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4年7月31日,号称“世界首款脑部再生治疗药”的人体体细胞干细胞加工产品获批日本,他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vandefitemcel(SB623)。这款药物是一款可进行颅内植入的混悬液,用于治疗因创伤性脑损伤导致的慢性运动性瘫痪。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款药物在日本的获批为有条件有时限的获批。
新药批准是基于在日本和美国进行的全球Ⅱ期临床试验,目前公开发表在期刊上的有两篇,分别是16年和21年发布。我们来看看这两项研究的主要效果。
两篇研究都使用了骨髓来源的间质干细胞(MSC),MSCs 有下列特性[1]:
1.免疫原性低;
2.可从不同的成人组织中分离出来,并在培养皿中以极大的扩增能力进行培养。
至于MSCs与神经系统的渊源,还得从神经系统疾病机制说起,间质干细胞与神经系统旁分泌信号有关,涉及免疫调节、神经保护、诱导内源性神经发生、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1]。正是因为这些背后的机制,干细胞和神经修复似乎“天然契合”,故而干细胞正在被为神经领域疯狂探索中。
研究1主要对18 名病情稳定的慢性中风患者进行了 12个月的随访,就有效性而言,多项评分有所改善:
欧洲卒中量表:平均增加 6.88(95%置信区间,3.5 - 10.3;P < 0.001)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平均减少 2.00(95%置信区间,-2.7 至 -1.3;P < 0.001)
Fugl - Meyer 总分:平均增加 19.20(95%置信区间,11.4 - 27.0;P < 0.001)
Fugl - Meyer 运动功能总分:平均增加 11.40(95%置信区间,4.6 - 18.2;P < 0.001)。但改良 Rankin 量表未观察到变化。
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都经历了至少 1 次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6 名患者经历了 6 次严重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其中 2 次可能或肯定与手术过程有关,但没与细胞治疗有关。所有严重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都已解决,且没有后遗症。没有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或死亡[3]。
研究2主要确定了后续研究干细胞所采用的量表差异,为期 1 年,是一项双盲随机手术假对照的Ⅱ期试验,也称 STEMTRA 试验。创伤性脑损伤(TBI)继发慢性运动功能缺损的患者(N = 61)接受了脑内立体定向植入修饰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基质(SB623)细胞。通过多项量表对比测量[4]。
测量结果如下:
残疾评定量表为 - 1.5 分
Fugl - Meyer 上肢子量表为 6.2 分
Fugl - Meyer 下肢子量表为 3.2 分
Fugl - Meyer 运动量表为 8.4 分
总的来说,研究2后其后续继续临床试验奠定了技术基础,确定了后续试验的评分量表和评估方式。
此外,根据SanBio官网最新信息,目前正在进行上市后研究[5]。
这个药物是由健康成人骨髓液来源的间质细胞加工,当移植到脑内受损的神经组织时,会释放 FGF-2(一种蛋白质),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原本具有的再生能力,有望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6]。
适应证:与创伤性脑损伤相关的慢性运动性瘫痪的改善[7]。
用法用量 [7]:对于成人,使用专用的输送装置套件,通过脑立体定向手术,将5×10^6个人(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300μL细胞悬液)植入到病灶周围的脑组织中。
通过在颅骨上制作的钻孔,沿着三条轨迹将细胞植入到病灶周围区域。对于每条轨迹,注射100μL细胞悬液,在总共5个位点上分别沉积20μL溶液,这些位点从最深位点开始间隔5 - 6mm。植入的速度应约为10μL/min。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植入:
1. 在开始操作之前,将专用输送装置套件中的导向&停止器和配备管芯的插入器连接到用于侵入性神经外科手术的头部固定装置上。
2. 解冻用于颅内植入的细胞悬液,用专用制备溶液洗涤,并使用专用制备溶液将细胞悬液的浓度调整为1.67×106个细胞/100μL。在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填充到专用输送装置套件中的固定有插管的微注射器之前,用专用制备溶液清洗该微注射器。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由头部受到强烈的外力作用引起的,例如交通事故或跌倒,这会损伤颅骨内的脑组织。TBI 的症状表现和出现时间在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并且根据大脑受影响的区域,患者可能会经历运动功能障碍或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研究表明,被破坏或受损的脑组织不会自然再生,进入 TBI 慢性期并出现运动性瘫痪的患者,其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将受到终身影响,这表明存在着重大的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SanBio 致力于再生细胞药的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的再生细胞业务。主要针对现有医疗・药品无法应对、未满足医疗需求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领域的疾病[6]。
参考文献:
1.Azevedo-Pereira RL, Aizman I, Nejadnik B.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 an Increase in Neuronal Oscillation via Glutamate Tonic Release. Neuroscience. 2024 Aug 6;552:76-88. doi: 10.1016/j.neuroscience.2024.06.015. Epub 2024 Jun 21. PMID: 38909673.
