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何宇博士健康科普】高血压与颈椎病,竟还有这样的关系?

【何宇博士健康科普】高血压与颈椎病,竟还有这样的关系?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何宇
香港的何先生,四十三岁,职业是会计师,三个月前不慎跌倒,颈部后仰扭伤,此后颈部反复酸胀僵痛,特别在每日下午伏案工作时间一久便颈酸背倦,有时肩背像压着大石般,沉重不适,间或还会有瞬间面部发热、心跳加快、坐立不安。
 
家人怕他是因工作紧张致心脏出了毛病,劝他检查身体。检查报告出来,除血压异常外,其他心电图等一切正常,但服药后反觉头晕、肢体乏力,更加不适。
 
何先生因颈痛就诊,问诊时他诉说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不知要吃何种药,真是苦恼万分。综合他过往身体检查的结果,初诊为脊柱性血压异常。
 
触诊中发觉其第四至第六颈椎错位,横突前移引致颈肌紧张痉挛,可能刺激颈动脉窦使血压发生波动异常,为此诊断为“颈性血压异常”。
 
“颈性高血压”,是个什么鬼?
 
颈椎病是会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导致血压异常的,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故称为“颈性高血压”,属于颈椎病症状的常见一种。
 
“颈性高血压”常常会导致患者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或者血压由高突然变低所致。而此类患者也常常伴有肩膀酸痛无力等症状。
有血压异常的人,假如有颈椎病史、颈部不适、颈部曾受外伤、X光检查发现颈椎有异常并兼有其他颈椎病的症状者,都值得重视检查是否患上了“颈性高血压”。
 
颈椎病和高血压  
 
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是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硬化的,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椎动脉痉挛硬化的病理会影响到颈椎部位以及颈椎周围组织的结构,这时候再出现劳累等因素就会导致颈椎结构进一步受到损伤,就会加剧颈椎间盘和关节等退行性变化。
 
当出现这些蜕变的时候会压迫和刺激颈部椎动脉,还会压迫到交感神经节,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就会导致冠状动脉扩张,会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和心率加快,会引起心输出量增加,进一步就会导致血压异常。
 
因此,高血压是会加重和促进颈椎病发生的,而颈椎病又会影响高血压的诊治。
4个特征,多半是颈源性高血压,尽早去查明:
确诊颈源性高血压需要X光片查看颈椎。有以下五个现象的,可初步怀疑是颈源性高血压:
 
特征1:血压变化与颈椎病发作症状“神同步”
 
出现颈后部疼痛、头痛或头晕等症状时,血压就会升高。
 
症状缓解后,血压也会随着下降。这一特点在发病早期特别明显。
特征2:高血压发生前,血压会异常波动
 
在高血压发生之前,相当长时间内会出现低血压或血压波动的情况。
 
 
特征3:降压药效果不大,诊治颈椎病反而有效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对于降压药多不敏感,而对病原进行诊治,效果显著。随着颈椎病情况的改善,血压会逐渐趋于稳定。
 
 
特征4:诊治颈椎病时血压下降,间歇期又升高
 
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中,在牵引、手法诊治颈椎病时,患者血压可下降20~30mmHg,间歇期血压又会有所升高。
 
 
颈源性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办?这2点是恢复的关键! 
确诊颈源性高血压后,需要积极诊治颈椎病,并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惯。
 
(1)积极诊治颈椎病:
 
多数颈椎病可以采用理疗、按摩等非手术方法对症状进行缓解。
 
但对有些颈椎病,如脊髓型颈椎病效果不好,这类颈椎病可能需要手术。其他的如正确的生活方式及工作姿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症状明显,比如血压突然升高、胸闷胸痛,建议进行心脑血管检查。
(2)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应该积极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看电视、打牌、下棋时,注意坐的姿势,不要时间过长,最好能中间多活动几次。不要长期躺在床上看书或看电视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总是会通过一些小的局部表现出预兆,比如四肢。手脚的一些变化多多少少都会提醒我们要开始注意点什么,比如如果手脚长期有胀麻的症状,就可能要开始注意了。

