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发表人:内科选手jojo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埃博拉出血热疾病介绍: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不常见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由于埃博拉病毒感染导致,一般通过接触途径传播。感染后潜伏期为2~21天。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目前主要诊断方法为抗体检测。现阶段无法治愈,治疗手段只有对症治疗,预后较差。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看懂肿瘤基因筛查报告

  • 如何正确服用蜂巢素以最大化其健康益处?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林英翔

    小儿肺炎与感冒有点相似,但其区别在于:

    第一 、体温:

    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度以上,并且持续达到2~3天以上,体温仍然不退,感冒也可以出现发热,但多数感冒的发热,是在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比较短,用退热效果也比较明显。

    第二、精神状态:

    宝宝患病的时候,一般精神状态比较好,但是如果说小儿患肺炎的时候,精神状态就欠佳,常烦躁、哭闹不安。

    第三、咳嗽、呼吸:

    呼吸方面的症状,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第四、查体:

    由于宝宝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就可以听到水泡音,肺炎患儿在吸气末往往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这种声音。

    第五、饮食:

    宝宝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第六、睡眠:

    宝宝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

  • 糖尿病,是一辈子的持久战吗?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王冰

    小孩鼻炎往往是由于免疫特点造成的。如果小孩能够注意平时的生活作息,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有一部分小孩鼻炎是能够自愈的。对于急性鼻炎和急性鼻窦炎,往往在小孩长大的过程当中,随着鼻腔的宽敞程度加重,发病是会越来越少的。

    临床上有些患儿,患有过敏性鼻炎,到青春期过敏性鼻炎往往能够好转,但是这种情况不是特别常见。因为过敏性鼻炎是这种过敏体质造成的,能够治愈的可能性不大,往往是终生伴发的。

    绝大部分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小朋友,想要让过敏性鼻炎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消失。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尤其是要有效的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鼻炎一定要有效的避免接触过敏原,才能够使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发病越来越少。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谢鹏雁

    胃肠炎分急性、慢性,急性发病在两周之内,慢性是指着迁延不愈长达4周以上。不叫长期胃肠炎,只有急性慢性之分。针对病因进行抗病原药物治疗,包括对于细菌、病毒和蠕虫类的直接治疗。治疗胃肠炎最主要的是补液,不让水电解质失衡,避免和减少一些酸性的饮料,或者茶、咖啡这类物质。长时间患腹泻的病人可能会造成机体其他系统的障碍。

  • 视频简介

     

    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 曹锡本

     

    中医完全用泻药治便秘是错误的,因为个体病人的情况不一样,患者的便秘有的是热,有的是虚热,有的是属于精液亏损引起的,还有的是气虚,所以在用药上不能一概用泻药。

     

    用泻药只能让患者越陷越便秘,而且有的病人甚至造成肠道的其他疾病,所以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在诊断带状疱疹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症状来判断:第一、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第二、有时需要和单纯疱疹来进行鉴别,单纯疱疹容易发生于皮肤和黏膜交界部位,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容易破,疼痛不明显,多见于发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偶尔也和接触性皮炎相混淆。而接触性皮炎是有明显的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第三、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成群水疱,延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中间皮肤正常。第四、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单纯疱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的病史,而且没有明显的免疫缺陷的就是说这样的情况。

  • 对一些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性心衰的,还有一些明确的这种心律失常的,这些我们讲的一般都不建议,立刻去做一些大剂量的这样的一些运动,因为你这时候实际上风险很高的。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在发病机理、发病年龄、症状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第一、发病机理,1型糖尿病多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使血糖持续增高,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遗传或环境等原因,造成胰岛β细胞受损。

    第二、发病年龄,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于成人发病。

    第三、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2型糖尿病在血糖升高初期没有明显症状。

    第四、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只有通过注射胰岛素才可以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必要时再用胰岛素治疗。

  • 埃博拉病毒,又被称为伊波拉病毒,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病原体。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在刚果(金)的埃博拉河流域被发现,并由此得名。这种病毒对全球医学界造成了极大的关注和恐慌。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感染埃博拉出血热。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病毒性出血热之一。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其形态呈长丝状,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如意’形状。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全身疼痛、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会导致人体内外出血,坏死的血液会迅速扩散至全身,直至患者死亡。其症状与马尔堡病毒患者相似,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导致死亡的原因通常是心肌梗塞、低血量休克或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患者的血液、汗水、唾液和排泄物等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或血淀粉酶增高等症状。

