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胃癌早期一般不建议单纯吃药保守治疗,建议结合手术、放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胃癌是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一般胃癌早期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最主要包括标准手术、改良手术等。标准手术是以根治为目的,要求不仅要切除2/3以上的胃,还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改良手术适合分期较早的肿瘤,胃切除范围相对较小,仅仅进行必要的淋巴结清扫。
胃癌早期除了手术之外,还可以联合放疗、化疗。同时选择使用药物对症治疗,比如选择奥美拉唑,潘多拉唑,镇痛的吗啡;恶心呕吐可以选择地塞米松等治疗。此外,中医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早期胃癌患者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避免单一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以上用药遵医嘱。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腹部或胃部不适:早期胃癌症状类似于普通胃病症状,如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胃、胃灼热、打嗝等。通常,服用胃药后症状会减轻,所以最好的时间容易延迟治疗。
贫血:贫血者身体虚弱,头晕,胃癌贫血的原因多为病炉出血,也有吐血或解除黑便的患者。
食欲不振:胃癌患者胃部不适,食欲不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也是胃癌的症状之一。
年龄和性别:胃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长者,男性患者多,长者患萎缩性胃炎的概率高,可能与胃癌有关。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引起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被认为与胃癌有关。
家庭病史:家庭内有一等血亲患胃癌,比普通人得胃癌的概率高2~3倍。
腌制食品:腌制食品含盐量过多,容易生成致癌物质亚硝酸胺,亚硝酸胺破坏胃壁黏膜,长期食用提高致癌风险。
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量少,胃黏膜发炎受损,胃出现肠黏膜的细胞类型,医学上被称为“的肠上皮化生”的概率很高。胃切除术:有研究指出,胃部部分切除术患者患胃癌地风险很高。
恶性贫血:胃细胞分泌的内在因子有助于胃肠吸收维生素B12,但恶性贫血患者很难吸收维生素B12,被认为患胃癌的概率很高。
胃出血:胃癌术后并发症包括胃出血,可能是由缝合问题和溃疡引起的。
倾注症候群:术后患者摄取糖类食物10~15分钟后,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部膨胀等症状可能会出现,因此不适合吃糖类食的蛋白质、脂质食品可以摄取更多,逐渐增加糖类食品,或者用少量的饮食减轻症状。
胆结石:约占20~30%,部分胃和全胃切除的患者多发生,与术后神经损伤影响胆囊收缩力引起胆汁滞留、消化道重建引起胆酸紊乱有关。
骨质疏松症:约1~15%的胃切除患者因长期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摄入不足、钙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发生代谢性骨病变,全胃切除患者的症状更加严重。
转移:癌细胞转移到体内的其他器官,会产生不同的并发症,甚至器官衰竭。
饮食习惯:腌制、咸、烟熏、烧烤、含防腐剂或霉菌的食物应尽量避免。戒烟:吸烟可以提高患癌症地风险,包括胃癌。
早期胃癌没有淋巴转移时,可采取内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在没有全身转移时,可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应尽可能清除残留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据胃癌处于早期、进展期、后期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关于胃癌的手术治疗主要分为根治性手术和非根治性手术,应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放射治疗
放疗对于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多适用于局部晚期的肿瘤患者。放疗的同时可以配合化疗,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局部复发。放疗之后患者可能出现一些恶心、呕吐、乏力、骨髓抑制等反应,应及时予以对症处理。
化学药物治疗
早期胃癌且不伴有任何转移灶者,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尽管胃癌对化疗不够敏感,但术前、术中、术后化疗仍有一定作用。
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增加手术根治及治愈机会;术后辅助化疗方式主要包括静脉化疗、腹腔内化疗、持续性腹腔温热灌注和淋巴靶向化疗等。
单一药物化疗只适合于早期需要化疗的患者或不能承受联合化疗者。常用药物有5-氟尿嘧啶、替加氟、丝裂霉素、阿霉素、顺铂或卡铂等,联合化疗多釆用2~3种药物联合,以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
化疗失败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或多药耐药性有关。
其他治疗
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特别是黏膜内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用于高或中分化、无溃疡、直径小于2cm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应对切除的癌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査,如切缘发现癌变或表浅型癌肿侵袭到黏膜下层,需追加手术治疗。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可以单纯针对癌细胞,对于正常组织细胞影响很小,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胃癌靶向治疗的药物多选择曲妥珠单抗以及甲磺酸阿帕替尼,前者对HER2阳性胃癌有效,后者可对抗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二者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应严密检测自身变化,有异常需及时处理。
