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常人体内是没有湿气的,但因为气候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影响、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的体质就发生了变化。
湿气从何而来?
中医讲湿气是六淫邪气之一,是治疗中最为棘手的一个。
贪凉饮冷、冒雨感寒、过食肥甘厚味、熬夜晚睡、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久坐久卧……均会损伤我们的脾脏,导致脾气亏虚、无力运化。
尤其是脾阳不足,使得本该化成水谷精微的精气得不到蒸腾气化反而变成湿气蓄积在体内,这是內湿的根源。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外湿,如脾气本为亏虚,皮毛汗孔不够固涩,外界湿气就会通过皮毛孔窍乘虚而入,停留在体内某个部位而发病,从而形成外湿。
外湿病程多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常会出现胸闷腹胀、纳谷不香、不思饮食、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大便黏腻、阴囊潮湿、白带增多、湿疹疮疡等表现。
如果湿气不及时治疗,湿停日久可生痰饮,百病皆为痰作祟,一旦成痰,就有中风(脑梗塞或脑出血)、胸痹(心肌梗死)、痴呆、癫痫等较为严重的风险。
治疗湿气有哪些误区?
不得不承认,红豆薏米水确实有祛湿气的效果。
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薏苡仁能健脾胃、消水肿,久服可以轻身益气;红豆能利水、消肿、健脾胃,养炎夏火旺之心。
二者为药食同源之品,购买加工较为容易。
这个小验方祛湿的途径主要是利小便,红豆、薏苡仁和猪苓、泽泻等,都属于甘淡渗湿之品,具有沉降下行利小便的作用。
但这两个药健脾的作用是很小的,而且性质都偏寒凉,所以服用起来对于祛湿效果比较局限。
这两个药没有升发脾阳的作用,沉降下行的属性不利于脾气的升发也就不利于脾气的健旺,因为脾阳是主升向上向外的。
其次他们偏凉的属性又有伤阳助邪之弊端,这也有悖湿邪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
但红豆薏米水不是不能选用,要和其他祛湿方法相伴而用,如健运脾气、升发阳气、温阳化湿等。
中医来源于自然,湿气就像自然界的雨露,早晨偏寒凉、雨露多,当太阳当空普照大地时,雨露就蒸发了,或者雨露慢慢渗透到大地。
那么我们身体也是小的一个自然界,太阳就是脾阳、肾阳,阳气健旺就有能力化湿,渗透到大地的过程就是利小便,采用导湿下行的药物促进下行。
那么雨露除了遇到热会蒸发,还需要空气流通,也就是风,中药界就有风药,有升发清阳、健脾燥湿的作用,如升麻、葛根、黄芪等,可以祛风燥湿。
如何正确祛湿
湿气按照夹杂邪气不同最常分为寒湿、湿热、湿热。
按照生成途径不同又可分为外湿、內湿。
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起来不离三大法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朱丹溪主张:“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综上所述,治疗湿气有健脾燥湿、利小便、温阳化气等方法。”
遇到不同分类的湿气,要兼顾治疗,如寒湿要侧重温阳,湿热要温清并用且针对比例各有侧重,暑湿要兼顾解暑等。
根据自身症状可以大致判断自身湿气分类,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给出合理的祛湿建议。
切勿盲目选择,因为湿气较容易出现夹杂,尤其是湿热邪气缠身,治疗难度较大,务必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气机不畅化热助邪。
作者 |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中医内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临床上,每天都能碰到一些患者,他们老觉得自己身上的湿气重,然后就让我推荐一个治疗湿气重的方子。既然介绍给患者,就应该认真对待,好好的去查资料,然后才告诉大家该如何不该如何。
1.什么叫湿气重?
要治疗湿气重,首先要弄明白啥叫湿气重吧。自然界中存在六种气,叫做风寒暑湿燥火,这是正常之气。六气是造就世界的根本物质,也是最基本的元素。但如果太过,就成为邪气了。比如,火气太过,就成为火邪了。我们常说的热的冒火,就是火气太过的一种表现。空气中要有湿,不然就会太干燥。如果太湿,就会出现问题,变成湿邪了。
2.湿气重什么表现?
湿邪分为两种,内湿和外湿。外湿很容易理解,比如暑天感冒,通常就是暑湿感冒。暑湿感冒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黏,鼻流浊涕的症状。
内湿则是长时间的生活环境或者别的原因引起的人体的一种由外而内的变化,逐渐成为一种体质叫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会出现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3.湿气重该如何破?