    由于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和传染性都非常高,世界各国规定,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只能在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尽管全球医学界正在努力研究埃博拉病毒,但目前我们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我们不知道埃博拉病毒消失后潜伏在何处,也不知道下一次爆发会在何时、何地发生。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隔离患者是唯一的办法。

  •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具有高致死率和严重后果。患者感染后,常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如持续高烧、出血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一、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症状

    1. 持续高烧:患者体温可高达38-40℃,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和关节痛等症状。

    2. 出血:皮肤、黏膜、内脏等部位可出现出血点、瘀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咯血、鼻出血等。

    3. 肾脏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少尿、多尿、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4. 心血管系统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搏骤停。

    5. 乏力、食欲不振:患者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

    1. 预防: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虫等传播媒介。

    2.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抗病毒治疗、补充电解质、维持血压、保护肾功能等。

    三、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要点

    1. 抗病毒治疗: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2. 对症支持治疗:维持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肾功能、预防感染等。

    3.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血情况、肾功能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和垂直传播等。患者早期症状为发热、头痛、乏力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皮疹、出血等症状。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 呼吸道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2. 消化道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粪便和尿液中,通过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感染。

    3. 接触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和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4.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

    2. 食用新鲜、卫生的食品,避免食用生肉或半生肉。

    3.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如鼠类、蝙蝠等。

    5. 孕妇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吐、止泻、止血等;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等。对于重症患者,需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 埃博拉病毒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恐慌,特别是在非洲地区,该病毒的爆发导致了数千人死亡。为了应对这一紧急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积极研发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据悉,这种疫苗已经进入人体实验阶段,预计将在今年九月开始对健康志愿者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良好,这种疫苗有望在明年被用于冈比亚和马里的埃博拉疫情患者。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传播。该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高烧、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开发有效的疫苗对于预防和控制埃博拉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疫苗的研发过程经历了重重困难。研究人员首先需要提取埃博拉病毒的一种蛋白质,然后将其制成疫苗。这种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抵御病毒入侵。

    目前,这种疫苗的第一阶段试验将在60位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如果证实这种疫苗安全且有效,那么它将被用于冈比亚和马里的80位志愿者。到2015年,这种疫苗有可能在这些病毒爆发的国家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除了疫苗研发,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者;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埃博拉病毒威胁。

  •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是出血热的高发地区,鼠类是其主要传染源。出血热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难度和概率相对较低。了解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1. 呼吸道传播:带病毒的鼠类粪便、排泄物等污染空气中的尘埃,被人类吸入体内,经过呼吸道传播,形成气溶胶,从而感染出血热。

    2. 消化道传播:在防治老鼠措施不明显的地区,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了人们的食物,人们在食用后,通过口腔、胃肠道感染出血热。

    3. 创口接触传播: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如果人体受到外伤,创面接触到老鼠的粪便、尿液等,经过血液循环传播,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热。

    4. 直接传播:特殊性的人传人,如孕妇在孕育胎儿过程中感染出血热,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出血热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为预防出血热,我们应加强防鼠、灭鼠工作,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伤口感染。

    此外,一些疫苗和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出血热。如汉坦病毒疫苗、利巴韦林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出血热的重要措施。

    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出血热的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 登革出血热,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围绕登革出血热的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并防范这一疾病。

    一、登革出血热的症状

    登革出血热起病急骤,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大量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症状。

    二、登革出血热的治疗方法

    1. 防止出血:针对出血症状,可以使用维生素K、安络血等药物进行治疗。

    2. 纠正水液失衡:针对体液流失,应积极补液、补充血容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3. 纠正代谢酸中毒: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血管活性药物等,缓解酸中毒症状。

    4. 抗休克:针对休克症状,开放气道、使用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药物等,维持血压和器官血液供应。

