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腹泻多久能好?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腹泻多久能好?
发表人:医联媒体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腹泻具体多长时间才能恢复,不能一概而论,可能需要3~5天、2~4周,也可能更久。消化不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大量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无法吸收,容易出现腹部胀气、腹泻等症状。

如果是冷热刺激或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的腹泻,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及习惯,提高机体缓解症状的能力,大约3~5天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部分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胃动力不足、胃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相关,建议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促进胃动力、益生菌类药物,大约2~4周症状可能逐渐缓解。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治疗时间也可能相应延长。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建议注意生活及饮食的调整,必要时到医院消化内科。

儿科等科室就诊,查明原因后遵医嘱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相信很多人都对山楂不陌生吧,特别是对小朋友而言,山楂做成的糖葫芦更是一种吸引眼球的存在,好吃又好看,就是我们小时候最棒的零食之一。山楂的吃法也有很多,什么山楂茶,山楂干,山楂片,山楂球等小零食。

     

    我们一说到山楂第一感觉肯定是酸,然后就是好吃,山楂具有健胃,消食,开胃的功效。山楂不仅能作为零食来食用还起到一定的药用功效。山楂的储存时间也很长,很适合用来泡水喝,是一种不错的养生饮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山茶泡的水都具有哪些功效?

      

     

    健胃消食

     

    我们都知道,山楂主要功效就是健胃消食,它能帮助我们清理积食不消化的问题。因为,山楂中含有大量果酸和山楂酸,它能促进人体代谢和脂肪蛋白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帮助肠道消化。所以在小朋友积食的时候可以选择让他吃点山楂,他绝对不会拒绝。

     

    活血化瘀

     

    刚刚上文中提到过山楂除了食用外还能药用。山楂入药,有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于有着痛经的女性朋友来说,是一种缓解疼痛的最佳选择之一,而且它还有这治疗跌打损伤的功效。

      
    预防心血管疾病,强心

     

    山楂还具有扩张血管,加强调理心肌的作用,因为它其中的含有大量的钙,有机酸和胡萝卜素等物质。山楂还对血管中的胆固醇,油脂有着一定的分解作用,可以防止由于血管里胆固醇过高而导致的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出现。对于老年人预防这方面的疾病也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事项

     

    山楂不适合和猪肝一起食用,因为山楂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而猪肝中含有铁,铜等微量元素,维生素会氧化破坏这些金属元素,所以最好不要同时食用。

     

    山楂不适合和海产品一起食用,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矿元素,而山楂中的鞣酸会和海产品中的物质合成鞣酸蛋白,容易造成便秘,恶心等情况。

     

    处于换牙时期的小朋友也不易食用,对牙齿的生产不利,还会损害牙齿。

      
    山楂虽然有着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功效,但也有大部分人是不适合食用山楂的,毕竟万事万物都具有双面性,有利就会有害,就比如,山楂不适合孕妇食用,容易导致流产,含有胃病的人士也不可食用,会刺激胃部。

  • 秋风瑟瑟,天气渐凉,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你是否也在为「躁动不安」的肚子劳力伤神。

     

    说来也奇怪,秋冬的胃肠就像是红楼梦里的黛玉妹妹,一不留神就「伤」了,不仅让你成为厕所的常客,尴尬不已,甚至会引起更大的身体伤害。

     

    那到底是什么行为在伤害我们的胃肠呢?如何正确的呵护它们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的胃肠比想象中更「娇气」

     

    秋冬的胃肠远比想象中的脆弱,以下这些因素会引起胃肠的损伤,看看你中招没有?

     

    饮食变化

     

    在秋冬相对比较寒冷的季节,常常会有食欲增加的现象,如喜欢摄入油腻、高热量的食物。

     

     

    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可能会给胃肠道带来额外的负担,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增加胃肠道负担。

     

    冷空气

     

    寒冷的气温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减缓,进而减弱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若没有适时增添衣物,在这种情况下,食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较长,容易引起胃胀、腹痛等不适。

     

    病原体感染

     

    秋冬季节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时期,这些疾病通常表现为喉咙痛、咳嗽、打喷嚏和流感样症状。

     

     

    然而,这些呼吸道疾病不仅仅局限于呼吸系统,它们也可能引发胃肠道问题。

     

