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梗双抗治疗,可用于这 9 种情况

脑梗双抗治疗,可用于这 9 种情况
发表人:汪立燕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研究显示,双联抗血小板较单药抗血小板使部分脑卒中患者临床获益更多。 那么,哪些人群更适宜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呢?结合各项循证证据和指南共识,总结如下:

 

双抗治疗,可用于这 9 种情况

 

01、高危 TIA 和轻型卒中

 

发病 24 小时内,高卒中复发风险的急性非心源性 TIA 患者(ABCD 2  评分 ≥ 4)和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 ( NIHSS 评分 ≤ 3 分),在发病 24 小时内,应尽早启动双抗治疗: 阿司匹林负荷 150~300 mg + 100 mg/d;氯吡格雷负荷 300 mg + 75 mg/d)并维持 21 d,之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有益于降低 90 d 内的卒中复发风险,但应监测出血风险。

 

02、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发病 30 天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率 70%~99%)的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 患者,应尽早给予双抗治疗: 阿司匹林 100 mg/d + 氯吡格雷 75 mg/d,维持 90 d,之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长期二级预防。

 

03、动脉源性脑卒中

 

7 d 内症状性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狭窄 ≥ 50%)伴有 TCD 微栓子信号阳性的患者,给予双抗治疗: 氯吡格雷负荷 300 mg + 75 mg/d;阿司匹林 75~160 mg/d,维持 7 天,能显著减少微栓子数量,降低卒中风险。

 

0 4、主动脉弓源性的脑卒中

 

6 个月内的 TIA 或非致残性脑梗死(改良 Rankin 评分 < 4 分)或周围动脉栓塞患者,合并主动脉弓斑块(≥ 4 mm)时,长期双抗治疗: 氯吡格雷 75 mg/d + 阿司匹林 75~150 mg/d,较华法林抗凝降低复合血管性事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血管性死亡率。 由于长期双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建议不超过 3 个月,之后氯吡格雷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05、脑卒中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    )                                                                   

 

术前给予口服或鼻饲负荷剂量双抗治疗:阿司匹林 300 mg + 氯吡格雷 300 mg;术后持续给予阿司匹林 100~300 mg/d 及氯吡格雷 75 mg/d 1~3 个月;也可使用糖蛋白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术中使用首剂,并持续微泵 18~24 h,术后根据 CT 复查结果,在停用糖蛋白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前 4 h 开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06、合并 ACS 的缺血性脑卒中                                                                

 

合并 ACS 或 1 年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抗治疗。

 

07、伴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

 

如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推荐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也可采用阿司匹林 75~100 mg/d + 氯吡格雷 75 mg/d 治疗。

 

08、缺血性卒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

 

缺血性卒中患者如存在阿司匹林抵抗,一般考虑换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但氯吡格雷需要 3~7 天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以在这段时间阿司匹林不能停药,应「双抗」至氯吡格雷完全生效后再停药。

 

09、颈动脉夹层

 

颈动脉夹层患者使用抗凝还是抗板治疗缺乏足够证据,当存在抗凝禁忌时,倾向抗板治疗,通常维持抗板 3~6 个月。可单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双嘧达莫,也可用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 + 双嘧达莫。

 

双抗治疗需注意 3 点

 

01、卒中类型


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适用的卒中类型是由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轻型卒中,对于小血管闭塞导致的腔隙性梗死,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并不能减少卒中复发,反而增加出血风险。临床上对这些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单药治疗。


02、药物抵抗


临床上「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现象较普遍,所以寻找合适的替代抗板药物备受关注。 研究显示,对于高风险卒中患者,接受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较低。在安全性方面,双抗组与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组相比,出现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相似。

03、用药安全


双联抗血小板的主要风险为出血,尤其是 65 岁上以人群,出血风险较青年患者大大增加,所以在选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时应权衡获益与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卒中疾病介绍:
肩-手综合征,是脑部疾病(比如脑卒中等)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在发生脑部疾病1~3个月出现。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但均影响自律交感神经,造成末梢神经血管障碍。临床常见表现为肩手肿胀、疼痛等。肩-手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可成为终身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物理治疗为辅。肩-手综合征早期经过积极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1]。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甚至开通了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为了更好的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跟死神争夺时间,通过绿色通道,先诊治后付费,电梯直达病房,优先救治,优先检查的多项措施并进,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愈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涉及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诸多相关学科。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地球环境的恶化,气象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地位已逐渐被广大学者认知并重视。然而,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气象因素、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