中医治病,理论来源于生活。如果湿气太重,可以用食疗方法缓解。我推荐2味是药也是食材的物质,供大家参考。我给这个处方取名:除湿二仙方,由薏苡仁和苍术组成。
薏苡仁我们都很熟悉,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等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这里就是取其健脾渗湿的作用,用以祛除体内的湿邪。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等功效。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苍术是常用的祛湿中药,具有运脾的作用。
两方合用,起到健脾渗湿的作用,共同去除体内湿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苍术量要少,一般不超过10克。薏苡仁可以用大量。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
痛风和很多因素有关系,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罹患有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的增多,伴随的则是痛风的增加。
对于痛风的患者多饮水,能否把尿酸降下来呢?
一、痛风患者尿酸为什么升高?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
其实高尿酸血症是一个代谢性的问题,他牵扯到三方面,一方面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以后会导致摄入过多引起尿酸增高,另一方面当我们机体代谢障碍以后,会使得尿酸排出减少,进而引起尿酸蓄积,导致高尿酸血症。
第三方面是如果我们尿酸排泄障碍,也会导致尿酸升高,进而引起痛风,所以高尿酸的形成主要是摄入过多代谢障碍以及排出减少三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二、高尿酸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于高尿酸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饮食上需要严格控制高嘌呤等可以升高尿酸的食物。另一方面需要多饮水,适量运动等,增加尿酸的排泄,进而减少尿酸蓄积。
但这里的多饮水也是需要适量饮水必净,尿液增多所造成的尿酸代谢增多并不绝对。而且指南中明确的指出是要适量饮水,而不是无限制的饮水增加。
三、高尿酸患者到底应该怎样处理?
尿酸升高,尿酸蓄积以后,一旦患者有痛风出现,那么到相关科室进行正规的科学治疗,并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才是高尿酸患者正确的处理方法。
而一味的多饮水,虽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尿酸排泄,但并不是高尿酸患者正确处理尿酸升高的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每到夏日持续高热,局部地区气温超过37℃。老张是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因为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太阳下干活,发烧了,头晕得爬不起床来,工友给他喝了两支藿香正气水无效,所以来医院就诊,医生当时检测老张体温40℃,出汗较多,口干舌燥,尿量少,典型的高热中暑症状。
经过对证治疗后,老张的病情得到缓解,体温回到正常,口干好转,尿量正常。同行工友说,工地有防暑措施,免费发放藿香正气水,所以工人们头晕发烧,有中暑迹象的时候,大家都是连喝几支。医生听后,告诉他们,对老张这种中暑,喝藿香正气水不对证,还可能加重病情,听了医生的话,工友们都大惑不解。
医生耐心解释道,中医辨证讲究阴阳,中暑这种疾病也有阳暑和阴暑之分。阳暑就是像老张这样,夏天在高温环境下活动引发的中暑,主要表现是发高烧、口渴、出汗多、尿量少。这样的病人应该立刻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补充微凉的淡盐水,采用物理降温,中医会开出石膏、知母、芦根这些清热生津的药物治疗。
阴暑的原因是在夏天贪凉饮冷,体内有寒湿邪气为患,解释一下,贪凉就是因为天气热,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里,而且把温度调得很低,或者整晚吹电扇,受凉感冒了,饮冷就是因为天热,冰箱里取出的冰镇饮料、雪糕等,无节制的吃喝。
形寒饮冷则伤肺,所以会感冒,吃下去的寒凉食物对脾胃来说成了寒湿邪气,阻滞了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出现怕冷、发热(一般热度都不高)、无汗、倦怠乏力、胸闷、或者腹胀腹泻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像阴暑的情况才适合用藿香正气水。
为啥藿香正气水只对阴暑,也就是对贪凉、饮冷所导致的“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有效?
这要从药性理论来解释。中药有寒、热药性之分,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黄连是寒凉的,喝了可能胃寒、拉肚子,生姜是热性的,所以有人受寒感冒,或者腹痛可以喝姜汤。
藿香正气水的成分是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广藿香、紫苏叶等,都是药性辛温的药材,针对寒性的疾病,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书也提到:主要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所以老张的高烧、口渴、大汗的阳暑病情不适合用藿香正气水。
盛夏季节,很多人把藿香正气的各种制剂,包括藿香正气水、滴丸、片剂、软胶囊等等,作为家庭常备药物,有事没事就会喝上一支。但藿香正气水并不是万能药物,用药时还是要分清疾病的寒热性质,对证用药,如果作为普通人,无法判断自己的中暑类型时,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不可盲目用药。
体内湿气重的人越来越多,体内湿气过重,会使身体出现很多不适,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祛湿气,人们尝试了各种办法,祛湿足贴是其中一种,但是,祛湿足贴真的有用吗?