    5. 输氧治疗:针对血液减少,给予患者输氧,保持体内氧含量。

    三、登革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 做好防蚊措施: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做好防蚊措施至关重要。

    2.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登革出血热。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蚊虫滋生。

    四、登革出血热的治疗原则

    治疗登革出血热的主要原则是让患者摆脱因失血而出现的低灌注状态。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营养支持和疾病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出血热诊断与鉴别要点

    一、出血热概述

    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出血、肾脏损伤等。由于出血热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二、出血热的常见病因

    出血热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等。

    2. 拉沙热:由拉沙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3. 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4. 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

    三、出血热的鉴别诊断要点

    1.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与马尔堡出血热在传染源、传播途径、疫区分布等方面极其相似,但埃博拉出血热通常无融合性皮疹。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可以鉴别。

    2.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有鼠类接触史,临床上有明显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可以鉴别。

    3. 新疆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为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每年4~5月为流行高峰,患者有蜱叮咬史。

    4. 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有伊蚊叮咬史,临床表现与马尔堡出血热相似,可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鉴别。

    5. 拉沙热

    拉沙热一般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恶心、呕吐、腹泻、肌痛及胸腹痛等;早期可见淋巴细胞减少,后期中性粒细胞增多;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与马尔堡出血热鉴别。

    6. 疟疾

    疟疾的典型症状为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血涂片可找到寄生虫,应用抗疟药治疗有效。

    7.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的血常规检查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帮助诊断,抗生素治疗有效。

    四、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

    出血热的预防措施包括:

    1.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鼠类、蜱虫、蚊虫等传播媒介。

    2. 接种出血热疫苗。

    3.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用未煮熟的动物内脏。

    4. 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出血热的治疗主要包括:

    1. 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2. 抗感染治疗: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等。

    3. 支持治疗:如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输血等。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 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症状明显,其中皮肤症状尤为突出。

    1. 皮肤发红:出血热患者的面部皮肤会出现明显的发红现象,这并非由饮酒或发烧引起,而是细菌感染导致的。

    2. 皮肤发热:患者会感到皮肤发热,此时可以通过酒精擦拭或冰块包裹毛巾等方式进行降温。

    3. 皮肤怕冷:患者对寒冷特别敏感,即使气温并不低,也会感到怕冷,需要特别注意保暖。

    除了皮肤症状外,出血热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发烧:出血热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大脑损害。

    2. 腹痛: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休克。

    3. 全身症状:出血热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腰痛、乏力等症状。

    针对出血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2. 抗菌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3. 支持治疗: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等。

    为了预防出血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3. 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4. 接种出血热疫苗。

  • 埃博拉出血热,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性疾病,近年来时有发生。这种疾病主要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其传播途径多样,让人防不胜防。本文将详细介绍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帮助大家提高警惕,远离病毒威胁。

    首先,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死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液,如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死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液,或者使用被其体液污染的物品,都可能感染病毒。

    2. 动物传播,埃博拉病毒主要存在于非洲的野生动物中,如猴子、蝙蝠等。人类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如食用野生动物、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等,也可能感染病毒。

    3. 医疗器械污染,使用被埃博拉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如针头、手术刀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4. 职业暴露,从事与埃博拉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如医生、护士等,也存在感染风险。

    了解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后,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特别是非洲野生动物。

    2. 食用肉类时,要确保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肉或半熟肉。

    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4.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

    5. 如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与埃博拉患者接触史。

    总之,了解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出血热,一种看似陌生但极具威胁的疾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见,但其高死亡率和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仍然让人谈之色变。那么,出血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它是否会传染?又有哪些传播途径?本文将为您揭开出血热的神秘面纱。

    出血热: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出血热,全称为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老鼠传播,侵入人体后会对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造成严重损伤,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皮肤充血或出血现象,甚至危及肾脏和神经系统。

    出血热会传染吗?

    出血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接触传播:被感染动物咬伤或伤口接触动物的血液、唾液等。

    2. 呼吸道传播:吸入感染鼠的排泄物尘埃。

    3.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即母体携带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如何预防出血热?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

    2. 做好室内外卫生清洁,消灭老鼠及其孳生源。

    3. 接种出血热疫苗,提高免疫力。

    4. 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出血热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