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是一辈子的持久战吗?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林英翔
小儿肺炎与感冒有点相似,但其区别在于:
第一 、体温:
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度以上,并且持续达到2~3天以上,体温仍然不退,感冒也可以出现发热,但多数感冒的发热,是在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比较短,用退热效果也比较明显。
第二、精神状态:
宝宝患病的时候,一般精神状态比较好,但是如果说小儿患肺炎的时候,精神状态就欠佳,常烦躁、哭闹不安。
第三、咳嗽、呼吸:
呼吸方面的症状,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第四、查体:
由于宝宝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就可以听到水泡音,肺炎患儿在吸气末往往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这种声音。
第五、饮食:
宝宝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第六、睡眠:
宝宝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
看懂肿瘤基因筛查报告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等药物来控制血糖,但具体选择哪一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病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二甲双胍是比较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该药物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磺脲类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奇特,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通过运动来减轻体重,但是有老年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同时口服磺脲类药物时,要警惕低血糖的出现。
第三、阿卡波糖,主要用于降低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
第四、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等,降低参后血糖为主。
第五、比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
第六、SGLT-2受体抑制剂,可以从尿中排糖,从而降糖减重。
第七、DPP4抑制剂抑制DPP4酶,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降糖,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有胰岛素和JLP-1受体激动剂同时可以降糖。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在发病机理、发病年龄、症状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第一、发病机理,1型糖尿病多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使血糖持续增高,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遗传或环境等原因,造成胰岛β细胞受损。
第二、发病年龄,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于成人发病。
第三、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2型糖尿病在血糖升高初期没有明显症状。
第四、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只有通过注射胰岛素才可以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必要时再用胰岛素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理念是不仅要停留在药物治疗,更需要使用长效手段纠正病人心肌的重塑。主要以神经内分泌的抑制剂治疗为主,使用利尿剂、ACEI类和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很难做到立竿见影。
那这个是位于任脉,它当然跟调理脾胃有关系,而且可以扶阳气治脾虚,就是阳气不足脾胃功能比较差的,艾灸治疗有用治疗腹泻胃脘痛。
本期话题:肾结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出镜嘉宾:北京医院肾病内科 主任医师 吴华
擅长领域:血液透析、急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狭窄、狼疮性肾炎等、各种泌尿道感染、肾小管间质性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视频简介:
作者: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杨琼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一般都是需要输液的,静脉滴注的效果比口服和肌注的方式要好一些,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氨基糖苷类的药物以及甲硝唑等等。青霉素一般与氨基糖苷内或者是甲硝唑配伍,还有第一代的头孢菌素也可以与甲硝唑配伍来治疗急性盆腔炎,这种就包含了需氧菌和厌氧菌。第三个方案也就是克林霉素或者是林可霉素,也可以与氨基糖苷类的药物配伍来治疗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除了静脉输液治疗以外,还要包括一般治疗,比如说要半坐卧位让液体集中于下腹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饮食,有营养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输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还包括手术治疗,对于急性盆腔炎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的或者盆腔包块持续不消退的,或者是患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突发感染性休克等症状的都需要手术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谢鹏雁
胃肠炎分急性、慢性,急性发病在两周之内,慢性是指着迁延不愈长达4周以上。不叫长期胃肠炎,只有急性慢性之分。针对病因进行抗病原药物治疗,包括对于细菌、病毒和蠕虫类的直接治疗。治疗胃肠炎最主要的是补液,不让水电解质失衡,避免和减少一些酸性的饮料,或者茶、咖啡这类物质。长时间患腹泻的病人可能会造成机体其他系统的障碍。
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培养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胆小、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和身体素质等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另一方面,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有些孩子天生敏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不愿意接触陌生人。这类孩子往往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显得较为胆怯。其次,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有些家长因害怕孩子在外出过程中染上不良习惯而限制孩子外出,导致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己,从而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同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创造机会让孩子与人交往。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亲子活动、朋友聚会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与人交往。
三、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感受其中的乐趣。
四、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展现出自信和热情,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家长要有耐心。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交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其中,“吃亏”这一现象,既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也可能成为伤害。本文将探讨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吃亏”,并分析“吃亏”是否真的是“福”。