医生医生,我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阳性,我是不是要得胃癌了呀?”,病人手拿着化验单,眉头紧皱,呼吸急促地问医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侯晓华教授在接受39健康网的记者采访时说道:“我的病房里,每天都有好多这样的病人,查出胃里有幽门螺杆菌之后,就觉得胃癌已经悄悄向我们走来了,但它变成胃癌的几率大概只有1%。”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菌”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这种菌在我国的总体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即检测呈阳性。这就相当于,每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样一说的话,这个病菌还真是“普遍”。但是也不需要过度担心,我国至少有几亿人群是幽门螺杆菌阳性,也不见这么多人都有胃癌,若都服用抗生素来根治幽门螺杆菌,那引起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将会非常严峻。
哪些人需要杀“菌”?
感染的人里面,有症状的只是少数,真正值得要用药杀“菌”的人也是少数。如果本身没有症状,可不必治疗,但如伴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胃癌术后、有胃癌家族史、经常抽烟酗酒,喜欢吃腌制食品、长期使用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患者,则必须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杀幽门螺杆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第一次与第二次HP根除治疗的间隔时间对于成功治愈至关重要,至少6个月的间隔是影响结果的关键时间。
2、第一次根除失败后,再次根除时避免应用相同抗菌素(阿莫西林除外)。
3、杀死一次以后,不代表不会再感染幽门螺杆菌,杀得过于频繁,还会产生耐药性。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口及粪—口传播,只要和别人在一起吃饭或喝水,感染机会依然很高。
4、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HP。
5、老年人根除HP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对老年人根除HP治疗应该进行获益风险评估,个体化处理。
所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别太过慌张,查出来是阳性不意味着一定要根治,也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会不会得胃癌,不是幽门螺杆菌这一个因素决定,还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网友问我,王医生,我现在每天胃里都不舒服,上网查了查就开始担心了,怕是胃癌。然后去做了个胃镜医生说是萎缩性胃炎,也开了药,但是还是不放心,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预测是不是胃癌呢?我说有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正常是没有或者含量很少的,而在恶性肿瘤时,因为肿瘤代谢,变异,坏死等原因,导致生成了肿瘤标志物,此时在患者的血液、组织或者排泄物中就能找到这些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说,找到了超过一定数值的肿瘤标志物,就基本代表确诊为癌症,胃癌有其特有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其实非常多,但是要想成为公认的对诊断有帮助的肿瘤标志物需要有一定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也就是说需要很早地,很灵敏地预测出癌症(灵敏性),而且其他疾病并不会大量出现该肿瘤标志物(特异性)。胃癌最常用的有CEA、CA19-9、CA72-4。
1、CEA:胃癌时该肿瘤标志物比胃镜可以更早2个月发现,因此,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但是CEA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仅为10.6%~57.6%,反而乳腺癌以及直肠癌时CEA更容易升高,似乎不是个最好的指标;
2、CA19-9:CA19-9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 8.7%~50%,比CEA要高,但由于胰腺炎、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等患者 CA19-9水平也会异常升高,因此,似乎也不是个最好的指标。
3、CA72-4:CA72-4灵敏度为 18.6%~58% ,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胃癌灵敏度最高的肿瘤标志物,特异度也大于90%,但是,似乎这个灵敏度也不足以说是个最好的指标。
4、如果将上述3个指标都一起做了,灵敏度可达 88.9% 、特异度可达90.4%。因此,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比较以上某个指标哪个更好,而是联合CEA、CA19-9、CA72-4一起检测胃癌,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目前公认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成为预防胃癌的首选策略。也就是说,对于有症状的胃病,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根治是有效防止胃癌的措施。办法如下:
阿莫西林:每日2次(餐后);
克拉霉素:每日2次(餐后);
胶体铋:每日2次(餐前);
质子泵抑制剂:每日2次(餐前);
如果青霉素过敏,阿莫西林改为左氧氟沙星(餐后);
以上4种药物联合应用,共服用10-14天,因厂家不同剂量不同,按说明书服用。
肿瘤标志物可以比胃镜还早期发现胃癌,因此建议体检时加上肿瘤标志物;
体检筛查胃癌的肿瘤标志物,建议联合检查CEA、CA19-9、CA72-4;
同时也建议检查幽门螺杆菌,因为根治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预防胃癌。
以下五大疾病,看你幸运值如何,是全部多开还是不幸中枪呢?
