性非常重要。有研究认为有些重视男性的文化背景,容易让女性产生压力。经济地位差、产未位被充分的照料、剖宫产等危险因素具有累积效应,危险因素越多,孕产期抑郁的风险越高。

     

    参考文献

    1. van Lee L, Chia A, Phua D, Colega M, Padmapriya N, Bernard JY, et al. Multiple modifiable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 risk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Findings from the GUSTO cohort.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20;103:152210.

    2. Silverman ME, Reichenberg A, Savitz DA, Cnattingius S, Lichtenstein P, Hultman CM, et al.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17;34(2):178-87.

    3. Serati M, Redaelli M, Buoli M, Altamura AC. Perinatal Major Depression Biomarker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6;193:391-404.

    4. Raghavan V, Khan HA, Seshu U, Rai SP, Durairaj J, Aarthi G,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among women in rural Bihar: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1;56:102552.

    5. Gelaye B, Rondon MB, Araya R, Williams MA. Epidemiology of maternal depression, risk factors, and child outcomes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6;3(10):973-82.

  •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良好的情绪是古今中外公认的长寿“灵药”。曾有这样一项研究,在七万名志愿者中,男性乐观人群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1%,女性乐观人群则延长了15%。

    而健康时报也提到过,笑能增强心脏泵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在中医理论中,快乐则有助于调畅情志、保护脏腑,助我们拥有更长的寿命。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中医认为,生命的正常活动,贵在气血通畅。而导致气血不畅的主要因素就包括了心情不快、情志不宁。

    情绪安宁,可使气血运行保持动态平衡;反常的情志,则使气血运行逆乱,影响整体健康。

    “人始生,先成精”,精藏于五脏,是各种代谢反应的物质基础;精再化生为气,气运行于全身,则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动力源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人体的精神活动就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和能量基础的。反过来,这些不良情绪也会过多地消耗五脏精气。

    喜伤心,心主神明,心动则会加重情志不调;怒伤肝,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机运行不畅;思伤脾,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悲伤肺,肺主宣降,肺劳则精液输布失调;恐伤肾,肾主藏精,肾虚则精气固定无能。可见,情志安宁在养生方面的重要性。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不良情绪会引起多种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不良情绪、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负面生活事件等,与心血管疾病明确相关。大量研究证明,心脏和心理是联动的,主要涉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迷走神经抑制,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免疫状态异常;而炎症可能是情绪、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桥梁。

    抑郁和焦虑的患者会发生体内自主神经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等情况,并引发一系列疾病或症状,比如,心率加速以及血压升高等。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这一描述可对应中医里面的情志致病。适度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反之,七情失度,就会引发疾病。

    比如: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前患者常伴有剧烈的情绪爆发,或身体发生意外;负面生活事件使情绪受到刺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等;郁症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焦虑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保持好心情,养养花、喝喝茶,培养一点小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笑口常开,健康便不是难事。

  •   东方网9月20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昨日清晨,上海市莱阳路880弄58号楼内,一名26个月大的女孩被发现死在家中。据街坊邻居表示,嫌疑人很可能是女孩的父亲,这名现年28岁的卢姓男子因抑郁症而长期病休在家中,近来情绪大变。

      事发前一天,小区里还有人看到卢某驾车出门。事发后其下落不明。

      目前,警方表示正在全力侦破此案。

      出事前就他和女 独处

      昨天上午9时左右,莱阳路880弄居民小区里,大批警车赶到。目击者称,民警在58号楼内进出频繁。

      这是一栋老式的六层居民楼。出事地点位于该楼的四楼一处房间内。据知情者透露,“26个月大的女娃娃被吊死在床上了,发现时已经没有呼吸了。”邻居称,这个小女孩非常活泼可爱,邻居们都挺喜欢。