首先,我们要明确“吃亏”的概念。在儿童社交中,“吃亏”通常指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和损失,如被欺负、被抢夺玩具等。这种吃亏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面对孩子的“吃亏”,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吃亏”,学会宽容和谦让,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孩子因“吃亏”而受到伤害。
那么,“吃亏”是否真的是“福”呢?答案并不绝对。适当的“吃小亏”可以让孩子学会谦让、宽容和适应,从而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社交能力。但过度的“吃亏”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和痛苦,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吃亏”的建议: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 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和谦让。
3.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吃亏”,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
5. 避免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情绪管理是重要的环节。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快乐、满足的积极情绪,也会遇到各种不良情绪,如任性、愤怒、不友好等。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宝宝的情绪,并引导他们学会控制和表达情绪。
三、四岁的宝宝,也有生气、扔东西、打人、大哭大闹的时候。这时,家长不能简单训斥宝宝,而要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和表达情绪。
尊重宝宝“生气”的权利
宝宝有自己的情绪,包括不良情绪。家长应该尊重宝宝的情绪,不要简单地将他们的不良情绪视为“不乖”或“有意破坏”。专家认为,生气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是心理发展的“有机元素”。在不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前提下,让宝宝生气是允许的。
耐心疏导宝宝,学会表达情绪
发现宝宝有不良情绪时,家长要多和他交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倾诉,宝宝不仅可以提高表达情绪的能力,还可以释放不良情绪,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
适当的情绪发泄是有效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之一。家长可以给宝宝设置“发泄角”,如沙袋、枕头等,让宝宝在生气时进行宣泄。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宝宝树立好的榜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宣泄方式表达愤怒,不要迁怒于人和物。
利用宝宝情绪易变的特点,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例如,宝宝生气时,可以给他玩玩具、看图画书等。
创建愉快的生活环境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家长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表露自己的问题,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宝宝随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近年来,广州心理病患者中儿童比例高达四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群体游戏。
研究表明,5%的儿童患有包括自闭在内的不同心理病,而广州的比例甚至更高。这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缺乏玩伴,很少进行集体游戏,导致社交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7岁的阿明因为父母工作忙碌,长期独自玩玩具,导致沉默寡言,社交能力差。初一学生阿亮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下降,性格暴躁,甚至偷窃。
专家建议,家长和学校应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游戏,培养社交能力。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此外,文章还对比了70年代和80年代后出生的儿童游戏,指出现代儿童缺乏群体游戏的机会。
总之,缺乏群体游戏是导致广州心理病患者儿童比例高的主要原因,需要引起重视。
最近,我遇到了一些家庭问题,让我感到非常困扰。我的孩子,一个三岁半的小家伙,平时总是活泼可爱,爱笑爱闹,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家伙。然而,自从疫情在家,他出现了一些让我担忧的变化。
在我陪他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他开始排斥他的爸爸,甚至不让爸爸坐沙发。我批评了他几次,还因为不听话而打了他脸几次。结果,最近我发现他经常一烦躁就自己打自己,甚至把自己的头磕破了。
我感到非常自责和担忧,于是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我联系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了孩子的状况,并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孩子可能是因为情绪焦虑而出现了这些行为。他建议我首先要避免暴力,以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有安全感。医生还告诉我,孩子可能需要心理疏导,建议我带他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
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我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孩子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在当今社会,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叛逆心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表现为不听话、逆反等行为。许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过度关注孩子的“坏”行为,而忽视了孩子的整体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有叛逆心理的孩子,帮助父母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首先,父母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再将孩子的叛逆行为视为洪水猛兽。孩子叛逆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父母过度控制、缺乏沟通、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导致的。父母应该试着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其次,父母可以通过积极的暗示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例如,当孩子不愿意吃某种食物时,父母可以尝试以更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强迫。此外,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例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共情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
此外,父母还应该学会放手,给予孩子适度的约束。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而适度的约束则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潜力,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
总之,应对有叛逆心理的孩子需要父母改变教育观念,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并给予孩子适度的约束。通过这些方法,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尤为常见。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首先,情绪障碍会导致儿童青少年的抵抗力下降。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从而患上各种疾病。
其次,情绪障碍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肠胃功能紊乱、冠心病等疾病,甚至可能诱发癌症。因此,对于患有情绪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及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此外,情绪障碍还会导致失眠问题。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儿童青少年,往往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失眠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失眠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发展为睡眠障碍,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痛苦。
