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父母须知难解的八个儿童心理

父母须知难解的八个儿童心理
发表人:秒懂健康

  爸妈们面对宝宝的一些“无理取闹”地情况真是太头疼了,你刚收拾完玩具,希望他能乖乖地去睡觉,结果他噼里啪啦又给倒了一地。你带他去逛街,出门前还还兴奋,结果一到商场,非要闹着回家。面对他们这些莫名的反映,爸妈绞尽脑汁也难以理解,有时就难免会有一些言语和动作上的小暴力。其实读懂宝宝的心思,你会觉得其实孩子真的很好对付。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你的宝贝(还有他的小伙伴们)很有些戏剧演员的天赋:情绪化、喜怒无常。他常常是前一分钟还腻在你身上撒娇,下一分钟可能就坚决地推开了你的拥抱。昨天还告诉你:“妈妈我最爱吃烧土豆了。”今天却面对你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土豆做出无比厌恶的表情。

  因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比较有限,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他们只能以行动——甚至是比较夸张的行动来传达他想传达的重点。(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想像一下,当你身处语言不通的异乡,不是也一样要用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来试图与人交流吗?)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发作会让你觉得不可理喻,但他们这些怪异的表现却总有一个有理有据的缘由:争取独立、要求平静的生活或者是处于某种欲望……

  我们和众多儿童心理和行为学家一起开发了这本小小的“儿童心情辞典”,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在宝贝内心世界发生的一切。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

  孩子的行为: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她回头冲你笑笑。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现在,你开始大声嚷嚷了:“马上给我停下来!”孩子停了下来,明显是被你的声音吓到了。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我听不懂你说的什么‘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是什么意思。那个句子太复杂了。还有,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你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NELSON教授告诉我们,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孩子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也就是说,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所以,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并且重复几次——因为我们不敢确定你说一次孩子就听清楚了。要想效果再好一些,你可以找到另外一件孩子可以做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满足他想找点乐子的愿望。

  场景二:一场玩具保卫战

  孩子的行为: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但没有人听你的,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解读宝贝心思:“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还有你的钱包!还有,你老是说‘几分钟’,‘几分钟’是什么意思?如果我先找到这个叫做‘几分钟’的东西,那它也是我的,不给别人!!”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小孩子往往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还有,他们对于时间,几乎没有概念。所以,改变一下战略吧。你可以这么说:“等到广播里的这首歌唱完了,就轮到你玩玩具。”同时,为了避免“战争”,你可以在孩子的小伙伴们来访前,先把他们最常争抢的玩具收起来。别太担心,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学会分享与礼貌,只是现在你还需要耐心地给他们当当裁判。

  场景三:马戏演出意外前奏

  孩子的行为:你计划了很久,咬牙买了昂贵的票,预备带孩子去看大马戏团的演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你自己小时候想看一场马戏的那种渴望至今还铭记在心。可是,当你们在喧闹看台的第一排就坐,演出开始的时候,孩子却开始又哭又喊,吵着要回家。

  解读宝贝心思:“这里又吵又拥挤,每个人都穿着奇怪的衣服跳来跳去,就像我在动画片里看到的小怪物。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只想离开这里!”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很多你认为会让你的孩子高兴的东西其实往往会吓着他们。如果你打算带孩子去参加某些隆重而且热闹的活动,最好多花些心思帮他做好心理准备。可以给他看一些与他将要面对的场景相同的录相、书等。耐心地给他讲讲他将会遇到些什么状况。这样,等他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场景四:遭遇一相情愿的尴尬

  孩子的行为:一家人到海边玩,儿子专心地在沙滩上挖一个坑。这时,你发现了一只小螃蟹——一定能让儿子高兴得尖叫起来的东西。你试图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但他却毫无反应,依旧继续他枯燥的,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挖沙游戏。

  解读宝贝心思:“当我正在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别试图用你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来转移我的注意力。把心思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对我来说实在太麻烦了。”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当你发现了新鲜有趣的东西,当然很想跟自己的孩子分享。但小孩子却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行动。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如果你真的很想让他看那只小螃蟹,最好把螃蟹放进小盒子里,递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看。要知道,专注地玩耍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对他来说也很重要哦。场景五:令人费解的执着

  孩子的行为:玩“认形状”的游戏时,你18个月大的女儿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塞进一个方形的孔里。你把那个三角从孩子手里拿走,试图演示三角应该放进三角形的孔。可是小家伙丝毫不理会,还在争抢中用一个大方块积木打了你的头。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我不是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我怎么能知道那个三角不能塞进方孔里呢?我不但要学习了解我能做什么事,还得知道我不能做什么。还有,别以为我是白费力气,我是在练习我的精细动作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在你试图帮助孩子之前,先问问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他在拒绝你的同时又显得很焦躁,你可以试试温柔地把着他的手给他一点指引,但保证是他自己在完成“工作”。很多时候,做父母是非常需要耐心的。在你的孩子慢慢适应自己越来越能干的同时,你也需要适应自己越来越不被需要。