      事发后,女孩的母亲赶回了家,但父亲卢某却遍寻不着。知情者透露,女孩的脖子上缠绕着一根绳子,就是平时锻炼身体用的跳绳。被发现时,女孩的身子被悬吊在床上。

      据猜测,在前天深夜至昨日凌晨的事发时段,无人进出案发房间,因此与女儿独处的卢某成了最大嫌疑人。

      小区一家棋牌室的经营者回忆,该棋牌室是在凌晨1时左右结束营业的,那时候警车还没来。“但在早上9时左右,打开门后看到警察已经赶到了现场。”该经营者说。

      其手机留在家里

      卢某的父母住在小区另一栋楼里。在卢某母亲家中,一名自称是卢某家老邻居的中年女子表示,卢某出生于1983年,是上海本地人。

      “小女孩的母亲在事发当晚,因为有急事不在家中。”中年女子说。

      因为刚失去孙女,卢某的父母情绪低落,不愿接受采访。

      据了解,卢某在离开居所前,将自己的手机留在了家中,而家人也不清楚他会去哪里。在小区内,受访邻居均认为,事发与嫌疑人身患抑郁症有关。

      前一天还开车出过门

      据小区居民反映,卢某平时工作敬业,与熟识的邻居路上遇见也会热情地打个招呼。

      但是最近以来,卢某已请假在家休息了4个多月。“其间单位领导曾到小区看望过他,这4个多月来他都在家,性格已经变得沉闷,没有以前开朗了。”邻居说。

      在邻居们的印象中,卢某有时候在小区散步或者出门,父亲还会跟随在其身后。

      “事发前一天,我还看到他开着车出门了一次,看上去没有任何异常。”门口一名保安透露。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也许在以前,如果一个女人结婚前怀孕了,会被很多人唾弃,但现在不同了,有许多避孕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风险。许多女性也选择服用避孕药来避孕,就会有人问了避孕药有长期避孕的吗?避孕药吃了会不会有什么风险呢?一起来了解。

    避孕药有长期避孕的吗

    由于长效避孕药激素含量高,副作用严重,目前长效避孕药已经基本被淘汰,通常没有办法买到长效避孕药。再次,对于想要避孕的女性,不建议采取长效避孕药避孕,而是采取短效避孕药避孕。这是因为短效避孕药的激素含量比较低,副作用比较轻。同时,短效避孕药不仅具有避孕效果,还具有调经作用。

    避孕药有哪些风险

    可能导致月经异常:一般来说,一次月经持续3-7天,每次间隔21-35天是正常的。但由于避孕药的影响,月经可能会出现异常,如月经量减少、月经延迟或提前等。毕竟避孕药是避孕药,会对子宫造成一定的损伤,直接影响月经,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提前绝经,不可忽视。

    容易抑郁:有调查发现,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抑郁风险更高,情绪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你在吃避孕药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最近的情绪变得很不好,应该及时停止服用,这可能是抑郁的表现,平时要学会调整情绪。

    加速衰老:长期吃东西的女性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皮肤问题,比如脸上有斑点和痘痘,皮肤暗沉,甚至脸和头发发黄,这些都会加速你的衰老。毕竟有副作用,所以皮肤的抵抗力会下降,脸上的黑色素会变多,容易长斑长皱纹。

    增肥:如果某些特殊成分摄入过多,身体会容易水肿,尤其是月经半个月后,体重增加可能很明显。

    肠胃损伤:特别是对于胃不太好的女性,如果长期食用,可能会引起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长此以往,可能会诱发一系列肠胃问题。

  • 社交媒体对人的吸引力有多大?荷兰一项研究将它比为尼古丁。

     

    发朋友圈后,不停查看点赞和评论;打开微博,刷新并浏览每一个热搜词条;推送消息一弹出,马上点开APP回复……

     

    据某国际社交媒体管理平台最新报告,截至2021年1月,全球手机用户数量52.2亿,互联网用户数量46.6亿,而社交媒体用户数量达到4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53%以上。

     

     

    信息碎片化、手机依赖、偷走睡眠和户外活动时间……社交媒体带来的伤害不只这些,还可能引发抑郁症。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解读社交媒体为何让人抑郁,教你几招有效抽离。

     

    受访专家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常用社交媒体,或增大抑郁风险

     

    近日,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西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合作的一项研究表明,常用社交媒体,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并且在儿童和青年群体里尤为明显。

     

     

    该研究采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进行抑郁症评估,首先对8045名成年人评测,再对其中没有抑郁症的5395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482人(8.9%)出现轻微抑郁症。

     

    其中,社交媒体Snapchat(色拉布,照片分享应用)、Facebook(脸书,照片分享应用)和TikTok(海外版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者的抑郁症状显著增加,分别增加53%、42%39%

     

     

    此外,TikTok和Snapchat的使用者中,35岁或以上人群更易产生抑郁症状;Facebook使用者的情况相反,35岁以下人群更易产生抑郁症状。

     

    美国著名社交媒体Facebook的前高管肖恩·帕克曾表示,社交媒体的研发理念是“如何消耗用户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者利用人类渴望交流的心理弱点,创造出这些能让人时时感觉与他人联系的软件,并通过一些细节设计,引导、鼓励用户不断使用,最终养成稳定的使用习惯。

     

    比如,当收到点赞时,人的大脑会分泌“快乐激素”多巴胺,进而刺激人们发布或浏览更多内容。这种“诱导技术”正是社交媒体成功的秘诀。

     

    为什么你会对社交媒体上瘾?