前列腺疾病——常见多发
前列腺疾病已经成为男性最常见的多发病。目前我国已有1.5亿前列腺患病患者。前列腺疾病通常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等。其中前列腺炎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子、在我国15-60岁男性发病率约为8.7%:前列腺增生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并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约为0.001%。
症状临床表现:排尿扰乱: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失禁、尿线分叉、夜尿次数多等。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包括性欲减退、早泄、射精痛、勃起减弱及阳痿;其他症状尿路损害。
医生建议;前列腺炎、增生等前列腺通病治疗完全可以控制和恢复,如果患有前列腺疾病,早治疗。预防前列腺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忌憋尿、忌辛辣烟酒、忌久坐、忌性生活频繁,宜多饮水(夜晚适量饮水)、多运动,劳逸结合。
T 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 T 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通常和病毒感染以及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患者一般会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贫血等症状。
如果有 T 细胞淋巴瘤相关症状或身体有其他的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完善相关检查,遵医嘱采用规范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长期抽烟的人来说,戒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很多人也曾经萌生过戒烟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抽烟这种行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习惯,等你缓过神的时候,早已无法摆脱了。所以我们经常劝告大家尽量不要抽烟,但人们往往都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抽烟的时间长了,我们会慢慢依赖上香烟,把抽烟当作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消除疲惫感、逃避烦恼的方法,随着烟龄的增长,戒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健康也会被“透支”。
戒烟通常要经历4个阶段,看看你能扛到哪一关?
第一阶段:戒烟1-7天
一般情况下,很多朋友尝试戒烟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而这段时间也是最难熬、最艰难的,尤其是刚开始戒烟的时候,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无法适应不抽烟的状态,毕竟坚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但大家一定要扛过这个阶段,才能离戒烟成功更近一步。在戒烟前期,我们会因为生活中少了香烟而怅然若失,身体也会因为囤积在血液里的尼古丁被代谢掉而出现“戒断反应”,这个时候大家可以转移注意力,不要被烟瘾打败。
第二阶段:戒烟3-4周
随着戒烟时间的增长,我们会慢慢习惯没有香烟的日子,虽然在前期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症状,但到了第三周,生理和心理都差不多摆脱烟瘾。但这个时候也千万不能放松警惕,毕竟抽烟行为持续了几十年,想要在一个月内戒烟成功也是不现实的。
在戒烟的第二个阶段,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使看到身边的朋友、陌生人在抽烟,也不能犯烟瘾,如果觉得自己无法抗拒的话,就趁早离开有烟草味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经过了戒烟的第二阶段,我们也会产生戒烟的成就感,这个时候也特别容易得意忘形,希望你能好好守住现在的“成绩”。
第三阶段:戒烟1-6个月
很多朋友都以为戒烟一个月后就叫戒烟成功了,于是又开始肆无忌惮地跟爱抽烟的朋友整日混在一起,这不仅是在挑战我们的自制力,也是在挑战我们的生理特征。因为在前面这段时间,我们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抑制烟瘾,一旦重新接触香烟,很容易被打回原形,这也是很多朋友戒烟失败的原因。
戒烟没有那么简单,是一个持久战,戒烟的第三阶段会持续半年左右,如果在这个阶段又受到香烟的诱惑,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希望大家不要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对自己的戒烟效果太过自信。
第四阶段:戒烟1年后
很少有人能扛到这个阶段,大部分人在戒烟的第三个阶段就“破功”了,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无法摆脱香烟,其实只要坚持下来,我们都可以打败烟瘾。远离香烟1年后,戒烟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在这个阶段,即使面前有人抽烟,我们也能做到无动于衷,不会被香烟诱惑。
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摆脱了香烟,身体也因为戒烟成功而收获了健康。当你不再刻意躲避香烟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克服了心里最大的障碍。