    正常情况下,如果人长期保持某一种固定的姿势,就会导致循环不畅,出现末梢神经麻痹,从而就有手脚发麻的感觉。这并非是身体出现疾病,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就可以恢复正常了而如果在没有长期压迫、受寒等条件下,手脚经常性的出现胀麻,就有可能是这些问题的先兆了:

     

      

    1.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种综合病征,颈椎病可以分为几种病型,由轻到重,最初可能仅仅表现为颈椎部位的不适,但是一旦压迫到神经就会出现放射状的上肢的胀麻痛感。

     

    而如果一直有颈椎病的患者,发现经常会出现下肢麻木、乏力的感觉,甚至是走路有一种脚踩棉花感,就要警觉是否是颈椎病压迫锥体束带来的下肢病变了。

      

     

    2.中风

     

    日常所说的中风其实是脑部缺血或者出血性损伤为病因导致的临床病变,这类病变具有极高的致死率,恢复之后所留下的后遗症也可大可小,有的甚至会让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当人即将表现出中风之前,其实也会有所预兆,其中一项就是手脚的胀麻。

     

    当大脑内的血管出现轻微的堵塞或者破裂,就已经会对让人的正常机体出现轻微的改变,中风先兆常表现为患者某一侧的上肢或者下肢,或者上下肢一起出现不明原因的麻木感,甚至有时候突然丧失功能,出现手脚失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并且保持一段时间,就一定要提早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3.局部疾病

       


    除了全身性的疾病外,局部的疾病也可能会表现出变化,比如当出现静脉血栓时,肢体会表现出胀麻,这种感觉以胀最主要,同时还可能会伴随着疼痛和红肿,以及皮肤温度的升高。静脉血栓以下肢出现得比较多,如果发现这样的症状一定要较早进行彩超检查,防止恶化。

     

    上肢出现胀麻的局部疾病同样也有,比如腕管综合征等,在症状较轻微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人家说“五指连心”,其实四肢更是连着整个人的身体健康,如果手脚长期出现胀或者麻,那一定是哪里不对劲了,往往还都是一些大病的前兆,对于这样的变化,也不是没有预防的方法:

     

     

    1.及时就医检查

     

    虽然说像中风这样的病症,来之前可能没有其他特别大的身体变化,但这些小提醒就已经是高危预警,等到发病再就医肯定来不及,提前去医院进行相关性排除检查是确保身体无忧的一大措施。

     

    2.运动预防

    像颈椎病、腕管综合征这类的病症归根结底的病因就是平时的运动过少,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怎么可能会不生病呢,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减少疲劳的损伤,是另外一大措施。

     

    身体的小变化可能就是健康的高危信号,你注意到了吗?

  • 现在急性神经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为急性神经颈椎病累及了颈部的肌肉群,容易会使血循环遭到阻碍,使患者朋友容易发生头痛头晕的现象,给患者朋友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之大。为了自己的身体,平时要做好预防急性神经颈椎病的措施,防范于未然。


    现在很多朋友的坐姿越来越不正确,这样会很容易导致急性神经颈椎病的出现。急性神经颈椎病本是老年人的易患疾病,但是随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急性神经颈椎病。那么,急性神经颈椎病有哪些症状呢?

     


    1,头晕


    眩晕是颈椎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多为当患者突然发生眩晕。这是因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增生受压迫改变,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易发生这种症状,受此因素的影响,也使颈椎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神经病)的症状。


    2,血压不稳定


    颈椎病患者会出现血压不稳定,因为患者颈椎病发病后,可引起椎基底动脉病变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血压不稳的症状,比如部分颈椎病患者,往往会有增加血压的症状。


    3,吞咽障碍


    颈椎病患者会在吞吐时出现疼痛,主要症状为吞咽,咽喉受阻,或感觉食道内有异物,这是由于颈椎病患者颈部食管后壁,受到颈椎前路骨的直接压迫,植物神经紊乱,导致食管痉挛或过度放松,就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