有很多人尝试过祛湿足贴,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效果是很明显的,人们一旦发现它的好处,就形成了依赖,使用的较频繁,效果会下降。所以说,祛湿足贴确实能祛除湿气,但是效果程度是短暂的。
并且越来越多的足疗店也推出了祛湿足贴,说明确实是有效的,其实,祛湿足贴跟足底按摩的道理基本相似,按摩是按压穴位,而祛湿足贴是药物疗法,都能起到疏通经脉的作用,有助于排毒,祛湿。
但是,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以免买到假药,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同的足贴功效是不同的,要根据自己的症状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足贴。
为什么体内的湿气过重呢?你们有想过原因吗?
久坐
长时间久坐不动,运动量减少,会使身体的代谢减慢,减少湿气的排出。
环境因素
环境潮湿是其中一个原因,身体出汗或者淋雨后没有及时更换衣服,生活环境潮湿等,这些都会导致湿气增加,进而引发其他的疾病,所以,及时排出湿气很重要。
常吃油腻食物
日常饮食上也要多注意,如果经常食用红烧肉等油腻食物,对脾脏不利,导致湿气难以正常排出。还有一些人喜欢吃冷饮,过量的食用雪糕,会刺激脾脏,也会导致湿气增加。
缺乏睡眠
睡眠不足会造成脾虚,也会出现湿气过重。如果经常熬夜,不能使人体得到足够的休息,不仅精神变差,还会导致免疫力降低。
在日常中,怎样祛除湿气呢?
运动改善
在平时要多做一些运动,会有所缓解,运动方式的选择有很多,比如慢跑,做瑜伽,一般来说,运动过后,身体会出汗,就会排出大量的湿气。
尝试汗蒸
现在很多人喜欢汗蒸,对祛除湿气有所帮助。汗蒸时,会加快人体代谢,促进脂肪的消耗,这时身体会发热,大量出汗,就会带着湿气排出体外,使体内的湿气减少。
因此,不妨去试试汗蒸,或许对祛除湿气有较明显的效果。
泡脚
冬天多泡脚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驱除寒气,还能缓解疲劳。此外,在夏天也是需要泡脚的,尤其是一些肠胃不好的人,很容易受到湿气侵袭,可以在夏天勤泡脚,有助于缓解湿气过重的症状。在泡脚时,也可以加入一些生姜片,会使效果更好。
远离潮湿
如果生活的环境过于潮湿,会加重体内湿气,在平时注意房间多通风,保持空气干燥,有助于缓解此症状。夏天尽量少吃冷饮,少喝冰冷的饮料,要控制自己摄入,冷饮不仅会刺激肠胃,还会加重湿气,对身体是有损害的。
多喝水
很多人认为湿气重不能过多喝水,这是不准确的,湿气重并不代表体内不缺水,还是要适当的补充水分的,可以在水中加入薏苡仁,红豆,赤小豆,荞麦等食材,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
薏米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薏米生于温暖潮湿的十边地和山谷溪沟,海拔2000米以下较普遍。由于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禾”;在日本,最近又被列为防癌食品,因此身价倍增。薏米具有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特点,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医疗,作用都很缓和。
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薏米可以跟多种食材搭配,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薏米祛湿,的确是很好的药食两用的食材,正常情况下建议每天食用或者隔天食用,大约一个月左右会起到效果。
薏米祛湿?
从食疗药膳角度讲,薏米的确有这样的作用,只是作为药食同源的食材,薏米可以有很好的帮助身体祛除湿气的作用,只是我想告诉你如果你那它当药来用,觉得马上可以见到效果那么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理想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薏米最好搭配红豆来一起食用,祛湿的效果更好。
红豆来帮忙?
没错,红豆也是祛湿的很好的食材,两个一起搭配红豆软软糯糯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改善,还有最重要的一天可以很有效的改善口感。薏米的口感略略偏苦而红豆的口感比较甜这样口感综合到一起才比较完美。另外,薏米是米类食材碳水化合物高,但是蛋白质不够优质,而红豆味豆类食材含有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是非常好的食材。两者互补营养更好。从祛湿的角度,两者搭配比单独吃薏米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般坚持喝红豆薏米粥半个月左右,它辅助祛除湿气的效果。
那么红豆薏米怎么做呢?
首先,先将红豆泡一晚上,这样可以让红豆更加的软烂,其次将薏米洗净。两种食材以1:1的比例放入高压锅中,因为高压锅比较容易把这两种食材压煮软烂,可以更好的保证口感,以及食疗效果。快试试吧!