总结:抽烟简单,戒烟难,很多人在抽烟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以后戒烟的艰难,也没有想过身体会因为抽烟受到伤害。希望大家能尽早意识到抽烟的危害,及时戒烟,如果怕自己做不到的话,可以主动寻求家人的帮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称慢阻肺(COPD),是一组肺部疾病总称。一旦确诊慢阻肺,这可能意味着你已经出现了一种或者两种肺部损伤性疾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COPD会逐渐阻止空气进入和排出肺部,使呼吸更加困难,还可能会出现咳嗽、喘息和胸闷等情况。
目前,慢阻肺尚无法治愈,且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也无法逆转,但与某些疾病不同的是,COPD它通常具有明确的病因,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也有明确的方法可以来预防它!!!
所以说,治得好不如防得好,与其后面花大钱费心费力的治,还不如现在实打实的“防起来“。
下面是预防慢阻肺小指南,建议拿小本本记好!
戒烟
戒烟!
戒烟!!
戒烟!!!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和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被动吸烟包括二手烟、三手烟,也会导致慢性气道炎症和慢阻肺的发生。吸烟的量越大,吸烟的时间越长,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慢阻肺发生的风险越高。因此预防慢阻肺,控烟很重要。
但是,虽然专家多年呼吁,政府也在行动,我国的控烟工作还是不够完善.烟草的生产、销售、消耗都排在世界第一位。甚至有专家建议:慢阻肺患者、哮喘患者和冠心病患者若不戒烟.可以适当降低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以督促其戒烟。
强化戒烟,避免二手烟、三手烟,是预防慢阻肺发病最重要的措施,同时也要控制电子烟,吸烟者要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儿童面前吸烟。公共场所禁烟等措施应加大力度.防止人们被动吸烟。除了重点人群控烟,如政府官员、医生、教师等,还要重视全民控烟。
避免空气污染
雾霾主要是PM2.5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氮等,对支气管黏膜都有剌激和细胞损伤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在雾霾等空气质量差的天气应少出门,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脸、漱口、洗鼻。洗脸最好用温水,这样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颗粒物有效清洁干净;漱口、洗鼻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和鼻腔内的污染物。
同时还要预防室内空气污染,注意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和空气净化。每天至少通风三次,建议通风以20~30分钟为宜。可能污染的工作场所通风要求是5分钟左右一次,最好在每天的早中晚通风。但通风的时候要避免在窗户外边逗留或添加衣物,以免着凉。必要时还可以采用空气净化器来净化空气。
改善厨房油烟
英国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通风系统差、燃烧效能极低的灶具上做饭,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相当于每天吸两包烟,这种情况每年在全球导致160万人死亡。
当食用油油温升高到60°C时就会开始氧化,升高到130°C时氧化物开始分解形成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有些就是致癌物;而当食用油烧到150°C时,其中的甘油会生成油烟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当食用油加热到200°C以上时,产生的油烟凝聚物如氮氧化物等,就会具有很强的毒性。
总之,厨房油烟对鼻、眼、咽喉黏膜有强烈的剌激性,长期吸入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中青年女性长期在厨房做饭时接触高温油烟,除了导致气道炎症,还会使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为了预防和减少油烟对呼吸道的损伤,首先尽量用蒸、煮、炒等烹饪手段,这样既可减少食用油的用量,还可减少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破坏。其次,有条件时尽量使用既方便又无污染的热能,如电能、太阳能等,多使用电饭锅、微波炉、真空锅等炊具。另外,炒菜时油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油温不要超过200°C(以油锅冒烟为极限),既可减少油烟生成又能保持蔬菜中的维生素等成分。最后,一定药保证厨房有良好的通风。
做好职业防护
职业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或接触时间达到一定期限时,会损伤呼吸道,进而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因此对于特殊职业的人员要做好职业防护.减少接触时间和年限。
一个是要求职业场所做好质检工作,严格遵循行业规范。其次工人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进行工作时一定要佩戴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除此之外,对于职业工人,一定要定期体检!!!!!