    病毒直接影响胃肠道黏膜,或者是由免疫系统的反应引发,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此外,由于呕吐和腹泻,食欲会下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缺乏运动

     

    由于天气寒冷,大家可能不愿意户外活动,而户外活动缺乏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这意味着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容易造成便秘问题。

     

    便秘不仅会引起腹胀、不适和消化不良,还可能增加患结肠癌等肠道疾病的风险,使得脆弱的胃肠状况进一步恶化。

     

    胃肠不适,这样应对

     

    胃痛

     

    胃痛可以使用抗酸药(如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痛。

     

     

    此外,还可以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如铋剂、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可以增加胃黏液分泌、促进黏膜修复从而缓解胃痛。

     

    胃酸反流

     

    抗酸药物如抗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反流症状。

     

    但需要注意,抗酸药物应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钙的吸收!

     

    恶心呕吐

     

    可以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者吩噻嗪类药物来减轻恶心和呕吐症状。

     

    腹泻

     

    对于轻度腹泻,最重要的是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可以口服补液盐水,有助于保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如果腹泻持续或加重,可以服用蒙脱石散、碱式碳酸铋、药用碳等止泻药物;症状若仍不缓解,请及时就医。

     

    便秘

     

    便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轻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硫酸镁等)来增加大便的湿度,使排便更顺畅。

     

    另外,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多喝水,也可以帮助缓解便秘。

     

    养出健壮胃肠,试试这样做

     

    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麦食品和蛋白质,避免暴饮暴食,摄入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

     

    戒烟限酒:烟草和过量饮酒会对胃肠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药物使用: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它们可能损害胃黏膜,引发溃疡和出血。

     

    运动锻炼:通过锻炼、冥想和休息可以减轻压力。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减少胃肠道问题的发生非常关键。

     

    保健品

     

    胃肠不好需要用心调养,除了日常饮食和禁忌,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保健品,有助于呵护胃肠道的健康。

     

  • 11 个月宝宝每天奶量标准通常在 600~800ml,每次进奶量一般在 180~200ml 左右,但具体会存在个体差异。

    通常宝宝在 6 个月开始就会添加辅食,11 个月大时宝宝已经长出乳牙,咀嚼能力以及消化能力也比较好,可规律添加辅食,在两餐之间可适当喝奶。开始添加辅食后宝宝喝奶量一般并不大,每次在 180~200ml 左右,每天可喝 4~5 次,总奶量通常在 600~800ml 左右。

    但每个宝宝生长发育情况不一样,具体喝奶量也会有所差异,可根据宝宝情况适当调整。喂养宝宝时需要注意,不可一次喂养过多,避免导致消化不良,也不能喂养过少,以免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平时要注意护理好,宝宝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如果宝宝身体有异常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 孩子突然不爱吃饭、腹痛、腹胀、腹泻、晚上哭闹、咳嗽感冒……这些症状把家长弄得焦头烂额,干着急……

     

    古语有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小儿百病、积食为先”。

     

    意思是说孩子食积、虫积乃百病之源,孩子因为饮食过快、暴饮暴食、生冷零食吃的太多,使得孩子的脾胃很容易虚弱。

     

    当脾胃虚弱了,积食就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前面说到的这些各种症状,那么家长如何来判断孩子是否积食呢?

     

    积食对宝宝正常的危害有哪些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积食问题呢?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关于积食的问题。

     

    大积食信号

     

    孩子是否积食,看看有没有这4个“信号”就知道,家长们别忽视

     

    信号1:不爱吃饭

     

    这样的场景你或许很熟悉,“到了吃饭点孩子不愿意上桌”、“好不容易上桌吃2两口就饱了”。

     

    如果经常出现,家长们可就要注意了,这或是积食发出的第一个信号。

     

    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干预和调理,继续强迫孩子吃饭,可能会增加宝宝脾胃的负担,加重积食的症状。

     

    信号2:看看大便

     

    健康的孩子每天排便此处大概是1~2次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排便次数会变少。

     

    孩子积食前面有讲到是脾胃的问题,当脾胃出现问题,便秘、腹胀、腹泻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大便出现干结、有酸腐味,更是积食的表现,妈妈们务必要警惕。

     

    信号3:舌苔

     