     

    普遍认为,寒冷和气温的大幅波动是缺血性脑卒中诱发因素,而在温暖季节和气温相对平稳的月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减少,不同类型卒中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血压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气温变化与有高血压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血压波动有关,气温下降和温差增大可引起血压的升高,秋、冬季此现象更为明显,老年患者更为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胆固醇水平随增龄呈下降趋势,老年患者血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变化,但此短时血脂水平的波动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无明显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气温波动和血压变异等多方面有关。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 脑梗的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地位,不仅如此,我国的脑梗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的比重也是很大的。脑梗这种疾病,危害性极强,一旦发作,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即便是经过奋力的抢救挽回了生命,但是也仍然会遗留下来一些疾病,不仅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对于家人来说,还要承受来自精神和金钱两方面的压力。所以,关于“一人脑梗,全家遭殃”的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脑梗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与人们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紧密相连的,所以,若是想要远离脑梗,就要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两方面入手,进行调整和管理。该怎么做呢?医生提醒:要想远离脑梗,最好少吃3物,少做2事。

     

    一、少吃这3物

     


    1.含盐量高的食物

     

    含盐量高的食物,比如腊肉、腌鱼、咸菜等,其钠的含量一般都会比较高,若是摄入过多,就很容易对血压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引发高血压。而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不注意控制,经常食用高盐分的食物,就会使血压持续飙升,进而导致动脉斑块出现脱落,引发血栓,一旦血栓对心脑血管造成堵塞,那么脑梗的几率就会大大提升。

     

     

    2.含糖量高的食物

     


    含糖量高的食物并不单单是指白砂糖、冰糖等糖类,还有一些甜点、饮品、奶油等一些糖分较高的食物。根据临床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当人体长期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那么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大大提升,对血管的伤害也会更大,更容易导致血栓。

     

    不仅如此,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超标,还会导致身体无法将其及时代谢,多余的食物就会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堆积,进而使人变得肥胖,使患上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3.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


    很多人都喜欢吃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比如炸鸡、烧烤等,若是长时间养成吃这些食物的习惯,不仅容易导致人体发生肥胖,血脂、血压等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这种情况下,就会给血栓的形成提供机会,从而提高患脑梗的几率。

    二、少做这2事

     

    1.尽量少久坐

     


    受工作、学习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久坐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通病了,但是长时间的久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既容易使人发胖,还会增加患“三高”的风险,而这些都会导致患脑梗的几率增加。所以在生活中,还是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坚持运动也很重要。

     

    2.尽量少熬夜

     


    人的身体有自己的一套生物钟,只有按照它的节奏来才会使身体更加健康。而长时间的熬夜,就会使既有的生物钟出现混乱,影响身体的体内代谢和循环,当大脑在熬夜中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时,还容易造成血压的异常升高,这也使脑梗发生的几率大大提升了。

     

    所以,若是想要远离脑梗,上面提高的“少吃3物,少做2事”,一定要做好,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果,保持锻炼,这样才能让血管保持健康,患脑梗的几率自然也会下降许多。

  • 蒋女士,今年49岁,在一家超市里上班,做后勤补货工作,孩子们均已成家,在5年前蒋女士就已和丈夫离异,如今自己一个人独居。

     

    蒋女士平时很喜欢去打麻将,基本每天下班吃完饭后都要去玩两个小时。

     

    11月初的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蒋女士像往常一样去打麻将。

     

    可今天不知怎的,手气特别差,一连输了好几百块,蒋女士十分着急,自己小半个月工资都输进去了。

     

    蒋女士发现自己对面坐的牌友出老千,于是两人争吵起来,刚吵了几句,蒋女士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呼吸困难,倒地不起。

     

    一旁牌友看到后,吓坏了,连忙拨打120,将蒋女士送往医院。

     

    到达医院后,医生迅速对其抢救,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后,蒋女士脱离生命危险,但醒来后,却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

     

     

    医生了解后叹息:饭后1事或是"罪魁祸首",奉劝大家要少做!