2.Study of Modified Stem Cells (SB623)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otor Deficit From Ischemic Stroke (ACTIsSIMA)
3.Steinberg GK, Kondziolka D, Wechsler LR, Lunsford LD, Coburn ML, Billigen JB, Kim AS, Johnson JN, Bates D, King B, Case C, McGrogan M, Yankee EW, Schwartz NE. Clinical Outcomes of Transplanted Modified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Stroke: A Phase 1/2a Study. Stroke. 2016 Jul;47(7):1817-24.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2995. Epub 2016 Jun 2. PMID: 27256670; PMCID: PMC5828512.
4.Kawabori M, Weintraub AH, Imai H, Zinkevych I, McAllister P, Steinberg GK, Frishberg BM, Yasuhara T, Chen JW, Cramer SC, Achrol AS, Schwartz NE, Suenaga J, Lu DC, Semeniv I, Nakamura H, Kondziolka D, Chida D, Kaneko T, Karasawa Y, Paadre S, Nejadnik B, Bates D, Stonehouse AH, Richardson RM, Okonkwo DO. Cell Therapy for Chronic TBI: Interim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EMTRA Trial. Neurology. 2021 Feb 22;96(8):e1202-e1214.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1450. PMID: 33397772; PMCID: PMC8055341.
5.https://www.sanbio.com/
6.基礎研究結果のお知らせ:主要開発品SB623が神経活動とネットワーク形成を促進することを示した論文がNeuroscienceに掲載
7.SanBio Obtains Marketing Approval for “AKUUGO®Suspension for Intracranial Implantation” (INN: Vandefitemcel) as a Therapeutic Agent for Improving Chronic Motor Paralysis From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上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反复发作。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潮湿和受寒,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链球菌感染灶,去除诱因,抗风湿治疗,控制临床症状,处理并发症。患者可遵医嘱应用罗红霉素注射液、林可霉素注射液、苄星青霉素注射液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塞来昔布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抗风湿治疗。
3.物理疗法: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疼痛部位也可以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或者熏洗等物理疗法来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避免居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如患者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规范治疗。
夜间的黑暗环境往往可以让人更快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晚上睡觉大家都会把灯关掉。但是有的人却更习惯在黑夜中点一盏灯,就着灯火入眠。
我们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但是夜间把灯打开了睡觉真的对身体好吗?会不会影响到睡觉的质量而产生一些其他的后果呢?
其实是会的!