     


    4,下肢肌肉无力


    肢体肌无力是颈椎病的一种症状,它是由运动神经受损所引起的症状,表现为颈椎病患者握物困难,部分颈椎病患者容易脱落。个别神经受损表现为轻度肌力减弱,主神经根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

     

    5,身体症状


    颈椎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患者患有颈椎病后,患者常表现为胸痛,胸闷,早搏(心胸心脏病)等心律失常(心胸心脏病)等,这些颈椎病症状的表现,是由于颈椎背根受到颈椎的刺激和压迫而引起的。


    经过以上的介绍,急性神经颈椎病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如果患上急性神经颈椎病,患者朋友一定要避免长时间的工作,不可以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来工作的。要定时做做体操,平时做好预防脊髓型颈椎病的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农耕社会,步入了脑力时代。也正是如此,以往人们出现的腰椎问题,现在也开始转化为颈椎问题了。这也很让人们困惑不已,为什么劳动了会使腰椎受累,而不劳动又会是颈椎受累呢?其实,简单来说都是因为受力引起的,因为不同的姿势导致了不同部位的受力不均,才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那么,生活中应该如何去预防颈椎问题,以及如何去更好地保护我们的颈椎呢?

      


    一、不要为了自觉舒服的坐姿,而加大了颈椎的受力能力。

     

    有人说,颈椎所受的力比胸椎、腰椎所受的力要小的多,因为颈椎所受的重力全部来自于头部,而其他的则来自于身体,所以相比之下,颈椎所受的力确实要小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颈椎的压力就很轻松很多,因为身体的构造都是相当复杂、精细的。比如说,胸椎虽然受力要重,但是它相对固定一些,而颈椎要保持头部的旋转、运动,所以相对要灵活一些。

     

    按照受力的技巧来讲,颈椎只有在保持身体头部、躯干相对笔直的时候,颈椎受力才会更小一些。但是,如果为了自觉舒服的坐姿,必须身体斜躺在椅子上面,这样就很难保证颈椎和躯干在一条线上面,那么颈椎所受的力也就会更大一下,为什么?因为成角的颈椎为了用同等的力支撑头部,就必须在合力的基础上承受更大的力量。

     

    所以要提醒大家,无论是看书也好,还是对着电脑工作也罢,一定不要让颈椎有过度的弯曲,这样很容易导致相应的颈椎问题出现,时间越久就会使问题越严重。所以,及早地进行纠正就能减少更多的痛苦。

      


    二、不要为了加班加点的工作,而忘记了抽时间适当休息。

     

    人的颈椎不仅是几块骨头拼凑在一起,它里面还有丰富的神经、血管从中间穿行,所以长期不注意去维护它,那么就可能殃及这些附属的组织,比如导致血管、神经受压迫。一般来说,只有颈椎出现变形以后,相应的神经和血管才会被压迫,最后才会使人出现“颈椎病”,即临床上常见的头昏,脖子痛等系列症状。

     

    对于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大家怎么去呵护自己的颈椎,这也是有方法的。比如说,每次工作到一段时间以后,一定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这里所说的休息不是让大家抛开工作的事,转而去对着电脑或手机看娱乐消息,或者是玩游戏,而是要停下手中的活儿,出去走一走、转一转,活动一下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颈椎得到适度的休息。

      


    除此之外,如果有感觉自己颈椎总是有胀满感的人群,不妨在每周抽时间进行一至两次颈椎方面的理疗,这样对于活动紧追的血管、神经,以及放松周围的肌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总而言之,颈椎绝不是一个可以被怠慢的部位,大家要兼顾工作的同时,学会用空余的时间给颈椎“放假”,这样才不至于使颈椎问题不请自来。

  • 高血压作为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慢性病之一,发病率一直在升高,中国10个人中有3个人患有高血压病,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更是超过一半,而且其中大部分并不自知,很多患者其实出现了症状才到医院,平时不会也不懂怎么进行血压测量,导致病情被耽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如急性脑梗、急性脑出血、急性心梗,正是平时高血压未控制导致突然发病,所以高血压防治非常重要,而首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的测量血压,这里总结常见测血压容易被忽略的3点注意事项如下。

     

     

    如何测血压才准确?