     

    蒋女士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基本上都会去打会麻将。

     

    而蒋女士在好几年前就已查出患有高血压症,但是平时身体没有什么异常,也就没有吃过降压药。

     

    事发当晚,蒋女士因出老千的事情和牌友大吵起来,情绪波动较大,引起血压在短时间内急速升高,冲击到血管内的斑块,导致斑块脱落,顺着血液流动脑部,堵塞脑部血管,形成脑梗。

     

    医生提醒:高血压人群,日常要少吃3种食物

     

    食物1:高盐食品

     

    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一味调料,不可缺少。

     

    但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这种调料一定要少吃。

     

    因为食盐中含有的钠离子极多,摄入后,钠离子会对血管形成较大的刺激,导致血管出现扩张过度、收缩异常现象,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食物2:高脂食物

     

    蛋糕、奶茶、动物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中,含有的脂肪都比较多,摄入后,容易引起血液浓度升高,血脂增高,增加斑块的形成几率,容易堵塞血管。

     

    血管堵塞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不畅,容易导致脑部缺氧、缺血,同样会诱发脑梗。

     

    食物3:酒类饮品

     

    酒,不管男女老少,都会经常喝,已经成为大小聚会上不可缺少的了。

     

    但是建议高血压人群要严格控制摄入量,管好嘴。

     

    因为喝酒后,人体会处在一个较为兴奋的状态下,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刺激血管,引起血压升高,容易诱发脑梗。

     

    脑梗来临前,身体或会出现7种异常,占一个,早查脑CT!

     

    ◇ 头晕、头痛;

     

    ◇ 眼花、眼前发黑;

     

    ◇ 呼吸困难、哈欠增多;

     

    ◇ 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 面部抽筋、单侧流口水;

     

    ◇ 手脚麻木、不协调;

     

    ◇ 无法完整说出一句话、吐字不清晰。

     

     

    想要脑梗不来扰,要先把血管养好,建议常做2件事

     

    第一:少熬夜,早睡早起

     

    熬夜,似乎已经成为多数人认为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但是,熬夜对血管来说,却是存在一些"致命伤害"的。

     

    一般来说,熬夜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玩手机或是玩电脑,而这两种电子产品都会散发出蓝光,大脑通过视网膜接收到蓝光信号后,会使交感神经兴奋。

     

    分泌出的肾上腺素会有所增多,给血管带来较大的刺激,引起血管压力增大,给血压带来一定的波动,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增加患脑梗的几率。

     

    所以建议大家平时要早睡早起

     

     

    第二:多喝水

     

    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常饮水能够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并且促进血液的流动速度,预防血管堵塞。

     

    小贴士:常吃蔬果。

     

    蔬菜、水果、如:芹菜、海带、菠菜、茼蒿、苹果、梨、柿子等,其中含有的纤维素以及为维生素对修复血管壁、提升血管弹性都很有帮助,建议时常补充。

  • 春节的一个晚上,一阵急促的鸣笛声划破了深夜短暂的宁静,医院急诊科又开始忙碌起来,又收治了一名急性脑梗的患者!

     

    每逢过年前后,脑梗患者数量急剧增加,近期神经内科床位都非常紧张。但这位患者发病的经过非常值得广大有相似经历的患者警惕的。

     

    患者是51岁男子林某,平常烟酒不沾,但却有房颤病史2年,确诊初期医生开具了抗凝药华法林给林某,并嘱咐林某坚持服用,但半年前林某听别人说华法林会导致脑出血,于是就自行停用了,而正是因为林某停用了华法林,并且由于疫情原因林某不愿意到医院复查,所以才导致了疾病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引发了脑梗死。

     

     

    华法林会导致脑出血因此不能长期服用?

     

    华法林作为抗凝血药物,确实容易引起出血,又称钢丝上的舞者,但它能预防各类血栓的形成,如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房颤(易形成血栓)。使用时要严格把控剂量关,剂量过大有引起出血的致命危险,比如脑出血可能;相反剂量不足,又容易形成血栓同样可以危及生命。这就是为何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INR值。

     

    房颤全称叫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引起急性栓塞性事件的重要病因,其中85%以上引起脑梗死。

     

    左心房里有个器官叫左心耳,左心耳结构细长,房颤时心房跳动不规律,不能很好地将血液泵出去,于是一部分血液就很容易在左心耳内淤积,并逐渐出现凝固形成血栓,时间长了血栓就容易脱落,然后随着血循环进入脑部并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所以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比如华法林来预防血栓形成。

     

    因此,虽然华法林有诱发脑出血可能,但如果不用,则大概率会导致脑栓塞或脑梗,而在医生指导下监测INR,合理剂量使用,则脑出血风险就非常低,权衡获益和风险,就不能停用华法林。

     

    如何安全地使用华法林?