  场景六:对浴缸的顽强抵抗

  孩子的行为:女儿通常很喜欢洗澡。但是今天她却一反常态,似乎非常怕水,在你试图把她抱进浴缸时又哭又喊。

  解读宝贝心思:“昨天洗澡时我发现肥皂泡泡都从浴缸底那个圆洞洞里漏走了,我很害怕自己也会从那里漏下去。”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当你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恐惧,请尊重他的感受。来自多伦多的儿科专家TOBIN说:“我们并不是总能了解我们的孩子,就像他们也常常觉得我们不可理喻。”孩子们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被允许跑到街上去,跟那些漂亮的汽车打个招呼。同样对于他们突然表现出来的情绪,我们也要给他们些时间来度过难关。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坚持不肯到浴缸里洗澡,那就暂且来一次海绵浴吧。

  场景七:总是“不”字当头

  孩子的行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就成了儿子最喜欢的语言。你问他:“你饿了吗?”他一边一口吃下两块小圆饼干,一边干脆地回答:“不!”。你友好地邀请他:“我们一起来跟天线宝宝做游戏吧。”“不!”他严词拒绝,同时却开始在玩具筐里寻找他最喜欢的“小波”。

  解读宝贝心思:“我那么喜欢说‘不!’是因为我本来会说的词就不太多。而且,我喜欢看到我说‘不’时你生气的样子,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权威。”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随便你那爱说“不”的小家伙去展现他的个人意志吧。如果你觉得他实际上很想要你提供的某个东西,你还是照旧给他,故意忽略他的拒绝。另外,换一下提问的方式也是个办法。如果问他:“你吃晚饭吗?”没有效果,倒不如说:“这盘鸡肉真香啊我想我一口就能把它都吃光。”

  场景八:成长的反反复复

  孩子的行为:每次玩滑梯的时候,女儿都要求你抓着她的手帮她滑下来。但今天她却一反常态地让你靠后站,她要自己滑。而从小公园回家的路上,她却又突然不肯自己走路了,一定要你抱着她。

  解读宝贝心思:“有的时候我想当大人,有时候我只想做回小婴儿。还有的时候我又想当大人又想做小宝宝。我知道你可能觉得很难理解。唉,有的时候连我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你需要学会容忍孩子变化无常的情绪。当他把你推开的时候,不要表现得很生气。两岁多的孩子正在磕磕绊绊地学会独立,而这个时候,如果他知道你就在身边,就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面对太多新的情感、责任和能力而觉得应接不暇--这方面,跟青春期很像。而与青少年不同的是,小宝宝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复杂感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医院推荐专家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没有听说过南风效应?这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效应,主要告诉我们在教育方面,有的时候略带“人情味”的赞扬和鼓励会比“恐吓”、“打骂”等“北风式”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相比于大声责骂你的孩子,适当地给予你的孩子积极的赞扬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成长。

     

     

    但事实是,现在的大部分父母因为养育孩子的艰辛加上工作方面的压力等原因,常常会在面对孩子时失去耐心、脾气暴躁,甚至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吼完之后自己便轻松了,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后果。大量事实证明,经常被吼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会影响终身。

     

    1.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里,霍思燕因为要照顾多个小孩过于忙碌,对儿子嗯哼的语气不免有些急躁催促,在小孩看来甚至有点凶。这就引起了嗯哼的不开心,他觉得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照顾别的小孩不照顾自己,还要“训”自己。


    孩子正是单纯活泼的年纪,做事的节奏和能力都和大人有着很大的差距。父母对孩子不耐烦的大吼,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甚至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还会采取过激行为来引起父母注意,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不健康的影响。

     

    2. 孩子自尊心受损,变得自卑、胆小,能力弱

     

    大部分孩子在看到父母忙于家务或是工作时,会出于帮助父母的心理上前帮忙,但由于小孩能力有限,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这时候父母不忙还好,越忙的父母便越有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大吼,认为他是来捣乱的。

     

     

     

    但在小孩看来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大吼颤抖害怕,会认为自己做了错事,甚至开始否定自己的做事能力,否定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和胆小,他们会害怕社交,缺乏安全感,他们会畏惧做事,否定自己。

     

    3. 孩子脾气暴躁,情绪管理能力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通俗点说就是:当你有意无意暗示某个人或某些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时,那么他们就有很大的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脾气暴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暗示”他们成为同样脾气暴躁的人。他们可能会在承受父母的吼叫之后,转而对自己的小宠物或是朋友又打又骂,渐渐失去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