首先,开灯睡觉可能会带来身体免疫力的下降。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在黑暗中会主动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它与人体的免疫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只会在黑夜中产生。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身旁亮着一盏灯,就会影响到这类激素的分泌,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身体免疫力的相对下降。
其次,开灯睡觉对睡眠质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为灯光的原因,人不仅很难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还会很容易被惊醒。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身体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引起进一步的失眠或者其它的问题。
开灯睡觉对于孩子的影响其实是最大的。孩子在小时候往往会比较怕黑,有的父母可能会因为心疼孩子而为孩子留灯,其实这样是错误的。
开灯睡觉对孩子的主要影响在视力。对于年纪很小的儿童来说,视网膜、眼睑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尽管睡觉闭上眼睛,但是夜间的灯光还是会透过薄薄的眼睑进入眼内,这样眼睛其实一直能感觉到光源,无法得到休息和放松,严重地还会直接影响到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甚至是其它眼部疾病。
除了影响到视力,上面所说的褪黑激素分泌、睡眠质量的影响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开灯睡觉可能会带来孩子的免疫力不高、长不高,甚至是性早熟等。
最新的研究还提出了开灯睡觉有可能会造成肥胖。这是因为睡眠环境中,如果光线过于明亮,会使人昼夜节律被打乱,导致一种负责体重调节和糖脂代谢的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就会带来肥胖的出现。
诸如上面所说,开灯睡觉其实带给人的不是安全感,更多的是健康的隐患。而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开灯就会睡不着,这也可能是对外界十分敏感,一点的光和声响都会影响到睡眠的状态,这样其实也是一种不好的休息状态,会容易在睡着后被惊醒和打扰,从而带来睡眠质量的减低。
一直以为夜间睡觉开关灯是一个哲学生活问题,没想到却是一个科学健康问题,开灯睡觉的危害,你get到了吗?
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根据关节受累程度、炎症程度、并发症等判断患者病情是否严重。
1.关节受累程度:风湿性关节炎可影响多个关节,一般是对称性的,比如手指、手腕、膝盖、脚踝等,关节受累的范围小且数量少,病情严重程度相对较低,关节受累的范围大且数量多,说明病情比较严重。
2.炎症程度:风湿性关节炎炎症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炎症可能导致关节红肿、疼痛、运动受限,疼痛轻微且不限制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说明病情程度比较轻,疼痛剧烈且限制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说明病情程度比较严重。
3.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甚至影响到其他器官,比如心脏、肺部、眼睛等,说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患病后及时就医,尽量控制病情,减少影响。
目前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缺乏维生素D易感染甲型流感”,但是缺维生素D,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甲型流感等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甲型流感是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缺乏维生素D和甲型流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缺乏维生素D患者可以出现佝偻病、骨质疏松等较为严重并发症,也会影响机体抵抗力,从而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包括甲型流感。
在甲型流感感染期也需要注意个人防护,一旦出现甲型流感症状,需要及时就医,避免擅自使用药物,耽误治疗。
按:小青龙出自于《伤寒论》,是温肺祛风散寒化饮的代表方剂,临床凡是外寒内饮导致的各种病症,皆可以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
【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
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干姜三两,五味子半升,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半夏半升,细辛三两。
【小青龙汤的组成特点】
1、辛温解表发散:主要用到麻黄、桂枝为君药,解太阳表证外寒,细辛、干姜也能够辅助温肺化饮祛风散寒。
2、降肺祛痰化饮:肌表被风寒所束,水饮相搏,导致咳嗽气逆等病症,除了用麻黄等药物能够解表利水消肿之外,另外配合细辛、半夏等药物能够化痰化饮祛寒。
3、收敛止咳喘。药方配伍芍药、五味子等药物能够敛肺气、止咳喘,适用咳喘病症,配方配伍以辛温发散为主,而佐以酸收的药物,散中有收,使得全方发散温通而不伤津液。
【小青龙汤的主治病症】
小青龙汤能治疗外寒内饮而导致的恶寒无汗、咳喘气逆、头面浮肿,身体困重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外感病症、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只要见到以上的证候,皆可使用小青龙汤。
正如《伤寒论》原文记载:“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小青龙汤的灵活加减】
如果辩证属于外寒内饮,小青龙汤的配伍比较全面,并不需要做太多加减。
若风寒郁热,咳喘而伴有烦躁、口干等病症的,可加石膏;咳嗽咳喘重,可加杏仁;伴有脾胃不和,腹胀胃满,可加厚朴、苏叶、陈皮等。
【小青龙汤的治疗举例】
如《一得集》载:治郭姓病人,素有痰饮,每值严寒,病必举发,喘咳不卧。十余年来,大为所苦。甲申冬,因感寒而病复作。背上觉冷者如掌大,喉间做水鸡声,寸口脉浮而紧。与小青龙汤,两剂即安。
我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咳嗽、感冒之后反复咳嗽或咳喘病症、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辩证属寒的,无明显热证的,皆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效果明显。
婴童维生素的作用和功效主要有促进骨骼发育、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神经发育、补充营养不足等。