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早上起床之后,觉得自己口苦、口干,甚至还会伴随有口臭;或者会有大便不成形,以及便秘;经常出现腰膝酸软、关节疼痛;肤色非常差,感觉自己油光满面,等。其实这些问题,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因为自己身体附着的湿气太重,从而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湿气,即“湿邪”,因为它可以在身体内聚集,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也可以累积五脏六腑,所以很多人不重视,直到自己有了麻烦,才想着去“祛湿”,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晚了。那么,怎样才能够除掉身上的湿气呢?这3种食物,可以多吃一点,“祛湿”非常见效。
喜欢喝粥的人,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帮助身体祛除湿气。山药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所以经常吃山药,可以对肾气有帮助。茯苓,因为兼具健脾祛湿、养心安神,对于气虚、湿气重的人,可以发挥很好的功效。
因此,建议将山药与茯苓搭配在一起,制作出来的“山药茯苓粥”,完全可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顺便还可以帮助身体“祛湿”,赶走身体的湿气,适合湿气比较重的人,而且不分老幼,早晚喝点,不会给肠胃增加额外的负担,因而效果非常不错。
喝不惯薏米粥的人,不妨将薏米与芡实搭配在一起。因为薏米具有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去湿的功效,而芡实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的功效,两者搭配在一起,可以使彼此的功效实现互补,并且体内的湿气,多是因为脾胃不好、肺脏、肾脏代谢不畅,引发了湿气在身体内堆积。
所以,将薏米与芡实结合在一起,制成“薏米芡实粥”,早晚坚持喝一碗,既帮助身体消食,又帮助身体祛湿,效果一举多得,大家可以多尝试一下。薏米与芡实,都是很常见的,前者为食物,后者为中药材,搭配在一起,能够发挥真正的养生功效。
红豆是大家比较喜欢的食物,它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首先,红豆能够利水消肿,对于水肿胀满、湿热黄疸、痈肿热毒等,红豆均可以发挥其养生价值。换句话说,红豆具有祛湿的功效。
其次,红豆还可以补益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的人群。红豆与小米一起搭配,可以用于治疗阳虚水乏,身体湿气比较重的人,每天坚持喝红豆小米粥,坚持一个月,能够明显感觉自己“无湿”一身轻。另外,两者搭配还可以提供多种食材,所以完全可以满足身体的新陈代谢所需。
说起“湿气重”这个话题,想必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比如有些小伙伴经常吵着要减肥,但是却发现真正减肥的时候异常困难,甚至即便运动了很久,减肥效果也不甚显著。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是湿气在作祟。如果人体中堆积了较多的湿气,不仅会导致减肥困难,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譬如,身体内湿气重的人在白天往往会感觉十分乏力,即便晚上睡够了8个小时,依旧会出现精神不济的现象。除此以外,湿气重的朋友,胃口也比较差,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由此可见,去湿气对于许多朋友而言无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人体的湿气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带各位来了解一下。
1、外部湿气
从中医学来看,人体的湿气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湿”,一个是“内湿”。什么是坏事呢?简单来说就是外部的湿气,也就是我们所处的周遭环境。如果一个人常年生存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湿气的侵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晒被子的原因。
2、内部湿气
那么,什么又是内部湿气呢?其实,内部湿气在很多时候都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如果饮食不当就会导致内部湿气产生。比如经常不吃蔬菜,长期大鱼大肉,这样湿气就会自然而然在我们的体内产生。
那么,如果体内有湿气,可以选择食用什么食物呢?首先,我们可以选择食用生姜之类的食物,有良好的祛寒除湿的功效。除了生姜以外,绿豆也是适合用于去湿气的食物,而且非常适合夏季食用,因为绿豆不仅能够去湿气,还能够清热解毒。
当然,要论除湿气效果最好的食疗方子,自然要属赤小豆薏米水。将薏米炒熟以后,和赤小豆烹煮,然后将薏米和赤小豆过滤,等待水放凉即可。这种方法不仅制作简单,而且成本较低,大家可以在家里面自己试着做一做。
湿气重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只需要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试试看,通常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环境对人体有一部分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患上湿气的原因通常都是与饮食习惯有关。因此,尽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法来改善,改善体内的湿气状况。但是,如果我们依旧不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有可能会导致湿气再次加重。
大家可能都听过“喝凉水都会胖”这种说法,其实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这种“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胖,而是水肿。为什么会水肿呢?主要是体内的湿气在作祟!