     

    4. 孩子长大后容易叛逆,可能会造成性格走极端

     

    孩子年纪小时,对于父母的大喊大叫无法反抗。但当它们长大时,长久以来被压制的反抗意图爆发,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叛逆,做事不愿听父母的建议,一意孤行。更有甚者可能会形成极端性格,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


    由此可见,在父母看来自己只是一时发泄情绪的举动,却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这说明父母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亲近信赖的人,父母的行为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父母,也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管理情绪的能力,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的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能力低下。

     

    因此,父母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在冲动发火之前要仔细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冷静思考后再作出回应。同时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体谅孩子的不容易,用爱和温暖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   一位美国学者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要求,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惊异: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经济、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却很关注自己的家庭精神生活。这位学者总结出各国儿童对自己父母的最重要的十条要求是: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应一视同仁;

      3.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要算数;

      4.父母之间要相互谦让,不可互相责备;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亲密无间;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不能忽冷忽热,更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

      8.家里应该尊老爱幼,决定全身的事应该征求全家人的意见;

      9.家庭要重视文体活动,星期天要到户外玩半天;

      10.父母有缺点孩子也可以批评,应该欢迎孩子提不同意见。

    页次:[1] [2]      下一页

      从这十条要求中不难看出,孩子最关心的是家庭气氛和对他们采取的态度。他们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在这种良好的家庭中生活,最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辽宁省某市妇幼保健站儿童心理研究组曾对该市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但值得深思的是,回答中最多的并不是“怕爸爸妈妈打我”,而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

      “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某市劳教部门对接受劳教的236名失足少年进行了一次失足原因调查,结果也令人吃惊:在236名少年中,家庭破裂或已达到破裂边缘的,父母之间经常争吵的占43.6%;家庭生活涣散、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即所谓“享乐型家庭”占37.7%;对子女放任自流、溺爱娇惯或任意体罚的家庭占28.4%。

      上述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品格的形成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当前,可以说所有的年轻父母在培养子女方面都舍得花钱,也认识到智力投资的重要,买钢琴和请家教都在所不惜,但却很少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很少注意自己的家庭气氛的创造。他们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什么,只需要父母的爱抚、照料、指挥和管教就够了。至于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喜好什么,厌恶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这可是大错特错了。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就是一架架全频道的电视录像机;那一对对灵通的小耳朵,宛如一台台高效能的录音机,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贮存大脑里。这对他们心理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总是绷着阴沉沉的面孔,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们如受苦刑,他们那天真无邪的天性受到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儿童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妨碍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材。

      年轻的父母们,当你们认识到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如此重要作用之后,你们应该做何打算?良好的家庭气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全靠你们精心地去创造。



    2

  •       我常自叹与惭愧自已是个懵懂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没有照常规养育女儿,理由主要有两个:不知道或选择性的置之不理。

          近来无意间找到一个精美的奶瓶,那是女儿出世后,一个叫悦子的日本朋友寄来法国的礼物。“我可以用吗?”女儿兴兴致勃勃。我知道女儿甚好奇,爽口说:“随你呀!”只是我声明不可以盛牛奶只许装水。

          一个5、6岁大的孩子,生平首次吮奶瓶,她觉得既新奇又有趣。她故意躺下喝,口里嚷着:“Baby喝奶啰!”我和她爹看了忍俊不禁。

          不仅是女儿首次用奶瓶,我也是首次洗。一直以来若替人看顾婴儿,我总是紧张兮兮的说:“我不会泡奶!”更不用说如何喂了。居然就有这么一个母亲如此好奇这两回事!在生女儿前,我就从书本中获知母乳是最好的,这是我在懵懂的育儿过程中,第一个做对的选择。

          从婴儿期开始,我也没有让女儿用奶嘴,因为书本说这是不正确的。坦白说,我搞不懂奶嘴有何功能,吮着入眠?为什么?我看女儿没有它也能好好入睡。“省点麻烦吧!”我如此想。此外,哭闹时似乎也派得上用场。我又纳闷了,“哭就哭嘛,迟早会停!干嘛要依赖奶嘴?”而且我想到要浪费时间找它,我就对奶嘴完全失去兴趣了。

          另一个所谓的婴儿必需品是学步车,一开始我就决定不让女儿用它了,因为,啊!又是书上说的,后来我自己观察女儿学习爬行后走路,我觉得这些技能是天生就会慢慢学会的,为何要用替代品让女儿在还不会走时就“逼”她依靠学步车乱冲乱撞呢?女儿在第十五个月才稳健行走,之前有母亲批评说太慢了,早就该学会,我不以为然。后来在女儿20个月大时,我们回大马过年,家婆问起女儿几时学会走路?我一回答,家婆就立刻应道:“啊!我们家的孩子都是在15、16个月大时才会走路的!”

