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看懂肿瘤基因筛查报告
如何正确服用蜂巢素以最大化其健康益处?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林英翔
小儿肺炎与感冒有点相似,但其区别在于:
第一 、体温:
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度以上,并且持续达到2~3天以上,体温仍然不退,感冒也可以出现发热,但多数感冒的发热,是在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比较短,用退热效果也比较明显。
第二、精神状态:
宝宝患病的时候,一般精神状态比较好,但是如果说小儿患肺炎的时候,精神状态就欠佳,常烦躁、哭闹不安。
第三、咳嗽、呼吸:
呼吸方面的症状,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第四、查体:
由于宝宝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就可以听到水泡音,肺炎患儿在吸气末往往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这种声音。
第五、饮食:
宝宝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第六、睡眠:
宝宝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
糖尿病,是一辈子的持久战吗?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王冰
小孩鼻炎往往是由于免疫特点造成的。如果小孩能够注意平时的生活作息,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有一部分小孩鼻炎是能够自愈的。对于急性鼻炎和急性鼻窦炎,往往在小孩长大的过程当中,随着鼻腔的宽敞程度加重,发病是会越来越少的。
临床上有些患儿,患有过敏性鼻炎,到青春期过敏性鼻炎往往能够好转,但是这种情况不是特别常见。因为过敏性鼻炎是这种过敏体质造成的,能够治愈的可能性不大,往往是终生伴发的。
绝大部分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小朋友,想要让过敏性鼻炎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消失。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尤其是要有效的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鼻炎一定要有效的避免接触过敏原,才能够使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发病越来越少。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谢鹏雁
胃肠炎分急性、慢性,急性发病在两周之内,慢性是指着迁延不愈长达4周以上。不叫长期胃肠炎,只有急性慢性之分。针对病因进行抗病原药物治疗,包括对于细菌、病毒和蠕虫类的直接治疗。治疗胃肠炎最主要的是补液,不让水电解质失衡,避免和减少一些酸性的饮料,或者茶、咖啡这类物质。长时间患腹泻的病人可能会造成机体其他系统的障碍。
在诊断带状疱疹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症状来判断:第一、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第二、有时需要和单纯疱疹来进行鉴别,单纯疱疹容易发生于皮肤和黏膜交界部位,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容易破,疼痛不明显,多见于发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偶尔也和接触性皮炎相混淆。而接触性皮炎是有明显的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第三、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成群水疱,延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中间皮肤正常。第四、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单纯疱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的病史,而且没有明显的免疫缺陷的就是说这样的情况。
视频简介:
作者: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杨琼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一般都是需要输液的,静脉滴注的效果比口服和肌注的方式要好一些,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氨基糖苷类的药物以及甲硝唑等等。青霉素一般与氨基糖苷内或者是甲硝唑配伍,还有第一代的头孢菌素也可以与甲硝唑配伍来治疗急性盆腔炎,这种就包含了需氧菌和厌氧菌。第三个方案也就是克林霉素或者是林可霉素,也可以与氨基糖苷类的药物配伍来治疗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除了静脉输液治疗以外,还要包括一般治疗,比如说要半坐卧位让液体集中于下腹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饮食,有营养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输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还包括手术治疗,对于急性盆腔炎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的或者盆腔包块持续不消退的,或者是患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突发感染性休克等症状的都需要手术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 曹锡本
中医完全用泻药治便秘是错误的,因为个体病人的情况不一样,患者的便秘有的是热,有的是虚热,有的是属于精液亏损引起的,还有的是气虚,所以在用药上不能一概用泻药。
用泻药只能让患者越陷越便秘,而且有的病人甚至造成肠道的其他疾病,所以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0岁小朋友椎管内肿瘤,手术前真的很纠结 #手术日常 搜索#郑帅的生活 一起学#健康科普
肥厚型心肌病,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那么,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能否食用鹿心进行辅助治疗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介绍肥厚型心肌病的用药方法及日常保养建议。
一、鹿心与肥厚型心肌病
鹿心具有缓解疲劳、益气养血、安神助眠的功效,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引发的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因此,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量食用鹿心进行辅助治疗。
二、肥厚型心肌病的用药治疗
1. 抗心室重构: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室肥厚,导致心功能受损。因此,抗心室重构是治疗的关键。常用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2. 降低心肌耗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耗氧量较高,降低心肌耗氧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 利尿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负荷较重,利尿药可以帮助减轻心脏负荷,防止心衰的发生。常用的利尿药有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4. 抗心律失常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可以控制心律,预防猝死。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有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5. 抗凝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容易出现血栓,抗凝药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风风险。常用的抗凝药有华法林、达比加群等。
三、肥厚型心肌病的日常保养
1.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舒畅。
3. 适量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4. 饮食: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5.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坚持规范用药,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以下是一些饮食方面的建议。
一、饮食禁忌
1. 避免摄入高维生素D食物: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因此应减少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鱼肝油、奶酪等。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患者应戒烟限酒。
3. 减少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加重心脏负担,患者应尽量避免。
二、适宜饮食
1. 优质蛋白质: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2. 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避免油腻食物,选择低脂乳制品、瘦肉等。
3. 易消化食物: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4. 适量膳食纤维: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三、食疗方推荐
1. 猪心小麦粥:猪心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小麦具有养心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
2. 红玉茶:红参具有益气养心的作用,肉桂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2.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3.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肌肥厚,导致心脏流出道狭窄,从而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临床表现包括心悸、气促、胸痛、晕厥等。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心肌肥厚和流出道狭窄的情况。
二、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脏泵血功能,缓解症状。
2. 心脏起搏器植入: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可以增加心脏的输出量,改善心力衰竭、昏厥等症状,还能有效降低猝死的概率。
3. 化学消融: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化学消融治疗。化学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通过在心肌肥厚的区域注入无水乙醇,使该部位的肌肉组织脱落坏死,从而增宽左心室流出道,减小心脏负荷。
4. 手术治疗:对于梗阻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除肥厚的心肌组织、植入心脏起搏器等。
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日常保养