1.促进骨骼发育:婴童维生素中的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对骨骼的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其次,维生素D的摄入有助于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
2.提高身体免疫力:婴童维生素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等可以起到提高婴儿身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的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抵御病原体的侵袭。维生素A对维持黏膜健康和免疫细胞的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3.促进神经发育:婴童维生素中的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适当补充,可有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传递。
4.补充营养不足:婴童维生素可以作为补充婴儿饮食中不足的营养素的来源。在特定情况下,如婴儿的饮食选择受限或存在特殊情况(如早产儿),婴童维生素可以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每个婴儿的体质不同,身体状况不同,身体对于需要补充婴童维生素的婴儿,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处于冬春过渡时期,气温变化大,易引发各种传染病,提高免疫力十分重要,饮食的均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的培养都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同时,根据气温变化合理的着装也很重要,既要有风度也要有温度,切不可过早的就把厚重的衣服抛之脑后。
关于流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属于呼吸道飞沫传播疾病。通常,被感染的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体温高达39℃至40℃,这在后疫情时代尤为重要,很可能会引起大家心里上的恐慌、同时伴有畏寒、头痛、咽痛、咳嗽、咳痰、肌肉酸痛、明显疲乏等,病程持续发展,可诱发肺炎、心肌炎、肾炎等其他重大疾病。
所以,“小感冒”却也不可轻视,不要觉得感冒只是一种小病,从而抱有不用管他的侥幸心理。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有慢性病的人群,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对症下药,避免延误病情,引起严重后果。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小孩子们不仅仅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还是祖国的未来,可见这个病毒是多么的可恨。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该病一般可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其中,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临床上可分四期: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但也存在少数为暴发型。此型病人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如不及时诊治24小时内可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存在非典型表现者,发病前有一定的潜伏期。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由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传播。潜伏期14-21天。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食欲差和眼发红等症状。通常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24小时蔓延全身,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
目前正值初春,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因而春气通肝。
中医认为,春天肝火旺盛而升发,趁势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到底应该怎么调理身体呢?请继续往后看。
要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调理起居时间、规律饮食、按时睡眠。还要结合一日十二时辰脏腑循行规律养生。比如11:00-13:00 是午时,也是心经最旺的时候,心属火,此时出去走圈,不仅仅是为了运动,更多的是为了吸收天地之阳气。
适当的再辅以艾灸。艾灸主要靠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发挥作用,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艾灸产生的温度或者是烟对人体的刺激使人进入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调动激发人体潜能,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关于“补钙”的各种说法越来越多,鱼龙混杂,有正确的,有错误的,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就是“补钙能止住骨痛”!
本文今天就针对这种情况来做一个科普~
某些广告上说“吃了5片钙片,骨头不痛了,路又能走了”,其实是一种误区。
补钙不可能止住骨痛! 为什么呢?
因为足量钙的摄入对骨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钙剂对维持老龄化有关的皮质骨量,使其丢失相对地减少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补钙其一不具有镇痛作用。
其二,吸收后存在于血浆中,构成“血钙”,但必须在维生素D、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雌激素或雄激素等的帮助下,进入和沉积于骨骼中,以羟基磷灰石及无定形胶体磷酸钙的形式分布于有机基质中,才能增加骨骼的强度。
其三,钙在体内的吸收随着钙的摄入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某一阈值后,摄入量增加,钙的吸收并不同步增加,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性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差异。
所以,按照机理来说,补钙并不能止痛!那为什么有些人缺钙就关节痛,补钙时,关节就没那么痛呢?
缺钙的确有几率会引起关节疼痛,因为当人体缺钙,钙流失以后就会使得关节部位表现得非常的脆弱。
当关节部位较弱时,关节活动过度频繁或超出本身的承受能力等就会容易引起关节的疼痛。
而这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关节疼,并没有产生病理性变化,可以通过有效的、正确的补钙方式使关节变强,从而间接缓解疼痛!