    舌诊在中医辨证上应用是很广泛的,健康的孩子舌苔是白腻的,当孩子脾虚了,舌苔就会发黄且厚重,张开嘴还会散发出酸腐的气味,这是因为食物在胃里堆积无法消化,气味从口里传出来了。

     

    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积食有一段时间了,家长们可别大意了。

     

    信号四:夜啼

     

    孩子经常半夜哭闹甚至是说梦话,很多时间大人以为是孩子没睡好,中医认为夜啼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跟积食是有关系的,妈妈们要马上处理,积食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舒服的。

     

    积食不为人知的危害,家长们不可小觑

    很多家长误以为积食就是孩子不爱吃饭,其实并非如此,宝宝的脏腑比较娇嫩,如果孩子积食得不到积食的调理,对宝宝的脏腑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宝宝积食不要怕!做好这2件事,消食化积,宝宝长高个


    1、常给宝宝揉揉肚子

     

    经常按揉肚子,可以促进宝宝摄入的食物的消化。

     

    按摩手法:如下图顺时针揉推宝宝小肚子,不仅能促进宝宝肠胃蠕动,还对排气和排便有很好的帮助。宝爸宝妈们都要学会。

     

    2、山楂泡水喝

     

    山楂大家很熟悉了,不仅是孩子喜欢吃,大人也喜欢吃,它可以健脾开胃、消食化滞,孩子经常不吃饭,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吃吃山楂膏或者山楂片。

     

    单纯的吃山楂虽然可以促进消化,但是对于长期积食的孩子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因为积食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通常中医会搭配上麦芽、鸡内金、怀山药、茯苓、大枣等多种食材一起,让孩子服用,以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发烧是指发热。小儿呕吐发热不腹泻,可能是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急性胃炎等导致的,主要采取对症对因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1)物理退热:当小儿发热温度未超过38.5℃时,应采取物理退热方法,例如贴退热贴、温水擦浴。(2)药物退热:若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治疗,例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

    2.对因治疗(1)消化不良:由于饮食不当,例如过多给小儿进食或吃油腻的食物,导致食物不能被及时消化,停滞在胃内就会引起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给小儿服用促消化药物,例如保和丸、醒脾养儿颗粒等。(2)胃肠型感冒:因病毒感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可导致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应让小儿饮食清淡,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并遵医嘱服用解表和中的中成药调理,例如藿香正气水、柴胡口服液等。(3)急性胃炎:可能是由于小儿进食不卫生,诱发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可引起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促消化药物和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例如多潘立酮混悬液、枸橼酸铋钾颗粒等。

    除此以外,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例如脑炎。建议及时带小儿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 小儿腹泻大便带有酸臭味,考虑为饮食不洁、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导致。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1.饮食不洁:如果宝宝进食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腹泻且伴有酸臭味的症状。首先需要注意宝宝的清洁卫生,特别是手需要经常清洗,同时保证宝宝使用的物品干净和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蒙脱石散颗粒保护胃黏膜,减少腹泻的症状。如果合并感染,还可服用抗生素制剂来控制病情,如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克洛颗粒等。2.消化不良:宝宝的肠胃功能本身就比较虚弱,如果进食过多含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超出宝宝的消化道所承受的范围,进而导致消化不良的症状。特别是食物在肠道内堆积过久,可产生发酵反应,导致腹泻和酸臭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消化的药物进行缓解,如健胃消食片、神曲消食口服液、小儿扶脾颗粒等。3.肠道菌群失调:每个人的肠道内都存在较多的菌群,可以帮助维持肠道的健康,且参与食物的消化。如果宝宝的肠道菌群失调,就可影响到消化功能,进而导致腹泻和酸臭味的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导致小儿腹泻和大便带有酸臭味的原因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准妈妈在孕期被消化不良、积食、打隔等问题困扰时,这时要做的就是调整饮食结构,平时不要再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和精细的食物。应该多多喝一些温开水,以促进肠胃蠕动,同时应该多吃些含有纤维素和好消化的食物。其次,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和睡前吃东西。

     


