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生儿核黄疸症状有哪些 该如何治疗

新生儿核黄疸症状有哪些 该如何治疗
发表人:健康管理专家

新生儿核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也称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容易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核黄疸。

核黄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眼睛发黄,严重时可能出现嗜睡、拒食、肌张力低下、抽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核黄疸可能导致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预防核黄疸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重视新生儿黄疸监测:出生后48小时内,医生会定期监测新生儿黄疸程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核黄疸的药物:如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以及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3. 注意新生儿日常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过度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代谢,降低核黄疸风险。

5. 及时治疗新生儿感染:感染可能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增加核黄疸风险。

核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将血液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

2. 换血疗法:适用于胆红素水平极高,光疗效果不佳的患儿。

3. 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白蛋白、静脉补液等,以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

4. 早期干预:对于核黄疸后遗症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如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有助于改善预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胆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可能与后天因素或先天性因素有关。针对胆囊肿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

    胆囊囊肿,又称胆襄肿,是一种胆囊增大并伴有囊性扩张的良性病变。多数情况下,胆囊囊肿是后天形成的,而先天性胆囊囊肿较为罕见。胆囊囊肿的形成原因可能与胆囊黏膜皱褶收缩、炎症或小结石有关,导致胆囊黏膜窦阻塞,进而引起胆囊增大。

    胆囊囊肿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黄疸等症状。诊断胆囊囊肿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治疗胆囊囊肿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症状明显或囊肿较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胆囊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一般治疗:无症状的胆囊囊肿患者可先观察,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多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多喝水,戒烟戒酒,避免生冷、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高钙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 药物治疗:如胆囊囊肿并发胆囊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如胆囊囊肿引起胆汁痉挛和疼痛,可使用解痉和镇痛药物,如间苯三酚和消旋山莨菪碱。
    • 手术治疗:如症状明显,囊肿较大,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炎、胰腺炎等,可采用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穿刺引流等。

    总之,胆囊肿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 肝动脉闭塞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由于肝动脉阻塞或狭窄导致肝脏血流供应不足,进而引起肝脏损伤和坏死。根据闭塞部位和程度的不同,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肝动脉闭塞的常见症状包括:

    1. 上腹部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

    2. 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 黄疸:皮肤和眼睛变黄,这是由于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

    4. 肝脏肿大:肝脏体积增大,可触及。

    5. 肌肉和关节疼痛:可能与肝脏损伤有关。

    6. 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肝动脉闭塞的病因包括:

    1. 动脉硬化:动脉壁增厚,导致血流受阻。

    2. 动脉瘤:动脉壁破裂形成瘤体,阻塞血流。

    3. 动脉炎:动脉壁发炎,导致血流受阻。

    4. 肝肿瘤: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等,压迫或阻塞肝动脉。

    5.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肝动脉闭塞。

    肝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2.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闭塞的动脉,恢复血流。

    3. 手术治疗:如肝动脉重建、肝移植等。

    肝动脉闭塞患者应遵循以下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3. 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4.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动脉硬化、动脉瘤、动脉炎等。

  • 今天早上,我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预约了一位中医肝胆科的主治医生,准备咨询我的黄疸问题。由于工作繁忙,我选择了线上问诊,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在家里安静地与医生沟通。

    医生非常亲切,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我告诉他我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都异常升高。医生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又询问了我是否有乙肝,我回答说没有。随后,医生告诉我他给我开了一些茵栀黄颗粒剂,并解释了它的作用是利湿退黄。

    当我询问是否还需要其他药物时,医生说目前就服用这一种即可。随后,我请求医生帮我开具处方或用药建议,很快,我就收到了医生的回复,他告诉我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

    在用药指导上,医生建议我按照一个月的疗程服用,一天三次,每次一袋,饭后吃。他还特别提醒我,一个月后再来验一下,看看病情是否有好转。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不仅专业、耐心,还非常细心,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生活习惯。我对他印象深刻,也对他表示了感谢。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顺利购买了药品,并通过京东快递邮寄到家。整个线上问诊过程非常顺利,让我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

  • 胆红素三项是衡量肝脏健康的重要指标,它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通过检测这三项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胆管疾病或胆红素代谢异常。

    总胆红素是胆红素的总和,间接胆红素主要来自于红细胞破坏,直接胆红素则主要来自于肝脏代谢。当这三项指标升高时,可能提示以下情况:

    1. 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

    2.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导致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

    3. 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胆管肿瘤等,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导致总胆红素升高。

    4.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一般3-5天内自行消退。

    5. 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长期饮酒等,也可能导致总胆红素暂时升高。

    为了准确判断病因,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方面,根据病因不同,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支持治疗。

