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预防卒中复发中,他汀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减少体内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从而起到多重积极作用。长期坚持他汀治疗可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研究表明,持续服用他汀药物5年,可以将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2%,而在1年内坚持他汀治疗可能已经能够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等神经系统合并症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压和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均衡饮食、减少盐和高脂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以及适度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戒烟限酒是减少脑卒中风险的重要措施。遵医嘱定期服药,稳定血压,也至关重要。
此外,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同样重要。通过综合性的措施,高血压患者可以降低患神经系统合并症的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甚至开通了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为了更好的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跟死神争夺时间,通过绿色通道,先诊治后付费,电梯直达病房,优先救治,优先检查的多项措施并进,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愈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涉及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诸多相关学科。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地球环境的恶化,气象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地位已逐渐被广大学者认知并重视。然而,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气象因素、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
普遍认为,寒冷和气温的大幅波动是缺血性脑卒中诱发因素,而在温暖季节和气温相对平稳的月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减少,不同类型卒中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血压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气温变化与有高血压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血压波动有关,气温下降和温差增大可引起血压的升高,秋、冬季此现象更为明显,老年患者更为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胆固醇水平随增龄呈下降趋势,老年患者血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变化,但此短时血脂水平的波动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无明显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气温波动和血压变异等多方面有关。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脑卒患者中康复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康复康复医疗处置,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治疗以及康复护理。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进行个体化定制。重要的是与医生、康复师和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以制定最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
冬季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断崖式降温让很多人猝不及防,保暖问题成了最「操心」的事。
当寒意逐渐渗入每个角落,我们应该如何全方位地保护自己免受严寒的侵袭呢?
这些部位,一定要注意,哪一个冷了问题都很大,再爱美也不能冻着这些位置!
冰冷的气温下,一旦保暖措施不到位,真的是能直接把人冻出病。
心血管疾病
随着冬季气温变冷,很多人的血压会出现波动。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
口眼歪斜、看东西有重影、一侧上肢或腿没有力量或是说话说不清楚,都可能是脑卒中的表现。
呼吸道疾病
受天气影响,支原体肺炎、流感、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会进入高发期。抵抗力低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此外,气温骤降时,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关节病
肌肉和柔韧性在冬季时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可能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
如果运动中稍有不慎,还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
老年人在寒冷天气应尽量减少出行,室外锻炼时,要尽量避开结冰的路面,室内运动也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
皮肤病
「短裙+长靴」看似把腿包得严严实实,但寒气仍会透过衣裙缝隙渗进来刺激皮肤,容易引起下肢静脉血管血流不畅,从而出现冻疮。
冻疮多见于儿童、女性和末梢循环不良者,好发于手指、手背、脚趾、足跟等肢体末端处,呈蚕豆大红色肿块。
天气虽冷,但保暖有法。遵循「内外原则」,让你温暖且健康一冬天。这些「保暖神器」你准备好了吗?
外原则:穿搭保暖
● 多层次穿着
分层穿搭是应对温差变化的有效策略。
内层服装吸湿排汗(秋衣秋裤),中间层保暖(毛衣、针织衫等),外层防风(羽绒服、棉衣、羊毛大衣等),有助于在白天时适应较高温度,夜晚保持温暖。
● 重要部位保暖
头部、手部和脚部等部位是体温散失最快的部位,做好这些部位的保暖,有助于减少热量流失,可以选择精油暖膝贴、发热护腰或艾草足贴等保暖佳品来御寒。
如果想要兼顾美貌与温暖,可以选择披肩、塑形护腰等保暖佳品。
此外,泡脚也能更好促进血液循环、安稳入睡,市面上的足浴泡脚包就是个不错的泡脚搭档。
内原则:营养补充
在寒冷的季节保持温暖,除了厚厚的外套,还需要补充必需营养素。
维生素C、维生素D和锌等营养素可以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在寒冷的冬季,让身体得到滋补,远离各种疾病。
● 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细胞的产生,增加免疫系统,保护身体不受病毒和感染的损害。
冬天寒冷干燥,对皮肤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血管壁,减少炎症并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而胶原蛋白是健康皮肤的必需蛋白质。
人类无法合成维生素C,需要依靠食物来获得。维生素C可以在多种食品中找到,包括橙子、芹菜以及柠檬。
● 维生素D
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很重要,因为身体对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若是缺乏,可能会引起睡眠问题、疲劳、抵抗力低下甚至情绪障碍。
很多食物中都含有维生素D,如苹果、橙子、西红柿以及土豆等。
● 维生素E
寒冷干燥的天气很容易使皮肤脱水并受到刺激,补充维生素E可解决这一问题。
维生素E有助于滋润皮肤,从而防止干燥,而且维生素E具有天然的抗氧化特性,这对皮肤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除此以外,维生素E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造血功能,改善免疫系统的健康。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很多,如苹果、柠檬、猕猴桃等。