中医认为,湿气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源性湿气,这种类型大部分是因为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在夏天比较常见。由于天气炎热,越来越多人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里,享受着源源不断的凉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寒气很容易入侵,造成体内湿气多的症状。
第二种是内源性湿气,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这种类型主要是因为吃进去太多的寒性食物,体内湿气积聚所造成的。想一想,在炎热的夏天,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住冷饮、雪糕的诱惑,在我们心满意足享用完这些食物的时候,寒气也悄悄扩散到我们的五脏六腑中去,变成湿气,伤害健康。
体内有湿气,身体有这几种变化
肿:下肢肿、眼睛肿、脸肿、腰腹部肿
很多人一觉起来,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脸“胖”了一大圈,眼睛也肿了,整个人看起来胖了不少。其实有可能只是水肿,因为实实在在的胖很难在一个晚上完成,很大概率是水肿的原因。
如果你经常觉得小腿到了下午或晚上,比早上要粗一圈,用手按下去会出现凹陷,说明你体内的湿气比较重。
退:食欲减退、消化能力减退
可能大家都发现了,在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食欲比价旺盛,但是到了夏天,胃口就变小了。除了是天气炎热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常待在空调房里,体内湿气比较重。别不把湿气当回事,体内湿气如果过重,侵入脏脾,会损害脾胃,影响我们的消化能力,消化不良,食欲就会减退。
所以如果你常有食欲不振的现象,即使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精神和性质,不要大意,可能是因为你的体内湿气太重了。
黄:尿液发黄、舌苔发黄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尿液是透明或微黄的颜色,如果你的尿液颜色明显发黄,说明身体出了问题,也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同时,体内湿气过重,还会表现在舌苔发黄上。观察自己的舌苔,如果有厚重、发黄、发腻的现象,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
舌头和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脾脏的“发言人”,当我们的舌头发出湿气重的信号时,就要考虑是不是脾脏有什么问题。
想要祛除湿气,记住二少一多
少贪凉
温度渐渐升高了,很多人开始吃起了雪糕,喝起了冰水,吹起了空调。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注意别贪凉,平时少吃寒凉食物,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免寒气入侵体内。
少湿发睡觉
有的人习惯在睡觉前洗澡,头发还没吹干就睡觉,这种行为其实很容易让湿气入侵,造成身体的不适。
多运动
有运动习惯的人其实很少,大多数人平时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其实运动是生命之源,养成锻炼的习惯,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对健康有好处。
体内湿气多不多,身体会给你发出信号,我们要做的就是接收信号,采取应对措施,重视身体的健康。
中医发展到宋代,有了自己的官方方药专著,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借助宋代科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的方剂中,有很多为后世经常应用的经典方剂,其中“藿香正气散”即出自该书卷二。
今日大家误解最多的就是藿香正气到底能不能治疗中暑。
首先,“中暑”这个词有歧义,在现代医学里,指的高温引起的“热射病”。藿香正气是不治疗“热射病”的。夏季高温中暑(热射病)需尽快将患者移到凉爽的地方,并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必要时候需要去医院就医。
而传统中医也有“中暑”和“伤暑”病。从外感六淫中看,暑邪的概念很大,凡是具有炎热、升散、兼有湿热的特性都可以称为暑邪。暑邪易上扰清窍,当出现发热、面赤、心烦、头晕、目眩等症状,即为暑邪所致。