          不照常规养育女儿是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心,即是说自信所作的一切是正确的,别人怎么做是个人选择,只求互不干涉。在我的个人孤独旅中,受争议的有自小不让女儿看电视、吃糖果零食汽水等,其中遭受抨击最深的是女儿茹素,而且是胎里素。不晓得在台湾,是不是较易令人接受?在马新呀,我们母女的遭遇可真是凄惨!

          朋友与外人的质疑,我可不理会,家人的攻击却令我流了许多眼泪。每一年回国过年如临大敌,在家的短短数天内战火连连。“小孩子需要营养,一定要吃肉!你会害了你的女儿发育不全!”我想我要被逼疯了!谁要故意与家人争吵,尤其是在新年期间?两方坚持己见,谁也改不了谁,既然如此,我能避就避!

          在不照常规养育孩子过程中,尽管议论纷纷,我最大的信心与肯定来源是女儿,她就是我的证明!                 

  • 前些日子,偶然看到这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

     

    让我陷入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人称得上正确,从这十种教育方式中,我找到了答案。

     

    01 关于鼓励

     

    @匿名用户:我从小学习能力就弱,理解能力差。可每一次考试回家,母亲从不批评我。

     

    她只是鼓励我说:“没事儿,下次尽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好。虽然你现在不如别人,但只要努力,将来一定会更好!”

     

    结论:多鼓励、多认同,可以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随意地辱骂和攻击只会让孩子的心灵千疮百孔,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他成长的模样取决于你的期望。让孩子在爱和鼓励中成长!

     

     

    02 关于责任

     

    @黄牛:早餐时间,一个小男孩将喝不完的豆浆带回房间时,不小心将豆浆泼在楼梯上,他的父亲带他去向服务员道了歉,并带着孩子清理了楼梯。

     

    服务员表示:没关系,自己可以整理,但是爸爸仍坚持让孩子清理,并再次道歉。

     

    结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教育过程中,勇于与孩子一同承担错误,言传身教,端正孩子对待错误的态度,敢于认错、改正,并对其后果进行弥补,学会反思。


    03 关于早恋

     

    @软苏:我情窦初开的早,一年级时,就痴迷班里的班长,母亲知道后,非但没指责,反而说:那是你们班考第一的男娃吧,女儿眼光不错!

     

    有时我偷懒不爱学习时,母亲就会说班长一定不怕辛苦,才会这么优秀。我瞬间就像打鸡血一样努力,我的奖状越来越多,甚至还当上了副班长。

     

    结论:学生时代的暗恋让人欢喜又害怕。既感受着情窦初开的美好,又担忧着父母的撞破。小心翼翼却又心生欢喜。

     

    但却不是每一位妈妈都有这样的智慧,将女儿的暗恋转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样大概才是最美的爱的教育。

     

     

    04关于尊重

     

    @匿名用户:初中时流行写日记,我将关于初恋的一切记在日记本里,偷偷藏进抽屉。母亲收拾我的房间看到了那本日记,我十分紧张,可母亲却说:这是你的隐私,我不会看的。

     

    结论:尊重,是最好的教育。一味的打压与控制,往往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想让孩子学会尊重,先学会尊重孩子。

     

    05 关于胸怀

     

    @学长:小的时候走在街上,看到乞丐,别的家长会对小孩说:“不好好学习就要像他们一样。”我以为会在父亲这听到同样的答案,可父亲却说:“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建成家。”

     

    结论:父母的格局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命运。这种充满爱和善意的回答,展现了父亲的胸怀,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人生价值。


    06 关于选择

     

    @yabu:儿子哭丧着脸回来,向我抱怨:今日班干部竞选,他总觉得自己准备的不充分,犹犹豫豫不敢上台竞选,等他准备好的时候,班干部的人选已经定下了。

     

    结论:机遇转瞬即逝,只有当机立断作出选择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取得成功!

     

    07 关于坚持

     

    @闻言:小时候,我很喜欢古诗词。但背诵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母亲严厉的批评了我,并陪我一起背诵古诗,使它成为我了我每日必需的习惯。

     

    一次学校举行古诗词大赛,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比赛时,我突然发现这些竟都是我平时背过的古诗,一路过关斩将,我拿下来冠军。

     

    结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持点滴积累,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原来成功已经水到渠成。


    08关于习惯

     

    @轩轩:小侄女小时候总是牙疼,还很抗拒刷牙,于是嫂子只好强迫她每天坚持刷牙。嫂子也会以身作则,陪小侄女一起坚持。如今,小侄女已经养成早晚一次刷牙的习惯,牙也再也没有疼过。

     