    很多女性在孕期会遇到消化不良、积食、打嗝等症状,尤其在怀孕中晚期子宫会对胃肠造成挤压,影响到胃肠蠕动和消化能力,更容易出现或者加重消化不良等症状。还有些女性怀孕期间吃太多滋补品或者是以前吃太多食物,同样也会引起消化不良、积食、打嗝等症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适当的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1、女性朋友们在孕期出现消化不良、积食、打嗝这些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饮食结构,平时不要再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和精细的食物,应该多喝一些温开水,以促进肠胃蠕动,同时应该多吃些含有纤维素和好消化的食物,比如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五谷粗粮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同样也可提高消化能力,缓解消化不良、积食、打嗝等症状。其次,要避免暴饮暴食,也不要在睡前吃太多食物,最好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进食,每天可以进餐6-8次,以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

     

     


    2、如果准妈妈消化不良、积食、打嗝等症状比较严重,同时出现了发烧症状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并不会影响到胎宝宝生长发育的药物治疗,防止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在身体条件允许的状况下也不能总是躺着不动,最好经常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适当的活动身体同样也能提高肠胃的蠕动能力,减轻消化不良、积食、打嗝等症状,对胎宝宝的生长发育以及分娩等方面也非常有利。


    孕期消化不良、积食、打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因此准妈妈也不要太担心了,如精神过度紧张反而会影响到消化功能,导致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但是在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积极做好饮食调理措施,如情况越来越严重,也要及早去医院就诊治疗。

     

  • 作者 | 开心爸生孔令凯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孔令凯 

     

    最近有读者在问,在腹泻时,大便常规中白细胞有什么用,是不是升高就是细菌感染,比较少或者没有就是病毒感染。

     

    好,今天说说这个问题。

     

    简单粗暴版

     

    其实,腹泻时不用考虑该项检查了,用处不大。

     

    明确指出了,不能依靠粪便白细胞多少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甚至不能根据粪便白细胞增多诊断感染性腹泻。

     

    但是现在大家都查(国内外都这样),所以,如果查了,就当个参考而非诊断依据是可以的。

     

    一 之前认为的,大便中白细胞增高有什么意义?

     

    1918年,也就是100多年前,Willmore 和Shearman首次进行了大便白细胞的检查[1],详细的描述了细菌性腹泻和阿米巴痢疾患者大便中的白细胞分布和形态(下图),认为这是一种比便培养更快捷和准确的方法。

     

     

    上图是细菌性痢疾大便中的白细胞形态,最大的细胞是核固缩的巨噬细胞,中间的是多形核白细胞,不规则的那个是被细菌毒素导致的细胞形态变化。

     

    之后,到了1950年代,托马斯(Thomas)在1954年指出,大便白细胞检查既简单省钱,效果还好。医学界的普遍的认识是,急性腹泻时,大便中白细胞提示侵袭性疾病,提示细菌感染,可以估计便培养是否阳性,可以确定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大便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多,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而细胞数量少,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经过抗生素治疗后,如果大便中白细胞数量减少,提示治疗效果好。

     

    之后,虽然有些质疑,但是这个观点被医学界普遍的认同和接受,在1997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把粪便白细胞测定结果,作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流程标准。

     

    当然,现在这个观点被否定了,看第3和第4条。

     

    二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因为之前普遍认为,细菌感染导致腹泻时,是因为细菌侵袭肠道,导致肠粘膜炎症,出现炎症时,就会有大量的白细胞,粘膜破损后,白细胞进入大便,导致其含有大量的白细胞,这是肠壁炎症的表现。

     

     

    而病毒性腹泻时,肠粘膜是完整的,是病毒导致肠粘膜的吸收水分功能降低,或者将消化酶活性降低,导致没法吸收糖分,引起肠道内的糖将肠道外的大量水分吸收到大便里(渗透性腹泻),这时白细胞数量低。

     

    但是现在认为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正确的。

     

    三 为什么是不正确的呢?

     

    因为虽然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病毒感染时,肠壁炎症比较轻,细菌感染时,肠壁炎症重。但在实际中,发现不是细菌感染的才出现大便中白细胞高,病毒感染的白细胞低或者没有。

     

    研究发现,使用大便中白细胞预测便培养结果,当敏感性峰值为70%时,特异性仅为50%;如果将特异性提高到90%时,敏感性仅有40%[2]。

     

    所谓特异性就是一旦确定就是这个病,不会是其他疾病的程度;所谓敏感性,就是有一点点疾病预兆时,就能发现这个疾病的能力的高低。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粪便白细胞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会降解,难以准确识别和定量。在炎性腹泻中,粪便白细胞是间歇性存在的,并且在粪便中分布不均,限制了敏感性[3]。

     

    另外,早在1976年,Pickering报道中提到,粪便白细胞也不能预测疾病的恢复情况,因为其与粪便中侵袭性病原体也缺乏相关性。

     

    四 现在怎么定位其意义呢?