一般来说,中暑较重,“中”即外邪直中、中暑与中风的“中”指代一样,即神志出现问题;而伤暑则较轻,神志正常。显然藿香正气也不治疗这两种疾病。
那么它到底治疗什么呢?藿香正气主要治疗的是“外感风寒,湿阻中焦”。其病因为暑湿邪内蕴后外感风寒,它仅仅治疗暑邪中兼夹湿邪,且病位在中焦脾胃的疾病。其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为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胸膈满闷,恶寒发热,头痛,舌苔白腻。
首先,夏季气候炎热,腠理开,易感外邪。当我们酷热难耐时,直吹空调或者饮食生冷就可能造成外感风寒,出现头痛颈僵,鼻流清涕等症状。如果体内有湿或本身便是湿重体质,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且会出现呕吐泄泻、肢体酸楚疼痛等。其中,腹痛、呕吐、泄泻即为中焦脾胃受损的典型症状。
笔者蜜月期间去泰国旅游,泰国热带水果较为便宜,我们买了很多,但泰国天气炎热,吃不了的水果便放到冰箱。第二天,拿出凉飕飕的水果,我们吃了个痛快,我的妻子便出现了恶心、腹泻。这便是很典型的,在炎热的夏季,感受了外邪,出现脾胃症状。而我的妻子那时比较胖,是典型的肥人多湿体质,舌苔常年是滑苔。
当时服用的是从国内带去的“藿香正气水”,一日两次,喝了两瓶,因味道太过刺激还吐了一瓶,但当天就好了,正所谓辨证精准,药到病除。
湿热便秘的防治重在整肠养生,除大肠湿热。“二苓粥” 可以除大肠湿热,理便自通。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但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归根结底还是和大肠有关。平常我们所见的阴虚肠燥便秘比较多,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所患的便秘为湿热便秘,这种便秘较难治疗,其治疗的准则为:除湿除热、健脾养胃、整肠润肠等。
小小是一个23岁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小姑娘。以前上学的时候很健康,基本没生过什么毛病。可是走上工作岗位,却三天两头便秘、腹泻、长痘痘…这让她很是苦恼。自己琢磨原因,可能跟公司的饭菜有关系。因为小小上班的公司提供午餐,做饭的师傅是四川人,所以特别爱做一些川菜。而小小是河北人,地道的北方人,对于四川菜的麻辣油膩很是不和,虽然小小很爱吃,可是吃完后,三天两头犯病,她也特别烦。
没办法,来找我给她调理一下。我告诉她:“如果一个人的正气不虚,即使吃了不合时宜的东西,或者遭遇了什么内邪外患,人也是不易患病的,所以首先还是要补正气。” 另外,我告诉小小,她的症状跟大肠湿热有关,所以除了补益身体,保持正气不虚以外,还要注意用一些方法除去大肠的湿热,如此,便秘就自然解决了。
建议从生活和中药调理三方面着手:
首先,吃我开的汤药以补正气;
其次,要注意规律的生活,饮食尽量清淡,公司的饭菜可以建议厨师做得清淡些,如果条件达不到,则建自主选择清淡饮食。另外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良好的心情,多吃些高纤维的食物,如水果、绿叶蔬菜等。
另外,就是根据湿热便秘的情况,特意选择“苍朴薏仁粥”来除去大肠湿热,让便自通。
小小一一接受。吃了一个星期的汤药,效果很不错,之后又在我的建议下,经常服用“二苓粥”防治大肠温热,治疗湿热便秘的情况很好。
“二茯粥”的制作方法是:
原料:茯苓15克,猪苓15克,薏米20克。制作方法:上述段材,一起入砂锅煲至米开花即可。养生功效:清热利湿、整肠通便
薏米除湿热的功效就不必多说了。前面都有相关的介绍,另外,在这里用薏米,一是看重它的治湿热效果,二是本食谱为粥,所以无米不成粥,薏米充当的是米的角色。并且薏米属于高纤维食物,有助于帮助排便。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的作用,对湿热便秘也有助益,湿热一除便自通。
猪苓,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也是解热除湿的妙药。
本方中三种食材合用,可以除三焦湿热,健脾閂胃、整肠、促进通便,是药食两用且基本无毒的治湿便秘良药。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便秘的“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如果出现报警征象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知道湿热便秘的病理原因。
② 知道“二苓粥”对湿热便秘的防治作用、制作方法等。
夏天,高温多湿的天气让脚部成了细菌的温床,脚气、脚臭等问题随之而来。那么,脚为什么会臭呢?