    结论:习惯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日常的细节形成习惯,习惯又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未来道路。

     

    09关于诚信

     

    @晓欧:在收银台前,一位年轻的母亲在结账时偶然发现了儿子偷偷藏起的东西,母亲暂停结账,耐心询问儿子为何不付账就拿东西。可儿子却说谎,不是自己拿的。母亲为儿子撒谎的行为感到伤心,并要求他说实话,儿子害怕,只好说出了自己偷偷拿的。

     

    母亲让孩子向售货员道了歉,并付了钱。对孩子说:不问自取是为偷,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不要再犯,也不要在说谎了。

     

    结论:教育的本源是诚信,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只有坦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10关于保护

     

    @吱吱:我曾看过这样一张图片,爸爸:如果有男生欺负你,你就用铲子打他脸…女儿:可我是女孩呀,爸爸…爸爸:那就用粉色的铲子…

     

    结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除了注重能力与素质的教育,也千万不要忘记教会孩子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在以上的10个教育方式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与平等。

     

    在爱的滋养下,春风化雨,才能让孩子绽放最闪亮的光彩!

  • 成年人和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是正常的,对于孩子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对于一些脾气很强的孩子来说,父母教育他们就更难了。有些孩子脾气很怪,喜欢和父母作对。父母如何应对小孩子逆反心理 ?一起来了解。

    为什么孩子会有逆反心理

    父母缺乏与孩子频繁的情感交流,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对父母不尊重。其表现形式是粗暴和沉默。

    成年人对孩子过于迁就。孩子们认为他们不会因为犯错而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分不清是非。父母一旦想管教,孩子就会不适应,叛逆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家长式作风。武断的教育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和沮丧,所以他们用反抗来回答父母。

    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认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是父母情感上的不和谐使孩子的心理出现障碍,但他们往往会表达对叛逆行为的不满。也有一些人经常因为父母没有榜样而感到苦恼,觉得自己没有精神上的支持,也发泄自己的逆反心理。

    缺乏满足感。由于各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虽然他们物质上很富有,但他们的孩子在情感上感到非常饥饿。时间长了,他们会在没有双爱的情况下,表达对叛逆和沉默的不满。

    如何应对小孩子逆反心理

    不要进一步激化矛盾,减少或暂时停止干涉孩子的行为,但绝对禁止用说教和命令的方式和孩子说话。

    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家庭纽带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和孩子关系好的时候,慢慢向孩子解释父母给他压力的初衷,这样才能逐渐获得他的理解。

    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评价。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让他们从侧面感受到被尊重,从而获得自尊。

    最重要的是不要为孩子的发展设置任何规章制度。父母可以在给孩子一定选择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想法。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有的孩子似乎“天生丽质”百病不侵,但有的孩子却像“病秧子”,有点风吹草动就生病感冒上医院,不是在打针输液,就是在打针输液的路上,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真是急坏了家长们。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容易感冒的呢?

     

     
    以下是我总结的8个方面导致孩子容易感冒的原因

     

    1、“感冒体质”

     

    是否存在“感冒体质”,在20世纪受到科学家们的热议。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研究者们发现体质因素有可能会使孩子的感冒易感性更强。那些童年时期经常得感冒的孩子,上学后得感冒的次数,是那些小时候偶尔才得感冒孩子的2倍,而易感性较高的孩子的细胞在应对刺激物(如感冒病毒)时,产生的抗病毒化合物更低。

     

    2、空气污染

     

    雾霾天,孩子的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为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病毒和细菌正是“乘坐”着颗粒物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引发感染的。

     

    3、幼儿园与公共场所

     

    跟在家里比,孩子去幼儿园是不是更容易生病呢?答案是肯定的,一群处于卡他期的孩子聚集在一起,简直就是细菌病毒的火药库,但从另一方面讲,确实利大于弊。

     

    去幼儿园的孩子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就会有足够的天然免疫力;而早年待在家中的孩子因为接触感染的机会少,所以免疫力相对没那么强,等他们上学的时候就会容易被感染。多一说,不管早晚,孩子的免疫系统都需要经过感染的锻炼。

     

    4、母乳喂养

     

    新生儿会从母亲那里获得一剂免疫力,暂时帮助他们抵御病毒细菌。

     

    母乳中不仅含有母亲在抵御自身感染时产生的抗体,还富含糖类、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元素,这些物质会在妈妈哺乳的过程中给予孩子,保护孩子的呼吸道。

     

    在宝宝出生的前4个月中,母乳喂养的孩子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要比喝配方奶粉的孩子低。

     

    所以能母乳喂养尽量母乳喂养,但前提是妈妈是健康的,不是过敏体质,没有食物慢敏等问题。

     

    5、睡眠品质

     