     

    粪便白细胞检查可用于区分炎症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能提示肠道有炎症,但不能用于确定腹泻的传染原因,也就是不能用于区分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并且有研究认为在住院病人中,便白细胞也区分不了是否炎症感染[4]。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5]和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3]最新的腹泻管理指南(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发布)不建议进行粪便白细胞分析。现在已经有一些医院开始不进行便白细胞检查了。

     

    所以,在腹泻时,不要使用便常规白细胞来明确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了。

     

    但是,如果真的已经查了便常规了,可以结合临床表现,能当个参考。比如:

     

        孩子排脓血便,孩子发热逐渐加重,状态不佳,那这时便常规中白细胞数量多,更能提示细菌感染,当然确诊还得靠大便培养。

     

        孩子排稀水便,不发热时精神挺好的,大便白细胞数量很少,高倍镜视野下就几个,那提示病毒可能性大。

     

    那如果以上情况反过来怎么办?以临床表现+大便状态判断,必要时就行进便培养,不用管便常规白细胞数目。

     

    作为儿科医生,大家可能就是觉得在临床中,遇到的病历中就是细菌感染的白细胞升高明显,病毒感染的白细胞多数不高,觉得非常有用。

     

    但是确实个人经验这时没法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当做一个小参考是可以的。有这种感觉,可能和自己总结病例少有关,见到一致的病例,就记住了,加深了印象,而不一致的病例就略过了。久而久之,想法就固化了。

     

    五 现在查便白细胞普遍吗?

     

    虽然指南已经说没啥用处了,但是在腹泻时,进行大便细胞检查在全球仍然很普遍,咱们国家这样,美国也是这样的。整个被接受的过程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大家想法没这么快就转变。

     

    虽然我们也知道查了大便,看下白细胞不能当做诊断指标,但是不查心里可能就缺了点什么,觉得诊断不完整。再加上还能当个小参考,能给家长解释明白,有时不查家长也不放心(就查个便,孩子也没有损伤),所以,现在查的还真是很多。

     

    另外也有些比较权威的文章会提到,在考虑病毒感染,比如轮状病毒感染时,如果便白细胞高,要考虑细菌感染等问题,要进一步检查等等。也会让人感觉,不查的话会漏诊。

     

    还有些机构会建议,如果腹泻大于4天,就进行便白细胞检查,认为其升高作为沙门菌、艰难梭菌、志贺菌等感染指标[6]。所以,权威机构文章也得保持一致,让大家都一致的做法。

     

    六 那大便中白细胞结合潜血实验或者便乳铁蛋白或钙卫蛋白呢?

     

    有同事会思考,那如果白细胞结合潜血实验等,是不是就能好些呢,因为大便有血又有白细胞,不是提示细菌感染吗?

     

    这个也不对,因为也有研究发现了,在大多数细菌性腹泻中,潜血阳性或白细胞阳性均未超过50%,仅在10例志贺氏菌的病例中,两项测试与粪便培养物有明确正相关性(70%)[7]。

     

    其实通过这点,也可以知道,大便常规中的红细胞等,在腹泻时作用也不大。

     

    另外,粪便乳铁蛋白现在也有地方再查,将其作为粪便白细胞的替代标志物,因为它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不会降解,比白细胞稳定。

     

    但是因为母乳中有乳铁蛋白,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其大便中会存在不同量的乳铁蛋白,导致结果不好分析。

     

    粪便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的检测中有价值,但是对于感染性腹泻其研究还不完全,目前还不能用于诊断。

     

    所以,便常规结合这些看,用处也不大,还是得以临床为主。

     

    参考文献

    [1].Gupta, A..Devolution and Devaluation of Fecal Leukocyte Testing. JAMA Internal Medicine.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8.3150

    [2]. Huicho L. Fecal screening tests in the approach to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a scientific overview.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6;15: 486-494.

    [3].Andi L Shane.2017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arrhea.Clin Infect Dis. 2017 Dec 15; 65(12): e45–e80.