     

    (1)在自然安静状态下测血压

    在测量血压时,应该是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晨起憋尿时、运动完、进食后、疼痛后或者失眠后进行血压测量都可能会导致血压增高而不准确。所以测量血压时的状态十分重要。

     

    测血压时不能说话更不能打电话,一定要保持安静,要全身放松的坐在椅子上,如果是家里测血压,可以选择家里的餐桌和书桌作为测血压地点,不要翘着二郎腿。有扶手的话要把另一只胳膊放在椅子扶手上。正因为环境因素对血压影响大,所以有家里测血压比医院测血压更准确的说法。

     

    (2)测量时袖带位置

    一般测量血压时如果选择肘部包饶的血压计,是需要用袖带包住肘部的。正确的测量应是袖带的下端应位于肘前窝上方 2-3 厘米。袖带不宜绑的过松或过紧,以袖带下方容纳一根手指为宜。

     
    (3)浓茶、咖啡以及药物可能影响血压

    浓茶和咖啡中含有的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会兴奋神经和心脏而影响血压的准确性,所以测量血压前不宜饮用浓茶、咖啡等饮品。另外,有些药物也可能对血压有影响,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引起血压升高,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引起水钠潴留,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还有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如吲哚美辛、萘普生;口服避孕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顺铂、贝伐单抗等等药物可以诱发血压升高。如果是怀疑药物导致血压升高,需要告诉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

     

    除了以上3点,血压计选择也很关键,正规渠道购买大品牌的血压计,注意所谓手指血压计目前认为是完全不可靠的,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血压计需要每年校正至少一次,可以去正规药店或器械销售门店校准。

     

     

    结语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测血压来说,虽然简单,但却容易因为细节导致测血压不准确,而正确的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做好自己血压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各位高血压朋友要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免因为测量失误贻误病情。

  • 引起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容易被忽视——幽门螺杆菌。

     

     

    我们的胃是一个高酸环境,一般情况下细菌很难在里面生存,但幽门螺杆菌是个例外,它能顽强地待在胃中,给身体捣乱,还会通过餐具、食物等进行传播。

     

    除了让你的胃受伤,一项新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还会悄悄影响血压。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解读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影响健康的,并教你科学防住它。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成虹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杨爱明

    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副教授 孙凌宇

     

    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相关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相关[1]

     

     

    研究共纳入17100名受试者,他们全部接受了尿素呼吸试验和常规健康检查。结果发现,受试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75%。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状态、体重指数、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

     

    • 未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和感染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5.1%和57.5%;
    • 高血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8.8%,高于非高血压人群(46.4%);
    • 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相比,感染人群出现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1.7%,平均舒张压高0.9毫米汞柱。

     

    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成年人血压明显高于呈阴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较高的舒张压有关,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关。

     

    近一半国人被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其进入人胃内酸性环境后生长繁殖,会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感染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在40%~50%,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我国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其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4~6倍。

     

    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正常的胃黏膜会产生炎症,即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如不经治疗,部分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癌。

     

    感染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它既可以在人的胃内生长和繁殖,也可在人类的粪便、唾液、牙垢和呕吐物中被检测出来。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杆菌会污染水源和食物,苍蝇也可以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4件事染上幽门螺杆菌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幽门螺杆菌来说也是如此。

     

     

    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的细菌”,它的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在外就餐,若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或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不使用公筷,互相夹菜,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刺激性食物

     

    此类食物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

     

    生吃

     

    很多人钟爱西餐、日餐,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就吃,涮火锅肉还没烫熟就下肚了,这就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埋下了隐患。

     

    接吻

     

    唾液中也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将畅通无阻。

     