情绪障碍还可能引起头晕、头痛、手掌出汗、手指颤抖、情绪紧张、荨麻疹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总的来说,情绪障碍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于情绪障碍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家长和监护人需要给予儿童青少年足够的耐心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儿童青少年缓解情绪障碍:
1. 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
3.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 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那天,我带着孩子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精神科线上问诊。孩子高二休学在家,适应性问题困扰着他,而家里人对他的心理问题并不理解,认为他只是沉迷于手机。
我详细地向医生描述了孩子的情况,他耐心地倾听,没有丝毫的急躁。医生告诉我,孩子晚上能按时睡觉,但白天却一直玩手机,连上厕所、吃饭都要拿着手机。孩子白天会睡到快十点,睡眠质量也不太好,缺乏运动。
医生针对孩子的症状提出了用药建议,主要是用于控制情绪。我询问了用药的副作用,医生详细地解释了可能对肝功能、肾功能、内分泌和心电图的影响。我担心孩子平时不爱喝水,药效可能难以排出体外,医生告诉我精神科一般不采用输液方式。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治疗建议,还鼓励我要理解和支持孩子。这让我深感安慰,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明白了互联网医院在医疗领域的优势。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提供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孩子的情况会逐渐好转。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常常会遇到孩子各种难以理解的行为,比如情绪化、喜怒无常等。这些行为往往让家长感到困惑和头疼,但其实,这些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孩子的真实需求和心理状态。本文将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探讨这些行为的成因和应对方法。
首先,儿童的情绪化行为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能通过情绪和行为来传达。例如,孩子可能会因为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而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或者因为想要独立而表现出反抗情绪。
其次,儿童的行为模式也受到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家长的教育态度、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家长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化或行为偏差。
针对这些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
1. 增强沟通: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感受,并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2. 建立规则: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基本的家庭规则,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同时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3. 榜样作用: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情绪和行为。
4. 提供支持: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成长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面对孩子的情绪化行为,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和理解,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湾湾是一个不到六岁的小男孩,他的性格非常倔强,似乎在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犯错误”三个字。比如前些天,由于爸爸的鞋子不小心放在了他的小画片上,湾湾一下子把爸爸的鞋子和鞋架全部推倒在地上,任凭爸爸和妈妈怎么讲道理、怎么吓唬他,也不承认错误。如果大人说话没有引起他的心理共鸣,他就当作没听见,无论你怎么叫他、喊他,都不理你。气得大人起急冒火了,他才无所谓地看着你,眼神中透露出的意思好像在说:“我就是这样,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急得爸爸有时候打他一下子,也不见效,他只是用敌意的眼神看着你,也不哭,整个就是一个嘴硬的犟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嘴硬呢?孩子犯倔、犯拧、不驯服,实质上是性格倔强,有主意,与父母的意志发生违背,坚持自己的感觉造成的。做父母的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也属于控制欲望很强的人。通常来说,“拧”孩子都有“拧”父母,这里,先天的因素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不能认为全是孩子的错;但也有父母都很随和而孩子非常倔强的,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是后天父母娇惯造成的,那就更是父母的教育不得法占主要原因。对于这两种情况,父母都要注意把握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
最常见的不正确的做法就是平时对孩子干涉过多。絮絮叨叨的劝告,无端的训斥,会使孩子感到厌烦,而不认真对待父母的指令,甚至把所有指令都当成耳边风,有时还会顶几句嘴,明知自己不对,还为自己辩解,因为他要把握最后对自己的一点点的接受,他才会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在这个时候,他要展示他的最后一点尊严,最后一点权利,因此,他会采取报复的方式。如不向大人让步,从而用来取得更大的势力范围。
如何理解嘴硬的孩子呢?倔强的孩子让人感到难以管理,难以沟通,影响孩子的学习认知,会影响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因为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处在一个高危的心理环境中生活,随时都会有冲突因他而起,而最终的受害者是他自己。因此,嘴硬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随和的社会性。
但同时,这种孩子也有可爱的一面,他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的家长不妨也欣赏一下自己嘴硬的孩子:他们个性强,有自己的主意,执著,坚强,有勇气,有气魄,不怕惩罚,有管理和支配能力,想坚持自己的主意,控制别人和事物的发展,至少不容易受欺负,这都证明嘴硬不是完全不好。
怎样教育嘴硬的孩子呢?孩子不同的执拗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原因和目的,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对症下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冲突,最有效地教育孩子。很多家长惯于用批评、惩罚、说教来使孩子接受错误,其实还有更有效的帮助孩子克服嘴硬行为的方法。
多注意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说,对于这种意志力坚强的孩子,对他提出的每个要求都要仔细分析一下,这样就能避免许多孩子因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与父母发生的冲突。因此,父母要定期与孩子花时间呆在一起,保持理解的态度,经常做一些表示对他们的感情的动作,例如点点头,拍拍肩膀,摸摸他们的头,俯下身问他刚才说了什么等。
对于那些向父母示威的孩子,要和孩子共同商量解决方法,给孩子多一些选择,父母要适时地做出一些让步,慢慢培养孩子理解道理的能力。
家长最好在冲突发生时及时撤离战场,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避免对他的行为做出强烈的反应,以致卷入与孩子的抗衡,失去主导的控制,这样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让孩子反省,同时,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时候突然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战场空空如也,远不如合作好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