    [4].L. A. Granville.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Fecal Leukocyte Test for InpatientsJ Clin Microbiol. 2004 Mar; 42(3): 1254–1256.doi: 10.1128/JCM.42.3.1254-1256.2004

    [5].Riddle, Mark S.ACG Clinical Guidelin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cute Diarrheal Infections in Adults.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May 2016 - Volume 111 - Issue 5 - p 602-622 doi: 10.1038/ajg.2016.126

    [6].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White Blood Cell (WBC) in Stool.https://medlineplus.gov/lab-tests/white-blood-cell-wbc-in-stool/

    [7].HUICHO, L. Occult blood and fecal leukocytes as screening tests in childhood infectious diarrhea.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1993,,12(6), 474–477. doi:10.1097/00006454-199306000-00004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夏天快到了,作为更美味、更好吸收的的乳制品,酸奶不仅营养丰富,老少咸宜,它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牛奶。那么,商家们说的酸奶种含有「几百万活性益生菌」是真的吗?喝酸奶又是否助消化呢?


    一、喝酸奶可以助消化?


    所谓的助消化,它需要的是规律的肠胃蠕动和消化酶的帮助,但是,酸奶本身并不能纠正肠胃的蠕动,也没有消化酶,所以它并不能直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我们摄入了足够的益生菌,我们的肠道菌群健康了,可以对消化有一些帮助。


    至于广告上说的「几百万活性益生菌」,只是商家们常用的营销噱头,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叫做益生菌,只有活着到达肠胃、有足够数量,并对人体的健康发挥作用的,才能叫做益生菌。益生菌对于人体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集体免疫,而不只是最常听见的助消化。

     

     

    二、酸奶不宜空腹饮用?


    这种说法来源于空腹时,我们的胃液中的 PH值小于2,不利于乳酸菌的存活。


    的确,空腹时,胃里的酸度比较高,各种乳酸菌难以存活,但是乳酸菌能不能在这种环境下发挥作用,学术界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不必在意菌群的作用。


    即便没有了菌群,酸奶也还有很多其他的优势,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非常合理,就冲这一点,它也不失为垫肚子的好选择。


    三、酒酿、酵母、酸奶的菌群是一样的?


    菌群本身是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关键在于怎么用,不同菌群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酒酿中的菌群主要是根霉(霉菌)和酵母菌,主要是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所以会有酒味;酵母的菌群是酵母菌,主要是用来做馒头之类的,会产酸产气,使面团出现松软的气孔;


    酸奶的话,主要是乳酸菌,常见的是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主要是产酸产香,以及分解乳糖。

     

     

    四、酸奶中的增稠剂会引起血液粘稠?


    酸奶中的增稠剂,主要有几种:植物胶,例如果胶、海藻胶等;动物胶,例如明胶(胶原蛋白);还有一些可能是改性淀粉。植物胶可以理解为纤维素,是不会被肠道吸收的,所以不会进入人体。但是它们有的会成为肠道中有益菌的食物,比如说果胶,它们本来是对肠道有益的。而明胶是用动物的皮、骨制成的(类似于皮冻),本来就可食用,既然我们不会担心吃阿胶吃出血液粘稠,也就不用担心吃明胶会吃出问题。况且,胶的用量很低,加多了,酸奶就吸不动了。


    五、酸奶析出的淡黄色水,不能喝?


    这种淡黄色的水,就是乳清。乳清没有害处,可以吃,就是比较酸。一般来说,酸奶距离生产日期越远,析出的乳清也就越多,意味着酸奶的新鲜度在下降。
     

  • 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新生儿是否需要吃益生菌,要根据个人情况判断,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没有异常不需要吃益生菌,非母乳喂养、使用抗生素、有消化问题等可遵医嘱吃益生菌。1.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帮助建立新生儿的肠道菌群,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源,没有异常的情况下不需要吃益生菌;2.非母乳喂养:新生儿无法母乳喂养,是通过配方奶喂养,补充益生菌可能有助于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特别是剖腹产、早产儿,可遵医嘱吃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3.抗生素使用:新生儿有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比如青霉素、头孢克肟等药物,抗生素可以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此时可以吃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4.消化问题:有些新生儿因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可能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出现胀气、腹泻等不适,可遵医嘱吃益生菌改善消化问题。新生儿不能盲目吃益生菌,对益生菌中任何成分过敏者,不能使用益生菌,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如果服用后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