    5个细节预防感染

     

    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恐惧,只要规范治疗,90%以上患者可根除。

     

    建议以下6种情况根除幽门螺杆菌:

     

    ▶ 明确的消化性溃疡;

    ▶ 胃淋巴瘤;

    ▶ 胃癌;

    ▶ 胃大部切除术后;

    ▶ 长期服用镇痛药、计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 患有不明原因的血液病。

     

    预防幽门螺杆菌,最重要是管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1.采用家庭分餐制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同时,应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2.注意饮食卫生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肉类,不喝生冷水。

     

     

    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3.不要“口对口”喂饭

     

    杜绝用嘴喂孩子,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还有人会不自觉地用舌头感知食物温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尝一口试试温度,有些家长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5.定期体检

     

    到医院体检时,可通过胃镜和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两种方式,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一旦确诊,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对于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上胃肠道相关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内情况。

     

    参考文献:
    [1]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adults: The Dongfeng‐Tongji cohort. J Clin Hypertens, First published: 20 July 2020
  • “男人40一枝花,女人40如残花。”

     

    这句话并不是夸大夸张,有科学表明,女人要比男人更加容易显老。

     

    若在芳华之时不好好保养,女人要面对的是松弛的皮肤、黝黑的肤色,甚至是颜色或深或浅的黄褐斑。

     

     

    而且由于生活的环境、生活的习惯不同,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女性要比其他亚洲国家的女性更容易有黄褐斑。

     

    而导致黄褐斑的发生,无非就是下面这4种情况,看看你中了多少条?

     

    一、黄褐斑发生的4大原因,注意避免和防护,防止皮肤老化

     

    1.更年期的来临

     

    很多女性朋友其实无法完全避免更年期的到来。

     

    女性朋友到达40岁后,会经常出现月经时间絮乱、肌肉的酸痛、情绪波动大、夜晚不容易睡眠等情况,这会影响到女性朋友的日常生活。

     

    随之引起更大的情绪波动,周而复始。情绪压力和身体原因,皮肤代谢缓慢,黑色素也开始沉淀在脸上。

     

    2.情绪波动大

     

    女性朋友很多还是偏向感性的,容易为一件事情生气、难过、痛苦。

     

    这些负面情绪会让身体的压力更大,无法保持身体的舒畅感,让身体和皮肤处于紧绷的状态,皮肤状态也逐渐下降。

     

     

    3.不做防晒

     

    像妈妈辈的人从贫苦生活一路走到现在,很多都没有做防晒的概念,实际上,黄褐斑的形成很大原因就是来源于日晒晒伤引起的。

     

    紫外线对皮肤有一定的伤害,会加速黑色素的分泌沉淀,导致黄褐斑的形成。

     

    4.有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少年轻女孩都喜欢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因为美味,但是这一时的快乐可能会刺激到黄褐斑的生长。

     

    因为油类食物食用过多会刺激皮脂油脂过剩,皮肤水物的不平衡也是皮肤屏障受损的第一步。

     

     

    二、独属于女性朋友的3种“零食”,秋冬可常吃,或淡化黄褐斑,亮白皮肤

     

    1.银耳桃胶红糖水

     

    将银耳、桃胶、红枣清洗处理之后用水煮至1个小时粘稠出胶,再放入百合、红糖进行熬煮10分钟。

     

    这一碗无论是哪个食材都是女性朋友的滋补品的糖水,正适合秋冬天冷哪个,滋阴养颜,减少皱纹、痘疮。

     

    2.百合杏仁露

     

    将百合、杏仁、黄豆、清水放入豆浆机打成豆浆,每天早上喝一杯,舒缓焦虑的心情,保持开心迎接新的一天。

     

    尤其对于熬夜后容易泛黄、暗沉的皮肤,有提亮肤色的作用。

     

    3.麦冬百合水

     

    这一款主要是祛心火,消痘降燥。

     

     