     

    华法林主要通过抑制身体内凝血因子的活性而起抗凝血的作用,使用不当的确会导致出血,比较常见的有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但在使用得当并且在密切监测的情况下,出血的风险是比较小的。要安全地使用华法林,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小剂量开始

     

    由于华法林存在出血风险,而且每个患者对该药的耐受剂量都不同,所以初始用药时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华法林初始剂量一般为1-3mg,并且逐渐调整剂量,可在2-4周调整到有效剂量。

     

    2. 使用最佳剂量

     

    最佳剂量就是既能够起到预防血栓形成,又不会引起出血的用药剂量。每个患者的最佳剂量都不一样,那么要如何确定最佳剂量呢?这里介绍一个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凝血功能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在临床上常常用来指导华法林的剂量调整。

     

    华法林最佳的抗凝强度为INR2.0-3.0之间,在此范围内出血和血栓栓塞的风险最低,所以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该定期监测INR,并根据INR数值调整华法林剂量,以保证INR在2.0-3.0。

     

    住院患者应该服用华法林2-3天后开始每日或者隔日监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2天,然后可以根据结果数天或者每周监测一次,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门诊患者在INR稳定前也应数天或每周监测一次,稳定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

     

    3. 注意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

     

    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很多,有药物、饮食、环境和疾病状态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药物和饮食,这些因素可以增强或者减弱华法林的效果,所以使用华法林时应该注意合并使用的药物和饮食的影响,最好如实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按照医嘱坚持用药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华法林,提高用药依从性,才能使栓塞和出血风险降到最低。但由于华法林需要经常去医院复查INR并根据INR结果,必要时调整剂量,很多人不愿意来医院,为了防止脑出血等副作用,于是自行停药,而这又非常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进而脑梗发作的风险。

     

     

    总之,文章开头说的脑梗患者林某正是没有做到第四点,用药依从性差,所以才引起了悲剧发生!所以医生在此提醒广大房颤患者,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控制房颤病情,又能够安全地使用华法林。

     

    参考文献:

    [1]《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 脑梗,就是脑梗死,也叫缺血性脑卒中,因为这种病就是因为大脑缺血缺氧导致的。那么大脑为什么会缺血缺氧呢?这是因为给大脑供血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出现斑块,导致血栓的出现进而阻塞血管的通畅性才最终导致供血和供氧的不足。脑梗在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尤其是老年人。这里所说的老年人不是五十岁以上的,因为根据WHO说的定义六十五岁以上的才叫做老年人。脑梗之所以年轻化,跟现代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说脑梗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呢?这是因为脑梗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70%以上都患有高血压。胆固醇水平也是导致脑梗死及其复发的重要因素。而脑梗死患者中60-70%都存在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 而这三种“富贵病”都与吃的太好有很大关系,因此想要不得脑梗,需要改掉的习惯有以下几点。

    1. 改掉爱吃腌制食物的习惯 :


    前面说了,导致脑梗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血压,而导致高血压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因素便是钠。而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因此那些喜欢吃腌肉,腌鱼,腊肉及其他腌制食物的人特别容易得高血压。这种现象在沿海地域就很明显,因为沿海地区人普遍喜食海鱼类,而海鱼类含盐量就很高。因此要戒掉爱吃咸食的习惯可有效预防脑梗。


    2. 改掉爱吃油腻食物的习惯 :


    爱吃油腻食物的人,血脂很容易出现异常。在我国血脂异常的人高达40%,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人生活水平较之前有很大的的改善,日常吃的油腻的食物特别多,比如聚餐,烧烤,外卖等,哪个不是油乎乎的?因此,想要预防脑梗就得改掉这些习惯,如不吃烧烤和外卖,聚餐多吃素菜等。


    3. 改掉爱吃甜食的习惯:


    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出现病变,引发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肾病。而这些并发症到最后都是引起严重的后果,比如截肢,失明和肾衰竭。当然,糖尿病对大脑血管的伤害也不低,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想要预防脑梗,戒甜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4.戒烟、戒酒:


    吸烟的还出毋庸置疑,不仅会导致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还会对人体血管造成伤害。而长期大量的酗酒也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严重的损伤而诱发或者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5. 改掉久坐不动的习惯:


    上述的所有的“富贵病”其基础治疗方式都离不开运动。久坐不动的人还会容易患上肥胖症,而肥胖患者患脑梗的几率也比普通人高。


    最后总结:想要不得脑梗不要等到五十岁,现在行动起来也不算早。要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吃油腻、过咸和过甜的食物,多运动,戒烟限酒,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才是正确的。

  • 在预防卒中复发中,他汀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减少体内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从而起到多重积极作用。长期坚持他汀治疗可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研究表明,持续服用他汀药物5年,可以将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2%,而在1年内坚持他汀治疗可能已经能够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 先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避免过度搬动。不要让头部过高,以免影响脑血流,还可能引发癫痫等问题。若患者出现呕吐,要将头部偏向一侧,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轻轻拉伸患者的舌头,以避免呕吐物阻塞气道。

    在等待急救救援的过程中,中风患者应避免摄入任何食物、药物,甚至是水。若患者发生抽搐,可以使用包裹在手帕中的筷子放入患者口中,以避免抽搐时咬伤舌头。

  • 突然头晕眼前发黑,马上恢复正常,大多数不要自己吓自己,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哪怕是我们医生本身,都有过这样的一过性眼前发黑,医学上又称之为:一过性黑矇

     

    比如有时候给病人处理伤口病情,一弄就是保持一个体位姿势太长时间,然后又过了饭点,突然站起来,由于全身低血糖状态引起全脑能量代谢减低,就会出现一过性黑矇,这时候大家都知道,站好扶稳,过一会立马就没事了。

     

     

    像平时还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以后,也经常会问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过性黑矇,这其实也很正常,在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有时候下降过多过快,这时候高血压患者就很容易因为一些体位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低血压,引起脑血流减少而发生一过性眼前发黑,所以,临床上我经常告诫高血压患者要在运动、用降压药、镇静药等药物时,要提高注意力,尤其是老年人站立起身时最好扶靠支撑物,避免突然昏厥摔倒。

     

    同时,贫血的人也容易出现这种一次性眼前发黑,因此,有贫血的人都要注意做好自身的防护。

     

    但是,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一过性眼前发黑,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都不用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一过性眼前发黑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心律失常、心梗发作时,导致全脑供血不足或心源性血栓沿颈动脉所致栓塞,从而引起一过性眼动脉低灌注,出现一过性黑矇;也可能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引起的,即有可能是脑中风诱发的,大家都知道脑中风非死即残的危害性。

     

    所以,对于一过性眼前发黑,我们要注意分清情况进行处理。

     

    • 反复出现一过性黑矇应注意查明原因,如果是跟体位有关,要注意查血压;
    • 糖尿病患者出现这情况,要注意监控血糖
    • 伴有贫血相关症状比如头晕、乏力等,应注意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 反复出现的一过性黑朦伴有胸闷气短,前胸后背疼痛等症状,注意查心电图,排除心血管疾病;
    • 中老年人出现一过性眼前发黑频繁,尤其要注意排查大脑缺血等引起脑中风可能性,非常危险,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

     

     

    (正确处理方法: 保持镇静 ,赶紧扶好身边的固定依靠物,站稳或坐下,避免跌倒,然后向身边的人求助;及时去医院就诊 ,完善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彩超等相关检查。

  • 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等神经系统合并症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压和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均衡饮食、减少盐和高脂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以及适度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戒烟限酒是减少脑卒中风险的重要措施。遵医嘱定期服药,稳定血压,也至关重要。

    此外,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同样重要。通过综合性的措施,高血压患者可以降低患神经系统合并症的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 是的,虽然急性期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但长期的恢复治疗同样重要,在恢复期,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改善脑血流,可以持续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这有助于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给受损的脑区域,从而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言语治疗等方法,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语言、运动、认知等方面的功能。这都需要漫长的恢复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