上述所说的关节疼,常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全身多关节疼痛。
而发生骨痛,目前临床常见疼痛病因有外因,例如:软组织损伤、韧带、关节囊或者膝关节的半月板等损伤;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红斑狼疮累及关节等导致疼痛。
所以,能靠补钙改善的疾病是骨质疏松,而不是关节炎之类的疾病!
单靠补钙是不可能止住骨痛的!接下来给大家提供一些补钙小建议。
目前临床上,钙剂+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方案,市场上钙剂的品种繁多,可以根据人体需求而选择。
大致分为无机钙,有机钙,天然生物钙3类,常见的有以下两类:
无机钙:
钙尔奇D,凯思立D等,主要是糖酸钙,碳酸氢钙等+维生素D的制剂;
有机钙:
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主要是醋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的制剂。
患者出现逃避社交、表达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变化等这些症状时,并在发病时表现出许多精神病的特质,诊断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可能性很大。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界定精神分裂症普通人一般是不知道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便于在生活中及时发现这样的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产生不好的社会后果。
一、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障碍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语言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感、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1个月,单纯型青少年期的发病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五、精神分裂就是精神病么?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日趋增高,轻微的称之为心理障碍,严重的称为心理疾病,甚至演变为精神疾病,变为精神疾病就相对严重得多了,不少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病,这是一样的吗?精神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这其中包括了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精神分裂症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属于精神病,但二者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精神病的范围更大。其中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双相障碍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两者可鉴别。孤独症也需要与本病鉴别,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古怪的行为方式,没有幻觉妄想。
在精神心理科门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育龄女性患者前来咨询:“医生,我有抑郁症,可以怀孕吗?我的病会遗传吗?如果要备孕,我应该怎么办?”
一谈到精神障碍是否会遗传这个问题,大家都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罹患的精神障碍会遗传给下一代!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这个话题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反而导致了我们对精神障碍的遗传风险认识不足,甚至产生了偏差。最常见的错误的观点是:得了精神障碍,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不能生育!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明确精神障碍和遗传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几个概念。
遗传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
英国学者Bateson在1909年提出遗传学的概念,指的是一门研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遗传”指的是生物在繁殖的过程中,总是产生和自己相类似的后代,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指的是生物所产生的后代并不完全同自己一样,例如,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必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差异。
这种“变”和“不变”的平衡,正是生物得以延续,不断进化的奥秘所在。试想,如果没有遗传(相似),鸡生下来的是鸭子,牛生下了马,那就乱套了!反过来,如果没有变异(不同),父母亲和子女之间完全一样,这个世界是何等的单调!
因此,遗传和变异之间的矛盾和统一(平衡)是遗传学的核心涵义。
生物体通过什么物质实现遗传和变异
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基因(DNA或者RNA)是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生物体将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中,并将DNA或者RNA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传递是通过复制实现的,这保证了遗传(不变),而当生物体的DNA或者RNA发生的突变,就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产生变异(变)。
基因和环境在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
生物体的特征通常都是由多基因编码(多基因遗传),若干个作用微小并且有累积效应基因决定了某种生物特征的遗传易感性。这些特征包括:身高,体重,血压,情绪,性格,智商等等。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体特征是纯粹由遗传基因或者纯粹由外界环境因素单独决定的,生物体的某种特定特征,通常都是通过基因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也就是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疾病(生物特征)的易患性。
遗传学的这个核心概念: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某种特征,正如我国宋代的《三字经》中所记载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古语一语中的地揭示了先天气质和后天环境对性格的影响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宋代,就已经从哲学的高度指明了“性格是先天的,但同时也是后天!”,当今的科学家从遗传学的角度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疾病有遗传风险与遗传度的含义
通过上述逐层递进的讲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否!某种疾病有遗传风险绝不意味该疾病100%会遗传给下一代!