    对于容易发脾气、长痘痘的女性朋友而言,这是很好的消除额头痘痘的水,但是对于留下的黑色痘印是无法消除。食材是百合、麦的、红枣。

     

    不过我们都知道,如果食补的效果非常好,也就没有护肤品的存在了。

     

    而且有些时候因为生活工作上的忙碌,很多女性朋友难以给自己一个空闲的时间,煮一顿美颜餐给自己。

     

    只能不断的使用护肤品给皮肤补水保湿,但是黄褐斑并不是保湿就能解决的事情。

     

    黄褐斑是因为黑色素沉淀引起的,因此建议女性朋友在做完日常的护肤之后,补充皮肤营养补充剂,以营养素的形式为皮肤细胞进行“滋补”。

     

    利用里面的维生素C清除黑色素,利用烟酰胺对被破坏的皮肤细胞进行修复和补水保湿,最后利用美容界“扛把子”硒给皮肤上一层保护。

     

     

    防止外界的紫外线、灰尘等刺激皮肤底层细胞,减少日晒的危害和黄褐斑生成的几率。

     

    三、结语

     

    女人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变得更加漂亮,自信与开心是自己给自己的,每天照镜子看着漂亮的脸孔也会让自己心情愉悦不少。

     

    所以,要学会控制饮食,调整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补充皮肤细胞的营养剂,别忘了每天进行帮助出汗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皮肤更有光泽感。

  • 正常人体内是没有湿气的,但因为气候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影响、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的体质就发生了变化。

     

    湿气从何而来?


    中医讲湿气是六淫邪气之一,是治疗中最为棘手的一个。


    贪凉饮冷、冒雨感寒、过食肥甘厚味、熬夜晚睡、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久坐久卧……均会损伤我们的脾脏,导致脾气亏虚、无力运化。


    尤其是脾阳不足,使得本该化成水谷精微的精气得不到蒸腾气化反而变成湿气蓄积在体内,这是內湿的根源。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外湿,如脾气本为亏虚,皮毛汗孔不够固涩,外界湿气就会通过皮毛孔窍乘虚而入,停留在体内某个部位而发病,从而形成外湿。


    外湿病程多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常会出现胸闷腹胀、纳谷不香、不思饮食、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大便黏腻、阴囊潮湿、白带增多、湿疹疮疡等表现。

     


    如果湿气不及时治疗,湿停日久可生痰饮,百病皆为痰作祟,一旦成痰,就有中风(脑梗塞或脑出血)、胸痹(心肌梗死)、痴呆、癫痫等较为严重的风险。

     

    治疗湿气有哪些误区?


    不得不承认,红豆薏米水确实有祛湿气的效果。


    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薏苡仁能健脾胃、消水肿,久服可以轻身益气;红豆能利水、消肿、健脾胃,养炎夏火旺之心。


    二者为药食同源之品,购买加工较为容易。


    这个小验方祛湿的途径主要是利小便,红豆、薏苡仁和猪苓、泽泻等,都属于甘淡渗湿之品,具有沉降下行利小便的作用。


    但这两个药健脾的作用是很小的,而且性质都偏寒凉,所以服用起来对于祛湿效果比较局限。

    这两个药没有升发脾阳的作用,沉降下行的属性不利于脾气的升发也就不利于脾气的健旺,因为脾阳是主升向上向外的。


    其次他们偏凉的属性又有伤阳助邪之弊端,这也有悖湿邪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


    但红豆薏米水不是不能选用,要和其他祛湿方法相伴而用,如健运脾气、升发阳气、温阳化湿等。

     


    中医来源于自然,湿气就像自然界的雨露,早晨偏寒凉、雨露多,当太阳当空普照大地时,雨露就蒸发了,或者雨露慢慢渗透到大地。


    那么我们身体也是小的一个自然界,太阳就是脾阳、肾阳,阳气健旺就有能力化湿,渗透到大地的过程就是利小便,采用导湿下行的药物促进下行。

    那么雨露除了遇到热会蒸发,还需要空气流通,也就是风,中药界就有风药,有升发清阳、健脾燥湿的作用,如升麻、葛根、黄芪等,可以祛风燥湿。

     