     

    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9个小时,互联网普及率达71.6%。

     

    据报告发布时数据:有9.83亿人正在使用即时通讯,8.88亿人在看短视频、6.38亿人专注直播,4.69亿人点外卖,3.25亿人在使用在线教育。

     

    社交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主要源于两大因素:

     

    心理成瘾机制

    社交媒体具有心理成瘾机制,每个人表现不一,或轻或重。成瘾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

     

    比如有的人过度焦虑,回避现实,好奇心强,社会支持不足,喜欢虚拟刺激感等,这类人很容易成为社交媒体重度沉迷者。还有的商家和平台会根据大数据算法,投其所好,让人欲罢不能。

     

     

    随机性回报

    使用社交媒体时,总是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回报,不知道下一条消息或通知会不会引起朋友圈的点赞,期待所谓的“被肯定”以及“相互点赞”。

     

    这种随机性回报使得个体的反应持续更长的时间,成为一种不由自主的黏性使用和网络社交沉迷。

     

    心理学家:3招教你有效抽离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发现,近20年来社交媒体上瘾现象不短涌现,它可能对人们的感情、行为、人际关系造成长期危害,比如扰乱自我认知、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理解复杂问题等。

     

    心理学家指出,减少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适时地从网络中抽离,和自己“约法三章”。

     

    固定时间使用社交媒体

    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刷微信、微博,不带手机进卧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眼前的人和事上。

     

    多和朋友进行现实沟通

    让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休息一下,约上亲朋好友,面对面交流。但也不必过分排斥,在与远方亲友的沟通上,社交媒体还是维系感情的重要工具。

     

     

    培养“走出去”的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扩大社交圈,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充实自己,多走出去,少宅在家。

     

    需要提醒的是,应定期检查社交媒体的隐私设置,为所有账号设置安全、独立的密码,谨慎共享位置信息,警惕陌生人的好友请求,不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等。

  • 黑芝麻是很好的食材,尤其是秋冬季节很适合滋养身体。

     

     

    黑芝麻的营养价值

     

    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一般素食者应多吃黑芝麻,而脑力工作者更应多吃黑芝麻。黑芝麻所含有的卵磷脂是胆汁中的成分之一,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高及与胆汁中的胆酸、卵磷脂的比例失调,均会沉积而形成胆结石,卵磷脂可以分解、降低胆固醇,所以卵磷脂可以防止胆结石的形成。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凡胆结石患者,其胆汁中的卵磷脂含量一定不足,常吃黑芝麻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胆结石,同时还有健脑益智、延年益寿的作用。确实是中老年人常用的保健佳品。

     

     

    黑芝麻——滋润皮肤,乌发养颜

     

    黑芝麻又称胡麻、油麻、巨胜等,《本草纲目》称”服(黑芝麻)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介绍了黑芝麻的神奇功效。

     

    黑芝麻含有的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E、维生素B族,能加速人体的代谢功能延缓衰老。黑芝麻含有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于慢性病的三高人群来说黑芝麻是很好的保健食材。

     

    中医药膳中记载,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对于年轻办公室女性来说黑芝麻也是很好的食材,可以缓解疲劳、养颜、润肠,非常好的一个食材。

     

    黑芝麻怎么吃才最好吃

     

    首先黑芝麻很适合做成点心的点缀,因为黑芝麻很多人吃多了会觉得不消化,这时候把它放在做好的点心上会为点心增香还会让自己减少黑芝麻的摄入,或者可以在做松饼的时候在面糊里撒上一点黑芝麻,这样也会变得特别美味,当然如果你喜欢美味的黑芝麻糊也非常的不错,作为早餐或者加餐的饮品实在是非常的适合,只是纯的黑芝麻糊热量非常的高,有些黑芝麻糊产品会将芝麻糊里兑入适当的藕粉,颜色会变得清亮味道也更好吃一些,实在是不错的选择,这里建议朋友们不妨试试呢。

  •  

    秋风至、秋燥来,天气逐渐转凉的同时,气候也越来越干燥,我们除了皮肤变得干燥以外,连眼睛也不能幸免。

     