    总之,胆红素三项是反映肝脏健康的重要指标,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肝脏疾病。

  •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眼睛和黏膜等组织出现黄色。其原因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主要由肝脏处理和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胆红素代谢异常时,胆红素就会在血液中积累,导致黄疸。

    小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发生在出生后不久,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所致。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染、溶血、肝脏疾病等。

    治疗黄疸的原则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帮助肝脏分解胆红素。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溶血性黄疸可能需要输血治疗,肝脏疾病可能需要肝脏移植。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有黄疸的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症状。

    在治疗黄疸的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目前,我国设有儿科、新生儿科、感染科等多个科室,可以针对黄疸进行专业治疗。

    总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恢复。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宝宝学习游泳,希望通过这项运动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然而,关于宝宝游泳时使用套颈泳圈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那么,宝宝使用套颈泳圈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本文将结合儿科医生的专业意见,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宝宝游泳并非必要,但适当的游泳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对宝宝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套颈泳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宝宝脆弱的颈部。新生儿的颈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头部较重,如果没有适当的支撑,容易在游泳时出现颈部损伤。套颈泳圈可以有效地固定宝宝的头部,防止颈部过度弯曲或伸展,从而降低颈部受伤的风险。

    除了保护颈部,套颈泳圈还有以下好处:

    1. 提供安全感:套颈泳圈可以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让宝宝在水中更加放松,有助于宝宝适应水环境。

    2. 促进亲子互动:使用套颈泳圈,家长可以与宝宝进行亲密的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3. 锻炼宝宝四肢:套颈泳圈可以让宝宝在水中自由地伸展四肢,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然而,使用套颈泳圈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家长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泳圈:购买时,要选择质量可靠、尺寸合适的泳圈,确保泳圈没有破损或变形。

    2. 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在游泳过程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确保宝宝在泳圈内保持正确的姿势。

    3. 控制游泳时间:每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宝宝过度疲劳。

    4. 注意水温:水温应控制在37-40℃之间,避免宝宝着凉。

    总之,宝宝使用套颈泳圈具有一定的好处,但家长在使用过程中要谨慎操作,确保宝宝的安全。

  •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典型的症状是胆囊炎绞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右上腹部,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和不适。

    胆囊炎绞痛的症状可能包括:

    1. 右上腹疼痛和不适:这是胆囊炎最典型的症状,疼痛可能放射至右肩或背部。

    2. 恶心和呕吐:许多患者会在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3. 黄疸:当胆汁流入血液时,可能导致皮肤和眼睛变黄,称为黄疸。

    4. 发热:在感染或化脓性胆囊炎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

    5. 腹胀和厌食: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厌食脂肪、打嗝等消化不良症状。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解热、镇痛和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为了预防胆囊炎,建议患者注意饮食,保持大便畅通,改变久坐的生活方式,多走路,多锻炼,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胆囊炎,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导致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较差。那么,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厌食、体重下降、消化不良

    胰腺癌早期,由于肿瘤对消化系统的压迫和影响,患者常常出现厌食、体重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二、腹痛

    腹痛是胰腺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

    三、黄疸

    黄疸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及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肿瘤阻塞了胆总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

    四、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外,胰腺癌还可能出现乏力、消瘦、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五、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中药治疗也是胰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人参皂苷Rh2是一种从人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等作用,可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六、胰腺癌的预防

    胰腺癌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胰腺癌。

    总之,了解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甲肝,即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或其污染物传播。在甲肝发病期间,患者的肝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肝功能异常。

    关于甲肝患者是否可以母乳喂养,一般来说,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原因如下:

    1. 甲型肝炎病毒可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增加婴儿感染的风险。

    2. 甲肝患者免疫力较低,母乳喂养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3. 母乳喂养需要密切接触,这可能会增加病毒传播的机会。

    因此,在甲肝发病期间,建议采取人工喂养,并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除了母乳喂养的问题,甲肝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服药: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

    4.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5.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甲肝病毒感染者。

    总之,甲肝患者要重视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保健,才能尽快康复。

  • 戊型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染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戊型肝炎的传染性究竟有多强,传染期又是多久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戊型肝炎的传染性主要存在于发病初期,尤其是在潜伏期和急性期。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潜伏期,病人体内的戊肝病毒含量最高,此时戊肝的传染性较强。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传染性会逐渐减弱。

    一般来说,在戊型肝炎发病两周后,病人体内就检测不出戊肝病毒,此时戊肝病人已经不具有传染性。因此,对于戊型肝炎患者来说,在发病初期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除了传染性外,戊型肝炎的病情特点也需要我们了解。戊型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之一,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以水型流行最为常见。此外,戊型肝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在治疗方面,戊型肝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加强保肝护肝、降酶等治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配合白蛋白来进行治疗。通过积极的护肝降酶等处理,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预防戊型肝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病从口入。
    • 改善卫生设施,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提高对戊型肝炎的认识,做好预防工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