    如何正确祛湿


    湿气按照夹杂邪气不同最常分为寒湿、湿热、湿热。


    按照生成途径不同又可分为外湿、內湿。


    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起来不离三大法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朱丹溪主张:“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综上所述,治疗湿气有健脾燥湿、利小便、温阳化气等方法。”


    遇到不同分类的湿气,要兼顾治疗,如寒湿要侧重温阳,湿热要温清并用且针对比例各有侧重,暑湿要兼顾解暑等。

     

    根据自身症状可以大致判断自身湿气分类,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给出合理的祛湿建议。


    切勿盲目选择,因为湿气较容易出现夹杂,尤其是湿热邪气缠身,治疗难度较大,务必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气机不畅化热助邪。

     

     

    作者 |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中医内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心律失常是很常见的疾病,虽然说心律失常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但是每一个人出现的心律失常表现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是说所有的心律失常患者都应该接受治疗。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只有结合我们的病情才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所谓心律失常,就是我们心脏的传导路径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而引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在一分钟内会跳60到100左右,在运动或者是休息之后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增减,但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就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现象,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心律失常是需要治疗的呢?


    1、房性心动过速,在心律失常中大概占据6%的几率,如果病情比较轻微,那么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发作,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在很多年内都会不间断的发作,那么最终就会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者是心脏扩大,有一部分的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可能会痊愈,但是有40%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室性早搏及时接受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有一部分的患者可能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症状,只有在接受体检的时候才能够发现,如果长时间出现早搏,也会导致心功能出现不全的现象,我们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治疗或者是服用相应的药物。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是心律失常的其中一种,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我们就可以使用心电图,那么就能够让自己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疾病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4、窦性心动过速也属于一种心理性的心律失常,可能是因为外在因素而引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适当性地进行休息,那么就能够缓解,完全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病理性,比如说患有心肌炎或者是甲亢就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我们看完全文,对于有哪些心律失常是需要治疗的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己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我们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适当性的休息来进行缓解,这一些对于我们的病情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 现在肾不好的男人越来越多了,大部分人一提到肾虚,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夫妻生活过度,或者平时太累、压力太大了,其实肾脏健康跟我们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

      


    男人过了30岁以后,纷纷开始出现肾虚、体力不支等问题,如果你已经有腰酸背痛、白发增多、容易健忘、易出虚汗等问题,说明你的肾可能需要好好调理一番了。

     

    肾虚“加速器”发现了,与夫妻生活关系不大,这5类食物或是祸端

     

    过咸的食物

     

    相信很多人平时在吃东西的时候,都不会考虑这些食物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大部分人觉得,知道食物味道可以,能填饱肚子就足够了。其实这种想法是时候该转换一下了,毕竟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在饮食上总想着凑合的话,那身体很快就会“报废”。

      
    食盐是一种调味品,但很多人却太过依赖盐分,平时爱吃重盐食物、腌制食品,这类食物确实更有滋有味,但对身体尤其是肾脏的伤害却不小,不仅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还容易诱发肾病。

     

     

     

    各种饮料

     

    以前人们渴了,会主动找水喝,现在的人渴了,有各种各样的饮料供你选择。饮料的问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但却永远无法代替白开水。因为大部分饮料中都含有大量糖分甚至色素,平时把饮料当水喝,除了会影响钙质的吸收以外,还会对肾脏造成伤害。

      
    浓茶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喝茶能养生,平时总是茶杯不离手,以为这样就能长命百岁了。其实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喝茶的,喝茶的时间、茶的浓度都是有讲究的,如果一无所知,光顾着喝浓茶的话,反而会损伤肾脏健康,影响肾功能。

     

    高嘌呤食物

     

    众所周知,高嘌呤食物是诱发痛风的“罪魁祸首”,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分不清哪些食物嘌呤“超标”。像动物内脏、红肉、骨头汤、海鲜、菌类等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平时若不注意忌口的话,体内尿酸超标,很容易堵塞肾小管,诱发肾病,希望你能管住嘴。