    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人,比每晚睡8小时以上的人感冒的可能性大3倍,而对于那些睡眠质量不好的人,这一比值甚至要高达5倍。

     

    6、慢性压力

     

    别以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无忧无虑,其实在目前的教育体制环境下,父母们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补习辅导班,经常听闻小学生作业写到11、12点的报道,人小压力可不小,而压力正是影响感冒易感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压力较大的人比压力较小的人更容易感染,并且压力越大,感冒症状就越严重。

     

    7、哮喘与过敏体质

     

    有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并且症状也要比正常人严重的多。

     

    8、积食

     

    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儿,往往有脾胃积食的问题,遇到外邪侵扰就非常容易发病。

     

    这类感冒,如果积滞的问题不除去,单纯地解表处理呼吸道症状是没办法治愈的,并且会病程延长、反反复复,更伤宝孩子的身体。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抑郁是心灵的感冒,每人都有抑郁情绪,不及时调节就会患抑郁症。抑郁症会成为病人沉重的负担,并带来严重的精神、情感和身体煎熬,对家庭、工作和社会都会带来损害。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儿童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二、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 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一件事情,便是父母每周给的零花钱了。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可以让我用上好一阵,有些时候还能攒不少。拥有零花钱,感觉就像是拥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一样。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会涉及到的问题,父母最纠结的可能是给小孩零花钱的年龄是多少?有些父母早早就开始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有些父母觉得小孩放学自己车接车送的,想买的东西父母都给买,没有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因此很晚才给零花钱,甚至有的小孩高中了才开始有属于自己的零花钱。


    零花钱肯定是得给,那么父母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而且还不算晚呢?

     

    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大部分正处于幼儿园或者还在家的阶段,如果父母没有主动培养孩子的金钱观的话,那么此时的小孩金钱意识还较为薄弱。他们可能还不能理解什么是金钱,金钱可以用来干什么,也不能明白金钱的价值。因此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是特别需要零花钱。

     

    到了六岁之后,大部分孩子已经上小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见识和认知能力也在增长。他们对于金钱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如何用钱去买东西,也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开始适当给小孩一些零花钱供他们自己支配。钱的数量不宜过多,5-10元就好,之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和需求的变化,再适当增加零花钱的数量。有些孩子可能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那么这个时候也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帮助孩子们早早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看到这,可能有些家长可能会不以为然,不就是给个零花钱,如果我不按时间来给会怎么样?那么我可要负责任地告诉你们,零花钱给得太晚,也是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的。


    1.可能会伤及孩子自尊,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开始上小学了,孩子们也要结交更多朋友,开始处理自己的社交关系了。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朋友之间聊天难免会提到零花钱从而相互攀比。

     

    如果别的孩子都有零花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偶尔请朋友吃点小零食,而你的孩子却没有,那你小孩可能会自尊心收到挫折而感到自卑,甚至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也影响了孩子与朋友之间的交往。


    2.孩子可能会出现偷窃行为

     

    心理学中有名的禁果效应:越是被禁止无法得到的东西,人们越是想要得到,甚至不惜一切手段。

     

    当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时,孩子就无法用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中的欲望便无法满足。当心中对金钱的渴望越积越多时,孩子就很可能为了钱做出偷窃的行为,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3.孩子长大后可能出现乱花钱的行为

     

    6岁是孩子金钱观的构建期。从小得到零花钱较晚的小孩,对金钱的认知可能会比其他小孩更加薄弱,对金钱的使用也可能没有概念。


    再加上从小对于零花钱使用的缺失,长大后的孩子可能会产生一种花更多的钱来弥补小时候的遗憾的心理,从而养成乱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这不利于孩子今后的自身发展。

     

    如此看来,家长们还觉得给零花钱的时间早晚是一件不重要的事情吗?对于孩子们来说,零花钱是他们第一份自己管理的资金,家长们一定要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成才!

  • 终于开学了,在家带娃的老母亲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由于在年末,一些地区突然爆发疫情,所以各个学校要么提前放假,要么延后开学,所以漫长的假日里,不管是跟孩子“鸡飞狗跳”的“作业大战”,还是日常互怼,都让无数老母亲焦头烂额。

     

    然而邻居林哥头痛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自己的女儿媛媛在寒假期间,近视度数竟然增加到了400度,林哥告诉我,因为过年期间,孩子的上网时间增加了,不仅仅是每天玩手机,还要上网课等等,前几天带孩子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孩子从原来的75度增加到了475度,而且带孩子检查的时候,林哥还发现,很多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就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其中还有一些3-4岁的孩子。

     

     

    其实,林哥看到的只是一个缩影,有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我国少年儿童的近视率是53.6%,其中6岁以下占14.5%,小学生占36%,初中生为71.6%,而高中生则占比81%,中小学的近视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甚至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如果你家娃出现以下症状,那么就要警惕孩子是否近视