    在干燥的环境内,水分蒸发的速度往往要比其它季节要快,人体内的水分缺失,更容易造成眼部干燥。眼睛就像是住进了「撒哈拉沙漠」,干干涩涩的非常难受。

     

    再加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熬夜或者是长期玩电脑、看手机,更是让眼睛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从而也就导致了「干眼症」的发生。

     

    秋燥当前,眼睛格外缺水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它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多,导致泪液的质量、多少、自然流动性出现异常,而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通俗来讲,就是你的眼睛缺水了。

     

     

    眼睛中缺失的「水」是由三种物质产生的:表面的油、中间的水和底层的蛋白质;也就是脂质层、水液层以及黏蛋白层。正是因为这种「油包水」的组合,才能保护我们的眼睛。

     

    而当眼睛感到干涩、干痒、畏光、有异物感以及眼疲劳的时候,那你的眼睛极有可能就是出现以下情况了。

     

    缺乏油脂分泌

     

    眼睑患病导致睑板腺功能缺乏,油脂层分泌过少,泪液蒸发过度,从而患上干眼症。

     

    缺乏水液层泪液,泪腺分泌减少

     

    这是导致干眼症发病的最常见的原因。

     

    在生活中,自律神经失调、老年性泪腺功能下降、感染、自身免疫疾病会导致泪腺发炎,长时间使用眼药水等因素都会使水液层泪腺泪液分泌过少。

     

     

    缺乏黏蛋白层

     

    黏蛋白层主要是由眼表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一些眼科的手术、眼睛的外伤以及某些眼药水会对眼表的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影响黏蛋白的分泌,而形成干眼症。

     

    很多人觉得初期的干眼症并没有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眼睛模糊闭一会就好了,睡一觉眼睛状态也会好很多,所以就没有重视。

     

    但其实干眼症属于慢性眼病,刚开始症状不太明显,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出现眼睛充血、红肿、角膜上皮破掉产生黏附的丝状物等症状。久而久之,角结膜会出现病变,最后对视力造成影响。

     

    干眼症的病因

     

    健康眼睛为什么能够保持湿润?

     

    眼睛湿润主要是因为泪膜起着主导作用,它覆盖在眼睛的角膜上,润滑着眼球表面,防止角膜或者结膜的干燥,同时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的异物和微生物等。

     

    干眼症的原因

     

    干眼症的常见病因有眼睛局部炎症、过度用眼、眼表受损、体内激素失衡等。如果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引起干眼症。

     

     

    ● 长期用眼

     

    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屏幕上内容,而使眼睛的眨眼次数无形中减少,从而降低眼内润滑剂和泪液分泌。同时,电脑强烈光线对人眼刺激很大,由于距离较近,容易使泪液分泌异常而致干眼。

     

    ● 戴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会阻断眼睛与空气接触,眼睛得不到呼吸,透氧率就会下降,角膜缺氧,泪液不足,眼睛自然也就越来越干了。

     

    ●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高温、经常处于空气不流通或者是空调开放的环境中,空气湿度过低,都会导致眼睛发干。

     

    日常缓解方法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长期从事电脑工作者,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量的猪肝及蛋黄。

     

    同时增加维生素A、B1、C、E的摄入,因为研究发现干眼症还与身体某些维生素的缺乏有关系,特别是维生素A的缺乏可能引起干眼症。

     

    多眨眼睛

     

    通过眨眼可以让泪液滋润眼角膜,也可以滋润结膜,眼睛就不会特别的干燥。

     

    图片来源:soogif

     

    在眨眼的过程中由于压力的作用,可以促进睑脂的泌出,同时能将泪膜各层均匀的覆盖在我们的眼表,而且多眨眼对眼睛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合理用眼

     

    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盯着电脑屏幕40~50分钟就要休息5~10分钟;也可以眺望远方的风景来缓解眼疲劳,长时间注意一样东西时,要有意识地多眨眼,使眼球保持湿润;同时也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手揉搓眼睛。

     

    轻度干眼症只要注意休息、改变室内干燥环境、避免风沙刺激、减少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等就能缓解。如果通过休息、改善环境等措施仍不能缓解,可以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干眼症在轻度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而它也和其它常见眼科疾病的症状相似,当大家难以区分时,还是需要及时去医院,询问医生的意见,以便于得到及时的正确的诊治。

     

    干眼症对平常的护理要求很高,希望大家能够坚持护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双眼。

     

    科学审核:

    京东全职医生-眼耳鼻喉科-庞博伶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