      

    刺激性食品

     

    对于有些人来说,食物味道越刺激,他们就越有食欲,那些无辣不欢的人,平时最爱吃的就是各种蘸满调味料的食物,但很多调味料都是需要肾脏来代谢出去的,经常吃的话,会增加肾脏的工作负担,不利于肾脏自我修复和调整。

     

    男人若想肾“强壮”,坚持一事、吃二物,肾功能会慢慢恢复

     

    及时排尿

     

    很多男性在忙的时候,如果有尿意也会憋着,想等工作完成再进行排尿,其实这种习惯是最伤肾的,因为尿液储存到一定程度,是会刺激和损害肾脏的,及时排尿才是最不费力的养肾方式。

      
    多吃黑米

     

    很多人平时喜欢把主食换成各种各样的粗粮,把紫米、黑米、糙米等一起混合煮,其中,黑米是有名的养肾“高手”,能滋阴补肾,男人平时适量食用,对肾功能有很多益处,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多吃大蒜

     

    大部分人吃大蒜,是因为大蒜的味道,很少有人知道大蒜的功效和价值。其实,大蒜并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它除了能抗菌消炎之外,还能降低人体胆固醇,保护肾脏,男人若爱吃大蒜,好处多多。

      
    总结:相信大部分男性都比较重视肾脏的健康,其实肾功能强大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能展现男性的魅力,希望大家平时都能保护好肾脏,少做伤肾事,多吃养肾食物。

  •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一旦上身就无法根除,而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当中,除了需要对饮食做严格的控制、按时服用药物以外,血糖的自我监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对于这项每日进行,看似已经“熟能生巧”的操作,你的“打开方式”真的对了吗?

     

    或许是对于长期重复操作的倦怠,有些患者在日常的血糖监测中总是“能省一步是一步”,如:只在餐后或是吃了含糖的食物时才测一下血糖,甚至有些人到了身体不适时才测,其实这已经失去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意义。

     

    那我们究竟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血糖,才更科学、有效呢?

     

    科学测量血糖的方法

     

    1、空腹测血糖

     

    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第二天早餐前所测的血糖。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早晨,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2、餐前、后2小时测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胰岛素的用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餐前血糖高,反映的是上次餐前的胰岛素用量不足。

     

    餐后血糖是指从吃早、中、晚餐第一口饭算起的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它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关注。 

     

    3、睡前测血糖

     

    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加餐、用药和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需要避免的误区

     

    除了正确的时间测量,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也非常重要,其实家用的血糖测量仪操作方法并不复杂,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我们来看看哪些错误需要避免吧。

     

    1、消毒不能用碘伏、碘酒

     

    因为含碘消毒剂中的碘可以与血糖试纸中的酶发生反应,而且碘本身的色泽会干扰试纸颜色的变化,从而导致测试出现误差。可以用75%的酒精消毒手指,一定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采血。因为酒精能与试纸条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导致血糖值不准确,并且,在酒精没有完全挥发时进针,还会增加患者的痛感。

     

    2、挤血会让血糖变低

     

    有些患者因为害怕疼痛,采血针扎得不深,导致检测血糖时的血液不够,于是采取挤压的方式让血流出。这个操作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反复挤压手指会把一部分组织液挤出来,“污染”血糖,血液被稀释而导致监测血糖过低。

     

    3、抽血化验前停用降糖药

     

    很多患者误认为停用药物后进行血糖检查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实际上,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药,因为只有检测用药后的血糖值才能知道是否有调节效果。

     

     

    疾病的预防总是大于治疗的,所以血糖监测对糖尿病的判断非常有意义。如果把控制糖尿病当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监测血糖就是打赢战争必不可少的敌情侦查环节。正确的监测血糖,矫正血糖仪,得到准确的血糖数据,才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病情,调节药物,从而更加稳定的控制血糖。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