优生优育让肺正常生长发育
慢阻肺有遗传易感性,有些基因多态性与肺气肿和肺功能下降有关。目前已经发现82个基因位点与慢阻肺的病理和临床特征有关。不同种族间慢阻肺的发病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如每日吸烟20支以上的美籍曰本人的患病率为7.9%,而有相同吸烟量的美籍高加索人的患病率却为16.7%。慢阻肺还有家族性聚集的特点,慢阻肺患者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都说明慢阻肺的家系中有与慢阻肺发病有关的遗传易感性存在。
医学研究发现,慢阻肺的发病可能与妊娠期胎儿肺脏的发育不良有关,尤其是妊娠中期孕妇的营养不良.缺氧、吸烟等因素,都可导致胎儿支气管与肺发育不协调,从而出现相对性气道狭窄,造成肺功能下降。因此备孕的夫妻双方都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身体检查,孕期更是要按时做好孕检和产检,更好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适当锻炼
每天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耐寒以及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加呼吸道的免疫力。建议每天都要进行至少60分钟的锻炼,当然,这并不代表需要抽出来完成的60分钟来进行运动,下课的10分钟,等公交的5分钟,这些间隙都可以利用起来,让每天的运动总量达到60分钟就行。运动的好处不用多说,总之,不仅对呼吸系统好,对全身都好,所以,动起来!
癫痫,俗称“羊角风”
其实它和羊没有一点关系
癫痫是大脑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的
癫痫在我国并不少见
截至2020年国内大约有1000万名以上癫痫患者
我国患者约占全球1/5[1]
但由于病人发作时症状比较特殊
过去一度被“妖魔化”
其实癫痫并不可怕
接受正规的抗癫痫治疗
70%~80%病人的发作是可以控制的[2]
癫痫病的病因十分复杂[2]
涉及遗传、脑部损伤、脑部疾病、寄生虫感染、代谢和营养因素等多方面
简而言之
各类可导致大脑皮质损伤的疾病
都可导致癫痫的发生
癫痫发作的可分为三类[2]:
全面性发作、局灶性发作、发作类型不明型
每种类型下面又有很多分型
真的很“打脑壳”
确定癫痫发作类型是精准用药的前提
需要癫痫专科医生
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表现综合判断
全面性发作是双侧脑半球同时异常放电
表现为患者突然躺在地上
不省人事、四肢抽搐
双目上翻、口吐白沫等
局灶性发作是成年期癫痫发作最常见的类型
脑电图变化起源在一侧大脑半球的局部
颞叶、额叶局部异常放电最常见
它的刺激没那么强
有的人意识清晰,伴有单侧手足抽搐
还有的人大脑突然“断片”
意识模糊、发呆,但无抽搐表现
往往容易造成漏诊
近年来癫痫治疗进展迅速
神经调控、外科手术、基因治疗等频传捷报
但药物治疗依然是癫痫患者的首选[2,3]
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一直强调首选单药治疗[2,3]
在新诊断癫痫患者中
初始单药治疗可以使大约50%的患者达到临床无发作
单药治疗还有很多好处
其药代动力学单一
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价格相对较低,依从性好
因此被多个国际、国内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推荐
规范且足疗程地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单药治疗失败后
再考虑药物联合应用
或仅在单药治疗未达到无发作效果时才推荐联合用药[2,3]
抗癫痫发作药物(ASMs)可分为三代
我国目前有超过20种ASMs可供临床选择[3]
第一代传统ASMs主要有
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氯硝西泮、地西泮、丙戊酸等[1]
它们疗效确切、价格便宜
但副作用比较多,难以长期坚持服用
第二代新型ASMs是目前临床的主力军
有加巴喷丁、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普瑞巴林等药
第二代ASMs副作用少
控制癫痫的作用好
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其中的佼佼者是左乙拉西坦
左乙拉西坦为吡咯烷酮衍生物
具有抗焦虑和抗惊厥作用
能够抑制海马癫痫样放电
但对正常神经元兴奋性无影响
无论是全面性还是局灶性癫痫都可以用
第三代ASMs包括吡仑帕奈、唑尼沙胺、拉考沙胺等药
相对于第二代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
提高了药物的耐受性
更适合联合用药
在药物治疗都无法良好控制癫痫发作时
可能为耐药性癫痫
医生会对患者重新进行评估
然后进行进一步药物治疗
或采用生酮饮食、外科手术、神经调控等治疗[1]
女性、儿童、老年人癫痫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需要综合考量五大因素:
发作类型、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合并药物
育龄期癫痫女性若有生育计划应注意:
选用对内分泌、性激素、排卵影响小的药物
如果癫痫可控、复发率较低
可考虑缓慢减量至停药后再计划怀孕
一般不建议突然停药或自行减量
妊娠期癫痫患者的用药应注意:
尽可能使用单一药物治疗
选择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等相对较低致畸风险的药物
动态监测血药浓度
老年癫痫患者癫痫的用药应注意:
应谨慎考虑对其共患病的治疗及药物相互作用
优先使用新型ASMs
尽可能选择不会或很少引发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新型ASMs
例如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尽可能使用单一药物治疗
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并密切监测药物血药浓度
联合用药需注意规避同类不良反应的药物
儿童癫痫患者癫痫的用药应注意:
口服ASMs是主要治疗策略
口服液剂型更符合儿童临床用药的需求
选择肝脏负担小的药物
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应注意药物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
平时如何预防癫痫发作呢?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诱发因素是睡眠缺乏、饥饿和内环境改变
(1)睡眠: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避免熬夜过度,长时间看电视或打游戏,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2)饮食:不暴饮暴食或者过度饥饿,尽量戒烟忌酒
有些食物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
如具有咖啡因、酒精、巧克力等促进神经兴奋性的食物
要根据个人情况酌情避免
(3)运动:推荐有氧且安全的运动
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瑜伽、乒乓球、羽毛球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或高危运动(跳水、游泳、攀岩、赛车等)
以免发生意外
(4)用药随访:按时足量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药浓度
癫痫并非不治之症
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有信心
只要经过科学系统治疗
70%左右的癫痫都可以通过单一ASMs使发作得到控制
希望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战胜癫痫!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早期肝硬化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可以没有明显异常,但在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①有乏力感,易疲劳而无其他原因。
②颜面部出现色素沉着,颈前、前额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可出现肝掌。
③食欲减退,出现腹胀,便秘或腹泻。
④肝区隐痛或不适,尤以劳累、情绪不畅后明显。
⑤肝脏可有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压痛。
⑥脾脏有时轻度肿大。 一旦出现有以上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胃息肉,一种常见的胃部良性病变,却让许多患者担忧其是否会发展成胃癌。近日,一则关于胃息肉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40岁的老李因腹胀不适,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息肉已达拳头大小,病理确诊为高级别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这一案例提醒我们,胃息肉不容忽视。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良性病变,可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其中,胃底腺息肉和炎性息肉不会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则属于癌前病变,有癌变风险。胃息肉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孙涛医生指出,胃息肉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内镜下活检钳除、APC烧除、圈套电切等。对于较大的息肉或高级别腺瘤性息肉,需要进行内镜下电切除手术治疗。
预防胃息肉,首先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腌制、熏制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也是预防胃息肉的有效方法。
对于40岁以上、有胃肠道家族病史、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应重视胃息肉的预防。一旦发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