遗传度决定遗传因素在某个疾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当遗传度为0时,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不起作用,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和普通人群无差异。当遗传度达到100%时,这个疾病的发生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一个疾病的遗传度高达70-80%,说明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的作用较大,环境因素相对起到次要作用,如果一个疾病的遗传度只有30-40%,相反,说明环境因素起到重要作用,而遗传因素只是起到了次要作用,该疾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那么,临床常见的主要精神障碍的遗传度是多少?遗传因素在精神障碍患病中的作用大小可能因为不同疾病,而有所不同。例如:双相障碍遗传度约为30%左右,抑郁症的遗传度可以达到37%,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不同的研究结果报道并不一致,约为50%-81%。
总体而言,上述几种重性精神障碍的遗传度约为30%-81%,说明了遗传因素的确在精神障碍发病中起到了作用,但也从反方面证明,环境因素在精神障碍的患病机制中同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分别会起到什么作用?
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什么
简单地说,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概括为:环境因素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如:蛋白形成),从而影响生物体某种特定特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关于身高和环境的关系,据统计在1985-2019这35年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增加了9厘米,这与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营养(肉蛋奶)有关,这得力于我国国力的强盛,这一点充分说明了环境对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作用:即充分的营养供给能够促使影响身高的多个微小基因更好地表达。
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最著名的例子是:携带5-羟色胺转运体短等位基因的个体,当遭遇较严重社会心理应激(包括应激生活事件和童年期创伤)的时候,患抑郁症风险显著高于携带5-羟色胺转运体长等位基因的个体,提示在特定的易感基因在和特定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最终决定精神障碍的易患性!
再举一个例子: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及从重大生活压力中尽快恢复的心理反弹力。科学研究证实,通过环境因素可以塑造良好的心理韧性,而良好的心理韧性可以起到降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的作用!!!
上述科学证据提示:尽管精神障碍存在遗传风险,但是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减少社会心理应激,增加社会支持,培养和塑造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降低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
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提示?有何临床实际意义
科学研究发现:基因仅仅决定生物体某个特征的易感性,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最终影响生物体某个特征的易患性。这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提示我们:疾病通常并不是100%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因素在疾病起病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正确回答患者关于抑郁症是否会遗传的问题了。所谓遗传风险只是一种概率,并不代表必然。就像降水概率一样,只是代表发生降水这件事情可能性的大小,并不代表必然的结果。
其实,不只是精神疾病,很多内科疾病同样存在遗传风险,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肿瘤等等疾病。遗传因素同样也只是增加了患者罹患上述疾病的易感性,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尽最大可能避免让机体暴露于不健康的环境因素(疾病的风险因素),尽可能阻断基因表达的通路。举例来说,如果你的父母亲中有人患糖尿病,那么你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及早避免让自己暴露于糖尿病患的风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包括:避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适当的运动,避免静坐的生活方式、避免体重超标等等,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精神障碍!
如果你有精神分裂症或者抑郁症家族史,我们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间接调控精神分裂症或者抑郁症易感基因表达,最终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具体包括:给儿童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保证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融洽的亲子关系(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神经可塑性top-down模式),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神经可塑性,bottom-up模式),提供良好社会支持,减少社会心理应激等等措施,培养个体坚毅的品格,增强心理韧性,从而降低后代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
所以,讲到这里,希望能够阐明一个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道理:和其他内外科疾病一样,精神障碍是先天的,同时也是后天的!对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基因),我们无法也不能进行干预,但是我们可以针对后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措施,那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育环境,包括营养支持和心理养育,让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其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
这一点,正是心理卫生健康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罹患重性精神障碍的风险就越低!
参考文献
1. CONVERGE consortium Spars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two loci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ature. 2015;523(7562):588–591. doi: 10.1038/nature14659.
2.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on: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llivan PF, Neale MC, Kendler KS.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10):1552-62.
3. Karayiorgou M, Gogos JA. A turning point in schizophrenia genetics. Neuron. 997;19:967–979. doi: 10.1016/s0896-6273(00)80390-6.