1.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2. 适度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增强体质。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心肌细胞肥厚和缺血。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慌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该病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并且治疗后预后较差,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是心室肌发生局灶性肥厚,以左心室和室间隔多见,导致心室腔容积减小,心脏射血量降低。
二、临床表现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1. 呼吸困难:由于心脏射血量降低,患者容易出现气喘吁吁、呼吸困难等症状。
2. 胸痛:心肌肥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发生心肌缺血,从而出现胸痛。
3. 心慌心悸: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减退和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的感觉。
4. 肢体水肿: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全身回流血液不能有效循环,出现肢体水肿。
三、治疗与预后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减少体力活动、保持良好情绪、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等。药物治疗包括降低心室率的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收缩力的钙拮抗剂、纠正心律失常的胺碘酮等。虽然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但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四、预防与日常保养
预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1. 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2. 合理膳食: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肌病。
4.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五、医院与科室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需要到心内科就诊。在选择医院时,应选择正规的三甲医院,并咨询经验丰富的医生。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以下将详细介绍肥厚性心肌病的几个典型症状,以及如何应对这一疾病。
首先,呼吸困难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这主要由于心脏肥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减弱,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肺部充血,导致呼吸困难。
其次,心前区疼痛也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通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疼痛性质剧烈,有时甚至难以忍受。
此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所致。
在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心脏肥厚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受损所致。
心力衰竭是肥厚性心肌病的晚期表现。此时,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针对肥厚性心肌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心脏肥厚导致的流出道狭窄;介入治疗主要针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对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来说,除了积极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2. 饮食上应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蔬菜水果。
3.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4.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总之,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需引起重视,及时就诊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以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简称HOC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导致心室流出道狭窄,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HOCM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猝死。针对这种疾病,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心肌肥厚,缓解症状。然而,HOCM患者应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加重心肌梗阻,导致病情恶化。
非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室间隔切除术和室间隔消融术,通过手术消除心室流出道狭窄,改善心脏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HOCM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平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猝死风险。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HOCM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心电图室等。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心病,其特点是瓣膜下区域心肌肥厚,导致血流受阻。在心脏检查中,医生会通过听诊来判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其中杂音是重要的诊断线索之一。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杂音减弱,是因为通过瓣膜的血流减少。当患者深吸气、深呼吸或活动时,心脏的血液流动会增加,这可能会使杂音增强。因此,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杂音变化,来判断心脏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属于肥厚型心肌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这种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以20~30岁最为常见。病理上,心脏的室间隔会增厚,导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除了杂音减弱外,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诊断主要依靠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查。
对于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轻度的患者可能只需要药物治疗,而重度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症状。手术治疗包括瓣膜置换或室间隔减薄术等,可以根治心脏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等。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肥厚,其中室间隔肥厚尤为明显。这种疾病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首先,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首选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它们可以减慢心率,增加血容量,改善患者症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并不能直接消除室间隔肥大,因此并不能改善疾病预后。
其次,如果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可以选择非二氢吡啶类药物,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这些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但一般不建议合并使用,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存在心率失常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碘酮。这种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好,但对于甲状腺功能欠佳的人群,在服用碘酮后可能会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减量应用。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左心室联合心肌切除手术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有效方法。此外,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肥厚型心肌病,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根据心脏内血液流出通道是否有梗阻,可以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人群中均有发生,其中肥胖人群是肥厚型心肌病的高发人群。
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导致心脏无法充分充盈血液,进而出现乏力、气短等症状,活动能力下降。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头晕、晕厥,休息状态下可能出现气短。
2. 胸痛:胸痛是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症状,常因劳累诱发,休息后可缓解。但部分患者也可能在休息或睡眠时出现胸痛。胸痛的原因主要与心肌缺血有关,心肌细胞过度肥大导致微血管密度减小,引起心肌相对缺血。
3. 心悸、心律不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感到心悸,有时出现心跳过快或过慢。严重的心悸和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常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导致心悸。
针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剧烈运动。过重体重会增加心脏负担,提高患病风险;避免剧烈运动可减少肥厚型心肌病发作。患者在进行体能活动时,应听从医生建议,合理适量运动。
此外,针对肥厚型心肌病,药物治疗也是重要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严重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肌切除术等。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疾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