脚心是人体汗腺最为密集的部位,每平方厘米有约620个汗腺,而其他部位的汗腺数量仅为脚心的1/4左右。当人们活动增多、天气闷热、精神紧张、吃辛辣热烫食物时,汗腺就会大量分泌汗液,其中含有乳酸、尿素等物质。
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加上汗液中的乳酸、尿素等物质,就会产生一种臭味。如果穿着透气性差的鞋子,如旅游鞋、球鞋、皮鞋等,空气不流通,臭味就会越积越浓。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脚臭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保持鞋袜干燥。
2. 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如布鞋、帆布鞋等。
3. 使用脚部止汗剂或除臭剂,减少汗液分泌和细菌繁殖。
4. 使用抗菌鞋垫或除臭鞋垫,吸附脚汗和异味。
5. 定期更换鞋袜,避免细菌滋生。
6. 使用天然材料如柚子皮、茶叶等填充鞋子,吸附异味。
7. 如有脚气问题,可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8. 定期进行足部护理,如足浴、按摩等。
9.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10. 如有脚臭问题,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阴虚火旺,手脚冰凉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让患者感到不适,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阴虚火旺手脚冰凉的原因、症状以及调理方法,帮助大家早日摆脱困扰。
一、阴虚火旺的原因
阴虚火旺,顾名思义,是指体内阴液不足,导致阳气偏旺。这种情况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二、阴虚火旺的症状
阴虚火旺的手脚冰凉通常伴随以下症状:
三、调理方法
1. 适当用药清火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清热去火作用的中药,如知母、黄柏等。同时,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 经常用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和白醋,以增强效果。
3. 改善饮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
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清热败火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
4. 保持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5. 保持心情舒畅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四、总结
阴虚火旺手脚冰凉是常见问题,通过合理的调理和保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果您有这方面的困扰,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炎炎夏日,许多人认为冷水洗脚可以降温消暑,甚至有人认为冷水洗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寒能力。然而,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科学。
中医认为‘寒从脚底起’,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对寒冷非常敏感。将双脚浸泡在冷水中,会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导致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此外,冷水刺激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引发抽筋等问题。
夏季运动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此时用冷水洗脚,更容易引发血管痉挛、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女性在月经期间,使用冷水洗脚会引发血管收缩、血量减少,导致盆腔血液循环紊乱,诱发妇科疾病。
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晚上用热水洗脚。热水可以清除足部皮肤代谢产物,减轻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热水洗脚还有助于调整气血、消除疲劳、增进食欲、舒筋活血,对失眠、神经衰弱、关节酸痛、消化不良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洗脚水的温度应高于体温,水量以齐踝关节为宜。对于老年人、小孩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应注意脚部保暖。
炎炎夏日,凉鞋、拖鞋成为人们的首选。然而,在享受凉爽的同时,脚气却悄悄找上门。脚气,又称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脚气的成因、症状及预防方法,帮助您远离脚气的困扰。
一、脚气的成因
1. 真菌感染:脚气主要由皮肤癣菌引起,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迅速。
2. 个人卫生:不勤洗脚、穿潮湿的鞋袜、共用拖鞋等不良习惯,都容易导致脚气的发生。
3. 遗传因素: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因素,皮肤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真菌。
二、脚气的症状
1. 瘙痒:脚气患者常常感到瘙痒,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
2. 脱皮:患处皮肤出现红斑、脱屑,严重时可形成裂口。
3. 脓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水疱、脓疱等症状。
4. 异味:脚气患者的脚部可能散发出难闻的异味。
三、脚气的预防与治疗
1. 预防措施:
(1)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换袜子。
(2)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长时间穿着潮湿的鞋袜。
(3)不共用拖鞋、浴巾等个人用品。
(4)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赤脚行走。
2. 治疗方法:
(1)外用药:局部涂抹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等。
(2)口服药:在医生指导下,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3)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激光治疗等。
四、日常保养
1.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2. 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鞋袜。
3. 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增强皮肤抵抗力。
4. 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如出现脚气症状,请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那是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一个16岁的少年,正为我的双脚问题而烦恼。一大片瘙痒且渗水的皮肤让我无法安心学习,更别提享受生活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互联网医院,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鼓起勇气,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进行了咨询。
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并上传了高清照片,希望能得到医生的帮助。很快,一位皮肤科的医生回复了我。她耐心地询问了我的过敏史、基础疾病、肝肾功能以及用药情况。
得知我之前使用过达克宁但没有效果后,医生建议我发送更多关于脚部的照片。在经过仔细观察后,医生告诉我,我的脚气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并为我开具了处方。
医生不仅提供了用药建议,还详细解释了用药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忌口、避免摸扣挤捏皮肤等。她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深感安心。