● 锌
锌可以平衡激素,对血管至关重要,甚至在蛋白质合成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中也发挥着作用。
此外,锌对于视力也是很重要的。锌缺乏症与一系列症状相关,从痤疮等皮肤问题到抵抗能力差。
锌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南瓜籽、腰果以及牡蛎等食物的锌含量都是很高的。
为了保持健康,让免疫系统发挥最佳作用,需要补充必需的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不仅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皮肤健康,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此外,冬季饮食宜温热,通过饮食方式御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早晨外出前,宜先喝些牛奶、豆浆、红枣粥等饮品以暖和身体,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和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类与豆制品等。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用药指示,保持规律的药物治疗。饮食方面,均衡饮食、低盐低脂、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健康蛋白是必要的。适度运动和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情绪管理和社交参与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定期复诊、戒烟限酒、注意安全,以及家庭支持和与医生的密切合作,将协助患者更好地实现康复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卒中的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各自具备优势和局限性,不能一概而论说哪种治疗更为合适,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脑卒中发病后有条件者选择溶栓治疗,若未行溶栓治疗,48小时之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常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有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患者显示出良好效果,但技术和设备存在限制,且可能导致再灌注损伤。
高油高盐危害不小,“减油减盐”势在必行!那么,高油和高盐究竟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具体又有哪些危害呢?
我们要牢记两个指标——30g(高油)和6g(高盐)。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用油量不应超过30g,摄入食盐则不应超过6g[1]。
其实,油脂不只来源于烹调油,更多的部分来源于我们日常摄入的肉类、豆类等食物。我们“控油”时,还要从限制总油脂的角度考虑。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在一天摄入的总能量中,脂肪占比20%~30%最为健康。一个中国成年人的日均能量摄入量为1800~2600kcal,以上限30%计,他每天最多摄入60~85g脂肪[2]。
我们是这样计算出烹调油的用量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饮食模式,我们如果严格参照这一模式,会从各种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中获得脂肪30~50g,留给烹调油的,就剩下最多30g了,否则就有脂肪超标的风险[2]。
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盛满就是6g的盐。这个6g不只指食用盐,还包括酱油和食物中的盐分。我们每天需要2200mg的钠,以维持正常的水盐平衡,而1g食盐含有400mg钠,所以6g盐量就能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超过就有一定的患病风险[2]。
1. 肥胖
脂肪的热量极高,我们如果摄入过量的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不能被人体及时消耗,就会储存在脂肪组织等处,造成肥胖。肥胖又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要提高警惕。
2. 冠心病
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提高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反式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形”,主要来源于各种经过氢化加工的植物油,如人造黄油、起酥油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会引起脂代谢紊乱,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
1. 高血压
研究表明,人体每天多摄入1g钠,收缩压平均升高2.11mmHg,舒张压升高0.78mmHg[3]。可见,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原来,钠离子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会吸引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液中,让血量增加而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缩短我们的寿命!
2. 脑卒中
高盐饮食会将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提高23%[4]!高盐可能通过升高血压,间接地诱发脑出血;也可能直接作用于脑血管,诱发破裂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5]。
3. 胃癌
通过对多个国家的人群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将胃癌的发病率提高68%[6]!长期高盐饮食,提高了胃粘膜细胞所处环境的渗透压,胃粘膜细胞在“高压”下变性,就有癌变的风险[1]。
用油不超过30g,用盐不超过6g,以此为标准,我们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否则,肥胖、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都可能“找上门”来!
是的,虽然急性期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但长期的恢复治疗同样重要,在恢复期,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改善脑血流,可以持续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这有助于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给受损的脑区域,从而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言语治疗等方法,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语言、运动、认知等方面的功能。这都需要漫长的恢复期。
家中有卒中病人需要细心的护理。首先,确保病人的药物按时按量服用,遵循医生的处方。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和安全,预防跌倒等意外。提供均衡的饮食,低盐低脂,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健康蛋白。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就医。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和语言能力。关注病人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康复挑战。
先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避免过度搬动。不要让头部过高,以免影响脑血流,还可能引发癫痫等问题。若患者出现呕吐,要将头部偏向一侧,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轻轻拉伸患者的舌头,以避免呕吐物阻塞气道。
在等待急救救援的过程中,中风患者应避免摄入任何食物、药物,甚至是水。若患者发生抽搐,可以使用包裹在手帕中的筷子放入患者口中,以避免抽搐时咬伤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