4. Navrady LB, Zeng Y, Clarke TK, Adams MJ, Howard DM, Deary IJ, McIntosh AM.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WellcomeOpenRes.2018,doi:10.12688/wellcomeopenres.13854.1.
5. Hess JL, Tylee DS, Mattheisen M; Schizophrenia Working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 Lundbeck Foundation Initiative for Integrative Psychiatric Research (iPSYCH), Børglum AD, Als TD, Grove J, Werge T, Mortensen PB, Mors O, Nordentoft M, Hougaard DM, Byberg-Grauholm J, Bækvad-Hansen M, Greenwood TA, Tsuang MT, Curtis D, Steinberg S, Sigurdsson E, Stefánsson H, Stefánsson K, Edenberg HJ, Holmans P, Faraone SV, Glatt SJ. A polygenic resilience score moderates the genetic risk for schizophrenia. Mol Psychiatry. 2021;26(3):800-815. doi: 10.1038/s41380-019-0463-8.
多发性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颅脑损伤,其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受损区域。以下是关于多发性脑挫裂伤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
1. 损伤程度较轻或未损伤功能区:此时,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患者需卧床休息,间断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可注射神经营养类药物、止血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2. 损伤程度严重:若患者出现昏迷、瞳孔散大等症状,提示脑组织损伤严重,存在颅内出血、脑疝的可能。此时,治疗应以抢救生命为主。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间断吸氧、观察神志和瞳孔变化、注射神经营养类药物、止血药物等。若病情加重,需尽快进行开颅手术,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发生。
3. 日常保养:多发性脑挫裂伤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言语、肢体功能锻炼等。
(3)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 医院与科室:治疗多发性脑挫裂伤的医院通常设有神经外科、康复科等科室。患者在选择医院时,可参考医院的专业水平、设备条件、医生资质等因素。
5. 药物治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以下药物:
(1)神经营养类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等。
(2)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止血芳酸等。
(3)脱水药物:如甘露醇、甘油果糖等。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治疗疾病的方法日益丰富。然而,在众多治疗方法中,宫氏脑针疗法因其独特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并非完美,宫氏脑针疗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宫氏脑针疗法的危害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法。
宫氏脑针疗法主要针对疼痛、骨伤、脑瘫和截瘫等疾病,其原理是通过刺激大脑皮层,调节神经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操作不当等原因,部分患者在使用宫氏脑针疗法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情绪波动、疾病恶化甚至留下后遗症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至关重要。正规医院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比之下,一些私人诊所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除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宫氏脑针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患者在选择这一治疗方法时,应充分了解其风险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脑挫裂伤,作为一种常见的颅脑损伤,是医疗领域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包括脑挫伤,还包括脑裂伤,两者都是由于颅脑受到外力撞击导致的脑组织损伤。脑挫伤是指脑实质受到损伤,但软脑膜仍然保持完整;而脑裂伤则更严重,除了脑实质受损,软脑膜也会出现撕裂,甚至引起出血。
脑挫裂伤的发生与间接暴力密切相关,如头部撞击不平的颅底骨质,导致脑组织受损。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脑挫裂伤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轻微的脑挫裂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进行恢复;而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治疗脑挫裂伤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损伤的严重程度、出血情况等。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康复训练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受到撞击。对于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更应该加强安全意识,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此外,了解脑挫裂伤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脑挫裂伤作为一种常见的颅脑损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预防、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像往常一样,带着一份忐忑和期待,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在神经内科颇有名望的医生。因为近两天我发现自己出现了低血糖和间歇性抽搐的症状,虽然经过抢救血糖已恢复正常,抽搐也停止了,但医生告诉我,脑电波显示放电异常,这让我倍感忧虑。
医生在仔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后,耐心地为我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告诉我,虽然目前看来低血糖和脑抽搐没有大问题,但根据临床经验,我可能存在重度脑损伤。他建议我去康复科就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没有因为我的担忧而显得不耐烦,反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释病情,让我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我的关心和鼓励,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康复科的治疗。虽然过程艰辛,但每当想到医生的那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它让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生的服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和担当。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助力下,未来的医疗行业一定会更加美好。