在用药期间,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虽然过程有些痛苦,但看到病情逐渐好转,我感到无比欣慰。十天后,我再次通过互联网医院找那位医生复诊,她对我的恢复情况表示满意。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泡脚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式。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泡脚更是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泡脚方法及其功效。
首先,普通热水泡脚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怕冷、手脚冰凉的人来说,热水泡脚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冷的情况。
其次,热盐水泡脚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除了驱寒,热盐水泡脚还可以治疗脚气,提高睡眠质量,预防感冒。此外,加入一些中药的泡脚水,效果会更加显著。
例如,对于失眠问题,可以选择加入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等中药;对于胃寒,可以选择干姜、肉桂、香附子、高良姜等中药;对于老年气虚,可以选择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菊花、枸杞子、桑叶枝、丹参、冰片等中药;对于感冒或感冒头痛,可以选择生姜或海桐枝干或水松枝叶;对于活血补肾,可以选择当归、赤芍、红花、川断等中药;对于皮肤干燥、容易皴裂,可以选择桂枝、银花、红花等中药。这些中药在一般的中药房都可以买到。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疾病,如脉管炎、阳痿、骨质增生等,泡脚只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根治这些疾病。
在泡脚的过程中,药料的煎煮方法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药料不宜过多,以30克以内为宜。煎煮约35分钟后,加入温热水,就可以泡脚了。泡脚的水位要没过足背,随着水温变凉,逐渐加水保持热度。每天浸泡30分钟,坚持7天,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泡脚的盆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底部面积要大一点。
冬季,气温降低,手脚容易出现干燥龟裂的情况。这不仅是皮肤问题,更是身体健康的信号。本文将从冬季皮肤干燥的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冬季脚部干燥龟裂的困扰。
一、冬季脚部干燥龟裂的原因
1. 天气因素: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水分流失加快,导致皮肤干燥。
2. 个人习惯:洗澡水过热、过度清洁、穿着不透气鞋袜等,都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水分流失。
3. 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疾病,会导致皮肤干燥。
4. 药物因素: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
二、预防冬季脚部干燥龟裂的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
2. 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避免过度清洁皮肤。
3.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鞋。
4.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水,保持皮肤水分。
5. 适当涂抹保湿霜: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保湿霜,涂抹在脚部。
三、治疗冬季脚部干燥龟裂的方法
1. 涂抹润肤霜:选择含有尿囊素、甘油等保湿成分的润肤霜,涂抹在脚部。
2. 水杨酸软膏:水杨酸软膏可以软化角质,缓解干燥龟裂。
3. 糖蜜治疗:将糖和蜜混合后涂抹在脚部,可以起到保湿和软化角质的作用。
4. 醋泡脚:将食醋和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泡脚10-15分钟,可以缓解干燥龟裂。
四、医院科室推荐
皮肤科:如果您患有严重的脚部干燥龟裂,建议您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五、总结
冬季脚部干燥龟裂是常见的皮肤问题,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健康,才能拥有健康的皮肤。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处理着日常的工作。突然,一个来自河南郑州的患者发来了求诊信息,他告诉我已经患有脚气十多年,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我仔细阅读了他的病情描述,并要求他发送一张脚部皮肤的照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照片显示,他的脚部皮肤确实有明显的红斑和脱屑,典型的脚气症状。
考虑到患者之前的治疗经历,我首先询问了他是否曾经做过真菌涂片检查。他告诉我,他都是在药店购买药物进行治疗,从未在医院进行过专业的检查。
我了解了他的用药史后,建议他使用足光散泡脚,并外用奈替芬酮康唑乳膏。然而,当我知道他已经尝试过这些方法,但效果不佳时,我决定给出更全面的建议。
我建议他口服特比萘芬片,并强调在使用口服药之前,最好在医院进行真菌涂片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患者的焦虑和无奈。我耐心地解释了我的建议,并告诉他,尽管治疗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我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患者对我的建议表示了感谢,我也祝愿他早日康复。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颗关爱患者的心。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那天,我因为脚气困扰,忍不住拨通了***医院皮肤科医生的在线咨询。电话那头传来了温和的声音,我感到一丝安慰。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包括脚趾缝是否有脱皮、痒感持续多久、是否使用过药物等。我如实回答,医生根据我的描述初步判断可能是真菌感染导致的脚气。
医生建议我使用外用抗真菌药,如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和曲咪新乳膏。同时,她还提醒我要注意卫生,勤换洗袜子,鞋子要晾晒消毒。
在用药期间,医生还定期询问我的病情变化,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脚气症状明显减轻,痒感消失,皮肤也恢复了正常。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高效,也让我对皮肤科医生的专业素养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发现脚上冒出了湿气泡。起初我没太在意,毕竟夏天容易出汗。但是当泡越来越多,脚趾间开始发痒时,我意识到这可能不是简单的汗液问题。我开始上网搜索,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有人说是脾虚引起的,有人说是湿气太重。我决定去看医生,希望能找到解决方法。
在黄石市的一家医院,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他听完我的描述后,问了我一些问题,包括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是否正常等等。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很安心,知道他是真正关心我的健康的。最终,他开了一张中成药的方子,里面有苍术、白术、姜半夏、陈皮、银柴胡、白芍、干姜、乌药、郁金、木瓜、艾叶和茯苓等多种药材。我问他这些药材的作用,他解释说它们可以帮助我去除湿气,调理脾胃,改善脚部的状况。
我按照医生的指示,泡脚并服用药物。几天后,我惊喜地发现脚上的湿气泡开始消退,脚趾间的痒感也减轻了很多。医生还告诉我,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调理,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我已经完全恢复了,脚部再也没有出现过湿气泡。我非常感谢那位医生,他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教会了我如何预防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