    1.看远模糊


    如果孩子反应自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迹,或者是远处的某个东西,而且经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就需要警惕是否近视了。

     

    2、看远处时经常眯眼

     

    我们知道,如果想要看清远处的东西,可以试着眯着眼来看,这就是“小孔效应”,而如果发现孩子看一些不是很远的东西时,也需要经常眯着眼来看,那么就可能是孩子近视了。

     

     

    3、经常皱眉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皱眉头,这不是孩子在扮鬼脸,而是因为孩子在试图改善视力,这也意味着孩子的视力可能出现了问题。

     

    4、歪头看物体

     

    歪头看物体可以减少光线对视力的影响,而孩子经常歪头看物体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近视了,也有可能是斜视引起的。

     

    5、写作业眼睛贴得近

     

    孩子写作业或者是看书的时候,喜欢贴很近看,或者是看近处的东西后再抬头,出现短暂视物不清的情况。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上面5种情况,就赶紧带孩子去检查,而且近视是不可逆的,家长一定要重视,近视虽然不可逆,但是是可以预防的。

     

     

    保护孩子视力,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以身作则,多带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去学习如果科学用眼。


    2.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不以学习为目的的单次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每天不超1小时,若是上网课等以学习为目的的单次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30-40分钟,之后应该远眺放松10分钟。

     

    3.多带孩子外出活动,让孩子在阳光下多待一会,不仅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有预防近视的好处,建议是每天尽量1-2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

     

  • 小宝宝的出生会给家庭带来很多快乐,但是也会给家庭带来一些烦恼,因为有些人不会照顾新生儿,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夫妇,不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吧孩子交给保姆照顾又担心保姆不尽心,自己照顾又不会,所以这些新手爸妈很想了解新生儿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一:正确喂哺

    在喂养新生儿的时候,如果是母乳喂养可以按需喂养, 也就是说宝宝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吃, 随时都可以吃奶, 因为母乳中的成分还有 母乳的浓度正好服新生儿的肠胃消化系统, 如果给婴儿吃的是奶粉, 那么要按时喂养, 而且奶粉的温度和奶粉的浓度都要调理好, 奶粉的浓度不要太浓,如果奶粉冲泡的太浓,宝宝吃了之后会积食不消, 给宝宝喂奶正常应该两小时左右一次, 如果吃的次数太频繁,宝宝也会产生消化不良吐奶或者拉肚之类的症状。 奶粉的温度可以用自己的手背来试验一下, 因为成年人的手背对温度的感知和新生儿的口腔差不多, 温度过凉,宝宝吃了容易拉肚子,口腔。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二:卫生护理

    在护理新生儿的时候,卫生方面也要调整好,新生儿的衣物一旦沾上尿渍或者宝宝的便便要及时更换, 在换洗衣服的时候, 衣服洗过尽量用开水浸泡一下,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在换的时候要保证室内的 温度 不要太凉, 因为 温度 比较凉的 情况下, 给宝宝换衣服,宝宝容易感冒。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新生儿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其实新生儿并不是很难护理, 如果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发生哭闹的情况,那么多数是饥饿或者是肚子不舒服,也有可能是宝宝缺钙导致的可以 尝试给宝宝喂奶或者给宝宝按摩腹部, 如果持续睡前哭闹,可以给宝宝检测一下微量元素,看看是否有缺钙的情况。



  • 在五个月大的时候开始添加辅食后,宝宝出现了断断续续的便秘情况,喝了几天妈咪爱后有所改善。最近连续两天没有大便,每次大便前面干后面软,而且夜间出现醒哭的情况,鼻子上还有青筋。根据症状,可能是积食引起的问题。患者在网上寻找治疗方案,是否需要停止辅食,如何治疗?

  • 我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最近宝宝总是哭闹不安,尤其是在吃奶和睡觉的时候。每次喂完母乳后,他似乎还没有吃饱,一小时左右就开始哭闹,用手指碰他的嘴,他还会张大嘴巴,示意要吃奶。白天睡觉也很不踏实,总是折腾来折腾去,让我有些着急。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向医生咨询了这个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宝宝吃奶的情况,了解到他是混合喂养,每天大约吃100毫升的奶粉,其余都是母乳。医生建议我及时加奶粉,因为宝宝可能是因为吃不饱才会哭闹不安。

    除了吃奶问题,我还向医生描述了宝宝的大便情况,发现有絮状的东西,其他都是金黄色的水状物。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正常的排泄现象,不用过于担心。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给宝宝加奶粉,确实发现他吃完后更加满足,不再频繁哭闹。而且我也学会了更好地观察宝宝的吃奶情况,让他自己吸吮,避免换边时引起的不适。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问诊,我不仅解决了宝宝的喂养问题,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宝宝健康的知识。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更有信心面对宝宝的成长。

