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开胸同期完成小切口冠脉搭桥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92岁高龄老人重启心门

不开胸同期完成小切口冠脉搭桥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92岁高龄老人重启心门
发表人:主任医师凌云鹏
2022年5月23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为一位92岁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联合微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雷老是一位退休工人,年已92岁的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体非常好,日常家务、买菜做饭,独自照顾久病的老伴都不在话下,还常常徒步5公里,到颐和园散步。但近2周来,他在活动后感到胸痛、心悸,就来到北医三院就诊。检查结果让雷老大吃一惊,他同时罹患两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分别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和冠心病。两种病都需要有创治疗。
 
 北医三院心内科制定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方案,但进一步的检查令局面更为复杂,雷老的主动脉钙化严重,并有严重的狭窄和夹层形成。而主动脉正是介入治疗的必经之路。这样,上述方案就难以实现了。心内科及时启动了多学科会诊,雷老面临的难题随之进入心外科的视野。心外科团队经过审慎讨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联合微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新方案。
 
 过去10年,北医三院心脏外科在微小切口搭桥手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成就。目前已成为全国实施小切口搭桥手术最多的心脏中心,无论在手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远远领先国内同侪,并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微创冠状动脉外科中心之一。在分析雷老的病情时,心外科指出,TAVR治疗既可以通过动脉穿刺实施,也可以通过心尖穿刺完成;而心尖小切口,正是小切口搭桥手术的常规路径。也就是说,以三院心外科的技术力量,采用同一个微小切口实现换瓣和搭桥两个目标,是完全可行的。这一方案立刻得到心内外科团队的一致通过。
 
 5月23日,雷老迎来了手术的大日子。心脏外科以凌云鹏主任牵头,组成了强大的手术团队,首先为雷老顺利实施了冠脉搭桥,而后,又利用同一手术切口,通过心尖穿刺,导管输送,将一枚人工主动脉瓣释放到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完美解除了主动脉瓣狭窄的危险。手术过程顺利,雷老在术后次日拔除气管插管,从监护室返回普通病房。术后第三天,他已经可以下床。复查结果显示,手术效果非常理想,标志着这一创新术式获得了完全成功。
 
 在总结这一病例时,雷老的主诊大夫赵鸿医师指出,瓣膜病和冠心病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对于这些患者,手术治疗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至超高龄人群,本例这样的微创手术将使之大为获益。这次心脏外科的手术方案,在国内外尚未见到类似报道。我们相信,这一创新性的手术将成为更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福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冠脉搭桥术后医院推荐专家
冠脉搭桥术后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当冠心病病变用药物治疗或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心绞痛时,应考虑行冠脉搭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严重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为行冠脉搭桥手术的适应症。冠脉搭桥就是将患者的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等作为桥血管,将一端缝合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另一端缝合在主动脉上,通过重新建立的血管桥使缺血的心肌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由于所用“桥血管”是患者自身的血管,没有排斥反应,具有比较长期的通畅率。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治疗,术后绝大部分患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恢复术前的生活状态,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关于药物治疗和饮食注意事项:

    不少患者和家属认为,新的心脏血管已经搭好了,冠心病治好了,以后不用再吃药了。其实不然,桥血管依然不同于健康血管,它只是相对通畅,而通畅率不仅与吻合技术、桥血管质量有关,还与患者的伴发疾病有关。因此,患者术后仍需要坚持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各种危险因素。

    关于心脏康复运动:

    经过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的血液供应得到很好的改善。接下来最重要的治疗是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定期复查、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学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以维持冠脉通畅,改善和提高心脏功能,减少冠脉再狭窄的复发。

    饮食注意事项:

    • 注意优质蛋白质的补充。每天保证鸡蛋 1 个,瘦肉 50g,鱼肉 50g 和适量豆制品。
    • 低脂饮食。膳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胆固醇限制在每日 300 毫克以下。降脂食品首选豆制品。
    • 维生素和纤维素。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镁,食物纤维主要来源有粗粮、芹菜、豆芽、草莓、菠萝、米糠等。
    • 低钠饮食。低钠饮食应少吃加盐或熏制的食品;罐制食品都以少吃为宜。
    • 其他饮食上要注意: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不饮浓茶、含咖啡的饮料。忌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干豆类,术后不提倡饮酒。

    关于康复运动:

    • 运动类型:康复运动的目的是获得正常的体力活动能力并维持下去。运动类型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运动强度不大、心率变化不大的体力活动,如步行、慢跑、爬楼梯、骑健身车等;第二组为运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动,如舞蹈、游戏、球类比赛等活动。
    •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需要适当的监测来确定是否适宜。在医学康复学中,可根据心率、最大摄氧量、自觉疲劳程度等代谢指标来确定运动强度。
    • 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分为适应性活动、心肺耐力训练和松弛活动。适应性活动为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运动时间不应低于规定的持续时间。心肺耐力训练的运动时间为 20-30 分钟,松弛活动的运动时间为 5-10 分钟。
    • 运动频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运动,开始阶段建议进行间歇运动。运动频率指每周康复运动的次数,病人每周运动应不少于 3 次,每两次运动间隔的时间应不超过 2 天。
    • 运动方案的进展速度:运动方案的进展取决于个体的最大体能、健康状态、年龄和目标。运动处方的心肺耐受力分三个阶段:开始阶段、改善阶段和维持阶段。

    心理调节和锻炼:

    心病病人应放慢生活和工作节奏,控制情绪,遇事量力而行,切莫求之过急。要面对现实,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忙中偷闲,保证休息,保持精神愉快与心情舒畅。善解人意,听从劝解,不要固执己见及过分坚持个人观点、看法。要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制定个人作息时间表,养成习惯,形成规律。在进行了身心的调养过后,注意用药护理,对切口进行护理。

    总结:

    冠脉搭桥术对病人来说,是一次大手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术后需要注意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心脏康复运动、心理调节和切口护理等多个方面。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才能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脉搭桥术,英文缩写CABG,是成年人中最常进行的心脏手术。注册登记研究和病例回顾研究报告称, CABG术后,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早期和晚期结局更差,但是已经发表的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男性和女性的临床基线特征存在差异,研究数据的质量较差,从而影响研究结果。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了一项高质量的患者个体数据的系统综述,旨在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接受CABG的术后和中期结局。 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CABG术后的头5年内,女性患者的结局比男性更差。但对于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结局没有差异,且不受手术技术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项系统综述在文献检索中,检索出所有关于CABG的随机对照试验,即所有患者接受或预计接受CABG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了减少小规模研究的影响,本研究只纳入样本量≥400名患者的临床试验。其他的纳入标准是:(i) 试验中同时纳入了男性和女性患者,(ii) 随访时间≥5年,(iii) 文章用英文撰写。

     

    主要结局是包括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在内的复合终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研究采用多变量混合效应Cox回归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纳入的随机试验

    文献检索总共确定了1828项试验,其中1225项符合筛选标准。 四项试验满足纳入标准,分别为ART、CORONARY、GOPCABE、PREVENT IV试验。

     

    ART试验纳入3102名接受CABG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双侧或单侧胸内动脉移植术(1548 vs. 1554)。试验纳入的患者来自2004年-2007年4个大洲7个国家的28家医院。随访10年时,结果发现,两组的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HR 0.96, 95% CI 0.82–1.12),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复合结局也无显著差异(HR 0.90, 95% CI 0.79–1.03)。

     

    CORONARY试验纳入4752名患者,随机分配接受非体外循环或体外循环下CABG(2375 vs. 2377)。试验纳入的患者来自2006年-2011年4个大洲19个国家的79家研究中心。随访4.8年时,死亡、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结局发生率在两组间相似(HR 0.98, 95% CI 0.87–1.10)。

     

    GOPCABE试验纳入2539名年龄≥75岁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非体外循环或体外循环下CABG(1271 vs.1268)。试验纳入的患者来自2008年-2011年德国的12家研究中心。随访5年时,两组的存活率(HR 1.03, 95% CI 0.89–1.19),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结局相似(HR 1.03, 95% CI 0.89–1.18)。

     

    PREVENT IV试验纳入3014名计划应用至少两条隐静脉移植血管进行直接CABG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经edifoligide处理或经安慰剂处理的静脉移植血管(1508 vs. 1506)。试验纳入的患者来自2002年-2003年美国的107家研究中心。随访5年时,与单处远端吻合的患者相比,接受多处远端吻合的大隐静脉移植物的患者,调整后的死亡、心肌梗死或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HR 1.15, 95% CI 1.00–1.31)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HR 1.21, 95% CI 1.03–1.43)的发生率明显更高。

     

    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13193名患者,女性2714名,男性10479名。与男性参与者相比, 女性参与者的年龄更大、症状更多、合并症患病率更高,合并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既往卒中。术中时,女性和男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率相似;女性接受的移植物和动脉移植物数量明显更少。男性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8年,女性为5.3年。

     

    初步分析结果

    女性和男性的手术死亡率相似(2.3% vs. 1.7%;OR 1.27, 95% CI 0.94–1.72)。与男性相比, 女性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更高(6.3% vs. 5.2%)、房颤发生率更低(15.2% vs. 18.5%)。男性和女性的再次血运重建、因出血再次手术、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和纵隔炎的发生率相似。

     

    随访5年期间显示,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MACCE发生风险明显更高(调整后HR 1.12,95%CI 1.04–1.21,P=0.004),男性和女性的全因死亡率无差异(调整后HR 1.03,95% CI0.94–1.14,P=0.51),全因死亡率和卒中的复合终点也无差异(调整后HR 1.04,95%CI 0.95–1.14)。 女性的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更高,但卒中的发生率没有升高。

     

    年龄与性别对MACCE的长期风险有显著的相互作用。75岁是一个分界点。 在75岁及以上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间的MAC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分析讨论

    本项纳入13193名患者(包括2714名女性患者)的分析显示, 在CABG术后,女性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但死亡率与男性相似。MACCE的发生率更高,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率增加所致。

     

    一个重要发现是,上述性别差异与年龄相关,在75岁之后性别差异消失。猜测是年轻女性的冠状动脉疾病具有明显的病理生理和不良结局特征,例如,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常发生冠状动脉夹层、微血管功能障碍、痉挛或心肌桥,而且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死亡率更高。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术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FE)是一种显著的效应调节因素。 术前LVEF>30%的女性,MACCE的发生风险高于男性,而LVEF<30%的患者中则正好相反。

     

    本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在纳入的试验中,结局定义和事件没有标准化。纳入的四项试验以及各研究中心间的手术技术和术后方案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CABG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术后第5年大幅增加,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数据来证实目前的结果。

     

    总结

    本研究对4项大型CABG试验的汇总分析发现, 手术后的头5年,女性的心脑血管结局比男性更差。75岁以后,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再显著;性别差异受到术前LVEF水平的影响显著,但不受手术技术的影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