  • 最近,我家的宝宝五十多天大,最近两三天开始出现哭闹的情况。特别是白天吃完奶过一会儿,就开始哭闹。我很着急,于是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

    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非常耐心和细心的医生,王医生。他每次都很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解决我的疑惑,并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我对他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深表感激。

    经过两天的沟通和等待,宝宝的大小便化验报告终于出来了。我和王医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对我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让我学到了很多医疗知识。我对他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深感钦佩。

  • 我带着孩子在家里,最近总是哭闹不安。每天中午睡醒或者夜里,他都会突然哭起来,抱着哄一会就好了。有时候他指着东西要东西也会有些哭闹,声音有些哑,有时候还像做噩梦一样惊醒哭得很大声。我都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可是他吃和小便都正常,只是大便有些稳定地要3天一次,量很多。大便成形也不是很干燥,一般都是3天一次。有时候夜里还会突然哭醒,抱着哄好久。我真的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医生帮帮我们。

    我来到了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很耐心地倾听了我的描述,然后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安抚办法。医生提醒我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并给予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认真观察孩子的情况,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一些安抚措施。孩子的情况逐渐有所好转,我对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非常满意。

    通过线上问诊,我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专业的指导,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沟通非常满意,也感谢医生为我们提供了帮助。

  • 我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最近发现我的宝宝晚上睡觉总是哭闹,让我非常困扰。白天宝宝的饮食和排泄都很正常,但晚上就是不肯安静入睡,有时候甚至睡着了也会突然哭醒。这让我非常着急,于是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

    在与医生沟通后,医生耐心听取了我的描述,并询问了宝宝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情况。医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受惊吓、缺钙等,还建议我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通过医生的建议,我决定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以排除一些潜在的问题。虽然过程可能会有些繁琐,但为了宝宝的健康,我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我非常感激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们的关怀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更加相信医学的力量。希望宝宝早日康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哭闹不止的情况,让父母非常焦虑。比如我家宝宝在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大哭大闹的情况,睡觉突然醒来大哭了十多分钟,还蹬腿身体伸的直直的,让我们非常担心。后来又发生了几次类似的情况,都是在晚上11点左右,宝宝突然醒来大哭不止,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每次宝宝哭闹之前都会有一些特点,比如前一天一天没拉大便,第二天拉完后到了晚上就会哭闹;吃奶瓶的时候会边吃边吭叽叫;拉的大便带有奶瓣等。这些情况都让我们很困扰,不知道宝宝到底是怎么了。

  • 在三个月孩子哭闹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和日常护理,尤其是夜间哭闹的原因。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会通过详细的询问和观察来解决这个问题,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在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服务下,患者可以随时随地咨询医生,获得专业建议。医生会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并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帮助。

    通过在线问诊,患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知识和专业指导,解决宝宝的健康问题。医生将根据患者描述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患者及时应对各种健康问题。

  • 我家宝宝五十多天大,最近两三天开始哭闹时间增加。白天吃奶以后过一会就开始哭闹,尤其是晚上。我非常着急,于是在互联网医院向医生咨询了情况。

    医生非常迅速地回复了我的问题,提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医生询问了宝宝的体重、食物过敏情况、基础疾病等,并给出了详细的健康指导。最后,医生还提醒了我关于检验单的事项。

    我非常感谢医生的耐心回复和专业建议,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如果您有类似的问题,我建议您也可以在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 我家小宝宝最近总是晚上哭闹,有时候是饿了,有时候是纯粹的哭闹,每次哭的时间也不长,但频率比以前增加了。我很担心,于是决定在线咨询医生。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遇到了一位非常耐心的医生,他通过询问详细情况后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他告诉我,小宝宝可能是因为夜间饥饿感引起的哭闹,建议我注意观察并适量增加奶量。此外,医生还提醒我,宝宝可能需要更多的安抚和关爱,尽量避免让宝宝感到孤独。

    我对这位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服务感到非常满意,他的建议让我对宝宝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感到更加放心。感谢这位医生,让我在互联网医院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 我家宝宝最近总是不停地哭闹,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一放下就开始撕心裂肺的哭,让人很是焦急。之前去了***儿童医院,医生建议减少奶量,但减了之后宝宝每顿都吃不饱,一直哭闹,现在几乎要抱睡才会安静下来。我又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增加奶量,但医生还是建议控制在750到850之间,但宝宝还是不够吃,每天都在哭闹,并且越来越严重。我真的很担心宝宝的健康,所以又向医生请教,但医生还是建议继续控制奶量。现在我真的是束手无策了,希望宝宝能尽快健康起来。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